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上海市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目录

前言 4

1 适用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4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与装载控制要求 6

5 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要求8

6 敞开液面 VOCS 逸散控制要求10

7 VOCS 无组织排放收集和处理系统控制要求10

8 运行和排放管理11

9 监督管理11

前言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或政策,规范挥发性有机物储存和装卸相关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制定本控制技术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

本规范主要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规范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收集和处理系统、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与装载、敞开液面逸散的控制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 VOCs排放的有机液体或油品存储和装卸企业。加油站储罐和食用酒精储罐除外。因安全因素或特定工艺要求不能满足本规范规定的 VOCs 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可采取其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

本规范。

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HJ/T 3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8 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9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挥发性有机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合物,或者根据规定方法测量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1)用于核算或者备案的VOCs指20℃时蒸汽压不小于10 Pa或者101.325 kPa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不高于260℃的有机化合物或者实际生产条件下具有以上相应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的统称。

(2)以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厂界大气污染物监控、厂区内大气污染物监控点以及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性控制指标。

3.2 挥发性有机液体 Volatile Organic Liquid

任何能向大气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有机液体:

(1)20℃时,挥发性有机液体的真实蒸气压大于0.3kPa;

(2)20℃时,混合物中真实蒸气压大于0.3kPa的纯有机化合物的总浓度等于或者高于20%(重量比)。

3.3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例如开放式作业或者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排放到环境中。

3.4 VOCs 处理设施 VOCs Treatment Facilities

净化VOCs的吸收装置、吸附装置、冷凝装置、膜分离装置、燃烧(焚烧、氧化)装置、生物处理设施或其他有效的污染处理设施。

3.5 真实蒸气压 True Vapor Pressure

有机液体工作(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或者有机混合物液体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气压,

又称泡点蒸气压,可根据 GB/T 8017 测定的雷德蒸气压换算得到。

注:常温储存的有机液体储存温度按月平均气温最大值计算。

3.6 双封式密封 Two Seals

浮顶边缘与储罐内壁间装设二层封气设备,密封在下的层称为一级密封,密封在上的层称为二级密封。

3.7 蒸气平衡系统 Vapor Balancing System

该系统收集装载作业产生的蒸气返回至发料储罐或与发料储罐蒸气空间连通的其它储罐,实现装载过程中气相与液相物料在相对密封空间内的体积置换。

3.8 密闭排气系统 Closed Vent System

将工艺设备或车间排出或逸散出的大气污染物,捕集并输送至污染控制设备或排放管道,使输送的气体不直接与大气接触的系统。

3.9 底部灌装 Submerged Fill Loading

一种有机液体的作业方式,指液面高于底部大于等于8cm以上时,液体的排放口完全浸没在液面以下。

3.10 切换装载 Switch Loading

向刚装载过蒸气压大于等于10Pa液体的运载器,灌装蒸气压在实际装卸条件下小于10Pa 的有机液体的操作。

3.11 现有企业 Existing Facility

本规范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涉及存储过程VOCs排放的企业或生产设施。

3.12 新建企业 New Facility

自本规范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改、扩建涉及VOCs存储过程VOCs 排放的建设项目。

4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与装载控制要求

4.1 新建企业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现有企业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执行下列污染控制要求。

4.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

4.2.1 对于储存物料的真实蒸气压≥76.6 kPa,且单一储罐容积≥50m3或同一场所同一储存物料的总储罐容积≥500 m3的有机液体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优先采用压力罐;

(2)采用非压力罐,应安装废气收集系统,排气至VOCs处理设施;

(3)其它等效措施。

4.2.2 对于储存物料的真实蒸气压≥2.8 kPa ,但<27.6 kPa,且单一储罐容积≥75m3 或同一场所同一储存物料的总储罐容积≥500 m3的有机液体储罐;以及储存物料的真实蒸气压≥27.6 kPa 但<76.6kPa,且单一储罐容积≥50m3或同一场所同一储存物料的总储罐容

积≥500m3的有机液体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优先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双封式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高效封气设备;外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双封式密封,且一级密封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高效封气设备。

(2)采用固顶罐,应安装废气收集系统,排气至VOCs处理设施。

(3)其它等效措施。

4.2.3 运行控制要求

(1)固顶罐

a)储罐开口,除采样、计量、例行检查、维护和其它正常活动外,应保持密闭,若不能密闭,15日内完成密闭,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如15日内进行维修技术上不可行,则可以延迟维修,但不应晚于最近一个停工期。

b)固顶罐顶部应密闭,不应有洞、裂缝或未封盖的开口,保障蒸气损失降至最低。

(2)浮顶罐

a)除储罐排空作业外,浮顶罐的浮顶应始终漂浮于储存物料的表面,由于物料更换或清洗等原因致使浮顶着陆或离开存储物料液面前,需提前5日向主管部门报备,进行有效收集并处理产生的有机气体。

b)除自动通气阀和边缘通气孔(罐顶通气孔)外,浮顶罐顶部的开口应浸入储存物料内,保证在工作状态下形成液封,并应备有带密封垫片的封盖。

c)自动通气阀在浮顶处于漂浮状态时应关闭,且密封良好;仅在浮顶支于立柱(支柱)时开启。

d)边缘通气孔在浮顶处于漂浮状态时应关闭,且密封良好;仅在浮顶支于立柱(支柱)或边缘通气孔的压力超过压力设定值时开启。

e)储存物料的量不足以浮起浮顶时,应尽快连续加注物料至浮顶重新浮起。

f)一级密封和二级密封要求均无孔、裂口或开口,其周围需用浮顶边缘、密封纤维或二级密封进行封边;松开或拆卸一级密封或二级密封需提前向主管部门申报,持续时间不超过72小时。封气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级密封要求:(A)任何地方缝隙宽度不可大于3cm;(B)当机械式鞋形密封的一端已浸在储存液体中时,另一端应离液面60cm以上;(C)机械式鞋形密封、密封构造或密封物的外皮(Envelope)不可有破洞、裂缝或任何开口;(二)二级密封或单封式密封要求:(A)任何地方的缝隙宽度不可大于1cm;(B)二级密封需从顶部伸出至罐壳,但不应附着于一级密封;浮盘上的开口、缝隙密封设施以及浮盘与罐壁之间的密封设施在工作状态应密闭。若不能密闭,15日内完成密闭,在不关闭工艺单元的条件下,在15日内进行维修技术上不可行,则可以延迟维修,但不应晚于最近一个停工期。

g)除支架衬套、自动泄气阀、边缘通气孔、支柱井、楼梯井及取样井外,浮顶上开口不使

用时,应采用衬垫进行封盖保持密闭状态,人员进出口及计量井应另封闭。

h)取样井应具备缝隙开孔构造的封盖(Slit Fabric Cover),封盖的覆盖面积达开孔面积90%以上。

i)支柱井应采用弹性构造的衬套密封或含衬垫的滑动封盖。

j)楼梯井应采用含衬垫的滑动封盖。

k)浮顶紧急排水管,配备有封闭处于打开状态罐的开口的薄膜织物盖或其它等效设备,至少盖住开口的90%。

l)内浮型顶盖上方气相区的气体浓度,不得超过爆炸下限的30%。

m)自动泄压阀应采用衬垫,浮顶浮动时关闭,在浮顶下降至罐底受浮顶负载支架支持时开启。

4.3 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

4.3.1 对于真实蒸气压≥2.8 kPa 的装载物料,其装载设施应配备废气收集系统,并排气至下列设施之一:

(1)VOCs处理设施;

(2)蒸气平衡系统。

4.3.2 采用顶部浸没式或底部装载方式,顶部浸没式装载出料口距离罐底高度应小于 20 cm。

4.3.3 灌装过程中应配备适当的检测器,以避免槽车的过渡灌装而溢出。

4.3.4 有机液体转运过程中需在相应的设备(泵、阀门、连接件)中安装合适的密封以避免泄漏;

4.3.5 不允许未控制状况下切换装载。

4.3.6 连续监测蒸气回收/处理系统,规范安装、运行和维护,监测关键指标确保蒸气回收/处理系统按设计要求有效运行,并保留监测数据备查。

4.3.7 运行并维护切换装置,使不发生液体满溢、设施气体泄漏、液体泄漏、及分离操作中的液体泄漏。

4.3.8 蒸气回收/处理系统的背景压力(background pressure)不得超过kpa。

4.3.9 不允许向蒸气密闭性不合格或未安装油气回收/平衡接口的运载器(包括油罐车、油罐火车、油罐船等)装载(卸)挥发性有机液体或油品。

4.4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密封检查及修复要求应对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进行密封检查及修复,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储罐密封检查及修复要求

序号项目内浮顶罐外浮顶罐

1 泄漏检测对象浮顶

一级密封

二级密封浮顶

一级密封

二级密封

2 检查手段目视检查目视检查

测量缝隙宽度

3 检测频率首次进料

每年一次首次进料

一级密封,五年一次

二级密封,每年一次

停止存储物料后再次装载,视为首次进料

4 泄漏或破损定义浮顶未浮于液面上

浮顶上有机液体聚集

密封上有破洞或裂缝

密封与罐壁之间存在可见空隙一级密封缝隙宽度超过3cm

二级密封缝隙宽度超过1cm

5 修复要求60天内完成修复或排空

申请延迟修复(向主管部门报明原因及下次维修的具体计划,经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延迟,延迟期间不得超过6个月)

5 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要求

5.1 新建企业自 2018年 2 月 1 日起,现有企业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执行下列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污染控制要求。

5.2 VOCs 流经下列设备与管线组件时,应对动静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与控制:

(1)泵;

(2)阀门;

(3)开口阀或开口管线;

(4)法兰及其他连接件;

(5)泄压设备;

(6)取样连接系统;

(7)其他密封设备。

5.3 泄漏的认定,设备与管线组件的泄漏认定参考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限值。

5.4 泄漏检测

5.4.1 企业应按下列频次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动静密封点进行 VOCs 泄漏检测:

(1)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应每日进行目视观察,检查其密封处是否出现滴液迹象。(2)对泵,每季度检测一次。

(3)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静密封点,每半年检测一次。

(4)对于泄压设备,在非泄压状态下检测。泄压设备泄压后,应在泄压之日起 5 个工作日之内,对泄压设备进行检测。

(5)初次开工以及检维修后开始运转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应在启用后30日内对其进行第一次检测。

5.4.2 设备与管线组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免于泄漏检测:

(1)正常工作状态,系统处于负压状态(绝对压力低于环境大气压5 Pa);

(2)采用屏蔽泵、磁力泵、隔膜泵、电磁泵、波纹管泵、密封隔离液所受压力高于工艺压力的双层密封泵或具有同等效能的泵;

(3)采用波纹管式阀、隔膜阀或具有同等效能的阀以及上游配有破裂片的减压阀;

(4)配备密封失效检测和报警系统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5)浸入式(半浸入式)泵等因浸入或埋于地下等原因无法测量或处于不安全区域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6)安装有废气收集系统,可捕集、输送泄漏的VOCs至处理设施;

(7)采取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措施。

5.4.3 用于 VOCs 输送的阀门和管道连接器应设置在便于泄漏检测的位置。现有存在检测困难的阀门和管道连接器应在最近一次检修期通过变更位置、修建检测平台等措施使其便于检测。

5.5 泄漏源修复

5.5.1 当发生泄漏时,对泄漏源应予以标识并及时维修。首次维修不得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 5 日内,除非符合 5.5.2 条件,修复不得迟于自发现泄漏之日起 15 日内。首次修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拧紧填料螺栓或螺母、加注润滑油、确保在设计压力和温度下密封冲洗正常运行。

5.5.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可纳入延迟修复范围。企业应将延迟修复方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于下次停车检修期间完成修复。

(1)装置停车条件下才能修复;

(2)立即维修存在安全风险;

(3)泄漏源立即维修产生的VOCs排放量大于延迟修复的排放量。

5.6 记录要求

泄漏检测应建立台账,记录检测时间、检测仪器读数;修复时应记录修复时间和确认已完成修复的时间,记录修复后检测仪器读数,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5.7 运行控制要求

5.7.1 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地下管线上的阀门不应直接埋入地下。

5.7.2 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开口阀或开口管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1)配备合适尺寸的盖子、盲板、塞子或二次阀。

(2)采用二次阀,应在关闭二次阀之前关闭管线上游的阀门。

5.7.3 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管线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公称直径大于等于 25 mm 的输送 VOCs 的地上管线不应采用螺纹连接;

(2)埋入地下输送 VOCs 的管线应采用焊接连接。

5.7.4 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泄压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直接排放的泄压设备应记录每次泄压的持续时间和释放量。

(2)泄压设备泄放的 VOCs 浓度超过 1%时,应排至废气收集系统。因安全因素等不能收集处理的,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3)泄压设备泄压后,应在泄压之日起 5 个工作日之内,对重力式泄压设备进行重新校准,对破裂片式泄压设备更换破裂片。

5.7.5 在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对挥发性有机液体采样应采用密闭回路式取样连接系统、在线取样分析系统或连接至废气收集系统。不能采用密闭回路式取样连接系统的,应用密闭容器盛接,并及时回收。

6 敞开液面 VOCs 逸散控制要求

6.1 新建企业自 2018年 2 月 1 日起,现有企业自 2019 年 2 月 1 日起,执行下列污染

6.2 废水集输系统

若废水集输系统敞开液面上方 100 mm 处的 VOCs 检测浓度大于200 μmol/mol,在安全许可的条件下,应密闭废水液面,并排气至废气收集系统。

6.3 废水储存、处理设施

若废水储存和处理设施敞开液面上方 100 mm 处的 VOCs 检测浓度大于200 μmol/mol,在安全许可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采用浮动顶盖;

(2)采用固定顶盖,应安装废气收集系统,排气至VOCs处理设施;

(3)其它等效措施。

6.4 储罐清洗

物料实际蒸气压2.8kPa以上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清洗作业,参考上海市环保局发布的《化工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排放控制规程》(沪环保防〔2014〕327号),且将储存物料排空后有效收集储罐内气体,收集效率不低于95%;收集气体VOCs排放削减率不低于90%时,方可开罐清洗。

7 VOCs 无组织排放收集和处理系统控制要求

7.1 基本要求

7.1.1 建设储运设施的企业应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VOCs排放控制相关要求,预留和配置与VOCs治理或回收相关的部件,如蒸气平衡管接口、清洗放空气体存储容器等。

7.1.2 企业储存、装载、运输 VOCs 的生产或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废气经收集系统和(或)处理设施后达标排放。如安全生产不能密闭的环节,则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处理措施或其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

7.1.3 生产操作设备、废气收集系统以及 VOCs 处理设施应同步运行。

7.2 废气收集系统

7.2.1 考虑操作方式以及废气性质、处理方法等因素,对 VOCs 无组织排放废气进行分类收集。

7.2.2 废气收集系统排风罩的设置应符合 GB/T16758 的规定。对于外部罩,在距排风罩开口面最远的 VOCs 无组织排放位置,按 GB/T16758 规定的方法测量吸入风速,应保证不低于 0.6 m/s。

7.2.3 废气收集系统宜保持负压状态(绝对压力低于环境大气压 5 Pa)。若处于正压状态,则应按照规范第 5 章的规定进行泄漏检测。

7.3 VOCs 处理设施

7.3.1 VOCs 宜优先采用冷凝(冷冻)、吸附等技术进行回收利用。不宜回收时,采用吸收、燃烧(焚烧、氧化)、生物等技术或组合技术进行净化处理。

7.3.2 吸附装置的操作温度、吸附剂再生/更换周期和更换量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7.3.3 吸收装置的吸收液性质(如 pH 值、溶解度)、吸收液用量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7.3.4 燃烧(焚烧、氧化)装置的燃烧温度、停留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安装温度在线监控设备。如采用催化氧化装置,其催化剂更换周期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7.3.5生物处理设施的滤床温度、湿度、pH 值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7.3.6 其他处理设施的运行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8 运行和排放管理

8.1 一般要求

(1)污染物控制设施不得超负荷运行;

(2)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运行、维护和操作规程,建立运行状况的台

(3)按照三级管理的要求,做好设备失效更换的记录,至少3年可查;

(4)污染物控制设施的维护应该纳入到全厂的设备维护计划中,定期按时维护保养,做好维修保养记录,至少3年可查。

8.2 在线监测

8.2.1污染源应根据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HJ/T 75 中相关要求及其他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8.2.2 存储物料VOCs监测仪器(FID或者PID系统),进行有效性测试。

8.2.3 在线监测的指标包含且不限于:

(1)废气(蒸气)导入处设置流量监测设备。

(2)设置温度连续监测及记录设施,设置位置如下:(A)焚烧炉应设于炉膛内;(B)催化焚烧炉应设于催化床前后;(C)冷凝设备应设于冷凝液出口端。

(3)使用上述所列之外的污染控制设备,应设置足以有效监视其正常操作的连续监测及记录设施,并提出书面数据报主管部门审核认可。

9 监督管理

9.1制定管理计划

9.1.1检查及维护计划

建造储罐的业主,应在建造完工之前,向主管部门提交一份检查及维护计划,该计划包括:标准或规范要求的储罐信息、计划自检日程、专门负责自检的资格证持有人员人数、自检程序及安全作业手册。储罐信息指储罐的识别编号、最大设计容量、浮顶类型、建造日期和地点。

9.1.2 识别标志规定

(1)受规范管制的储罐,需在外壁上有可见的、清晰的识别标志,便于校对储罐信息、检查和记录保存;

(2)对储罐的辨识标志进行改动前,需有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9.1.3 维护规定:一旦违背本规范,需在发现违规起3日内处置,使符合上述规定。

9.2 报告与记录保存

(1)记录初始记录相应条件,真实蒸气压,存储物料类型,并记录每次变化以及储罐清空及再注入的周转量;

(2)设备检查或测量应做成记录,包括储罐编号、检查或测量日期、检查或测量结果、设备检测时状况;

(3)储罐检查或测量结果不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应记录:储罐编号、检查日期、不符合规定内容、预定维修日期等相关资料,并于15日内报备主管部门,并在修护完成后30日内通知主管部门;

(4)记录确保正常运行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a) 直接火焰焚烧炉,应持续、及时记录装置下游的排气温度;

b) 冷凝系统,应持续记录出口气体温度,确保温度低于制造商建议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装置的操作温度;

c) 吸附系统应持续记录该系统出口VOCs废气浓度,吸附介质更换的时间和更换量;

d) 催化焚烧炉,应持续记录进出口气体温度;

e) 蒸气回收系统,应记录持续操作参数:蒸气回收系统中压缩机或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回收蒸气的总体积;根据设计技术指标,可确保正常运行的其他参数;

f) 未列明的其他控制装置,应记录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运行参数;

g) 未要求配备外浮顶、内浮顶或蒸气控制系统的固定顶储罐应记录所存储物料种类,存储

物料的开始及结束时间,以及存储液体在平均月存储温度下的真实蒸气压;

h) 具有储罐清空脱气要求的储罐,应记录最后一次储罐清空和脱气的日期;

i) 原油储罐,应检查并记录所有未连接蒸气回收系统或其他蒸气控制装置相连接的密闭装置(呼吸阀、泄压阀及其他开口等);控制其闪蒸气体,所有未连接蒸气回收系统或其他蒸气控制装置的开口,必须记录密封装置所要求的检修信息,包括:

A) 检查日期;

B) 检查过程中装置的状态;

C) 最后一次密闭装置打开检查至今的时间;

D) 尝试修复和完成修复的日期;

E) 如果修复需在停工状态下进行,且立即修复会造成排放增加的情况下,最近一次停工检修的时间安排;

(5)储罐清洗作业气体收集、处理及其削减率应作成纪录,储罐清洗作业日起五日前报备主管部门;

(6)所有记录必须维持3年可查。

柴油机PM排放控制技术探讨

柴油机PM排放控制技术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PM的组成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所面临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地阐述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净化措施等较高问题的本质,优化排放质量,以便使车用柴油机符合环保要求,更进一步的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家园。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现状分析及净化措施;第二章阐述了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提出了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基本思路;第三章讲述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净化措施等问题并进行了讨论;第四章对本课题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净化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d composition of the vehicle diesel engine to human PM the dangers of life facing some problem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pollutants of diesel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further describes the purification of diesel engine pollutants nature of problems measures to higher quality, optimizing the emissions vehicle diesel engine, so as to mee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urther protect us lazy to survive hom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of this topic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approach, 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measures; 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harmful emissions from diesel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harm, proposed the this thesis mainly research work and basic ideas; The third chapter of a diesel engine harmful emissions purification measures and discussed issues;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topic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 Harmful emissions; Purification measures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试题答案讲解

一、填空题 1、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_ 一氧化碳_、氮氧化合物_、_ 碳氢化合物__和__微粒____。 2、柴油机氮氧化物的生成主要受三个要素的影响,分别是_ 喷油定时_、 放热规律___和 负荷与转速的影响_。 3、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有两种评价方法,对于催化剂常用__ 起燃温度 __来评价,而对于整个催化转化系统则用__ 起燃时间 _来评价。 4、微粒捕集器的过滤机理存在四种,即_ 扩散机理、 拦截机理_、 惯性碰撞机理_、 重力沉积机理_。 5、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 位置控制_ 系统,第二代是_ 时间控制__系统,第三代是 电控高压共轨 系统。 6、目前控制汽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最主要的措施是_ 废气再循环技术_。 7、常用排放污染物取样系统有 直接取样系统___、_稀释取样系统_和_定容取样系统_。 8、汽油发动机中未燃HC 的生成主要来源于_ 燃烧室未燃燃料、 窜入曲轴箱的未燃燃料和 燃油系统蒸发的燃油蒸汽_ 三种途径。 9、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与其它汽油机相比,最大区别是_ 汽油喷射的位置_。 10、EGR 率是指 ×100%+返回废气量进气量返回废气量 11、为使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净化效率达到80%以上,其过量空气系数(Φa) “窗口”应达到的要求是“窗口”很窄,宽度只有_ 0.01~0.02__。 12、生成氮氧化物的三个要素是_ 混合气浓度_、 温度_和 氧浓度_。 13、目前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的方法主要有 化学催化的方法_。 14、排气成分分析中,CO 和CO2用_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_测量,NO X 用_ 化学发光分析仪_测量,HC 用 _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_测量,氧多用 顺磁分析仪_测量。 15、烟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类: 滤纸法__和 消光度法__。 16、目前,各国正纷纷开发各种代用燃料以解决未来石油能源枯竭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代用燃料是 天然气__、液化石油气_、醇类燃料__和 植物油__。 17.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 18.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 微粒_ 、 氮氧化物 和 碳氢化合物 _。 19.发动机排出的NO X 量主要与 负荷、转速_有关。 20开环控制EGR 系统主要由__EGR 阀__和___EGR 电磁阀__等组成。 21.在开环控制EGR 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 给EGR 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高速大负荷_、高速小负荷 _、 部分负荷__。 22.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 阀开度将_增大__。 23.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_ 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变为无害气体,有效地降低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氮氧化物的含量___。 24.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_ 进气压力传感器__ 、转速传感器___。 27.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_ 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__。 28.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_ 降低进气温度_。 29.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 _降低_。 30.目前所用的二次空气供给方法有__空气泵系统__ 、__脉冲空气系统__两种。 31.汽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 CO 、NO X 、HC 。 32.EGR 系统主要有 机械式 EGR 系统和 电控式 EGR 系统。 33.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在一定情况下,将 额外的空气 送入排气管,以降低CO 和HC 的排放量。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试习题与答案

欢迎阅读 一、填空题 1、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_ 一氧化碳_、氮氧化合物_、_ 碳氢化合物__和__微粒____。 2、柴油机氮氧化物的生成主要受三个要素的影响,分别是_ 喷油定时_、 放热规律___和 负荷与转速的影响_。 3、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起燃特性有两种评价方法,对于催化剂常用__ 起燃温度 __来评价,而对于整个催化转化系统则用__ 起燃时间 _来评价。 4、微粒捕集器的过滤机理存在四种,即_ 扩散机理、 拦截机理_、 惯性碰撞机理_、 重力沉积机理_。 5、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 位置控制_ 系统,第二代是_ 时间控制__系统,第三代是 电控高压共轨 系统。 6、目前控制汽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最主要的措施是_ 废气再循环技术_。 7、常用排放污染物取样系统有 直接取样系统___、_稀释取样系统_和_定容取样系统_。 8、汽油发动机中未燃HC 的生成主要来源于_ 燃烧室未燃燃料、 窜入曲轴箱的未燃燃料和 燃油系统蒸发的燃油蒸汽_ 三种途径。 9、缸内直接喷射汽油机与其它汽油机相比,最大区别是_ 汽油喷射的位置_。 10、EGR 率是指 ×100%+返回废气量进气量返回废气量 11、为使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净化效率达到80%以上,其过量空气系数(Φa) “窗口”应达到的要求是“窗口”很窄,宽度只有_ 0.01~0.02__。 12、生成氮氧化物的三个要素是_ 混合气浓度_、 温度_和 氧浓度_。 13、目前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的方法主要有 化学催化的方法_。 14、排气成分分析中,CO 和CO2用_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_测量,NO 用_ 化学发光分析仪_测量,HC 用 _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_测量,氧多用 顺磁分析仪_测量。 15、烟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类: 滤纸法__和 消光度法__。 16、目前,各国正纷纷开发各种代用燃料以解决未来石油能源枯竭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代用燃料是 天然气__、液化石油气_、醇类燃料__和 植物油__。 17.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 。 18.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 微粒_ 、 氮氧化物 和 碳氢化合物 _。 19.发动机排出的NO X 量主要与 负荷、转速_有关。 20开环控制EGR 系统主要由__EGR 阀__和___EGR 电磁阀__等组成。 21.在开环控制EGR 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 给EGR 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高速大负荷_、高速小负荷 _、 部分负荷__。 22.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 阀开度将_增大__。 23.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_ 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变为无害气体,有效地降低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氮氧化物的含量___。 24.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_ 进气压力传感器__ 、转速传感器___。 27.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_ 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__。 28.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_ 降低进气温度_。 29.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 _降低_。 30.目前所用的二次空气供给方法有__空气泵系统__ 、__脉冲空气系统__两种。 31.汽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 CO 、NO X 、HC 。 32.EGR 系统主要有 机械式 EGR 系统和 电控式 EGR 系统。 33.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在一定情况下,将 额外的空气 送入排气管,以降低CO 和HC 的排放量。

浅谈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浅谈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摘要: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PM的组成及对人类生活的危害所面临的若干问题,通过对柴油机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地阐述对柴油机污染物的净化措施等较高问题的本质,优化排放质量,以便使车用柴油机符合环保要求,更进一步的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家园。 关键词: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物;净化措施 1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物 1.1 柴油机的排放物及危害 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中,氮气(N)占75.2%,二氧化碳(CO2)占7.1%,氧气及其他成分占16.88%,有害排放占0.82%。其中有害排放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氧化合物占35.4%,一氧化碳占35.4%,硫化物及微粒主要是炭烟,还包括油雾、金属颗粒等占20.66%。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排放的CO和HC要少得多,NOx与汽油机在同一数量级,而微粒及炭烟的排放要比汽油机多十几倍甚至更多。因此柴油机的排放控制,重点是NOx和微粒及炭烟,其次是HC。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使柴油与空气难以达到完全燃烧的程度,可能会造成局部或整个燃烧空间出现不完全燃烧,所以产生出不完全燃烧产物和燃烧中间产物,这些燃烧产物大部分是有毒的,或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致癌作用,造成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加以控制。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柴油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的中间产物,在柴油机排气中一般含量较低,当柴油机燃烧局部缺氧时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生成量的多少取决于空燃比,由于柴油机空燃比较大,因此一氧化碳排放量不大。一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导致人体组织缺氧,危害中枢神经,引起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2)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在柴油机燃烧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其生成取决于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反应时间的长短。在直接喷射柴油机中,由于空燃比较大,氧气较为丰富,燃烧温度也高,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较大。在间接喷射柴油机中,燃烧首先在极缺氧的涡流室中进行,燃烧温度相对较低,当火焰喷入主燃烧室时,使燃烧在有充足空气中且燃烧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可避免氮氧化物的生成时机,所以氮氧化物排放量相对较低。氮氧化物中NO、NOx都具有毒性对人体和环境破坏较大。人吸入氮氧化物后出现眩晕、无力等,严重时出现窒息。另外,还会与碳氢化合物一起引起光化学反应,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3)碳氢化合物,在柴油机排气中碳氢化合物的生成的主要途径为燃料不完全燃烧、

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写指南)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文件 农质安发[2010]16号 关于印发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写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局、总站、办公室)、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机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 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的重要材料,具体规定了登记产品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等内容。申报产品经国家登记保护后,质量技术规范文本即成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管理和证后品质控制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写指

南)》,现予印发。新版编写指南要求重点描述产品独特性内容,将原编写指南中涉及的人文历史因素等内容统一调整为申报材料中“其他必要的说明性或证明性材料”。 新版编写指南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原编写指南(农质安发[2008]7号)同时停止执行。在新版编写指南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部中心地理标志处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编写指南) 产品名称1 编号:AGIXXXX–XX-XXXXX2 公布日期:XXXX-XX-XX3 本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规定了登记产品的地域范围、独特自然生态环境、特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标志使用规定等要求。本规范文本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后即为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各相关方必须遵照执行。 1 地域范围 主要描述登记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所辖村镇、经纬度和区域边界等。相关信息应当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2 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描述影响登记产品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独特产地环境因子,如独特的光照、温湿度、降水、水质、地形地貌、土质等。 3 特定生产方式 主要描述影响登记产品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特定生产方式,如产地要求、品种范围、生产控制、产后处理等相关特殊性要求。 4 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 主要描述登记产品由于独特自然生态环境和特定生产方式等因素所形成的独特感官特征及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同时明确表明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遵照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编号与名称。 5 标志使用规定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布

汽车排放控制

2 0 1 2 年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1.柴油机冷启动阶段容易产生(白烟)。 2.汽油机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转速低、汽油雾化差,燃烧速度慢,需要供给(浓混合气)。 3.在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中,基本点火提前角是由()和()两个参数数据所确定的。 4.汽油机主要排气污染物是() 5.汽油机采用二次空气喷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6.汽油机采用热反应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7.从汽车排气净化出发,汽油机的怠速转速有(提高)的趋向。 8.电喷汽油机在起动、暖机工况时汽油机在工况时,一般需要供给()混合气。 9.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进气量间接测量方式有哪些? 10.废气涡轮增压后进气温度上升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是使NO非放(增 加)。 11.推迟柴油机喷油定时,NO非放浓度(减少)。 12.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烟度(增加)。 13.柴油机燃用十六烷值低的柴油,NO排放(增加)。 14.柴油机燃料的十六烷值较高时,碳烟排放会(增加)。 15.柴油机提高喷油压力,碳烟排放会(降低) 16.随汽油机暖机过程进行,NOx排放量逐渐(增加) 17.汽油机采用EGR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18.汽油机一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燃比) 19.从降低汽油机NO排放的角度出发,点火提前角应(减小)。 20.汽油机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目的是降低(HC )排放 21.汽油机小负荷、低速运转时(如怠速),PCV阀流通截面是(减小) 22.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NOX排放()。 23.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日。用()测量。 24.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排气中的氧常用()测量。 25.当需要从总碳氢THC中分出无甲烷碳氢化合物NMH(时,一般采用 ()测量甲烷。 26.汽油机的冷启动性与汽油基本特性中的(10%馏出温度)有关。 27.OBDII主要监测功能中的点火系统失火诊断采用监测()方法监测。 28.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碳烟排放(增加)。 29.汽车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 和 _______ 两类。 二氧化碳的 _______ 也相应地持续增强,必然对全球性的气候造成不良影响。 30.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根据________ 和__________ 信号决定基 本的喷油量及喷油时刻。 31.催化转换器的结构由__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 四部分组成。三效催化器载体包括_________ 与________ 两种。 32.微粒捕集氧化器是一般由______ 和 _________ 组成。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MEPC 58/23/Add.1 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修正案 (2008年氮氧化物技术规则) 引言 前言 1997年9月26日,《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73/78)当事国大会以大会决议2通过了《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规则》(《氮氧化物技术规则》)。《防污公约》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后,该附则第13条适用的所有船用柴油机都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2005年7月,环保会第53届会议同意修订《防污公约》附则VI和《氮氧化物技术规则》。2008年10月,环保会第58届会议完成了审议,本《氮氧化物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就是该过程取得的结果。 作为一般性的背景信息,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氮氧化物的先决条件是氮和氧。这些成分一起构成柴油机吸入空气的99,。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将被消耗,多余氧气的数量是空气/燃料比的函数,柴油机在此情况下运转。氮在燃烧过程中大多未起反应;但有很小一部分将被氧化形成多种形式的氮氧化物。能够形成的氮氧化物(NO)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其总量主要是火焰或燃烧温X2 度的函数,以及存在于燃料中有机氮(如果存在)数量的函数,氮氧化物的形成还是氮和多余氧气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暴露在高温下时间的函数。换句话说,燃烧温度愈高(如高峰值压力、高压缩比、高供油比率等),所形成的氮氧化物总量就越大。通常低速柴油机所形成的氮氧化物量比高速机要大。氮氧化物能引起酸化,形成对流层臭氧,营养富集等不良环境影响,对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谈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谈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汽车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汽车尾气排放量也快速上升,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导致大气污染加剧。我国相关部门也采取了措施,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从根本上根治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只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的恶化程度。 一、汽车尾气带来的危害: 汽车尾气的恶臭污染主要来自氮氧化物、醛、酮类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效应,形成一种具有窒息性的刺激气味,这种气味污染可直接破坏城市环境的幽雅气氛,对环境起到破坏作用。 同时,汽车排放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长久的危害。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气体可刺激人们的鼻、眼、呼吸道等器官,引发头疼、晕眩等症状,严重时导致眼、鼻、肺疼甚至癌症。汽车尾气污染主要在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区,其排气高度接近人体的呼吸带。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危害的物质有数十种。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生理作用危害人

体的健康,其危害程度取决于有害物的毒性、浓度和浸入量。 二、汽车尾气危害的主要原因: 1、汽车保有量增加较快,而且集中在城市 2008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达到6467万辆,比2001 年增长了300%,近十年12%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这些量的变化,我们也可以从行驶在大路的汽车牌上发现,据调查,哈尔滨市车牌从“黑A”,到两个英文字母,再到现在的三个英文字母车牌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哈尔滨市每天新车落户都在200辆左右,高峰的时候达300多辆,每月上车牌的汽车有5 000多辆而增加的大多数为化油器型机动车,排气量小,油耗大,未达到环保汽车的要求。 2、机动车燃料质量差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与燃料质量有关,目前我国高标号、高质量的90号油的供应还不太多,不少都是质量不太高的低标号油. 另外,重庆市技术监督部门曾经连续7年对成品油进行抽检,1996 年成品油批次合格率只75%.1992 年和1996 年底,重庆成品油短缺,油品质量更得不到保证 3、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排放合格率低 我国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不高,目前汽车污染控制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 年代中期水平。单车污染物排放比国际水平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论文精编版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论文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新华制药内控失败分析 摘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新华制药201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出现的第一份否定意见。本文根据内控五要素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对其出具否定意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内控五要素 1 案情简介 2012年3月底,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信永中和”)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出现的第一份否定意见。信永中和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指出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以下两个重大缺陷: (1)新华制药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该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最终的总授信额度过大。 (2)该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该客户的注册资本。但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的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2 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属于内控失败,所以对其采用内控五要素分析。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管理层的态度和企业组织结构更是定下了内部控制的基调;风险评估意味着分析和辨认实现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旨在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旨在取得及时、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内部控制提供条件;监控着眼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控制环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五要素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五要素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 一、人的因素 网易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止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汽车排放控制

2012年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1.柴油机冷启动阶段容易产生(白烟)。 2.汽油机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转速低、汽油雾化差,燃烧速度慢,需要供给(浓混合气 )。 3. 在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中,基本点火提前角是由()和()两个参数数据所确定的。 4.汽油机主要排气污染物是() 5.汽油机采用二次空气喷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6.汽油机采用热反应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7. 从汽车排气净化出发,汽油机的怠速转速有(提高)的趋向。 8.电喷汽油机在起动、暖机工况时汽油机在工况时,一般需要供给( )混合气。 9. 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进气量间接测量方式有哪些? 10. 废气涡轮增压后进气温度上升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是使NO排放(增加)。 11.推迟柴油机喷油定时,NO排放浓度(减少)。 12.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烟度(增加)。 13. 柴油机燃用十六烷值低的柴油,NO排放(增加)。 14. 柴油机燃料的十六烷值较高时,碳烟排放会(增加)。 15. 柴油机提高喷油压力,碳烟排放会(降低) 16. 随汽油机暖机过程进行, NOx排放量逐渐(增加) 17. 汽油机采用EGR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放。

18. 汽油机一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燃比) 19. 从降低汽油机NO排放的角度出发,点火提前角应( 减 小 )。 20. 汽油机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目的是降低( HC )排放 21. 汽油机小负荷、低速运转时(如怠速),PCV阀流通截面是(减小) 22.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NOx排放()。 23. 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HC用()测量。 24. 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规定,排气中的氧常用()测量。 25. 当需要从总碳氢THC中分出无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时,一般采用()测量甲烷。 26. 汽油机的冷启动性与汽油基本特性中的( 10%馏出温度)有关。 27. OBDII主要监测功能中的点火系统失火诊断采用监测()方法监测。 28. 柴油机喷油延迟将引起柴油机碳烟排放(增加)。 29. 汽车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和两类。二氧化碳的 也相应地持续增强,必然对全球性的气候造成不良影响。 30.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根据和信号决定基本的喷油量及喷油时刻。

新华制药内控失效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内控失效案例分析 摘要: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是 H 股与 A 股上市公司,属中国制药工业 50 强,在我国化工与医药领域一直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但是在2012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却不是因其市场地位,而是因为处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报告的第一年,它是唯一一家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而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本文试图基于COSO五要素对其进行内控分析,找出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合理性,通过分析该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字: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应收账款 一、案例介绍 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按照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在201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应随同年度报告一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截至 2012 年4 月30 日,67 家公司全部披露了 2011 年年度财务报告、内控评价报告以及内控审计报告。在这67家中只有一家——新华制药公司被信用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信用中和认为该公司内控存在两个重大缺陷:一是,新华制药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二是,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账款6.07亿元,同时由于欣康祺医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被立案调查,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新华制药将面临重大损失。 二、基于COSO五要素下的内控分析 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部分。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管理层的态度和企业组织结构更是定下了内部控制的基调风险评估意味着分析和辨认实现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旨在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为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旨在取得及时、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内部控制提供条件监控着眼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1、控制环境 COSO报告把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首要因素,认为控制环境是一个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氛围,是其他控制成分的基础。组织机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新华制药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新华制药的组织结构设计较合理,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直接向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

质量控制规范

质量控制规范 一、组织措施、组织机构: 石家庄市栾城区小康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义和必要性,成立了由合作社法人穆文娟任组长的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生产工作。合作社下设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监督部,具体负责质量措施实施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 2、管理办法:为了将绿色农产品和农业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协会严格按照绿色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执行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印制、发放了绿色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栽培技术指导和规范生产的资料。 3、宣传培训:为了营造生产绿色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的产地氛围,合作社利用各种方法宣传发展绿色农产品的政策、意义,使广大家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产品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建立培训制度,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技术措施 合作社按照制定的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进行生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病虫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化肥。 1、选择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抗病性强,丰产优质的品种。 2、种子处理:通过晒种、催芽的方法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培育壮苗。 3、土地选择:选择地质肥沃的土壤。 4、合理施肥:在确保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健康生长,协会根据土壤的供肥情况,品种的需肥规律,以优质的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肥料。 5、生产技术标准化:把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生产的技术规程印制成易看、易懂的明白纸,发放到每个种植及管理者手中,并要求他们严格依照明白纸的规程操作,杜绝生产随意性。

三、投入品使用措施按照绿色西红柿、黄瓜、西瓜、甜瓜、青椒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合作社确立了高效栽培措施,选择了一些适合当地丰产好、优质、抗性好的品种,并对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技术规程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在基地内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伪劣肥料。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 四、产品管理为确保产地品质安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同时成立质量安全控制小组,严格产品抽查制度,杜绝产品上市前的药品使用,对生产产品出现问题的种植户追究相应的责任。 五、产地环境保护合作社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等生产必须投入品的监督和管理,在基地内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的使用也严格按照绿色的生产要求施用,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间隔期。 八、采收及储运严格要求,产品成熟后,及时按要求分级并用专用包装箱包装,及时装运销售,保证装运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临时贮藏时,必须放在阴凉、通风、干净的地方,堆放整齐,防止挤压损伤。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有害及传播病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运输。

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车用汽油机常用排放控制技术,主要从机前净化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处理技术对当前汽车采用的各种技术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当前排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汽油机;排放控制;机前净化;机内净化;机外处理 Gasoline Engine Emission Control Techniques on Vehicle SUN Xiao1 BING Gui-bin2 (1.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2.Hua Ti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Beijing, 10005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gasoline emission control techniques used in automotive, mainly from the cleaning techniques before engine, cleaning techniques inside engine and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utside engine. Variety of techn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 current are studies. The technic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both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about emissions processing in current,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Gasoline;Emission control;Cleaning before engine;Cleaning inside engine;The processing outside engine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需求,降低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各类车用汽油机废气排放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迅速发展。本文从机前净化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处理技术三条途径着手,对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1 机前净化技术 机前净化技术是在混合气进入气缸之前,对燃料和空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1 燃油处理技术

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

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 ( 本站提供 应用行业: 阅读次数:4 )【字体:大中小】 柴油机自1892年问世以来,凭借其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等优点在各种动力装置、船舶和车辆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欧洲和日本在7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的柴油机化。从80年代后期开始,轿车上也越来越多的应用柴油机,例如目前德国生产的1.4L-2.0L排量的小轿车中,柴油机轿车占61%,而法国轿车柴油机的比例高达88%。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柴油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柴油机与同等功率的汽油机相比,微粒和NOX是排放中两种最主要的污染物。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机颗粒排放的技术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由于柴油机排气微粒与NOX的生成机理不同,因此减少微粒的同时又增加了NOX的排放,同时微粒的减少又使得催化剂中毒得以有效的扼制,从而使采用机外催化技术净化NOX成为可能。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转向使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与NOX同时减少。 2 柴油机NOX排放的危害和生成机理 2.1 柴油机NOX排放的危害 柴油机排出的NOX中,NO约占90%,NO2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NO无色无味、毒性不大,但高浓度时能导致神经中枢的瘫痪和痉挛,而且NO排入大气后会逐渐被氧化为NO 2。N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毒性很强(毒性大约是NO的5倍)的红棕色气体,可对人的呼吸道及肺造成损害,严重时能引起肺气肿。当浓度高达100×10-6体积浓度以上时,会随时导致生命危险。 NOX和HC在太阳光作用下会生成光化学烟雾,NOX还会增加周围臭氧的浓度,而臭氧则会破坏植物的生长。此外,NOX还对各种纤维、橡胶、塑料、电子材料等具有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柴油机排放物中的NOX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因此各国限制其排放的法规亦越来越严格,表1是美国、日本、欧洲对重型柴油载货车NOX排放的有关规定。 表1 柴油机NOX排放的限值 单位:g/kW.h 试验循环工况 过渡工况 日本十三工况 欧洲十三工况 采用年份 美国 日本 欧洲 1997 6.67 7.75(直喷)6.76(非直喷) 7.96 1998 5.33 - - 1999 - 4.48(建议) 4.97(建议) 2004 2.67 - -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题 1)大气污染: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当他们呈现足够的浓度, 达到足够的时间,就可能危害到人体的舒适和健康,危害到生态环境的平衡 2)大气污染的一般分类:局部污染、区域性污染、全球污染 3)大气污染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4)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CO、NO X、HC、光化学烟雾、微粒 二、论述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特点和危害 1)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有毒气体;使血液输氧能力降低 2)碳氢化合物: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饱和烃危害不大,不 饱和烃危害很大 3)氮氧化物:是NO和NO2的总称,百分之九十五为NO;NO无色无味,毒性不大,NO2是红棕色气体,对 呼吸道强烈刺激,产生酸雨、烟雾。 4)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的烟 雾,包含:臭氧、醛类、硝酸酯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到粘膜 5)微粒:微粒越小,越不容易沉积,越容易深入肺部;其次物化活性越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章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题 1)可燃混合气均匀,CO排量几乎取决于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 2)柴油机φa大,CO排放比汽油机低,由于柴油与空气混合不均匀,燃烧空间总存在局部缺氧和低温的 地方,低负荷尽管φa很大,CO排放量反而上升。 3)影响CO生成的因素中:进气温度、进气管真空度升高,CO排放量升高;大气压力、怠速转速升高,CO 排放量降低。 4)淬熄层:火焰接近气缸壁,缸壁附近混合气温度低,使气缸壁薄薄的边界层内的温度降低到混合气自燃 温度以下,导致火焰熄灭,边界层的混合气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直接进入排气形成未燃HC,此边界层成为淬熄层 5)体积淬熄:发动机在在某些工况下,火焰前峰面到达燃烧室壁面之前,由于燃烧室压力和温度下降太快, 可能使火焰熄灭 6)排气管HC氧化的条件:管内有足够的氧气、排气温度高于600度、停留时间大于50ms 7)汽油机HC生成区主要在缸壁四周,排放峰值主要是排气门刚打开和排气过程结束 8)绝热温度:混合气燃烧释放的全部热量减去因自身加热和组成变化所消耗的热量而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 9)柴油机微粒包括白烟、蓝烟、黑烟。白烟和蓝烟为未燃的燃料颗粒,黑烟为C粒子。 二简答题 论述车用汽油机和车用柴油机未燃HC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生成途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 汽油机 A.气缸内未燃或者未然 充分的碳氢燃料; B.漏入曲轴箱的大量未 燃燃料; C.蒸发燃油蒸汽。主要由壁面淬冷、狭隙效应(汽 油机独有,占50%-70%)、润滑 油的吸附和解析、燃烧室内沉积 物的影响、体积淬熄及碳氢化合 物的后期氧化(包括气缸内和排 气管中)所致。 混合气越均匀,越接近理论空燃 比,HC排放越低,适当减小点火提 前角,减小燃烧室面容比,升高壁 温,升高转速,HC排放量降低,此 外空燃比转速不变,负荷变化对 HC排放浓度几乎无影响;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1年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8号富华大厦A座9层 联系电话: telephone: +86(010)6554 2288 +86(010)6554 2288 ShineWing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9/F, Block A, Fu Hua Mansion, No.8, Chaoyangmen Beidajie, Do n g c h e n g Di s t r i c t,B e i j i n g, 100027, P.R.China 传真: facsimile: +86(010)6554 7190 +86(010)6554 7190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XYZH/2011A1052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要求,我们审计了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制药)2011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新华制药董事会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 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三、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 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 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 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 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