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策略

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策略

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策略

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策略

发表时间:2009-05-05T10:36:10.06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唐汇[导读] 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未来的重大问题。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一个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我们三汇镇有六万多人口,农村人口三万多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不完

全统计,留守儿童有上千名。这些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面临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还会让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还会给我镇的新农村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认真解决,还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其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未来的重大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身体素质较差。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照顾,其营养不足、卫生条件差、冷暖无人过问,吃零食乱花钱现象严重,他们的身体素质更不容乐观。

2、心理问题严重。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等。

3、学习兴趣淡薄。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个别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留守子女的学习情况不佳,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以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就业选择。

4、思想品德缺失。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5、安全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因年龄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约束和监管,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汽车、火车撞伤撞死的,溺水身亡的,女孩被侮辱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关注。(一)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尤显重要。一是建立寄宿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较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由老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进步表现、德行评价等,并留下家长的具体通讯地址,以便有特殊情况时及时通知家长。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室。开通亲情电话和投诉电话,加强结对帮扶、交流沟通。四是定时家访。老师应定时向监护人反映留守儿童在校学习表现,并了解其在家的学习情况;解答监护人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帮助监护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五是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一般农民工春节回家探望,学校应利用这段时间召开家长会向父母反映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进步情况。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消除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六是把心理健康课落到实处。使留守儿童有地方倾诉其心事,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七是重视全面发展教育。学校应立足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配合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习生活充实。(二)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校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机制,要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孩子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法纪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初步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等,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建立齐抓共管、师生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探索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实施教育。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个体、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拯救对策以遏制其进一步恶化。(三)广泛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学校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呼吁引导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鼓励支持全社会都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加强教育监护网络建设,强化留守儿童父母、农村社区、村委会、派出所等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营造温馨生活环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监护人的水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师身要与儿童在远方的父母要经常进行勾通,使家长认识到父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积极配合学位对儿童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使儿童能够健康地成长。总之,我们应从从多方面、多渠道、全方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高正伟 近些年来,农村贫困地区青壮年夫妇同时外出务工者普遍增多,而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却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亲友邻居代为照管(即监护人),父母外出挣钱,孩子由祖辈监管,这种隔代教育不但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而且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那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首先,留守儿童监护人思想落后。在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出息,只要能写几个字,能算帐就行了;有了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无工作的人很多,倒不如早打工早挣钱,还有的则认为在农村“养儿就是为防老”,为“官”是城里人或有权势者的事,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缺乏后劲,更缺乏责任感。 第二,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祖辈,年老体弱多病少文化,还要监管三到七个孩子,连吃饭、穿衣也管不完,还能谈什么家庭教育? 第三,不少老人对留守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呢?虽也时刻挂念着孩子,但远隔万水千山,无所事从,有的一年半载还给孩子打次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孩子的亲情何在?父爱、母爱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何在?因此,带给留守儿童的是恐惧、孤僻、空虚,对人对事怀有敌意,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忧虑麻木,有的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非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因此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 首先,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是及时家访,既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行为表现等情况,也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告诫家长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签订家校教育责任书,公开学校及校长、班主任的电话号码,登记家长和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和住宅电话,以便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四是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道听课,观看孩子作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心理,体验学校教育。五是不定期举办家庭座谈会,请优生家长讲述自己家庭教育的教训和经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教育的重点在学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的、无形的关爱。 作为学校,首先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比如学校安排专(兼)职学生生活指导教师,管理、指导他们吃、住、睡等安全问题。各班级建立留守儿童特别小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理,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二是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三学会”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把集体的温暖和自信心带给留守儿童,还可以建立儿童心理信箱和班志、图书桢等,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成绩有地方记载,看书有地方借阅,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留守儿童半月给父母打次电话,一月写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黑山县常兴镇小学武艳新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中江县回龙中学:邓海棠“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其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按户籍分,可分为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近日表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中江的实际,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一些粗略探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从区域分布看,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具体表现为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沿海、农村多于城镇。以中东为例,素有“七分山三分地”的回龙镇,仅小学阶段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占全区的20.6%。 从性别比例看,留守儿童中的女性多于男性。以泉港为例,全区小学阶段1670名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中,女性952名,占57%。 从监护形式看,具体可分为五种: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留守儿童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监护形式;二是单亲监护型,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监护形式;三是亲朋监护型,留守儿童由父母托付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朋友管理的监护形式;四是学校监护型,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住读,生活、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的监护形式;五是自我管理型,由留守儿童自己管理自己。其中,以单亲监护型为最多,隔代监护型次之。据中央教科所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监护的达56%,隔代监护的占32%。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隔代监护比例大大提高,如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晓村的调查报告中,隔代监护的比例高达84.6%。 从留守形态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稳定留守型。这类儿童长期生活在户籍地,从未有过流动经历,与父母离多聚少。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绝大多数。二是流动—留守型。这类儿童幼年跟随父母生活,到了入学年龄,被送回老家上学。三是留守—流动—再留守型。这类儿童在幼年时期主要生活在户籍地,后跟父母在外生活,出于某种原因,又回到老家生活、学习。四是阶段留守型。这类儿童主要为留守学生,他们在寒、暑假与外出父母共同生活,开学时又回到老家继续上学。 从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健康型。这类留守儿童能自己约束自己,自觉性强,善解人意,往往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即俗话所讲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是情绪型。这类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性极大,时好时坏;三是问题型。这类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任性、孤僻、郁闷、暴躁、冷漠、敏感等,容易走极端,如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问题型留守儿童人数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占大多数,也是各级关注的焦点。 从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看,一是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扭曲,“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在留守儿童中相当流行。这是当前留守儿童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或不足,具体表现为监护人不会管、管不了,监护过程中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持过于单一化,亲情抚慰弱化,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外公、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单独生活,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外公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七年级四班学生徐梅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徐梅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徐梅的母均在外地打工,父亲一年前意外去世了。我们老师只能通过电话与其母沟通,关于徐梅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徐梅的外公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而徐梅的外公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他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陈凯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也易于滋长徐梅同学的一些不良习惯。 基于此况,我们对一些像徐梅这样的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1、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徐梅同学的母亲均长年不在家,而他的外公对其又疏于管教,这样,徐梅在学校之外的空间、时间里也就没有人给予管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农村,还有一些不好现象,家长们多半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做为家长也就给孩子们搞点吃的、穿的就行了;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成绩与否无所谓,只要平平安安就万事大吉了;也有的家长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在家庭教育里是极不可取的。缺少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于徐梅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2、周边的不良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教育案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一般资料: 陆某,男,十二周岁,六年级学生,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母亲在他十岁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把他和妹妹留给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照料。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陆某成绩不好,可以说是班内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是发呆就是睡觉。班内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而且老是被比较强势的同学欺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有时妈妈生气了就会走个一两天,然后爸爸再去把妈妈接回来,可是,这次……我到现在都不愿相信我妈妈会不吭一声地丢下我和妹妹,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想:妈妈应该在家正做饭吧;每次睡觉前,我都告诉自己,明天醒来妈妈就会回来了吧;这么久了,妈妈怎么还没消气呢我和妹妹这么想她,她难道不想我们吗每天,这些问题就在我的脑子里转呀转个不停……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陆某看起来不是很有精神,虽然他一直低着头说话,但能感受到他心里承受着痛苦。叙述中他暂停了几次,好像是在稳定自己的情绪,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据陆某同学和家人反映:陆某以前虽然成绩不很好,但也能保持在班级的中游,他酷爱运动,乒乓球在四年级时还获过奖,学校运动会的跑道上也经常

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现在的他,不爱说话,喜欢发呆,不像以前那么爱玩了。平时总是闷头闷脑的,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四、评估与诊断 评估与诊断:创伤后的适应不良 创伤后的适应不良:人类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后,很容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一般创伤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四类: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暴力,其他生活事件。有些生活事件,虽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无助感。比如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供货期人的意外死亡等。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在行为、情绪、认知、生理等发面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比如抑郁、悲伤、消极的认知、疏远外界、不思学习等。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相关人员及求助者的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不良认知从认识上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故,从而正常适应社会生活。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1、与辅导对象签订保密协议和康复协议,让辅导对象倾诉 在开始正式辅导之前,与陆某签订保密协议,鼓励他倾诉自己的创伤,耐心、真诚的一步步引导他诉说,一边诉说,我一边记录:了解他的重大心理创伤,他现在有什么不良心理反应,他有没有改变现在心理状态的意愿……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学生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建立有效的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向我们这样农村不发达地区,只能以打工增收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随着打工潮流的出现,农村大多数的青壮年基本上到各大发达城市打工,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负责他们的。而这些老人的观点和他们自身的素质,导致这些留守的儿童在家里的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使得这些留守儿童的客观上的也导致了他们在家庭的教育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更多的爱,使留守儿童能感受的爱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感受的爱的存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根据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情况,再结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在监护方式上,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所占比重较大,亲戚朋友监护次之。由于监护人身份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二) 单亲监护 1. 母亲单方监护,虽然母亲单方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与留守前差不多,但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差距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母亲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异常强烈,但条件所限只能将欲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除读书学习外什么事都不让做,在校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部分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仍与母亲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打击孩子学习自信,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留守儿童母亲只重视了智力教育,孩子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动手能力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更不能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 (2) 由于农村原有重男轻女错误思想的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父亲。而现在学生的课程结构变化大,留守儿童母亲对教材把握以及对孩子学习辅导的技能有限,加之农活负担重,时常心烦气躁,极易冲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常常大声呵斥甚至体罚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母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多次受到惩罚,这些孩子大多表现出恐惧不安、胆小、自卑等特点。有的反而促使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逐渐养成偷懒、撒谎、逃学的毛病。甚至有的母亲也好玩,随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茶铺或参与赌博用来消磨时间,给孩子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2. 父亲单方监护 (1) 虽然父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强于母亲,但由于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固定化分工和男性性格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能悉心照料,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并不乐观。父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的饮食健康、生活卫生及学习均不容乐观。 (2) 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太少,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行为偏差。在心理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父亲将儿童心理问题忽视;在生理问题上碍于伦理,羞于启齿;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专横独断,只教育子女怎么做,而不帮助子女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志向方面,简单归结为现在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才有出路。志向过高过远,不切实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样无异于揠苗助长。(3)父亲行为方式简单粗暴 (三) 隔代监护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小学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

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喜洲镇第二中学李如金 内容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迫不得已将其未成年子女寄居于父母或亲戚朋友农村家中,走入城市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及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就是监护人所有的职责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需要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和烦恼时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有一种抵

触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易冲动等心理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 (2)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3)是有的长辈们由于教育意识的缺乏,他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不饿着不冻着,也算尽力了,至于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没读多少书,现在不是照样挣钱?觉得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修改)

市第一一五中学校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 实 验 方 案 修 改 稿 市第一一五中学校课题组 2013年1月12日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策略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儿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加速,快速的城市发展急需大批劳动力。许多农村同学的父母都纷纷进城务工、经商。同时,农村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转移到城市务工,有的是夫妻同进城,他们的子女仍在家乡上学,这些儿童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文化水平低,想管而管不好,使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的旷课逃学,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失,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许多孩子在个性特征上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有的性格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有的过分淘气,放任自由,不求上进;还有的过早地流向社会,成群结伙、打架斗殴,甚至出现犯罪行为。 留守儿童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相当长时期都将会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探索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策略,使留守儿童在特定的环境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心智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领导人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心理要正常、人格要健全、思想要向上、生活要独立的人才,让留守儿童成长为祖国坚强的一代。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1.动机理论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以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他们不少恶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中出现“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的现象。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以身为范,教育儿童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就要以身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亲人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监护人和教师要经常与儿童谈心,使他们心情愉快,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监护人和教师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 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王玉玲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或性格孤僻、或桀骜不羁。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教育呢我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结合真实的案例作了如下探索: 一、学生情况: 姓名:马佳鑫 性别:女 年龄:10岁 目前就读于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二、案例分析 小姑娘是个降级学生,在一年级时,上课经常向外凝视,好像在期盼什么。作业不动脑,有时家庭作业抄袭同学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记得我在一年级刚刚接这个班时,这个小姑娘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比其他孩子都大一岁,也就高一些,所以坐在教室的后面,总是不声不响。远离我的视线,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时,该她了,她站在那里却哭了起来,我急忙走过去我帮她擦去泪水,揽在怀里问她:“孩子,你怎么了,为

什么哭啊是你忘记了吗不要紧,今天回家问一问,明天再告诉老师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趴在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和我在一起!”“啊”我惊讶的叫了起来,心想:好可怜的孩子啊!“那你和谁生活在一起呢”我接着问道。“和姥姥。”她仍然在擦拭着眼泪。 于是,我开始关注她了,同时也在计划着如何改变她的心态,但更多的是在过多的给她关爱的同时,要教会她如何自理和自立。更要知道感恩姥姥。 三、案例对策 (一)观察、沟通、了解。 长辈关心不当。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她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和她姥姥沟通。姥姥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生活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据姥姥讲:“孩子的父亲自从离婚后,就没有给孩子一分钱,孩子的母亲在外地打工,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孩子缺少的何止是亲情,同时也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诸多缺欠。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在了解之后,我对马佳鑫的姥姥提出了几点建议:

(完整word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铜陵县老洲乡白沙小学魏百海徐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亲情抚慰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临时监护人的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交流,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93.1﹪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在家”,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6.9﹪。老师提问“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句话正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渴盼的真实写照。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对所在乡中小学12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问卷,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2人,占9.7﹪;良好的38人,占30.6﹪;合格的61人,占49.2﹪;不合格的13人,占10.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厌学倾向。而他们的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对其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问一下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数据显示,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56.3﹪的会找教师,只有6.3﹪的会找家人,6.9﹪的会找同学,30.5﹪的选择自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最新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

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我们是平顶山学院的学生,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是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 习教育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问 题做一些努力。这是一份有关你们自己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请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 填答。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 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 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 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 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 影响。 本课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农民工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或父母早出晚 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 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课题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调查对象, 深入浅出地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 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认识。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 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 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4862345.html,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春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农村土体归极少数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后,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样就出现了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那么老师针对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以及老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 孙心怡上上课手拿着笔不动,眼睛呆呆地盯着旁边不知在想什么,做题速度慢还时有错误发生。老师找她谈心,她说很长时间没看到妈妈了,有点想妈妈了。孙心怡的爸爸妈妈去北京打工两年了,她和妹妹跟六十多岁的奶奶生活。因奶奶不认字用的是老年手机,两个孩子只能过年父母回来才能见上面。这种行为的出现主要是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交流渠道不畅,导致孩子对学习上的影响。于是老师微信联系孙欣怡妈妈,她妈妈也想孩子拜托老师经常拍照或录视频发给她。老师就经常让孙欣怡和她妹妹跟她妈妈微信语音通话或视频。于是两个孩子又高兴活泼起来,发呆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 孙彦冬原来是个活泼爱动爱说话聪明的孩子。过了年开学他沉默寡言,字迹潦草,错题不断,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经过跟他奶奶了解得知,在天津打工的爸爸媽妈过年只有爸爸回家来了,妈妈没回来。原来他父母发生矛盾闹离婚,妈妈去了姥姥家。孩子很受打击,就怕妈妈不要他了。老师通过微信让孙彦冬和妈妈经常语音和视频,经过母子俩个不断地语音视频沟通接触,他得到了妈妈的关心爱护,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思想上渐渐地放下不安与担心。这个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头,大脑也灵光起来。 一年级的苑智涵,爸爸妈妈和爷爷都出外打工了,他奶奶五十多岁初中文化,用的是智能手机。他经常和爸爸妈妈视频联系, 思想上没有多大变化,和其他孩子一样有说有笑,上课认真听讲,爱动脑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苑智涵几乎把每次取得的成绩和学校的活动等不断地通过手机告诉妈妈爸爸,爸爸妈妈也经常在学习上对他进行指导帮助,嘱咐他听奶奶话好好学习。老师因此给他创造机会参加各项活动锻炼他,鼓励他要取得好成绩向妈妈爸爸汇报,以便让爸爸妈妈在外边安心工作省着惦记他。 初一的刘志国和赵晓东父母都在天津打工,他俩是一个村的,上学放学经常一起走。一次,班主任发现他俩在路上偷着抽烟,于是老师找他俩谈心,讲吸烟的危害,有样学样应该学哪些好的行为,哪些行为不应该学。在班上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扶贫互帮互助等多样活动进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案例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 苏湾小学:甘盛 案例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留守儿童教育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在生活上,他们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这些爷爷辈份们的老人们对孙子辈份的未成年人们宠爱有嘉,在吃、穿的方面尽量改善,而在于学习方面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能想到的却少之又少。这样,学校不仅仅承担着这些留守儿童文化课的学习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担负着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年级学生陈凯就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位,他性格内向,不大与同学们交往,上课发言不够积极,作业是经常不完成的,偶尔还会上学迟到,问其原因,多半是一个人在路上玩,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一位较为典型、略带问题倾向的留守儿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必须是一个时刻关注的对象。 案例分析 通过平时的家访,对姜达志同学有了一些了解:姜达志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其他的时间只能靠电话联系。我们通过学校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与其父母沟通,关于姜达志同学的学习以及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交流。其父母表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在外地打工,不能亲自到学校来,只能通过电话让姜达志的爷爷对学校的工作多加配合,并表于,一旦放暑假,就会把姜达志接到身边,弥补缺失的亲情。而姜达志的爷爷是一位老实的农民,不识字,他表示,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姜达志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文盲,在家只能督促姜达志完成作业,在吃饭、穿衣服方面会尽量做到最好,可是学习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少之又少了(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位爷爷有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