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介绍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介绍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介绍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介绍

1. 机械制图与AUTOCAD:投影知识;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及读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标准件的画法;零件图的画法及读图、技术要求,零件测绘;装配图的画法及读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正确绘制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掌握常有机件的表达方法;理解技术要求的重要性,掌握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绘制常用件、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零件、装配体的测绘方法和步骤;会使用有关标准、手册,索取有关信息;能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图。

2. 电工与电子技术: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A/D 与D/A转换。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电工安全常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备分析、解决基本电子线路问题的能力,掌握必备的电子线路设计与调试技术。

3. 机械设计基础:常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通用机械零件及相关的构件受力分析、构件强度校核及通用零件的选择。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常用机构的能力;具备机械通用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标准选用能力;能查阅图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机械设备故障的能力。

4. 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刀具的结构与选择、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常用工艺装备的设计。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设计方法;掌握常用刀具基本知识,能根据加工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基本知识、原则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具备查阅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的基本能力,具备选择正确方法进行装配的能力。

5. 金属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及其他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工程材料加工方法的一门学科。1.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塑性成型、焊接和金属切削加工四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涉及工程材料加工工艺的各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后为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电动与拖动:它既是研究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掌握有

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为后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7. 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和气压传动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适用场合。阅读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原理图;改进或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

8. 机电商品学:主要研究机电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规律的一门技术经济学科,涉及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一方面与物理、化学、材料学、生产工艺学有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与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采购管理、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密切相关。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电商品分类、用途、型号、质量指标、结构与工作原理、流通技术、经营管理要点以及国内外机电商品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习,将使读者全面掌握机电商品基本知识和技术管理知识,为培养技能型商品经营管理人才,提供必备的机电商品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9. 自动控制原理:本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线性定常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系统设计与校正、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用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分析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等。通过本课程为进一步开展控制理论研究和从事控制领域的工程实践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述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容 (一)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及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二)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

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1)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 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2)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 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3)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 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学习心得体会

机电一体化学习心得体会 为切实提高我省烟草加工企业设备维修的整体技术水平,加 强维修人员的互动交流,共同提高,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组织了高 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轮训班。在20XX年X月的第九期高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轮训班为期一周的培训交流中,经过来自行业的多位 专家的精心讲解,我们在理论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在很多维修保养方面受到很大 启发。在这次学习培训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取得良好 的效果,使我深有感触。 在这次学习中,中烟公司和进修学院花费很大的精力,李源 源老师结合实例讲解了触摸屏编程软件wInccflexible项目、画面、报警及传动、趋势图、用户管理及配方以及wInccflexible 报表和归档组态。吴祖福老师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为我们讲解 了wIncc使用初步和项目管理器及变量管理器的使用、监视软件 同PLc数据交换实现方法和对象属性的动态化、wIncc图形编辑器的使用之对象的事件和用户管理、组态过程值归档及输出过程值 归档、组态报警及报表和脚本系统、触摸屏编辑软件wInccFLeXIBLe项目、画面、报警及传送、wInccFLeXIBLe趋势、 用户管理及配方、wInccFLeXIBLe报表、VBS及归档组态等知识, 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韩源老师给我们初步讲解了ifix 的配置及画面组态,报警及报表的相关内容。

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我进行了重新 认识。现在烟草加工设备绝大部分都已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在 实际工作中机和电联系非常紧密,掌握制丝工艺流程和机械原理 对电气维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通 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名维修技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驾重驭轻,轻车熟路,达到理论和实践的 有机结合。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一定会把所学知识和交流心得应 用到实际工作中,刻苦钻研技术,知耻而后勇,相信自己会在今 后的工作中会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学习培训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本次学习 培训丰富多彩,培训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带着这份收获,我一 定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干的更好更出色,希望在之后几期的培训中 能学到更多知识。 经学校安排,我和同事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去天津 工程师范学院参加了为期十八天的PLc与变频调速技术培训,通 过十八天的上课培训,时间虽短,我还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培训内容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PLc,前十天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李波教授主讲,内容包括:西门子S7-300/400和组态wincc的相关知识。首先李老师讲了PLc的结构、硬件、编程指令、组织块、数据块,以及PLc的最高级应用组态组网。着重为我们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电、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检测技术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技术。机电一体化人才被列为国家最急需的专业人才,是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我院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于1991 年,已建成为省级高职院校示范专业,主要培养能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并初步具有设计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发展能力,实施工学结合,以岗定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好。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省级教学团队、 2 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学生多次在省级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奖。 2、培养目标:面向现代化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机电产品及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和工作技能,具有高级职业技术资格以及分析、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能力,适应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与交直流调速系统、变频器技术、数控技术等。 4、就业方向及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现代化企业及通用机电行业,从事各类机电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和运行维护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作、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工作。本专业与山东玲珑集团、鸿福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更好的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98%以上。 能力测试主要测试考生对报考专业的了解、兴趣及专业基本知识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 1、培养方向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运用机械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主干课程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与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应用、液压气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机电设备维修、模块化柔性加工系统及应用。 3、职业能力拓展

机电一体化介绍

机电一体化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64学时,周学时4节。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 3、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利用学校、公司和企业资源,为学生安排岗位培训和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近几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内容标准与要求

机电一体化概述汇总

单元一机电一体化概述 1.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技术学科。 1. 1. 3机电一体化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 1. 1. 4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显著特点是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具有轻、薄、细、小、巧的优点,其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和省时、省力、方便的需求。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1. 2.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组成 传统的机械产品主要是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问题,而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外,还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包括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三个目的功能。主功能也称为执行功能,是系统的主要特征部分,完成对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储存。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应具备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等其他功能。 加工机是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是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信息机是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系统(或产品)。 1. 2.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检测、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动力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包括机械结构装置和机械传动装置。机械结构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2.动力部分 动力部分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3.传感检测部分 传感检测部分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然后变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并且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是运动部件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5.控制及信息单元 控制及信息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处理、运算和决策,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运行。 1. 2. 3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称为接口。接口设计的总任务是解决功能模块间的信号匹配问题,根据划分出的功能模块,在分析研究各功能模块输入/输出关系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 概述

1 .概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其目标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信息技术有三大支柱,即测量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特别是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机械技术之中,已使传统的机械类产品在功能上、性能上以及制造技术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出许多不曾有过的新产品与新设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或产品,改变机械产品与机械工业的面貌,满足社会和生活的物质需要,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历史使命。本章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要素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任务。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 1.1.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这个名词,使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的词典、手册和专著中系统的定义都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集合性”,系统是许多元素的集合。 “关联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制约的。 “目的性”,系统总是具有特定的功能,特别是人所创造或改选的系统,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环境。 对于系统工程还很难给出一个人们所公认的定义,这里列举一个较典型的解释。 “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理等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1967年日本工业标准JIS)。 由于系统是研究系统共性的跨学科的方法性技术,那么它研究和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它融机、电、液、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是就业领域最宽专业之一。该专业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定位明确,紧贴社会需求。2007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学校示范专业;2008年,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校级教学团队;201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近6年的就业率达98%以上。 一、市场前景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本省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中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湖北省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湖北省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一体化高级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一体化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大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 3.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概况

《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总结 姓名 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史颖刚王转卫刘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3年7月

目录 一.舵机车总结 (1) 1.实习目的、任务与要求 (1) 1.1实习目的 (1) 1.2实习任务 (1) 1.3实验要求 (1) 2.实习器材准备 (1) 3.实习过程 (2) 3.1舵机小车的组装及相关软件的安装 (2) 3.2伺服电机的控制 (2) 3.3舵机车组装及测试 (3) 3.4.舵机车的触觉导航 (3) 3.5.舵机小车的光敏电阻导航 (4) 3.6.舵机小车的红外线导航 (5) 二.直流电机小车总结 (7) 1.实习目的、任务与要求 (7) 1.1实习目的 (7) 1.2实习任务 (7) 1.3实习要求 (7) 2.实习器材准备 (8) 3.实习过程 (8) 3.1直流小车的组装和软件安装 (8) 3.2直流小车基本运动 (8) 3.3 直流小车红外寻迹 (8) 3.4 直流小车超声波避障 (9) 3.5直流小车的红外遥控控制 (9) 3.6直流小车的蓝牙控制 (10) 3.7直流小车各子功能的融合 (11) 三.步进电机小车总结 (11)

1.实习目的、任务与要求 (11) 1.1实习目的 (11) 1.2实习任务 (11) 1.3实习要求 (12) 2.实习器材准备 (12) 3.实习过程 (12) 3.1步进小车的组装和软件安装 (12) 3.2步进小车基本运动 (12) 3.3步进小车的步数可控行进 (12) 3.4步进小车寻迹 (16) 3.5步进小车红外避障 (14) 3.6步进小车的遥控控制 (14) 四.机电系统创新设计 (15) 五.个人体会与总结 (18)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介绍

1. 机械制图与AUTOCAD:投影知识;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及读图;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标准件的画法;零件图的画法及读图、技术要求,零件测绘;装配图的画法及读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正确绘制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掌握常有机件的表达方法;理解技术要求的重要性,掌握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绘制常用件、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零件、装配体的测绘方法和步骤;会使用有关标准、手册,索取有关信息;能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图。 2. 电工与电子技术: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波形产生和整形电路、A/D 与D/A转换。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电工安全常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备分析、解决基本电子线路问题的能力,掌握必备的电子线路设计与调试技术。 3. 机械设计基础:常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通用机械零件及相关的构件受力分析、构件强度校核及通用零件的选择。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常用机构的能力;具备机械通用零件、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能力和标准选用能力;能查阅图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机械设备故障的能力。 4. 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刀具的结构与选择、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常用工艺装备的设计。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设计方法;掌握常用刀具基本知识,能根据加工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基本知识、原则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具备查阅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的基本能力,具备选择正确方法进行装配的能力。 5. 金属工艺学: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及其他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工程材料加工方法的一门学科。1.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塑性成型、焊接和金属切削加工四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涉及工程材料加工工艺的各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后为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电动与拖动:它既是研究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本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掌握有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概述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20130429 指导教师张进年 院系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年级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杨健 日期:2015年10月12 日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1 绪论 (1) 1.1 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1) 1.1.1现实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机电一体化概述 (2) 2.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2) 2.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 (3) 2.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4)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5) 3.1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 (5) 3.1.1国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5) 3.1.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7)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8) 3.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8) 3.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9) 3.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9) 3.2.4在煤矿中的应用 (10) 3.3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 (12) 3.3.1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的软肋 (12) 3.3.2技术壁垒是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出口的新拦路虎 (13) 3.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机电一体化论文概要

河南科技学院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分检模块 学生姓名:王洋洋 所在院系:机电学院 所学专业:机电一体化 导师姓名:丛晓霞 完成时间:2014 年 6 月 13 日

摘要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在微处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控制器,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电子控制装置,它采用存储器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者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一系列逻辑、顺序、定时、计数、运算等功能,控制各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生产过程。PLC把微型计算机技术和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融合在一起,兼具计算机的功能完备、灵活性、通用性好以及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维修方便的特点。目前,在先进工业国家中PLC已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石油、化工、机械、钢铁、交通、电力、采矿等各个领域,包括从单机自动化到工厂自动化,从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到工业控制网络。PLC日益活跃在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的首位! 关键字:PLC,机电一体化,编程语言

目录 1引言 (4) 2总的设计方案 (4) 3机械系统的机械设计 (4) 4三维实体构件 (4) 5二维图设计 ............................................................................................................ - 11 -6控制系统设计 ........................................................................................................ - 11 -6.1总体设计思路 ................................................................................................ - 11 -6.2 气动控制原理图 ........................................................................................... - 12 -6.3 PLC I/O口分配 ........................................................................................ ..- 12 -6.4 PLC外围接线图 .......................................................................................... - 13 -6.5程序流程图 .................................................................................................. ..- 14 - 6.6 梯形图….. .................................................................................................. ..- 14 - 7.总结 ....................................................................................................................... - 15 - 8.心得体会 ............................................................................................................... - 15 - 9.参考文献 ............................................................................................................... - 15 -

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

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录 专科院校培养宗旨 课程开设 发展现状一、智能化二、模块化三、绿色化四、网络化五、微型化六、系统化 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专业介绍1、机械技术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伺服传动技术 课程设置专业代码 具体科目 就业前景综述 前景 展开专科院校培养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1] 课程开设 主要开设《电机及其应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及其应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等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能训练、工厂电气控制实训、PLC应用技能实训、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等实践环节。考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AUTO CAD高级绘图师”证书。一般中职学校对于此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加工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其应用,电子装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等 该专业学生可在电工实验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工业检测技术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和电力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训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学院拥有实训实习车间,学生可以进行电工综合实训。该专业学生在三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 发展现状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二、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侯国强 学号:2013125026 完成时间:2013-12-4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 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含盖了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它首先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产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一代机电产品。 机电一体化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这个名词,使用非常广泛。大多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①“集合性”,系统是许多元素的集合;②“关联

机电一体化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又名机电一体化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向传统机械工业领域迅速发展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信息、传感测试、电力电子、接口、信号转变等技术以及软件编程等群体技术,合理配置机械本体、执行机构、动力驱动单元、传感测试元件、控制元件、微电子技术、加工、处理、生产、线路以及接口元件等硬件元素,并使之在软件程序和微电子电路逻辑的有序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功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的系统功能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现代高技术支持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机械如虎添翼,有可能超越操作机械和动力机械范畴,进入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全自动化、微机数字化控制的新时代,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还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因此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典型产品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天航空飞机器、新型家电产品、各种现代新兴工业控制系统和装置等等。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是部级重点学科,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培养从事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设计实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除了基础课程之外,还系统学习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CAD/CAM/CAPP,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械、电子、轻纺、仪器仪表、航空及其他机械及电子制造行业产品设计、工艺设备设计、工艺规程设计、数控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