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小结要点

测量学小结要点

测量学小结要点
测量学小结要点

测量学小结要点

第二章

1、水准面,水准面的特性。

2、大地水准面,及其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

3、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4、地球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

5、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及其定义。

6、测量工作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异同,绘图说明。

7、7、1949年以后,我国采用的三种大地坐标系。

8、高斯投影,为何要分带,如何分带。

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

10、距离改化,方向改化。

11、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12、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13、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14、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差的影响。

15、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

16、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习题: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63.464米,B点高程44.529米。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点高程分别为多少?

2、已知A点的磁偏角为-1°35′,子午线收敛角为-7°25′,A点至B点的坐标

方位角为269°00′,求A点至B点的磁方位角。

第三章

1.误差产生的原因。

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3.偶然误差的特性。

4.证明一,证明二,证明三(白塞尔公式)。

5.标准差,中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各适用于何场合。

习题:1、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用相对误差?什么情况下用绝对误差?

2、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

3、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能否认为误差绝对值小

的观测值的精度,较误差绝对值大的观测值的精度要高?

4、某三角网共有30个三角形,测算得各角度闭合差:+0.5;-0.6;-0.8;-1.0;

+1.4;+l.7;-1.8;+2.1;+2.5;-2.7;-2.8;+3.2;+3.6;-4.0;-

4.2;-4.8;+

5.3;+5.9;+

6.1 ;+6.8;+

7.5;-7.9;+

8.5;-

9.1;-

9.8;+11.3;+12.9;-15.6;+18.8;-21.0,计算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

差。

5、用检定过的钢尺多次丈量长度为29.9940m的标淮距离(此值可作为真值),得结

果为:29.990,29.995, 29.991, 29.998, 29.996,29.994, 29.993, 29.995,

29.999, 29.991,(单位:m)试求一次丈量的中误差。

6、已知X=L1+L2,Y=(L1+L2)/2,Z=X2Y 。L1、 L2中误差为m,求X、Y、Z的中误

差。

7、圆半径R=50.03m,中误差m R=±2.7mm。求圆周长的中误差。

8、观测某三角形α、β两个内角,测角中误差均为±20″,计算第三个内角γ的中

误差。

9、量得某矩形建筑场地,长度a=80.240m±0.008m,宽度b=40.080m±0.004m,求面

积及其中误差。

10、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S l=120.63m±0.061m,S2=114.49m±0.073m,求S3=S l

+S2,S4=S l-S2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

11、用直尺在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A、B两点间长度6次:57.8mm、57.4mm、

57.6mm、57.5mm、57.4mm、57.7mm。求:

(1)AB长度的算术平均值。

(2)一次量取值的中误差。

(3)AB长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相应于AB线段的地面长及其中误差。

12、今欲量测一线段AB的长,要求量测9次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9≤±0.1mm。问一

次量测的中误差m应小于多少毫米?

13、对某段距离进行了六次同精度丈量,其结果为:133.643m、133.640m、133.648m、

133.652m、133.644m、133.655m,试求:

(1)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

(2)观测值的中误差。

(3)该距离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第四章

1.水准测量原理

2.视准轴

3.水准管轴

4.视距丝

5.视差

6.水准仪的使用

习题: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

n=0465mm,试求高差h DN,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 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 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

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其水准轴

各在什么位置?

7、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8、8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9、9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0、何谓水准仪的i角?用公式并绘图说明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

11、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

12、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可否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3、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操作次序?

14、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何要规定用偶数个测站?

15、水准路线往返观测有何好处?能消除或减弱何误差影响?

计算题:

●已知水准仪i角值-6″,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已知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其i角值为+40″。将仪器置于A点测定m、

n两点间的高差,A点至两点的距离分别为S mA=100m,S An=80m。问:i角对高差h mn的影响为多少毫米?(算至0.1mm)

●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置于AB之中点,得A点尺上读数a=1.246m,B点尺上读数b

=0.782m;将仪器移至AB延长线上的C点,BC长为10m,得A点尺上读数a'=2.654m,B点尺上读数b'=2.278m。试求:

(1)该水准仪的i角值。(算至0.1″)

(2)水准仪在C点时,A点尺上的正确读数。(算至毫米)

●某水准仪符合水准器水准管分划值为40″。若气泡影象不符合的差距为0.6mm,问:这

将对相距100m水准尺上的读数带来多大的影响?(算至0.1mm)

●经检定,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为10°,圆水准器分划值

为8′。测量相距120m的AB两点间的高差,若安置仪器时,气泡偏离中心1mm,问:由于交叉误差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是多少

●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何影响?设水准尺竖立不直而对读数产生的影响不得超过

0.5mm,问读数为lm,2m,3m时,水准尺倾斜的最大角度各为多少?(算至1.0′)

●设一测站前、后视水准尺均未竖直,倾斜角均为3°。已知前视读数为1174mm,后视读

数为2364mm,问因水准尺未竖直而对所测高差有多大影响?(算至0.1mm)

●设施测一条水准路线时水准尺未能竖直,其倾斜角的平均值为2°。已知测得该水准路

线的高差为14m,试求在该高差中因水淮尺未竖直所产生的影响。(算至0.1mm)

●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

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今用水准仪对相距75m的A、B两点,用两次仪器高的方法测得两次高差,即h1AB=a1

-b1,h2AB=a2-b2。若欲使此两个高差之差不得超过±3.0mm,试求每个高差的中误差和各次读数(即a1、b1、a2、b2的值)的中误差。

第五章

1、水平角,绘图说明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原理。

2、竖直角,为什么测竖直角时可只瞄准一个目标?

3、经纬仪测角时,若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点,其水平度盘读数是否相同?

若经纬仪架设高度不同,照准同一目标点,则该点的竖直角是否相同?

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观测时如何消除视差?

5、安置经纬仪时,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若用光学对中器应如何进行?

6、角度测量为何要正、倒镜观测?

7、简述测回法的观测步骤,及其各项限差要求。

8、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计算和检验竖盘指标差?

9、会计算表5-2,表5-5。

10、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有哪些?

11、试述钢尺尺长方程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12、绘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何谓直觇?何谓反觇?

13、普通视距测量计算公式中两个cosα的作用。

14、今用同一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126.78m,返测值为126.68m。

另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357.23m,返测值为357.38m。试问这两段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哪段距离的精度高?

第七章

1.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2.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3.何谓控制点、控制网、控制测量?

4.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5.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

6.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7.何谓坐标正、反算?试写出计算公式。导线布设形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

点。

8.何谓三联脚架法?它有何优点?其外业工作应如何进行?

9.经纬仪闭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并指出附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的不同之处。

10.何谓交会定点?

11.常用的交会定点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

交会、测边交会)

12.余切公式推导过程。

13.危险圆。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多种时间系统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P23) 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

测量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知识点 测量学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内容:测定,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野外测量的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工作基本内容1.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距离—斜距、平距;角度—水平角、垂直角;高差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 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 故又称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率α决定参数为:长半轴 a= 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3m扁率 α=1/298.257 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地球看作圆球,其平均半径 R =6371km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高差: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x轴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 两轴的交点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 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6o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L。=6oN-3o(N为6o带的带号) 3o带自1.5 o开始,按3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一: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是我们学习土木专业学生必须很好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提高我们的测绘能力,能更好的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城市建设系为我们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实习。 我们的目的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用到的仪器有经纬仪,水准仪,标尺,脚架等等,更感谢学校为了使我们能更方便的测量,还为我们配备了先进的全站仪。通过这次测量,巩固和深刻了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仪器的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一个户外的专业实习,我们有了经验,为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精神,吃苦耐劳,独立自主,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提高对繁琐数据的运算能力。这些东西都是在平时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但他又是那么基础,重要,由此我又不得不想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 工程测量,它是个复杂的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这次实习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测量她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组共有7个组员,必须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使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作为组长,要负责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定好每天的工作的

计划,还要保持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我想每个通过实习的同学都会在这点上有深刻的印象。 夫妻之间,亲兄弟之间难免都会吵架,我们这组人天天聚在一起,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做法,就会发生磕磕碰碰,闹的大家不愉快,但我们能够及时沟通了解,忘记不愉快,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学校安排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实际操作仪器,所以我们之间要相互学习,不懂的就问,决不是为了赶时间,赶进度。不然就算了结束了实习,作业是完成了,但学校老师对我们的目的和期望却落在了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了。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精确,每个数据都经过检验,没有上一步的验证绝不做下一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每次仪器在测量时都要经过对中整平,这个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它必须做到精确精确再精确,只要不小心稍稍动一下仪器我们就要重新这一步工作,不然就会造成数据的误差,影响真个测量结果。还有一些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东西我们也绝不能不注意,路面上有多少个井盖,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越是细小的东西越能表现出一个团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团结就是力量,每个早上大家早早的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了误差大家一研究,分析原因,不厌其烦的反复测量,有了大家,我们的干劲十足。 现在回想起测量那会,我觉得那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天天背着仪器到处跑,有次回来的时候还被同学亲切的叫为专业的技师。在这里我要说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测量的那几天,天气很冷,头

测量学重点归纳

测量学重点参考 第一章 大地水准面(p8) 1、物理表面:水准面 ⑴重力的方向称为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⑵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①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②真实存在:大地水准面;实际使用的:似大地水准面。水准面特性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地理坐标(区别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p10) ⑴天文坐标-- 能直接测量 ⑵大地坐标 ①不能实测,只能用计算 ②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大地坐标 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p11) 1、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 ⑴不同的参考椭球确定不同的参心坐标系。相同的参考椭球元素,但定位和定向不同,也是不同的参心坐标系。 ⑵高斯投影变形:中央经线投影后为直线,没有变形;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①投影分带:将投影区域限制在靠近中央子午线两侧的有限范围内,这种确定投影带宽度的工作,叫做投影分带。 ②高斯投影只在生产地形图使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大区域。⑶三度带与六度带 ①6°带划分:从东经0°开始,自西向东将整个地球分成60个带;3°带划分:从东经1.5开始自西向东将整个地球分成120个带。 ②在我国范围内,三度带的编号自西向东为25?45,共21个;六度带的编号为13?23,共11 个。 ⑷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①坐标系的构建方法:一投影带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赤道为横轴y,向东为正,中央经线 为纵轴X,向北为正。交点为原点。 坐标的表示方法:横坐标为坐标值+500km,前面加上带号。 ②国家高斯平面点?表示点P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x=2433586.693m;b其投影带的带 号为38,P点离38带的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y=514366.157-500000=14366.157m ③测图一定要在第一象限。 ⑸高程系 ①点通过法线投影到参考椭球面的高程为大地高。(应用于GPS ②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GS ③绝对高程H -- 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H'---到假定水准面的起床距离; 高差 -- 地面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也有正负。 高斯投影分带(p12)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的影响(p15) 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地球曲率对高程测量的影响(p16) 第二章水准仪读数方法(p25) 1、水准测量 ①定义:精密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

测量学复习提纲

测量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地形图: 2、视差: 3、导线测量: 4、系统误差: 5、大地水准面: 6、测量学: 7、坐标方位角: 8、归零差: 9、水平角: 10、绝对高程: 11、地物: 12、视准轴: 13、竖盘指标差: 14、相对高程: 二、填空题 1、自磁北方向的北端起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_____。 2、要求在图上反映地面上1m的精度,则所选图的比例尺不能小于_____ ______。 3、水准测量中,每一测站检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整条水准路线的成果通过____来反映。 4、丈量AB、CD两段水平距离。AB往测为126.780m,返测为126.735m;CD往测为357.235m, 返测为357.190m,AB段往返丈量的相对精度为:____,CD段为:____,____段丈量更精确。 5、作为一台完好的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_、____、_____。 6、已知A点经度为116o47ˊ,该点距中央子午线36.32km,该点在6o投影带的带号__,该点 位于中央子午线的_ _边,通用直角坐标是____ _____。 7、在测量工作中要遵循___、___以及___的基本原则。 8、单一导线有__ 、_____以及___三种布设形式。 9、测量误差来源有____ ___、____ ____、___ __。 10、水平角观测方法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用于两个以上目标方向的观测。 11、经纬仪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某一方向上盘左读数和盘右读数的关系理论上是相 差。 12、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时使用。

《控制测量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圆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坐标系:以经度、纬度和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方位角。P22 13、14、元素:椭球面上点的经度、纬度,两点之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P28 15、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主题解算。P28 16、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坐标,P1至P2的线长及其方位角,计算P2点的坐标和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期间的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围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P70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一、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张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正如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没有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许抗日战争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老师指导同学探讨

测量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 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有:测绘、测设、地形图应用 3、水准面: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水准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通过任何高度 的一个点都有一个水准面,因而水准面有(无数)个。 4、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5、高程: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 6、(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7、一般而言,普通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测定地球表面的地形并绘制成图) 8、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9、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10、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测量的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 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 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11、简答: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又找不到完全消除其影响的办法,观测结果中就不可避免存在着偶然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为了检核观测值中有无错误,提高成果的质量,必须进行多余观测,即观测值的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的个数。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面 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2、简答:水准测量核心、目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核心:测定高差目的:推算高程关键:视线水平 3、DS3型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 4、简答:水准仪使用的步骤:安置→粗平→瞄准→消除视差→精平→读数(4位数) 5、水准路线:(1)闭合水准路线(2)附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 6、简答: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与两尺距离大致相等处进行观测?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曲面,只有当水准仪的视线与之水平时,才能测出两点间的真正高差。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采取前后视线距离大致相等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 7、水准仪应满足: (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3)水准轴平行于视准轴。 8、课后第9题。将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等距离处,测得高差h = ―0.350m,设仪器搬到前视点B附近时,后视读数a = 0.952m,前视读数b = 1.340m,试问水准管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如何校正? 答:①因为a-h=0.952-(-0.350)=1.302m≠b 所以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 ②b-1.302=1.340-1.302=0.038m 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倾斜。 ③转动微倾螺旋,使中丝对准正确的前视读数,此时视准轴已处于水平位置,但水准气泡却偏离了中心,为了使水准轴也处于水平位置,即使水准轴与视准轴平行,可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即可。并反复进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第三章角度测量 1、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锁构成的角度,称为水平角。 2、竖直角:在同一竖面内,瞄准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3、DJ6 经纬仪: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测量学复习资料

选择题 6度带 分带投影: 投影带宽度:相邻子午面间的经度差来划分 6°带:自中央子午面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带,全球共分60带。带号n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有下列关系: L0= n×6°-3 ° 已知经度L求带号n:n = int(L/6) + 1 我国境内有11个6°带(13带到23带) 3度带 3°带:自东经1°30′开始每隔经差3°划分,全球共分120带。带号n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有下列关系: L0=n×3° 已知经度L求带号n:n = int((L-1.5)/3) + 1 带)45带到25°带(3个21我国境内 .7:坡度i :等高距h :等高线平距d

h 1、方位角?i真方位角——以真子午A表示;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用M?d Am磁方位角——以磁子午表示;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用坐标方位角——以坐标纵线方向为标准方向的,用α表示。 AB+ γAAB= α γδ+ AmAB= αAB - 坐标方位角正反方位角任何直线的正坐标方位角和它的反方位角均相因此,由于任何地点的坐标纵线都是平行的, 180°。差°baα±180 αab = °注:大于360°,应减去360信标差分定位,GPS接收机一台是信标基准站GPS移动站差分,是指采用两台-信标差分是信标台站 另一台是用户端GPS,并且知道基准点的坐标。原理是在已知坐标的固定点上架设一台GPS接收机(信标台站),通过GPS的定位数据和已知坐标点的数据解算出差分数据(RTCM),再通过数据链将误差修正参数实时播发出去,用户信标接收机端通过数据链接收修正参数并传给GPS,GPS 接收修正参数后和自己的定位数据进行修正解算。 海洋定位常用方法:1)光学仪器定位、2)岸基无线电定位、3)水声定位、4)卫星定位仪器、5)组合定位 地貌符号等高线和等深线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或等深线来表示地貌。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等深线是深度基准面下深度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控制测量学名词解释

1.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国家测绘部门以青岛验潮站1953年至1979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重新确定修正后的水准零点高程(7 2.2604 米),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2.正高高程系: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点的正高为: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3.控制测量学: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 5.大地水准面的差距: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的距离 6.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通过分划面的两端点的直线中点至分划面的距离 7.方向观测法:在一测回内把测站上所有观测方向,先盘左位置依次观测,后盘右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 8电子经纬仪: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装置的经纬仪 9.测站偏心:有时为了观测的需要,如觇标的橹柱挡住了某个照准方向。仪器也必须偏离通过标石中心的垂线进行观测。 10. 水准面的不平行性: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较小,而在两极g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椭圆的曲线。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和维持高科技水平的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2)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3)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4)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控制测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等。 2. a.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 精度估算的目的是推求控制网中边长,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等的中误差,它们都是观测量平差值的函数,统称为推算元素。 估算的方法有:①公式估算法②程序估算法 b.单一附合导线的点位误差椭圆的特点: ①各种形状的导线,相应的误差椭圆大小相差不多。②误差椭圆近似于圆,说明测角和测边的精度比例基本适当。③最弱点在导线中间。 3、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1、三轴误差 ①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c值):仪器的视准轴不与水平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 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中数②经纬仪的水平轴倾斜误差(i角):仪器的水平轴不与垂直轴正交所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取盘左、盘右实际读数的平均值③经纬仪的水平轴倾斜误差(v 角):由于仪器未严格整平,而使垂直轴偏离测站铅垂线一微小角度。 消除方法:1)尽量减小垂直轴的倾斜角v值2)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3)对水平方向观测值施加垂直轴倾斜改正数 4.精密电子经纬仪及其特点:装有电子扫描度盘,在微处理机控制下实现自动化数字测角的经纬仪:特点1角度标准设备——度盘及其读数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有本质区别 2微处理机是电子速测仪的中心部件 3具有竖轴倾斜自动测量和改正系统 4望远镜既是瞄准装置,也是测距装置 5高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5.城市和工程建设高程控制测量 技术规范规定:水准测量依次分为二,三,四等3个等级,首级高程控制网,一般要求布设闭合环形,加密是可布设成附合导线和结点图形,各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国家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精度一致 图上设计应遵循: (1)水准路线应尽量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视折光误差影响 (2)水准路线应远离高压线或电缆,以避免电磁场对水准测量的影响 (3)布设首级高程控制网时,考虑便于进一步加密 (4)水准网应尽可能布设成环形网或结点网:水准测量的距离:山区2-4km,城市建筑区和工业区为1-2km (5)应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求得高程系统的统一 (6)注意测区已有水准测量成果的利用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测量学复习重点(DOC)

考试题型: 填空题(20分);判断题(1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5分);计算题(25分) 第一 章 绪 论 1、测量学的概念是什么? 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2、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过程? 天圆地方、地圆说、地扁说、梨形、大地水准面 、真实地球自然表面 3、测量学科的研究分类是什么? 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制图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1、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指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 2、简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特性? 静止水面形成一个重力等位面,这个面称为水准面,其特性:处处和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3、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由平均海水面代替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4、何谓绝对高程(海拔),何谓相对高程? 某点到基准面的高度,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通常称之为绝对高程(海拔);距离一个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5、测绘工程的参考面和参考线是什么? 参考椭球面和法线 6、高斯投影如何分带,为什么要进行分带? 7、若我国某处地面点A 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而得的?A 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8、1956年和1980年国家高程基准分别是多少? 72.289m ,72.260m 9、已知A 点的高程为150.212m ,测得B 点至A 点点高差为0.212BA h m =-,则B 点的高程是多少? B 点的高程是150.424m 10、测量工作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意义何在,其限度是多少? 在半径为10km 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当面积P 为100km 2时,进行水平角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11、什么叫地形图比例尺,它有哪几种形式? 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有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复式比例尺)、工具比例尺(分划板、三棱尺) 12、地面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123.56m ,问在1:1000和1:2000的地形图上,它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长度分别是12.4厘米、24.7厘米 13、什么叫比例尺的精度,它有什么实际意义,说明1:1000和1:5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通常人眼能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0.1mm ,因此,把地形图上0.1mm 所能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1:1000和1:5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100mm ,50mm 14、测绘工作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目录清单

第1章绪论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 1.1.2 控制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知识 1.2.1 引力与离心力 1.2.2 引力位与离心力位 1.3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1.3.1 水准面 1.3.2 大地水准面 1.3.3 似大地水准面 1.3.4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 1.3.5 大地高H、正高H正及正常高H正常 1.3.6 垂线偏差 1.4 控制测量的现状与发展概况 1.4.1 空间测量技术给控制测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控制测量学进入生机勃勃发展的 新时代 1.4.2 信息时代的控制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已经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新的发 展态势 1.4.3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应用得到长足的发展,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理论取得 许多新成果 第1部分水平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第2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2.1.1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2.1.2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理 2.1.3 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2.2 工程水平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2.2.1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分类 2.2.2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2.3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2.2.4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2.3 导线网的精确估算 2.3.1 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 2.3.2 等边直伸导线的精度分析 2.3.3 直伸导线的特点 2.3.4 单一附合导线的点位误差椭圆 2.3.5 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2.4.1 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概念 2.4.2 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的质量标准 2.4.3 关于机助模拟设计法的一般说明 2.5 工程测量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2.6 选点、建标和埋石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怎么写,小编现整理了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测量学实习总结报告1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

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

测量学复习题2

《测量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等高线有何特征? 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 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 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 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 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 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

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 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 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 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 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计算题 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 2.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3.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o23′30″和95o48′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o48′18″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绪论 控制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基准、工程项目的准确与否。控制测量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应该根据国家控制网的等级、工程建设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1.1 控制测量学的定义与分类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控制”指的就是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测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测绘工作,乃至整个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控制测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或高程,建立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 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以数学、测量学、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共同为建立控制网、测定地面点位而服务,由此形成控制测量学。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控制测量学是在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保证的测量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和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地球工程信息学科,是地球科学和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程建设测量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在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大地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两类: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及至全球范围内布设足够的大地控制点,将这些大地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大地控制网,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大地控制测量;为了某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将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工程控制网,按照国家或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工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类: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1.2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从广义上来讲,控制测量学要为研究地球(或其他星体)的形状与大小提供基准与起算数据,而从狭义上来说,控制测量主要为工程建设而服务,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测量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工程管理(房地产)专业 《测量实习B》 实习报告 班级实习小组 学号 ********** 姓名******* 实习地点 ********** 实习日期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14日 同组成员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7 月 14日 目录 1.前言 (3) 2.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6) 2.1 测绘任务 (6) 2.2 测区概况 (6) 2.3 现有资料 (6) 3.踏勘选点 (7) 3.1 选点要求 (7) 3.2 构建控制网 (7) 3.3 建立标志 (7) 4.控制测量 (8) 4.1高程控制测量 (8)

4.2平面控制测量 (8) 4.3支导线测量 (9) 5.碎部测量 (11) 5.1 方格网绘制及控制点展绘 (11) 5.2 碎部测量 (11) 5.3 地形图绘制 (12) 5.4 地形图整饰、编辑和检查 (12) 6.建筑物放样 (13) 6.1 放样方案设计 (13) 6.2 测设数据计算 (13) 6.3 测设方法 (13) 6.4 测设结果验证 (13) 7.小结 (14) 1.前言 此次测量学实习为时一周时间,我们小组通过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各尽其责的完成了任务。 此次实习的目的如下: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们本次实习的组织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具体实习安排如下: 2012/7/10/上午 动员大会 2012/7/10下午 踏勘选点、绘制坐标格网

心理测量学要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要点总结 【基本概念】 1)测量: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三元素:事物(测量对象属性特征) 数字(某一属性的量,特征: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 法则。 2)测量要素: a)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相对零点。 b)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条件:有确定意义+有相同价值。 3)测量量表:斯蒂文斯按量表精确程度从低到高分成4水平。 顺序量表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某种属性程度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不表示属性真正量,绝对值 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单位,数值可作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作乘除运算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4)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 特点: a)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外显行推论心理特质(描述一组内部相关,联系行为时使用的术语,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b)相对性:对人行为比较时,没有绝对标准 c)客观性:标准化(项目,计分原则和手续,分数转换和解释) 材料性质 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 测量方法问卷法(MMPI 16PF EPQ)+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TAT) 材料严谨程度 1.客观测验(直接理解,无须猜测遐想) 2.投射测验(问题模糊,须用想象力,投射被试者思想情感,经验) 测验形式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1.最高作为测验(作出最好回答,有正确答案) 2.典型行为测验(按习惯方式反应,无正确答案)

【三类心理测验】 1.智力测验: 吴天敏-中国比内量表 龚耀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韦氏儿童(C-WISC),韦氏幼儿(C-WYC-SI) 林传鼎-韦氏儿童(WISC-CR) 张厚粲-瑞文标准型测验(SPM) 李丹-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2.人格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3.心理评定量表: 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状态评定量表,焦虑状态评定量表,恐怖状态评定量表。 【心理测验发展】 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提出气质特点和智能的遗传性,设计测量遗传差异的方法。 卡特尔——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比内——世界第一次正式心理测验。 【测验常模】 1.常模团体: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群体,或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条件: 1)群体构成明确界定。 2)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随时间,空间变更而失去意义)。 4)样本大小适当(经济实用,减少误差≥30或100,全国性2000-3000)。 取样: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样本。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整体无序,无等级结构) 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先按某变量分类,再随机抽取)。 常模分数:施测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有参照点和单位,与原始分数等值比较)。 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一般常模+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建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