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核心素养: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核心素养: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核心素养: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核心素养:如何做好学校管理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也成为了这两年教育界最受重视和青睐的话题之一。所以,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对这“六大要素,十八大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学习,目的就是要从中找到适合学校、适合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并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对相关的核心素养进行落实,以期能够在促使学生健全发展中,也为学校竞争力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我们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研讨,以期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夯实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就成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那么,作为校领导,我们该如何给学生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呢?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性格、人格都处于形成期和塑造期,有效的文化建设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校环境,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入手来给学生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

1、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近年来,大部分学生都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图标、就连学校校服、学校的标注牌、学校的垃圾桶的设计等等都是找专门的人进行设计过的。可见,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颇受各方重视的。但是,在核心素养下,我们该如何做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呢?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我们的文化长廊的设计都是随时更换的。目的就是要向学生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文化信息,以期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且,我们倡导全校师生共同为我们的一些注释牌进行标语设计,比如:“请勿践踏草坪”这类标注语,我们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自主向学校展示自己的设计等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一些文化知识,而且,也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2、校园文化活动组织

一些学校将校园文化活动局限在了体育运动会、合唱比赛上,认为这就是既不耽误学生学习,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这种老掉牙的活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有几个愿意积极的参加呢?所以,在核心素养下,我们要做好改进工作,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比如:组织手工活动、组织科技创新活动、阅读交流会等等,目的就是要将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等都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当中,以期能够在传承中得到弘扬,在科技创新中展望未来。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来夯实文化基础,并通过

浅谈学校管理制度

浅谈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做保证,从我国目前学校管理的发展现状看,正经历着从经验型向科学性的转变。科学性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把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佐以经济的激励因素,在不少学校的使用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以为,这仅是管理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产物,用发展的眼光看有其不足,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人的创造欲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因此,教育管理应体现“管是为了不管”,管理制度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完成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 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人的工作特点,二是指制度的实施要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倾向。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首先,学校管理不同于工厂、企业和机关,对教师的管理不能不考虑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特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看重人格的尊重,看重精神和价值的承认,鄙视粗野,乐于服理。教师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其工作方式是个体的、分散的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同时,教师的工作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如果无视这些特点,把教师当作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管理,就势必引起反感、抵触,创造热情

丧失,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正是建立在对教师心理、工作特点的充分理解,对人尊重的现实基础上的。 其次,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体现了系统科学的原则。系统科学认为,开放和闭合是一对相互联系作用的范畴。应该在开放中求发展,在闭合中求实效。学校管理制度是一种“闭合”,而“人格化、弹性化”则是一种“开放”,有开无合,教育管理可能失控,偏离学校的总体目标;只闭不开,得不到外界能量、信息的补充支援,系统就会萎缩、退化,有脱离实际的危险,有压抑创造的倾向。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正是寻求一种开与放的动态平衡,创造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教育环境、工作环境。 再次,严格的制度要求是建立宽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要求马虎的集体,必然纪律涣散,劳逸不均,赏罚不明,正气不扬;宽松的环境是实现严格要求的重要条件,一个气氛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只能是明严暗松,表严实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说,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很好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即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规律。严格与宽松的和谐要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来实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弹性化代表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它的具体实践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的思想觉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考虑现实条件,企求学校管理制度人格化、弹性化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摘要: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搞好教育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基地,只有先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安排好教师、学生的位置、建立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学校管理方法 教育管理首先是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实践者。学校通过教师把学校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这并不能代表学校教育管理已无弊端,它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育者、管理者不断改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学校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其他一切工作必须服从这个中心;3、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4、学校教育管理同样具有一般管理活动自身的要求,即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开展管理活动。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中的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学生以及教职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摆脱以往的消极被动依赖的状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及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 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组织机构的程序和规则很多,很具体且常常是成文的、正规的,但也有一些非正规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发挥作用。韦伯曾描述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僚体制的,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成员的行为。结构是等级性的,而且有各种角色相一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他所描述的官僚体制,仍然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这样,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全体教师能从严格的他律逐渐转向自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策略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也对学校管理者的内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校长应该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应具备新时期下农村教育管理者的条件,并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探索使学校各项工作更有效的发展,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校长有效管理教育策略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而农村小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国民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而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更加关注,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基层工作难度也日益俱增,现将本人日常工作中的经验拙见笔端,下面简要介绍: 1.校长本身要具备的条件 我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校长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校长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前途,因此,校长应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具有博大的胸怀、远见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更新治学理念,在原则上果断立决、勇于担当责任、化解矛盾,始终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私怨,秉公办事,做事主动,具有独到的见解,在管理上处处体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纵观全局,统筹全盘,更要具备一定的调控能力,使学校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安排的错落有致。 2.校长要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立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形成良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反思,加强平时的交流,要用情感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不断进取,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应关心领导成员的工作,监督他们在工作上的力度,同时,更要关切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上有权可用,了解他们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职工有向反映及其如何评价,从中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既要指导他们在工作中的失误又要引导他们办事开展工作,不断广泛听取意见,从而更有利于团结学校的领导班子,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能够及时开展并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作为校长还应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在用人方面,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各尽所能,在工作安排上,充分体现和发挥他们的能力,并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懂得工作比生活更有意义,这样使得提高教职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在工作上,教职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既有利于学校各项任务的完成,并且在相互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隐性的竞争力,使教职工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其他工作上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势头,况且,对于提高相互间的能力都有不可抹灭的贡献,只有这样教职工在工作中更加埋头苦干。 3.在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 校长应该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归纳统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并且在制定每项条文时兼顾方方面面,一碗水端平,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也不向任何一方倾斜,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要让教职工充分参与,突出教职工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本着“社会应当充分尊重人的积极主动精神”??[1]?,使教职工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拿出草案后不断地征求意见,对每一条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利的因素或者大家意见较大的、反映强烈的及时听取大家的意见进行整改。“为了确保教师自主权的行使受到尊重,学校居于监督与协助的地位”。??[2]?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落地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落地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厘清以下几对关系:一是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我认为,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它使素质教育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是认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每个学科都有其核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必须以课程为载体,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人们通常表述为发展与超越的课改进程,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发展与超越主要表现在课程改革的深化方面,但超越并不是超出,核心素养并不是要代替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三维目标。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毕业之后的结果,那么三维目标则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四是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之间所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评价体系的价值统一,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化、系统化描述。一方面,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掌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地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与水平,二者是一种价值统一。 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时,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表达。在我看来,校本化表达和教师个人表达就是学校的创造、教师的创造。我们需要这种研究精神,更需要这种创造精神。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一线教师应有信心和能力通过创造落实核心素养。 从学校课程规划的角度来看,落实核心素养要完成两种设计:一种是学科课程的设计,一种是跨学科课程的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是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交互完成的。而直接经验更有利于孩子获得对世界、对生活的完整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学习方式交互在一起才能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 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更,还要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保障。当前的问题化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学习方式。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了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的情境,这是以知识点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的第一个着力点,同时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一共是三个着力点。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一种教学都应该是基于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这样才是有灵魂的教学。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到“课堂革命”。我认为,“课堂革命”的第一个关注点应该是基于内容方面的多元课堂,是百花齐放的内容课堂。当然,仅仅有内容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浅层课改走向深层课改,从教本课堂走向学本课堂,进而走向习本课堂,习本课堂就是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以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 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教师从体力劳动走向智力劳动、智慧劳动,这才是一种幸福的课堂生活。每一节课都促进孩子的思维生长,增加思维的含量,加大思维的流量,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课堂愿景。

我对学校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各位领导,老师: 早上好!能有这样一次发言与锻炼的机会我深感荣幸。 在上周例会上,刘校长带领我们温习了一下学校的历史,得知我校距今已有八百六十多年了,一时间内心复杂了很多。多了一份对这所老校的敬畏之心,为能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又有了几分忐忑不安,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原泉教师。 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营造富有激情、朝气蓬勃的校园氛围,我们在新一轮领导班子带领下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下面我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加强学校管理两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陶行知老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作为老师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那点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地提升自己。老师除了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外,还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 2.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老师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工作和中心环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时常采取“我说你听,我念你记”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教

学校管理策略

浅谈学校管理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中心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此处可以提出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目标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用情感作有效呼唤

小学学校管理的困惑

浅谈小学学校管理的困惑 摆达希望小学随着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风云变化的改革中,既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学校管理和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关系难于解决。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经常能听到“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踏踏实实”这样的话,确实国家、各级政府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最终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却最主要以学生年终考试成绩为主。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最终的优与劣还是以教学成绩评价而终结。这就使学校、教师陷入了十分矛盾的工作窘态。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种教育政策“政命难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又很难达到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无法达到各级领导部门的年终目标。这就使得学校、教师在“素质与成绩”之间徘徊,左右为难,内心苦不堪言。同时也使整个学校管理思路、管理目标难以明确,学校也难以确立是要培养“高知识型人才”,还是“全面得以发展的人才”,迫切希望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能舍身处地的为整个教育、为学校、教师多作指导,多为着想。以引导我们教师走出如此之

困境。 二、减负、提质、增效 “减负、提质、增效”的提法我认为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它不但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而且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应以地域的实际不同而定,在发达地区、大的城市里的学生负担确实过重,不但要完成教师的各种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家长的各种“负业”,还要参加各种培训。不论是休息时间,还是自主活动的时间都很少,但这些地方的家长都是有文化、高知识的人他们对孩子学习地各种辅导能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减轻很多的工作量。而我们这些偏远的山区,学生家长综合素质偏低,还有一大部分边自己名字都写不出,加之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当,回到家中家长无法为他们进行辅导,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外,基本上学习时间很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大障碍。各种对学生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师更多的时候是想管不敢管,一大部分学生家长百般阿护自己小孩,学生范了错教师批评严厉一些,家长就会到学校来与老师“论理”,更别说体罚学生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小年纪”变成“老油条”,培养出来的山区学生不是自立自强,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年来的古训,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以严字当头没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有它的道理的。

从立德树人出发--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立德树人出发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塑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灵魂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徐良平姜山大本学校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确立了“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突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

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农村学校管理论文:浅谈农村学校管理

农村学校管理论文:浅谈农村学校管理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体系也在悄然变革。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也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校园校貌得到了改观,教室由原来的平房变为了楼房,各种功能室也相应配备。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其肩负着管理好学校的重托,学校党委教育的好坏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校长必须切实抓好学校管理。如何管理好村小学校?这成为了诸多的教育工作者热衷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浅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

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

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

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 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评价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件中将“核心素养”放置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所有的核心素养本质上都是个体的内在品质或特征”。如何理解、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评价?一是要将这一议题和任务放置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二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内生性”“内在性”的基本特征。据此,我们尝试通过4组关系的把握,对核心素养评价进行初步的框架性阐释。 本体:主人—主体—主动 所谓本体,是说“主人—主体—主动”乃是核心素养评价的事实本身以及根本所在。核心素养具有内生性、内在性的基本特征。评价作为一种权力,就内生性说,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统治性的;就内在性说,不应该是从外向里介入性的。否则,对核心素养说,评价就是异化的、异己的,也就无所谓是“核心素养”的“评价”。

主人,是“政治-制度”概念;主体,是“价值-化”概念;主动,是“心智-势能”概念。学生在学校的权力关系中是否真实具备主人身份,是需要考量的具有总体性的问题。主体,是主人的主体;主动,是主体的主动——这是一个连续性的表达。非主人的主体性,要么是残存的主体性,要么是处在反抗状态的主体性。非主体性的主动,要么是残存的主动,要么是处在沦陷状态的主动。我们惯见的许多特别“懂事”的“乖孩子”,学习倒是很“主动”,这样的“主动”可能就是沦陷状态的,就像“讨喜”一词的“讨”字暗中所揭示的——作为“讨喜”的奖赏的背后,是主体性凋落的“讨好”的沦陷状态,它往往以牺牲好奇心、独特性和创造力为代价。但是,我们要看到,按照惯常理解和操作的评价的性质与功能,就现有的价值资、思想资和技术资看,要建构核心素养评价的本体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我们强调必须将核心素养评价置于深化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中的立意所在。 功能:解放—解决—解释 “解放—解决—解释”,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逻辑序列:没有“解放”的“解决”,势必落入工具主义;没有“解决”的“解释”,设若与学生权利高度相关,则将以功利主义的立场走向教育的反面。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一所好学校

浅谈校长如何管理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教育界还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从参加工作第六个年头当小学校长,及至现在的长葛市和尚桥镇中心小学校长,也有一些年头了。我深切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校长。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呢?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切磋: 一、校长要有凝聚力较强的人格魅力 首先,校长要有很高的政治道德责任。具体工作中,校长要摒弃官位意识,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淡化管束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抛开功利意识,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知人善任,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其次,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校长必须视野开阔,观念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思考总结,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最优化。再者,校长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艺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处事艺术能够团结人、凝聚人,把学校的目标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行动,有利于校长意图和学校整体的实现。校长对人要有信任感、期望感、宽容心,要相信人、鼓励人、成就人,理解和满足教职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创造条件为教职工谋

利;要做到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使其有温暖感;对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鼓励,使其有成就感;对优秀教师评优、提拔给予倾斜,使其有归属感。 二、校长要有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校长一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的超前观点,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超前时代。二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以便为自己的学校确定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拥有未来。三要有虚心向人家学习的态度,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展开自己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 三、校长在管理上要做到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 人性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个口号,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或是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情感的纽带。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使教师缓解这种压力?如何使教师的喜怒哀乐得以释放?人性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可学校管理仍然需要刚性的管理。如果说人性化管理讲感情、重“亲情”、照顾情绪、满足需要,那么只讲人性化未免有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教务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学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形象亦有重要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教导处的科学管理。做好教导处工作,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教导主任是在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行政干部,其教育理念、业务素质、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课改的进程。下面我就如何搞好这项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教导主任工作必备的条件之一。它除了要求教导主任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外,还包括能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工作作风。具备这些,才能获得教师的尊敬和支持,才能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凝聚力。因此,教导主任作为中层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赢得广大教师的敬信诚服。 只要教导主任真正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作用。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拥护和信赖你,以你为中心,团结在你周围,以你为标准,来规范、要求、约束自己,从而感到学校有希望,自我有发展。 二、发挥人际关系的协调作用 教导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有的学校人际关系复杂,矛盾很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就要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 1、处理好教导主任与副校长、校长的关系。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校长都是教导主任的顶头上司,教务处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⑴多请示、勤汇报就很重要了。要充分利用每周班子会,很多工作安排或工作设想要有准备的拿到会上去讨论,说明也是请示、汇报的很好方式。 ⑵对校长安排的工作或形成决议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对商议性的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出现争执,但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学校工作中不出现失误,是值得的,也能够被明智的校长理解的。 2、处理好教导处与政教处、总务处的关系。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政教处的中心工作是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当然也包括要安排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因此只有沟通、协调好两处室的工作,尢其教导处主动与政教处沟通是使政教处发挥为教学保驾护航作用的前提。与总务处及时沟通是为教学一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的前提。

试论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

试论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 发表时间:2014-06-17T09:18:37.78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5月总第119期供稿作者:同吉登[导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同吉登陕西省志丹县保安镇中心小学717500 摘要: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管理是促进教学落实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需要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管理工作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当前的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距离社会、家长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方面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笔者就如何加强小学学校管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为此,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搞好学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教师要有事业心,热爱学生,工作上认真负责,不敷衍了事,遵守学校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拖课,教学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衣着得体,不穿奇装异服。除此之外,学校要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与考核、评价挂钩,让教师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督促和监督。 2.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没有高能力的教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从多方面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机会。例如,学校组织进行培训,让教师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不断的提升;请一些名师来学校进行指导,让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观摩,吸取外校教师的讲课经验;抓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一批优秀教师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学校要创建学习型的团队,让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鼓励自学,教师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让教学更加多样化。 二、努力营造宽松的管理氛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对民主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希望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所以,校长在管理中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引导教师树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心理相容,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校长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以“每一位教师都是强者,依靠每一位教师办好学校”为信条,放手让教师大胆地在班集体建设、教研组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特长,激起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学生的培养要抓好基础教育,从学生起步期就有良好的开端,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校长在抓学校办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同时,不能被眼前短暂的功利主义所蒙蔽,要从学生长远的成长和发展来审视办学的目标。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一定要落实下去,把德育放在和智育同等的位置;不仅要重视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应该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小学是处在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思想认识不深,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完善,一旦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会影响以后的健康成长。班级作为教育学生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更应该担负起指引他们走向健康、走向文明、走向成为国家栋梁的责任。学校要紧紧抓住校会、班会、活动课这三块教育主阵地,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 四、校长工作要达到高度和力度 所谓高度,即有较高的立意和出发点,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学校教育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宏观上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学校教育只有站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上,才能明确教育的作用和育人方向,才能萌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所谓力度,即从实际出发,对重大事由要该断则断、该决则决。也就是说对事物要敏感,判断要准确坚定,工作要有魄力。一要深入探讨。工作的新局面、教育的新进展是等不来的,最重要的是深入探讨本校的情况,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二要恪守公正廉洁。学校管理应公开声称是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牢固地树立了这些观点,必定一举一动都会注意到师生的情绪。“公生明,廉生威”这两句古训应最为校长所奉行。校长公正廉洁,不威而会生威,工作自然会有力度。三要团结务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一盘散沙是没有用的,只有和钢筋水泥混合起来才坚硬结实,受力最大。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力度一般是通过诸多中介来实现的,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有一点要肯定,就是求真务实、带头实干、率先垂范。廉洁、实干,这是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虎燕化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新天地,2011,(12)。 [2]卢世勇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J].中国校园导刊,2011,(1)。 [3]薛小金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J].学周刊,2012,(5)。

核心素养的学校应答_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例

32 Moral Education China 文 _ 窦桂梅 汤卫红 《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 明确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始终紧跟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一直致力于探索“育什么人”和“怎样育人”两个基本的教育命题。为了更为清晰地回答新时期清华附小“育什么人”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审慎地研究清华附小学生如何 发展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百年文化和办学思想,拟定了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明确了清华附小“育什么人”,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而回答“怎样育人”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地。 一、“四园”构筑儿童成长新天地 新修订的《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指 每个儿童的核心素养都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学校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可能性。 核心素养的学校应答 ——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例

2016-01 半月刊话题Features 出,要把学校建成“一所生态田园、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近年来,清华附小人为着这个理想的校园而不断智慧地创造。下面以生态田园为例谈谈素养导向的校园建设。 没有亲近过泥土的孩子,不会有真正的童年。清华附小打造生态田园就是要还儿童以泥土,还儿童以自然。生态田园给儿童以自然的滋养、探索的空间、发现的奇妙、想象的天地、创意的灵感。清华附小人不满足于原来校园里的植物品种,移植与插种了梧桐、白皮松、桃树等50多个品种。丰富的植物品种吸引了多样的动物品种,儿童、植物、动物融为一体。于是,从这里诞生了酷爱植物研究、钟情昆虫研究、痴迷花鸟写生等成志少年,他们从兴趣起步,找到乐趣,形成志向。一切素养都在与生态田园对话中悄然生长。 二、养成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身心健康、成志于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其重要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要求,我们在不同年级重点落实一项养成教育主题,通过行为规范和内在约束,逐步将外在要求内化为素养。我们拟定的六大养成教育主题是: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和尊重感恩。围绕主题,我们会开展系列活动,将素养的培养自然融入。 如六年级尊重感恩,我们确立5个二级主题:阅读尊重、讲述尊重、体验尊重、书写尊重、表达尊重,通过阅读经典、讲述故事、在足球中外对抗赛中体验尊重对手,在创作中书写心中的尊重,在毕业典礼中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尊重之情。 为了让儿童能够将养成教育六大主题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集教师和学生智慧创作了《清华附小三字口诀》并谱曲,旋律优美,易唱好记。如勇于担当的三字口诀为:“讲正义,有正气,明事理,晓是非。讲平等,创和谐,凡遇事,正思维。讲参与,肯付出,尽己能,心无愧。讲公益,喜奉献,乐服务,主动为。讲智勇,敢承担,遇险恶,巧面对。讲责任,尽全力,做善事,心灵美。” 三、“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 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课程是学生发 展的核心供给力。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源”动力。核心素养是整体的、综合的、交融的,无法分解到各个学科去一个一个实现,必须依赖课程整体立人。课程必须超越于学科的知识、能力,指向于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近年来,清华附小不断推进“1+X课程”的深化与创新。 (一)结构深度优化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1+X课程”首先撬动了课程结构的优化。“+”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结构,促进“1”(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 础性课程)与“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构成趋于合理的、有机整体的课程结构。既使学生学好国家规定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能在这个基础上,使知识得到拓展或深化,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提升,满足他们的个性需要。“1+X 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儿童更好地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创生意义,从而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问题,成就具备核心素养的现代小公民。 (二)内容深层整合 清华附小在整体课程构建的过程中,立足 33 Moral Education Chin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