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__。操作性的。

1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__,行为是对其之前出现的刺激的应答。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__的。应答性的,强化。

14、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如:__、__、__、__、__等。需要动机、意志、价值观、理想信念、情绪。

15、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注意

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__,主要包括:__、记忆、__、__和言语等心理活动。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

17、__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

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__

。元认知,

19、__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心理理论

20、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__,__。能力,人格。

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_;另一类是__。内隐行为,外显行为。

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__。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

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__。能力和人格。

24、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__,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__。弗洛伊德,潜意识。

25、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__。认知神经科学

二、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 冯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

3.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c

A思维 B 脑电 C心理 D 情绪

4.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是人本主义代表。c

A 皮亚杰

B 苛勒

C 马斯洛

D 科胡特

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a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三、名词解释

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

2、正强化和负强化,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结果使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这叫正强化。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

3、精神分析,是奥地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P4—9 (一)到(五))答: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P10—12 (一)到(五))答: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

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P14)答: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

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P26—37)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四.格式塔学派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研究对象:意识和行为。研究方法:知觉场。基本观点:心理意识是整体的或完整的。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五.精神分析学派 19世纪末,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潜意识。研究方法:临床实践。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还有罗杰。研究对象: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七.认知心理学皮亚杰,20世纪初。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

5 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八.认知神经科学布罗卡,19世纪后叶,研究对象:脑认知功能模块的实验性分离,意识和无意识的闹机制,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个别差异的脑机制。研究方法:1、对机能进化水平不同的动物进行基因水平、蛋白分子水平、细胞突触水平、行为的神经网络水平等多层次的神经生物学研究;2、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临床研究;3、对正常人进行脑功能成像研究。评价:其研究结果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内容研究有巨大的影响。

一、填空题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的状态。

2、(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最有力量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3、(韦纳)对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了系统研究,指出归因的三个纬度是(内外源性)、(稳定性)、(可控性)。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成就需要)、(成功恐惧)、(交往需要)。

6、若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状态,如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则不仅减低动机,也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

7、在期望理论中,(效价)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任务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的判断,即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或目标吸引力;( 期望值 )指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即目标实现的主观概率。若V(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说明激励价值目标高、意义大,有吸引力,那么激励的力量(动机强度)就大,反之,就激励不了人。

8、在双因素理论中,包括的两个因素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9、意志行动的两个基本阶段是(准备)、(执行);意志行动中的四种冲突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

A需要 B动机C意志D情绪

2、(自我实现的需要)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

A安全的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生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爱好

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

A每个人都能达到的B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

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AB)

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B、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

A、需要B内驱力C情绪D诱因

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个体内部的积极力量,他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ABCD)

A、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

B、力量强的需要

C、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D、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的需要

4、社会需要包括(ABD)的需要。

A、求知B、交往C、休息D、成功

四、名词解释

1需要P44

需要指的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要求,这种需求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涉及的不平衡状态包括心理的不平衡和心理的不平衡两个方面。

2动机P56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产生与啷个因素有关,一是需要,二是诱因。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3需要层次理论P53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该理论把自我实现需要定义为人的潜能充分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需要是由不同层次的。

4自我效能感P60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就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5意志 P64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五、问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最后一段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得罪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越是基础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越大。只有在基本需要等到满足后,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前四种水平的需要都划为基本需要,由基本需要产生的行为动机被称为“缺失性动机”,因为那些动机是由食物、水、安全、爱、尊重的等基本需要的缺失而被激发出来的。

2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P70-71,四个方面分析

(一)自觉性,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二)果断性,指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三)坚韧性,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意志品质。(四)自制力,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等方面的品质。

3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P56

1、行为与动机的关系:我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和调节的,动机是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而行为是实现动机的外部行为。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人的活动具有激活、维持和调节以及评价的功能。

1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P58-63

(一)归因理论,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1)因素来源,即内外源性。(2)稳定性(3)可控性(二)自我效能感理论,推测和判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三)期望理论(1)目标适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2)目标要有价值(四)双因素理论(1)直接满足(2)间接满足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是(白日梦)。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和( 有意后注意 )。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lpha)波出现在睡眠的(第一)阶段

A 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注意的起伏)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 C 睡眠晚期 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 P76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

2. 注意 P87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

3. 有意注意 P91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 P93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 P99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 P90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4-96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形状、大小、数量、排列);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注意的广度就会变小;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P96-97

注意的稳定性:也被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注意的时间长短。(丰富﹥单调;活动﹥静止)。但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

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人的主观状态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在情绪受挫的情况下,则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个体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以及意志力也会影响到注意的稳定性。

3、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P92

1.活动的目的:对所进行的活动要有充分的了解。从活动的目的出发,人就能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注意。活动越重要,对活动的意义理解的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人也就能越能长久保持自己的有意注意。

2.个体特征:一个具有坚毅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有意注意。

3.个体对活动的兴趣:对待事物的兴趣,尤其是稳固的兴趣也支配着有意注意。但是在有意注意中,注意和兴趣的关系史非常间接的,即尽管活动本身是枯燥的,但为了获得活动的最后结果,有意注意仍能长时间的保持着,知道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4、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P91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引起无意注意(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这里不仅指绝对

强度,还指相对强度。(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刺激物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就可能不会引起注意;相反,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没有其他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现,反而可能引起注意); 2)刺激物的对比性,如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的差别,也会引起无意注意。(“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批改作业中的红字); 3)新异刺激(新奇的发型、服饰,奇怪的声音、气味,新老师、新开业的商店)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这时老师忽然放慢讲课的速度,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2.个体自身状态: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有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这首先是由人们的需要、兴趣和对那个事物的态度决定的。其次,人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人在过度疲劳状态,常常不能注意到在精神饱满时容易注意的事物)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感觉_。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歪曲_知觉。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提高_,这个过程是_暗适应_。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下降_,这个过程是_明适应_。

4、_视杆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视锥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反比_关系。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降低或减少_的现象。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知觉的选择性_、_知觉的整体性_、_知觉的理解性_、_知觉的恒常性_。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感觉信息_、_组织信息_、_赋予意义_。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韦伯定律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中等强度_的刺激。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辐合_和_双眼视差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迎合_、_自我美化_、_自我表露_、_威胁_。

二、单项选择题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

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 A )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

的(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 D )。

A 近距刺激

B 远距刺激

C 物体本身

D 判断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A 整合 B 对比 C 适应 D 联觉

三、多选题

1.感觉反映的是( AC )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ABD )

A.线条透视 B.运动视差 C.视轴辐合 D.眼睛的调节

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B C )

A.运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动景现象 D.现象

4.内部感觉包括( ABCD )

A.运动觉 B.平衡觉 C.内脏感觉 D.机体觉

5.空间知觉包括(ABCD)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6. 错觉的性质包括(ABD)

A 歪曲的知觉

B 虚幻的知觉

C 特定条件下的知觉

D 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四.名词解释

1、感觉:人脑对从各种感受器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

2、知觉: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

3、感觉阈限:感受器官对适应刺激的反应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是由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来度量的,这个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5、敏感化: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对强度较弱的刺激也会产生

明显的反应。

6、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7、知觉的理解性: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各种假设,检验假设,做出合理解释的特征。

8、似动现象:当两个刺激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先后呈现时,我们看到的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连续运动的现象就是似动现象。

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0、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关系和自我的认知。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加工特性有哪些?

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

⑴记住,你知觉到的不是事实,而是重组后的“事实”。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知觉提问:我知道的准确吗?另一种解释是不是也符合事实?我的假设是什么?到底对不对?我的假设会不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觉知?⑵打破知觉习惯,不受习惯化的影响。每天要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比如,选择不同的路线去上班或上学;再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种,有时不妨试着换另一只手,不要总是使用利手;再看望朋友和家人时,要试着感觉自己是第一次去见他们。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通过新的经历拓宽自己的参考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包括试试你平常不吃的食物,看看与你的观点截然不同者写的文章或书,再安静的树林里散步,到喧闹的游乐场去玩。不同的经历可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⑷克服知觉定势。无论何时,只要你把人、物或事归类,你的知觉就有可能被期望或己有的类别概念扭曲,按照一定的定势进行知觉。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把每个人看成是独立的人,把每一件事看成是独立的事。⑸避免受动机或情绪的影响。要让自己避免受兴趣、需要、期望或情绪的支配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犯错误的可能性,并且积极地尝试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在争论或讨论中,要善于采纳别人有价值地观点。⑹养成不断

进行准确性检验的习惯。要主动寻找其他的证据来检验你的知觉的准确性。第一,要提出疑问;第二,要澄清事实;第三,要参考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记住,知觉不可能自动调整。⑺注意,要努力有意识地去注意你周围的人何事物,而不是在一团迷雾中度过一生。听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要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过眼睛与人进行沟通。要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不论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都必须经过准确性的检验(即通过获得追加的信息来检查自己的知觉)之后再把它知觉为事实。

3.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对比鲜明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教学幻灯片中设计的运动部分等等这些刺激特性的使用,遵循知觉组织原则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能产生对知识的更清晰的感知;避免在一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结合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因素的教学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

第五章记忆

一、填空题

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

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6、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C )

A.信息得不到注意 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D )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5.遗忘的进程是(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

A. 功能固定

B. 原型启发

C.自然衰退或干扰

D.思维的定势

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B )

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B.精细复述C.机械复述D.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

三、名词解释

1.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3.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4.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

5.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6.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

7.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这条曲线叫做遗忘曲线。

8.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四、问答题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编程过程提取

2.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一,时间短,一般是30秒左右,如果得不到复述,转眼就会遗忘。二,容量有限,一般是7+2组块(CHUANK)。三,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有清晰的意识。四,操作性强,短时记忆就其功能来说,一方面,短时记忆加工着感觉记忆保持的信息,把其中的必要信息经过复述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另一方面,它又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某种操作

3.什么是遗忘规律?主要的遗忘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156、157 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刚学完是保持量很大,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记忆痕迹是指记忆的编码,这种解释与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比较一致,如穿久的衣服会褪色,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提出的,其依据是“刺

激—反应”学说。动机性遗忘:佛洛依德在压抑的概念中提出,我们的记忆系统实际上会对那些令人痛苦的信息内容进行自我检查。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概念并减少焦虑,我们可能会压抑痛苦的回忆,对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可以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线索依存遗忘理论: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图尔文认为,记忆是来自两方面的信息的产物:第一,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初步知觉的结果,在个体记忆贮存中留下的记忆痕迹;第二,个体在回忆时认知环境中出现的提取信息的线索。因此,该信息可能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百度)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增进记忆?

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三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有人说学习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为许多之后四是要靠我们去记忆的。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否则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增强兴趣。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如果对要记忆的材料不感兴趣,可以培养间接兴趣,即对记忆成功后的结果培养兴趣。这样可以激励自己。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7.读、想、视、听相结合。动用多种感官同时刺激大脑,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

多。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不同的人的最佳记忆时间不同。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第六章思维

一、填空题

1、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概括性,间接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

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判断和推理。

4、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5、思维的基本单元有()、()、()。表象,概念,命题。

6、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7、概念形成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本质属性。

8、()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9、()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

10、类比推理属于()。归纳推理。

二、单项选择题

1、()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A

A表象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再认

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C

A 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A

A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B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C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D人的愿望

4、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C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辐合思维 D 发散思维

5、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B

A概念形成 B问题解决 C发散思维 D创造思维

6、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A

A 迁移

B 干扰

C 抑制 D启发

7、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C

A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C问题解决的策略 D 动力定型

三、名词解释

1.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2. 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3. 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位。

4.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这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新的远景,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5. 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6.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四、问答题

1. 思维和表象各有哪些特点?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以下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

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以下特点:1、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

2.在日常推理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启发式策略?

a:可获得性启发式 b:代表性启发式 c:调整型启发式

3.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a 知识表征的方式

b 定势 c功能固着 d 动机

(1、问题空间2、问题解决的策略3、知识—专家和新手的区别4、其他心理因素,如: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定;动机。)

4.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整个过程。大体会经历一下四个阶段: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 c:顿悟阶段 d:验证阶段

第七章情绪

一、填空题

1、情绪是一个人对于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

2、情绪与情感也是有联系的,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而(情感)则是(情绪)的内容。

3、冯特在1896年撰文认为情绪是由(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组成。

4、(道德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5、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雷赫)编制了生活改变与压力量表,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活事件对人造成的压力大小。

6、情绪、情感具有动机功能、(适应)功能、( 信号)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

1、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博德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

2、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D )

A、激动和平静B、高兴和悲哀C、喜、怒、哀、乐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3、情感可分为(A )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4、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C )

A、基本情绪B、复合情绪C、情绪状态D、情感的种类

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

6、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是(A)

A、心境

B、激情

C、情操

D、应激

三、多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区别在于(A.C )

A、情绪是情感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是情绪的内容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基础心理学测试题.doc

咨询员单选题(应有133 ■实有160题)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d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o b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c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o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乂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o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人格 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o (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 10、()以研究知觉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 (A)精神分析学派 (B)构造主义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 2、诱因: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景和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 3、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4、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给被试提供满意快 活的刺激,就叫做正强化;当被试表现出主试所期望的动作之后,某种不愉快的经验或事物因此而消失,就叫做负强化。 5、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固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 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6、归因: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 的原因,这种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论就称为归因。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9、学习定式: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思维 方式,以及需要、愿望、态度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10、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以人的心 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1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 12、注意:指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柑橘赫尔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1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1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德尔心理过程。 16、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 17、情绪智力: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 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1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 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饿、稳定的心理特征。 19、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0、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 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21、品德:指个体子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 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2、心理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3、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主观题。 一、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 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反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形成:1、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2、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3、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 及答案

语文阅读短文练习题(1)及答案 (40分钟完成) (一)人生路上没有地图 喜欢冒险的我决定去玛丽姨妈家,攀爬她家山后那座神秘的大山。姨父阿梅斯说:“真不巧,这几天我很忙,因为我的族人还等着我开会呢。还是等我有时间了再带你去吧,如果没人领着,你很可能会迷路的。” 我说:“怕什么,万一迷路了,我就用手机打你的电话,向你求救。”阿梅斯姨父笑着说:“那好吧,希望你不会迷路,这样我也不会耽误族人开会的时间。” 姨父是族长,主持族人开会,是他们族里的头等大事。我真不希望去打扰他,于是我自信地说:“不会的,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安全返回。” 我终于一个人出发了。一路上都很顺利,就在快接近山顶时,突然狂风大作。姨父说过,必须等大风过去了才能继续行走,我只得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拿出睡袋躲了进去。一个小时后,我从睡袋里爬出来,眼前竟然没有路了。 我在原地转了一圈,所有的地方都是那么眼熟,那些路看起来四通八达,又好像不是路,怎么办?我决定给姨父打电话求救,可是,除了那个睡袋,我的身边竟然什么也没有了。一定是刚才那阵大风将我的行李给刮走了。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突然从睡袋里发现了一张地图。莫非是姨父有意放进去的?我顿时来了精神,循着地图的指引顺利找到了回家的路。 一踏进家门,正好赶上姨父散会回家。我高兴地对姨父说:“今天多亏了你的地图,要不我还真是回不了家。我的行李包括手机都给风刮跑了。” 姨父奇怪地问:“地图,你哪里来的地图?”我说:“是你放进我的睡袋里的呀。”姨父拿着那张地图,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这哪是什么地图啊,这是你4岁的琳达表妹画的超级蜘蛛侠,你看,这些线条不都是蜘蛛的长腿吗?” 我惊奇地说:“可是,我真的是拿这张‘地图’找到下山的路的呀。” 姨父说:“你能够成功地下山,不是这张地图的功劳,而是你自己行动的结果。遇到困难,只要不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永远不会迷路!要知道,人生的路上是没有地图的。” 1.“我”能成功地下山,是因为() A.地图的指引。 B.自己行动的结果。 C.用手机打姨父的电话求救。 2.与“遇到困难,只要不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永远不会迷路!”中的“迷路”意思相同的选项是() A.天气不好,爸爸开车迷路了。

心理学基础历年考试试题

江西财经大学 06-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39002A 授课课时:36节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适用对象:大学本科 一、名词解释分)分,共16(每小题4 4.似动2.无意注意,3.晶体能力,1.个性心理特征,二、填空题) 15分(将每空格处的正确答案添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1.注意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的基本方法有2.保持量测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象基本特征是、为之程称象形的心理过一个栩栩如生的林黛玉的脑看5.完《红楼梦》后中产生。______________ 。、_____ ___6.斯腾伯格把人的智力分成三元 _______ _、_____ ___三、判断说明题分;32分,说明(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20分)分,共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每小题51.暗适应过程是视觉感受性不断下降的过程。 2.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150%保持量最佳。3.过度学习 4.气质有好坏之分。四、简答题分)分,共24(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出解释。每小题6 1.什么是表象与想象?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内驱力、动机与诱因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五、论述题分)12.5分,共25(回答要点,并作出相应论述。每小题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请结合自己,论述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能力?2.

1 基础心理学试题六 一

1 基础心理学试题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的。 3、表象是从到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 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而产生的。 6、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 7、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心理活动的。 8、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9、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的差异和差异 10、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又称注意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2.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9±2 B.7±2 C.5±2 D.6±3 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7.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 A.感觉 B.知觉 C.需要 D.能力 8.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 9.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0.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形象记忆 2、定势 3、创造想象 4、性格的态度特征 5、特殊能力 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 1.“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2.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3.“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4.复杂意志行动过程中,执行决策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 5.相比较而言,多血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要聪明。() 6.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7.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8.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9.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10.印度狼孩“卡玛拉”事件说明了社会现实与生活实践在人心理发展中的重

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严宝亮 单位:凤翔中学 专业:化学 考试科目:基础心理学 考试分数: 年月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姓名严宝亮单位凤翔中学专业化学题号分数签名1 2 3 4 5 6 7 8 9

年月日 10 总分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基础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D) A灵魂B意识C行为D行为与精神过程 2.红灯灭了之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像,这叫:(A) A正后像B负后像C明度对比D色彩对比 3.有些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理解,认为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这 一看法体现了心理学何种观点?(D ) A 生物学观点B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C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D认知的观点 4. 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 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 5.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D)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调节性和集中性D选择性和集中性 6. 与注意信息加工不相关的理论是:(B) A瓶颈模型B透镜模型C特征整合模型D眼动理论 7.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哪种需要?(B) 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 8.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哪个区域的?(D) A顶叶B颞叶C额叶 D 枕叶 9. 幻想是哪种想象的特殊形式。(A )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无意想象D空想

10“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B) A映像B心理操作C概括性D自觉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20分)。 1、流体智力 答: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2、效度 答: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3、顺应 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 4、幂定律 答:幂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答:(1)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2) 对兴趣的依从性。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3)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全神贯注地工作。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在必要时就难以组织自己的随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4)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异常熟悉的事物或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5) 对人格的依从性。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 2 简述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而一向受到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来测量某一地区全部人口的智力,则智商在100±16范围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68.2%,智商在100+32以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95.4%。智商高于132或低于68的人在全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不同智商水平在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是不同的。( 二) 表现早晚的差异

最新心理学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A. 望梅止渴 B. 学说话 C. 学走路 D. 学穿衣 满分:1 分 2.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 音色 B. 声调 C. 音频 D. 音量 满分:1 分 3. (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满分:1 分 4. (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A. 认知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满分:1 分 5. 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 语言 B. 动作 C. 文字 D. 抽象符号 满分:1 分 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满分:1 分 7. (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满分:1 分 8.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 自我意识的高涨 B. 兴奋性过强 C. 独立意识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满分:1 分 9. (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前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满分:1 分 10. “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满分:1 分 11. 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抽象概括力 D. 色彩识别力 满分:1 分 12. 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C)A.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 冲动和沉思 C. 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D. 同时性和继时性 满分:1 分 13. 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A.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 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满分:1 分 14. 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a)提出的。A. 罗杰斯 B. 艾利斯 C. 巴普洛夫 D. 弗洛伊德 满分:1 分 15. 在出生后5-6周,婴儿表现出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b )A. 自主性微笑 B. 社会性微笑 C. 无意识微笑 D. 潜意识微笑。 满分:1 分 16. 遗忘的规律是(a)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匀速 D. 没有规律 满分:1 分 17. 态度具有一定的(a)和持久性。A. 稳定性 B. 渐进性

心理学基础试题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单选 1.B 2.C 3.C 4.D 5.C 1?学生看图片时,教师宜轻声讲解而不宜大声讲解这符合什么规律 (b ) A. 感觉对比 B.感觉相互作用 2?下面关于感觉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e ) A. 是一种感觉能力 3.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知觉具有 (e )。 A. 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4. 放在水中 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直的这属于知觉的 (d ) A. 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 常性 10. 所谓潜移默化”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选 1. D 2. B 1.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d ) A.心脏 B.血液 C.肝脏 D.脑 2.心理产生的源泉是 (b ) A.感觉器官 B.客观现实 C.主观经验 D.神经系统 二、多选 1. BCD 2. BCE 1.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 A.注意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即 (bee ) A.情绪情感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需要与动机 (bed ) E.自我调控过程 E.自我调控 5.感知觉是(e )。 A.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 B.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C.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D.不属于认识过程 1 .C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们对丁香花形状、色彩、气味等的记忆属于 A.情绪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2 .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第四章记忆 2 . C 3 .B 4 .A 5.C 6 .A 7.B 8.A 9.D 10.A 11.B 12.B (e )。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e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3 .想起某次历险活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往往历历在目,这一记忆是 ( b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4 .学生学习生字时, 首先要反复读写, 这是记忆过程的 (a )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5.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即转入 (e )。 A.感知形象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情绪记忆 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规律是 a )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衡发展 D.没有规律 7.短时记忆的数量是 (b )。 A. 5 ±2个组块 B. 7 ±2个组块 C. 9 ±2个组块 D.7+2 8.视觉后像是一种( a ) 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d ) 记忆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 。 ) 。 13.C O D.知觉的理解性 D.恒常性 C. 知觉的整体性 B.跟感受性成正比 D. 一生不变的 C.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机体的状况而不同

最新整理语文真题阅读理解及答案(22)

语文真题阅读理解及答案(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良镛:筑梦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

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你把母爱比作。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三

基础心理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合。 2、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3、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4、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直观性和概括性。 5、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6、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7、动机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8、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9、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0、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和内化。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D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记忆过程包括(A )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6.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 D )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抑制 D.双重抑制 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B ) A.抽象性 B.概括性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文献检索题库整理版(含答案)

问题1得0 分,满分3 分超星图书浏览器是[B],cnki专用阅读器是[C],阿帕比图书浏览器是[A] A 的正确答案: ApabiReader B 的正确答案: SSReader C 的正确答案: CAJViewer 问题2得0 分,满分3 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为[B]、是由[A]大学创办的、包括的学科类别有[C]种 B 的正确答案: CSSCI A 的正确答案:南京 C 的正确答案: 24 问题3得2 分,满分2 分在参考文献著录时,网络资源的文献类型用[1]表示,网上电子公告的文献类型 用[2]表示,网上期刊的文献类型用[3]表示,联机网上数据库的文献类型用[4]表示。 正确答 案: 在参考文献著录时,网络资源的文献类型用OL表示,网上电子公告 的文献类型用EB/OL表示,网上期刊的文献类型用J/OL表示, 联机网上数据库的文献类型用DB/OL表示。 问题4得0 分,满分2 分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选择,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下列检索途径属于文献外部特征的有[1]、[2],属于文献内部特征的有[3]、[4]。 正确答 案: 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选择,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下列检索途径属 于文献外部特征的有AUT、AFF,属于文献内部特征的有ABS、 KEY。 问题5得2 分,满分2 分不能进行跨库检索的是[2],能按会议举办方检索文献的数据库是[1],维普数据库中任意字段用[3]表示 正确答 案: 不能进行跨库检索的是维普数据库,能按会议举办方检索文献的数 据库是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任意字段用U表示 问题6得2 分,满分2 分"《人民日报》的国内统一刊号是[1],《浙江日报》的国内统一刊号[2],杂志《读者》的国内统一刊号是[3]。"

基础心理学知识练习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单选题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矗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答案:D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 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答案:B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答案:C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外的心理现象 C.除动物外的心理现象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答案:A 5、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答案:D 6、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r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答案:B 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答案:B 8、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人格 答案:D 9、心理是大脑活动的()。 A.结果 B.产品 C.过程 D.客观映象 答案:A 10、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阶段。 A.感觉.知觉和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和意识三个 D.感觉.知觉和意识萌芽三个 答案:B 11、心理反映具有()的特性。 A.稳定性和灵话性 B.抽象性和形象性 C.能动性和主观性 D.客观性和主观性 答案:C 1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删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B 13、构造主义的目标是()。 A.了解决定行为的目的 B.找出意识的组成成分 C.揭示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系 D.理解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行为 答案:B 14、行为主义学派反对研究下列内容中的()。 A.学习 B.反应 C.人格 D.技能 答案:C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