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

趋势预测

摘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目前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进入第20个月,暖水区主要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中心强度超过4.0℃。受其影响,秋季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成,超过30%县市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多记录。

预计,此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16年春季。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我省气温将较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且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预计2016年春季有强对流和阶段性低温连阴雨天气;梅汛期降水略偏少;夏季降水量全省大部接近常年略偏多;盛夏高温干旱较明显;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略偏多。

一、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指标,ENSO事件期间各月海温距平之和记为其强度指数,厄尔尼诺强度可分为5个等级,如表1所示,厄尔尼诺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强度越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越显著。

表1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等级的划分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为极强标准。截至11月底,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强,仅次于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该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从2014年5月开始至今已持续20个月,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12月第2周(12月7-13日),厄尔尼诺指数(Ni?o Z)为2.4℃(图1)。美国监测指数(Ni?o3.4)为2.8℃。目前暖水区主要

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中心强度超过4.0℃。

图1 2015年3月以来厄尔尼诺指数逐周演变图

二、厄尔尼诺事件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是当前科学预测气候的主要因子,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能够通过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全球气候,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而太平洋中东部和南美沿岸国家多暴雨洪涝灾害。

强厄尔尼诺事件易导致我国秋、冬季南方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少,次年夏季长江流域、江南降水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冷空气活动易偏弱,严寒、大雪和冰冻天气易减少。此外来自南方强大的暖湿气流易与北方弱冷空气结合且维持较长时间,造成江南地区冬季降水量偏多。

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次年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偏南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常常会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共发生14次,发生当年,浙江冬季降水以偏多为主(图2),气温偏暖或暖冬的几率达10/14=71%。

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次年,我省夏季降水量偏多、偏少年份相当,如1998年夏季为超强厄尔尼诺次年,我省降水量接近常年,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厄尔尼诺事件是影响我省夏季降水的重要但非唯一因子,其本身的年代际变化更为显著(图4)。对于气温来讲,其年代际变化明显,90年代以前厄尔尼诺次年气温偏低,其后的厄尔尼诺次年,我省夏季气温以偏高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若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于春季初,浙江省夏季气温偏高的概率较大,若厄尔尼诺持续至夏季,那么我省出现凉夏的几率较大。

此外,厄尔尼诺次年我省梅雨量偏多的年份并不多,但会发生阶段性的较严重暴雨过程,中等局部偏重洪涝的几率为70%以上。

图2 浙江省冬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历年变化图3 浙江省冬季气温距平的历年变化(℃)

(其中红色为厄尔尼诺发生当年)

图4 浙江省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历年变化图5 浙江省夏季气温距平的历年变化

(其中红色为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次年)

三、气候已对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产生响应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对我省气候产生明显影响。2015年以来(1月1日至12月16日)我省降水量偏多,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2015年梅汛期降水量异常偏多,夏季出现多雨寡照凉爽

天气。汛期(5~9月)降水量全省平均1080mm,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秋季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7成,11月份降水量全省平均192mm,比常年偏多1.7倍,为历史第二多,尤其在11月1~25日,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阴雨天气,雨量、雨日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日照时间为历史同期最少。

四、未来气候趋势预测

2015年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程度较11月略有减弱,受其影响,预计2016年1~9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接近常年略偏高;总降水量浙北中南部、浙西南部分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略偏多,其它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少。其中,冬季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2016年春季有强对流和阶段性低温连阴雨天气;梅汛期降水略偏少;夏季降水量全省大部接近常年略偏多;盛夏高温干旱较明显;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略偏多。

预计冬季(1-2月)浙江省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气温偏暖使雾霾天增加,雨量偏多容易造成路况湿滑,将给交通部门带来一定影响。冬季气温偏暖,雨量偏多,易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并越冬生存,另外对土壤墒情、作物生长均有一定影响,土壤湿度易过饱和,产生渍害。土壤水分饱和,滑坡型地质灾害风险较大。冬季气温偏暖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一定影响,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需要指出的是,历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效应并不完全相同。浙江省的气候不仅受热带地区海洋外强迫因子的影响,副热带高压、东亚大槽以及中高纬环流的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我们将密切监视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加强天气气候趋势的研判和预测,及时做好气象服务。

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趋势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一、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一)气候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 气候如何变化,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直接温度观测。气温观测资料证明20世纪全球气候确实是变暖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温度已经上升了0.3摄氏度到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专家撰写的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0.6℃。许多专家预测,如果人类能源消费格局不发生根本变化,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由于使气候变冷的二氧化硫排放将减量,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采取减少措施,预计到2010年,全球变暖温度可升高1.4~5.8℃,较1995年预测的1~3.5℃高出40%,海平面将明显上升,较严重的干旱将影响农业和供水,森林和珊瑚系统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热带和亚热带谷物减产,干旱地区洪涝灾害和传染性疾病增加。不少国家的首脑对全球变暖十分关注,美国将重新修订清洁大气法。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世界每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损失将超过3000亿美元。 21世纪气候变化的频率和幅度可能将大大超过过去5000年中的变化,这种高频率的变化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如果各级政府不及时采取措施,其对人类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另有其他证据表明气候确实变暖: 海洋温度: 据测量和估算,自1955年到1996年世界海洋的混合层有0.15℃的绝热增温。 大气温度:对流层及平流层低层的大气温度观测序列较短。探空资料显示对流层低层自1958年以来有0.1℃/10a增温趋势。而1979年以来的卫星微波探测则显示增温趋势为0.05℃/10a。但是,1976~1999年全球地表气温的增温趋势为0.19℃/10a,可见对流层低层气温上升幅度不如地表面温度大。而平流层温度则下降趋势明显,而且高度愈高温度下降幅度愈大。 钻孔温度:根据有关学者整理的616个钻孔温度剖面,200-1000m深的地下温度在20世纪上升了0.5℃。大约80%钻孔的温度是上升的。 陆地雪盖:1966年以来的北半球年平均雪盖面积有减少趋势。但是下降是不均匀的,在下降趋势上迭加有7~8a振荡。前期下降明显,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约减少10%雪盖面积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这可能是气温上升的结果。雪盖面积与积雪区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60。重建的雪盖序列表明最近10a春夏雪盖可能是20世纪的最低值。但是北美冬季的雪盖可能有增加的趋势,前苏联雪盖也有类似的变化。这可能反映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中纬度冬季降水增加。 海冰:1973年以来卫星观测北极的海冰面积也有下降趋势。同时有5-6年的振荡。自1978年至今,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减少2.8%。 山岳冰川:冰川的前进后退是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冰川所在高度较高,一般那里缺少气温观测。因此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良好代用资料。但是无论冰碛石还是过去的绘画、照片大多只反映了某个时期的冰川状况。因此很少可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序列。不过对于研究气候变化趋势却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根据世界范围冰川资料,20世纪之前只有缓慢的后退,20世纪初后退加速,到20世纪末不少冰川后退了1-3km。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有10-70a的滞后,从冰川后退来判断,气候变暖的开始应不迟于19世纪中。但是实际温度观测说明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矛盾。值得指出的是,近20-30年热带的冰川后退迅速。有报告说近20年热带雪线上升约100m,大约相当温度上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4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练习题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③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④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东北信风带 B.沃克环流的改变 C.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解析:选B。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 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来的多为鱼子鱼孙,科学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海水变浅了 C.冰川融化 D.海底火山爆发 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大量暖海水倒流,西太平洋暖水性鱼类减少。我国休渔是因为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一般选择夏季. 答案:3、A4、B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6。图示时间()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5、D5、A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难点: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梳理 1、我国气侯的主要特征:、。 2、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一线,它与 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气候。 我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风,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受来自低纬海洋风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和一带,它同来源于洋和洋的 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5、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一般地说,季风区内降水,若夏季风实力强劲,容易造成“”。 6、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以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广泛。 二.课堂合作研习 1、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气候类型多样D、海洋性明显 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3、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季风区广大D、雨热同期 4、李军长到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海口 5、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

新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举例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一、沃克环流 1.含义: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接近东西向的①热力环流。 2.成因及意义:沃克环流的②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⑥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 (1)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⑦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2)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⑧减少,旱灾严重。 (3)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3.成因 ⑨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东南信风减弱时,南美洲西岸的⑩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三、拉尼娜现象 1.含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3.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联性: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4.减轻和预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带来危害的途径 (1)加强对二者的?监测与预报。 (2)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

(3)研究并预测其影响。 思维活动 1.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受灾严重的有哪些地区? 答案受灾最重的地区就是太平洋和环太平洋地区,由于太平洋东南信风的消失和西太平洋热水东流,使得太平洋西部地区变得不仅风平浪静,而且炎热、干旱,草木枯萎,易发生火灾。此外,受厄尔尼诺影响的另一个地区是南美大陆的中纬和低纬地区,因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减弱或消失,甚至带来上升气流,给这里带来狂风暴雨。 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地区,分别会引发水灾还是旱灾?为什么? 答案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出现旱灾加剧,主要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而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会引发洪涝灾害,主要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 3.拉尼娜现象对我囯天气有何影响? 答案(1)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在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高。 (2)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低。 (3)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气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4)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常年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相应增多,台风的移动范围向西增加。 探究点一沃克环流 探究活动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上画出箭头,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2006年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年会日程 (2007年1月25-26日) 1月25日上午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09:00-09:30 开幕式主持人:李维京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巢清尘副司长致辞 大会合影 09:30-12:00 特邀报告(报告25分钟,讨论5分钟)主持人:李维京亚洲夏季风的多尺度变化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近千年中国气温序列的建立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关于ENSO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新进展穆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limatic Regime Change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 in China 钱维宏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气候变化问题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林而达研究员,农科院环境发展研究所12:00-13:30 午餐午休 1月25日下午分会报告 1月26日全天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13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人员) 1月25日18:00开始招待会(地点:育园餐厅,中国气象局北气院二楼) 1月26日下午17:10 大会总结 第一分会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东楼) 1月25日下午13:30-17:45 (一)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主持人:李栋梁张祖强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miannual Oscillati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张祖强,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Song Yang,Qin Zhang,V ernon E. Kousky,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USA 2006年汛期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柳艳香王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循环的关系 李栋梁,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东亚夏季风指数及其应用 吕心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秀芝,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 2007年11月显示拉尼娜条件下海平面温度异常 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La Ni?a),又称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因此用西班牙语中与厄尔尼诺(El Ni?o)相对应的阴性名词拉尼娜(La Ni?a)来代表,厄尔尼诺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词专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稣,即圣婴),而拉尼娜是“圣女”(女孩)的意思。 成因 沃尔克环流造成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令西部海平面较东部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导致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

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2年、1973年-1975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6年初、2007年-2009年初、2010年底至2012年都发生了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84年-1985年、1992年至1993年、1995年-1996年,2011年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又开始加强[1]。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暖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因全球暖化造成北极冰川融化,冰冷淡水流经大海进而造成拉尼娜现象,近几年(2009年至2011年)造成冬天暴风雪频繁 影响 拉尼娜现象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在西北太平洋区,热带气旋影响的区域会比正常偏南和偏西。 有趣的是,拉尼娜现象一旦出现,在北大西洋的飓风也会异常活络。例如: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就出现罕见四个最高强度的五级飓风,依序分别是:飓风艾蜜莉、飓风卡崔娜、飓风瑞塔、飓风威尔玛,并且造成北美洲和中美洲人员惨重伤亡和房屋财产损失。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又出现两个一样最高强度的五级飓风分别是:狄恩和费理克斯。另外,拉尼娜现象有时也会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偏少,但威力超强特殊情形发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超级台风瑞伯以及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超级台风梅姬。 预测方法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经如,厄尔尼诺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过空前未有的旱灾,同时带给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那次厄尔尼诺效应造成了1500余人丧生和80亿美元的物质损失。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迄今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准确的答案。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和逆转。另有人则推断,也许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变为减速之后,便会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令人忧虑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原来认为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出现。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 陌生的拉尼娜 近两个月来,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大气的各种监测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迅速向“拉尼娜”现象转化。“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据美国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中心的电脑模型显示,目前海面以下的寒冷海水正由东南亚朝南美流去,并将迅速上升至海面,使赤道附近的表面海水转冷。5月份,在东太平洋的一些监测区内,海洋水温骤降了8℃,信风加强。美国海洋热带研究所指出,位于赤道附近、低于正常水温的区域如今已扩展到东西长3000海里、南北宽数百海里。尽管这片水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片水域仍在扩大,略低于表面以下的一个巨大的冷水层源源不断地向这片水域补充冷水。 有关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很难预测,因为不像厄

中国的气候及答案

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东西方向的海陆因素和南北方向的纬度因素,以及地形对于气候的不同影响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2.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广州 B.海口 C.哈尔滨 D.合肥 2.【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纬度越高平均气温越低,四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平均气温最低。 3.寒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明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从上海到西宁 B.从广州到武汉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3.【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从题干可知,小明家所在地气温低,旅游地气温高,从而推断他们是由北向南旅行。从上海到西宁为东西方向,从广州到武汉为从南向北,且两地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从拉萨到北京为从西南向东北,从哈尔滨到海南岛为由北向南,最符合题意。 4.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C.受夏季风影响 D.纬度高,白昼短 4.【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冬季北方气温低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同时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强烈。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状态及2016年气候 趋势预测 摘要: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目前的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进入第20个月,暖水区主要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中心强度超过4.0℃。受其影响,秋季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7成,超过30%县市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多记录。 预计,此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16年春季。受其影响,今年冬季我省气温将较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且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预计2016年春季有强对流和阶段性低温连阴雨天气;梅汛期降水略偏少;夏季降水量全省大部接近常年略偏多;盛夏高温干旱较明显;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略偏多。 一、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指标,ENSO事件期间各月海温距平之和记为其强度指数,厄尔尼诺强度可分为5个等级,如表1所示,厄尔尼诺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强度越大,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越显著。 表1 厄尔尼诺事件强度等级的划分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为极强标准。截至11月底,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强,仅次于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该极强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从2014年5月开始至今已持续20个月,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12月第2周(12月7-13日),厄尔尼诺指数(Ni?o Z)为2.4℃(图1)。美国监测指数(Ni?o3.4)为2.8℃。目前暖水区主要

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中心强度超过4.0℃。 图1 2015年3月以来厄尔尼诺指数逐周演变图 二、厄尔尼诺事件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是当前科学预测气候的主要因子,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能够通过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影响到全球气候,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而太平洋中东部和南美沿岸国家多暴雨洪涝灾害。 强厄尔尼诺事件易导致我国秋、冬季南方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少,次年夏季长江流域、江南降水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冷空气活动易偏弱,严寒、大雪和冰冻天气易减少。此外来自南方强大的暖湿气流易与北方弱冷空气结合且维持较长时间,造成江南地区冬季降水量偏多。 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次年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偏南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常常会出现大范围高温干旱。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共发生14次,发生当年,浙江冬季降水以偏多为主(图2),气温偏暖或暖冬的几率达10/14=71%。 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次年,我省夏季降水量偏多、偏少年份相当,如1998年夏季为超强厄尔尼诺次年,我省降水量接近常年,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地理5月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

2016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5月学业质量监测文综地理 一、单选题:共11题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点11分,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成功。着陆后,释放了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嫦娥三号和玉兔拍摄了高分辨率的月面全彩照片并发送回地球,从以下照片可以看到玉兔行驶留下了深深的车辙,还有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据此完成问题。 1.“玉兔行驶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反映了 A.月球表面由土壤构成 B.月球车很沉重 C.月球表面风化壳深厚 D.光照充足 2.从照片可以看出,月球与周边太空区域有明显的分界线,这条线是 A.天际线 B.晨昏线 C.照片边缘线 D.无法确定 3.“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时,全世界新一天的时区范围大约占 A.大于1/10 B.大于1/2 C.1/16 D.7/8 【答案】 1.C 2.A 3.C 【解析】 1.土壤是指位于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被的疏松土层。月球上没有土壤,排除A;光照充足与题干无关,排除D;月球车能留下深深的车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月球表面覆盖了很厚的风化土层,排除B,故选C。

2.照片中黑色表示天空,可知该线为天际线,故选A。 3.由题中材料“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时北京时间为14日21点11分,即为120°E的时间,由此可算出0点所在的经线的经度大约是162°E。两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0点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即162°E向东到180°之间为新的一天,其余为另一天,该部分的时区有1.5个,即新一天的时区范围所占的比重为1.5/24=1/16,故选C。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4.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000m附近 B.4000m附近 C.8000m附近 D.10000m附近 5.二十年来,人口密度变化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 C.城市等级提高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 6.据此图判断,该城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城市的大小变化是 A.扩大 B.缩小 C.出现了多中心 D.无法判断 【答案】 4.D 5.D 6.A 【解析】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的例子。大气环流(风)施加于海洋的应力是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来自海洋的热量,特别是蒸发作用对大气环流有极大的影响。 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在这个简化模型中,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当它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波,称为开尔文波,这种波向东传,它起着抵消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距平符号的作用,并引发降温事件出现。整个厄尔尼诺事件中这半个循环所需时间是由这些波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它大约需要2年。 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定的,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 厄尔尼诺的起因

厄尔尼诺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颇有神秘之感。而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也确实给人以神秘的想象,它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但现在的气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没有这些意思了。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4)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非厄尔尼诺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如能搞清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对厄尔尼诺的起因也就不难了解了。 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着的海--气异常,只是在近30年来才逐渐清楚的,最早的厄尔尼诺仅仅是与东太平洋冷水区的消失相联系。在一般年份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大片冷水区,这些冷水是从海洋深处翻出来的,为什么这里能上翻冷水,我们下面讨论。这些上翻的冷水带有大量的营养物,引来大量的鱼虾来这里觅食和产卵,无疑,这对当地渔民而言是丰年。冷水区一旦消失,鱼虾不来了,既使来了因水温偏高,造成鱼虾的大量死亡,这对当地的渔民来讲,无疑是灾年。冷水区的消失都开始于圣诞节前后,当地人认为,这是上帝让他的儿子给人间制造的不幸,所以把这一现象称“上帝之子”或简称“圣婴”。现在的人谁也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与上帝有什么联系,仅仅反映气象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认为是气象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含量新名词。现在人们关注的已远不是厄尔尼诺出现导致的某些现象,而是它对气候、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多的人在研究厄尔尼诺的起因问题。 一、厄尔尼诺的起因及形成过程 我们先把厄尔尼诺形成的主要原因告诉大家,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1)全球气温的上升,(2)春季西风带的加强,(3)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4)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之厄尔尼诺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概念: 每年年终圣诞节前后,南美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海温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就象一口“暖池”,通过表层温度的变化对大气加热场产生变化进而给各地的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如秘鲁沿岸)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印尼、澳大利亚东海岸)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

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4.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利方面: (1)使我国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积温增多,生长季延长和霜冻期缩短。它将使现有的农业气候带和各种种植熟制界限向北推移,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缓解困扰北部寒冷农作区的低温冷害,有利于农作物最终产量的

最新人教版选修二高中地理过关习题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及答案

4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沃克环流在大西洋也有存在 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③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④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高于厄尔尼诺 A.①② B.②③ .①③ D.②④ 解析:选。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沃克环流,其方向相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缩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相反,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增强。 2.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和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东北信风带B.沃克环流的改变 .季风的影响D.全球变暖 解析:选B。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沃克环流发生改变造成的。 近些年,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而捕上的多为鱼子鱼孙,家分析说此种现象除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有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出现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B.海水变浅了 .冰川融化 D.海底火山爆发 4.实行休渔制度应该选择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秋季D.冬季

解析: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太平洋大量暖海水倒流,西太平洋暖水性鱼类减少。我国休渔是因为海洋渔业资衰退,一般选择夏季。 答案:3A 4B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6.图示时间(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出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水温异常偏高,这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容易造成秘鲁渔业减产,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干旱,中国可能出现暖冬。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5D 5A 7.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多低于年平均值②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③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厄尔尼诺现象是某些年份秘鲁沿岸洋流发生异常,导致海洋生态环

2016年高考气候专题真题

2016年高考气候专题真题 (2016?江苏地理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 题。 1.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2016?上海地理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3.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2016?江苏地理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5 ~6题。

5.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6.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2016?天津卷)7.(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自然保护概论答案

第1周 1.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既能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造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目标在(《东京宣言》)提出的。 3.近年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在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助推下气候变化有:一些地区可能 变得更暖、一些地区可能冷暖变化不明显、一些地区可能变冷 4.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氮的各种氧化物、含氯氟烃和其他气体,其中二氧 化碳比例最高,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对 5.科学家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生态、 加剧其他气候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6.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中,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所有农作物将造成减产。 错 7.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目前三大全球问题为:森林锐减与气候变化、恐怖主义。 错 8.臭氧层是地表生物的“保护伞”,臭氧对太阳的紫外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有效地 阻挡了对地表生物有伤害作用的(短波紫外线)。 9.森林锐减直接或间接导致以下哪些生态危机:(土地严重荒漠化、干旱缺水、水土流 失、动植物物种灭绝)。 10.我国是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包括(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 化、气候异常、水文状况的恶化)等。 11.中国古代也有自然保护的思想,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正是当 时这种朴素自然保护思想的体现。对 12.我国的现代自然保护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建设自然保护区为重要标志, 与国际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13.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总面积294.9万平方公里。已经 成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首推:(黄河流域)14.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21.6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15.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淡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淡水资源无限量的索 取,造成全国河流(数量减少、流量衰减、断流增加)。 16.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其中文全称是(世 界自然基金会)。 17.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目前三大全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人口剧增及恐怖主义。 错 18.目前,全球生态危机之首是指森林锐减。错 19.1872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建立是世界近代自然保护事业的开始的主要标志。对 20.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指出,目前三大全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人口剧增及恐怖主义。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摘要: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大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各地的生态和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的成因、预测手段、影响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作了相应的介绍,较全面的分析介绍了厄尔尼诺现象。 关键字:厄尔尼诺大气环流水温 ENSO 1.前言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为圣婴的意思,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原指赤道海面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通常认为区域平均海温持续12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海温正距平的峰值达到1°C或连续3个月区域平均海温正距平超过1°C,即可视为一次厄尔尼诺发生[1]。由于海水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C,就会使海水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C,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地影响世界各地气候,所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可以引起全球性的天气气候异常,造成大范围的高温与干旱,有时也可以使原本少雨的地区暴雨成灾。 2.厄尔尼诺成因 厄尔尼诺具有区域性强,能量变化大,活动频繁、有规律(如锁相)但无严格周期等特点。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消亡及再现通常有一个3-7年非严格周期的循环过程。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目前有关厄尔尼诺的起因众说纷纭。主要存在六个推测: 2.1 推测1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而引起海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的可能原因有五种,下面将一一介绍。 2.1.1 信风张弛 通常情况,在信风的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地区会保持水位西高东低、海表温度西暖东冷。这是因为在赤道地区盛行的偏东信风作用下,在赤道大陆西岸为远离海岸的风。该风作用于海面,使得表层较温暖的海水流向大洋西侧,而大洋东侧深层较冷的海水上涌来补充表层海水的损失,形成赤道太平洋西

2020年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及未来七天天气预报——春运专题气象服务(一)

2020年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及未来七天天气预报——春运专题气象服务(一) 一、春运期间气候趋势预测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春运期间全国平均气温总体偏高,其中华南地区和贵州、湖南等邻省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北方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南方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小。 根据自治区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20年春运期间(1月10日至2月18日),广西各地平均气温7~16℃,大部地区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30~180毫米,桂北偏多、桂南偏少。春运期间阴雨日数较多,部分地区雾、霾天气较多,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桂北部分地区可能有雨雪冰冻,高海拔地区可能出现道路结冰,但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春运期间主要有5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1月中旬前期,桂北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1月下旬前期和中期,全区大部有小到中雨,桂北部分地区有雨雪冰冻;1月底到2月初,全区有小雨,桂北部分地区有雨雪冰冻;2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全区有小到中雨;2月中旬后期,全区有中雨。 二、未来七天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七天(1月10~16日)前期和周后期分别有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将带来降温天气,并伴有小雨。具体预报如下: 1月10日,阴天到多云,气温19~27℃; 1月11~12日,受冷空气影响,阴天有小雨,气温明显下降,风力3~4级,阵风5~6级; 1月13~15日,多云,气温回升; 1月16~17日,受冷空气影响,阴天有小雨。 三、关注和建议 1、春运期间冷暖空气对我市交替影响,容易形成阴、雨、雾等对交通高影响的天气,请相关部门注意收听、收看最新的天气预报警报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2、未来七天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气温波动幅度大,请注意增减衣物,并做好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对几个地理现象的阐释

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据统计,近100年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出现前快1000倍。有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物种平均每小时灭绝一个种类,比新物种形成的时间快100万倍。现在世界上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类、2万种高等植物濒临灭绝。今天存活的哺乳动物有5339种,其中有四分之一可能灭绝,而全球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占全部植物物种的47%,比过去一直认为的13%高出许多。目前地球物种灭绝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正常灭绝,而是人为干扰下的“集群”式灭绝。事实上,人类今天所处的冰期——间冰期的气候很适合物种生存,如果没有人类干预,现在应该是地球上物种很繁荣的时期。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经济运作方式,加剧了生物大灭绝的进程,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扩展到地球上的所有物种。 二、北半球春季越来越短 千百年来,北半球的春季一直在缩短,每年都会比上一年短30秒至1分钟。2015年的夏季是时间最长的夏季,达93.65天,春季则为92.76天,秋季为89.84天,冬季为88.99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季相对夏季会越来越短,冬季相对秋季也会缩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地轴也在绕着另外一轴旋转,即地轴的两端并非精确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这个点在不规则地旋转,这叫作旋进。由于地球的旋进,每当夏至时分,地球在运行轨道上所处的点会有轻微变动,2016年的夏至点会来的比2015年更早一些。数千年后,春分时间的变动会变得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日地距离不断地发 生着变化。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地球运行速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地球四季的长度。地球在12月到3月间运行速度较快,因此冬季和春季就会比夏季和秋季短。 三、冰川融化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固定。据最新的卫星和陆上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略有放慢,放慢程度与依据最新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一致。 从长期来看,太阳、月球对海洋的引潮力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这种变化使每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加千分之一秒,2000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地球自转速度短期内可能因多种因素作用而发生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据1994年至2012年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洲的大面积冰川正在加速减少,其中一些缩减了18%。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冰川位于高纬度地区,当它们融化后,会将水从这些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这就像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把她的手臂抬起远离身体一样,这将会减缓她的自转速率。因为冰川融化是不规则的水体运动,地球质量重心的变化导致地球轴心出现轻微晃动,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放慢。 四、地球磁场南北极或将逆转 地球磁场来自地球深处的地心部分,固体的地心四周是处于熔解状的铁和镍液体,地心在金属液中的运动,产生了电流,形成了地球磁场。该磁场削弱了宇宙射线,保护了地球生命的延续。从地质记录来看,地球磁场大约每20万年翻转一次,但是在受到某种干扰时,这个速度会变得越来越快。2015年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地球磁极将反转、两极颠倒的先兆。地球产生磁场的 曹 军 (射阳县盘湾中学, 江苏 盐城 224312) 摘要: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地理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情况,及时了解这些现象,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几个地理现象作了介绍和阐释,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地理变化信息。 关键词:地理;现象;阐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