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PPT汇总

第2讲:作者论与电影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

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

第3讲:电影类型:理论与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电影研究导论》,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

2、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章: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

第4讲: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

1、《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1——10.5

2、《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6——10.9

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

第6讲: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

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

第7讲: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

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

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

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

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

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

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

1、《大众电影研究》第四章:明星研究

2、《电影研究导论》明星制与好莱坞电影

3、裴开瑞:《明星变迁》

影视批评完整版重点

影视批评资料整理 (1)、1896年4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低昂应评论的文章 (2)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和以巴赞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批评是西方电影学理论的重要阶段。 (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种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上世纪20年代) (4)被称作美国影评第一人的是宝林·凯尔 (5)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三种:随感型、解读型、研究型 (6)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第二电影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7)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莫尔的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经典文献 (8)1990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由张元创作的《妈妈》 (9)《四百下》电影史上最经典长镜头,导演[法]弗朗西斯.特吕弗 (10)、米洛斯·福尔曼1973年执导的政治寓言片《飞越疯人院》 (11)、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被称作“电影魔术师”代表作《星球大战》 (12)斯提芬斯提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开创了暑期档电影,成为第一部突破1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 (13)美国的马丁丶斯科西斯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 (14)影视批评有哪些基本功能:①意义阐释功能②创作引导功能③审美提升功能④鉴赏总结功能 (15)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联系起来起来,对影视分析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6)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电影的哪几个方面:①研究影片中人物的无疑是活动和性心理②研究无疑是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电影媒介的文化功能(17)、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成为心里惊悚片的鼻祖 (18)先锋派电影中最有名的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关注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19)瑞典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描述梦境 (20)前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二战期间经典战争片 (21)《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被称为女性必看的一部电影,关于电影与性。 (22)1971年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成长中的女性》《三生》《女性的电影》(23)《人鬼情》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现在女性的生存和文化困境 (24)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大众文化浪潮兴起上世纪20年代 (25)大众文化特性:通俗性,再生性。 (26)霍尔的三种解码模式: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的立场、对抗的立场 大众文化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与当代工业都市紧密相关,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批量生产的文化制品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二战后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有克罗德?夏布洛尔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尔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紧接着有特吕弗的《四百下》,阿兰?雷乃的《广岛之恋》,后来,1960年及以后,又出了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竭》,艾里克?罗梅尔的《狮子座》,最后有雅克?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 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 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

影视理论与批评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学学位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影视理论与批评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影视批评写作50分 广播电视传播5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2大题,每题5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影视批评写作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影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用之于批评实践。 考试内容: 一、广电节目管理与生产 1949年前我国广播法规的“平衡”理念分析 我国有线电视法规的法律价值内涵分析 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特点及其启示 传播科技发展对美国传媒监管之法律政策的影响及其启示 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叙事模式及功能分析

电视纪实节目中悬念营造浅析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沉浮与美国电子传媒管制政策的变迁 自制剧:电视台博弈的新载体——以电视剧《丑女无敌》为例 二、影视艺术文化分析 后现代主义电视文化探析 符号、欲望及神话:消费主义与电视 悲情叙事的影像传播——解析我国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 影视服饰传播的消费主义解读 电视剧的女性主义、消费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绝望主妇》的多维解析论当代社会媒体奇观的建构策略与意义产制——以明星为例 制度变迁视域下的美国传媒娱乐化现象研究 存在与虚无——浅析姜文电影中的生命意识 三、电视剧理论与批评 论大众传播中历史建构的困境——以历史题材电视剧为例 从传媒热点透视社会文化——以《士兵突击》为例 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电视剧改编观念的演化 当文学名作遭遇“覆盖式”改编——兼谈《倾城之恋》的“编剧中心制” 契合与重构——透视电视剧《夜深沉》中原著与改编的关系 爱,要说出来——从《家事如天》看家庭情感剧中“对话戏”的艺术处理新时期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镜像功能 “梦幻童话”的是与非——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策略及其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 论电视剧叙事者现身问题 美国电视情节系列剧的“透明性”叙事策略 四、广播电视研究史及戏剧戏曲学 民国时期广播研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民国时期的广播播音研究 主要参考书: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完整版)影视批评ppt汇总

PPT汇总 第2讲:作者论与电影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主编:《电影研究导论》,第四章关于电影的作者身份 2、戴锦华著:《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电影作者论与文本细读:《蓝色》 3、《连载三:作者研究》陈犀禾 第3讲:电影类型:理论与批评 1、比尔尼克尔斯:《电影研究导论》,第五章:类型理论与好莱坞电影 2、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二章: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3、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第三章:约翰福特和西部片的演化 第4讲: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四章:第一、第二节。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一、第二节。 3、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五章:第三、第四节。

第5讲:女性主义、性别身份与电影批评 1、《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1——10.5 2、《电影研究导论》,第10章性别与电影:10.6——10.9 3、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 第6讲: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一节+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六章:第二节、第三节 3、政治与道德机器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 第7讲:结构主义-叙事学与电影批评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 2、马军襄、戴锦华两篇文章 3、丘静美、司徒健恩的两篇文章 第8讲:后殖民主义批评 1、后殖民语境与中国当代电影+第三世界批评(张京媛) 2、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经验复合与多元取向 3、张艺谋神话与超寓言战略+张艺谋神话—终结及其意义 第9讲:明星研究与批评

三跨400+,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4a8182237.html,/zykzl?fromcode=9820楼主是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学姐,作为一个三跨考生,心灵鸡汤储备还是有的,但在这篇"经验帖"里尽量只写干货。按照优先度排出了将会涉及的几个主题:院校选择、初试、看书与看片之我见、关于应试、备考期间的注意事项……考研er 们若有需要可以借鉴一下哦~ 一、院校选择 我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专业课命题风格、分数线。 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因人而异,我对北京积怨二十年,所以首先排除了所有的北京院校。(这么一来其实就没剩多少选择了......)上网一搜,发现我喜欢的一位影评人对上大电影学评价不错,而我曾经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假期,加之这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所以整个择校过程并无纠结。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信息都可以从学校和学院官网上查到,像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www.doczj.com/doc/4a8182237.html,)提供了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https://www.doczj.com/doc/4a8182237.html,)提供了专业介绍、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报考人数。 搜索心仪院校的近十年真题,大致浏览一遍,看看有多少题目是自己听说过

研途宝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4a8182237.html,/zykzl?fromcode=9820的,又有多少完全陌生。如果你自认观影储备量一般,那么保险起见最好避开那些剑走偏锋的院校。上大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命题中规中矩看重基础,15年开考的电影产业与文化则明确考察重大热点,总归还是摸得着底,不会让人措手不及。 二、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方法 1.公共课 政治:辅导书我用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册》、《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一本时事小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也没看任何视频课。4月开始看《精讲精练》,我的进度刚好是每看完一本书下一本书就出版了,算是无缝衔接。错题本必不可少,我的方法是把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4肖8的错题改写成知识点记录到活页夹里,按照对应的课程和章节分别编号,对重点和难点参照精讲精练补充拓展,并且用彩色笔标记出来。最后的一个月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错题本、《知识点提要》的哲学逻辑图+毛中特附录+史纲时间轴、肖8肖4大题。按计划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简言之就是不走心),最终的分数不高不低,符合预期。 英语(一):我从3月开始用百词斩过了一遍大纲词汇,然后用扇贝单词过了一遍核心词汇,最后一个月买了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作自查用。复

电影批评考试重点

影视批评功能 与创作对话 缺乏批评的影视创作是孤单寂寞的。 影视批评与创作对话,意味着影视批评者与影视创作在相对平等、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在思想、知识领域以及影视观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撞击,以期相互影响并共同促进影视产业、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与观众互动强调影视批评与观众互动的功能,首先需要确立影视观众的主体位置。也就是说,在影视运作机制中,影视观众并非可有可无的存在,相反,从一开始,影视观众就是影视创作的目的与结果。 电影的视点 在电影中,视点、视点镜头的占有与否成为话语权的拥有与剥夺的视觉对应物。 在多数情况下,对切镜头中的一对人物中,通常只有一个人物占有视点镜头,占有着观看者的位置,而另一个人物则仅仅处于被看的位置上。 小鞋子的变奏在不同段落中不断转换变为不同的情感、情绪、事件序列,转换为新的叙事动机。影片揭示出伊朗社会贫富分化、底层人民的生活贫苦等社会现实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苦难背后的希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善良美好,他们单纯朴素的心灵和他们的快乐与忧愁。 作者电影: 通常被认为是那些能够排除各种束缚和压力而坚持在影片中表达导演(作者)个人的思想、体验、艺术风格的作品。 作者批评的由来: 1948年法国导演阿斯-特吕克《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笔》提出他著名的主张:“摄影机——自来水笔。” 1951年《电影手册》创刊号的主题是“导演即作者”。。 巴赞在1957年题为《作者论》的文章里,将“作者论”总结为“选择个人化的元素作为相关的尺度,然后将其持续永恒地贯彻到一个又一个作品中。” 著称于世的“电影作者论”直到1964年通过特吕弗对好莱坞经典导演希区柯克的访谈来予以提出的,继而以“电影作者”命名了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等一系列好莱坞导演。按照特吕弗的观点,所谓电影作者论的第一核心要旨,便是电影创作过程的绝对导演中心。为了实现导演中心的主张,一个真正的电影作者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编导合一的。 电影作者论的实践意义: 其一,通过编导合一,改变导演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的“场面调度者”的位置,赋予其影片的视听风格掌控者的位置。 其二,成为电影批评、命名电影艺术家的方式之一。 其三,电影作者论确认了一种划分并指称电影作品的方式,一种便于电影史书写的方式。“作者批评”的对象及其基本原则 对“作者”资格的认定:独特、鲜明、一贯的个人风格。 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电影作者的作品序列不仅应该呈现主题的连续性、相关性,而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 注重考察作者思想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知人论世” 主观因素: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精神个性和创作个性。 客观因素:艺术家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人生经历、文化教养等往往决定着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态度,题材选择与主题提炼的角度,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的选择。《蓝色》的表意功能:情感与记忆,自由与囚禁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色》自由。当然它也可以是平等,更可以是博爱。不过《蓝色》是

影视批评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影视既是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产业。 2、《牧马人》的导演是谢晋。 3、一般来说,电视为了展示场面和环境,更多地使用远景和全景镜头。 4、乔治·梅里爱是法国的电影先驱。 5、电视剧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审美自觉阶段。 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导演是赵薇。 7、表演艺术中“表现派”是以法国演员格哥兰为代表。 8、有声电影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称为声音 蒙太奇。 9、情绪节奏是 指。10、“样板戏电影”的模式是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巴赞极力推崇电影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是因为( D ) A、具有巨大的票房 B、首创了蒙太奇手法 C、第一次表现凯恩形象 D、运用了纵深镜头技巧 2、电视剧《秋白之死》属于( B ) A、电视小品 B、电视单本剧 C、电视连续剧 D、电视系列剧 3、上海电视台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 A、《一口菜饼子》 B、《搬家》 C、《红色的火焰》 D、《谁是姑爷》

4、下列电影中哪一部属于“新德国电影”运动中的优秀影片(《锡鼓》) A、《花言巧语的人》 B、《枪击钢琴师》 C、《红色沙漠》 D、《锡鼓》 5、中国80年代前半期的电影创作第三次艺术创新浪潮是( D ) A、反思美学 B、纪实美学 C、形式美学 D、影像美学 6、《黄土地》的导演是(陈凯歌) A、陈凯歌 B、张艺谋 C、谢晋 D、姜文 7、第一次在银幕上运用悲剧样式深刻反映了自“反右”斗争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由于极“左”路线盛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影片是( B ) A、《老井》 B、《天云山传奇》 C、《阳光灿烂的日子》 D、《一江春水向东流》 8、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 哪一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B ) A、1905 B、1978 C、1949 D、1932 9、被萧伯纳誉为“电影业造就的唯一天才”的是( C )? A、伯格曼 B、黑泽明 C、卓别林 D、王家卫 10、“卡里加里博士”是( B ) A、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B、法国新浪潮电影 C、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导演 D、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 三、名词解释题 1、长镜头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2、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电影和电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影视批评作为对影视作品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影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影视创作构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推动和促进影视文化的发展。创造性的影视批评具有其独立的文化价值,它对推动和形成特定的影视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十年代法国以《电影手册》为核心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电影批评活动对新时期的电影创新、特别是对第五代的崛起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性的影视批评本身也可以成为“经典”。 中国传统的影视批评一直比较单一。八十年代开放以来,中国影视学术和批评界曾经有过一个引进西方方法论的高潮,并形成了影视批评方法多样化的格局。各种影视批评方法论为分析影视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工具,并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它们为我们理解电影电视中的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本文试图对这种方法论上的发展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以下文章中,我想先对各种影视批评方法的大的分类及其关系进行一个界定,然后重点对现代影视批评的各种方法进行一个概述。 一 1.新闻性评介和学术性批评 广义而言,影视批评一词被用来描述各种关于影视的写作。但是许多被一般地称为影视评介的新闻性写作和学术性的影视批评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些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读者,(2)风格,(3)时间性,(4)词汇,(5)长度,(6)论证。 新闻性评介

读者: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发表在日报、周报、和许多通俗杂志上。其写作意在针对广泛的、一般性的读者,即由各种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构成的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体,他们对影视的知识和兴趣也各不相同。 风格: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在写作风格上强调生动,在文章选题上强调抓住读者的兴趣。换一句话说,文章的趣味性比知识性和洞察力更重要。 时间性: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强调及时性,注重当下的事件和发展。因为报刊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每一期都要有新的信息。对于已经过去的节目和观众无法看到的节目则不予讨论,除非它有新闻的价值。 词汇:一般报章杂志上的影视文章用词讲究通俗易懂,一般采用简短扼要的报道和评述,避免专业的批评和理论术语。 长度:报纸上的影视文章一般比通俗杂志上的文章短,大都在500 到1000字之间,甚至更短;通俗杂志上的文章可以长到2000到3000字;而一般的学术性的影视文章则在5000到10000字之间,甚至更长。 论证:新闻性写作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在文章中充分地展开他们的观点和论述,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即使在一些带有观点性的文章中,作者也更多地是通过他们的机智和感觉来支持他们的评价和阐释。读者除了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以外,在文章中很难找到更多在东西来估价批评者的可信性和洞察力。 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给新闻性的影视写作进行分类:根据它们发表的媒体(日报、周报、或杂志),根据它们的长度,根据它们的主题,根据它们的风格,根据它们对读者的功能(信息、娱乐等)。根据西方的某些学者的观点,最实用的分类方法可能是根据它们对读者的用途。这样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的影视写作分成侧重消息的报道和侧重观点的评论,它可以包括以下三个类型:(1)创作和工业动态报道,(2)人物或明星花絮,(3)评论。

影视批评复习

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批评 现实主义批评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强调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并由此确定了艺术批评中“真实性”的原则。它强调艺术创作中“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结合,即艺术作品一方面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一方面要有社会主义的倾向性。现实主义批评的主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①电影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当下现实或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是否符合现实或历史逻辑;②人物性格发展是否符合现实或历史逻辑;③电影创作手法是否与整部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相吻合;④电影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 类型批评 类型批评是西方最流行的学术性批评类型之一,这是因为被归类的对象是知识的一个基本方面。类型批评关心的是通过辨别和描述一组文本中基本的结构上的类似性来确定类型的范畴。除了对某个类型的特定文本范例的比较性评价,该方法也从历史的、技术的、意识形态的、和美学的角度来描述和说明类型的演变。 3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是70年代推动西方电影研究兴起的最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批评话语之一。在电影批评和理论中,性别问题成为分析中心的思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对女性形象、女性制作者、和女性观众的理解,并要求重新确定电影研究的规则。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主要贡献是把性别问题引进了以前无视性别的“机器理论”和精神分析等批评方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关注和分析在影视文本中性别的建构。介入了批评和文化生产两个方面。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论,女性主义在所有的知识形式和质询领域内都提出了有关性别和性别等级的重要观念。女性形象一直是电影和有关视觉媒体的中心特征。 4 后现代主义批评 在哲学领域里,后现代主义的辩论集中在对“普遍的”或包容一切的思想和阐释系统的越来越严重的怀疑。它强调社会和文化“现实”和个人身份的异质性和片断性,以及对它们统一的、全面的理解的不可能性。在文化实践中,“后现代”的则反映了对在艺术和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价值和进步越来越缺乏信心 5 场面调度 原指“放入场景中”(放在摄影机前),指独立于摄影机位置、镜头运动以及剪接之外的所有电影影像要素(虽然观众所见的都是这些要素综合合成的影像)。场面调度包括灯光、服装、场景、演技及其场景中的物体、形状和人物。场面调度是正确理解一部电影的重要方面。分为蒙太奇式的场面调度和长镜头的场面调度。运用场面调度批评的注意点1.必须以系统化的方式看待场面调度2.把场面调度系统和大的影评系统相联系 5集体无意识 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以后,便会在种族的心灵上形成所谓的“积淀”之物——“原始意象,它们被保存在种族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世代代沿传不止 .6人格面具 所谓人格面具,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7 作者批评

影视批评考试重点

影视批评 选择、填空 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 2.1896年刊登了第一篇电影评论的报纸是美国的《纽约时报》。 3.美国电影界唯一的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导演是伍迪艾伦。 4.被称为“电影魔术师”的美国电影导演是乔治卢卡斯。代表作《星球大战》。 5.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的美国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 6.美国影评第一人是宝林、凯尔。 7.朱大可批评了谢晋电影模式。 8.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文献《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的作者是劳拉、莫尔。 9.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念表明。(没记清) 10.中国电影第一次大众文化浪潮是19世纪20年代。 11.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一位女会长是李少红。 12.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是《妈妈》,导演是张元。 13.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的作者是鲁道夫、阿恩海姆(不确定) 14.心理悬念片《爱德华大夫》的导演是希区柯克。 15.《伊万的童年》的导演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16.戴锦华提出的女性电影的唯一一部作品是《人鬼情》。 17.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中提出影评家有双重使命。 18.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作是法国学者麦茨的《想象的能指》。 19.1971年,三部女性意识的纪录片是《成长中的女性》《三生》《女性的电影》,标志着女性主义的诞生。 20.2001年上映讲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是《蓝宇》。导演是关锦鹏。 21.中国首个电影档期:贺岁档。 22.《夺宝奇兵》的导演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23.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体系化。《东方主义》。 24.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获奖影片《霸王别姬》。 25.1984年上映,黄祖模导演的《庐山恋》。 26.贾樟柯导演的电影,2000年《站台》,2002年《任逍遥》。 27.本雅明的关于大众文化的经典文献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28.约翰费斯克的两本著作《理解大众文化》和《读解大众文化》。 名词解释 1.法国新浪潮运动:二战后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 2.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

!影视批评 教学大纲

影视批评教学大纲 2011年01月09日文章浏览次数:87 资源来源: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 影视批评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文艺理论、影视文学、艺术学概论等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影视批评的基础知识,并尝试运用影视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读影视文学作品,提高认识影视现象、鉴赏影视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54 ,共3 学分,开设学期为一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影视批评的基本原理、影视批评模式和影视批评写作。教学的总体要求是:掌握影视批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影视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开阔视野,从批评视阈认识影视现象,初步掌握影视批评及写作方法。教学上采取理论讲授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影视批评学》(李道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网上教学活动 网上教学活动将充分利用教学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特点,及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满足学生的自学需要。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影视批评特性 【教学要求】 了解影视特性、批评特性和影视批评特性。了解影视批评的基本理论观点。 第一节影视特性 第二节批评特性 第三节影视批评特性 第二章影视批评功能 【教学要求】 了解影视批评与创作对话、影视批评与观众互动、影视批评与自我交流等三大功能。了解影视批评功能的基本内容,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理解影视批评实践层面的意义。 第一节与创作对话 第二节与观众互动 第三节与自我交流 第三章影视批评主体 【教学要求】 了解影视批评主体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要求,了解影视批评主体的生活积淀、文史哲基础和批评观;了解影视批评主体的影视技艺、影视感知和语言表达的要求。第一节文化修养 第二节专业素养 第四章影视批评模式 【教学要求】 了解几种基本的影视批评模式。了解社会批评模式,重点掌握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体批评模式,重点掌握文本分析、类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文化批评模式,了解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重点掌握影视文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社会批评模式 第二节本体批评模式 第三节文化批评模式 第五章影视批评写作 【教学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和例文的研究与模仿,理解、掌握影视批评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步骤: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意象的分析确定 第二节手段:镜像探讨、文化分析与产业研究的分立与整合 第三节成果:批评文本的可信性与开放性评估 第四节例证:影视批评文本三则

影视美学 重点

1电影心理学代表人物,闵斯特保,阿恩海姆的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的主要观点 3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4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向 5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6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7‘电影眼睛派’库里肖夫效应’的涵义 8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9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10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1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特征 12类型片的含义和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 13 新好莱坞电影特点 14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核心思想和特点 15新浪潮电影概念 16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17‘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 18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19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的探索表现在20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 21比较与分析电影符号美学与传统电影美学理论的区别 22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组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23麦次提出的电影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基本区别 24麦次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25电影叙事学的产生与发展 26电影叙事学中‘陈述’与‘话语’两个概念的涵义 27‘深层集体心理’ 28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三个重要时期 29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基本类型 30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电影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特征与困境31“格式塔”的涵义 32闵斯特保对电影影像运动感与纵深感的解释 33运动感与纵深感对影视艺术的意义 34麦茨电影符号学 35电影符号学的基本观念是 36麦茨为分析影片的叙事结构,提出了八大组合段概念 37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38蒙太奇发展的三个阶段 39哪五种蒙太奇 分别讲的是什么 40戏剧化电影的概念和特点概念 41西部片的发展阶段以及各自的代表 42新好莱坞电影出现的标志以及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43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先驱纪实性电影美学观的奠基者

一 影视艺术概论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重要特性,其他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往往是局部的.而影视艺术则兼备时间和空间艺术二者之长,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和艺术空间的造型性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在空间中延续的时间艺术,又是在时间中展开的空间艺术,从而称为拥有时间自由的崭新艺术。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1 .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2 ,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三、什么是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由于受文学作品及其观念、思潮、风格的影响,文学性体现在影视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如剧本,语言,叙事结构,意境等等,但是电影的文学性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影视语言和文学语言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注重形象、造型.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后者则注重描写,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影视艺术虽然具有文学性,但并不不因此就是文学,它们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妓有各自的又是和特点。文“扒视语言的形象性,影视也并不涵盖文学。 四、影视画面的造型性 1 .边框的存在 2 ,焦点透视法则的遵循3,光影的运用 五、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1 .为影片的局部或者松个创造一中特定的气氛丛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感染力 3 .对蒙太奇镜头的组接具有连贯作用。 4 ,对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的主观态度起着某种感情色彩的评论作用 5 .深化主题思想。 六、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1 .直觉真实 2 . 心理真实 3 .技术真实 七、影视艺术的技术真实 影视中的特技氛围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特技,一种是看不见的特技. 八、如何理解“影视艺术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电影的价值包含了精神影响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内容。对电影生产者和发行人来说,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观众来说,艺术性成为了第一追求。否定前者,电影必然屎去动力;否定后者,电影必然失去观众。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以吸引观众为前提,要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电影的高度的艺术性。从这个角度讲,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是互为表里的。 九、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形态(! ) 1 .电影的生产 2 .发行制度 3 .促销制度 第二章影视视听语言 一、构图的定义 影视构图相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构图,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运动型。构图可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性构图,艺术性构图,哲理性构图。 二、色彩 影视中的色彩是生活中色彩的艺术升华。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情感,色彩即节奏,色彩必须

!影视批评中的10个常用术语解释

影视批评中的10常用术语解释: 1. 作者批评 它通常被认为是那些能够排除各种束缚和压力而坚持在影片中表达导演(作者)个人的思想、体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烙上了导演鲜明的个人印记。换句话说,这些作品在摄制全过程中,是以导演为中心的,导演具有控制一切的力量,因此成为潜在的“作者”。这些电影,便是作者批评的最主要的对象。由此可见,作者批评(或曰作者论)便是以这些作品为批评对象的一种批评方法。 2.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3. 能指. 4.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语言学上的一对概念,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符号看作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有声意象(imageacoustigque)的统一体,有声意象又称能指(signifiant),概念又称所指(signifie)。在同一个符号系统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符号的意义是固定的。按照语言学家或者哲学家们的划分,人们试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叫“所指”,而语言实际传达出来的东西叫“能指”。传统的观点认为所指和能指是精确相对应的,因而符号通过与存在物的符合获得价值。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由于历史,学科和经验的不同,所指和能指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方式,我们说一句话,写下一句诗的同时,往往要以别的词汇或者句子作为参照,为了了解所指,我们总是要不断借助其他的能指,这样所指的意义便在这种不断借用其他能指的过程中被“延宕”,“丰满”,“变异”了。 5. 文本 构成作品的内容要素,按照西方影视理论的解释就是“TEXT”。 在符号学的范畴内,最小的意义单位是符号(sign),它和其他符号组合起来成为系统,这就构成了“文本”(text)。现在的许多学术性批评中用文本来指称影视节目事实上揭示了符号学对影视研究的影响。 6.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出自法文,初始用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后被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来,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它包含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两个层次。 7. 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8. 长镜头 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9.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 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 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10.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a):个人按照他认为别人希望他那样去做的方式行事。瑞士心理学家C。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原型有四种最为突出,分别代表各种人的人格系统。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位于人格的最外层,是个体在环境影响之下所造成的与人交往时的假象,掩饰着真正的我,与真正的人格不符,是个人向世人展示的处在表现,即可以观察到的个人行为。人格面具的原义是“演员所戴的假面具”。

笔仙影评

笔仙影评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笔仙影评(一) 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不知从何开始,开始没日没夜地传出爸爸妈妈的争吵。终于有一天,爸爸因为对妈妈的家庭暴力被关进了拘留所,二人的感情也宣告破裂,这位单身母亲带着年不过10岁的儿子开始了艰难的,作为一个恐怖小说作家的生活。 这就是本部电影的背景设定。 由韩国导演安炳基导演的笔仙,是继案山子和午夜凶铃后的非常出色的一部恐怖作品。在这里,导演和编剧用了连贯而又充满着“意外”的剧情将电影的各个环节串连在一起,演员们用丰富的表情和嗓音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而精彩的背景音乐、摄像甚至道具都在推动情节发展并为后面出现的剧情埋着伏笔。在同档期作品中另外一部恐怖片十二星座奇异事件的对比下,这部电影的编剧剧情编辑的完整、演员表演功夫的细腻与导演排演思路的清晰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衬托。 恐怖电影,首先要讲究恐怖的方式。恐怖电影并不是一味恐怖就可以了,它的恐怖元素必须要渗入到剧情里面,随着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流露出来,让观众惊吓之余又要回味,使观众能够通过这个恐怖的片段猜测下面的剧情。(看恐怖电影的一大乐趣就是猜测剧情)有很多电影是完全依靠音效引入恐怖元素的,它的剧情之间没有连贯性

可言,而坐在电影院中的我们只是听到乒乓当啷的动静,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莫名其妙地站在四面围着镜子的小房间里面,一个黑影从背后靠近然后用碎玻璃片把她的脖子抹得粉碎。这种恐怖不会持续长久,这是因为它的恐怖仅仅是特效上的恐怖而非剧情或人物心理中渗入的恐怖。这样的恐怖自然会随着特效的结束而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笔仙这部电影拥有非常完整并且出色的剧情,而导演成功地将恐怖因素渗透到了剧情与人物心理之中,使观众感受到的惊悚如水波般“一波才没,一波又生”。实际上,想在恐怖片中安插一段完整的剧情本来就不容易,这是因为恐怖元素往往会剥夺观众对于情节发展的关注。而不同于聊斋系列的没有任何爱情元素、神话元素的纯恐怖片就更是如此。但是笔仙做到了,它兼顾了剧情,又不忘突显“恐怖”色彩。(看电影的时候,我的同伴两次提出往后面坐一点)从前到后连贯的脉络和铺垫堪比疯狂的石头,在短短94分钟内阐明了一段非常完整的故事,这正是本部电影的杰出之处。 其次,恐怖电影最考验演员的演技。我们都知道在写作中有一种经常用于叙事性散文和应用问题的写作手法,称为描写。人物的描写共分为六种,其中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主要依赖情节的安排,需要演员依靠演技来刻画的,主要是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两部分。与爱情片不同,恐怖电影中往往要求演员具有相比之下更加丰富的表情与更加快速的心理转换,这显然要求演员能够更准确更细腻地把握人物心理。当然,一般而言表演的难度也和情节的跌宕程度有关,如果剧情渗透和案山子相似比较缓慢,演员也不需要把握太多的心理状态,这对于

《影视批评》作业1

《影视批评》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南通电大 姓名朱德虎 学号1232001457094 班级12秋(药学)如皋班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平时作业(一)成绩 一、填空题 1、年12月28日,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中国电影诞生 于年。 2、一般认为,年国摄制并公映的影片《》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1929年拍摄的《》才可以称为是一部完全的有声片。 3、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是年摄制的《》。 4、电视是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年11月2日,国广播公司定期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5、国于年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6、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同年6月15日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我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7、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 和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8、二十世纪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教材提到的有《》和《》,而当时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则是《》和《》等。 9、纪实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美国影片《》、《》、《》和《》等;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主要有前苏联影片《》、《》和《》,被称为“”;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教材中提到的有日本影片《》等; 10、美国最富有特色的类型电影是“”。其第一部是《》。 11、二十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中的优秀影片有《》、《》和《》等。

二、简答题 1、简析《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的社会内涵与时代色彩。 答:《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中国传统的传奇叙事与西方的现实主义相结合,通过一个跌宕起伏的家庭伦理故事,概括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而具有史诗气概。这是一部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名作。影片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是因为它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成就。这部影片以抗战前后为背景,通过张忠良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生动地展映出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的面貌,反映了沦陷区和国统区官僚资美国微软公司阶级、汉奸、抗日进步力量、劳苦大众的生活图景,揭露并抨击了反动势力的罪恶本质,歌颂了抗日力量的壮大不可战胜,表达了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影片剧本写于1946年夏,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编导关心人民大众、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鲜明立场,发扬了我国进步电影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 2、如何理解影视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道德题材影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和代表作是什么? 答:第一类是纪实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如《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第二类是悲喜剧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如《命运的嘲弄》、《两个人的车站》;第三类是抒情诗风格的道德题材影片,《绝唱》、《远山的呼唤》。 4、简析影片《黄土地》的民族风格。 答:《黄土地》正是通过翠巧一家的命运来探究民族的现实和历史。在作为民族文化摇篮的黄土地上,由于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精神,勤劳奋进、质朴忠厚的品质。是在现代人的反思中把握民族优秀美学传统的全部丰富内涵,形成植根于民族心理素质、充满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