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第一章 简 介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主要用于氦氖激光器相关的参数测量。通过有关实验,可以掌握氦氖激光器的调整方法,了解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以及输出激光的特性等。主要用于高校物理教学演示。

1.1实验项目

1、氦氖激光器半内腔谐振腔调节实验。

2、氦氖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测量实验。

3、氦氖激光器光斑发散角的测量实验。

4、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分析、判断激光器的模式组成。

1.2 技术参数

半内腔氦氖激光器

谐振腔曲率半径 1m ∞

中心波长 632.8nm

全内腔氦氖激光器

腔长 250mm

功率 ≥1.5mW

中心波长 632.8nm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

反射中心波长 632.8nm

自由光谱范围 2.5GHz

精细常数 >100

第二章 激光原理

2.1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

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即原子被激发。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处在高能级(E 2)的电子寿命很短

(一般为10-8~10-9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 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辐射光子能量为

12E E h ?=ν

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其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 2上的原子数密度N 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 的原子数密度N 的大小随能级E 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 ∝exp(-E /kT ),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

]/)(exp[/1212kT E E N N ??∝

式中k 为波耳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因为E 2>E 1,所以N 2<

0)400exp(/12≈?∝N N

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2 受激辐射和光的放大

由量子理论知识知道,一个能级对应电子的一个能量状态。电子能量由主量子数

n (n =1,2,…)决定。但是实际描写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除能量外,还有轨道角动量L 和自旋角动量s ,它们都是量子化的,由相应的量子数来描述。对轨道角动量,波尔曾给出了量子化公式Ln =nh ,但这不严格,因这个式子还是在把电子运动看作轨道运动基础上得到的。严格的能量量子化以及角动量量子化都应该有量子力学理论来推导。

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电子。如果选择规则不满足,则跃迁的几率很小,甚至接近零。在原子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能级,一旦电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只能发生在l (角动量量子数)量子数相差±1的两个状态之间,这就是一种选择规则被激发到这种能级上时,由于不满足跃迁的选择规则,可使它在这种能级上的寿命很长,不易发生自发跃迁到低能级上。这种能级称为亚稳态能级。但是,在外界光的诱发和刺激下可以使其迅速跃迁到低能级,并放出光子。这种过程是被“激”出来的,故称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概念是爱因斯坦于1917年在推导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时,第一个提出来的。他从理论上预言了原子发生受激辐射的可能性,这是激光的基础。

受激辐射的过程大致如下:原子开始处于高能级E 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h υ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 2-E 1,则这原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 2向低能级E 1跃迁。这种受激辐射的光子有显著的特点,就是原子可发出与诱发光子全同的光子,不仅频率(能量)相同,而且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于是,入射一个光子,就会出射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子。这意味着原来光信号被放大,这种在受激过程中产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2.3 粒子数反转

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在高能级的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射跃迁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由此可见,为使光源发射激光,而不是发出普通光的关键是发光原子处在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但在热平衡条件下,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激光器的结构

3.1 激光工作介质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是非常有利的。现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包括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非常广泛。

3.2 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3 谐振腔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

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一块几乎全反射,一块光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出去,以使激光可透过这块镜子而射出。被反射回到工作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射,光被放大。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的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从部分反射镜子一端输出。

第四章实验讲义

实验一氦氖激光器谐振腔调节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氦氖激光器出光原理

2、掌握氦氖激光器谐振腔的调节方法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调节板,谐振腔反射镜,半内腔氦氖激光器,台灯(或其它光源,请用户自备)三、实验原理:

图2

在激光器内充有一定比例的氦气和氖气。封上以后,谐振腔A被严格的固定在激光管管子上,谐振腔B在管子外部,可以延光轴前后移动。当在激光器正、负极加直流高压时(一般3KV以上),氖离子发生粒子数反转。当氖离子从高能级降到低能级时,将放出一束光。这两个谐振腔的反射镜一个反射率接近100%,即完全反射。另一个反射率约为98%。这束光被两个谐振腔进行多次反射后,经镀有反射率约为98%膜的一端射出,即为激光。

四、操作步骤

(一)十字光靶法(自准直法)

1、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和调节板放到导轨上,如图3所示。

2、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与激光器电源接好(注意:红色与红色相接,黑色与黑色相接,切勿接反),打开电源,激光管发出橙红色的光。

3、将调节板有十字叉丝面对准激光器,并用光源(如用台灯)照亮十字线,在十字叉丝中间有一小孔,眼睛通过小孔,看到激光管的毛细管另一端,调节激光器调整架六个旋钮,被谐振腔A 反射到眼睛中的一个“小白点”(即眼睛、小孔、毛细管在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

图4

4、观察被谐振腔B 反射回的调节板的十字叉丝像的位置,此时的十字叉丝像可能在图5的某一位置,调节谐振腔B 架后的两个螺丝,使十字叉丝完全落在小孔的正中间,见图6。这说明谐振腔反射镜与激光管管内的毛细管完全垂直,此时,应马上有激光射出。若谐振腔与毛细管光轴调节的范围大于λ/4就不出激光,还需继续调节谐振腔的两个螺丝,直到谐振腔与毛细管光轴调节范围小于λ/4,激光才能出来。

注意:在调节叉丝位置的时候,不能用眼睛一直观察,以免激光突然出射打伤眼睛。一定要先观察叉丝的位置,然后把眼睛离开小孔,在根据偏移方向进行调节。重复以上步

骤,直至出光为止。

图5 图6

(二)激光准直法

1、将各元件按照图7顺序摆放到导轨上。

2、取下半内腔氦氖激光器与谐振腔反射镜。将氦氖激光器点亮,利用调节板的小孔调整氦氖激光器出光方向,直至激光器出光方向与导轨平行。

3、将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按照图7所示放到导轨上(此时不放谐振腔反射镜),仔细调节调整架的6个手钮,直至激光光束穿过半内腔氦氖激光器毛细管,并且后反射镜反射回的激光光点打到小孔中心位置。

4、打开半内腔氦氖激光器电源,放入谐振腔反射镜,将谐振腔反射镜反射激光光点打到调节板小孔中心位置,这时应该有激光发出。如果没有激光出射,可以微调谐振腔反射镜上两个手钮,直至出光为止。

实验二 氦氖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激光功率指示仪

三、实验原理:

激光功率稳定性是指功率随时间的漂移,功率漂移大小。

一般He-Ne 激光器在接通电源以后激光马上出光,但由于天气的冷暖屋里温度变化很大,管子有一定的膨胀系数,总是达不到最佳功率,必须稳定20-30分钟激光器功率才能达到“最佳值”。这“最佳值”也是相对的。

激光管点燃20~30分钟以后,将激光光束打到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连续记录激光器的功率以及时间。并绘制时间t 和功率p 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公式(以取10次为例)

1010

10i i P P =Σ= 其中:P 0为10次测量的平均值。

激光器功率漂移

%1000×Δ=P P η 其中2)(min max P P P ?=Δ (max P ,min P 分别为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实验步骤

1、将激光器及其调整架放到导轨上并固定好。

2、打开激光器电源并预热20~30分钟,将激光器光束对准激光功率指示仪探头中心位置,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记录10次。

3、根据公式计算激光器的功率漂移η。

实验三 氦氖激光器发散角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方法。

2、深入理解基模氦氖激光光束横向光场的高斯分布特性以及激光束发散角的意义。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刀口部件,激光功率指示仪

三、实验原理:

在许多应用激光的场合都希望激光光斑的光强分布是均匀的,但是实际的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各种不同光强分布形式中,基横模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最小,因此需要激光器工作在基横模状态。激光是现代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研究激光基横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过去研究激光的基横模是用扫描法,本文介绍一种称为刀口法的实验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验证激光基横模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能够方便地测定光斑的大小。

1、光强分布和光斑大小

激光在谐振腔内振荡的过程中,在光束横截面上的光强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稳定分布。在光束横截面上的这种稳定分布,称为激光束的横向模式,简称横模。取激光器的轴向为直角坐标系的z 轴,以谐振腔的中心为原点,并在与主轴z 垂直的平面上取x 轴和y 轴,用符号TEM nm 来表示各种横向模式。这里m ,n 均为正整数,分别表示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光强为零的那些零点的序数,称为模式序数。基横模是光斑中间没有光强为零的光斑,称为TEM 00模;而TEM 10模则表示在x 方向上有一个光强为零的光斑;TEM 01模表示在y 方向上有一个光强为零的光斑;以此类推,模式序数m ,n 越大,光斑图形中光强为零的数目就越多。基横模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最小是显而易见的。

激光束基横模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在垂直于z 轴的xy 平面上的光强分布),(y x I 为

])(2exp[2),(22220W y x W P y x I +?=π (1) 或者

)(2exp[),(2

220W y x I y x I +?= (2) 其中P 0为光束的总功率,I 0为光束截面上的中央最大光强,W 称为光斑半径,它定义

为光强衰减到中央最大光强的l/e 2 的位置与z 轴之间的距离,

称为半宽度。衡量光斑大小也常用半极大全宽度(FWHM),它定义为光强衰减到中央最大光强的一半的位置与z 轴之间距离的2倍,称为半功率直径,记为D 1/2,它与W 的关系由式(1)或式(2)可得:

W W D 1774.12ln 22/1==

(3)

2、刀口法测量原理

用刀口法可以测定光斑的大小和验证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实验中使刀口平行于 y 轴,沿垂直于x 轴方向移动当刀口缓慢推人光束时,设刀口挡住了x ≤a 的所有点。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P 用余误差函数表示为:

∫∫∞∞?∞==

a a W

erfc p dxdy y x I P )2(2),(0 (4) 如果先用刀口把光束全部挡住,然后把刀口缓慢拉出时,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可用相应的误差函数表示。将式(1)、(2)和式(4)归一化后有:

)exp(21),(22

220σπσ

y x p y x I +?= (5) )exp(),(22

20σ

y x p y x I +?= (6)

2(210σa erfc p p = (7) 其中 σ=W /2是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偏差。根据式(6)和式(7)作出的归一化高斯分布和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

图7

可以证明,相对功率为0.25和0.75的点分别位于高斯分布曲线极大值两侧,其距离e p =0.6745σ。所以从由实验得到的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的关系曲线就可确定e p 的值。算出σ值后就可计算P /P 0的理论值,进行曲线拟台。如果拟合得好,就证明基横摸光强是高斯分布。用e p 的值可计算光斑大小:

W =1.4826(2e p ) (8)

D 1/2 = 1.7456(2e p )

四、实验步骤:

1、如图8所示,将刀口位于激光光斑边缘位置,并将功率计置于刀口后面来测量未被刀口挡住的激光光功率。

图8 实验装置

1、为激光器,

2、为装有螺旋测微器的刀口,

3、为功率计。

2、测量此时激光的输出功率(此时激光全部打入功率计)P 0。

3、缓慢旋转螺旋测微器,推进刀口,每0.04mm (也可取最小精度0.02mm )测一对应的激光功率P ,记录下来。

4、重复3,直到光斑全部被刀片挡住,即功率计显示为零,由此建立P -x 曲线。

5、再将刀口拉回,重新测量一组P -x 数据。

6、数据拟合及处理得出光斑尺寸及基横模的判断结果。

x

y

实验四氦氖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测试分析,掌握分析模式的基本方法。

2、了解共焦扫描干涉仪的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3、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的相邻纵模间隔,判别高阶横模的阶次。

4、观察激光器的频率漂移及跳模现象,了解其影响因素。观察激光器输出的横向光场分布花样,体会谐振腔的调整对它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可调激光器电源,调节板,共焦扫描干涉仪,锯齿波发生器,光电接收器,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单色性好是激光的特点之一,即它可以具有非常窄的谱线宽度,这么窄的谱线并不是从能级受激辐射就自然形成的,而是受激辐射后又经过谐振等多种机制的作用和相互干涉,最后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又很精细的谱线。这些谱线就是激光器的模。每个模对应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即具有一定的光频率。而相邻的两个光频率相差很小,用分辨率较高的分光仪器可以观察到每个模。当从与光输出方向平行(纵向)和垂直(横向)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测和分析每个模时,发现他们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为了方便称呼每个模又可以相应叫做纵模和横模。

1、激光器模的形成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谐振腔和激励能量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如果用某种激励方式,将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粒子数反转,由于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传播并被增益介质放大,传播的光绝对不是单一频率的。

因能级有一定的宽度,粒子在谐振腔内运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激光器输出的光谱宽度是:自然增宽,碰撞增宽和多普勒增宽叠加而成。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工作条件不同,以上诸影响有主次之分。只有频率落在展宽范围内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强才能获得放大,但只有单程放大,还不足以产生激光,还需要谐振腔对它进行光学反馈,使光在多次传播中形成稳定持续的振荡,才有可能产生激光。

而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中往返一周的光程差应满足波长的整数倍,即:

q q L λμ=2

其中μ为折射率,L 为激光器腔长,q 为正整数。

这是光波相干极大条件,满足它的光将获得极大增强,其它的则相互抵消。

每一个q 值对应一种稳定的纵向电磁场分布的波长q λ,称为一个纵模,q 称为纵模序数,q 是一个很大的数,通常不需要知道它的数值,只关心有几个不同的q 值,即有几个不同的纵模。

同时这也是驻波形成的条件,腔内的纵模是以驻波形式存在的,q 值反映的也是驻波波腹的数目,纵模的频率为:

L c

q q μν2=

但是一般不计算它,只关心两个纵模之间的频率间隔:

L

c L c

q 221≈=Δ?Δμν 由此可看出纵模的特征:相邻的纵模频率间的间隔相等,它们的相对强度有多普勒线性分布曲线决定。

谐振腔对光的多次反馈,在纵向形成不同的场分布,对光斑的横向分布也会有影响。光每经过放电毛细管反馈一次,就相当于一次衍射,多次反复衍射就在同一波腹的横截面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的衍射光斑,每一个衍射光斑对应一种稳定的横向电磁场分布,称为一个横模。

由此可知,任何一个模,即是纵模,又是横模,它同时有两个名称,只不过是对两个不同方向的观测结果分开称呼而已。

一个模由三个量子数来表示,通常写做mnq TEM ,q 为纵模标记,m 和n 是横模标记,m 是沿X 轴场强分布为零的节点数,n 是沿Y 轴场强为零的节点数。

不同的纵模对应不同的频率,那么属于同一纵模序数里的不同横模也对应不同的频率,横模序数越大,频率越高。一般不计算横模频率,只关心几个不同横模及不同的横模间的频率差。经推导有:

??????????????????????????????????Δ+Δ=ΔΔ+Δ212111arccos )(12R L R L n m L c n

m πμν

m Δ,n Δ分别表示X ,Y 方向上横模模序差,1R ,2R 为谐振腔两个反射镜的曲率半径,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为:

??????????????????????????????????Δ=Δ?Δ?Δ+Δ212111

11arccos 1R L R L q n m πνν 2、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是一个无源谐振腔,由两块球形凹面反射镜构成共焦腔,即两块镜的曲率半径和腔长相等,L R R ==21,反射镜有高反射膜,两块镜中的一块是固定不变的,另一块固定在可随外加电压而变化的压电陶瓷环上。如图9所示:

1.间隔圈

2.压电陶瓷环

图9扫描干涉仪内部结构图

扫描干涉仪有两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分别为自由光谱范围和精细常数。

(1)自由光谱范围

当一束激光以近轴方向轴入干涉仪后,在共焦腔中经四次反射呈X 形,光程近似为4L ,光在

腔内每走一个周期就会有部分从镜面透射出去,当外加电压是腔长变化到某一长度a l ,

正好使相邻两次透射光束的光程差使入射光中的波长为a λ的这个模的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a a k l λ=4

此时模a λ将产生相干极大透射而其它波长的模则相互抵消。同理,外加电压又可使腔长变化为b l ,使波长b λ的模符合谐振条件,产生极大透射。而a λ等其它模又相互抵消。因此极大透射的波长值于腔长值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有一定幅度的电压来改变腔长,就可以使激光器的所有不同的波长的模依次产生相干极大透射。但若入射光波长范围超过某一限定时,外加电压虽可使腔长线性变化但一个确定的腔长有可能使几个不同的模同时产生相干极大,造成重序。

当腔长变化可使d λ极大时,a λ会再次出现极大,有

a d d k k l λλ)1(4+==

即k 序中的d λ和k +1序中的a λ同时满足极大条件,两种不同的模同时被扫出,叠加在一起,因此,扫描干涉仪存在一个不重序的波长范围限制。

所谓自由光谱范围就是指扫描干涉仪所能扫出的不重序的最大波长差或频率差用SR λΔ或SR νΔ表示。经推导有

l SR 42λλ=

Δ 或 l

c SR 4=Δν (2)精细常数F 精细常数是用来表征扫描干涉仪分辨本领高低的参数。它的定义:自由光谱范围与最小分辨极限宽度之比,即在自由光谱范围内能分辨的最多谱线数目。经推导:

δλλSR F Δ=

理论公式为 R R F ?=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0实验装置图连接线路,注意检查无误时,才可通电。

图10 实验装置示意图

2、点燃激光器,注意激光器正负极不要接反。

3、调整光路,首先使激光束从光阑小孔通过,调整扫描干涉仪上下左右位置,使光束正入射孔中心,在细调干涉仪板架上的两个调节螺钉,使从干涉仪腔镜反射的最高的光点回到光阑小孔附近,这时表明入射光束和扫描干涉仪的光轴基本重合。

4、将放大器的接收部位对准扫描干涉仪的输出端。

5、接通放大器、锯齿波发生器和示波器电源。

6、观察示波器上的频谱图,进一步细调方位螺丝,使谱线尽量强,噪音很小。

7、分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自由光谱区,确定示波器横轴上每厘米所对应的频率数。

8、观察多膜激光器的模谱,记下其波形及光斑图形(可再远场直接观察),并且

(1)测出纵模间隔。

(2)由干涉仪的自由光谱区计算激光器相邻纵模间隔,并与理论值相比较。

(3)测出纵模个数,由纵模个数及相邻纵模间隔计算出激光器工作物质的增益线宽(通常认为氦氖激光器的多普勒线宽约1300MHz)。

(4)分析是否存在高阶横模,估计其阶次,并与远场光斑加以比较。

9、根据横模的频率频谱特征,在同一干涉序k内有几个不同的横模,并测出不同的横

Δ的值。

模频率间隔。与理论值比较,检查辨认是否正确。代入公式了解出ν

10、根据定义,测量扫描干涉仪的精细常数F,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需将示波器的X 轴在增幅,此时可利用经过计算后已知的最靠近的模间隔数值做为标尺,重新确定比值,即每厘米代表的频率间隔值。

11、改变放电电流,加入小孔,观察以上因素对激光模式的影响。

12、用吹风的方法观察模频率的漂移和跳模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 2.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的发光原理和相关特性; 3.了解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特性; 4.掌握有源光电子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光纤通信中的有源光电子器件主要涉及光的发送和接收,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最重要的光发送器件,PIN光电二极管和APD光电二极管则是最重要的光接收器件。 1.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LED是一种直接注入电流的电致发光器件,其半导体晶体内部受激电子从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时发射出光子,属自发辐射跃迁。LED为非相干光源,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和较大的发射角(≈100°),常用于低速、短距离光波系统。 LD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LD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使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光增益是激光器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处于泵浦条件下的原子系统,当满足粒子数反转条件时将会产生占优势的(超过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在半导体激光器中,这个条件是通过向P型和N型限制层重掺杂使费密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的。当有源层载流子浓度超过一定值(称为透明值),就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由此在有源区产生了光增益,在半导体内传播的输入信号将得到放大。如果将增益介质放入光学谐振腔中提供反馈,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激光输出。 (1) LED和LD的P-I特性与发光效率: 图1是LED和LD的P-I特性曲线。LED是自发辐射光,所以P-I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大。 LD有一阈值电流I th ,当I>I th 时才发出激光。在I th 以上,光功率P随I线性增加。 图1:LD和LED的P-I特性曲线 (a) LD的P-I特性曲线 (b) LED的P-I特性曲线

氦氖激光器的调腔实验

氦氖激光器的调腔实验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摘要:本实验分别通过准直法和十字叉丝法来调节谐振腔两端腔镜的位置,使得两个腔镜平行且和毛细管垂直,发射激光,并通过统调法获得最强激光。 理论: 激光器由激励电流、增益介质和谐振腔组成,如图1。对He-Ne激光器而言增益介质就是在两端封有布儒斯特窗的毛细管内按一定的气压充以适当比例的氦氖气体,当氦氖混合气体被电流激励时,与某些谱线对应的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发生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 介质增益与毛细管长度、内径粗细、两种气体的比例、总气压以及放电电流等因素有关。对谐振腔而言腔长要满足频率的驻波条件,谐振腔镜的曲率半径要满足腔的稳定条件。总之腔的损耗必须小于介质的增益,才能建立激光振荡。由于介质的增益具有饱和特性,增益随激光强度增加而减小。初始建立激光振荡时增益大于损耗,随着激光的增强而增益逐渐减小直到增益等于损耗时才有持续稳定的振荡。 图1 激光器原理图 实验内容: 1.清洗镜头 在清洗镜头时候可以通过腔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首先应用洗耳球吹去镜头上的灰尘等颗粒物,对于软膜我们采用拖曳的方法,首先将镜头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取一张镜头纸并将光滑一面放置在镜头上,并且在此之前确保不会用手去接触光滑面,在擦镜纸上接触镜头的部位滴一到两滴丙酮试剂,轻轻拖曳擦镜纸的一端直到整张擦镜纸擦过镜头。

图2 软膜清洗法 对于硬膜,洗耳球吹去镜头上的灰尘等颗粒物之后,将镜头着对折,如图,用止血钳夹住擦镜纸,露出一段,在露出一端上滴一到两滴丙酮,轻甩之后擦 拭镜头,擦拭的过程保证擦拭方向永远朝着一个方向,不来回擦拭。 图3 硬膜清洗法 2.准直法调腔 用具:He-Ne激光器、准直激光器、贴有白纸的立板。 步骤: (1)通过上述方法清洗完镜头和布儒斯特窗后,打开准直激光器; (2)首先调节准直激光器的上下高度和俯仰角度,使得准直激光器打出来的光与毛细管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3)将准直激光器固定在谐振腔一端的前段,将激光穿透整个毛细管,此时可以调节准直激光器的横向位移和左右偏移动,直到穿透的光打在对面的白 纸上呈现同心圆环状; (4)装上阴极反射镜,调整反射镜的左右偏转和俯仰,使反射回的激光与出来的激光重合出现在准直激光器镜头上的正中心; (5)装上阳极反射镜,调整反射镜的左右偏转和俯仰,使反射回的激光出现规则的明暗变化;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 ……………………………………装………………………………………订…………………………………………线………………………………………

激光原理实验

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 Lasers Experiments 一、实验课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本实验是在本科生接受了大学物理等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与理论课程《激光技术与应用》同步,训练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该课程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验课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并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融汇贯通,加深对理论课程学习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熟悉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激光振荡及放大的条件、高斯光束的变换,熟练使用几种常用激光器,如氦氖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脉冲激光器和可调谐燃料激光器。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掌握激光器的一般构造,加深对激光特性的理解,了解激光在精密测量中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三、实验课内容 实验项目一:气体激光器(3学时) 1. 实验属性:综合性实验。 2. 开设要求:必开。 3. 教学目标: (1)掌握气体激光器的主要结构和原理; (2)掌握气体激光器的调节方法; (2)了解激光输出的特性及其测量; (3)了解高斯光束的传播规律,掌握光束基本特性的测量。 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游标卡尺、开放式He-Ne激光器等。 5. 实验内容(至少做两个子项目): (1)调节He-Ne激光器的谐振腔镜,获得激光稳定输出; (2)测量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和束腰半径(选作); (3)测量激光激励电压与激光输出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选作); (4)进行简单的高斯光束变换(选作)。 实验项目二:固体连续激光器(3学时) 1. 实验属性:综合性实验。 2. 开设要求:必开。 3. 教学目标:

5-1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03 月 17 日, 第 三 周, 周 三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501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 半外腔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用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小孔。 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学习观测激光束横模、纵模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简述: 1. 激光器模式的形成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谐振腔、激励能源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如果用某 种激励的方式,使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的粒子数反转分布,由于 自发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并在谐振腔内传播,被 增益介质增强、放大。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内往返一 周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q q uL λ=2 满足此条件的光将获得极大的增强。 每一个q 对应纵向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λq ,叫一个纵模,q 称为纵模 序数。纵模的频率为 uL c q q 2=ν 相邻两个纵模的频率间隔为 uL c q 21= ?=?ν 因此可以得知, 缩短腔长的方法是获得单纵模运行激光器的办法之一。

当光经过放电毛细管时,每反馈一次就相当于一次衍射,多次反复衍射,就在横向的同一波腹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的衍射光斑。每一个衍射光斑对应一种稳定的横向电磁场分布,称为一个横模。模式指激光器内能够发生稳定光振荡的形式,每一个膜,既是纵模,又是横模,纵模描述了激光器输出分立频率的个数,横模描述了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场的分布情况。激光的线宽和相干长度由纵模决定,光束的发散角、光斑的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由横模决定。,一个膜由三个量子数表示,通常记作TEM mnq 。 横模序数越大,频率越高。不同横模间的频率差为: ?? ??????????????--?+?=?2/121,)1)(1(arccos )(12''R L R L n m uL c n m mn π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为: ?? ??????????????--?=?=?=?+?2/12111)1)(1(arccos 1'R L R L q n m πν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与纵模频率间隔的比值是一个分数,分数的大小由激光器的腔长和曲率半径决定,腔长与曲率半径的比值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另外, 激光器中产生的横模个数,除了与增益有关外,还与放电毛细管的粗细、内部损耗等因素有关。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 共焦球面干涉仪用压电陶瓷作为扫描元件或用气压进行扫 描。 2.1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是一个无源腔,由两块球形凹面反射镜 构成,两块镜的曲率半径和腔长相等(即R 1=R 2=l ,构成共焦 腔)。其中一块反射镜固定不动,另一块反射镜固定在可随 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压电陶瓷环上。如右图所示,由低膨胀 系数材料制成的间隔圈,用以保持两球形凹面反射镜R 1、R 2 总处于共焦状态。 当一束波长为λ的光近轴入射到 干涉仪内时,在忽略球差的条件 下,在共焦腔中经四次反射形成 一条闭合路径,光程近似为4l , 如右图所示 编号为1和1’ 的两组透光强分别为: 1222201]sin )12(1)[1(--+-=βR R R T I I 和 121'I R I = β为往返一次所形成的相位差,即

5-1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得分: 实验时间: 2009 年 03 月 17 日, 第 三 周, 周 三 , 第 5-8 节 实验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 童凌炜 同组者: 班级 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 车宏龙 实验地点: 综合楼 501 实验条件: 室内温度 ℃, 相对湿度 %, 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 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 半外腔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用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小孔。 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学习观测激光束横模、纵模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简述: 1. 激光器模式的形成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谐振腔、激励能源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如果用某种激励的方式,使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的粒子数反转分布,由于自发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并在谐振腔内传播,被增益介质增强、放大。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内往返一周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 q q uL λ=2 满足此条件的光将获得极大的增强。 每一个q 对应纵向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λq ,叫一个纵模,q 称为纵模序数。纵模的频率为 uL c q q 2=ν 相邻两个纵模的频率间隔为 uL c q 21= ?=?ν 因此可以得知, 缩短腔长的方法是获得单纵模运行激光器的办法之一。

当光经过放电毛细管时,每反馈一次就相当于一次衍射,多次反复衍射,就在横向的同一波腹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的衍射光斑。每一个衍射光斑对应一种稳定的横向电磁场分布,称为一个横模。模式指激光器内能够发生稳定光振荡的形式,每一个膜,既是纵模,又是横模,纵模描述了激光器输出分立频率的个数,横模描述了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场的分布情况。激光的线宽和相干长度由纵模决定,光束的发散角、光斑的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由横模决定。,一个膜由三个量子数表示,通常记作TEM mnq 。 横模序数越大,频率越高。不同横模间的频率差为: ?? ??????????????--?+?=?2 /121,)1)(1(arccos )(12' 'R L R L n m uL c n m mn π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为: ?? ? ?????????????--?=?=?=?+?2 /12111)1)(1(arccos 1' R L R L q n m πνν 相邻横模频率间隔与纵模频率间隔的比值是一个分数,分数的大小由激光器的腔长和曲率半径决定,腔长 与曲率半径的比值越大,分数值就越大。 另外, 激光器中产生的横模个数,除了与增益有关外,还与放电毛细管的粗细、内部损耗等因素有关。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 共焦球面干涉仪用压电陶瓷作为扫描元件或用气压进行扫描。 2.1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机构和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是一个无源腔,由两块球形凹面反射镜构成,两块镜的曲率半径和腔长相等(即R 1=R 2=l ,构成共焦腔)。其中一块反射镜固定不动,另一块反射镜固定在可随外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压电陶瓷环上。如右图所示,由低膨胀系数材料制成的间隔圈,用以保持两球形凹面反射镜R 1、R 2总处于共焦状态。 当一束波长为λ的光近轴入射到干涉仪内时,在忽略球差的条件下,在共焦腔中经四次反射形成一条闭合路径,光程近似为4l ,如右图所示 编号为1和1’ 的两组透光强分别为: 1 222201]sin )12(1)[1(--+-=βR R R T I I 和 121'I R I = β为往返一次所形成的相位差,即 λπβ/22?=ul

半导体激光器TEC温控实验

半导体激光器TEC温控实验 温度对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稳定,必须对其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控制.TEC-10A利用PID模糊控制网络设计了温控系统,控制精度达到0.0625℃,与无PID控制网络相比,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瞬态特性,并且试验发现TEC-10A采用带有温控系统的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比没有温控系统的输出功率得到显著改善。 TEC-10A使用上位机软件,获得数据如下: 图1 目标温度设定为60度的加热曲线图 TEC-10A模糊自适应PID 算法比传统PID 算法具有更小的温度过冲和更高的控温精度,精度为±0.0625℃,达到稳定的时间小于70s。 TEC-10A的“模糊控制理论”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L.A.Zadeh 于1965 年首先提出的,至今只有40 余年的时间,它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那么到底什么是模糊控制?其实模糊控制是一种被精确定义的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它利用类似人类的启发式知识对系统进行控制。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2 模糊算法 首先建立模糊规则 根据上面的输入量的模糊化,确定了误差及误差变化的模糊集合,下面将建立模糊规则。模糊控制规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验归纳法,一种是采用数学的推理合成法。经验归纳法是根据操作者对控制经验的整理、加工而形成的控制规则,虽然具有主观臆断,但其中

必须经过对客观事实的合理归纳而形成。下面的表就是根据经验归纳法总结的模糊控制规则表。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一维和二维控制形式: “如果A,那么B”(IfAThen B);例如,如果激光器的温度很高,那么快速降温。“如果A,那么B,否则C”(If A Then B Else C);例如,如果激光器温度很低,那么快速加热,否则缓慢加热。 “如果A 且B,那么C”(If A And B Then C)。例,如果激光器温度很高且温度下降很慢,那么快速加热。 在实际操作中第三种形式较常见,“A”为偏差e,“B”为偏差变化量Ec。 TEC-10A的尺寸也是比较小的,如下图所示: 图3 TEC-10A具有较小尺寸 TEC-10A是一款高功率密度的TEC温度控制器,额定工作负载5A,峰值电流可达10A。此温度控制器可以连接专用调试器来进行参数的调节,参数调节完毕并保存后,撤去调试器,此温度控制器仍可以独立工作。可以通过专用RS232调试线和电脑进行通讯,以进行参数设

氦氖激光器实验论文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调整及高斯光束变换与测量实验 刘岩1, 贾艳1 (1.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氦氖激光器的原理及其相关的基本结构,并系统的做了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中的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调整实验和高斯光束变换与测量实验。 关键词:氦氖激光器;共焦球面扫描;高斯光束;干涉仪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虽然在1917年爱因斯坦就预言了受激辐射的存在,但在一般热平衡情况下,物质的受激辐射总是被收激吸收所掩盖,未能在实验中观察到。直到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才面世,他标志了激光技术的诞生。激光器由光学谐振腔、工作物质、激励系统构成,相对一般光源,激光有良好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光能量在空间的分布高度集中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但它也有一定的发散度。在激光的横截面上,光强是以高斯函数型分布的,故称作高斯光束。同时激光还具有单色性好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可以具有非常窄的谱线宽度。受激辐射后经过谐振腔等多种机制的作用和相互干涉,最后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离散的、稳定的谱线,这些谱线就是激光的模。在激光生产与应用中,如定向、制导、精密测量、焊接、光通讯等,我们常常需要先知道激光器的构造,同时还要了解激光器的各种参数指标。因此,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验是光电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1 实验原理 1.1氦氖激光器原理与结构 氦氖激光器(简称He-Ne激光器)由光学谐振腔(输出镜与全反镜)、工作物质(密封在玻璃管里的氦气、氖气)、激励系统(激光电源)构成。对He-Ne 激光器而言增益介质就是在毛细管内按一定的气压充以适当比例的氦氖气体,当氦氖混合气体被电流激励时,与某些谱线对应的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发生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介质增益与毛细管长度、内径粗细、两种气体的比例、总气压以及放电电流等因素有关。对谐振腔而言,腔长要满足频率的驻波条件,谐振腔镜的曲率半径要满足腔的稳定条件。总之腔的损耗必须小于介质的增益,才能建立激光振荡。内腔式He-Ne激光器的腔镜封装在激光管两端,而外腔式He-Ne激光器的激光管、输出镜及全反镜是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的。调节支架能调节输出镜与全反镜之间平行度,使激光器工作时处于输出镜与全反镜相互平行且与放电管垂直的状态。在激光管的阴极、阳极上串接着镇流电阻,防止激光管在放电时出现闪烁现象。氦氖激光器激励系统采用开关电路的直流电源,体积小,份量轻,可靠性高,可长时间运行。 图1 氦氖激光器原理图 1.2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众所周知,电磁场运动的普遍规律可用Maxwell方程组来描述。对于稳态传输光频电磁场可以归结为对光现象起主要作用的电矢量所满足的波动方程。在标量场近似条件下,可以简化为赫姆霍兹方程,高斯光束是赫姆霍兹方程在缓变振幅近似下的一个特解,它可以足够好地描述激光光束的性质。使用高斯光束的复参数表示和ABCD定律能够统一而简洁的处理高斯光束在腔内、外的传输变换问题。在缓变振幅近似下求解赫姆霍兹方程,可以得到高斯光束的一般表达式: () 2 2 2() [] 2() 00 , () r z kr i R z A A r z e e z ω ψ ω ω --- =?(1) 式中,A0为振幅常数;ω(z)定义为场振幅减小到最大值的e-1的r值称为腰斑,它是高斯光束光斑半径的最小值;ω(z)、R(z)、Ψ分别表示了高斯光束的光斑半径、等相面曲率半径、相位因子,是描述高斯光束的三个重要参数,其具体表达式分别为:

实验4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

实验4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氦氖激光器波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调整方法,并用它测光波波长 2.通过实验观察等倾干涉现象 二、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迈克尔逊干涉仪(250nm)、透镜、毛玻璃等。 迈克尔逊干涉仪外形如图一所示。 其中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以改变光程差。反射镜M2的移动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转动粗调手轮(2)可以实现粗调。M2移动距离的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度尺(5)上读得。通过读数窗口,在刻度盘(3)上可读到0.01mm;转动微调手轮(1)可实现微调,微调手轮的分度值为1×10-4mm。可估读到10-5mm。M1、M2背面各有3个螺钉可以用来粗调M1和M2的倾度,倾度的微调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15)和竖直微调螺丝(16)来实现的。 图一图二 三、实验原理 1.仪器基本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和结构如图二所示。M1、M2是一对精密磨光的平面反射镜。P1、P2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与M1、M2均成45°角。P1的一个表面镀有半反半透膜,使射到其上的光线分为光强度差不多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P1称为分光板。当光照到P1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相互垂直的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M1,经M1反射后,透过P2,在P1的半透膜上反射后射向E;反射光(2)射到M2,经M2反射后,透过P1射向E。由于光线(2)前后共通过P1三次,而光线(1)只通过P1一次,有了P2,它

们在玻璃中的光程便相等了,于是计算这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两束光在空气中的光程差就可以了,所以P 2称为补偿板。当观察者从E 处向P 1看去时,除直接看到M 2外还看到M 1的像M 1ˊ。于是(1)、(2)两束光如同从M 2与M 1ˊ反射来的,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和M 1′~M 2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的干涉等效。 2.干涉条纹的图样 本实验用He-Ne 激光器作为光源(见图三),激光S 射向迈克尔逊干涉仪,点光源经平面镜M 1、M 2反射后,相当于由两个点光源S 1ˊ和S 2ˊ发出的相干光束。S ˊ是S 的等效光源,是经半反射面A 所成的虚像。S 1′是S ′经M 1′所成的虚像。S 2′是S ′经M 2所成的虚像。由图三可知,只要观察屏放在两点光源发出光波的重叠区域内,都能看到干涉现象。如果M 2与M 1′严格平行,且把观察屏放在垂直于S 1′和S 2′的连线上,就能看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干涉环,其圆心位于S 1′S 2′轴线与屏的交点P 0处,从图四可以看出P 0处的光程差ΔL =2d ,屏上其它任意点P ′或P ″的光程差近似为 ?cos 2d L =? (1) 式中?为S 2′射到P ″点的光线与M 2法线之间的夹角。当λ?k d =?cos 2时,为明纹;当 2/)12(cos 2λ?+=?k d 时,为暗纹。 由图四可以看出,以P 0为圆心的圆环是从虚光源发出的倾角相同的光线干涉的结果,因此,称为“等倾干涉条纹”。?=0时光程差最大,即圆心P 0处干涉环级次最高,越向边缘级次越低。当d 增加时,干涉环中心级次将增高,条纹沿半径向外移动,即可看到干涉环从中心“冒”出;反之当d 减小,干涉环向中心“缩”进去。 图三 图四 由明纹条件可知,当干涉环中心为明纹时,ΔL =2d=k λ。此时若移动M 2(改变d),环心处条纹的级次相应改变,当d 每改变λ/2距离,环心就冒出或缩进一条环纹。若M 2移动距离为Δd ,相应冒出或缩进的干涉环条纹数为N ,则有

氦氖激光器系列实验

氦氖激光器实验 袁庆勇 081273018 信息工程 一、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器、光功率指示仪、硅光电池接收器、狭缝、微动位移台、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及其电源、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氦氖激光器及其电源。 氦氖激光器技术参数: 谐振腔曲率半径 1m ∞ 中心波长 632.8nm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技术参数: 腔长20mm 凹面反射镜曲率半径20mm 凹面反射镜反射率99% 精细常数>100 自由光谱范围4GHz 二、实验目的 Ⅰ、氦氖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 1、掌握测量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方法。 2、深入理解基模激光束横向光场高斯分布的特性及激光束发散角的意义。 Ⅱ、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与氦氖激光束的模式分析 1、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学习观测激光束横模、纵模的实验方法。 三、实验原理 激光束的发散角和横向光斑大小是激光应用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激光束虽有方向性好的特点,但它不是理想的平行光,而具有一定大小的发散角。在激光准直和激光干涉测长仪中都需要设置扩束望远镜来减小激光束的发散度。 1、激光束的发散角θ θ为激光束的发散角,()()0=2/2/z z θλπωω=,z 很大 只要我们测得离束腰很远的z 处的光斑大小2 w(z),便可算出激光束发散角。 2、激光束横向光场分布 将光束半径w(z)定义为振幅下降到中心振幅1/e 的点离中心的距离,光束半径w(z)也可定义为光强下将为中心光强e -2倍的点离中心点的距离。 3、光束半径和发散角的测量 束腰处的光斑半径为 由这个值,也可从算出激光束的发散角θ 4、纵模频率差△ν=c/2n 2L ,L 为激光器腔长 5、不同横模之间的频率差 6、自由光谱范围△λ: 7、精细常数F :()F=1-R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课程:_____光电子实验_____ 学号: 姓名: 专业: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半导体激光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激光器大多数用的是GaAs或Gal-xAlxAs材料。P-n结通常在n 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 电流能够通过,电流使结区附近的有源区产生粒子数反转。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当半导体激光器加正向偏置并导通时,器件不会立刻出现激光震荡,小电流时发射光大都来自自发辐射,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大,结区大量粒 子数反转,发射更多的光子,当电流超过阈值时,会出现从非受激发射 到受激发射的突变。这是由于激光作用过程的本身具有较高量子效率的 缘故,激光的阈值对应于:由受激发射所增加的激光模光子数(每秒) 正好等于平面散射,吸收激光器的发射所损耗的光子数(每秒)。 3.横模和偏振态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固有的传播常数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 模就构成了激光器中的横模。横模经端面射出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 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于结面方向分别成为侧横场和正横场。 共振腔横向尺寸越小,辐射场发射角越大,由于共振腔平行于结面方向 的宽度大于垂直于结面方向的厚度,所以侧横场小于正横场的发散角。 激光器的GaAs晶面对TE模的反射率大于对TM模的反射率,因而TE模需要的阈值增益低,TE模首先产生受激发射,反过来又抑制了TM 模,另一方面形成半导体激光器共振腔的波导层一般都很薄,这一层越

氦氖激光器模式分析

模式分析 一.氦-氖(He-Ne)激光器简介 氦氖激光器(或He-Ne激光器)由光学谐振腔(输出镜与全反镜)、工作物质(密封在玻璃管里的氦气、氖气)、激励系统(激光电源)构成。二电极通过毛细管放电激励激光工作物质,在氖原子的一对能级间造成集居数反转,产生受激辐射。由于谐振腔的作用,使受激辐射在腔内来回反射,多次通过激活介质而不断加强。如果单程增益大于单程损耗,即满足激光振荡的阈值条件时,则有稳定的激光输出。内腔式激光器的腔镜封装在激光管两端。 二.氦-氖(He-Ne)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氦氖激光器的激光放电管内的气体在涌有一定高的电压及电流(在电场作用下气体放电),放电管中的电子就会由负极以高速向正极运动。在运动中与工作物质内的氦原子进行碰撞,电子的能量传给原子,促使原子的能量提高,基态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激发态。这时如有基态氖原子与两能级上的氦原子相碰,氦原子的能量传递给氖原子,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的能级状态,而氦原子回到了基态上。因为放电管上所加的电压,电流连续不断供给,原子不断地发生碰撞。这就产生了激光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发生受激辐射时,分别发出波长3.39μm,632.8nm,1.53μm三种激光,而这三种激光中除632.8nm为可见光中的红外光外,另二种是红外区的辐射光。因反射镜的反射率不同,只输出一种较长的光波632.8nm的激光。 三.He-Ne激光器结构及谐振腔 He-Ne激光器的结构形式很多,但都是由激光管和激光电源组成。激光管由放电管、电极和光学谐振腔组成。放电管是氦一氖激光器的心脏,它是产生激光的地方。放电管通常由毛细管和贮气室构成。放电管中充入一定比例的氦(He)、氖(Ne)气体,当电极加上高电压后,毛细管中的气体开始放电使氖原子受激,产生粒子数反转。贮气室与毛细管相连,这里不发生气体放电,它的作用是补偿因慢漏气及管内元件放气或吸附气体造成He,Ne气体比例及总气压发生的变化,延长器件的寿命。放电管一般是用GG17玻璃制成。输出功率和波长要求稳定性好的器件可用热胀系数小的石英玻璃制作。He-Ne激光管的阳极一般用钨棒制成,阴极多用电子发射率高和溅射率小的铝及其合金制成。为了增加电子发射面积和减小阴极溅射,一般都把阴极做成圆筒状,然后用钨棒引到管外。He-Ne激光器由于增益低,谐振腔一般用平凹腔,平面镜为输出端,透过率约1%~2%,凹面镜为全反射镜。He-Ne激光管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谐振腔与放电管的放置方式不同可分内腔式、外腔式和半内腔式。 四.氦-氖(He-Ne)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He-Ne激光器模式分析实验

He-Ne 激光器模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器模式的形成及特点,加深对其物理概念的理解; 2、通过测试分析,掌握模式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实验使用的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学会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 L C V mnq η2=[)1(1+++n m q π]cos -1[(1—1 R L )(1—2R L )]1/2 (1) 其中:L —谐振腔长度; 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 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1)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12'':n m L C n m mn ??πηυ?+=cos -1[(1-1R L )(1-2 R L )]1/2 (其中Δm=m -m ′;Δn=n -n ′) (2)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q L C q q ?ηυ?2':= (Δq=q -q ′)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F 2C ηυ=?q (3) 由(2)、(3)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2—1的频谱。 (2)式除以(3)式得 cos )(1'':n m n m mn q ??πν??+=-1[(1-1R L )(1-2 R L )]1/2 (4) 设:q n m mn υ?υ??' ':= ; S=π 1cos -1[(1-)]1)(21R L R L -1/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10) 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比,于是(4)式可简写作: S )(?=?+?n m (5) 2.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1)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2-2所示,反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系列实验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系列实验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系列 实验

一、实验设备介绍 2.配套仪器的使用 WGD-6光学多道分析器的使用参考WGD-6光学多道分析器的使用说明书。 3.激光器概述 光电子器件和技术是当今和未来高技术的基础,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生产和应用发展特别迅猛,它已经成功地用于光通讯和光学唱片系统;还可以作为红外高分辨率光谱仪光源,用于大气测污和同位素分离等;同时半导体激光器可以成为雷达,测距,全息照相和再现、射击模拟器、红外夜视仪、报警器等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调频器,放大器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光路将进一步促进光通 - 1 -

讯,光计算机的发展。 激光器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激光工作介质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是非常有利的。现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包括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非常广泛。 (2)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谐振腔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一块几乎全反射,一块大部分反射、 - 2 -

专业实验 实验四 氦氖多谱线激光器实验讲义(1)

多谱线氦氖激光器 实验 实验讲义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多谱线氦氖激光器 在增益管长为1m的外腔式He-Ne激光器中,用腔内插入色散棱镜选择谱线的方法,在可见光区分别使氖原子的九条谱线产生激光振荡。实验要求掌握He-Ne多谱线激光线器的工作原理及腔型结构的特点;学习外腔式激光器及腔内带棱镜激光器的调节方法;测量各条激光谱线的波长;找出各条谱线的最佳放电电流及测量最大输出功率。 一、实验原理 一台激光器除激励电流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增益介质;二是谐振腔。对He-Ne激光器而言增益介质就是在两端封有布儒斯特窗的毛细管内按一定的气压充以适当比例的氦氖气体,当氦氖混合气体被电流激励时,与某些谱线对应的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发生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介质增益与毛细管长度、内径粗细、两种气体的比例、总气压以及放电电流等因素有关。对谐振腔而言腔长要满足频率的驻波条件,谐振腔镜的曲率半径要满足腔的稳定条件。总之腔的损耗必须小于介质的增益,才能建立激光振荡。由于介质的增益具有饱和特性,增益随激光强度增加而减小。初始建立激光振荡时增益大于损耗,随着激光的增强而增益逐渐减小直到增益等于损耗时才有持续稳定的振荡。稳定振荡时的增益叫阈值增益,初始的增益叫小信号增益。小信号增益与阈值增益之差越大,腔内的激光强度越强,对小信号增益很低的激光谱线是否能获得激光振荡,关键在于谐振腔的损耗能降低到什么程度。 1、在可见光区激光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 在氦氖混合气体的增益管中氖原子的3S2能级对2P i(2P i是2P1,2P2,…,2P8,2P10九个能级的简称,3S2-2P9的跃迁是违禁的)九个能级之间能够产生粒子数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九条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G0如表1所示。 测量时各谱线的放电电流值不相同;表中相对增益系数是用用光谱相对强度研究氦氖放电管的增益特性的装置测得的,各谱线的放电电流相同。 表1 He-Ne 3S2-2P i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光纤制造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频带宽、光纤损耗低、传输距离远、不受电磁场干扰等优点,因此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半导体激光器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激光器。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已进入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和测量阈值电流。 2.了解光纤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规律。 3.掌握光纤数值孔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4.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实验仪器】 GX-1000光纤实验仪,导轨,半导体激光器+二维调整,Array三维光纤调整架+光纤夹,光纤,光探头+二维调整架,激光功 率指示计,一维位移架+十二档光探头(选购),专用光纤钳、 光纤刀,示波器,音源等。如右图所示。 1.设备参数: (1)半导体激光器类型:氮化镓,工作电流:0-70mA,激 光功率:0-10mW,输出波长:650nm; (2)总输出电压为3.5-4V,考虑保护电路分压,所以管芯 电压降为2.2V。 (3)光纤损耗率:每千米70%,实验所用光纤长度:200m,计算损耗为93.1%,如激光输出功率为10mW,除去损耗后激光输出的总功率:9.31mW,(计算耦合效率时用到)。 (4)信号源频率可用范围:10KH Z-300KH Z。 2.主机功能 实验主机面板如下图 主机主要由3部分组成:电源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 (1)电源模块主要是为半导体激光器和主机其它模块提供电源。由3部分组成:

①表头:三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半导体激光器的平均工作电流。该电流可通过表头下的 电位器进行调整。 ②电源开关:220VAC电源开关。 ③电流调节旋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流调整钮。 (2)发射模块主要功能为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状态和频率参数的控制。内含一频率可调的矩形波发 生器、一个频率固定的矩形波发生器和模拟信号调制电路。 ①功能状态选择钮:用于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状态。直流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直流 状态。脉冲频率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输出的激光是一系列的光脉冲,且频率可 调。调制档: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但频率固定,脉冲宽度受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调制。 ②脉冲频率旋钮: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 ③输出插座:三芯航空插座。连接半导体激光器。 ④输出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用于观察驱动激光器的波形。 ⑤音频输入插座:3.5mm耳机插座。连接音频信号源——单放机。 ⑥音频输入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可用于观察音频信号波形。 (3)接收模块主要功能为光信号的接受、放大、解调和还原。内含光电二极管偏置驱动、高频放 大、解调、音频功放电路和扬声器等。 ①输入插座:Q9插座。连接光电二极管。用于探测光脉冲信号。 ②波形插座:两个Q9插座。可分别接示波器,观察波形。前一个为解调前的脉冲信号波形, 后一个为解调后的模拟音频信号波形。 ③扬声器开光:用于控制内置扬声器的开和关。在主机后面板上。 : 3. OPT-1A型激光功率指示计是一种数字显示的光功率测量仪器,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传感器,针对650nm波长的激光进行了标定,用于测量该波段的激光功率。如图: (1)前面板 ①表头 :3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光强的大小。 ②量程选择钮:分为200uW、2mW、20mW、200mW四个标定量程和可调档;测量时尽量采用合适 的量程,如测得的光强为1.732mW,则采用2mW量程。可调档显示的是光强的相对值。 ③调零:调零时应遮断光源,旋动调零旋钮,使显示为零,调零完毕。 (2)后面板 ①电源开关按钮:电源开关(220VAC)。

1-实验四 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

实验四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综合实验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Diode-Pumped solid-state Laser,DPL),是以激光二极管(LD)代替闪光灯泵浦固体激光介质的固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在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医学、激光加工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是未来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技术,以及倍频的原理和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了解固体激光器倍频的基本原理; 3.掌握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的工作原理,进行调Q脉冲的测量。(选做)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上世纪80年代起,生长半导体激光器(LD)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使得LD的功率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DPSL技术的发展。与闪光灯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相比,DPSL 的效率大大提高,体积大大减小。在使用中,由于泵浦源LD的光束发散角较大,为使其聚焦在增益介质上,必须对泵浦光束进行光束变换(耦合)。泵浦耦合方式主要有端面泵浦和侧面泵浦两种,其中端面泵浦方式适用于中小功率固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空间模式匹配好等优点。侧面泵浦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本实验采用端面泵浦方式。端面泵浦耦合通常有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两种方式。 直接耦合: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面紧贴增益介质,使泵浦光束在尚未发散开之前便被增益介质吸收,泵浦源和增益介质之间无光学系统,这种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方式结构紧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并且容易对LD造成损伤。 间接耦合:指先将LD输出的光束进行准直、整形,再进行端面泵浦。常见的方法有:组合透镜系统聚光:用球面透镜组合或者柱面透镜组合进行耦合。 自聚焦透镜耦合:由自聚焦透镜取代组合透镜进行耦合,优点是结构简单,准直光斑的大小取决于自聚焦透镜的数值孔径。 光纤耦合:指用带尾纤输出的LD进行泵浦耦合。优点是结构灵活。 本实验先用光纤柱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快轴准直,压缩发散角,然后采用组合透镜对泵浦光束进行整形变换,各透镜表面均镀对泵浦光的增透膜,耦合效率高。本实验的压缩和耦合如图 2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