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王彦丽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王彦丽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王彦丽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王彦丽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0期)

Total No .290

收稿日期:2012—01—25

作者简介:王彦丽(198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研究及启示

王彦丽

(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校园暴力多数以中小学在校生为主要群体,这些暴力案件多数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影响,针对这三方面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形成三位一体的防治系统,净化校园环境,为中小学学生营造一个真正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暴力;启示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103—02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事件层出不穷,我国学

者姚建龙将校园暴力概括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

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

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

学管理秩序的行为”

。校园暴力的典型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和压迫,这种伤害的后果对受害者的影响是极大的。

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

准(试行)》与《中学生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

确提出了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表明我国现今已把学生的人身安全真正地提上了日程。

一、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一)校园暴力存在着极大的隐患2010年四五月间,在我国的福建、江苏、广西、广东以及山东等地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而且受害群体呈现低龄化的特点,这些案件表明了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自身安全的概念不是很明确,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当校园暴力发生时会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调查还表明,学习成绩与自我保护意识也存在一定的

正相关,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法制观念强,多求助于外界;学习差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忽视,使得他

们与教师、

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也是他们大多不会向外界求助的原由。

(二)校园暴力存在着极大的心理伤害一提到暴力事件,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对身体进

行的各种伤害,

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则会简单地认为是在校园内部发生的身体伤害事件。这只是对校园暴力的片面理解,

而我国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是对受害者进行心理上的伤害。多表现为当众辱骂、人

格侮辱、

背后诽谤等。更有甚者对其进行示众游行,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难以走出这段被害阴影。

(三)校园暴力未引起各界的关注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对心理伤害的比重较高,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潜在的伤害视而

不见或认为其危害不大,

没有真正把这种校园暴力的伤害提上关注日程,由此施暴者发现,只要自己造成的伤害不是可见的,受害者就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自己也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处境。同时,现阶段学术界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措施研究不多,特别

是对这些造成隐性心理伤害的案件,

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同样是校园暴力在我国肆意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一)社会的影响

这种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校园暴力属于

一种消极影响。中小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

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社会上的事物难辨真伪,而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又是难以人为地控制和把握的。当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达不到辨别真伪时,会盲目地对不利于生活和学习的事物进行仿效,从而导致校园暴力的产生。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可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校园环境的

3

01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论文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研究 目录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架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五、结论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 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报道,20KK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小学生,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结果显示,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校园暴力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KK年4月在日本召开的八国教育部长会议已将校园暴力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一项有关防范校园暴力的行动计划。20KK年3月5日至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主题为“校园暴力和公共政策”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和政界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校园暴力严重玷污了学校这一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优质参考文 档

序,违背了办学的主旨,损坏了学校的形象。 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1)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2)今日的问题学生,很可能就成为今后的犯罪分子,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法林顿发现,在12岁一14 岁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严重的学生中,22.4%的人随后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定为攻击性较弱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犯罪。前一种情况可以解释暴力犯罪人中的60%。斯塔廷和马格努森,罗宾斯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他们发现儿童期的打架斗殴可以一致地预测成年期的暴力行为。 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关注校园暴力,研究校园暴力,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鉴于此,我们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研究架构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许多研究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与在校师生有关的一切暴力行为。它既包括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心理上的暴力行为,也包括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校外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从施暴者来看,它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士;从受害者来看,一般为在校的学生和教师,但也不排除因师生暴力行为造成社会人士的伤害;从发生的地点上看,发生地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校园外的其他地方;从实施的对象上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在本研究中,校园暴力行为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对学生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侵害的行为。它主要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校园暴力行为、中度校园暴力行为和重度校园暴力行为。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 1?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3?探讨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的相关程度; 4?寻找干预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预防和减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综合发力,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学校教育要全面均衡,主力预防校园暴力 1.营造“书香校园”,减少和消除暴力文化影响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消除校园暴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学校要善于打造自己的书香特色,通过广泛深入的读书活动来引导全体学生,使他们借助优秀作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在读书中既养成理性思辨的能力,又生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经典,隔绝不良书刊、游戏等对学生的精神毒害,把注意力锁定在优秀作品中,一方面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没时间和精力惹是生非。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消除学生的暴力倾向 虽然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开设,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消除一些消极思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抗挫折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从而预防与避免学生暴力现象的出现。全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3.强化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校园暴力行为愈演愈烈,且行为手段日益残忍,究其根源还在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不懂得用法律去约束自己,加强法制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首先,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编写完整而系统的有关预防校园暴力及校园犯罪等方面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其次,学校应增开法制课,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释法,教育、告诫、指导与约束学生,减少与避免暴力事件。再次,要将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法制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让他们不仅用头脑记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深刻理解通过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的道理,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更好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4.健全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责任机制。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充分认识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性,把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刻也不能放松。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注意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打架斗殴的苗头或暴力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用法律、纪律、规章等去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的激化或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实行“一岗双责”,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及时有效处理各类事件,把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5.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 对他人的残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集体关爱。集体是个人消解矛盾的最好容器,在

校园暴力研究及其对策final

教育哲学 校园暴力研究及其对策 学院:教育管理学院 姓名:王涛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010005

校园暴力研究及其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 的富强。近年来,我国的校园暴力呈日益上升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效的控制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解析,校园暴力的原因,校园暴力的不同倾向和特点,再从不同的特点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校园暴力原因对策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是,如果查阅一下各地的报纸,或者上网浏览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为数较多的有关青少年学生实施的违法犯罪案件,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而大量的新闻报道往往将笔墨用在对事件的描述上,并没有对这些应属于校园暴力的行为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校园暴力本身早已普遍地、程度不同地存在于我国城乡的中小学、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只是过去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中等专业学校也是校园暴力的重灾区。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不仅文化知识基础差,而且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散漫,法律意识淡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更多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孩子们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被游戏中的打打杀杀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造成了最近几年校园暴力的时间层出不穷。为孩子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 (一)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 1.现状 校园暴力的定义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议,因此它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许多意义中总结出来一些具有相同点,这些暂且不能称之为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有一些关于校园暴力定义的启示。遇旻指出: “校园暴力行为是发生在校园之中的个别学生出于谋利、炫耀、控制等动机, 经常性地欺负弱小同学, 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的不良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中, 某些人无端地、长期地挑衅、欺负、虐待、殴打弱小者, 如: 抢夺低年级同学的财物、文具, 向弱小的同学勒索钱财, 殴打、侮辱、责骂弱小同学, 收取‘保护费’等[1]1 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999年,世界健康组织(WHO)对暴力做了如下定义:“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者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抢夺的行为。”按照一般的理解,“暴力”既包括生理上的暴力也包括心理上的暴力(如侮辱、勒索、使他人丢脸等),其中生理上的暴力又可分为针对人的暴力(暴力行为)和针对物的暴力(毁坏财物)。[2]] i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暴力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教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均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校园暴力的伤害不仅指身体伤害,任何发生在学校内的包括身体及言语的攻击、性骚扰、欺负、财产破坏(包括偷窃)和体罚都可认定为校园暴力。狭义的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 分析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或师生财物的破坏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暴力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表现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表现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除此以外,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为此,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思考减少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比如,2003年美国关于危险行为的监测,其中有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4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内其国内中小学中已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14万件,是2011年全年的两倍多。 从上面所列有限的资料看,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相关的研究还显示近十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表现出情节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特点。在我国,校园暴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其校园暴力发生率更高、手段更加残忍、性质也更加恶劣。 2、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①、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势力。这样的帮派是中学校园中的一颗毒瘤,让学校难得安宁,并且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具影响了其他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②、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往往一急,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5岁

中小学校园暴力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共4页

中小学校园暴力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广播、互联网、报纸,耳闻目染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甚至一度成为敏感话题,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严重的校园暴力问题甚至演变成了恶性犯罪事件,使校园环境置身在慌乱之中,家长更是为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而担忧,学校工作管理人员也倍感压力。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是孩子们健康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和谐发展的社会所需,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然而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根除的“病菌”,它的存在着实让人堪忧,它的产生原因也令人深思,所以我们应该对校园暴力问题进行深层次调查与分析,针对其爆发“病因”进行提前预防,对已存在的暴力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校园暴力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2.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现状 2.1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界定 1996年世界卫生大会上,WHO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社会、群体、他人甚至是自身进行的威胁或伤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行为。”从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校园暴力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将校园暴力初步进行界定: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范围的,暴力实施者无视法律,蓄意运用躯体、语言、工具进行的对学生、教师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及身体的伤害,扰乱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安定的

一类破坏性行为。 2.2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通过新闻报道、网络文章都可以了解到,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暴力频频出现,对于很多曾经受到伤害的学生、教师来说,校园暴力就像不能触及的伤痕,不敢回想受伤时的那场噩梦。校园暴力问题层出不穷,势必会引起社会、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人们对校园安全建设的思考。值得担忧的是,校园暴力引起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恐慌,成为当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2.3 中小学暴力问题的类型 根据校园暴力事件对象的不同,我们将中小学校园暴力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第二类是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暴力事件;第三类是指社会上的危险人物对校园、师生造成的暴力事件。其中第一类占校园暴力的绝大部分,包括聚众斗殴、勒索钱财、随意伤人、早恋纠纷、性侵犯、人格侵犯等类型。第二类暴力事件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缺乏必要沟通,教师自以为合理的体罚导致学生积怨成疾而引发的暴力事件;第三类校园暴力又包括语言侵犯、暴力侵犯、躯体暴力等等。校园暴力类型复杂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种类型,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严重的甚至致人死亡,构成极端犯罪事件。 3.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家庭因素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每一个生命个

最新-《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精品

《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 一项对日、英十五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害者承认受过同龄人的欺侮。 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花季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花季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孤单的眼神,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这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数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对于外界实施的不法侵害抵御能力差,而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他们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需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 因此,一定要将学校园暴力不断增大的势头压下去,尽可能地减少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 2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近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暴力成因防治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其现象、危害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一)校园暴力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综合近年来各报章杂志的报道,职业中专,普通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比重点中学和大学严重得多。因此,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据警校学生反映,力量暴力在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暴力已经对人性有歪曲的认识,严重的很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施暴者也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论文设计(1)校园暴力

学校:龙湾中学班级:一(9)班日期:2012年5月组长:徐秀基组员:涂思敏作者:徐秀基涂思敏

【摘要】:以“校园暴力”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到如今社会存在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校园存在校园暴力与该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校园暴力发生于同年级的男生之间,尤其是同班同学,初高中校园暴力的发生率高于小学。同时,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自我的约束力太差,自尊心太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都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校园暴力预防心理 【前言】: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有人类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而在当今社会,本应和谐的校园,却也沾染上了血腥。本应在学校拿起书本上学的学生,却拿出了暴力对待同学老师,拳脚相向,这难道只是学生的问题吗?也许,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校园问题,而校园暴力许多同学也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每当我们看到身边发生的,报纸报道的,电视播报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时候,却总是会忍不住叹息——原来本该用来给学生们接受教育,安心学习的学校,如今也已是危机四伏了。在同情别人的遭遇的时候,也忍不住担心起自己来,也许有某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角。所以,这次,我们决定研究校园暴力,来充分了解并从中分析出自我控制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研究经过】:

一.研究经过 将通过对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和专家资料,研究什么因素影响青少年如此冲动,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从而让家长,学校知道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身知道如何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活动安排 (1)2012.3~2012.4.10 资料收集 (2)2012.3.25~2012.4.10 问卷调查设计及整理 (3)2012.4.10~2012.4.30 资料整理 (4)2012.4.10~2012.5.20 论文书写及整理 三.人员分工 (1)资料收集及整理 徐秀基 (2)问卷设计 徐秀基,涂思敏 (3)问卷整理 涂思敏 (4)论文书写 徐秀基 (5)PPT 涂思敏 四.获取资料的方式 (1)互联网 (2)问卷调查分析 (3)咨询 【研究内容】: 一. 研究对象 高中生 初中生 小学生 老师 家长 人数 574 296 268 2 10 研究对象 100200300400500600700人数 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老师家长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标题】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白志仙 【关键词】校园暴力概念原因现状防治 【指导老师】向从武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学校内,校园暴力相当突出,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就从校校园暴力的概念人手,剖析目前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从而为防治校园暴力提出相关的理论思考。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l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相对于暴力而言,校园暴力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目前国际上尚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而言,在国外提到校园暴力,通常使用的术语是“胁迫”,但这一定义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国内研究校园暴力现象的学者给校园暴力所下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仍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定义。有的研究者认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①。也有的学者认为“校园暴力,亦称校园暴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破坏行为”②。还有研究者指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于学校内的暴力行为或犯罪行为”③可见,在我国学界,对于何谓校园暴力的看法仍是五花八门,争议很大。虽然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暴力”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各种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校园暴力必然是发生在校园,但是对于校园这一概念我们应对它进行重新诠释。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功能上来看,我认为这里的校园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即校园不仅包括学校的教育、生活区域,也包括校园附近的其它一些范围。“校园”包括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当看到,现在学生上学时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内,学校周边的如小卖部、网吧、饭店等也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区域里也很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正常教学时期,学校附近的公共场所也应当成为“校园”概念的外延。其次,校园暴力不应当仅指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应当包括师生之间、校外人员对在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在师生关系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老师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出现,这也应该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因此校园暴力应当包括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最后,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

国内校园暴力研究综述

国内校园暴力研究综述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对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校园暴力的分类、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問题。指出,当前现有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事前的预防措施方面,而对事后处理缺乏关注度,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所以,希望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标签:校园暴力;研究综述;展望 一、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 校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焦点问题,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有发生,校园暴力不但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稳定都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然而对于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我国学者张旺认为,“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校园成员(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而杨宏飞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老师更认可语言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从这个概念的界定中可以看出老师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校园暴力。朱作鑫指出:“校园暴力,应当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它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简平指出:“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持强凌弱的暴力行为。”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的发生环境既可以是发生在校园内也可以是发生在校园周边;校园暴力的对象既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有可能是校园外部人员对学校师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的内容既可以是身体暴力也可以是精神暴力等。 二、关于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 1、校园暴力的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是指性别等个人倾向对于暴力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个人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识别和预防校园暴力。” 首先,校园暴力的施暴者通常都是自我约束能力差,对自己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表现得不合群、过于敏感自卑,人际关系较差,因此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其次,在性格上比较外向并且具有自我支配性,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安全感,不太会自我反省,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再者,其父母的管教大都属于听之任之或者亲子关系不好,子女对其父母的约束具有不满情绪等。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校园周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或师生财物的破坏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暴力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关的研究表明,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表现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也表现在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校园暴力已经超出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制造敲诈、勒索、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除此以外,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为此,分析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原因,进而思考减少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现状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比如,2003年美国关于危险行为的监测,其中有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日本文部科学省2012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4至9月的近半年时间内其国内中小学中已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14万件,是2011年全年的两倍多。 从上面所列有限的资料看,校园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相关的研究还显示近十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表现出情节越来越严重、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特点。在我国,校园暴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经济发达地区其校园暴力发生率更高、手

段更加残忍、性质也更加恶劣。 2、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 ①、团伙性。由于青少年年龄与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由于受影视、报刊中描写的“帮会”、“行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校园内拉帮结派,各自为政,形成各自的势力。这样的帮派是中学校园中的一颗毒瘤,让学校难得安宁,并且各团伙之间往往会为了一些各自的利益或者是为了扩大势力,就会出现打群架的现象,具影响了其他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师生的切身利益,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 ②、偶发性。因受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易激动,重友谊,讲义气,好感情用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很多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只是为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由于易冲动,往往一急,在气头上极易丧失理智,一念之差,而铸下大错。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5岁的初中生林岚由于把羽毛球打在一女生的头上,随之发生口角,便遭到了该女生及其同学的暴打,以至落水而亡。 ③、报复性。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个别学生心胸狭窄、个性孤僻,不能宽容他人,还容易产生报复心理的行为的习惯。这一类中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失调后极易引发校园暴力的行为,我们在报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报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一方吃了亏,咽不下这口气,总想找个机会报复以求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 ④、侵财性。侵财犯罪在中学生校园中占首位,从侵财的方式上

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汇总

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汇总 事件一: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 新华网南京2010年4月29日电 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目前受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抢救。持刀男子被当场制服。据江苏省*****厅提供的消息,29日上午9时40分在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持刀砍伤31人的行凶者身份已经确认。他叫徐玉元,1963年生,今年47岁,为泰兴本地一名无业人员。他原在当地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于2001年被单位辞退。此前曾从事过违法传销活动。 事件二:广东省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 新华网广州2010年4月28日电 28日发生在广东省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的持刀伤人案,犯罪嫌疑人被该校老师奋勇制止后被*****人员制服。据雷州市*****机关初步调查,33岁的犯罪嫌疑人陈康炳系雷州市白沙镇洪富小学公办教师,2006年2月办理病休至今。目前警方正在对他的作案动机进行调查。雷州市政府发布消息称,经初步调查,陈康炳随外校前来参加公开课的教师混入雷城一小教学楼,15时左右在四年级、五年级4个教室,持刀砍伤15名学生及1名为保护学生而与其搏斗的教师,一名学生逃避时摔伤。现场目击者告诉记者,案发后,凶手被该校老师围堵在楼上。下午4时5分,*****民警将凶手抓获。受伤的师生已被送到雷州市人民医院医治,他们多数被砍中头部、后背或者手臂。湛江市的医疗专家已赶到雷州进行抢救。湛江市、雷州市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分别赶到学校和医院,指导救治伤员和善后工作。市财政局已拨出专款,负责伤者医疗费用。目前,受伤的学生和老师伤势稳定,暂无生命危险,该市正在加紧对此案的侦查,并做好有关善后工作。事发的雷州市位于广东西南部,据广州约600公里。 事件三:四方小学校园暴力事件 最近知道一个亲戚家发生了一件相当离谱得暴力事件!之所以说离奇,

《预防校园暴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充斥社会的暴力活动已渗透到校园。一项对日、英十五岁以下少儿的调查证实:日本、英国各有约14%和13%的受害者承认受过同龄人的欺侮。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天有36名学生因在校园内进行暴力活动而被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中小学也笼罩着校园暴力的阴影。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花季”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面对不断发生的“花季暴力”案件,面对孩子们恐惧、孤单的眼神,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预防和正确处理校园暴力,这不仅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将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减少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的数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青少年属于弱势群体,对于外界实施的不法侵害抵御能力差,而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不断增加,会造成他们内心世界的恐慌,害怕到学校来,害怕受到暴力袭击,对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需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因此,一定要将学校园暴力不断增大的势头压下去,尽可能地减少和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和科研环境。 2.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期,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正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整个社会的合力在上面勾画着关于成长的印记,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几乎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如果在这期间,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歪曲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破坏他们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正确信仰,导致他们崇尚暴力,不劳而获,蔑视法律的错误观念。中小学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暴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由此产生了以暴制暴,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增长,受害人越来越多的不良后果,而受害人的不断增加,又会刺激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这在社会学理论中称之为角色的转换。这样,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在他们的精神上造成一种压抑感。而更进一步的危害表现在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上,频繁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里面就有一定的教唆作用,它给孩子强化了一种观念,使孩子认为,运用暴力就可以解决矛盾,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自尊。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校园暴力实施者都曾遭受到过暴力侵犯,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暴力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诱因。所以为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与控制中小学校园暴力刻不容缓。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校园暴力的国家。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暴力与犯罪调查”并将调查数据整理公开,研究者可以从数据分析中找出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与走向。从总体上讲,美国校园暴力的特点和走向有以下几点: 1.从总体趋势来看,公立学校暴力发生率是逐渐下降的。2.暴力丛生,校园暴力分布不平衡。3.年级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4.学校和学生所在地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5.学校规模,学校类型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6.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校园暴力的相关。 我国在校园暴力方面也有研究,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研究者对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进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引言: 在我们现在这个美丽文明的社会里,原本干净与纯洁的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知何时那一片净土开始变得浑浊了,有了很多的校园暴力的发生。那暴力的行为开始走向纯洁的校园,由于青少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正在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安全并不是那个学校领导或少数教师的管理能够简单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面的力量,公共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和谐、舒适、快乐、安全的校园。下面就用一系列的案例来分析学校暴力事件,具体分析它暴力事件的原因、它的危害性、违法性、受害人的权利、和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分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制止校园暴力事件,防止学生伤害事故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具体案例: 1、广东省因教师制止考试纪律被殴打 据华西都市报2010年4月26日报道:4月23日上午11时35分,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甲子第一中学,因制止考试中不守纪律的学生,该校一位姓范的语文教师被数名学生和家长

群殴导致昏迷,左眼几近失明,身体软组织严重挫伤。 2、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校园惨案 据《大众生活报》报道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2011年2月,记者获悉案件大致经过: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高中。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8号,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随后弃尸野外。 3、几句争吵酿校园惨案两少年被毁 2012年3月一位学生到大通县公安局自首,称自己捅伤自己的同班同学,经过调查得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现年19岁县大通某高中高三学生。受害人王某某是其同班同学,两个人家住在一起,平时关系相当不错。3月6号11时张某某在教室里写信王某某好奇的在身后看了一下张某某回头大骂了一脏话,引起王某某的不满,两人遂发生争吵。在家里从来没有吃过亏的张某某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受到了奇耻大辱,就回家取了一把匕首,等在校门口伺机进行报复。这时其另一好友多次对张进行劝阻,让张某某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打一顿出出气算了。但红了眼的张某某根本不听劝告,执意要把王某某“捅下”。13时许,王某某放学后从学校出来,快走到校门口时,被张某某拦住。张某某持刀朝王某某左肋处猛刺一刀,王某某受伤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4、四川岳池发生血案名学生校门口被捅伤 2010年7月收治受伤学生的岳池县人民医院了解到,三名伤势较重的学生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一名学生已被医院下了病重通知书。医生初步判断其伤到了肝部,目前仍在观察治疗中。 受伤学生中有一名叫曹更生的男生,他父亲曹昌云介绍说,曹更生是岳池县第一中学校高三的复习生。据曹昌云询问伤者曹更生获知的情况是,当晚自习快十点下课后,曹更生和几个

青少年校园暴力

摘要:青少年校园暴力,一直备受关注,相关研究对此做出了大量分析,本文试图从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概念、研究背景和意义、出现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减少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次数,更好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暴力; 目前,中国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研究还需再多研究。一份来自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例案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不少青少年反坐案例报道中,狂砍、狂刺、刀劈、奸杀、勒毙等血腥暴力行为随处可见。我国对校园暴力的研究开始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是伴随着我国犯罪学学者、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零星研究而出现的。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所能看到的大多是媒体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报道,真正的经验性研究成果还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在2001-2003年所立项的课题-一校园暴力研究。这是国内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初始研究。 二、为什么懵懂少年何以频频施暴?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施暴儿童多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他们从小缺少关爱和

教育,是非观较淡薄,容易形成‘有问题靠拳头解决’的心理。”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袁宗金撰文分析说。 [1]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及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的日常行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为青少年做好人生的正确榜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或出外打工,抑或父母自身的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青少年疏于管教!另外,家庭暴力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伤害和负面影响,造成青少年性格孤僻"热衷暴力!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极易被暴力行为牵引,产生不良后果! (2)个人的因素 个人因素包含了以下几点:宣泄;示威、性格缺陷、认识偏差等。现代社会、家庭和社会给予了太多的期望,所以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以一定的方式去释放。比如购物、唱歌、抽烟、酗酒、购物、狂喊甚至暴力。有些时候,当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被重视时,他们就想通过某些途径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当想法偏激的时候,他们就会使用武力。有些同学就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了行为偏差。 (3)学校校内监管不力"校外指导欠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