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美图文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美图文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美图文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第二章在适应中成长——学会适应

第三章奏响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会学习

第四章沟通无极限——学会交往

第五章我的情绪我做主——学会管理情绪

第六章塑造完美自我——发展健全人格

第七章叫我如何不想他(她)——解读爱情

第八章与危机共舞——应对危机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专题导论

思考题

教学课件

专题内容

案例分析

讨论题

互动教学

参考书目

自测题

专题导论:

内容提要:

本章作为总论,围绕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来展开的。第一部分“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心理健康”主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内涵;第二部分“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的基石”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并快乐着”则集中呈现了本节的脉络,综合介绍了大学生活的各个主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学会保持和维护阳光心态的技能;

3.养成积极地发展自我,用阳光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3个课时

(一)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的基石

(三)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并快乐着

重难点分析:

(一)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内涵(重点和难点)

(二)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的基石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重点)

(三)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并快乐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重点)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的看法。

2、谈谈你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

3、观察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4、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和整个学习过程,谈谈心理健康与幸福

人生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6、什么是良好的社会适应?

7、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8、大学生该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教学课件

专题内容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

——拿破仑·希尔

在一间病房里有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一个在靠近窗户的床位,另一个则远离窗户。因为两个人都不能动弹,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的折磨。靠近窗子的病人就每天向另外一个病人讲述他看到的窗外的景色,旭日东升,温暖和煦的朝阳撒满大地,美丽绚烂;可爱的蜜蜂在临近的花丛里欢快地跳舞,辛勤地劳动,自由自在;月亮害羞地露出半张笑脸与满天闪烁星星将黑夜照亮。每次的讲述,都可以看到他眼里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远离窗户的病人也被他所描述的画卷深深的吸引。他们在此刻忘记病痛的折磨,心中无比的温暖。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去了几个月,靠近窗子的病人因为病情加重在一天夜里平静地离开了。他的病友搬到了靠近窗子的床位,他这才发现根本没有美丽的景色,只有一堵高高的、冷冰冰的墙,根本就没有他所向往的美丽景色。原来这个阳光般的画卷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当你身陷绝望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心存希望,不轻言放弃呢?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它驱除阴暗,照耀四方,让人心旷神怡;它沐浴万物,让世界充满向上和成长的力量;它坦荡无私,播撒着快乐与幸福的光芒。阳光就是快乐,阳光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阳光心态的人不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只是他们追寻阳光的心灵不会轻易地被黑暗与悲伤遮盖罢了。正如上面的故事所讲到的,靠窗的病人可以说是陷入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他却能在这样的困境中继续寻找阳光,在这种阳光心态下,即使窗外的风景只有一堵光秃的墙壁,而他却也能把这堵墙壁想象成美丽的画卷,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了病友,用阳光去温暖和感染别人。

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左右或影响外部环境的变迁,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可以在晴空万里的日子享受阳光,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心中仍然充满灿烂的阳光。

推荐阅读:培养积极心态

心情郁闷时,可以看漫画或幽默小说

决定成功的十种积极心态

保持积极心态把握幸福人生

积极人生的特点及三个方向

讲座视频: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特点与保健

常见的心身疾病

异常心理的产生和预防

一、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实际上,追求阳光心态的生存意境就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还要从什么是健康谈起。“祝您身体健康!”,这是人们常用的祝福语,可见健康之重要。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生第一财富。

过去人们一般只从生理的角度来理解健康,认为“无病无灾,身体棒棒,就是健康”。其实,健康的科学含义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一般理解。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对健康做了这样的定义: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1989年,该组织再次把健康定义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

健康观的这—转变是一个飞跃。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医学界长期存在的只重视健康的躯体方面,而忽视了健康的心理、社会方面的片面观点。这种片面的健康观念为害甚大。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在医疗工作中只管治疗躯体疾病而不顾心理疾病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和引起的社会后果;只重视药物和物理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只注意躯体康复而忽视心理康复。在预防医学中,只重视生理卫生而不关心心理卫生。医药院校的课程几乎全是有关躯体保健的内容,培养出来的医药卫生人才对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这些年来在医学界广泛讨论医学模式的转变,批判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即只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宣讲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去认识疾病和健康的规律,对上述片面的健康观念有所触动但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根本的转变。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许多躯体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不只是希望活得长久,而更重要的是生活福愉快一些。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出,心理健康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对于心理健康的实质与机制,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人们通常根据人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常态来衡量的。具体说,有以下特征:

智力正常

即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智商,也就是具有正常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如果产生幻听、幻觉和幻视,或丧失正常记忆力,或思维混乱,就属于心理不健康。

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即便是情绪健康的人也会有悲伤、忧愁、烦恼与愤怒,只是他们发泄有度并能及时调节和控制,可以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相反,如果长时间情绪兴奋、激动、抑郁、忧伤,无法自控,都属于不健康的表现。

意志健全

即对行动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有意识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以及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即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在对自我的认识、评价、监督与控制等方面都较客观。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互动。并非单纯指朋友多、人缘好,而是指能从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思想的长进和温暖、友情、爱的体验,从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拥有幸福感,过有效的生活

即生活有目标、热爱生活、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就会觉得生活有意义、有方向,更能感受到幸福。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经常内疚和有一种负罪感,就不是健康的心理了。要知道,人并非快乐与幸福的被动感受者,而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动创造者!

音乐欣赏:明月千里寄相思(古筝)

美国乡村音乐 - 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阳光总在风雨后

更多音乐...

《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在一个条目的释文中指出,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各点:

1、乐于工作,且能将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

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与人交往。其对人的态度常是正面的态度(如喜悦、尊敬等)多于反面的态度(如敌视、怀疑、畏惧、憎恨等)。

3、对本身有相当的了解,并具有悦纳自己的态度。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潜能,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以为羞。

4、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并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而不企图逃避。

上述标准自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同样,健康的人的行为也并非时时都符合上述标准,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可能也会出现失常反应。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

7、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满足上述标准,以提供参考,但多数人未必全部符合。

推荐阅读: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健康心理的"营养素"

什么是良好的社会适应?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上面列出了一些不同学者所定的心理健康标准,你更倾向哪一种观点,你还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到论坛上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是与他的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心理越健康的人,越容易感到幸福。你是一个容易感到幸福的人吗?请做下面的小测试吧!

下面给出了一些关于生活感受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并回顾自己的生活,根据个人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如果相符,就回答“是”;不相符合,就回答“否”;难以确定,就回答“不能确定”。

1、与你所认识的大多数人相比,你觉得你的生活是比较好吗?()

2、你认为你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吗?()

3、你相信明天会更好吗?()

4、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心情都是愉快吗?()

5、如果你能够做到,你也想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吗?()

6、回首往日的生活,你觉得大多数你想要的重要东西都得到了吗?()

7、你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愉快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吗?()

8、即使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也相信它会往好的方面发展吗?()

9、你觉得你是一个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吗?()

10、你觉得你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喜欢你的吗?()

11、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你认为你要比现在过得好吗?()

12、与同龄人相比,你觉得你曾经作过许多愚蠢的选择吗?()

13、你认为一般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差,而不是越过越好吗?()

14、你觉得你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吗?()

15、即使有好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你也会觉得它不会长久吗?()

如果1-10题,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11-15题你回答“否”的次数越多,说明你越容易感受到幸福;反之,则越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幸福是我们一生都在追寻的东西,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吗?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欢迎大家到论坛讨论这个问题。

推荐阅读:心理学家教你看待幸福

“80后”大学生为什么关注幸福感问题

一半学生“不幸福” 因为学习压力大

好胜心过强为何会不幸福?

什么人幸福指数最高?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做到三不三有,就是幸福

影响幸福感的三个因素

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公布幸福必备十大要素

(二)心理健康关键:积极心态和积极努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但是,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理想标准。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的状态。根据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

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就恢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处于灰色区域内,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处在健康与不健康的边缘状态,有人称之为“第三状态”。

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以及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态也会有所变化。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扰,但是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决困扰,这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朝向心理健康的过程也是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我们所要做的也就是以积极的心态,享受生命的过程。

音乐欣赏:寒鸦戏水(古筝)

生命因你而动听(英文歌曲)

想见你

更多音乐...

推荐阅读:心理亚健康让我们失去了快乐

精神亚健康心灵难以负重

亚健康症状有哪些?

预防亚健康的八个良方

摆脱心理压力的技巧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因为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名校的学历、没有出众的外貌……而烦恼。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遭受了一次挫折与失败后,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得出“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我这辈子完了”的结论。其实上天给谁的机会都不会太多,上天对谁都不会不公平。

黄美廉的故事证明了,当我们用积极心态主宰自己的心境,用光明的思维去看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头顶的天原来是那样的蓝,身边的树原来是那样的绿,路边的花原来是那样的美。生活中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是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只有一片沙漠。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教授指出,三种消极思维模式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和挫折感,最终会毁其一生。

这是一种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是挥之不去的幽灵,把暂时的不幸与悲哀无限地延长,不停地回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

这是一种空间束缚自我的方式。即在某方面遭到挫折与失败,从而确定自己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比如一个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他就断定自己游泳和跑步的姿势也一定不好看,因此就放弃了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这是在空间方面把自己的困难或缺点无限放大,使自己终日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而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这是一种自我摧残的方式。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三大消极思维模式犹如三座大山,也犹如沉重的心灵十字架,背负着它们的人将在痛苦、挫折、恐惧和忧郁中度过灰暗庸碌的一生。

如果有,请尽快从消极心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记住德国人常说的一句吧:“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资料来源:宋振杰著,《黄金心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5页。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如果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颜;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做好今天;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得意,而种种失败、无奈、委屈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豁达处理。

本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被盗都是不幸的事情。但罗斯福不仅不埋怨“贼的可恶”、“自己倒霉”,相反还找出了感谢和庆幸的三条理由。如何在不利的事件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如何在困难中发现希望,如何在失意中找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是一种处事哲学,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因此,遇到危机时,我们要看到危机后面的转机;遇到压力时,要看到压力后面的动力,遇到挫折时,要看到挫折后面的成长。与其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消沉沮丧、萎靡不振,不如以阳光的心态积极应对。要知道,拥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才是真正丰富的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是这些喜悦的瞬间和悲伤的时刻,才造就了我们多彩的人生。不要因为任何一个片刻的特别美丽而执著于它,也不要因为任何一个片刻的特别痛苦而将其推开,我们要将它们看作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而去体验,在体验中积极成长。

观察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笛子)

雪绒花

握你的手

更多音乐...

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阳光心态开始每一天,就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这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好心情。

①我现在已经拥有什么最珍贵的东西?

“失去了才知道珍贵。”人们总是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对于已经拥有的却习以为常,甚至不去珍惜。比如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学习的机会等。

我拥有的最珍贵的三样东西是:

②我现在或曾经因为什么而感到自豪?

成绩和成功不分大小,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向前迈进了一步。你可以为你刚刚战胜一个挑战而感到骄傲,也可以为你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幸福,总之一切都值得你自豪。

截止目前我最自豪的三件事是:

③我今天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希望?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等于给自己点燃了一盏激情和自信的心灯。

我今天的希望是:

④我今天能解决什么问题?

试图把问题拖延到明天或以后解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并且让问题越积越多,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我今天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⑤我现在就开始行动?

我是一个幻想家,还是一个行动者?我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拥有阳光心态吗?

我现在就开始行动:

当你遭遇挫折和烦恼时,你是如何调整自己,保持自己拥有好心情?欢迎到论坛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推荐阅读:学会保持最佳心境

别让抑郁网住心

二、心理健康:人生发展的基石

走过动荡的青春期,来到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在这里,他们将开始人生最宏伟的设计,在这里,他们将从幼稚走向成熟。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25岁之间,正处于一生之中心理发展变化比较激烈的青年期。生理上已经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可以说,这是一群正在严肃思考人生的青年,面临着多种思潮、多元价值观与各种人生观的冲击与抉择,既富于幻想和希望,又充满着矛盾与迷茫,学习竞争的加剧,专业的适应、人际的冲突、恋爱的烦恼、择业的困扰……如此种种就构成了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思考问题时,不再满足一般的现象罗列和获得现成的答案,而是力求自己能够深入地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主张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一切,不愿意沿着别人提供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思维的辩证性日益提高。但是,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敏感性发展比较慢。由于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看问题时容易过分地钻“牛角尖”,并且掺杂了个人的情感色彩,缺乏深思熟虑,往往有偏激、过分自信和固执己见的倾向。尤其是由于还不太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因而,常常把社会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等。独立自主、具有个人魅力是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的个性形象。作为同龄人的佼佼者,大学生关注自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渴望能深入挖掘自己,了解自己;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尊重;喜欢独立自主、受人尊重,不喜欢别人指手划脚、横加干涉;追求个性张扬,展现自我风采,年轻的学子有风一样的行动力,火一般的热情,“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是他们的宣言。活出真实的自己才不愧于青春,不愧于大学阶段这美好的年华。但由于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的不足,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还没有做好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在找寻自我的时候,有时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有时可能由于过于张扬自我时却忘了去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在过于强调自我时忽略了别人的意见;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有时会过分夸大了自身缺点,产生自卑情结,在消沉中萎靡不振,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正因为如此,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充分反映出他们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

推荐阅读:自我意识的结构

大学生自我意识具有哪些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有哪些?

开展一次自我意识培养的团体辅导活动。

附: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结构性练习

与中学校园相比,开放而轻松的大学校园使生活的重心从学习转移或分散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轻松和积极地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乃至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大学生逐渐发展了丰富的情绪和情感。他们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对朋友、对自己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激情飞扬,对未来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在发展了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在试着品尝着爱情带来的酸甜苦辣。

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在不断由弱变强,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逐渐趋于平稳。但是,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变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例如有时可能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陷入郁闷和沮丧,甚至会闹得不可开交。这种特点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同时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使大学生又常常体验到挫折与焦虑。

推荐阅读:大学生情绪调控的方法

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在开放和多元的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明白了曾经的和现在的梦想要靠大学里的积累去实现。他们斗志昂扬、乐此不疲地尝试着各种可能。生活中的各个目标,让他们逐渐学会选择、学会克制、学会了坚持。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已能逐步自觉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其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意志的果断性和自制性品质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一些。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能独立迅速地处理好一般学习、生活问题,但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往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不定或草率武断、盲目从众的心态。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既要承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高期待,同时又要面临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择业与就业压力,此外,还要抵制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对种种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与恰当地应对,就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推荐阅读:大学生意志品质特点

大学生提高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的途径与方法

(1)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通常比较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已故心理学家朱智贤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2)考试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性问题。所谓考试焦虑,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时常危害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布朗使用测验焦虑问卷(TAQ),对大学生在期末考试前的情绪、心情与考试成绩的好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考试前担心、兴奋、情绪不佳的大学生,同考试前平均的相比,有考试成绩恶化的倾向。甚至有的学生因学期末考试焦虑而自杀。凌文辁等用医疗卫生拉森的测验焦虑量表(TAI)对中日大学生进行了焦虑测验,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大学生虽然在对考试的自信、对考试成绩的介意、认知妨碍、生理变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具有对考试结果的担心、空想性的逃避,对考试的嫌恶和批判,以及伴随生理变化的不安等。

推荐阅读: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形成与消除

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

音乐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爱情故事

我想去个地方

更多音乐...

(3)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存在光环效应。

所谓自我评价的光环效应,是指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根据米契尔的个性形成理论,人的主观价值和自我评价系统是在个体生活事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个体生活事件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往往有更多的成功经历、受到过较多的赞美,也被寄托了更多的希望,不难推出,他们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学术用语。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健康现状: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年,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确定每年的5月25日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热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直到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 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 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教案、情况、道路、方法、条件、动力、前提、成就、成绩、空间、质量、行动、地方、认识、问题、有效、密切、自主、自觉、充分、现代、均衡、合理、良好、和谐、公正、健康、合作、沟通、执行、保持、统一、发展、建立、提出、发现、了解、措施、特点、位置、本领、关键、安全、稳定、网络、情绪、意识、理想、思想、地位、精神、要素、基础、需要、利益、环境、途径、倾向、重点、能力、需求、方式、办法、标准、结构、水平、秩序、反映、速度、关系、进取、分析、倾斜、疏导、凝聚、调节、形成、树立、丰富、管理、坚持、保证、维护、帮助、发挥、教育、解决、调整、完善、适应、实现、提高、转变、协调、健全、深化、创造力、甘心、中心、内心、核心、有效性、自觉性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观念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他们愿意与否,他们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之梦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的难于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生活;有的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去对抗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在大学阶段,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关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 一、大学是什么?(讨论) “它是人生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 它是智慧的时期,也是愚蠢的时期; 它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 它是光明的时期,也是黑暗的时期; 它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 我们前途有着一切,我们前途什么也没有; 我们正在直升天堂,我们也正在直坠地狱。” 人生的路有许多,但关键时候只有几步。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健康的新概念: 1、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7、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8、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10、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就是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欢迎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五、测试一下,每题有三种选择答案。 1、与人初次会面,经过一番交谈,你能对他(她)的举止谈吐、知识能力等方面作出积极、准确的评价吗? A、不能。 B、很难说。 C、我想可以。 2、你和别人告别时,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是—— A、对方提出的。 B、谁也没有提这事。 C、我提议的。 3、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个人,你的表情是—— A、热情诚恳,自然大方。 B、大大咧咧,漫不经心。 C、紧张局促,羞怯不安。 4、你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A、是的,对此我很敏锐。 B、我觉得这很难。 C、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 5、你与人谈话时的坐姿通常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8至2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期,是从青年过渡到成人的阶段,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成为独立的个体,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 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在心理上发展不成熟。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自我表现欲强,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 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了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不少学生对大学生活理想化,为自己设计了许多成才的目标,但是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使得思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强烈反差,厌学情绪随之而来。 原来认为自己出类拔萃的学生,在群英荟萃的大学里很快感到强中还有强中手,自己的成绩和水平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出众,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转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甚至有一些同学从自命不凡的高峰跌入自我怀疑的低谷,开始对过去自己引以为荣的学习产生厌倦或畏惧情绪。 大学生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感情容易冲动和变化,自制力较差。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 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需求常得不到满足,价值取向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表现极为强烈,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或意志消沉、悲观丧气。 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明显的依赖心理的矛盾,即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庭,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健康的定义: (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卫联 4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 (1)无心理疾病(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5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 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二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 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精神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1。经济压力2.人际压力3.情感压力4.前途压力5。学业压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1)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1、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 C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D学会管理和调整情绪 E培养个人自立能力 F适应角色的要求 2、寻求心理帮助. 3、作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第二章适应与发展 第一节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1.健康生活的需要:适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人生是一个不 断使自己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 2.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成功人生的需要:积极的适应就是发展。面对着当今我国剧烈变革着的社会,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 谁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谁就能够获取成功。“生活的成功与否,要看适应能力与其内外机遇调剂融合的难度是否相对应” 第二节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一、什么是适应:适应是一个人通过不断调整自身,使其个人需要能够在环境中得到瞒足的过程,适应也是 自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良好的生存状态 人与环境适应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人自身做出改变2、环境改变(但有一定限度)。通常的情况下,人们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协商、交谈和辅导,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及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面临的各种适应和发展性问题,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咨询师对多个求助者同时进行心里咨询,团体的规模四至十六人不等,多数情况是八至十人.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师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已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自卑自备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点、不足和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 理想自我个人理想中的自己,包括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看法等。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是人的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并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气质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里过程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等方面。 七情恐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悲伤这七种人类常见的情绪。 情绪人对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 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建构主义构建主义是继认知主义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泊尔的学习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自己组织的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个体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性恋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网恋网恋是指在网络空间里,异性之间形成和发展的一定程度的情感依恋关系。它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纯粹意义上的网恋,纯粹在网上认识,恋爱,完全没有显示接触。第二种是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在网络中认识、恋爱,然后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与婚姻。 性别角色是社会按照人们的性别赋予人们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由于社会期望不同所造成的。 性心理人类在生理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对性及性活动的认知、体验、观念、情感等心理活动. 压力压力是身体对需求的一般反应,愉快或不愉快都取决于压力,而我们对压力的适应则取决于需求的强度。

(完整word版)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第一章漫步心灵花园聆听青春

学院教案【教学单元首页】 第一次课授课学时 2 教案完成时间:2011—09-07

漫步心灵花园聆听青春足音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主题导入,引言 教学目的:通过校园中的心理健康恶性事件,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引发同学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思考。 教学手段及其工具:1、心理游戏—-价值大拍卖 2、药家鑫事件视频的播放 3、心理健康恶性事件的列举 教学过程: 1、首先,我们进行一场价值拍卖会,在爱情、友情、健康、自由、美貌、爱心、权力、财富、欢乐、亲情等这些东西面前,同学们是怎样选择的呢?我们的选择不一样,体现了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也不一样。希望通过这次价值拍卖会,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根据同学们的价值拍卖,引出“健康”在人生中的重要因素。 操作过程如下: (1)同学们先思考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10个同学为一组,给你们的小组取一个组名,商量你们组决定买什么,并拿出纸笔将下面的东西按其重要性排列,并且对它们全部定价,你们认为它值多少钱就定多少.例如:亲情30万元,快乐30万元,健康50万元等. (2)每个人有一百万元,每项“价值观”都有不同的底价,每次喊价不得低于5万元,总值不能超过一万元;

(3)不必都买,买自己认为对自己最有意义、最看重的价值; (4)拍卖师可以随时终止拍卖活动. 2、“健康”包括包含三个要素:①躯体无疾病;②心理无疾病;③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三者的关系 A 生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病人往往情绪比较悲观,外貌比较好的会比较自信等等) B 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情绪:喜伤心,悲伤胃,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心情愉快的时候觉得身体很舒展,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身体会觉得头疼,胸闷等) C良好的社会适应(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为生理和心理的舒适程度提供帮助,人际关系和谐的人 3、由前2步教学过程引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例举心理健康恶性事件的案例. 4、简要评述药家鑫时间,北大女生跳楼事件,马加爵,刘海洋事件 5、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即心理健康是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与同意的良好状态。而心理健康又存在三种层次: (1)、无心理疾病(低层次的心理健康) (2)、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能够利用自身的优点,结合外部的条件,将自身的状态发挥到极致. 6、“心理健康”的灰色带理论 理解心理健康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对“心理健康”概念进行解释。 “心理健康"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是一种状态,一段范围: 心理状态由纯白逐渐过度到纯黑,纯白代表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因素很协调; 浅灰代表由现实生活引发的心理冲突和行为问题(心理冲突),此类冲突可以自我消化并自愈,比如失恋,失业,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一般有现实突发事件引起,但该类事件强度不好;绝大多数人处在纯白和浅灰这两个心理状态之中. 深灰代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这类障碍一般由强度较强的事件引起,并长达数月不见自愈,比如:被抛弃,被性侵犯等事件引起的抑郁症,恐惧症等,一般会有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类人自我感觉很痛苦,但是他会求助于心理医生,货求助于其他朋友帮助,这种心理障碍可以治愈。 纯黑代表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不承认或者不会意识到自己生病了,不会觉得自身很痛苦,也不会主动求医,需要旁人发现起病状送至其到医院,精神病很难治愈。《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就是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笔记汇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笔记汇总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及其标准 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心理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 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要点(完整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重点第一章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积极思维的三层含义 ⏹看自己的正面 ◆看清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充满必胜的信念 ◆只有当正面、积极的思维完全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真正从中获益 ◆看正面的自己,并不是伪装自己 ◆看正面的自己,是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 ⏹看别人的积极面 ◆见贤思齐,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 ◆赢得别人尊重 ◆拓宽自己成长的道路 ◆要想与人相处融洽,首先要学会欣赏对方 ⏹看环境的积极面 ◆看到光明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 ◆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 ◆应该了解,现实不会因你而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对现实的理解 ◆坚持积极的思考习惯 ●如何建构积极的自我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抗逆力的产生依赖于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是否恶劣取决于人们对环境的态度以及如何采取行动 ◆同样的事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就可以发现美好的一面 ◆不合理信念具有的三大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正视自身缺点 ◆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学会为自己辩护,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能力 ⏹正视负性情绪 ◆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压抑、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苛求自己 ◆负性情绪是生命中合情合理的部分 ◆每种情绪都有它重要的存在意义 ◆首先要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你需要从积极的层面对于自己的生活的全貌做出新的、积极的诠释

意识 潜意识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带批判,没有 是非对错 ⏹ 积极的自我体验 ◆ 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就必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 每个人应对问题的方式都相应的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情感支持系统 ⏹ 自我调控的措施 ◆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 为了帮助个体有效地应对压力 对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质资源 一种外在资源,有正式和非正式支持两类 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稳定的社会性回报 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 感知并及时释放压力 从压力源的存在到压力感的产生起作用的是中介因素: 个体的认知评价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最重要的中介变量,起中枢作用) 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不要回避压力 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上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 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重复暗示 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 每次暗示通常只确定一个问题 暗示的内容要可信,并且是自己希望的 第二章 情绪的力量 ● 情绪的定义 ⏹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 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 ⏹ 情绪包括三个方面: ◆ 主观体验(大脑的一种体验状态) ◆ 生理唤醒(任何一种情绪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 ◆ 外在行为 ●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 ◆ 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大学生心理健康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是刘万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职业教育教师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系列丛书。该书可作为普通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微课教学设计”相关课程的教程。 该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认识微课、教学设计基础、教学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本韩培电子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本韩培电子版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稿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心理常识与心理调适、自我认识与人格塑造、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自我概念的协调与发展、情绪与挫折的应对、学习心理与休闲指导、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爱情心理与性健康、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珍爱生命与幸福追寻等。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为其处理好各种心理问题提供更好的指导。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案例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课外拓展资源 思考题 第二章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案例 第一节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大学新生的适应心理问题 第三节大学新生适应心理问题的调适

思考题 第三章学习心理辅导 案例 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观 第二节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第三节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 课外拓展资源 思考题 第四章自我概念的协调与发展 案例 第一节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与特点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矛盾与调适 第三节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课外拓展资源 思考题 第五章和谐人际心理辅导 案例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策略第三节大学生成功交往技能的培养

思考题 第六章恋爱与性心理 案例 第一节爱的心理实质与爱情的理论 第二节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第三节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调适 第四节大学生的性心理 课外拓展资源 思考题 第七章健康个性的塑造 案例 第一节个性概述 第二节个性的分类和发展 第三节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塑造 课外拓展资源 思考题 第八章情绪与挫折的应对 案例 第一节情绪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的标题不限,重要的是内容的设计和呈现。以下是一个例子,供参考: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并有效应对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本课程涵盖了以下几个主题: 1.心理压力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 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因素 - 如何认知压力及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寻求帮助和寻找支持网络等 2.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 - 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如放松训练、冥想和寻找适当的娱乐活动等 3.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提供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等 4.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 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潜在能力,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拓宽自我发展的领域

课程安排 本课程为每周一次的授课,每次授课时间为9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认识大学生心理压力 - 介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影响 - 分享如何认知并应对心理压力的实用策略 第二周:情绪管理与调节 - 探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及技巧 - 实践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和冥想 第三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 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如友谊和恋爱关系 - 讲解积极的人际沟通技巧,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周: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价值观和潜在能力 - 提供培养自我认知和发展领域的建议和资源 课程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了解并认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因素 - 掌握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 -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 发展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希望你会喜欢!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 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 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 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 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 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 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 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 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 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 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 特点是: 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 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③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 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

(整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 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 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示图 心理健康状况序列 ●心理康宁 个体的主观体验积极:不觉痛苦,或者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行为与周围环境协调:即他人不感觉异常 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及社会角色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的亚健康状态,又称心理困扰 个体主观体验中愉快感小于痛苦感,但程度较轻;一般表现为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社会功能影响较小;问题困扰的产生具有情境性;通常能自行调节或在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障碍 部分一般心理问题可以累积、迁延、演变成为心理障碍; 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 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等。 ●精神疾病(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义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概念 1.键康的初始概念 个体自诞生伊始,便祈求健康。然而,对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概念应包括哪些内涵,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见解。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维护自身的生存。其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数百年来,生物医学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成就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局限于过分关注躯体的生物学变化,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活动及社会存在对健康的影响。20世纪初,《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健康下的定义为:“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甚至我国《辞海》(1989年版)中,也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验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是一种生物医学的模式。 2.健康新概念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变革,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普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频繁的应激,快速的生活节奏,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这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中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进而逐步确立了心身统一的健康观,从更全面的角度诠释健康概念。由此,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应运而生。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她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她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为了加深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元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从这10条健康标准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是纯粹的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的心理方面的。 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更积极的状况、更高层次的适应和发展,是一种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3.亚健康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亚健康”,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等。它具有以下特征:生理。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