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马克思答案(带解析)一

自考马克思答案(带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37。(2015年10月真题)

2、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1。

3、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D、以上均错

解析:答案选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参见教材P42。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

C、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

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所以A项错误。参见教材P43。

5、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个性立场

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6。

6、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参见教材P44。

7、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C、梦想和愿望

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

解析:答案选B。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参见教材P49。

8、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为根本方向。

A、最高理想

B、社会主义

C、共同富裕

D、经济发展

解析:答案选A。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参见教材P50。

9、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解析:答案选A。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参见教材P54。

10、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资本主义

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C、拜金主义、教条主义

D、资本主义、拜金主义

解析:答案选B。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参见教材P54。

11、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康德

解析: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参见教材P63。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参见教材P60。

1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参见教材P66。

1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解析: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参见教材P60。

15、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A、实验

B、物质

C、精神

D、实践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参见教材P70。

16、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的理论是()。

A、辩证决定论

B、形而上学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决定论

解析:机械决定论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参见教材P88。

17、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解析: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89。

18、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参见教材P96。

1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三大法宝

D、独立自主

解析: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参见教材P98。

20、解放思想是坚持()的前提。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解析: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参见教材P99。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制造着全世界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工厂”。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解析:答案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制造着全世界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工厂”。参见教材P34。

2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

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

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

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

解析:答案选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参见教材P38。

2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唯物辩证法

解析:答案选B。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参见教材P44。

2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

D、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参见教材P43。

25、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

B、制度保证

C、技术保证

D、理论保证

解析:答案选A。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参见教材P48。

26、马克思主义的()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生观和价值观

C、哲学理论

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有助于明确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参见教材P52、53。

27、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起着统领作用。

A、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科学文化素质

D、政治素质

解析:答案选B。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参见教材P53。

2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停滞不前

B、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答案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它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参见教材P55。

2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参见教材P60。

3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参见教材P70。

3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参见教材P74。

32、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参见教材P71。

3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参见教材P78。

34、规律的()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客观性

B、普遍性

C、主观性

D、现实性

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参见教材P92。

3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参见教材P92。

36、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解析: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参见教材P96。

37、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参见教材P96。

38、实事求是是()的目的。

A、解放思想

B、改革创新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解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参见教材P99。

39、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解析:答案选D。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参见教材P41。

4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A、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B、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答案选D。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参见教材P45。

03709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课后问题详解

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 问题。 答: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其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其基本形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P39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答: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 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他们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二、发展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敏锐的捕捉到事物的内部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的作用表现在: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作用表现在:一、事物的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二、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是第一位的原因。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情 况下,外因也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首先阐述两个原理(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式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6、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答: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继承什么,批判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大胆的吸收古今中外一切的文明成果,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成果。与此同时,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西。

自考马克思答案(带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见教材P37。(2015年10月真题) 2、列宁在()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A、《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 D、《论我国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答案选B。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参见教材P41。 3、列宁的论文()中,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A、《论欧洲联邦口号》 B、《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C、《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D、以上均错

解析:答案选C。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参见教材P42。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 C、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 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所以A项错误。参见教材P43。 5、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个性立场 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解析:答案选A。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参见教材P46。 6、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参见教材P44。

2021 4月自考马原答案

2021 4月自考马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仅指马克思的理论 B.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C.包括所有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后继者的理论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题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 )。 A.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B.彻底的批判主义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丰富的理论来源和科学的理论内涵 D.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 【答案】B

【解析】与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题干】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理论是(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一元论 D.可知论 【答案】C 【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4.【题干】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反映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一维性 C.有限性 D.永恒性 【答案】B 【解析】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既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人们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

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 5.【题干】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A.坚持“两点论”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重点论”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D 【解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题干】假象同真象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是(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折衷主义 D.诡辩论 【答案】A 【解析】有些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叫做真象:有些现象与本质似乎不一致,叫做假象。假象、真象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唯物论的观点。 7.【题干】对一个其体事物展开认识的完整过程( )。

自考马克思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真题及答案 近年来,追问真理、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术研究备受重视,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深刻思想体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自考作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机会。本文将介绍一些自考马克思真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段落一:历年真题回顾 自考马克思主义真题主要包括思潮与文化(A卷)、现代国际关系与马克思主义(B卷)、共产党员(C卷)等几个专业。以下将以思潮与文化(A卷)为例,回顾近年来的真题内容。 段落二:思潮与文化真题 一、2019年真题: 问题一:列宁论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答案:(1)列宁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指出文化是社会革命的摇腾力量,必须为无产阶级政党所掌握。 (2)列宁明确了文化统一战线的原则,强调了统一战线中反动派的斗争,提出了宣传、批判、组织的工作方法。 (3)列宁关注了无产阶级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革命群众文化的任务和目标。 问题二:毛泽东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战略原则和策略形势。

答案:(1)毛泽东强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 专政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大革命作为阶级斗争的继续。 (2)毛泽东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斗争特点,并 强调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革命的重要作用。 (3)毛泽东提出了揭批打、大联合、上山下乡的具体策略,推动 了文化大革命向全国范围深入发展。 段落三:备考建议 自考马克思主义考试对考生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都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因此备考时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好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相关教材的 重点内容,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2. 多做真题:通过做历年的真题,了解考试的考点和命题思路,熟 悉答题技巧。 3. 提升理解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思考其在现实 社会中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4. 深入研读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5. 参加讨论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知识。 段落四: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