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事前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即对计

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

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

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

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

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

实可行.

2.事中审计。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

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

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进进

行审查,随进发现错误和问题. 3.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

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

经发生经济业的真实性、合法

性和效益性.

4.详查法。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

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

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优点

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

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5.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

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

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

法。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

计效率高;

6.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

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

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

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

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

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

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7.分析法。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

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

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8.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

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

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

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9.合理保证。是指要求注册会计

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

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

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

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

分之百的保证。

10.有限保证。在证据收集程序的

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

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

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1.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

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12.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

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

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

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

活动或行为。它是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

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13.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

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

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14.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

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合理的谨

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

求而导致审计失败。如未能查出

隐蔽较强的错漏等

15.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

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

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

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

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16共同过失。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和

客户双方共同的责任而导致的审

计失败,即对他人过失,受害者

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

受损失。

17.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

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

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

审计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

实质性分析程序。

18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

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状况

19.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报表是否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适度的规定编制。

20.风险评估程序。是指为了解审

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21.控制测试。是指在了解内部控

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

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

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

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

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

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

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

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2.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

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

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

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

关书面文件。按照证据的处理过

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

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

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

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

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3.外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

面证据

24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指对成本

费用支出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

的内部控制。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反

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

25.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

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

26.特别风险。是指作为风险评估

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风险通常

27.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28.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看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31.贷项通知单。是一种用来表示由于销货退回或经批准的折让而引起的应收销货款减少的凭证。这种凭证的格式通常与销售发票的格式相同,只不过它不是用来证明应收账款的增加,而是用来证明应收账款的减少

32付款凭单是一种授权付款的凭证。即是一种经过事前批准的反映现金支付业务的书面证明。它不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记帐凭证中的付款凭证,也不是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那种付款证明33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发生的债务。34.生产指令。是计划部门下发给现场,用于指导现场生产安排的报表

35.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益

36.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37.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是指货币资金所涉及的领域和所需审查的资料,不仅包括库存现金和存入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存款,还包括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开立的采购专户款项所形成的外埠存款和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而存入银行款项所形成的银行汇票款项等。

38无法表示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说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不能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指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3审计的授权者: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 4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得全部或者一部分经济活动。 5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6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7内部审计: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他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8: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9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10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的结论和一件,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11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审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12核对法:是指被审计单位书面资料按照其内在联系相互对照检查,从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13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14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证元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5监督盘点:又称监盘,是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 16调节法:是指自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17观察法: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18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的方式来证明客观事物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面询和函询。

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审计机构泛指有权利或有资格行使审计只能,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组织。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社会审计组织) 2.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计监督权的机构,是实施国家审计的主体,它具有法律富有的权威性。 3.内部审计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单位进行审计。 4.审计职业道德是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或其他签证业务时,应当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的身份,几在其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 6.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7.审计目标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达到最终结果。 8.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充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9.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具体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10.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所谓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其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对各会计帐所做的陈述或暗示。确认其是否合法,是否充公,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保持一贯性。一般而言,对于不同的会计帐项,管理当局的具体认定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对于同一会计帐项其认定也会涉及许多不同方面的内容。 11.审计证据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取得的反映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证明文件和资料。 12.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 13.书面证据是指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各种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证实经济活动的一类证据。 14.口头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提问所做的口头答复形成一类证据。15环境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16.基本证据是指能够用来直接证实被审事项的重要证据它具有较强的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 17辅助证据是指对基本证据起辅助证明作用的证据。 18外部证据是指产生与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审计证据。 19内部证据是指产生于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审计证据。 20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 21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22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 23.顺查法又叫正查法,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即先审阅核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然后以记账凭证核对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 24逆查法又叫倒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反程序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即从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着手。

审计学部分名词解释

1.试述审计产生的动因(P 9) (1)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由于委托或受托经营管理经济资源而产生的受托人对委托人所承担的责任。 (2)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复杂化和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2.审计的对象、职能、定义(P 11) 对象:审计的对象是审计时间活动的对象,是审计工作指向的根本目标的客体,通过审计工作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职能: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的具体职能有:(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就是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而产生的全部经济活动或某一特定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正常进行; (2)经济鉴证职能:经济鉴证就是鉴证和证明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资料是否客观、公允地反映和说明了其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作出书面证明;(3)经济评价职能:评价就是评估和确定,经济评价就是评估和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决策、经济计划和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3.绩效审计(P 14) 绩效审计,也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绩效审计也称为“3E”审计、综合审计等。“3E” 审计是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的简称。经济是指如何以更少的投入实现目标;效率是指如何以更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效果是指投入的资源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3E”审计有逐步向“5E”审计发展,即增加了环保性审计和公平性审计。环保性是指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利用了自然资源、是否影响环境保护,投入的资源是否促进了环境保护;公平性是指资源的分配及再分配是否公平及其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综合审计是指综合审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合法性以及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并向管理层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 4.国家审计机关(P 21)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有资源所有者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不仅是最早的审计组织形式,而且也是现代各国审计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有四种类型:立法型模式、司法型模式、行政型模式、独立型模式。 5.职业道德基本原则(P 39) 诚信;独立性;客观与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形象。6.审计准则(P 30)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建立和实施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信赖,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促进审计经验的广泛交流。 7.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P 34) (1)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3)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4)项目组的工作委派;(5)业务执行;(6)监控。 8.审计报告(P 53)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9.管理层认定及其主要内容(P 79)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际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生物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盘点发: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薄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帐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行,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 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所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 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的审计失败。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有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简答题 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 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认定 管理层认定与交易 事项的 一般定 与销售相关的具体认定 存在或发生发生已经记录的销售业务是 向真实的顾客法术货物 的交易 完整性完整性已经发生的销售交易均 已入账,没有遗漏 估价与分摊准确性 分类 截止

已经入账的销售交易所 记录的金额准确无误,与 发票账单相符销售 交易分类正确销售交 易所计入的会计期间是 正确的 权利与 义务 不适用不适用 表达与 披露 不适用不适用 与余额相关的管理层认定 管理层认定与余额相关 的一般认定 与余额相关的具体认 定 存在或发生存在性所有入账的存货在资 产负债表日都存在 完整性完整性所有存货都已事先盘 点,并列入存货汇总表 估价或分摊计价和分摊盘点记录与实物数相一致 存货的价格正确 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被审计单位对所列存货具有所有权 表达 和披 露 不适用不适用

(完整版)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证明资料。 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 2、审计报告: (1)、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审计人员在依法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向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出具的,用于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 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 息资料真实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系统。 5、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 所实施的审计。 6、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 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 7、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 能性。 8、顺查法:是指按济活动发生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即从原 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进而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账簿,然后根据账簿核对会计报表。 9、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 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10、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 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协议。 1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信息, 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2、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 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13、验资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设计单位的实收资本(股本) 及其相关的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验证后出具的书面报告。 14、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重大 错报和漏报,而未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15、函证:是审计人员为了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方发函询证。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认定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16、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测试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 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 17、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担任时就可能产生错弊并可加以掩 饰的职务。 18、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重要比率和趋势进行分析,更好的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确认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意外波动,以便对审计重点区域及风险作出初步判断。 19、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 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20、肯定式函证:又称为正面式、积极式函证。就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要求他 证实所函证的欠款是否正确,无论对错都要求复函。 21、否定式函证:又称为反面式、消极式函证。就是向债务人发出询证函,当所函 证的款项相符时不必复函,只有在所函证的款项不符时才要求债务人向审计人员复函。 22、逆查法:是指按济活动发生的相反顺序依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即 从审核会计报表开始,根据会计报表核对账册,然后根据账册核对并审查记账凭证、原始凭证。 23、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 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4、复审:是指被审计单位在对审计结论和决定持有异议的情况下,由上一级审计 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复审申请,对有关异议问题重新进行的审计。 25、后续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审计结论和决定发出后的规定期间内,对被审计单 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26、内部审计:是指本单位和本部门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27、财经法纪审计:是指对严重违背国家利益、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单位和个人所 进行的专案审计。 28、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 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效益开发和实现的程序,提出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9、经济责任审计: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履行 经济责任情况结果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 30、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1、审计意见书: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阐明审计结果、表达审计意见和态度 的书面业务文件。 32、审计决定书:是审计机关作出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 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 33、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34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自考审计学 审计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 名词解释(40) 1.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本身的规范,是审计人员行为的指南 2.授权控制法:是指各项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人去执行,也就是 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 3.盘存方法: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证实账面反映的财务是否存在 的一种常用审计技术 4.固定样本规模抽样:通常是通过一次抽样进行审查,并根据其结果来推断总体 差错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 5.统计抽样:即按照随机原则,运用概率论与整理统计的原理,从特定对象的审 查总体中抽取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抽查技术。 6.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别对生产, 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 7.审计规划方法:是指对全部审计活动或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采用 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8.制度分析法:是指将被审计单位财政经济活动事实与有关法律,法令和规章制 度进行比较,以揭示有无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 9.变量抽样:一种用于对抽查中进行定量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会计数据 的实质性测试,主要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数量特征,即抽查总体的错误额是多大,正确额是多大

10.任意抽样法:是指审计人员面对大量而繁杂的应审资料,任意抽出一部分 进行检查,到底应该抽查那一部分即无规律可循,有无合理根据的一种抽查方法 11.审计方法体系:是指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 的审计方法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12.相关分析法:是指对存在关联的被审计项目进行对比,揭示其中的差异所 在并判明可能存在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 科技和有关经济业务所进行的控制 14.停走抽样:是指边抽样,边判断,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旦能 作出结论,就终止抽样的一种属性抽样方法 15.程序控制法:它是对重复出现的业务,按照客观要求,规定其处理的标准 化程序作为行动的准则 16.账户分析法:是之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运用会计原理,按照账户对应关系 及其发生额和余额的规律性,揭示账目中反映出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技术 17.审计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所查明的结果,对照审计标准,对 发现的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作出的结论性评定 18.属性抽样:用于对抽查中体进行定性评价的抽查方法,主要用于对内部控 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目的在于确定总体的质量特征,从而为是依赖制度检查提供依据 19.风险基础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 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审计: 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的总称。 审计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控制测试: 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或有收费: 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 审计准则: 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表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的记录。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和形成的工作记录。 分析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时别处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总体审计策略: 是指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内部控制: 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重大错报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以及细节测试。 细节测试: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重大过失: 是指连最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对重要的业务或事务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的审计失败。 审计报告: 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实质性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1.审计:注会对责任方编制的财务报表,提取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为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任程度的业务 内部审计: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 2.审计目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效果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信息披露: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管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4.审计报告:注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5.重要性:如果同一项错报单独或联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6.审计证据: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7.审计工作底稿: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8.审计期望差距: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距 9.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收集多少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10.审计风险: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是审计师无意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表示适当修正意见的可能性认为审计师有意的发表错误意见,事实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1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2.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3.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内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14.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了控制的重要环节 15.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16.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17.审计抽样:注师对某内交易或账户余额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18.抽样风险:注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19.非抽样风险: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0统计抽样: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来评价样本结果包括审计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面2个特征非统计抽样2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会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22实质性程序: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事前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即对计 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 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 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 审计.其目的的主要是审查计 划、预算、投资决策等是否切 实可行. 2.事中审计。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 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 计.这种审计的优点是随进进 行审查,随进发现错误和问题. 3.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 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 经发生经济业的真实性、合法 性和效益性. 4.详查法。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 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 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优点 是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 在的问题,审计风险小;5.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 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 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 法。其优点是审计成本低,审 计效率高; 6.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认真阅读和审查凭证、账簿、会计报 表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 书面资料,借以查明财务收支 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 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审 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也 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7.分析法。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 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 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8.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 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 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算原计 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9.合理保证。是指要求注册会计 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 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 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 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 分之百的保证。 10.有限保证。在证据收集程序的 性质、时间、范围等方面受到 有意识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 种适度水平的保证。 11.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 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12.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 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 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 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 活动或行为。它是会计师事务所 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核心,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 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 13.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 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 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14.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 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合理的谨 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 求而导致审计失败。如未能查出 隐蔽较强的错漏等 15.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 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 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 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 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16共同过失。是指因注册会计师和 客户双方共同的责任而导致的审 计失败,即对他人过失,受害者 自己未能保持合理的谨慎因而蒙 受损失。 17.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 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 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 审计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 实质性分析程序。 18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 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状况 19.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 务报表是否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 关会计适度的规定编制。 20.风险评估程序。是指为了解审 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21.控制测试。是指在了解内部控 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 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 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 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 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 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 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 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2.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 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 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 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 关书面文件。按照证据的处理过 程,可以将内部证据进一步划分 为:只在审计客户内部流转的证 据和由被审计单位产生,但在被 审计单位外部流传,并获得其他 单位和个人承认的内部证据。 23.外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 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 面证据 24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是指对成本 费用支出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 的内部控制。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是指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反 映和监督的内部控制。 25.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 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的系统和专业分析,评估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和建议,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审计学涉及到一系列专门的名词和概念,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审计学名词的解释。 1. 审计(Audit):审计是指专业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并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 2. 审计师(Auditor):审计师是指具有相关资格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执行审计工作,评估和检查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发表审计意见。 3. 财务报表(Financial Statements):财务报表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 独立性(Independence):独立性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任何利益冲突和压力的影响,能够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它是审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 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通过检查和分析企业的财务记录和文件,收集和获得的支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信息。

6.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面临的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财务不稳定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7.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和管理其资产、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经营效率和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 8. 法定审计(Obligatory Audit):法定审计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进行的审计活动,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财务可靠性。 9.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是指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10. 财务欺诈(Financial Fraud):财务欺诈是指企业故意操纵财务报表、虚报利润或隐瞒财务信息,以获取不当利益或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以上是对一些重要的审计学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在审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学的理论和实践。

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名词解释 1、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这项错报是重大的。 2、审计风险——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3、内部控制——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5、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答题 1、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2)可容忍误差 (3)预计总体误差 (4)总体变异性 (5)总体规模 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什么? (1)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 (4)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5)对未来的审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3、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哪些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3)检查文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名词解释

1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 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5 期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简答题 1 审计证据的分类 (1)按外形特征划分 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2)按来源不同划分 外部证据、内部证据 (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 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2 简述内部控制要素 (1)内部控制 (2)风险评估 (3)控制措施 (4)信息与沟通 (5)监督检查 3 简述项目审计流程 (1)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计划审计工作 (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5)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6)实质性程序 (7)终结审计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 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1)岗位分工 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 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 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6)监督检查 企业监督检查机构对固定资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 (2)实施分析程序,验证其总体合理性 (3)检查固定资产增加,验证其真实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4)检查固定资产的实物,验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5)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验证其确属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6)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验证其合理性 (7)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验证其投保的恰当性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验证其是否确属融资租赁 (9)调查年度内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状况 (10)检查固定资产的折旧,验证其合规性和正确性 (11)检查固定资产清理,验证其合规性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12)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验证其合理性 (13)检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与披露,验证其恰当性和充分性 3、针对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强调保持职业怀疑 (2)、分派胜任的审计师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00160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 1审计最初形态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可靠而产生的。 2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成为宰夫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4 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5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界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包括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 6 我国审计起源那于1918年 7审计最本质的特证是独立性。 8明确我国建立审计机构,恢复审计工作的时间是1982年12月4日 9审计的职能:1 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 经济鉴定。 10 审计按主体进行分类:1国家审计,2 社会审计,3 内部审计 11 审计按工作时间进行分类可分为:事前审计 2 事中审计 3 事后审计 12 审计按照会计报告期进行分类,可分为:1期中审计 2 期末审计 13 审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2 经济效益审计 3 财经法纪审计 14 审计按照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 2 局部审计 15 社会审计的特点是:独立性较强的公正性。 16 审计独立性最强的是管理 17最能体现审计评价职能的是经济效益审计。 18属于议会领导审计机关的国家是美国审计局,加拿大审计总署等 19世界上属于政府领导审计机关的国家是菲律宾

20.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社会审计接受委托承办的具体业务项目有:1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 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 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 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5 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 21 注册会计师需要回避的情况有: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的 2 持有委托单位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的 3 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 4 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办办理会计事项的 5 其他为把持独立性而应回避的 2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独立, 2 客观 .3 公正 23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审计准则的国家 24 1996年12月9 日我国实施国家审计准则,基本内容是:1一般准则 ,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准则和附则. 25独立审计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 2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接受什么的监督指导? 27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不同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28 审计证据起来员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29 基本证据具有较强证明力,是审计证据的主要部分. 30 实物证据是通过实际观察和盘点所取得. 31 通过口头询问方法所取得的证据指口头证据 3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有:1存在或发生的认定 2 完整性认定 3 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4 估价或分摊的认定 5 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33审计证据是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所取得的反映被审计事项的各种证明文件和资料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所取得的,用以证实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证据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形成的一类证据. 34 审计证据的取舍标准范围是:1 金额的大小 2 问题的严重程度 35 审计的一般方法是:1 顺查法与逆查法 2 详查法和抽样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