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的田园诗【五首】

陶渊明的田园诗【五首】

陶渊明的田园诗【五首】
陶渊明的田园诗【五首】

陶渊明的田园诗【五首】【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香莲乡电力希望小学薛兰兰) 【摘要】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的先河。作为田园诗的鼻祖,他以其独特的诗风。非凡的诗句、意境和情趣的完美融合以及富有哲理的情、景、理的统一等里程碑式的美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笔下的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且富于浓郁的劳动美并艺术地创造出诗歌平淡丰富的语言之美,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后世并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是与其诗作多方面非凡的创作艺术分不开的。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美学特色 语言美劳动美意境美含蓄美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每个时代总会产生别具时代特色的产物,以适应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需要。正如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儒、道、法等空前的思想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不同寻常的阶段:就政治而言,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士族门阀制度过度膨胀;就思想文化而言却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解放的“第二个”活跃期。更值得一提的是东晋时期,内容上“世极迍邅,而辞 意夷泰”①玄言诗 ...严重脱离现实,完全脱离社会实际而服务于上层阶级,取悦于胡权阶级;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②失去艺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此时的文学总体已走向“山穷水尽”的境地。时代造就英才,无独有偶,陶渊明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以旗手的身姿出现于文坛,他以个人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冲破玄言诗的束缚给诗坛带来新的创作气息,

以朴素自然接近白描的语言 ..,多方面的艺术技巧和风格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体,并迎来田园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为古典诗歌开创了新的境界。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又远远高于生活,是艺术化的社会生活。要全面了解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艺术技巧和美学特色,先应了解其不平凡的坎坷一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想有一番作为,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尤其是反动的门阀制度垄断整个社会的情况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只到29岁才出仕,先后曾担任祭酒、参军、县令等职,后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还家归隐,自此再未出仕。对他而言,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经历为其创作积累了深厚的素材。隐逸田园是理想化为泡影无法实现人格独立的消极反抗,歌唱劳动不耻务农则表现了诗人光明峻洁的人格和坚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陶渊明现有诗作题材广泛不拘一格,内容新颖,然而在他的全部诗作中最富开创性影响最能代表其成就的却是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并抒写闲情逸致的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言简意丰朴素自然,集情趣与意境于一体,反映作者对社会与现实的认识。表达自己对理想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更为直接和明显的是提示作者对田园与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纵观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成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朴素自然,平实冲淡的语言美 陶渊明田园诗多反映纯朴恬静的农村生活,诗人多用自然流畅、通俗浅近的语言,接近白描的手法对淳朴的田园劳动与优美的田园风光进行描写,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被称为“田园语”的田园诗,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使劳动第一次作为审美对象进入文人的诗作,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陶渊明的田园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大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试T61 钱思宇2161106002 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伟大诗人。他出身名门,才华超群。19岁时就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闲情赋》。他身世坎坷,出生时家道衰落,同年丧父,尝尽生活的酸苦;中年丧妻,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他五次出仕,五次辞官,直至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他热爱生活,能放下士大夫的架子,和农民一样在田间耕种劳动。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耕作的体验写到诗文词赋中,在宁静的乡居生活中完成了由士大夫向伟大诗人的转变,被后人赞誉为“田园诗人”,并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思想上升到了空想社会主义高度,对中国文化具有积极的进步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思想形态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渐渐没落。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因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时生活在农村,家乡田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铺垫。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村庄中,接触的多是农耕村民,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生活。闲暇的务农生活让陶渊明有了自在惬意的写作环境,使得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流传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归田园居五首》。他在其一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的田园诗名句有哪些

陶渊明的田园诗名句有哪些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论陶渊明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论陶渊明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论陶渊明诗歌的意象 摘要:陶渊明的诗歌意象鲜明,意境优美,风格平淡自然,开“千古平淡之宗”。黄昏中的归鸟,寒风中盛开的秋菊,冰雪中的青松,天空中的孤云,共同象喻着陶渊明的人格神韵,构成魏晋风流中最灿烂的华章。集优美、壮美、自然美为一体的,近乎完美的意境几乎无人及之,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了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 关键词:意象;鸟;菊;松;云; 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作过安城太守。不幸的是,他八岁就死了父亲,十三岁又死了母亲,家庭从此破落,生活十分艰难。陶渊明年少时就有了“济世救民”的志向,对传说中的“尧舜盛世”非常向往。他有一番雄心壮志,很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建功立业。但是,那时正是门阀制度极盛的时期,加上东晋王朝政治上腐败不堪,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横遭压抑,家世已经没落的陶渊明,自然是得不到社会重视的。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陶渊明二十九岁时,才由别人推荐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就因难于忍受仕途的污浊而辞官归去。直到四十一岁时,因生计所迫,他在亲友的劝告下又担任彭泽令。不久,又因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从此决然归隐,一直到去世。 陶渊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因此不可能不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陶渊明的思想丰富复杂,其中既有儒家,又有道家。李泽厚先生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是儒道互补的,但道的成分更多更明显些,“正像杜甫比较完满地体现了儒家精神一样,陶潜则比较完满地体现了道家精神。只是这种道家精神已经是儒道互补基础上的精神,即它已经与儒家精神交融渗透在一起了。” 事实上,陶渊明的思想儒、道、佛兼而有之,又以儒、道为主,非此不足以成其丰富、深厚,含蕴无穷。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由儒入道;前期受儒家影响多,后期受道家影响多。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阶段,面对社会时,儒家思想多;面对田园时,道家思想多。同时,陶渊明又接受了当时颇为流行的玄学思想,从而形成自己思想的鲜明特点。 值得强调的是陶诗中的许多用语,如“真”、“真意”、“任真”、“自然”、“化”、“化迁”、“忘言”、“辨”、“趣”等,也多来自玄学。玄学重内心、重个性、重气质的思想,毫无疑问影响了陶渊明的思维方式和诗歌风格。所以罗宗强先生认为,是陶渊明“为玄学人生观划了一个句号”。 “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就在于他独有的性格,时代的环境,以及各家的思想的精华,混合调和成那种特殊的典型。这种典型不容许旁人模拟学习,也不受思想家派的限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今存125首,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咏怀诗,田园诗和哲理诗。阅读他的诗,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大量抒写情志,讥讽时事的咏怀诗,还是歌颂赞美劳动人民淳朴生活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园诗,抑或以其浓郁的情趣与深湛的哲理为主的哲理诗,都给人一种平淡,自然,朴素,亲切的感觉。他的诗初读似乎粗糙平实,然而细细品味,就会发觉他的诗在平淡之中有无限的风采,在简约之中有浓厚的情蕴。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从总体上来说,陶渊明的作品常以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意象,创造出一种深邃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读来令人感到淳真,亲切,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意象鲜明,意境优美是陶渊明诗歌的两个显著的特征。以下我们从意象与意境入手,来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简要的探讨。 二、意象 什么是意象呢?《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是融入了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①内容平淡自然,内容贴近生活,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的描写,“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平淡自然,这些生活情景及诗人的志趣,心情,都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写得十分亲切。 ②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作者善于创造意境,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很朴实,但又含有一种韵味,是不经意的看到了南山,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非常亲和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平淡的语言中得到了表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种客观的景物描写,从”飞鸟相与还“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充分的肯定和满足的情感,韵味很深。 ③精工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绝不是浅薄粗俗。他诗中那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田家语”,实则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中的“翼”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均能于本色中见精工,于朴素中见华采。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