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社区含义

一)社区含义

一)社区含义
一)社区含义

(一)社区含义

1、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德国)滕尼斯:社区理论创建者:社区概念源于滕尼斯。

3、(美国)罗伯特 E 帕克:第一次给社区下定义

4、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性表现在:

(1)共同的权利、义务

(2)共同的生活空间

(3)共同的精神纽带

5、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要达到

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邻、守望相助、围困相扶。

(二)社区特征

小社会——承载体——文化特色——多种功能——发展变化

(三)社区类型*(三种划分标准)

1.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划分(最重要的类型)。

农村社区(同质性)血缘为纽带

城市社区(异质性)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化、短暂化

社区文化表现:多元化、异质化、现代化

2.按照空间特征分

法定社区(行政区域进行管理)---自然社区(规模小、同质性强、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专能社区(以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例:经济特区文化社区、工业社区、旅游社区)---虚拟社区(人际互动非地域化、匿名性、有文化认同)

3.按照社区的层次划分

微型社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四)社区构成要素(六要素)

人口要素(第一要素)---地域要素(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征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社区产生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心理要素(归属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产生自豪或羞耻的情感、认同感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成员并承担一定的义务)---物质要素(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五)社区功能(五项功能)

经济功能(【单选】社区最基本功能)---社会化(形成共住共生、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社会生活理念)---社会控制(软控制:道德。硬控制:法律。目的:使其成员遵守社区规范,并对违规的人进行教育或处罚,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社会参与(是社区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六)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1、国外将社区建设称为社区发展

2、社区发展主要解决社区共同问题。

3、社区发展六原则*

民主过程原则2)全体参与原则3)广泛合作原则

4)自上而下原则(先群众后政府,先基层后中央)

5)问题解决原则(以人为本)

6)协调发展原则(【单选】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和谐社区)

4、社区建设的五项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单选】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服务社区居民)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1)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

(2)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要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

5、社区发展四程序

了解社区(首要步骤:基本情况、社区需求能否得到可持续性满足,是判断一个社区是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标志、社区问题、社区资源)---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必须考虑其适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与整体规划,必须考虑效益最大化原则)---实施计划(专职工作人员要从专业化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控计划实施进度,居委会应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街道办事处起到指导与协调的作用)---评估工作成效(【单选】社区发展工作的评估的核心是居民的满意度。评估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的评估人是居民和街道办事处)

(七)社区建设

1、社区建设的目标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建设三种模式

上海模式——行政主导型

沈阳模式——自治型

江汉模式——合作型(行政功能与自治功能互补)

3、社区建设的五个特点

(1)综合性:强调社区全方位建设,是由社区要素多样性和社区内容复杂性所决定的的。(方法和手段:经济、行政、社会手段)(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福利、卫生,文明家庭建设)

(2)社会性:强调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3)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活动在本社区范围内

(4)群众性:【单选】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单选】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

【单选】社区建设的原动力:社区意识

【多选】社区意识包括(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参与感)

(5)多样性:同一社区或城市的不同社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构成不同而使社区建设呈现出多样性

4、社区建设的五项任务

【单选】社区建设的目标以拓展社区服务是龙头

服务(主要包括:1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2便民利民服务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4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卫生(六功能: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文化---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治安(一区一警模式)

6、社区建设的七项功能

管理协调---社区服务---社会综合管理---医疗保健计生服务---环境维护---文体教育---社会保障

7、社区建设的意义

(1)促进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管理网络的特点:1)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2)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3)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

2013年全国取消流动人口暂住证制度,统一实行居住证制度。

(2)促进群体和睦相处。

2013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意见》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国后最早的社区:浙江杭州市紫阳街道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1949年成立)。

(4)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8、国外社区建设

(1)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四种实践政策模式(P197)

(2)国外社区建设的四个特点:

1.运作方式上以政府为主导2、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3、注重培养社区自我发展能力

4、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改良、是政党获取选票的手段

【单选】国外社区建设的本质:社会改良。

居委会组织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1、【居委会性质】

《居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十八大报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居委会与上级政府的关系】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开展工作。

3、【居委会主要任务】

(陕西省)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

(一)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居民和睦相处,加强民族团结;

(二)协助人民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协助司法机关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进行监督和对假释、保外就医以及判处管制、缓刑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帮助;

(三)协助人民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孤老残幼生活保障和城镇待业人员就业,以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等项工作;

4、【居委会工作原则】

第十一条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5、【居委会下设机构:居委会下属委员会】

1)人民调解委员会2)治安保卫委员会3)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4)社会福利委员会5)计划生育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6、【居民小组】

1)居民委员会最基层的执行机构。

2)居民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3)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

4)居民小组任期与居民委员会相同。(三年)

5)入住率不足50%的成立居民小组,由相邻社区居委会代管。

7、【居委会经费与开支】

1)居委会可以兴办有偿的服务性事业。

2)居委会从事经营性范围,必须纳税,利润自由支配。

3)居委会工作经费由不设区的市、区政府、或上级政府拨付。(日常办公经费+委办事务所需经费)

4)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补贴:主要来源于上级拨付,同时,经居委会同意,可以从居委会收入中补贴。(经济发达的居委会)

5)居委会的财产居委会管。

6)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九条

8、【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

居民委员会成员连续任职满十五年,其中主任、副主任任职在三届以上(9年以上),不再任职又无固定收入的,可以按照工作年限和贡献大小,给予生活补贴。

9、【家属委员会】

1、家属聚居的大型单位成立家属委员会。

2、家属委员会与社区、街道办和上级政府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3、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10、【社区选举特别规则】

1)选民委托权的规定

有选举权的居民因故不能参加选举的,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委托其他有选举权的居民代为投票,但受委托人不得接受三人以上的委托。

2)候选人必须获得参加选举过半数的有效选票,始得当选。

3)差额选举的,候选人数比应选人数多1——2人。

4)居民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

居委会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每年至少一次。

5)获得半数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重新投票。

1、社区党组织

(1)社区党组织三个性质

1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2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3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2)【单选】社区党组织的任期3年

【单选】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确保一社区一支部目标

(3)“五个好”党建目标

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4)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单选】核心: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单选】宗旨:服务社区群众

【单选】着力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社区服务站

1)【单选】性质: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组织

2)服务站与党委、居委会的关系

【单选】服务站与党委、街道办是领导关系。

【单选】服务站与居委会是监督关系。

3)工作原则

【多选】依法、公开、高效、便民

3、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1)服务站人员配备:

每个服务站5——9人。

2) 1000到2000户配置5人,2000至4000户配置7人,4000户以上配置9人社区居委会

3) 【单选】新录用的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聘用期为5年

【单选】年满60周岁原则上不再聘用

4) 考核办法

【多选】德、能、勤、绩、廉、

【多选】重点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

【多选】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单选】考核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

考核不合格者下一年度工作补贴下浮25%。

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解除合同

4、社区居委会

1)社区居委会的性质与主要职责

【单选】居委会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四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个依法”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他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2)社区居委会的组成

由主任1人、副主任1-2人、成员若干。共5——9人组成。

【单选】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3)社区居委会与基层政府和驻区单位的关系

(1)【单选】居委会与居民小组的关系:居民小组是社区居委会最基层的执行机构。

(2)【单选】居委会与市区政府的关系:指导、支持和帮助关系

(3)【单选】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的关系:相互联系、配合、协调关系

(4)【单选】居委会与民政局的关系:支持、指导居委会工作,审批、登记、备案社区一些社会组织。

(5)【单选】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党支部、上级党委的关系:居委会要接受上级党委的领导。

到十二五(2015年)末期,全省40%的城镇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2020年前,90%的城镇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30%的城镇社区达到国际级和谐社区

5、社区社会组织

1)特点:共性+个性

2)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条件

社区非法人组织

6、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关系

1)业主大会在物业管理中居于首要位置,是业主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

2)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

3)物业服务企业:是给小区居民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性企业。(物业公司)

4)业主自治

(1)在居住本小区的自治。

(2)公益性是业主自治的显著特点。(单选)

不得谋取私利。

(3)自治机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4)自治规约:业主大会制定、修改管理规约。

7、社区与物业的关系

(1)社区居委会与业委会的关系:

指导、监督关系。

(2)四方协调机制(多选)

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四方协调机制。

(3)无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区,由社区居委会协调组建社区物业服务站,提供环保、维修、绿化等基础性服务。

8、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关系

(1)社区党支部与社区社会组织

领导与引导关系

(2)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志愿组织的关系。

支持、指导、帮助关系。

(3)国际志愿者日:每年12月5日。

(4)到2015年,全省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居民人口的10%。

(5)“十二五末”(2015年)80%以上的社区党员和3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省市为了推动当地城乡社区建设成立的一个机构。直属各地民政局。

主要职能:1)统筹城乡住房建设;2)完善社区管理;3)监督督促社区工作;4)负责各地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招考工作。

1、社区服务的类型

(1)社区公共服务(七项)

(2)便民利民服务:主要服务居民日常生活。

主要包括:1)居民生活服务(吃穿住用行)

2)家务劳动服务(家政服务)

3)精神文化生活服务

(3)社区自助互助服务

驻区单位和居民为主体参与的服务。

提倡驻区单位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4)社区志愿服务:无偿性、公益性。

(5)社区商业服务

主要指有偿经营的服务,包括物业服务。

2、社区最低保障工作方法

3、社会救助的两类对象:

(1)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三无人员(多选)

4、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助。

5、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方法

6、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方法

7、社区调解工作方法

8、社区矫正工作方法

社区矫正中的监督劳动:

在社区从事集体义务劳动,非强制性劳动。

劳动教养、劳动改造:在监狱或劳教所内从事强制性劳动。2013年劳动改造已取消。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的特征: 社区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还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

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二是民主自治功能。社区是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三是监督功能。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

社区考试基础知识及重点试题分析

一基础知识 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们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的基本类型: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板块型社区,功能型社区。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组织机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指: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成立,撤销和调整是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社区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人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11.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区域发展;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党政推进;民主自治;渐进创新;的八项原则; 12.城市社区建设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治安建设. 13.加强社区建设的意义:加强社区建设,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步骤。 14.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规划;指导;扶持的作用。 15.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答: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会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16.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要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军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设与社会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摘要:社区这一概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学者对之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纷繁复杂的定义导致了理论上的误识与现实的实践困境。基于此,笔者试图在当前中国社区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复归滕尼斯的社区命题,对社区做出较为涵盖式的廓清,进而避免了因为社区概念的误导而带来现实践行的困境。 关键词:社区概念共同体 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社区概念的廓清则是社会学研究之社区部分的基础任务之一。“社区”概念从形成起至今备受争议,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以及不同的立场与视角界定“社区”。以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百种。笔者认为,致使这种定义混沌现象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界定社区概念的标准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者为了进行领域性研究的视角局限而阻碍了社区概念的普适性界定的形成。理论上的误识又间接导致社区概念在实践演绎中的误用,然而,实践中社区的不断发展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理论研究的趋向。因此,在诸多表象为冲突的经验诠释中,寻求一种共识的经验概括直至形成统一的命题表述是理论研究的必须。本文试图从社区概念的界定历史与趋势,结合我国社区以及发展研究的实际需要,尝试对社区概念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廓清。 一、社区概念的经典表述 在欧洲社会学研究领域,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谈社区,都要复归滕尼斯对于社区的首创性认识。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裴迪南德·腾尼斯在其所著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社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滕尼斯认为社区应是以情感为主导维系的社会共同体。具体说来,社区是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互相帮助的人性化团体。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R.E.帕克是最早将德文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翻译成英文的Communityand Society。1936年,帕克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强调社区的地域性以及群体性。 基于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境遇,国内诸多学者也都对社区的概念作了常识性的概括。1933年,费孝通等一批燕京大学的学生在翻译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将“community”一词翻译成“社区”,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我们可以理解为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同时,郑杭生指出:“社区是进行一定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者也集中关注社区的地域性与群体性。

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然而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针对此情况我实地考察了我所在的昌吉市团结院社区。 导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1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特征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马成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到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07,(08):3-4

社区基本要素

1.人口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对社区的人口要素进行分析主要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方面进行。人口是社区发展的承担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区人口数量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人口数量决定了社区的社会关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它既是衡量社区规模的重要标志,又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人口质量是指一定时间、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质量既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和基础,又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和表现。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间内社区人口的内部组合状态,如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情况。社区的人口结构有时间上的规定性,没有具体时间标志的社区人口结构是不存在的。人口分布是指居民及其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即社区内人口的自然或地理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大小、距离、互相交往或与其他社区相互联系的方式。人口流动是指社区内居民数量的进出和增减,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2.地域因素 地域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们基本的生存空间,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社区要素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动植物等,对整个社区的性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3.组织要素 社区内成员必须在一定的社区组织的管理下生活,需要有一定的机构来协调人们的行为,这样就产生了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保证了社区内人们共同、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它也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根据社区内组织的人际关系性质的不同,社区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以及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等特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工作站、银行、学校等;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间关系紧密和认同感强等特点,如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等。 4.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内容。社区内人们在经常性的互动中,逐渐产生共同的、特有的行为规范和观念。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获得相似的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使社区产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5.心理要素 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被称为社区的心理要素。不同社区的不同结构会对社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社区会产生或自豪或羞耻的情感,这就是社区的归属感;一个人与他人互动,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成员并承担着一定的义务,这就是社区的认同感,它既与社区特有的风土地貌相联系,更与血缘、地缘、业缘等所结成的

智能社区概念及发展

1、智能社区概念及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在发达国家应运而生。1984年美国哈特福特市将一座旧式大楼改造,并且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为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信息服务,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随后在各国相继形成热潮,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 智能社区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社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智能社区是指以一套先进、可靠的网络系统为基础设施,将住户和公共设施建成网络并实现住户、社区的生活设施、服务设施的计算机化管理的社区。 据统计,智能建筑中智能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智能建筑的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30%~45%,而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高出约15%。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公开化,以及智能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分散智能建筑的联网管理成为可能。加上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求的提高,“智能化”的概念和模式被引入民用住宅及住宅社区的建设当中。 概括地说,智能住宅社区是指由网络连接的若干智能住宅及智能管理下的各种公共设施的集合。其基本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 1.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方便的家庭生活空间; 2.具有信息高速公路的家庭人口,有快捷、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 3.提供丰富多彩、高品位的业余文化生活; 4.提供包括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家庭和业余教育服务; 5.提供家庭保健、远程看护服务。 为了达到建筑智能化的要求,使它真正成为"具有人脑般聪明智慧的建筑物",实现"高效、舒适、安全、节能"的目标,智能建筑一般由下面三大系统组成: 第一是通信自动化系统(CA)。其中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或接入网系统、光纤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目前,通信领域正在向"三网合一"趋势过渡,即将电话网、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合成一个网。现在看来,"三网合一"并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式代替其他方式,而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这对智能建筑将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它又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其中楼宇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给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安全防范系统

社区的作用和功能

“社区化管理”是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社会建设实践者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就是在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社区功能上下功夫。 一、社区的功能 社区功能是指:社区在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下对“社区人”;社区事务以及社区发展产生的影响活动和发生的效用、效果。 (一)社区功能的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生活层面。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层面。 二是“人”的层面。既对“社区人”的教化,培育“公民意识”,培养“公民义务”,促进“居民”向“公民”的转化。 三是社会层面。化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社区功能的构成 1、社区自治功能。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共住共管,广泛参与社区管理既是社区人的要求,也是社区自治功能的本质体现。社区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社区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良性互动;社区自治功能与政府行政功能互补;社区民主协商机制与政府依法行政机制互联。社区管理体制的优势在于:“社区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的有机结合。 2、社区服务功能。社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服务群众”。服务居民是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主题。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服务网络。就是要发挥社区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服务作用。 3、社区教化功能。广泛开展“社区人”喜爱的社区文化体育,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社区人”受到教育,从而形成:共住共生,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理念。通过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公益活动,使居民在参与中认识到自我价值,提升其社会功能,逐步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使社区人向社会人转化。 根据“社区人”的组织意愿, 积极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使社区成员“组织化”。制定自我约束的规则,开展自我组织活动。组织居民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发挥潜能,促进居民全面的发展。 4、基层社会管理功能。社区是区域型社会。社区管理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社会管理。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家庭与社会联系的中间环节。既:社会—社区—家庭。“社区—家庭”是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无论什么性质的“单位”,都在一个明确的社区辖区之内。既:社区—单位。社会管理的各项事务都可以分划到、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社区。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平台。是社区自治管理与社会参与的资源整合配置平台,是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平台,是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有机互补的平台。 5、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稳定功能。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基本保证。社会问题社区化,是大事化小;社区问题不能社会化,否则就是“小事化大”。 6、实践、干预政策功能。社区是人们获取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人们要通过社区获得应得的社会提供的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和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社区在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方面,起着再分配的作用。要把“蛋糕分好”、要“患不均”。另一方面,社区通过提供的均等化社会公共服务和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保障活动和实践,还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社会公共政策的改进,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

社区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社区护理来源于公共卫生护理,有其特定的理论、概念、工作范围及工作方法。它是医院护理的延伸,不仅为患病的个体提供服务,而且为家庭、群体和整个社区提供健康服务。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模式,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社区护理在我国目前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又称社区保健护理或社区卫生护理。加拿大公共卫生学会认为“社区卫生护理是专业性的护理工作,经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问的合作来开展工作,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家庭、学校或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社区护士除照顾患者及残疾人之外,应致力于预防疾病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疾病对人群的影响。同时对居家患者及有健康问题的患者提供熟练的护理,帮助那些面临健康危机者获得健康。为个人、家庭、社区团体及整个社区提供知识,并鼓励他们建立有利

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美国护理学会定义“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美国公共卫生护理组织对社区护理的定义为“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及相关的技巧,解决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我国对社区护理的定义为: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特殊人群为重点,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这一“六位一体”的护理。 2 社区护理的特点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护理工作与医院内护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医院内护理主要是按分科和分级护理的办法,围绕患者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护理。医院内护理的设备齐全,护理分科很强,护理人才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以护理人员之间密切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它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

如何理解社区和社区建设

社区的含义:“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Tonnies)首次将社区(Gemeinschaft)一词用于社会学。后来,美国人把滕尼斯的社区一词翻译成Community,意思是公社、团体、社会、共同体等。首先将Community译为汉语“社区”一词的,是三十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学生。后来,“社区”一词在我国社会学界广为流传和应用,逐步成为社会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在政府机关,首先由民政部门使用这一概念,于1986年提出开展社区服务,后又提出开展社区建设,然后又被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 1989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法律条文中最先运用“社区”一词,规定居委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在使用“社区”一词时,大多数时候是指居委会辖区范围。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一般是由人口、地域、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四大因素构成。社区就是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人在这四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社区人口的数量、质量、组合、构成,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的地域是社区的地理基础,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两个方面。人们改造以地域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状况,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社区组织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社区发展的纽带,是人们为了开发地域等自然环境,获取物质财富,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以垂直式或网络式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中心内涵,一般包括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间规约、交际语言、生活方式、社区归属与认同感等等。是社区居民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斗争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实践中社区的定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除上海全市以及北京、青岛、南京的个别地方把社区规模界定在街道层面外,绝大多数地方是把社区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上;农村社区规模,除少数地方界定在自然村落或乡镇外,绝大多数是界定在村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 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

社区共管意义

社区共管的意义 (1)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中实施的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帮助社区合理利用资源丛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9]。 (2)与传统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相比,社区共管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参与性、互利性等特征。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新的共管体系及对策和建议,使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同保护区的保护目标统一和协调起来,使社区自然资源今后的发展变化直接地处于保护区的监测之下,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 (3)在一些经济不发达且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社区共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共管达到进一步强化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考虑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寻找可以改进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并加以扶持的途径[12]。一方面是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另一则是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减小由于生态保护给社区发展带来的限制和约束,使社区能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11]。 参与式社区生态保护是目前国际国内普遍推行的生态保护模式,它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王芳.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谭丹犁. 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成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11]陈伟.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1996,02:54-57. [12]A.Z.M.Manzoor Rashid,Donna Craig,Michael I.Jeffery,Niaz Ahmed Khan. Forest protected area governance in Bangladesh:a focus on the legal and policy framework[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04:345-351.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科普宣传、文体比赛等,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社区成员在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彼此精神与情感的交流,社区文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社区居民心中。 由此可知,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陶冶居民的情操,以及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第二,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凝聚力是社区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由陌生到逐渐熟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关怀与帮助增多,也逐渐形成了对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常,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以及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而越能自觉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对于稳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起到了促进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 政府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之中,没有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更谈不上进行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有的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能胜任。于是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没有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社区居民,只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才能真正具有本社区特色。然而目前我国社区文化真正的主体——社区居民,往往处在被动状态,除去自发性的、得到政府允许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另外,社区文化建设的覆盖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成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生力军,而真正有能力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实施尽一份力的广大中青年却被忽视。

智慧社区概念

社区概念 社区的物理性描述 生活在同一个有一定规模生活服务设施的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的若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生态型描述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美丽、平安、自由、快乐、和谐的家园,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居所。 社区范围的区间 大到一个城市,小到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民委员会辖区建立的区域功能社区。一般由该区域行政规划名称命名认定。 社区是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的特征 (1)互相认同的生活习惯及共同价值取向、意识和利益,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2)个体、组织之间,互动性帮助、照料、服务,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 (3)有公共服务保障,包括基本设施和教育、健康、养老、交通等保障性服务,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 社区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包括福利性、便民性和互助性等各类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要素 (1)地理要素:一定的区域空间 (2)经济要素:经济生活 (3)社会要素:社会交往 (4)社会心理要素:共同纽带中的认同意识和相同价值观念 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的物理性描述 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将社区内所属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优化分配、整合共享,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的生态型描述

一)社区含义

(一)社区含义 1、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德国)滕尼斯:社区理论创建者:社区概念源于滕尼斯。 3、(美国)罗伯特 E 帕克:第一次给社区下定义 4、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性表现在: (1)共同的权利、义务 (2)共同的生活空间 (3)共同的精神纽带 5、社区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要达到 感情相依、利益相连、出入相邻、守望相助、围困相扶。 (二)社区特征 小社会——承载体——文化特色——多种功能——发展变化 (三)社区类型*(三种划分标准) 1.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划分(最重要的类型)。 农村社区(同质性)血缘为纽带 城市社区(异质性)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化、短暂化 社区文化表现:多元化、异质化、现代化 2.按照空间特征分 法定社区(行政区域进行管理)---自然社区(规模小、同质性强、受习俗和传统的约束)---专能社区(以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例:经济特区文化社区、工业社区、旅游社区)---虚拟社区(人际互动非地域化、匿名性、有文化认同) 3.按照社区的层次划分 微型社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三级社区) (四)社区构成要素(六要素) 人口要素(第一要素)---地域要素(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征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社区产生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心理要素(归属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产生自豪或羞耻的情感、认同感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成员并承担一定的义务)---物质要素(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五)社区功能(五项功能) 经济功能(【单选】社区最基本功能)---社会化(形成共住共生、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社会生活理念)---社会控制(软控制:道德。硬控制:法律。目的:使其成员遵守社区规范,并对违规的人进行教育或处罚,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社会参与(是社区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六)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1、国外将社区建设称为社区发展 2、社区发展主要解决社区共同问题。 3、社区发展六原则* 民主过程原则2)全体参与原则3)广泛合作原则 4)自上而下原则(先群众后政府,先基层后中央) 5)问题解决原则(以人为本) 6)协调发展原则(【单选】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和谐社区) 4、社区建设的五项基本原则

社区的主要功能

社区的主要功能 应用功能汇总 用户分类应用模块说明 业主 物业服务小区信息查询、家庭信息查询、在线物业服务。 缴费服务代缴代扣、固网支付、网上缴费、手机缴费。 便民服务 会员卡服务、零售/配送服务、餐饮/外卖服务、茶楼 美容/美发服务、保姆/保洁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维 修/保养服务。 娱乐服务家庭影院、网络游戏、虚拟社区。 二手服务 电器数码、家私装饰、生活日用、服装鞋帽、影视图 书。 交流服务我的社区、我的圈子。 一卡通服务人行通道、单元门禁、挡车系统一卡通。 视频监控布防、撤防、远程控制、远程浏览、图像存储。 智能家居 家居环境状态浏览、家电状态信息浏览、家居照明控 制、智能家电控 制、智能探测、联动报警。 物管网络硬件硬件空间、宽带网络。 客服平台 公司官方网站、小区客服网站、业主个人中心、信息 公告屏幕、手机短信系统。 物管软件 办公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收费管理、客服管 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 费用收缴 批量代扣系统、固网支付系统、网上缴费系统、手机 缴费系统。 经营创收提取代收佣金、信息发布分成、便民服务分成。 旅游旅游信息 吃、住、行、游、购、娱为导航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

商家产品推广网络、手机、IMS。 客户资源共享平台会员资料。 订单受理为每个商家搭建网上店铺主页和订单受理平台。 业务管理 零售/配送管理系统、餐饮/外卖管理系统、茶楼/清吧 管理系统、美容/美发管理系统、保姆/保洁管理系统、 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维修/保养管理系统。 交易结算会员卡预存费、固网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 运营商客户管理客户档案管理、业务订购管理、客户分析统计。 商户管理商户接入管理、合同计费管理、商户分析统计。 交易管理 交易类别管理、归集账户管理、分成模式管理、交易 分析统计 信息管理信息发布管理、资源上传管理、信息审核管理。

社区规划与发展

《社区规划与发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一)地位 选修课,是高校专业教育的选修课程。 (二)作用 该课程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以社区的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创建和谐社区为载体,推进社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社区发展规划的方法的能力。 ; (3)掌握社区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4)熟练地对社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5).掌握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的基本程序、方法; (6)了解社区规划者(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具体要求与内容 绪论 课程名称 社区规划与发展 课程负责人 授课学时 9 理论课学时 9 实验课学时 0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 《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赵民、赵 薇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区发 展论》,主编徐永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

(一)教学课时1学时。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社区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 2.了解社区发展规划规划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社区规划发展的课程的重要性。 2.难点社区规划与发展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点评、学生讨论。 (五)教学内容 1.社区发展规划的教学目标 2.社区发展规划的教学内容 3.社区发展规划的教学方法 第一章社区发展规划的概念研究 (一)教学课时1学时。 (二)教学目标 掌握社区的概念、社区发展的概念、社区发展规划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社区的概念、社区发展的概念、社区发展规划的概念。 2.难点社区发展规划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点评、学生讨论。 (五)教学内容 概念的“概念”、社区的概念、发展的概念、社区发展的概念、规划的概念、社区发展规划的概念。 :

社区定义

社区定义 网络版块 1.是一个网络板块,指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引发的讨论,如天涯社区,17668兴致社区,类似的名词还有论坛、贴吧、看吧等。 2.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诞生出来的SNS运营性质的社区,为带动淘宝等网购群体的交流,带动会员之间的沟通比如:西米社区等。 3.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逐渐按行业职业进行垂直分类,有按HR进行分类的茅草屋社区,HR沙龙等社区,提供HR相关资讯。 行政区域 2.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社区,最具活力的社区是互联网最具知名度的综合性社区,拥有庞大核心用户群体,社区主题涵盖女性、娱乐、汽车、体育、文化、生活、社会、时事、历史、文学、情感、旅游、星座等各项领域。 其他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community)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由此可见,形成社区的四个要素包括 社区 : 1.人民:社区由人所组成。不论何种类型之社区,因人聚集与互动,方能满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数多少才能形成一个社区,目前并无定论。社区太大、人数过多,将使彼此互动困难;但人数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与生活维持的团体。

2.地方或地理疆界:以地理的范围来界定社区的大小疆界是一般人最能接受对社区的定义。但是,并非所有的社区都有明确的地理划分。如果界的区域不合适,将会对社区资料的收集造成一定的困难。 3.社会互动:社区内居民由于生活所需彼此产生互动,特别是互赖与竞争关系。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乐皆需与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关的经济、交通、娱乐等系统即因此而形成。社区经由不同的社会系统发挥功能,满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区规范。 4.社区认同:社区居民习惯以社区的名义与其他社区的居民沟通,并在自己的社区内互动。同时社区居民形成一种社区防卫系统,居民产生明确"归属感"及"社区情结"。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特征 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与一般的社会群体不同,一般的社会群体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特征的。 社区含义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到,社区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内容: (1)社区是一个特定地区内的人口集团 (2)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由此产生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 (3)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和活动中心, (4)每一社区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 (5)每一社区都有它特有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 辞源解释 而英文community一词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因此有的社会学者有时又在团体或非地域共同体这种意义上使用 community一词。而中文“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意译而来,因与区域相联系,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意在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社会学者研究角度的差异,社会学界对于社区这个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许多学者认为,社区概念是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前提的。1955

社区工作者:社区基础知识简答题必备知识点01

社工交流互动QQ群:242637165(点击即可加群) 2015年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笔试面授辅导简章 社区工作者:社区基础知识简答题必备知识点01 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考试中有些省份涉及到了简答题,简答题常常是很多考生困扰的问题,为了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度过这个难关,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搜集整理了社区专业知识简答题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度过考试。更多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信息,请点击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1.社区的基本概念? 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 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 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 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 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 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 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