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08年11月武汉

目录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平面示意图

1 总论 .............................................................................................................

1.1 项目概况...............................................................................................

1.2 评价目的...............................................................................................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2.3 工程污染源分析 ..............................................................................

3 沿线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

3.2 社会经济环境 ..................................................................................

3.3 沿线环境概况 ..................................................................................

4 污染控制措施及生态保护初步方案 .......................................................

4.1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

4.2 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

4.3 水污染控制措施 ..............................................................................

4.4 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4.5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4.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 评价结论......................................................................................................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

1.1.2 建设单位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1.3 建设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起点为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站,经广州境内庙头、广州开发区,经东莞境内麻涌、洪梅、沙田、厚街、虎门、长安等镇,经深圳境内经松岗、沙井、福永等镇,终点为深圳机场,线路全长86.62km,设车站16座,设车辆段1处,停车场2处。

1.1.4 项目建设意义

(1)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是完善广深交通走廊轨道交通网络,缓解交通紧张状况,适应城际出行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目前,工程沿线人口、出行量快速增长,广深交通走廊各运输方式运输能力紧张,正在建设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四线工程,无法彻底解决沿线地区的居民城际出行需要,交通供给不足,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是适应城际出行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选择。

(2)交通需求的迅速发展与土地、环境之间的制约,对沿线交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是该地区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各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稀缺,道路建设远远不能适应交通需求的发展,唯有轨道交通建设能

够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能大、占地少、污染小等优点,它将填补广州开发区、洪梅、沙田、厚街、虎门、长安、深圳西海滨海地区等发达城镇间轨道交通运输空白,有效缓解广深交通走廊交通日益恶化的状况,是满足沿线地区城际客流的必然选择。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之一,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格外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正是在发展交通设施的同时,保护、集约利用土地的最佳途径,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实现区位优势战略的需要。

(4)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将三个城市的轨道网衔接起来,可以实现城市间轨道交通资源的共享,形成开放型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沟通广州、东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之间联系,形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网广深主轴线,实现珠三角轨道交通“走上集约化、一体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

(5)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穗莞深城际作为广深间城际轨道交通主轴线之一,它将广州、东莞、深圳三城市轨道交通网联为一体,形成珠江三角洲“两条主轴线、三条联络线、三条放射线”的城际网络,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工程建设是广州、东莞、深圳实施城市发展诸规划目标的需要。

(6)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具有输送能力强大、快速准时、安全舒适、与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直接衔接等优点,能彻底改变东莞市的交通结构,充分满足东莞市内聚和外联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促进并推动东莞城市轨道网的合理发展,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因此,它是东莞市内聚和外联、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优化城市轨道网的迫切需要。

(7)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是改善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沿线地区将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交通需求大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发展空间受到很大局限,土地资源不足和环境污

染成为制约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瓶颈。沿线三市已进入小汽车的高速增长期,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石油能源,同时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噪音污染、交通事故等问题。

轨道交通是“以人为本”、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并可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符合我国节约能源、加强环保、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政策;对于各市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创造绿水蓝天工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广州、东莞、深圳,将广州开发区、东莞西部核心城镇和深圳城市核心区连接起来,贯穿广深经济走廊,为各市城市布局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节省客流在途时间,减少疲劳;减少道路交通量和交通事故;增加劳动就业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珠江东岸是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大力发展占地少,能力大的集约型运输方式,提高单位土地的运输产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效能是这个地区所要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正是一种快速、舒适、环保、高效的新型客流出行方式。

1.2 评价目的

(1)通过对项目建设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分析消除或缓解工程建设带来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从环境保护角度给出工程是否可行的结论;

(2)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作为建设、设计、施工、管理和规划部门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3)通过环评过程的公众参与,让可能受本项目污染影响的公众了解

项目的建设情况和环境影响情况,使公众了解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计划,收集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辨识公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和意见,满足公众法定的要求,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月26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7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2月12日施行)

●《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1月1日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3年1月1日实施)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

号)

●《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2004年9月7日施行)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

●《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环发[2001]108号,国家环保总局和铁道部联合发文)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2006年3月18日实施)

1.3.2 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9月1日施行)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1997年12月1日施行)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

●《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日施行)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1月1日施行)

●《广东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0月18日施行)

●《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0月1日施行)

●《广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8年7月29日施行)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年7月1日施行)

●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7】99号,2007年12月29日施行)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2001年7月1日实施),

●广东省林业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2003年15号)

1.3.3 地方环境功能区划及城市总体规划

●关于《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的批复》(粤府函【1999】553号)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6~2020)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2007年)

●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各市城市总体规划

●各市城镇体系规划

●各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发展规划

●各市交通统计资料及发展规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4~2020)

1.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07《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14-199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502-9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3050-2002《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071-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1.3.5 工程设计资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2008年10月)。

1.4 评价指导思想

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为:本着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思想,详细调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保护地等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状况,同时调查拟建工程所涉及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质量现状、建筑物类型、建筑物分布、环境功能要求和既有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拟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以及沿线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根据工程分析,以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水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就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固体废物等有关环境要素分施工期和运营期预测工程建设和运营对沿线区域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对工程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分析,对未能满足环境要求的工程活动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替代方案或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将评价结论和建议及时反馈建设单位、设计部门和规划部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导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周围用地规划,力求将本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为当地环保部门对工程沿线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本工程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5.1 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用地及其环境影响直接涉及的区域。

各专题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以项目拟建区域生态完整性的维护和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需要确定评价范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如下:?线路用地界外300m以内区域;

?各站、段、所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

?施工场地、取土(弃渣)场等临时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

?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m以内区域;

?过水桥涵两侧300m以内河(沟)段,桥位上游500m、下游1km河段。

(2)声环境评价范围

轨道交通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

(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轨道交通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

(4)水环境评价范围

工程设计范围内水污染源及其受纳水体,受纳水体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上游200m,下游500m,以及工程跨越的水体。

(5)电磁环境

电视受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各50m以内;牵引变电所工频电磁场影响评价范围为距变电所围墙50m以内。

(6)空气环境评价范围

工程为电气化铁路,运营期不设置锅炉,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对工程施工期的各个环节进行污染源分析。

(7)固体废物评价范围

工程沿线各站、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源。

1.5.2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与工程设计年度相同。施工期与工程建设期相同,为2009年~2012年;运营期与工程运量预测年度一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评价以近期为主。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6.1 评价专题设置

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敏感性特点,通过对本工程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确定本次评价设置专题如下:

(1)工程分析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声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振动影响评价

(5)水环境影响评价

(6)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7)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9)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0)公众参与

(11)工程选线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14)环保措施建议

1.6.2 评价重点

1.6.

2.1 重点专题

以生态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水环境专题作为重点评价专题。1.6.2.2 各专题评价重点内容

评价范围内各专题的评价重点分述如下:

(1)生态环境评价重点:沿线涉及的文物、景观以及水土流失。

(2)声环境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及居民集中区。

(3)振动环境评价重点区域:评价重点为沿线1~2层低矮房屋。

(4)水环境评价重点区域:运营期以沿线车站、停车场、车辆段所污水排放为评价重点,施工期以跨越Ⅲ类以上地表水体的桥梁工程产污区域为评价重点。

(5)电磁环境重点区域:拟建高架线路、变电所附近居民聚集地区。

(6)环境空气评价重点区域:重点分析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

(7)固体废物评价重点:车站、停车场、车辆段所为评价重点。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本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工程范围

本线起点为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站,在广州境内经庙头、广州开发区;在东莞境内经东莞麻涌、洪梅、沙田、厚街、虎门、长安等镇;在深圳境内经松岗、沙井、福永等镇,终点为深圳机场,线路全长86.62km。其中高架线路59.95km、地下线路24.67km,过渡段2.00km。全线设站16个,其中高架站10个,地下站6个,平均站间距5.7km。

(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本工程主体工程组成如表2-4所列。

表2-4主体工程组成一览表

(3)设计年度

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2.1.3 主要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双线

(2)车辆类型:A型车

(3)最高运行速度:地面线和高架线140km/h

(4)曲线半径:正线:一般为1200m,困难条件下800m,特别困难条件下个别地段采用350 m;车站正线一般为1200m,困难地段不小于800m。

(5)最大坡度: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一般条件下不宜大于30‰;个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大于35‰的坡度。

(6)轨道:无砟轨道

(7)牵引种类:DC1500V接触网授电

(8)车辆类型:电动车组

2.1.4 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

(1)线路工程

①线路走向及经由

线路起自广州地铁5号线鱼珠站,沿港前路、黄埔东路至庙头设庙头站,与广州13号线换乘,出站后出地面高架,在广州开发区内与新沙港专用线并行,跨东江进入东莞市境内;上跨并行规划沿江高速进入麻涌镇南,沿麻涌镇规划东海路高架设麻涌站,与东莞R1线换乘;跨越倒运海水道后进入洪梅,沿洪梅大道高架,设洪梅站与莞惠城际接轨;沿洪梅大道一路向南高架,至沿江高速公路跨东江南支流桥位处与其并行过东江进入沙田;过东江后高架于口岸大道与沿江高速公路并行,在县道237高架至沙田变电站处东转沿路高架,经沙田汽车站,跨淡水湖、南北大道至厚街,沿东莞运河东侧高架,跨明珠路、进港中路后入地,沿256省道地下设虎门火车站,与广深港和东莞东莞R2线换乘;经虎门商贸城后沿捷南路地下前行,过金宁大道后出地面高架,线路拐入振安路高架,经长安乌沙,跨越广深高速公路后设长安步行街站,与东莞R3线换乘;跨东宝河后拐入宝安大道后,沿宝安大道高架,在重庆路路口处开始入地,沿地下进入深圳机场。

(2)车站工程

全线设站16个,其中高架站10个,地下站6个。地下车站根据车站周边环境及交通疏解情况,一般地下站均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钢(或砼)支撑。高架站一般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

穗莞深车站表

(3)路基工程

本线正线路基共有八处,总长约1.4km,填高0~5m,且多位于城镇道

路上,路堤边坡一律采用直立式路肩墙型式加固;其它线路基共有三处,总长约3.0km,主要为三溪停车场、庙头站车辆段、沙井站停车场及其走行线。

本线全为路堤,基本上无土石方调配。但在路基挖除换填地段有挖方,挖土方不适合用于路基填料,故本线挖方全部集中运于弃土场。

路基工程主要设计类型有:边坡防护路基、浸水路堤(水塘路堤、河滩路堤)、地理处理(软土路堤、非饱和土地基路堤)、液化土路基、受限路基等类型。

(4)轨道工程

钢轨:正线及辅助线60kg/m;车场线50kg/m。本线正线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道床:正线及库内线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库外线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扣件:弹性分开式扣件。

全线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本线正线隧道地下结构采用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路基地段采用带底座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桥上采用不带底座的双块式无砟轨道,特殊减振地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式无砟轨道。

(5)桥涵工程

全线正线共有桥梁22座,总长59.95km,占线路总长的69%,其中特大桥共16座,长度58.42km;大桥共4座,长度1.5km。另有停车场线桥5座,总长2.423km,其中双线特大桥1座,长度0.803km,单线大桥共4座,长度1.62km。

全线区间梁部主要采用整孔箱梁,桥墩采用矩形独柱墩,局部跨路地段采用门式墩;高架站采用“桥建合一”形式,即站房结构与桥梁结构结合为一体,高架站桥墩则根据实际地形条件,结合车站建筑形式采用大调臂独

柱墩、双柱或三柱门式墩形式。

区间梁部及高架站轨道梁,主要采用梁场预制、架桥机架设施工,部分地段根据地形条件,采取原位支架现浇施工。区间桥墩及高架站结构则主要用现场搭设支架法现浇施工。

(6)隧道工程

全线共有7个区间存在隧道,总长为24.01km,占本段线路总长度的27.72%。其中鱼珠站~庙头站区间、机场北站~深圳机场站区间隧道长度超过5km。全线盾构隧道总延长米为21.63km;全线明挖法隧道总延长米为2.38km。一般采用双洞单线盾构施工,局部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

(1)鱼珠~庙头区间(CK5+550~CK12+700):该段线路从鱼珠站出发,下穿黄埔大道后,从嘉利码头和卓志物流厂房的地下穿越,厂房高度约4~6m左右,然后沿着岗前路东行,在CK6+400~CK6+500从码头铁道下面穿越,走黄埔东路,到达庙头车站。该区间下穿城市道路,地面建筑物大多数是厂房、集装箱或楼房,建筑物密集,采用盾构法施工。

(2)庙头~广州开发区区间(CK12+900~CK14+600):线路出庙头站后,下穿庙头社区和黄埔发电厂,在南基翔浩物流、裕鹏堆场右侧CK14+310位置附近出地面,该地下区间长度短,但穿城市居民小区和发电厂、高压电塔。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

(3)厚街~虎门火车站区间(CK48+643~CK67+300):线路在该区间里程范围CK48+643~CK49+100矩形和U形槽过渡段推荐采用明挖法施工;里程范围CK49+100~CK67+300采用盾构法施工(存在一长链CK50+102.34=CK66+500)。

(4)虎门火车站~虎门商贸城区间(CK67+500~CK71+800):该区间从东风汽车专营店右侧开始进入山体,在CK68+015浅埋段从在建别墅群下穿过,然后又进入山体,在256省道右侧低矮民房下穿行,从富民创丰服装商务中心两栋18层楼房之间穿过,到达连升路上的虎门商贸城站,主要

采用盾构法施工。

(5)虎门商贸城~长安乌沙区间(CK72+400~CK74+970):线路出地下站虎门商贸城站后沿着捷南路前行,在CK73+470附近穿过广深高速公路,在CK74+700附近空地出地面,采用盾构法施工。

(6)福永~机场北站区间(CK97+770~CK98+800):线路在宝安大道的富民工业区位置开始进入地下,穿过福海大道,沿地下进入机场北站。该区间较短,推荐采用明挖法施工。

(7)机场北站~深圳机场区间(CK99+200~CK104+200):线路出机场北站后,穿过鹏辉学校,福永小学、恒辉厂,沿着珠江边穿过规划的新航站楼,线路走地下到达深圳机场。该区间穿过地段有学校,工厂,建筑物密集,楼房大多在7层以内。采用盾构法施工。

隧道结构与工法一览表

注:厚街站至虎门火车站区间存在一长链16397.66(CK50+102.34=CK66+500) (7)电气化工程

①供电方式:全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交流110/35kV两级电压制供电。供电系统由110kV输电线路、主变电站、35kV环网、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牵引网、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防护及接地系统、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供电维修等部分组成。全线的动力照明负荷分别由设在车站、区间、车辆段和停车场的牵引降压混和变电所或降压变电所供电。

②主变电站:全线新建广州的庙头、东莞的麻涌、沙田、虎门商贸城、长安步行街和深圳的福永等6座主变电所,安装容量均为2×31.5MVA;设31座牵引变电所。

③接触网:采用DC1500牵引供电制式;接触网悬挂类型地上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地下区段采用刚性悬挂。

(8)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

根据车辆配置、停放和检修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和用地条件,全线拟设一处车辆段和二处停车场。按远期最小运行间隔2分钟、采用长交路的方式,近期配属35列210辆,远期50列300辆。

①本线车辆段和综合基地设在东莞麻涌,段内设置综合维修中心和物

穗莞深SZH-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总稿)-完善(2013.12.29)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招标补遗、答疑书及项目投标文件。 (2)本工程招标图纸和现已到位的设计图纸、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铁道部印发《关于印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铁办[2004]29号)、《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 (5)现场勘察、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铁路、客运专线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高速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6)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2012年8月,铁道部、广东省联合发文批复《关于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计函〔2012〕1218号); (8)2013年3月,铁道部、广东省联合发文批复《关于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3〕299号)。 (9)航道部门及沿线水利部门对穗莞深城际铁路线跨江河通航论证的批复、防洪评估批复及要求,与沿线地方政府签订的协议及形成的相关纪要。 (10)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工程设计及相关资料。 1.2 编制原则 (1)根据业主要求,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满足2014年12月15日完成望洪站主体部分,2015年3月10日完成莞惠相关工程项目,满足2016年3月底完成正线土建施工任务的总工期的要求。 (2)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

深莞惠合并

有关深莞惠合并信息 惠州与东莞、深圳合并,并吸纳原汕尾管辖一些县区;将“广佛”、“珠中江”、“汕潮揭”也各自合并……致公党将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提交的上述建议近日引爆舆论。南都民调数据实验室与网媒针对1782名网友的联合网调结果显示,超50%的受访者认为惠州受益最大,深圳、东莞次之。64%的受访者支持三地合并,但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学院三角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刘薰词认为,合并必将带来房价上涨和环境恶化压力,他个人并不支持。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也不看好这一建议,他称,合并后东莞和惠州若像深圳一样不用向省里交税,广东省恐没法接受。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超过7成,在深莞惠居住超过3年的也超过7成。 #建议回顾# 此次即将向广东省两会提出“深莞惠合并”内容提案的是致公党广东省委。据报道,相关提案认为,广东如果不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势必影响广东城镇化进程,从而影响未来10年经济发展。广东现地级市数量21个对比江苏(13个)、浙江(11个)、山东(18个)偏多,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珠三角中心城市所辖区域面积过小,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中心城市功能。 提案除深莞惠合并外还有另外七方面建议,一是粤东的汕头、揭阳、潮州三市合并,建立潮汕市,拆分汕尾地级市;二是粤西的云浮市合并到肇庆市;三是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合并建立珠江市,吸纳阳江部分所辖县市;四是湛江、茂名合并建立粤西市,阳江分拆,吸收阳江部分管辖县市;五是河源和梅州合并;六是清远分拆,部分并入广州,大部分并入韶关;七是广州、佛山合并,吸纳清远少部分县市。 [专家观点] 环境压力会更大,要反对

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学院珠三角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刘薰词昨日向南都记者介绍,他个人反对深莞惠合并的建议。他称,即使深莞惠能改善现在三城之间的交通规划现状,但势必将带来更多的环境恶化压力和房价上涨压力。 刘薰词以横跨深莞惠三城的淡水河治理举例称,这条淡水河治理现状可证深莞惠一体化现在并不尽如人意。即便有一些零星项目的合作,但总体来讲,三城之间的行政壁垒仍然十分明显。刘薰词曾建议的深莞惠合作项目坪清新合作示范区,明显感觉到深圳方面有意将一些落后、即将要淘汰的产业转移到这个示范区。他由此可推断,深莞惠一旦合并,深圳、东莞的先进产能并不会一下子来到惠州,自然而然的是一些落后的产业先转移过来。这势必将给惠州带来更多环境恶化的压力。 刘薰词表示,现在深莞惠一体化尽管并不尽如人意,但“三城行政合并”这剂药方也并不一定对惠州是好事,因各个城市已有不同的文化特点。 一体化规划易操作难深莞惠涉利益步子难调 摘要]“深圳最便宜的房子:4999元/平方米,40分钟车程可达深圳市中心……”这么诱人的房产广告在深圳街头经常被广泛散发,可是一打听,这些号称是位于“深圳东”的“靓房”,综述 “深圳最便宜的房子:4999元/平方米,40分钟车程可达深圳市中心……”这么诱人的房产广告在深圳街头经常被广泛散发,可是一打听,这些号称是位于“深圳东”的“靓房”,要么在惠阳,要么在东莞。别怪房地产商打广告夸大其词,200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深莞惠”被连在了一起。近几年来,无论从规划层面,还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三个城市的加速融合正在成为现实。 然而实施4年来,三地名合实分、表面商谈实际“只是轮流坐庄”等各种说法喧嚣尘上,坪新清经济圈变成深圳一家主导,东莞不愿“上桌”,连通三地的

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2014-10-13 浏览: 1326 粤办函[2014]467号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已经省人民 推进珠三角一体化2014-2015年工作要点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发〔2013〕13号)确定的有关工作任务,为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现提出2014-2015年工作要点: 一、推进一体化重点领域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参与) 1.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制订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省铁路网规划、珠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方案等文件。贵广、南广铁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等铁路项目。广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先行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等城际轨道项目,加快推进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建设。2014年,开工建设深圳外环高速公路等3个项目,建成广乐高速

公路广州清远段等3个项目,建成通车里程131公里;2015年,开工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至佛山段、深中通道等项目,建成新会至台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里程155公里;推动广明高速尽快建成全线通车。2014年,开工建设惠州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建成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 2.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珠海横琴、高栏和中山嘉明电厂扩建等天然气电联产项目以及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珠海金湾LNG接收站、荔湾海气上岸工程等天然气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设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中山火电热电联产项目和深圳现代、惠州大亚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佛山三水工业园等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肇庆新区分布式能源站建设。2014年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二期项目建成投产。 3.推进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深入实施东江流域、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争取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方案尽快获国家批复,并加快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加快建设广州市北江饮水工程、东莞市东江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等项目。 (二)产业布局方面。(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金融办等参与) 1.推动重点产业合作。制定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出台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政策措施,以100家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目标,推动珠江西岸五市一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促进珠江西岸地区沿海、沿江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和发展。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全球招商平台,推动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做好园区发展规划,提出汽车零部件产业“贸转工”路径。争取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中国手机创新周活动。督促经济圈产业协作规划和产业合作协议的落实。 2.深化商贸流通合作。推动广州医药狮山物流中心、唯品会肇庆华南仓储物流中心、佛山塑料制品国际采购中心等项目建设。办好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环境评价报告书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1年9月武汉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工程范围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东莞段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和东莞市境内。线路自广深四线新塘站CK36+600附近引出,终点为洪梅站广州端DK26+000,正线全长17.934km,另含既有广深III、IV线改建工程2.122km,莞惠线望洪站及相关工程2.441km,东北联络线0.995km;设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莞惠线、穗莞深共用站)4座高架车站;新建中堂动车运用所;新建望洪牵引变电所1座,设计速度目标值140km/h,采用电力牵引。设计年度:近期2023年,远期2033年。

1.2 主要技术标准 1.3 线路工程 线路自广深铁路III、IV线新塘火车站附近引出后,折向东南跨越广深铁路,在港口大道北端设新塘站,与广州规划地铁13、16号线十字交叉换乘,出新塘站后一路高架,沿港口大道前行,跨东江北干流后进入东莞境内,在中堂镇境内跨倒运海水道、中堂水道,望牛墩镇境内跨洪屋涡水道,之后线路沿望洪公路进入洪梅,在洪梅大道与西部快速干道交叉处设望洪站,与佛莞城际、莞惠城际十字交叉换乘。线路全长17.934km。 1.4 车站工程 共设置新塘、中堂、望牛墩、望洪(莞惠线、穗莞深共用站)4座高架车站,详见下表。

表2-2 车站设置对照一览表 1.5 轨道工程 除广深线改建段采取有砟轨道外,其余采用60kg/m钢轨、WJ-8B系列扣件,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床采用无砟轨道。 1.6 桥涵工程 本次工程调整正线桥梁全长17.376km,占线路比例96.9%,在东江北干流共设有8个水中墩。 新增莞惠线及东北联络线均为高架线路形式。 1.7 电气化工程 全线新建望洪牵引变电所1座,新建新塘1座分区所。 全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为单相工频25kV;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 1.8 动车运用所 本次工程调整新建中堂动车运用所,动车运用所与综合维修车间合并设置。动车运用所呈二级二场纵列式布置,承担本线动车组的一二级检修,检查库与存车场咽喉处设置生产生活房屋;综合维修车间负责穗莞深城际基础设施的日常检测、巡检及保养、临时补修和小型抢修作业,并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

深莞惠三市签订城乡建设紧密合作框架协议

深莞惠三市签订城乡建设紧密合作框架协议 联合推进珠江口东岸城乡建设一体化 5月22日下午,深圳、惠州、东莞三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深圳签署《深惠莞三市城乡建设紧密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珠江口东岸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据了解,这是全省建设系统第一个区域性合作协议。协议从统筹发展规划、统一建筑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互通市场信息、共享人力资源、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绿色建筑、建设诚信体系、互鉴改革经验等各个方面打造合作蓝图。 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蔡瀛,东莞市副市长梁国英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据了解,《深惠莞三市城乡建设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是推进珠江口东岸城乡建设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其内容包括:统筹发展规划,协同制定区域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发展规划,协同推进规划实施;推进市场一体化,建立区域更加紧密、规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建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筑业空间布局,推动建筑业在区域内实现“双转移”;共享人力资源,实现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共享和有序流动,共享评标专家库资源,加强三地干部交流;促进区域创新,联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开发,互鉴改革发展成果和经验;

发展绿色建筑,统筹规划绿色建筑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共建诚信体系,在区域内率先实现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用、互认和监管信息的实时共享。 根据协议,三地将通过建设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来加强三地交流与合作,会议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在三市轮流召开,通报三市城乡建设重要情况,协商并决定建设领域合作规划,协调推进建设领域合作重大事宜。 吕锐锋表示,三市的城乡建设既具有共通性,又具有互补性,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推进珠江东岸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形成三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他对框架协议的贯彻落实提出了几点要求,尽快将框架协议予以细化,将工作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身上,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实现无缝对接;努力将协议内容予以深化,明确合作的重点和方向;切实将协议条款予以实化,每个重点条款都要有切实可行的贯彻措施,争取每隔一段时间就出一批合作成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继续探讨新的合作事项,不断充实协议的内容;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省建设厅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方建立高效的协商机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携手并进。

交流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

交流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提速 深莞惠边界8个收费站一天内全部撤销。 位于松岗的松安收费站,是深圳与东莞间最大的一个公路收费站。其取消对加强两地往来意义显著。 深莞惠三地路网衔接规划图。 深莞惠三地联合执法,威慑力将大增。 “龙岗如意路连接凤岗龙凤大道明年将建成通车!东宝河新安大桥确保今年内开工建设,2013年年中建成通车!”为加快推进深莞交通一体化道路工程,今年1月26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任海以及深圳市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起,到龙凤大道和东宝河大桥的选址地点现场调研,召开道路建设现场协调会,一一排出相关工程的完工时间表。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不仅是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两年来,在深莞惠三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深莞惠三市交通部门已多次举行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联席工作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进行交流探讨,并就编制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进行深入研讨。在三地的共同推进下,深莞惠三市综合交通发展初见成效,交流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深圳尤其重视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工作,将其摆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近期公示的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在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与东莞和惠州交通网络的对接,支撑和引领城市及产业发展空间向北拓展;强化对外通道建设,提升深莞惠地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同时,构建稳定安全的管道运输体系,支撑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目前,深圳正以深莞惠临界地区的设施衔接作为推进一体化的工作抓手,解决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去年初,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会同东莞、惠州两市交通部门,成功开通了深莞、深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1.项目概述 2001年底编制完成的《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为依据,提出了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为365.2公里的深圳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在此基础上,2003年编制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评估,作为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目前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中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5号线、2号线东延段、3号线西延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二期工程线路将于2011年7月大运会召开前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市将形成约178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深圳市总体规划修编、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使深圳市轨道网相关规划背景发生了变化。首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需要在更高层面考虑轨道交通在区域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增强城市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发展战略;其次,特区内外二元化严重,城市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为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积极发挥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发展的引导作用,以“TOD”理念带动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支持网状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形成,以轨道交通支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再

次,城市交通需求结构及形态变化较大,拥挤区域迅速扩大,城市核心区及组团部分道路拥堵严重,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采用大运量交通方式,建立以轨道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最后,以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为适应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促进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拓展轨道交通规划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研究深圳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战略性的问题,构筑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轨道交通发展方案,开展本次《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 2.发展目标及策略 2.1发展目标 深圳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远期公交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80%,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60%。根据深圳市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为:(1)提高与内地联系的便捷性,扩大深港双城经济腹地。 (2)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地区的联系,强化深圳区域中心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东岸都市圈的形成。

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公示稿)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规划概述 为实现惠州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的决定,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惠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惠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惠州全市域,面积1118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基年为2015年。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1、基础设施加快成网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1)铁路与轨道 “十二五”时期,惠州市成功实现通高铁、通城际、通民航。至2015年末,惠州市铁路、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4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8.2公里,城际轨道交通里程33.3公里,京九铁路(广梅

汕铁路)88.9公里,惠大铁路59.3公里。 ——高铁。2013年12月厦深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成为惠州直达深圳、潮汕和闽南地区的快速通道。 ——城际轨道。2015年12月莞惠城际轨道建成通车,加速了深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进程,使惠州更紧密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2)民航机场 2014年4月,惠州机场扩建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复,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2015年2月,惠州机场成功恢复民航客运服务,为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元素,进一步完善了珠三角机场布局。 (3)公路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公路网结构明显优化,密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3475公里(最终以省交通运输厅核定为准),公路网密度120公里/百平方公里。至“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87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5.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为3.7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4条出市通道,内通外联的高速路主骨架网络形成。 (4)港口航道 “十二五”时期,惠州市完成港口航道投资70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30%。建成了荃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惠州市首个现代化集装箱专业码头)等3个项目,新增生产泊位7个。至2015年末,惠州港(沿海)共有生产性泊位4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

深莞惠应急管理合作协议

深莞惠应急管理合作协议 (送审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关精神,加强区域合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共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维护区域社会安全稳定,深圳、东莞、惠州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各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区域合作,特制订本协议。 第一条合作宗旨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处置协同,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最大限度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减少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共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深圳、东莞、惠州三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合作原则 (一)自愿参与。各方自愿参与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有权根据客观条件和需要,参与本协议全部或部分合作项目。 (二)权责对等。各方享受本协议规定的权利,同时全面履行本协议约定的各项义务。 (三)优势互补。各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资源共享、相互支援,协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三条合作领域及合作方式 (一)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合作三方协商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包括预测、预警和处置信息)通报制度。各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接到涉及或有可能影响其他方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所涉突发事件情况紧急,需要请求合作方支援时,应在尽可能短时间内通报相关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二)突发事件协同处置。合作三方协商建立突发事件协同处置制度。对于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或所涉突发事件情况紧急,需要请求合作方支援时,相关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必要时建立联合指挥部,共同处置,协同应对。 (三)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合作三方协商建立应急物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等数据库平台共享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根据事发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需求,合作方在救援设备、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援;必要时,可调拨应急物资及装备。事后,在双方协商基础上,按照实际发生费用进行结算,由事发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四)联合应急演练。合作三方协商建立应急演练合作制度。通过联合举行应急演练、互邀观摩应急演练及相邻街道(镇)联合举行小规模演练等形式,共同提高应急处置、协同配合工作水平。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新建铁路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建设概况 (一)项目建设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项目建设的地点 工程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起自穗莞深城际新塘站(增城区),经增城开发区、镇龙、中新知识城、竹料引入白云机场,之后经花山至广州北站(花都区),线路长度77.409km。 2. 项目建设的相关背景 为适应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2000年开始,珠三角地区开始进行城际网规划研究;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2009年修订)》。 2011年5月27日,铁道部计划司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审查会,确定新增规划白云机场至新塘线路(穗莞深城际延伸线),路网示意图见下图。 2012年12月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报了本项目建议书《关于上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

请示》(粤铁投集【2012】507号),2013年7月31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关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复函》(粤发改交通函【2013】2229号)。 2013年12月31日,我院完成新建珠三角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2014年3月13日,铁路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对本项目可研进行了审查,2014年5月根据审查意见,完成了可研审查后修改文件。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线路 工程新建线路全长77.409km。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全线采用60kg/m 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床采用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2. 路基 本线正线路基共有22处,总长约3.013km,主要工点类型:路堤坡面防护、浸水路堤、路堑坡面防护、深路堑、地下水路堑、短路基、地基处理、挡土墙、岩溶地段路基等。 3. 站场 全线设置车站13座,其中高架站10座,地下站3座。地下车站根据车站周边环境及交通疏解情况,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钢(或砼)支撑。高架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

惠州优势

惠州总概述 一、地理位置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少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惠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二、自然和人文资源 惠州的旅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惠州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粵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三、人囗构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惠州市普查登记人囗321万人,其中户籍人囗275万人。居住在城市、城镇的人囗166万人,占52%。居住在农村的人口155万人,占48%。人口分布如下:惠城区59万人,博罗县78万人,惠东县71万人,龙门县27万人,惠阳市79万人,大亚湾7万人。惠州市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市区密度达到1412人/平方公里。另外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 四、交通优势 海运方面,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离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 铁路方面,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 公路方面,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2.5个小时车程。 五、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2009年,惠州GDP达到1410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7%,越过人均3000美元这一国际上划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分界线。农业上,惠州为供给香港蔬菜、生猪的主要生产基地。工业上形成了“2+4”的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即数码、石化两大支柱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四个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和支持作用。

穗莞深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08年11月武汉

目录 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平面示意图 1 总论 ............................................................................................................. 1.1 项目概况............................................................................................... 1.2 评价目的...............................................................................................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2.3 工程污染源分析 .............................................................................. 3 沿线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 3.2 社会经济环境 .................................................................................. 3.3 沿线环境概况 .................................................................................. 4 污染控制措施及生态保护初步方案 ....................................................... 4.1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 4.2 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 4.3 水污染控制措施 .............................................................................. 4.4 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4.5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措施................................................................... 4.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 评价结论......................................................................................................

惠阳区城市规划优劣

惠阳区城市规划的优劣 惠阳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辖区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惠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1600多年历史,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先后涌现了邓承修、邓仲元、叶挺、叶亚来等著名历史人物。惠阳资源丰富,有充沛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新城,是一方生机勃勃、商机无限的投资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惠阳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力推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提升。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6.29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84亿元,增长18%;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多个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现落户有伯恩光学、联想、中建钢构、安博、保利、恒大、碧桂园、雅居乐、沃尔玛、天虹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光学玻璃、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商贸物流、酒店餐饮、休闲旅游、娱乐购物、金融服务全面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活力区。 近年来,惠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坐拥惠州平潭机场和厦深高铁惠州南站,潮莞、深汕、惠大等8条高速公路和厦深等2条铁路穿境而过,实现镇镇通高速公路。依托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了秋长叶挺将军纪念园、沙田世外梅园等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基地。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惠阳紧紧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抢抓深圳“东进战略”这个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十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双十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争当全面对标深圳排头兵,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城”、“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城”、“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和“综合文化旅游高地”,助力惠州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城市空间发展与总体布局 1.空间结构—“两轴、三带、多中心” 规划为惠阳区制定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空间框架,从城市中心发展要素来看,规划强调集聚与均衡相结合的原则,强调核心、多级配置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结合现状以及已经确定的发展要素区位特征、自然环境特色,规划提出“两轴、三带、多中心”的规划空间结构。 2.两轴 根据珠江东岸都市区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格局,惠阳中心城区处于深圳与粤东经济联系走廊的结合部。从惠州市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来看,惠阳中心城区处于惠州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战略转变的中部走廊的南端。从全局来看,惠阳中心城区的发展受两条经济发展走廊的影响。(1)惠澳城市发展轴

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洪梅至深圳机场段

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洪梅至深圳机场段项目建管甲供物资桥梁防水卷材、桥梁防水涂料、 综合接地电缆、桥梁伸缩缝采购招标 综合接地电缆包件补充公告 现对新建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新塘至洪梅段、洪梅至深圳机场段项目建管甲供物资桥梁防水卷材、桥梁防水涂料、综合接地电缆、桥梁伸缩缝采购招标项目(招标编号:WZ-2015-18,交易中心编号:JG2015-4071-003)的“SGS-ZHJD01 综合接地电缆”包件补充公告如下: 1.“SGS-ZHJD01 综合接地电缆”包件的投标人资格条件第4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变更为:“(1) 投标物资须拥有“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或原“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颁发的CRCC认证证书;(2)投标人须具有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铁路贯通地线暂行技术条件》(铁运〔2012〕241号(TJ/DW142-2012))出具的招标物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3)投标人须具有有效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SGS-ZHJD01 综合接地电缆”包件的购买招标文件时间延长至2015年7月17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 3. 招标文件P20《投标人须知前附表》第1.9.2条,原为:“投标人提出问题的截止时间:2015年7 月13日17 时00分”,现改为:“投标人提出问题的截止时间:2015年7 月13日17 时00 分;SGS-ZHJD01 综合接地电缆包件投标人提出问题的截止时间:2015年7 月20 日12 时00 分”。

原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与本补充公告有不符之处,以本补充公告为准。未涉及内容仍以原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为准。 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015年7月10日

大亚湾地区2013-2030年规划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年) 二〇一四年一月

前言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以下简称“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北地区陆海统筹协调发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环大亚湾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指导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图0-1 环大亚湾新区规划范围图 2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一、基础条件 环大亚湾新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资源丰富,是港澳及珠三角辐射粤东和内陆地区的桥头堡,腹地拓展潜力巨大。 (一)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环大亚湾新区从石化产业起步,已形成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生产能力,2012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8亿元.在全省8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几项指标均位列前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初具规模,2012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和57亿元。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正成为珠江口东岸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环大亚湾新区是珠江口东岸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位于香港辐射粤东地区的枢纽地带,往西与深圳、东莞接壤,陆路距香港60公里,海路距香港47海里,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将与深圳、香港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圈。往东通过厦深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经济区域相连。往北通过京九铁路、国道205连通粤北及内陆地区,是粤北及赣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 -2030年) 二〇一四年一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前言 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以下简称“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北地区陆海统筹协调发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环大亚湾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指导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图0-1 环大亚湾新区规划范围图 1 2020年4月19日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一、基础条件 环大亚湾新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资源丰富,是港澳及珠三角辐射粤东和内陆地区的桥头堡,腹地拓展潜力巨大。 (一)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环大亚湾新区从石化产业起步,已形成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石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8亿元.在全省8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几项指标均位列前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初具规模,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和57亿元。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正成为珠江口东岸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环大亚湾新区是珠江口东岸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位于香港辐射粤东地区的枢纽地带,往西与深圳、东莞接壤,陆路距香港60公里,海路距香港47海里,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将与深圳、香港形成1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圈。往东经过厦深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与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经济区域相连。往北经过京九铁路、国道205连通粤北及内陆地区,是粤北及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