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站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内最小燃尽高度选取方法研究_李永兴

电站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内最小燃尽高度选取方法研究_李永兴

电站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内最小燃尽高度选取方法研究_李永兴
电站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内最小燃尽高度选取方法研究_李永兴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03—0228—0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电负荷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环境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锅炉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改进,大容量的锅炉应用而生,对于电站大型煤粉锅炉而言,燃烧器的布置方式鉴于供货商的不同,采用的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两大流派:即以ABBCE为代表的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和以B&W 为代表的旋流燃烧器 1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为炉内的气流流动由四角燃烧器的四股射流共同形成,总体上组成一个旋转气流,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该燃烧方式燃烧器射出的煤粉气流经过燃烧室中部区域变成强烈燃烧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直接补充到相邻燃烧器射流的根部,使相邻燃烧器射出的煤粉升温引燃。射流本身的卷吸和邻角的相互点燃特点,使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同时二次风口与一次风口相对独立,相互间的排列自由,可以在布置上变化出多种形式,控制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的迟早,满足不同的燃料对混合的不同要求,改善着火性能。此外,由于一次风衰减慢和二次风的加强作用,使煤粉气流的后期混合强烈,加之炉内的气流旋转,煤粉在炉内螺旋上升,通过的路程长,故直流式燃烧器切圆燃烧又具有燃烬程度好的特 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14层,其中A、B、C、D、E、F 6层为一次风喷嘴,其余8层为二次风喷嘴。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在AB、CD、EF 3层二次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为了降低四角切圆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同心反切加燃尽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偏转

火力发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 《火力发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学校:XXXXX大学 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升本) 姓名: XXXXXX 日期:X年X月X日

40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400t/h一次中间再热煤粉锅炉 二、原始资料 1.锅炉蒸发量 1 D 400t/h 2.再热蒸汽流量 2 D 350t/h 3.给水温度 gs t 235℃ 4.给水压力 gs P 15.6MPa 5.过热蒸汽温度 1 t540℃ 6.过热蒸汽压力 1 p 13.7MPa 7.再热蒸汽(进)温度 2 t'330℃ 8.再热蒸汽(出)温度 2 t''540℃ 9.再热蒸汽(进)压力 2 p' 2.5MPa 10.再热蒸汽(出)压力 2 p'' 2.3MPa ※注:以上压力为表压。 11.周围环境温度20℃ 12.燃料特性 (1) 燃料名称:设计煤种数据(17) (2) 设计煤种数据: (表一) 工业分析(ar)% 固定碳 45.30 灰分 22.39 挥发分 25.5 水分 8.0 低位发热量 21.65

元素分析 (ar ) 碳 55.66 氢 3.69 氧 8.46 氮 0.89 硫 0.91 灰渣特性 灰变形温度 1160℃ 灰软化温度 1250℃ 灰熔融温度 1330℃ (3) 煤的可燃基挥发分:r V =100ar V / (100-ar W -ar A )=36.63% (4) 煤的低位发热量y dw Q =21650kj/kg (5) 灰熔点:1t 、2t 、3t <1500℃ 13.制粉系统 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14.汽包工作压力 15.2MPa 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py t =146℃;热空气温度假定值rk t =320℃ 注:以上压力为表压。 第二章 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节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断 一、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ar C +ar O +ar S +ar H +ar N +ar W +ar A =55.66+8.46+0.91+3.69+0.89+8+22.39=92% 二、元素分析数据校核 (一)干燥无灰基(可燃基)元素成分计算 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与收到基(应用基)元素成分之间的换算因子为 K=100/(100-ar W -ar A )=100/(100-8-22.39)=1.4366 则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应为(%) daf C =K ar C =1.4366×55.66=79.96 daf H =K ar H =1.4366×3.69=5.30 daf O ==K ar O =1.4366×8.46=12.15 daf N =K ar N =1.4366×0.89=1.28 daf S =K ar S =1.4366×0.91=1.31 (二) 干燥基灰分的计算

锅炉热效率的计算与分析

薛正举 (河北金牛旭阳热电车间) 摘要:锅炉的热效率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的水平。通过计算公司1#锅炉“煤改气”后的热效率,来分析了影响其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燃气锅炉、热效率 锅炉的热效率是指燃料送入的热量中锅炉有效利用的热量所占的百分数。它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的水平。通过计算本公司1#锅炉的热效率,来分析了影响其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同时,也简单论述了其他减少热损失的措施。 一、燃气锅炉热效率的计算 在燃气锅炉相对燃煤锅炉,燃料燃烧程度要高很多,热损失相对比较少,燃气锅炉比燃煤锅炉的热效率要高。以下取公司1#燃气锅炉(煤改气锅炉)在2011年9月15日至17日的运行数据。通过正平衡法来计算1#锅炉的热效率。 正平衡法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热效率 = 锅炉蒸发量X(蒸汽焓-给水焓) 燃料消耗量X燃料低位发热量 吨蒸汽耗气量 33 注明:煤气量是由生产部提供,蒸汽产量是锅炉统计。 煤气热值计算

注明:煤气成分明细是由质管部气象色谱仪分析得出,每天分析6次,取平均值。焦炉煤气热值计算公式如下: Qd(KJ/m3) = (Q 1×A 1 + Q 2 ×A 2 + Q 3 ×A 3 + Q 4 ×A 4 )/100 式中: Q 1、Q 2 、Q 3 、Q 4 ——各可燃成份的发热值,千焦/米3。 即,H 2 = 12797, CH 4 = 36533, CO = 12640, CmHn = 71180 A 1、A 2 、A 3 、A 4 ——各可燃成分在煤气中的百分数。 过热蒸汽热值计算 过热蒸汽热值从熵焓图上查出。 锅炉给水的热值 现在锅炉用除盐水水温平均44℃,是由锅炉自备蒸汽加热除氧。自备蒸汽未统计在锅炉产气量内。 水44℃时的热值是 kJ/kg 锅炉效率 锅炉效率={蒸汽热值(kJ/kg)-给水的热值(kJ/kg)}X1000 煤气热值(kJ/m3)X吨蒸汽耗气量(m3/t)

电站锅炉安装工程竣工资料

q编号_________ 电站锅炉安装工程 竣工资料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印制

《电站锅炉安装工程竣工资料》使用说明 1、本竣工资料限于安装额定蒸汽压力>2.5MP的锅炉使用。 2、本竣工资料所列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施工中的情况,可增加必要的表格。 3、设计变更、材料代用、隐蔽工程验收、无损探伤、理化试验报告、材料质量证明等资料,附在有关表格的后面。 4、监察部门对安装质量的监检报告,应附在总体验收合格证明书的后面。 5、应用钢笔或毛笔填写,不能使用圆珠笔填写,书写应工整。 6、本竣工资料由锅炉安装单位整理两份,一份交建设单位,一份自存备查。

目录 1、锅炉安装施工申报表 2、锅炉安装质量总体验收合格证书 3、一览表 4、技术资料复查记录 5、设备及零部件缺件记录 6、主要部件缺陷记录 7、缺陷处理记录 8、基础验收、划线记录 9、钢架垫铁配置记录 10、钢架组合件记录 11、钢架安装记录 12、平台、梯子安装验收记录 13、燃烧设备安装记录 14、锅炉密封部件安装记录 15、钢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记录 16、汽包安装记录 17、汽包内部装置安装质量验收记录 18、通球记录 19、水冷壁组合记录 20、水冷壁安装记录 21、水冷壁冷拉记录 22、省煤器组合记录 23、省煤器安装记录 24、过热器(再热器)组合记录 25、过热器(再热器)安装记录 26、组合件水压试验记录 27、减温器抽芯检查及水压试验记录 28、受热面热膨胀预留间隙检查记录

锅炉效率计算

单位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锅炉输入热量的百分比,或相应于每千克燃料(固体和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所对应的输入热量中有效利用热量所占百分比为锅炉热效率,是锅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表明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锅炉的热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正平衡法 用被锅炉利用的热量与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之比来计算热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又叫直接测量法。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热效率=有效利用热量/燃料所能放出的全部热量*100% =锅炉蒸发量*(蒸汽焓-给水焓)/燃料消耗量*燃料低位发热量*100% 式中锅炉蒸发量——实际测定,kg/h; 蒸汽焓——由表焓熵图查得,kJ/kg; 给水焓——由焓熵图查得,kJ/kg; 燃料消耗量——实际测出,kg/h; 燃料低位发热量——实际测出,kJ/kg。 上述热效率公式没有考虑蒸汽湿度、排污量及耗汽量的影响,适用于小型蒸汽锅炉热效率的粗略计算。 从上述热效率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正平衡试验只能求出锅炉的热效率,而不能得出各项热损失。因此,通过正平衡试验只能了解锅炉的蒸发量大小和热效率的高低,不能找出原因,无法提出改进的措施。 2.反平衡法 通过测定和计算锅炉各项热量损失,以求得热效率的方法叫反平衡法,又叫间接测量法。此法有利于对锅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热效率的途径。反平衡热效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热效率=100%-各项热损失的百分比之和 =100%-q2-q3-q4-q5-q6 式中q2——排烟热损失,%; 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q5——散热损失,%; q6——灰渣物理热损失,%。 大多时候采用反平衡计算,找出影响热效率的主因,予以解决。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oc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设计技术规定 DLGJ116-93 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施行日期:1994年1月1日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总院 关于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的通知 电规发(1993)255号 各有关单位: 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院委托西南电力设计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现批准颁发DLGJ116—93《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自发行之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院。 1993年9月22日 1总则 1.0.1本规定为实施《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热工自动化部分的补充和具体化。 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扩建火力发电厂220~2000t/h燃煤粉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不适用于纯燃油、气和流化床式锅炉,也不包括防止锅炉内爆、液态排渣炉的防氢气爆炸等内容。 1.0.3制粉系统的防爆只涉及与燃烧直接有关的部分,不完全包括制粉系统监控设计的内容。 1.0.4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宜采用通过审定的标准设计、典型设计和通用设计。 1.0.5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经过试用和考验,鉴定合格后方可在设计中采用。 2应用功能 2.0.1完整的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下列功能: (1)锅炉炉膛吹扫及燃油泄漏试验; (2)锅炉点火; (3)锅炉火焰监视; (4)锅炉炉膛压力(正、负压)和灭火保护,以及主燃料跳闸; (5)燃烧器控制。 2.0.2容量为220t/h及以上锅炉的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有炉膛吹扫功能;容量为1000t/h

锅炉热效率计算

1兆帕(MPa)=10巴(bar)=9.8大气压(atm)约等于十个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约等于十米水柱,所以1MPa大约等于100米水柱,一公斤相当于10米水柱 水的汽化热为40.8千焦/摩尔,相当于2260千焦/千克.一般地:使水在其沸点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五倍于把等量水从一摄氏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一吨水=1000千克每千克水2260千焦 1000千克就是2260 000千焦 1吨蒸汽相当于60万千卡/1吨蒸汽相当于64锅炉马力/1锅炉马力相当于8440千卡热。 用量是70万大卡/H 相当于1.17吨的锅炉 以表压力为零的蒸汽为例,每小时产一吨蒸汽所具有的热能,在锅内是分两步吸热获得的,第一步是把20度的一吨给水加热到100度的饱和水所吸收的热能,通常这部分热能为显热,其热能即为1000×(100-20)=8万/千卡时。 第二步则是将已处于饱和状态的热水一吨加热成饱和蒸汽所需要吸收的热能,这部分热为潜热,其热能即为1000×539=53.9万/千卡时。 把显热和潜热加起来,即是一吨蒸汽(其表压力为零时)在锅内所获得的热能, 即:53.9+8=61.9万/千卡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蒸汽锅炉每小时一吨蒸发量所具有的热能,相当于热水锅炉每小时60万/大卡的容量。 天然气热值 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kcal)=4.1868千焦(kJ),所以每立方米燃烧热值为33494.4—35587.8KJ 产地、成分不同热值不同,大致在36000~40000kJ/Nm3,即每一标准立方米天然气热值约为36000至40000千焦耳,即36~40百万焦耳。 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kcal)=4.1868千焦(kJ),所以每立方米燃烧热值为33494.4—35587.8KJ。而1度=1kW*h=3.6*10^6J=3.6*10^3KJ。即每立方燃烧热值相当于9.3—9.88度电产生的热能, 3.83<1.07*9.3 OR 9.88 天然气价格: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式是CH4,分子量是12+4*1=16. 在1标准大气压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升,1立方米的气体有

燃气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燃气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4T16:02:44.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王志春 [导读] 摘要:目前,加热炉热效率计算通常采用正平衡方法,通过直接测量加热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计算得到热效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270 摘要:目前,加热炉热效率计算通常采用正平衡方法,通过直接测量加热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计算得到热效率。而对于反平衡计算方法,则是通过测试和计算加热炉各项热损失(包括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以求得热效率,有利于对加热炉进行全面分析,得到影响热效率的各种因素,找出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加热炉;热效率;反平衡;计算软件;现场应用; 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普遍采用正平衡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直接测量加热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而计算得到。为了研究燃气加热炉热效率与燃气气质参数、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可控参数的关系,对热效率的正平衡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平衡热效率计算方法,通过对加热炉排烟损失、散热损失、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计算从而求得热效率。根据热效率计算方法编制计算软件,并在软件计算界面保留过程参数,可以为分析热效率影响因素、制定节能措施、评估节能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一、概述 燃气加热炉作为石油化工企业最常见的设备之一,主要设置于井口、计量站、接转站等处,用以提高被输送介质温度至其工艺要求的温度,以便于进行运输、分离、粗加工等工艺。燃气加热炉通过喷嘴将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使得燃烧更加彻底,降低了不完全燃烧所带来的热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在操作方面比燃油容易控制,其节能效果也比固体和液体燃料更加理想。通过对燃气加热炉的热平衡效率进行测试,可以找出燃气加热炉在设计、操作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为燃气加热炉的节能降耗指明方向。 二、天然气加热炉工作原理 天然气加热炉主要用于井口、计量站及接转站等处,其作用是作为天然气的升温防冻设备将天然气加热至工艺所要求的温度,以便于进行运输、分离及粗加工等工艺。天然气加热炉的结构.火筒是火管和烟管的总称,一般火管布置在壳体的下部空间,烟管布置在火管的另一侧,火管与烟管相连通,加热盘管布置在壳体的上部空间,壳体内充满中间传热介质。天然气加热炉工作时燃料在炉体内下部的火管内燃烧,热量通过火管和烟管壁面传递给中间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再加热在盘管内流动的被加热介质天然气。火管具有燃烧室的功能,主要传递辐射热;烟管主要传递对流热。中间介质以自然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从火筒传递至加热盘管。根据加热介质温度的不同,中间传热介质可以采用水、蒸汽、乙二醇一水溶液等进行传热,但通常采用常压水浴传热方式。 三、热效率计算方法对比 加热炉热效率的正平衡计算法是用燃气加热炉有效利用热量与外界供给加热炉的热量之比来计算加热炉热效率1的方法,其计算式为: 式中:D为被加热介质流量,kg/h;h out、h in分别为被加热介质出、入口质量焓,kJ/kg;B为加热炉燃料消耗量,kg/h;Qin为输入热量,kJ/kg;QYDW为燃料低位发热值,kJ/kg;Q Win为用外来热量加热燃料或空气时,相应于每千克或每立方米燃料所给的热量(该计算方法无外来热源加热空气和燃料气,因此为零),kJ/kg;Hrx为燃料的物理显热,kJ/kg;QY DWi为i组分燃料低位发热值,kJ/kg;yi为i组分的质量分数,%;Cpi为燃料中i组分定压比热容,kJ/(kg·K);ΔT为燃料温度与计算参考温度之差,K。对于燃气加热炉而言,燃烧天然气实现能量转换,其大部分能量提供给被加热介质,还有一部分能量在各环节中损失。燃气加热炉热损耗包括排烟损失、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及散热损失。排烟损失是由于加热炉排烟带走了一部分热量造成的热损失,其大小与烟气量、排烟温度、基准温度及烟气中蒸汽的显热有关;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由于烟气中含有未燃尽的CO和烷烃等可燃气体未燃烧所造成的热损失,主要受到燃料气性质、过量空气系数及炉内温度等影响;散热损失是指在加热炉范围内炉墙和管道向四周环境散失的热量占总输入热量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排烟热损失最大,其次为散热损失,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最小。根据上述燃气加热炉热损耗组成,建立反平衡计算方法,得到燃气加热炉反平衡效率2计算式: 式中:q 2为排烟损失,%;q 3为燃料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 5为散热损失,%;Kq 4为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修正系数,Kq 4=1;Hpy为排烟处烟气焓,kJ/kg;Hlk为入炉冷空气焓,kJ/kg;Vgy为排烟处干气体积,m3/kg;126.3为CO容积发热量,kJ/m3;358.18为CmHn容积发热量,kJ/m3;CO、CmHn为烟气中各组分百分数,%;q5为理论散热损失(表1),%;Tb为炉面温度,℃;T为入炉冷空气温度,℃。由上述正、反平衡方法对比可知,正平衡方法通过实测参数进行计算,被测参数的测试难度大;在反平衡方法计算中,关于排烟损失、散热损失、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计算包含更多与加热炉运行性能相关的参数,如排烟温度、空燃比等。因此,相对于正平衡方法而言,反平衡计算方法能更直观地反映影响加热炉热效率的各种因素。 三、现场应用及结果分析 新编制计算软件已在某油田现场进行了大量应用,完成了不同型号燃气加热炉热效率的计算。下面以3个计转站的6台加热炉为例,分别运用正、反平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相对差值小于5%。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反平衡方法进行燃气加热炉热效率计算,所需计算参数现场测试的可操作性强。相对于正平衡计算方法中通过焓值计算热效率而言,反平衡方法可通过热损耗组成关系,直接利用测试参数计算各环节的热损耗,并最终得到加热炉的热效率。在对生产现场的加热炉进行操作时,为了保证燃料的完全燃烧和操作的安全性,进入加热炉的空气量要比理论所需的空气量多。当空气量不足时,废气中的CO含量便会急剧上升,同时,原料气为油田伴生气时

锅炉热效率计算

一、锅炉热效率计算 10.1 正平衡效率计算 10.1.1输入热量计算公式: Qr=Qnet,v,ar+Qwl+Qrx+Qzy 式中: Qr__——输入热量; Qnet,v,ar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wl ——加热燃料或外热量; Qrx——燃料物理热; Qzy——自用蒸汽带入热量。 在计算时,一般以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输入热量。如有外来热量、自用蒸汽或燃料经过加热(例: 重油)等,此时应加上另外几个热量。 10.1.2饱和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bq——饱和蒸汽焓; hgs——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_——输入热量。 10.1.3过热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a. 测量给水流量时: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gq——过热蒸汽焓; hg——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b. 测量过热蒸汽流量时: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sc——输出蒸汽量; Gq——蒸汽取样量; hgq——过热蒸汽焓; hgs——给水焓; Dzy——自用蒸汽量;

hzy——自用蒸汽焓; hbq——饱和蒸汽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hbq——饱和蒸汽焓;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10.1.4 热水锅炉和热油载体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G——循环水(油)量; hcs——出水(油)焓; hjs——进水(油)焓; B——燃料消耗量; Qr——输入热量。 10.1.5电加热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 10.1.5.1电加热锅炉输-出饱和蒸汽时公式为: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Dgs——给水流量; hbq——饱和蒸汽焓; hgs——给水焓; γ——汽化潜热; ω——蒸汽湿度; 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 N——耗电量。 10.1.5.2电加热锅炉输-出热水(油)时公式为: 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 G——循环水(油)量; hcs——出水(油)焓; hjs——进水(油)焓; B——燃料消耗量; Qr_——输入热量 二、锅炉结焦的危害、原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 在炉子的燃烧中心,火焰温度高达1450~1600℃,因此煤灰基本上处于溶化状态。当与受热面碰撞后,溶渣就会粘附在管道或炉墙上,这就叫结焦。 如果炉内结了焦,炉膛部分的吸热量就要减少,到过热器部分的烟温就会增高,而造成个别管子的外壁温度超过它的允许范围,引起爆管,同时还会使主汽温度超温。结焦严重时,会使吸热量的减少而减负荷,甚至停炉。结焦还会使排烟热损失q2和机械热损失q4及风机耗电增加。

【精品】电站锅炉炉膛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引言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⑴。 1.1锅炉简介及发展状况 1.1.1锅炉简介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⑵。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并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⑻。 1.1.2锅炉结构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⑻。 锅炉中有汽水系统和煤烟系统两大部分。 (1)汽水系统 经过水处理设备软化处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给水,由给水本送至省煤器,经预热器提高温度后进入上锅筒(上汽包)。上锅筒内的炉水,连续的沿着处在烟气温度较低区域的对流管束流入下锅筒(下汽包)。下锅筒内的炉水,一部分进入炉膛四周的水冷壁下集箱和水冷壁管;另一部分进入烟气温度较高的对流管束。由于高温作用,在水冷壁内受热汽化,汽化混合物上升至上集箱或上锅筒;进入烟气温度较高区域对流管束内的水也受热汽化,汽水混

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院 ( 系 )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6年12月28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章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5) 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 (7) 第四章锅炉热平衡计算 (9) 第五章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10) 第六章前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15) 第七章后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20) 第八章温再热器设计和高热力计算 (24) 第九章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28) 第十章高温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30) 第十一章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33) 第十二章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35)

第十三章转向室热力计算 (39) 第十四章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41) 第十五章省煤器设计及热力计算 (45) 第十六章分离器气温和前屏进口气温的校核 (48) 第十七章空气预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49) 第十八章锅炉整体热平衡校核 (56) 第十九章热力计算结果的汇总 (57)

前言 《锅炉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锅炉原理知识设计一台锅炉,因此,它是《锅炉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的记录了锅炉本体各受热面的结构特征和工作过程,内容包括锅炉受热面,锅炉炉膛的辐射传热及计算。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及计算,锅炉受热面的布置原理和热力计算,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锅炉蒸汽参数的变化特性与调节空气动力计算等。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三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引言 锅炉课程设计是巩固我们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使我们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了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而且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我国的锅炉目前以煤为主要燃料。锅炉的结构设计和参数的设计与选择以及煤种的选择与应用等都将会对燃料效率、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影响。因为在锅炉设计中对锅炉的性能、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70

电站锅炉的安全管理(通用版) 《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察体系的关系;明确了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与职权,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锅炉本体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是发电厂安全监察的重要设备。并且由于锅炉压力容器是具有爆炸危险的设备,故更应该重视它的安全问题,实行强制性安全管理。 1实行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监督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中规定从事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的单位必须经资格审查,具备合格证书。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使用登记,并接受定期检验。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必须符合电力部颁发的《电

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的规定(或满足制造国法定制造标准)。这些规定、标准主要规定了锅炉承压部件制造阶段应遵循的人员资格、材料使用、结构强度、工艺标准及检验要求。对于电站锅炉的制造厂来说具备这些要求并不难。但总结国内电站锅炉发生的问题,诸如炉膛热负荷过高,受热面布置不匹配,使汽温控制困难,省煤器磨损过快、直流炉水动力不稳,锅炉辅助设备配套不良等重大设计、制造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监督与检验。 1.1设计阶段 从事锅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电厂建设初期,就要在进度、质量投资等因素中把握大型锅炉投产后的运行质量。特别是在炉型、燃烧器布置方式、再热器调温方式、炉膛各热负荷强度指标、过热器再热器高温段金属材料的等级、控制水平及其与所用燃料的关系等方面要慎重。 1.2制造安装阶段 锅炉要消耗几千吨钢材,具有上万个焊口制造安装,质检站、

电站锅炉热效率计算

6 热效率计算 6.1 一般说明 6.1.1 锅炉热效率计算以锅炉设备的输入热量与输出热量及各项热损失的能量平衡 为基础。本计算方法仅适用于第4.1.1条所规定的能量平衡系统界限。 6.1.2 对于固体和液体燃料,以每千克燃料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对于气体燃料,以 每标准立方米燃料量为基础计算。 6.1.3 采用应用基燃料成分进行计算。 6.1.3.1 固体燃料 按本标准第5.6条规定进行煤的成分分析,燃料基质换算系数见表17。 燃料发热量的换算公式如式(11): (11) 6.1.3.2 液体燃料 液体燃料基质换算同第6.1.3.1条。 6.1.3.3 气体燃料 气体燃料的成分按本标准第4.6条规定测定。气体燃料低位发热量按式(12) 计算: (12) 式中: ——气体燃料低位发热量,kJ/m 3; 、CO 、——气体燃料中相应各可燃气体成分的体积含量百分率,%; Q q ——碳氢化合物低位发热量见附录C(补充件)表C2,kJ/m 3。 6.1.3.4 混合燃料 对燃用多种燃料的锅炉,应分别测定各种燃料消耗量及其元素分析值、工业 分析值和低位发热量。锅炉效率计算按各种燃料占总燃料消耗量份额的加权平均 值为基础进行计算,例如: Q Q W W H DM y GW f y f y 100-=?--10025129.()=-+Q H W DM y y y 25129.()=+--(.).Q W W W W DM y f y f y 100-25121002512Q Q DM.q y 2q m n i H CO C H =++10798126362..()∑Q DM.q y H 2C H m n

锅炉设计总结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是忙碌的一个学期。在研究生复试之后,回学校便开始了上个学期因为考研而耽误的课程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幸亏有一些同学课程设计完成后总结了一些经验。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向同学请教,使得这次的课程设计完成的相对顺利很多。但是设计的过程仍然是复杂的。工作量也很大。 在正式开始课程设计的之前,首先将书上给出的例题仔细看了一遍,虽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没看明白,但是对于锅炉设计的大体过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锅炉的热力计算的大体过程为首先根据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给出的锅炉规范进行各个受热面理论烟气量以及容积的计算,之后查表后绘制烟气焓温表,为之后的热力计算提供基本数据。之后根据之前的数据进行锅炉的热平衡计算,最终得出燃料消耗量,计算燃料消耗量以及保热系数等数据。在此之后便开始进行锅炉各个部分的设计及计算。设计及计算的顺序依照锅炉中烟气的走向依次计算。首先进行的是炉膛的设计及计算,在炉膛的设计过程中,炉膛的结构设计是相对繁琐的部分,需要进行很多的计算以及查表工作。在炉膛的结构及热力计算之后,得到炉膛出口处的温度。炉膛中的烟气从炉膛出来以后进入防渣管对工质进行加热,防渣管的作用是通过降低烟气温度,旨在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结渣。烟气经过过热器之后便进入过热器对饱和蒸汽进行过热,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热蒸汽,增加工质的焓值,提高工质的做功能力,从而推动汽轮机做功。之后的工质便进入锅炉炉管束,通过对流换热吸收热量,提高工质的焓值。从锅炉管束流过的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之后进入省煤器,通过加热给水而提高给水温度,减少工质在炉膛内蒸发所需的热量,降低煤耗量,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从省煤器流过的烟气之后便进入空气预热器,对进入炉膛的一次空气进行预热,提高进去炉膛的空气的温度,对于煤的正常燃烧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各个部分的设计及计算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出口温度根据大概的温度降低范围对出口处的温度进行假设。并根据换热量以及工质吸热量进行校核,只有二者的误差在锅炉设计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以及计算。在各个部分的设计以及计算完成之后,还要进行热力计算的汇总,即校核总过程中的烟气放热量以及工质吸热量之间的误差校核,其误差也必须在允许范围之内才能完成整个锅炉的设计过程。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工程中,绝大部分的计算过程都使用excel来实现,计算过程也相对简单,而且在误差校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锅炉设计的同时,而且掌握了excel的使用。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更加的了解了锅炉的构造以及运行过程以及锅炉中

电站锅炉炉膛设计说明

1 引言 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1]。 1.1 锅炉简介及发展状况 1.1.1 锅炉简介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2]。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并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3]。 1.1.2 锅炉结构 锅炉整体的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

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3]。 锅炉中有汽水系统和煤烟系统两大部分。 (1)汽水系统 经过水处理设备软化处理符合质量要求的给水,由给水本送至省煤器,经预热器提高温度后进入上锅筒(上汽包)。上锅筒的炉水,连续的沿着处在烟气温度较低区域的对流管束流入下锅筒(下汽包)。下锅筒的炉水,一部分进入炉膛四周的水冷壁下集箱和水冷壁管;另一部分进入烟气温度较高的对流管束。由于高温作用,在水冷壁受热汽化,汽化混合物上升至上集箱或上锅筒;进入烟气温度较高区域对流管束的水也受热汽化,汽水混合物也上升进入上锅筒。再上过桶汇集并净化的饱和蒸汽,经出气管进入过热器继续受热,提高温度和除去水分,成为过热蒸汽。最后过热蒸汽经出汽总管输送到使用地点。 (2)煤烟系统 锅炉所需的燃煤,在经过筛选和破碎后,经斗式提升机、皮带输送机送到锅炉前部的煤仓。煤仓的煤通过煤闸门,随着链条炉排的移动,连续的落到炉排上进入炉膛燃烧。炉排后部的炉渣进入灰斗进入灰坑,有除渣机除去。锅炉燃烧所需的空气,由送风机进入锅炉后部的空气预热器,经预热提高温度后分段送到炉排下,穿过炉排缝隙进入煤层助燃。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现将一部分热量传给炉膛四周的水冷壁管,然后高温烟气从炉膛上部经过立式过热器往后折转与对流管束,在进入后烟道、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进一步放出热量。此时烟气温度已经大大降低,不再利用,经除尘器、引风机和烟囱排放至大气[2]。 1.1.3 锅炉的发展

电厂锅炉燃烧方式选型浅析

电厂锅炉燃烧方式选型浅析 某市拟新建2×350MW燃煤电厂,主要满足当地工业园区的工业和采暖用热,属于热电联产项目。工程拟建设2×350MW超临界燃煤空冷供热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本文将根据工程燃烧用煤的品质对燃煤锅炉采用切圆直流燃烧技术及对冲旋流燃烧技术的煤粉燃烧器进行简单分析。 标签:电厂;锅炉;燃烧;燃料 就目前国内电站锅炉来讲,随着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加和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粉燃烧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性能良好的燃烧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将燃料和燃烧所需空气送入炉膛,在炉内形成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使燃料能迅速稳定地着火;及时供应空气、与燃料适时混合,造成必须的燃烧强度,使燃料在炉内达到完全到燃烧;燃烧可靠稳定,炉内不结焦,保证锅炉安全经济地运行;有较好的燃料适应性,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和较大的调节范围,以适应煤种和负荷变化的要求;氮氧化合物的生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达到环保的要求。 一、锅炉燃料特性 由该项目煤质资料可以看出,设计煤质的结渣性中等,沾污性较重,且严重磨损,着火处于易稳定性,燃料较易燃尽;校核煤种与之相比则结渣性中等偏轻,中等沾污,其它磨损性、着火稳定性及燃料燃尽性则一致。 二、直流燃烧器 直流煤粉燃烧器的出口是由一组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喷口所构成。煤粉空气混合物和燃烧所需空气从各自喷口以直流射流形式喷进炉膛,这些射流在炉膛中的发展情况基本上决定了燃料的着火条件和燃烧强度。 直流煤粉燃烧器的射流是由多股射流组合而成,煤粉和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不同喷口以直流射流形式喷进炉膛的。直流燃烧器都采用四角布置,四角射流在炉内一般相切于一个假想切圆。根据流过介质的不同,喷口可分为一次风口和二次风口。一次风是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器的空气,主要作用是输送煤粉和满足燃烧初期挥发分燃烧对氧气的需要。二次风是待煤粉气流着火后再送入空气,它的主要作用是补充煤粉进一步燃烧所需的氧气,并起扰动混合作用。 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具有着火条件好,煤种适应性强;一、二次风混合的快慢可以通过燃烧器的设计进行适当的调节;燃烧后期气流扰动较强,有利于燃尽等优点,因而在国内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旋流燃烧器 旋流燃烧器出口的二次风射流是围绕燃烧器轴线旋转的射流,而一次风射流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正式版

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燃料在锅炉的炉膛中燃烧释放热能,经过金属壁面传热使锅炉中的水转化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过热蒸汽,随后把蒸汽送入汽轮机,由汽轮驱动进行发电。燃烧优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燃烧的效率并减少污染。本文重点分析能够提高电站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技术。 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粗放型转入集约型,对电站锅炉的燃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实现安全性及环保性。目前,我国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保证电能的及时供应,燃煤机组及燃煤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电站锅炉的自动化水平仍然非常低。20世纪70年代测量技术的改进有效促进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氧化锆氧量计大大提高了锅炉燃烧后释放的烟气内氧气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在我国各个电站得到普遍应用,另外风速监测技术也是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优化技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技术改进,平均煤炭消耗大大降低,先进的燃烧优化技术是煤炭消耗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这一时期燃烧优化技术主要表现在对炉膛及燃烧器等的优化设计上。这一时期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锅炉燃烧器的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大型电站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简介 [ 作者:韩淑秀,魏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057 | 更新时间:2009-5-5 | 文章录入:imste 2009年第 3 期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文章介绍了目前电站用大型锅炉燃烧器布置的两种主流形式,同时对两种燃烧方式在运行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大型锅炉对冲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布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TK2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228—0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对电负荷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环境要求也在进一步的提高,锅炉的排放要求进一步改进,大容量的锅炉应用而生,对于电站大型煤粉锅炉而言,燃烧器的布置方式鉴于供货商的不同,采用的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为两大流派:即以ABBCE为代表的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和以B&W为代表的旋流燃烧器前后墙布置的对冲燃烧方式。 1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直流燃烧器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为炉内的气流流动由四角燃烧器的四股射流共同形成,总体上组成一个旋转气流,具体布置方式见图1。 该燃烧方式燃烧器射出的煤粉气流经过燃烧室中部区域变成强烈燃烧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直接补充到相邻燃烧器射流的根部,使相邻燃烧器射出的煤粉升温引燃。射流本身的卷吸和邻角的相互点燃特点,使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同时二次风口与一次风口相对独立,相互间的排列自由,可以在布置上变化出多种形式,控制二次风与一次风混合的迟早,满足不同的燃料对混合的不同要求,改善着火性能。此外,由于一次风衰减慢和二次风的加强作用,使煤粉气流的后期混合强烈,加之炉内的气流旋转,煤粉在炉内螺旋上升,通过的路程长,故直流式燃烧器切圆燃烧又具有燃烬程度好的特点。 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14层,其中A、B、C、D、E、F 6层为一次风喷嘴,其余8层为二次风喷嘴。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在AB、CD、EF 3层二次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油枪,共12支。为了降低四角切圆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同心反切加燃尽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偏转15°,上部消旋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嘴向另一方向偏转25°,燃烧器一次风喷嘴采用等间距布置,间距为1 860mm,总距离为9 300mm。喷燃器喷嘴摆动采用电动执行机构,在热态运行时,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