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酒行业简报

黄酒行业简报

黄酒行业简报
黄酒行业简报

制糖行业竞争分析状况

摘要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3900大卡的热量)。 传统制糖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甘蔗及甜菜种植业,下游产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如糖果、饮料、酵母、味精等。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制糖行业产业链延伸呈加快趋势。在糖业完成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后,制糖产业积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进展绿色生态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的污染严峻的产业转变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蔗制糖企业纷纷进展了甘蔗-制糖、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甘蔗-制糖-蔗渣制造酵母、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制浆等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了“甘蔗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生产模式。通过延伸制糖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制糖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大大提升了制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节约了大量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

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制糖所产生的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食用色素、蔗蜡、柠檬酸、味精等,此类产品可通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原料。 二、食糖供需分析 (一)供给分析 近四年来,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和食糖产量都保持了增长态势,特不是食糖,较为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4月末,07—08年制糖期已累计产糖1435.52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糖1169.76万吨),同比多产糖265.76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319.4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产甘蔗糖1044.87万吨);产甜菜糖116.11万吨(上年同期产甜菜糖124.89万吨)。在最大的产糖省区广西,有30多家糖厂在5月份接着生产。因此,广西本榨季的产糖量,超过900万吨已无悬念。 07/08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大幅度增长,缘故是糖料播种面积的增加。2007/08榨季糖料种植面积将增加10%,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增幅较大,甜菜种植面积略增。从食糖总产量看,07/08榨季再创历史新高,食糖总产量将超过1450万吨,这将比06/07榨季增长16%;同时,也是连续第二年增产。

黄酒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黄酒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 (5) 1、行业监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 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5) 二、行业市场概况 (7) 1、关于黄酒 (7) 2、行业发展现状 (8) (1)行业增长迅速 (8) (2)渗透率较低 (9) (3)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消费特征 (10) (4)单位售价持续上涨 (10) 3、行业发展趋势及驱动因素 (11) (1)健康消费与文化消费将扩大黄酒的客户群体 (11) (2)逐渐突破地域性消费特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 (12) (3)产品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 (13) (4)黄酒行业集中度提高 (14) 三、行业竞争环境 (14) 1、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14) 2、行业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15) 3、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 (15) (1)名优品牌拥有较高品牌忠诚度 (15) (2)专业、成熟的人才及工艺技术是生产的重要条件 (16) (3)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孕育优良品质 (16) (4)黄酒生产企业需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 (16)

(5)限制外商投资控股 (17)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7)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8) 1、有利因素 (18)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8) (2)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 (19) 2、不利因素 (19) (1)消费区域较为集中 (19) (2)产品结构尚需升级 (20) 五、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 六、行业的经营模式 (20) 七、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0) 1、周期性 (20) 2、区域性 (21) 3、季节性 (21) 4、生产周期较长 (22) 八、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2) 1、上游行业 (22) 2、下游行业 (23)

制糖行业研究报告

制糖行业研究报告 一、制糖行业概念 制糖业是利用甘蔗或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原糖和成品食糖及对食糖进行精加工的工业行业。制糖业是资源型行业,糖价是判断制糖行业是否景气的最主要的指标。制糖行业也是周期性行业,糖价的波动主要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糖料一般春季生长,10月开始收获。制糖企业每年从10、11月开榨到第二年3、4月停榨为一个生产周期,称为一个榨季。原料采购和生产呈现季节性和阶段性,而销售则是全年进行。 食糖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食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与粮、棉、油等同属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制糖行业作为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与糖料种植紧密相关。 二、国际制糖业状况分析 2.1、国际制糖业现状 2.1.1、国际原糖价格稍有回落,未来有望继续回落 图1:国际原糖现货价格

图2:2012年5月21日国际原糖价格 根据目前国际市场原糖的供给量来分析,由于缺少现货面支撑,本周一ICE糖市原糖期货价格经缩量窄幅整理后继续稍稍下跌,与此同时,伦敦糖市白糖期货价格也稍稍下跌。 2012年5月21日讯,路透社孟买消息,由于夏季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善,加上市场上食糖供给充足,上周五印度国内糖价小幅下跌。 尽管纽约原糖在20美分有企稳迹象,但国际市场供应充足,利空糖价。巴西最大糖贸易公司预计巴西中南部地区2012/2013年度糖产量为3200万吨。印度丰收在望,政府也为出口顺利积极放宽政策扫除障碍。据悉,印度最近不仅修改了食糖出口单次申请量限制,由原来的不超过1万吨提高到2.5万吨,而且还拟将糖出口装运期限由原来的30天放宽至60天。原糖跌至20美分附近处于相对低位,买家采购,印度得以出口更多糖。而泰国2012/2013年度则预计产糖

制糖行业调研报告

广西制糖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是目前世界第四大食糖生产国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食糖也被国务院列为继粮、棉、油之后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糖量的60%。 2014/15榨季,“产量下降、缺口扩大、价格回升”成为制糖行业的关键词,行业效益有明显好转。2015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把支持蔗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持适当规模国产能和自给率为基础,提高我国糖料蔗生产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近期制糖行业的供需状况 (一)行业总体的供需情况 1.2006-2015年全球、中国及广西产糖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

近年中国产糖量占全球的比重保持在6%-7.6%,广西产糖量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60%-65%,从趋势上看,广西产糖量与全国走势一致, 中国产糖量与全球走势亦基本一致,目前均呈下降减产趋势。 2.2006-2015年国食糖供需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 单位:万吨、元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国消费量1150 1350 1425 1450 1430 1400 1420 1510 1650 1740 国产量881.5 1199.41 1484.02 1243.12 1073.83 1045.42 1151.75 1306.84 1331.8 1055.6 进口量123.4 146.5 97.2 107.7 153.5 214.3 443 380.2 433 480 出口量23.4 12.2 5.6 7.5 9.3 7.6 5.2 5 5.4 4.5 国供应量981.51333.711575.62 1343.321218.031252.121589.55 1682.04 1759.4 1531.1 供需差额-168.5 -16.29 150.62 -106.68 -211.97 -147.88 169.55 172.04 109.4 -208.9白砂糖现货价4508 3701 3175 3835 5566 7233 6214 5424 4510 5117注:国供应量=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源于中国,并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目前品种很多,主要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非绍兴酒莫属。绍兴酒的质量指标远胜于其他黄酒,也是唯一一只有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GB17946的黄酒酒种。加上绍兴酒独特的酿造工艺、鉴湖水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绍兴酒的色、香、味、格远胜于其它黄酒产品。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统计,[1]我国现有黄酒生产企业400余家,占酒类生产企业总数的5.5%。其中黄酒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有10家,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的有4家,而年产量千吨以下的占80%。目前,全国黄酒生产能力约为140万吨左右,其中浙江一省就占了近50%,江苏占15%。而黄酒中绍兴酒产量约为25万吨,占全国黄酒总产量的15%多。据统计,1994年以前绍兴市(包括所辖县市有各类黄酒生产企业 214家,其中绍兴县境内就有76家。但这些酒厂中,万吨以上的酒厂仅5家,绝大多数不足千吨。 所以从总体上看,绍兴黄酒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宏观面上,各啤酒、白酒、葡萄酒生产企业依靠巨额广告投入和强大的媒体攻势,通过实施地摊式的广告轰炸,借助现代营销模式,争夺各个层面的消费群体。而国外的众多洋酒、啤酒企业对中国广阔的市场更是凯觎已久,他们通过合资、独资、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抢滩中国的酒类消费市场;微观面上,绍兴酒存在产品地域性强,消费层次低等现象,加上少数绍兴酒生产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低价倾销,从而极不利于绍兴酒的健康发展。为了解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进行抽样和访谈调查。 二、调查目的

黄酒行业现状

黄酒行业现状 1、行业管理体制与行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 黄酒行业的管理目前主要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负责,中国酿酒工业协会CHINA ALCOHOLIC DRINKS INDUSTRY ASSOCIATION (英文缩写CADA )是由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有关技术的酿酒生产企业及为其服务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黄酒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部门和协会仅对本行业实行行业宏观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2)黄酒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政府为鼓励、发展和规范黄酒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标准以及政策措施。在质量安全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黄酒企业受到《黄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绿色食品等级标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规范。 (3)产品相关标准 GB2758-1981《发酵酒卫生标准》,GB10344-1989《饮料酒标签标准》,GB17946-2000《绍兴酒(绍兴黄酒)》,GB/T13662-2000《黄酒》,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2、行业发展状况 源于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作为我国具有古老

传统的特色酒类品种,黄酒产销状况较为稳定,市场容量近几年持续保持增长,在行业龙头的大力推广下,黄酒消费逐渐突破了传统区域,产品结构日益丰富,市场不断细分,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增长平稳潜力巨大,区域局限依然明显 2007年,全国黄酒产量为230万吨,同比增长4.56%,产量增速低于前几年,销售产值为71.27亿元,同比增长26.77%。2008年1-9月,黄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19.72%和15.89%。 2000-2010年我国黄酒产量走势及预测(万吨)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黄酒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产量(万吨) 同比 (%) 销售收入 (亿元) 同比 (%) 利润 (亿元) 同比 (%) 税金 (亿元) 同比 (%) 63.81 236.2 55.18 25.69 4.5 25.7 5.6 25.71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年度黄酒人均消费为1.4升,年度白酒人均消费为2.6升,年度啤酒人均消费为21升,葡萄酒人均消费为0.26升。与白酒、啤酒相比,黄酒的年度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比葡萄酒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黄酒行业面临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以上海年人均10.5公斤黄酒消费量来测算,国内黄酒市场容量的乐观预测可以达

制糖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我国,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甜菜。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成本,制糖企业大都分布在糖料产地周边。目前,国内甘蔗糖企业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南方省区,甜菜糖企业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等北方省区,由此形成我国制糖行业的南北格局。 周期性明显 国内的食糖主要是作为食品、饮料、医药等厂商的生产原料使用,直接用于家庭等零售终端消费的比例很小。作为大宗交易商品,国家政策、经济周期、种植面积、气候状况、市场投机等因素都可能对食糖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食糖的生产也会受原料供应、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制糖行业产业链 对制糖企业而言,其上游主要包括生产甘蔗、甜菜、原糖等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及提供煤、电、石灰石等能源和辅助材料以及运输等生产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相关行业。其中,甘蔗、甜菜等含糖原料是制糖企业最为重要的,也是采购最多的生产原料。制糖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糖料的质量和获取成本直接决定食糖的生产成本,亦直接决定制糖企业盈亏与否。一方面,糖料作物的产量变化或导致制糖企业无法获得稳定的原料供给进行生产,进而导致食糖价格产生波动;另一方面,

食糖价格的波动也会反作用于糖料作物的收购价格,进而影响糖料作物的播种面积。 食糖的下游需求可分为食品、医药等工业消费以及居民日常消费两大板块,其中食品加工企业是国内食糖的主要需求者。食品属于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精细化加工的食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长期来看,下游行业对食糖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行业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行业进入壁垒 (1)原材料供给壁垒 国内制糖企业的原材料供给主要包括两个来源:农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菜)和进口半成品原糖。 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的种植对气候要求较高,甘蔗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区,甜菜的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等地区,一般企业会选择距离糖料原产地较近的地区办厂以降低运输成本,故制糖企业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目前,国内糖料主产区大多建有相应的制糖企业,新进入的企业想要在糖料主产区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难度较大,总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对于原糖进口配额,商

黄酒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黄酒项目 投资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黄酒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酵母曲种质量决定酒质。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 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9000多年前已有生产,黄酒以糯米和水为主要原料,添加酒曲 和糖化剂,在634种微生物作用下酿造而成。其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营养和健康活性物质,历来以营养丰富、保健养生著称,倍受行家推崇。 该黄酒项目计划总投资15769.0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97.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06%;流动资金2671.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4%。 达产年营业收入2071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361.16万元,税金及 附加271.50万元,利润总额4350.84万元,利税总额5222.46万元,税后 净利润3263.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59.3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59%,投资利税率33.12%,投资回报率20.69%,全部投资回收期6.33年,提供就业职位453个。 报告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 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

资的要求,确保投资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 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

黄酒项目投资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报 告

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黄酒源于中国,并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当前品种很多,主要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等。可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非绍兴酒莫属。绍兴酒的质量指标远胜于其它黄酒,也是唯一一只有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GB17946)的黄酒酒种。加上绍兴酒独特的酿造工艺、鉴湖水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绍兴酒的色、香、味、格远胜于其它黄酒产品。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统计,[1]中国现有黄酒生产企业400余家,占酒类生产企业总数的5.5%。其中黄酒年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有10家,年产量在4万吨以上的有4家,而年产量千吨以下的占80%。当前,全国黄酒生产能力约为140万吨左右,其中浙江一省就占了近50%,江苏占15%。而黄酒中绍兴酒产量约为25万吨,占全国黄酒总产量的15%多。据统计,1994年以前绍兴市(包括所辖县市)有各类黄酒生产企业 214家,其中绍兴县境内就有76家。但这些酒厂中,万吨以上的酒厂仅5家,绝大多数不足千吨。 因此从总体上看,绍兴黄酒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宏观面上,各啤酒、白酒、葡萄酒生产企业依靠巨额广告投入和强大的媒体攻势,

经过实施地摊式的广告轰炸,借助现代营销模式,争夺各个层面的消费群体。而国外的众多洋酒、啤酒企业对中国广阔的市场更是凯觎已久,她们经过合资、独资、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积极抢滩中国的酒类消费市场;微观面上,绍兴酒存在产品地域性强,消费层次低等现象,加上少数绍兴酒生产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低价倾销,从而极不利于绍兴酒的健康发展。为了解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进行抽样和访谈调查。 二、调查目的 了解绍兴黄酒市场发展的现状,提出有利于绍兴黄酒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一)调查对象 对超市或者黄酒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和购买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访谈了绍兴市黄酒协会会长、绍兴县黄酒协会会长、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调查了关于绍兴黄酒市场发展前景的文案。 (二)一般情况 这部分调查对象集中在30至70岁之间,其中以大概以50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以男性为主。 四、调查内容: (一)主要调查消费者对绍兴黄酒现状的的了解程度、对其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度和针对绍兴黄酒未来发展的建议。问卷共向购买者

中国的制糖历史回眸汇总

中国的制糖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诗经·大雅》中就有:“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 这说明,中国远在西周时代,就有了饴糖。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 饴糖,属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用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 自西周创制以来,饴糖在中国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 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中,记述最为详尽。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街边还有小贩在售卖麦芽糖。 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在东周时代。 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楚辞·招魂》:“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 交州,在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中国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 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2014年黄酒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黄酒行业分析 报告 2014年6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 (4) 1、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体制 (4) 2、主要政策、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 (4) (1)主要政策 (4) (2)行业标准 (5) (3)法律法规 (6) 二、黄酒的特征 (6)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6) 2、文化底蕴深厚 (7) 3、原料天然,营养丰富 (7) 三、黄酒行业发展现状 (8) 1、行业增长迅速 (8) 2、与其他酒类尚有较大差距 (10) 3、黄酒产业集中度趋高 (11) 四、黄酒行业的特点 (11) 1、竞争模式开始转变 (11) 2、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生产、消费特征 (12) 3、产销季节性特征明显 (13) 五、黄酒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3) 1、黄酒行业技术水平 (13) 2、黄酒行业技术特点 (14) (1)用曲制酒 (14) (2)煎酒、封坛 (15) (3)双边发酵 (15) (4)酿造-夏曲冬酿 (15)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6)

1、有利因素 (16)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6) (2)强劲的市场增长潜力 (17) 2、不利因素 (17) (1)消费区域较为集中 (17) (2)产品结构尚需升级 (17) 七、主要企业简况 (18)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趋势 1、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体制 黄酒行业的行业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其中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本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黄酒生产企业执行严格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 入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其各地附属机构负责审查发放黄酒的生产许可证件,全国工商总局及各地所属分局负责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件。 黄酒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酒业协会(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 2、主要政策、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 (1)主要政策 影响黄酒行业的主要政策如下: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黄酒行业的相关规划包括:优化酿酒产品结构,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创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精心研发品质高档、行销对路的品种,宣传科学知识,倡导健康饮酒;注重挖掘节粮生产潜力,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酿酒产业优化升级,扩大黄酒行业干型、半干型产品产量,适度发展甜型、半甜型产品,研发适宜北方

2020年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品结构和价值回归初显成效

2020年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产品结构和价值回归初 显成效 2019年中国黄酒价值回归初见成效 黄酒虽作为世界三大古酒,拥有文化底蕴以及特有的保健效果,但是其在中国与全球的影响力仍较弱,因此近年来黄酒行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投入。2019年中国黄酒价值回归初见成效。 1、中国黄酒逐渐打破区域性特征 过去,我国黄酒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点,黄酒的生产与销售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黄酒文化逐渐在全国推广,中国黄酒业传统的区域性特征被逐渐打破,安徽和湖南也成为了黄酒主要的生产与消费大省。 甘肃、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地黄酒企业也逐渐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黄酒产业在全国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我国黄酒主要形成了四大派系,分别为越派黄酒、海派黄酒、湘(新)派黄酒和闽派黄酒,每个派系各有特色。

注:颜色越深代表市场开拓越成熟。 2、中国黄酒价值回归初见成效 黄酒是我国独有的古酒,与啤酒和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但是其在全

球和中国的影响力不及白酒等其他酒类,因此近年来黄酒行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投入,将年轻元素融入到黄酒当中,同时提高黄酒产品多样化与档次。 2019年,黄酒行业产品结构和价值回归初显成效,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恢复上涨,实现产量353.1万千升,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73.3 元和1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和11.5%。

黄酒虽兼顾健康养生与文化底蕴光环的古酒,但是其在中国和全球的影响力仍较低,未来应当加强中国黄酒传统酿造技艺和文化的转播,扩大黄酒的影响力,进一步实现黄酒的价值回归。 更多本相关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黄酒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2020年中国黄酒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出口量仍较低且占总产量比重不足1% 2020年黄酒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出口量远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关于中国葡萄酒生产、葡萄酒生产企业概况以及葡萄酒进出口、进口葡萄酒价格 (1)中国年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 1.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1988-1997年中国酒水产量比较对照表单位:万吨 年度酒水总产量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酒酒精 1988 1357.29 468.54 662.77 85.9 30.85 109.23 108.78 1989 1284.63 448.31 643.41 83.66 27.18 82.07 107.79 1990 1385 513.91 692.23 75.5 25.4 78.2 129.3 1991 1538.92 524.48 838.37 80.64 24.10 71.24 136 1992 1752.71 547.43 1020.66 93.26 24.60 66.66 145.03 1993 1967.43 593.67 1190.08 103.61 23.60 56.45 151.24 1994 2233 651.29 1414.66 104.81 18.00 44.26 170.47 1995 2567.34 798.62 1568.82 134.53 22.90 42.45 227.81 1996 2650.94 801.3 1681.91 119.70 17.00 31.00 200.28 1997 2834.11 781.79 1888.94 121.63 18.55 23.20 213.28 2.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酿酒葡萄产量和葡萄酒产量见下表: 年度葡萄种植面积(万亩)葡萄产量(万吨)葡萄酒产量(万吨) 1990 183.9 85.9 25.40 1991 170.8 91.6 24.10 1992 208.5 112.5 24.60 1993 212.8 135.5 23.60 1994 223.3 152.2 18.00 1995 228.9 174.2 22.90 1996 230.2 188.3 17.00

中国黄酒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黄酒产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篇 第一章:行业概述 第一节黄酒行业简介 第二节行业规模 第三节发展速度 第二章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总论 第二节粮食价格 第三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第四节宏观因素对食品饮料业的影响 第五节宏观政策对黄酒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黄酒行业生产状况 第一节工业总产值 第二节新品产值 第三节产成品资金占用 第四节行业产值与企业规模化 第四章黄酒行业销售情况 第一节销售收入

第五章企业经营状况 第六章行业大事 第二部分市场篇 第七章宏观消费市场 第一节 2012年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状况第二节消费者信心分析 第八章黄酒消费市场 第一节黄酒消费市场概述 第二节地区黄酒市场分析 第三部分竞争篇 第九章黄酒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第一节行业与行业间的竞争 第二节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 第三节市场中的竞争 第四部分企业篇 第十章黄酒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第十一章黄酒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第一节古越龙山

第三节第一食品 第四节其他企业 第十二章二线黄酒企业的发展思考 第五部分营销篇 第十三章 2012年营销情况概述 第一节行业营销现状分析 第二节营销分析 第十四章经典案例 第一节古越龙山的营销开拓 第二节古越龙山的原酒营销 第三节会稽山的价值营销 第四节会稽山的体育营销 第五节老台门的定制酒 第十五章黄酒营销的突破点 第一节营销理念和产品本身的改造第二节营销渠道与方式的改造 第六部分预测篇 第十六章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经典案例 第一节古越龙山的营销开拓 黄酒是绍兴的“金名片”,古越龙山是绍兴黄酒乃至整个中国黄酒业的一张“金名片”。古越龙山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该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断挖掘其产品价值、发现其消费人群、拓展其市场范围,以营销方式开拓者的面貌始终走在黄酒行业的前列。 1995 年,“古越龙山五年陈花雕酒”在市场上亮相,别致而精美的方形瓶装,琥珀色的酒液柔和醇厚,售价高达10 余元。对于将黄酒当成家常饮料的绍兴人以及习惯了一两元一瓶酒的传统消费人群,完全是贵得离谱的价格。何况,当时无论国产白酒、葡萄酒业,均尚无“年份酒”一说。偏偏,市场对这一外观新颖、喝来香醇可口的产品反响热烈,1996 年单品销售超过100万箱。黄酒成了高档享受,开始跻身商务宴请和礼品行列,赢得了都市白领的青睐。各大黄酒企业有样学样,市场上各种品牌的“五年陈”、“十年陈”、“二十年陈”直至“五十年陈酿”逐渐琳琅满目,提升了黄酒的产品档次和品位。更重要的是,绍兴酒市场由此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据业内人士估计,眼下的黄酒行业,高档酒销售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已占三成以上。在古越龙山,目前出厂价每瓶50 元以上的高档占其黄酒业务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古越龙山陈酒,至今仍是全国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用现任中国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的说法,他们的这一轮成功,胜在创意。 另一方面,中国的酒类市场向来有南“黄”北“白”之分。世代拿酿造黄酒当成生活方式、喜欢将日子过得富足的绍兴人,一直很自觉地认定黄酒是一种地域性产品,即使是在白酒连连出现“假酒危机”的时期,也没有想过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行市场推广。古越龙山早年提出在苏浙沪黄酒消费核心区域之外开拓“外围市场”时,听到更多的是哂笑。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古越龙山的业绩和地位一时无人能撼。但企业管理者看到了危机:从生产技术到新型黄酒品类,古越龙山的经验都在不断被复制,其他企业大可以吸取先行者的教训而避免弯路,后来者居上。只有培育新的市场,才能拥有未来。 在不熟悉黄酒的全国市场,古越龙山的宣传是从解释什么是绍兴酒开始的,然后再宣传古越龙山是绍兴酒的精华。这样的努力持续多年,最终,“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了。眼下,古越龙山已在包括拉萨在内的所有省会城市建立起销售网络。凭借其品牌形象的打造,在许多外围市场上,古越龙山几乎成了绍兴酒的代名词,市场占有率自然最高。下一步的目标,则是将销售网络铺遍地级市和县城。 在北京,古越龙山连续开发市场20 年,年销售收入已超过2000 万元;在盛产白酒的四川,温和的黄酒与四川人安逸悠闲的生活恰相契合,市场发展出人意料地迅速。在黄酒的“大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一) 白酒消费需求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1961年世界含酒精饮料的年人均消费量为26.4升,之后一直稳步增加到1980年的34.9升,之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上升为白酒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近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2.76%,农村居民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4.16%,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白酒消费。白酒销量由2005年的92.9万吨增至2009年的628.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10%。2010年前三季度,白酒销量597.9万吨,同比增长率达到37.54%。若考虑价格增长因素,2004-2009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91%,2009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2,027.02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09年,白酒行业企业亏损率只有9.3%,在饮料酒几个主要行业中保持最低。 高档白酒市场环境相对较好 从白酒细分市场看,大致可分为三个细分市场:1、高端产品(300元/瓶以上),如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水井坊等。2、中端产品(80~300元/瓶),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端产品已经逐步成为日常消费的档位。3、低端产品(80元/瓶以下),该细分市场消费数据相对较大,不过消费者承受能力或品牌意识

相对较低,购买因素主要是价格、广告和终端推广。相对而言,高档白酒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议价能力强,面临的市场环境较优。 高档白酒消费者品牌意识非常强烈。由于名优品牌包含着历史、人文底蕴,同时代表了严格的食品质量控制水平,因此消费者对高档品牌具有很强的认可度和专一性。名优品牌对于高档白酒的重要性促使行业外资本主要通过介入原有名优白酒生产企业或买断名优白酒生产企业部分产品的方式进入白酒行业,很少从零起步重新塑造新的品牌。 而生产工艺又限制了高档白酒的产能扩张。高档白酒生产中的制曲、糖化发酵、陈化老熟等环节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适宜酿造中高档白酒的自然资源呈现逐渐稀缺态势,构成了中高档白酒行业的进入障碍。 这些客观上造成白酒行业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而高档白酒产能受到自然环境的严格限制,使其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这部分产品主要用于礼品消费和商务消费,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因此近年来尽管高端白酒一再提价,但市场仍维持增势。高端酒业生产企业议价能力强、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能够得以保障。相对而言,低端酒业市场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点,竞争较为激烈,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相应企业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偏弱。 白酒行业面临政策、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潜在威胁 虽然近几年白酒行业增速较快,且表现出一定的弱周期性。不过,下述因素仍对白酒行业构成一定负面影响:

中国制糖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制糖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529452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制糖业是利用甘蔗或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原糖和成品食糖及对食糖进行精加工的工业行业。我国甘蔗糖的主产区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湛江等地,甜菜糖主产区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制糖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7年版)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糖业发展迅速的30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糖业生产发展和消费进入了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年产糖量由1978 年的250万吨提高到了2011/08榨季的万吨,2011/08榨季食糖产量位居世界第三,食糖消费量达到了135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制糖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7年版)》对制糖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制糖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制糖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制糖技术标准、制糖市场规模、制糖行业潜在问题与制糖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制糖行业投资价值、制糖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制糖行业投资决策者和制糖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第1章制糖行业相关概述 制糖工业简介 制糖的概念 食糖的分类 制糖工业基本特点 中国制糖业历史 制糖工艺介绍 制糖主要工艺介绍 甘蔗制糖工艺 甜菜制糖工艺 制糖行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方面 对民众饮食方面 对医疗方面 对民间意识形态方面 第2章国际制糖工业及市场分析 巴西 巴西食糖品种及主要质量标准 巴西制糖业概述 巴西糖业发展分析 2015年巴西糖业出口简况 2015年制糖年巴西糖业生产预测 未来多年巴西糖业产量将持续第一 印度

黄酒市场情况分析报告

黄酒市场情况分析报告 一、黄酒市场的潜在市场 黄酒市场的潜在市场非常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休闲娱乐对于消费者日常消费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加,这就为古老的黄酒焕发出新的生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黄酒的潜在市场非常广好。 二、黄酒市场的发展趋势 黄酒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增长的。黄酒向一些娱乐场所、婚庆场合、交际场合不断进军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因此黄酒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三、黄酒市场的变化 口味多样化:黄酒在口感上与传统黄酒有所差异;传统黄酒口感上略带苦涩,现代黄酒采用新工艺,在黄酒中添加枸杞、蜂蜜等,色泽透明、口感爽口,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要求。 黄酒包装:修长身材,透明瓶装特别设计,再配上红酒的软木塞,无不彰显着黄酒的洋气。所以黄酒包装要与时俱进。 消费群体:黄酒已逐步时尚年轻化面向更多的年轻人。 四、黄酒市场细分 质量:现在的黄酒从产品的口感、包装以及广告诉求上做了大胆的创新,生产产品降度、中添加了枸杞,姜,蜂蜜等原料,产品的口味也变得“时尚”。打造出多种低度营养型黄酒。 年龄:黄酒的酒精度在8度——10度适应青壮年的需求。所以黄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壮年市场。 用途:黄酒的酒精度较低,而且营养丰富,适合在商务应酬和宴会现场使用。打造出“东方原酿”. 五、黄酒市场的目标受众 黄酒的目标受众正由原来的中老年群体向年轻消费者群体转变。 中国黄酒充满着浓浓的历史沉淀,向来被认为是中老年人士的最爱。如今黄酒焕发生机,渐渐走进了年轻人的世界。 黄酒改变坛酒的老传统外形,配备上洋气的时尚外形,慢慢挺进KTV、酒吧、夜总会等夜店市场。通过革新生产工艺,慢慢影响年龄层次比较低的消费者群体,其定位目标群个体也渐渐由中老年群体向年轻消费者群体转变。 六、黄酒市场的竞争对手 黄酒的竞争对手有白酒、啤酒、红酒、葡萄酒等饮品。 黄酒向夜店市场挺进,同时也遇到很对竞争对手,夜店的饮品市场一直被现在时尚的红酒、啤酒、白酒等垄断,中国黄酒在开拓新市场的同时也会遭遇到这些老牌垄断者的竞争压力。另外开拓婚庆场合新市场时,也会遇到这些竞争者的压力的,再者,中国市场上的葡萄酒也是黄酒的竞争对手。 七、SWOT分析法研究黄酒市场情况

中国黄酒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黄酒行业研究报告 篇一:XX年黄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XX-2022年中国黄酒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 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80907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4a1486204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XX-2022年中国黄酒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报告编号: 1809079←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黄酒生产企业集中在江浙地区,苏浙沪三地合计所占比重高达83%。黄酒消费的70%集中在占全国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苏和上海。近年来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酿酒行业也体现出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对酒的需求从“单纯嗜好”向“营养保健”转变,高度、烈性的不良饮酒观日益为人们所摒弃,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近年来,中国黄酒业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经济指标步步攀登,品牌塑造大大提升。黄酒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沙洲优黄、塔牌等不断做强做大,发展迅速。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严控“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酒业开始步入新一轮调整期,黄酒行业也同样进入了休整期,不过相比白酒、葡萄酒等酒种而言,黄酒行业相对较为平稳,虽然销售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依然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在经历了XX年度的低迷行情后,黄酒行业在XX年迎来转机,3家龙头上市公司营收均有所增长。黄酒行业综合规模偏低,绝对规模稍有增减就会造成增长幅度的明显起伏,而低迷过

中国糖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分析

2016年中国糖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分析 2011年夏季采购后糖市由牛转熊,4年漫漫而今熊途末路渐尽:由内糖2014/2015榨季%的大幅减产开始,新糖供应缺口打开,糖价筑底已成;外糖过剩经过产糖第一大国巴西连续两个榨季的减产,已略有缓解;不论外糖与内糖,从去产能到去库存的希望已起,我们认为在整体消费保持稳定的情势下,糖业走出大幅亏损的低迷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将通过连续减产确认、去库存逆转供需格局,促使糖价走强,提升整个制糖业的利润水平。 基于产业链的互动格局,我们通过回顾糖市的历史,认为供给面、库存面、天气以及资金面的变动都将较大程度影响糖价走势。以此为分析框架,我们总结了目前国内糖业的几个变化以襄读者。 1)需求:食糖的需求是一个庞大的存量市场,我们认为长期而言增长相对乏力,但按照工业用糖与居民用糖存在有分化。2015年1-8月份下游食品工业用糖量累计增长%,经济新常态下消费低迷难以为工业食糖消费贡献增量;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分化,城市居民平均消费食糖约人,而农村居民仅为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将成为居民用糖增长的主要看点。 2)供给:内糖以及第一大出口国巴西的持续减产预期强,全球供应库存消费比下降。2014/15榨季我国糖料种植面积同比下降%,食糖产量大幅减少%至万吨;2015/16榨季糖料种植面积预计继续同减%,食糖预计减产150万吨,内糖在这两个榨季预计出现供应缺口分别为-63、-277万吨。此外,巴西自2011/2012榨季开始,尽管原油价格连续下跌但乙醇的需求量仍长盛不衰,出乎市场预料。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巴西国内可用乙醇燃料的汽车占比超过70%,只要乙醇燃料的比价处于汽油的下方,制糖占比还将持续低位,从已经过半的2015/2016巴西榨季的数据看,用于榨糖的甘蔗比例将继续降至7年来的低位,甘蔗制糖比低于42%、糖产量同比减少10%将是大概率事件。根据USDA对全球糖的供需平衡预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