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调节至物像清晰。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自主学习】 1、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 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1.观察细胞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 转动 使视野明亮;(2)先在

倍镜下观察清楚,然后把要放大的 物象移至 ;(3)转动 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 调焦。(5 )把蛙养在 的玻璃钢内2-3h ,待蛙的皮肤 ,后,再移入 的玻璃缸内,蛙的部分上皮就会龟裂,并脱落到水中。取水中浅灰色、 透明的上皮膜, 用于制片、观察,可看到蛙皮肤的单层

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

,并保持2cm 的距离。然后转动[] 个较大光圈。最后 _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 ] __,得到一个明亮视野。 (2) 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 首先应将玻片中的标本放到 通光孔的 。然后双目注视 ,使之对准[] 选择一 之间的

6

b

1

3

14

距离,转动[] ,使两者靠近但不能接近。最

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求

),先转动

,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

]

【注意事项】

1. 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而不

是对面积的放大。

2. 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成

正比。

,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

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与放大倍数

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

的。

5.显微镜使用时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 (2)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 (3 )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

6.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目镜、物镜或装片,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是否

在物镜)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讨论】

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讨论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 异的可能的原因?

讨论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 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

【问题收集】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动手写下来!

【基础练习】

1.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②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

④装箱之

3.高低倍镜下视野的区别: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方向

D. 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滴加

1-2滴清水,然后再盖

盖玻片

5?—个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倍,这里“被放大 A 、体积 B

、表面积 C 、物象的面积

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D 、长度或宽度

6.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像是“ Pd ”,实际图像是

()

A pd

B 、 dp

C 、 qb

D 、 bp

7?用显微镜检查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

(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

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向右上方

B .向左上方 淋巴

细胞

C.向右下方 D .向左下方

8.下面甲7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

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调节光圈 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丁:转动转换器

戊:

动标本

B .戊7丁7乙7丙

C.乙7甲7戊7丁

D .丁7戊7丙7乙

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3.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

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 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

A 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 .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 .是无色透明的

D .是活的细胞

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⑤ D

.③⑤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D. B. 图1

9?一位同学用低倍镜观察自制的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有一异物,移动装片,

异物不动,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能力提升】

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细胞。当成像清晰时,

每一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

2.显微镜目镜为10X 、物镜为10X 时,视野中被相连的 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

物镜转换为40X 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一行,则换40 X 物镜后,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 2个

B . 4个

C . 8个

D . 16个

A.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10?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时候,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

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另一部分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 反光镜未调节好 标本不是在一个平面上

C 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

显微镜物镜损坏 1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

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

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

A .物体不适合在高倍镜下观察

.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 .应换目镜,才能在高倍镜下看清楚

12.若不改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

10X 转换成45X, 光线

将( )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 变化无规律

到的细胞最多(

--

1

A

r -1^

U U

U

)。若64个细胞排成

A

B C

D

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_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课时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 1.观察细胞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转动__ _____使视野明亮;(2)先在_______倍镜下观察清楚,然后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____ ___;(3)转动______ _换成高倍物镜;(4)观察并用______ _调焦。(5)把蛙养在_______的玻璃钢内2-3h,待蛙的皮肤_______后,再移入_______的玻璃缸内,蛙的部分上皮就会龟裂,并脱落到水中。取水中浅灰色、透明的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可看到蛙皮肤的单层_______。 2.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_______,使之对准[] _______,并保持2cm的距离。然后转动[]_______选择一 个较大光圈。最后__ 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_____ __,得到一个明亮视野。 (2)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将玻片中的标本放到 通光孔的_____ __。然后双目注视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 距离,转动[]___ ____,使两者靠近但不能接近。最 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求_______),先转动____ ___,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____ 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关于放大倍数:放大倍数= ×,指对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线性放大。而不是对面积的放大。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2《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

2.1.2《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0分钟,用红笔标注疑难和重点 2.用准确语言完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认真独立完成【预习自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 2.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一.自主探究 导学问题: 1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可见光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2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 4.细胞的观察: (1)制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擦→()→()→()→()→染色。 (2)盖盖玻片时,要(),不要在盖玻片上留下气泡。 (3)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所有的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叫(),覆盖标本的叫()。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要用()眼向目镜注视()眼睁开以便画图,画图一般用()铅笔,图中较暗的地方用()表示。如果注字,应尽量注在图的()。 5.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2)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3)活的植物体中不断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4)遗传物质在()。 (5)带甜味或酸味的物质在()。 二.合作探究 1.阅读分析,做好讨论题,画好图。 2.P46的练习题。 三.讨论交流 四.展示点评(25分钟) 五.小结及巩固记忆 要求: 1.总结自己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2.记忆基础知识。 六.课堂检测 1.制作临时装片时用的载玻片和盖玻片必须清洁,一般的做法是()。 A 用纱布擦拭 B 用水清洗 C 用纸擦净 D 用洁净的纱布擦拭2.在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中较淡的部位表示方法应该是()。 A 用铅笔涂抹 B 用横线阴影表示 C 用铅笔点上细点 D 用斜线阴影表示 3.在低倍镜下观察碘酒染色的洋葱表皮装片,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液泡 4.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含有大量的糖分。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液 D 细胞核 七.拓展题 1.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标本的像偏向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移到视野的中央,则应将破片往什么方向移动?() A 左下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右上方 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时污点不动,则污点在哪一结构上?() A 目镜 B 物镜 C 载玻片 D 反光镜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2. 2.2显微镜的使用 观察细胞-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2. 2.2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基础闯关全练 1.(2019浙江杭州一中期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A B C D 2.(2018福建龙岩中考)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后,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 A.反光镜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D.粗准焦螺旋 3.(2018浙江温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若要改变视野亮度,可调节( ) 图2-2-5 A.物镜转换器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D.反光镜 4.(2018浙江温州四中期中)小科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上”,实际在载玻片上的是( ) A B C D 5.(2018北京中考)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D.能观察到细胞壁 6.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7.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如果把口腔上皮细胞放在______中,细胞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为了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应用______染色。

能力提升全练 1.(2018山东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2-6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2.(2018四川达州中考)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三四 图2-2-7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 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3.( 2018浙江嵊州期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2019浙江宁波质检二)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植物细胞》名师导学案

植物细胞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难点) 2.通过自主学习、结合图片,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重点) 二、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一: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阅读教材P4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画出关键字。 (2)实验步骤分哪几步?(用简单的几个字总结) (3)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显微镜下选一个细胞,辨认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各种结构。 ②结合P44(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画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简图。练一练: 1.医生化验病人的血液时,将病人的血样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制成标本,该玻片标本称为() A.切片 B.装片 C.压片 D.涂片 2.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3.下列关于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纸的中央 B.用削尖的铅笔画图 C.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画图 D.引水平的指示线,字注在图右侧 4.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__。 (2)盖好盖玻片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______。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________。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________。 学习目标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44~P45,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其淀粉主要存在于()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从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主要存在于青蒿细胞的()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液泡 3.识图题: (1)结构 ①对细胞有保护和_____作用。结构 ②除保护作用外,还能控制物质______细胞。 (2)含细胞液的结构是___;含遗传物质的结构是___;与光合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是___。 三、你的收获 四、动动手你能用橡皮泥、黏土等材料制作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吗?要求: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②结合课本P45植物细胞模式图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 三、望远镜

四、交流、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设计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授课人: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

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

编写单位日庄中心中学编写人李玉恒编写时间2013、08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得基本方法。 2、能够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得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得基本结 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简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胆大心细”就就是顺利实验得必备素质。 2、养成实事求就就是得科学态度。 重难点 1、巩固使用显微镜得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得基本方法与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得结构简图。 2、制作临时装片得基本方法与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得结构简图。亠 知识链接 1.显徽镜得使用方法 2.细胞得全能性就就是指已分化得细胞仍然具有分化发育成新个体得潜能。自从1 90 2年徳国科学家哈勃兰特提出植物细胞得全能性理论后,细胞全能性得研究逐 渐成了生物学研究领域得热点,但进展缓慢。195 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沃徳在人工 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得细胞培养出了新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得全能性;1997年 克隆羊多莉得出现标志动物细胞全能性得突破。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0分钟,用红笔标注疑难与重点 2、用准确语言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将引导发现法、演示、讨论充分结合。 3、认真独立完成【反馈检测】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时间1 0分钟,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观察得材料必须要,有利于透光。 2、常见得玻片类型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所有得托载标本得玻璃片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覆盖标本得 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 ⑴用洁净得纱布把载玻片与盖玻片___________________ O (2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 _________________ 在载玻片中央滴几滴________________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人教版备课班级八年级上课时间执教人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时1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内容的扩展。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在生物课学过了显微镜,对显微镜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观察实物和自学,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常试应用已学的透镜成像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获得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活动,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提炼课 题 对视角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法学 法 指导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

的放大倍数。

教学过程显微镜和望远镜的 区别 三、探索宇宙 观看多媒体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 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 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有关。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比原来的物体小,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 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 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 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 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 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 的作用。 教师讲解: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 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 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 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 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播放多媒体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 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热爱科 学的美好情感。 通过了解望远镜 发展的历程,感 受望远镜在人类 探索宇宙奥秘中 所起的重大作 用。 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1.2显微镜的使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导学案

我一定要马上行动,决不放弃! 编制人:刘莹莹 班级: 姓名: 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知识点解读与说明(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时一定要严格按以下程序: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2.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_________眼从_________注视物镜,使之接近玻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头触及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5~1cm )。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参看课本P8页方法步骤):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 ;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物像移至______________; ③转动______________,换成高倍物镜; ④观察并用___ __准焦螺旋调焦。 4.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______________将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__,然后换用 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低倍镜放大倍数_________,但视野_________,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放大倍数_________,视野_________,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_________部分。 5、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___ _、细胞数目____ _、光线___ ___;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___ __、细胞数目___ __、光线___ __。 6、注意换高倍镜时直接转动 ,不能直接转镜头,也不用将镜筒升高;换高倍镜后只能调 准焦螺旋,切记不能调 准焦螺旋。 7.换高倍物镜之后,视野变________(暗、亮),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调节亮度。用 调焦,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 8.制作临时装片时,材料要_________(多、少),切片要 (厚、薄)。盖上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_________角,防止装片中产生___________,影响观察。 9、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①成像特点:放大 的像,例实物为字母“b ”,则视野中观察为 ,若物像偏左上方,则装片向 移动。规律: 。 ②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 ,不是指像的面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 。 ③ 物镜和目镜判断方法: 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④放大倍数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 ,镜头短放大倍数 。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 ,与目镜相反。 ⑤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 ,距离远放大倍数 。 ⑥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调 ;观察材料颜色浅,视野调 。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 的调节问题;若观察的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 糊则可能是标本材料 造成的。 [课堂反馈] 例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观察顺序是 ( ) 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例2.用显微镜一个目镜分别和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二、跟踪训练 1、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转换成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 .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① 2、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 .目镜 B .物镜 C .光圈 D .反光镜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 A .1、3、5 B .2、4、6 C .2、3、5 D .1、4、6 4、 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 A .转换细准焦螺旋 B .转动粗准焦螺旋 C .转动转换器 D .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5、当你开始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 A .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6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操作要求注意事项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 备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用手捏住载玻片、盖玻片的两侧。 小心划伤。滴清水时,应滴在载 玻片中央,不宜过多。 取 材 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0 、5 平方厘米),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 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 中,并展平。 用刀片时应小心,防止划伤。切 块时应注意切块的大小。当把表 皮在清水中展平时,有时表皮会 粘在镊子上,这时用解剖针或用 镊子在清时中轻轻晃动即可。 盖 盖 玻 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 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 一定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 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出现 大量水泡。 染 色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 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 的全部。 滴加染色液时,可让载玻片一头 略高,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 引,连续两三次,这样才能充分 染色。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取 镜 与 安 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 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 米。 一定用双手,显微镜位置放正确。 对 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 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注意双眼睁开。

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注意标本摆放的位置,一定正对 通光孔。 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 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将物镜下降时,一定从侧面看着, 小心压破玻片。 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 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视野中若出现气泡(边缘粗而黑, 压玻片时会移动或变形),此时应 移动标本。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 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 观察植物细胞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预习案 1、用来观察的材料必须要,有利于透光。 2、常见的玻片类型有、、。,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所有的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叫,覆盖标本的叫。 3、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_____________。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_____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滴几滴_____________。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____________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_____________。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____________中,用镊子把它_____________。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_____________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_____________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______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_____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从盖玻片的 _____________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6)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要用眼向目镜注视,眼睁开以便画图,画图一般用铅笔,图中较暗的地方用表示,如果注字,应尽量注在图的。 4、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将观察材料染色? 5、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6、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2)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3)活的植物体中不断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4)遗传物质存在于。 (5)带甜味或酸味的物质在。

【测试案】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B、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C、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水滴 D、用碘液染色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知识看,使枫叶呈现红色的色素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3、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 A.会变形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 不变形会移动 5、取一滴鱼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另取一块载玻片把血液推成薄膜,置于显微镜下观 察,这种玻片标本属于()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磨片 6、罗伯特?虎克首次发现植物细胞时,所看到的蜂窝状结构是细胞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7、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 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8、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泡状结构,它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质 9、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去掉表皮的黄瓜表层果肉,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叫做() A.临时切片 B.临时涂片 C.临时装片 D.永久装片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显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生物:1.2.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 【学习目标】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取拿和安放显微镜 3.知道如何整理和存放显微镜 【问题导学】 探点一如何取、放显微镜 一、自主学习 1.二人一组,练习正确地从镜箱中取显微镜的方法。取时应注意①一手握②一手托;③置 于胸前。 2.如何放置显微镜: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向;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侧, 便于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3.对照图1.2-2安装好和。 探点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一、自主学习:1.参照课本图1.2-2,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握镜的部件是[]_____,稳定镜身的部件是[]_____, (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_____和_____上的_____。 (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件是[]_____,中央有[]____两旁各有一个[]____。 (4)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的部件是[]_____。 (5)安装物镜的部件是[]_____,用眼观察的镜头是[]_____。 (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件是[]_____和[]_____。 2.通过操作认识并体会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

自主学习: 实验后显微镜的安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应将玻片取下,将其机械部分用擦拭干净;若目镜或物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让两个物镜偏向;转动,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将反光镜,然后将显微镜锁入箱内,送回原处。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我们要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A.遮光器 B.转换器 C.压片夹 D.通光孔 3.显微镜的构造中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反光镜 B.转换器和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D.通光孔和反光镜 4.要使物镜的镜筒迅速上升,应当调节()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5.对观察的物体有放大作用的是() A.遮光器和反光镜 B.目镜和物镜 C.转换器和遮光器 D.通光孔和反光镜

高中生物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目标: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则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内容: 一、细胞工程 1.概念:应用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或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或获得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2.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是,细胞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全能性是指,表现为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 的潜能。 2.过程 离体植物的 ? ?→ ?脱分化 _ 组织? ?→ ?再分化幼根和芽或胚状体? ?→ ?发育 完整植株。 (1)细胞脱分化:已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2)愈伤组织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和的条件下,将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四、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1、实验原理 生物体细胞一般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因而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的遗传信息,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2、实验步骤 ①.将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新)高中生物3_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_______(实质上是________)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植物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 细胞是先前的细胞通过_______产生的,细胞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________。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 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 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①___________ ②镜筒(2)放大倍数 ①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物镜

人教版教学教案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 ●基础知识: 1.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播放) (1)一般的使用程序: 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 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 ↓ 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 ↓ 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 ●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3.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 ●典型例题 1. 【A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2. 【A级】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2.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像。 3.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 ×,这里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5.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6.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分析、讨论 1.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 2.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3.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典型例题: 1.【A级】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A级】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 【A级】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4. 【B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 当堂检测 1.【A级】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2.【A级】说说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后作业 1.【C级】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