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学案1 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考试说明解读】

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理解造成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及原因。

4. 分析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①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附近。

②方向: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周期:

④速度:角速度:除了,其它各地都相等,约等于。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极点的线速度为。

2.地球的公转

①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侧面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轨迹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时间;远日点:时间。

④速度:近日点的速度较,远日点的速度较。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分界线:

周期:

2.地方时:概念: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

经度相差15秒,地方时相差

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划分标准:全球共分24各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度,东、西十二区各跨经

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每个时区的的地方时称为这个时区的

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原则上以经线作为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应用:大气运动、洋流的运动等。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自转:赤道面

夹角23.26‘黄赤交角

公转:黄道面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周期:一个回归年

过程:3.21 6.22 12.22 3.21(在箭头上标上运动方向)赤道赤道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

北半球夏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春秋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随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改变

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由直射点向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思维训练】

1.能不能画图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侧视图和俯视图)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什么纬度地区最适合?

3.你能否判断当地球处于图中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如何?

5.如“理论时区图”,想想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度经线为什么不重合?除了这条日界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日界线?

6.你能说出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的区别吗?

7.假如黄赤交角变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将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扩大为25°呢?五带的范围会发生什么变化?

8.你能不能试着用图表示北半球夏至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9.你能不能用图表示30°N和20°N正午太阳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10.北半球夏至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和全球昼达到最大值夜达到最小值的范围有何区别?

【基础训练】

1.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2.若黄赤交角从23026/变为30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3.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4.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图1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某海洋考察船由西向东于当地时间某月2日18时25分,从甲地用5分钟时间越过a经线。据此回答5—7题。

5.考察船过a经线后的时间是()

A.2日18时30分 B.3日18时30分

C.1日18时30分D.2日18时20分

6.考察船在甲地时,轮船上的旗帜向()

A.东北方向飘扬B.西北方向飘扬

C.东南方向飘扬D.西南方向飘扬

7.此日期,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我国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B.圣地亚哥正值多雨季节

C.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处于一年中的较弱期

D.南极洲外围海域达到最大浮冰界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

A.45°N,135°E

B.30°N,105°E

C.35°N,105°E

D.30°N,135°

E

9、该中学位于我国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10、当北京时间分别为12时、13时和14时,该活动小组观察到旗杆影子的方向应分别为

A、西北、正北和东北

B、正西、正北和正东

C、正东、正南和正北

D、东南、正北和西北

二.综合题

1.

C

地球公转示意图

(1

(2(3(4)由B 点到C 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5)当地球处于A 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6)当地球处于C 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

(7)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8)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时间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时间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方向由向南转为向北的时间 是 。(填代号)

【能力提升】

右图中虚线是昏线,①点左侧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最短距离都是3330km ,回答1~3题

1、图中③点的经度是

A 160oE

B 130oE

C 180o

D 170oW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时20分

B 2时40分

C 14时20分

D 3时20分

3、 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6小时

C 12小时

D 6小时

读图6(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4—5

4.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 .东经70o

B .东经90o

C .西经70o

D .西经:110o

5.此日在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图1-1-6),完成6—8题。

6、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

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A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 .北回归线以南、近靠北回归线的地方

C .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

7.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A.白昼长度 B.正午太阳高度角

C.大气温度 D.降水量

8.在C-E时段,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河套平原因气温低而农闲 B.塔里木河因引水过度而断流

C.刚果河水位急剧暴涨 D.亚马孙河航运异常繁忙

表8—1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9~12题。

9.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5日 B.6月1日 C.9月20日 D.12月5日

10.表中四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A.2小时03分 B.1小时21分 C.2小时39分 D.1小时48分

11.表中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丙甲乙 D.乙甲丙丁

12.造成四个城市白昼时间长短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自转②地方时的不同③地球的公转④黄赤交角的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3-15题。13、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15、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小终日斜阳

D.赞比

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

(1)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 。

(2)当DF 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时是 节气,当DE 为昏线,此日是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是 ;当北京时间为8点整,DF 是 线。

22.图16中O 为南极点,MA 为晨昏线,M 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切点,且与经

线B 相交,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与全球其它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读后回答: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2)武汉某区(114.5°E ,30.5°N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地方时是 时 分。 (3)此时控制武汉的气压中心应为 压,气候

特征是 。

23、我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一直坚持观察阳光照射情况,他们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图13是他们设计的一道题:已知学校所在地昼长夜短,

AB 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a=70°,请回答以下问题:

(l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三a 一年中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化,其可以达到的最

小角度是_________

23共10分,每空2分

(l )65°E ,20°N 自20°N 向南北两侧递减(2)70°N 至北极点之间的地区

(3)15时40分 (4)66°34′

【基础训练答案】

1. C2.A3.D 4.D 5.C 6.B 7.C 8.B 9.C 10.A

综合题:

1.(1)6.22前后、9.23前后、1

2.22前后、12.22前后

(2)C 、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

(3)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4)从赤道向南运动到南回归线

(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略

(8)6.22前后、12.22前后、12.22前后、12.22前后和3.21前后

【能力提升答案】

1.B

2.A3.B4.B5.C 6.C7.B8.A9.D10.B

11.C12.C13.B14.D15.B

二.综合题答案

1.(1)12.2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北回归线

(3)夏至、冬至、春分或者秋分

(4)20时、晨线

2.

(1)20S、60°E

(2)39.5° 15时38分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温和少雨

3.(l)65°E,20°N 自20°N向南北两侧递减(2)70°N至北极点之间的地区

(3)15时40分

(4)66°34′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地理已经学习过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经纬线、最基本的地球运动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方向、轨道、周期)已有一些了解,只是不完整,不能把各特点联系起来认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学生不习惯用图来分析地理现象,认知地理规律。教师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逐步克服学生方面的认知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能够准确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 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速度的特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绘制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比较。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 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自转 教师活动 【演示探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地球自转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演示、主动探究、相互合作、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演示以及个人示范加深对自转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状况,总结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活动 【绘图能力提升】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选一组同学展示成果。提问:从侧面、南极、北极看自转的方向不同,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准确绘图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教师活动 【地球仪演示】演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因纬度变化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 简述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3、明确两种运动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1、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2、周期:一日---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3、自转中心:始终指向附近 昼夜交替的周期(以太阳为参考),一日(24小时)。 4、地球自转速度用和来描述。自转角速度除外都约为每时 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是。 5、公转中心:;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6、周期:一年(365天6时9分10秒);公转轨道:。 . 7、近日点为月初;远日点为月初 8、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 9.太阳直射点最北到达时间是;最南到达时间是; 直射赤道的时间是。 10、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叫做一年。 【课堂探究案】 小练 1、某日晚8:00,小王从天文望远镜中欣喜地看到织女星,若保持望远镜位置和方向不变,第二天小王再次在望远镜中看到织女星的时刻是? 2、若一飞机从上海飞往旧金山,飞机上的人感觉到昼夜交替周期比24小时长还是短?为什么? 规律总结: 【探究一】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

读右图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 因() A.a点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大 B.a点海拔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C.b点海拔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D.b点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大 规律总结: (知识拓展)仅从自转速度考虑,我国的酒泉与西昌,哪个更有利于卫星发射? 【探究二】 1、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这是为什么呢? 2、为何近日点距离太阳近,而我国却处于冬天呢? 【探究三】 1、在右图中标明二分二至日及近远日点 2、说出二分二至日公转速度的变化特征 3、在右下图中标明南北回归线,赤道;找出二分二 至日的位置;分析太阳直射点每月大约移动几个纬 度。 4、判断下列公转轨道示意图是否正确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参考优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的意义 “地球的运动”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地球和宇宙”共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方面。前面几册已经出现过地球物质(水、土壤、空气、岩石、矿物等),也学习过天气变化,涉及到一些地表的变化(岩石风化引起的地貌变化),本单元指导学生研究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在不停地运动,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在不断探索这些奥秘。我们虽然不能看到地球的运动,但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单元的编写思路就是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和发现昼夜和四季成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探究意识、精神和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已通过各种渠道对地球运动的知识有所了解,对昼夜和四季的形成也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但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科学课程有责任帮助小学生获得有关这方面的正确认识,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这不仅对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宣传科学、传播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说,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有十课,除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的拓展,涉及到生物和环境的内容。其他九课的每个话题基本上都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到“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学重点放在“地球的自转”这方面,编排了1~7课,地球的公转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 (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区分两个词语: 昼夜现象.... 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 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

晨昏线举例: 2.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a.时区相关计算: 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 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东 西十二区除外) 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 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3)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但有弯折。“东减西加”——由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减去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加上一天;但钟点的数值保持不变。(特别注意“东减西加”容易出错) 拓展: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而自然日界线指的是地方时处于0点的经线。多数情况下,它们把整个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特别注意:画图时,视线方向要与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偏向的一侧容易侵蚀,不偏向的一侧容易堆积。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案

课题: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情分析:通过上两节课和初中的初步学习,学生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但对于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情况,如周期、方向、速度等不清楚,开普勒第二定律、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也要具体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自转的两个周期太阳日与恒星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角速度与线速度及其分布特点,公转周期恒星年及公转速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地理意义:回归年。通过现象的演示及原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并由此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与读图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其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方向和速度。 教学难点:恒星日与太阳日,从地球南极和北极分别看地球自转方向,日地距离对公转速度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球仪。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教师:那哪位同学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呢?(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通过形象的比方明白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学生:假如我们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我们会看到车两旁的景物在快速的后退,正是从快速后退的景物中我们感觉到了火车在前进。(如学生答不出来需引导) 教师:好。这位同学联想丰富。我们看书上图1.14,夜晚我们长时的观察天上的星星,我们会发现,北极星附近的星星运动轨迹都是一段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圆弧,所有的星星都在圆形轨道上绕着北极星从东向西运动。从而说明我们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而且有一个指向北极星的绕转中心轴,我们把地球自转的中心轴称为地轴。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我们就称为地球的自转。(学生读图1.14并思考这种现象与地球自转的联系,并根据教师提示做记录。) 板书:地球的第一种运动——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地球自转一圈需要一天,但是,由于参考的恒星不同,一天的长度也略有差别。我们以一颗距离遥远的恒星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

1.3地球的运动答案版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地球 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细微的变化,其速度也随之而变化 ) 1、试着解释一下课本 P 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 186,冬半年的日数是 179天。造成这种日 数差异的原因是 什么?(你可以发现夏半年 7月8月都是大月31天,冬半 【合作探究】 1、请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 地球上的方向一定要学会画。地球的自转实质上就是纬线圈在不停地旋转,所以画法 就是:沿着平行于纬线圈(任何)作自西向东的箭头即可 速度 日期 位置 最慢 远日点 7月初 最快 近日点 1月初 年的2月正常年份只有28天)。 2、请问我们现在的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 ■7 ■ a. + 。如下图,请补上箭头。 南极俯视图 北极俯视图 赤道侧视图 地捕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3、请看课本P14图1.16试回答,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旋转的角度)为什么约等于算过程图。(人站在地球上随着地球旋转一周 4 秒,速度=360° /24h,得出15° /h ): 15°每时,请写出计360度,采用恒星时大约用时23小时56分

(2)为什么除了南北极点其他任意地方角速度是相等的?(南北两个极点是个点,没有 位移。其他任意纬度圈都是一个圆圈, 随地球旋转一周都是 360 °,且用时都是24小时。)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地球赤道的 周长:约40000km ) (4) 为什么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并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向两极 纬线圈周长越来越小。) 【迁移应用】 读下图,回答⑴?(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 B. ②的线速度大于③ C. ①地位于⑤地的不同 D. ②地位于③地的正西方向 (2)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读 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 ),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 、B 、C 、D 四点 中,近日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海年 _______ 月初 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位于 ______ 点,每年 ____ 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 A 、 B 、 C 、 D 四点中日地距离比较 ,由近到远的排 列依次 (4)A 、B 、C 、D 四点公转速度比较角速度、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 答案⑴略 (2) D 1 B 7 (3) D,A,C,B (4) D,A,C,B 【课堂检测】 1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就线速度而言,高雄小于马尼拉;就角速度而言,高雄大于马尼拉 B. 高雄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 南北极点线速度为零,但角速度最大 A .从图示N 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 )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A B D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1、常见图形(重点) 2、常见变式图 3、其他类型图 ① ② ③ B ④ B 太阳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北极星 a b c

1、读下面的图回答: (l )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12月22日 前后,判断理由是 BAC 内为黑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 。 (2)当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位置是 北纬23度26分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夏至节气; 当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冬至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春分或秋分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20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 是 晨线 线。 (5)当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 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 D 、 F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2~3题。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甲地时间为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北京时间为 A .6 日 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下图为某日1500E 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4~7题。 4.太阳直射点位于 A .00 B .200N C .200S D .23026'N 5.甲地的昼长时间为 A_8h B .10h C .14h D .16h 6.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 .5:00 B .9:00 C .17:00 D .19:00 7.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 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8.下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 点时的光照图”,A 点的是纬度2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图和晨昏线(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方向判断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图) 昼夜长短 时间的计算--日期变化(日期分界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doc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

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示例 〖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 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 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地方时的教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

1.3.1 地球运动的特点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第1题。 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D.西北方 答案:B 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2~3题。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A.春分B.秋分 C.冬至D.夏至 3.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逐渐减慢 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2.D 3.D 解析: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分别是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第3题,当地球位于b→c→d 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位于d→a→b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读图,回答4~5题。 4.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5.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第5题,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到北半球的大部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6~7题。 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甲 7.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完整版)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9.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10.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D.丁点 11.下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日历所示之日最接近的( )

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3.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 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甲T乙 B .乙T丙 C .丙T丁 D .丁T甲 2. 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 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 .甲点 B .乙点C.丙点 D .丁点 答案:1.A 2.A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回答3?4题。 3. 从节省燃料的角度考虑,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拜科努尔(46 N) B .肯尼迪(28 °) C.酒泉(40 N) D .库鲁(5 N) 4. 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3.D 4.C 据科学考察:火星与地球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 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回答5?6题。 5 .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A . 24时41分 B . 23时19分 C . 24时37分4秒 D . 23时15分4秒 6. 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 . 23 °6' N 至23 °6 ' S B . 22 °4' N 至22 °4' S C . 23 °8' N 至23 °8 ' S D . 23 °1 ' N 至23 °1 ' S 答案:5.C 6.C 7.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B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 C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致,均是匀速运动 D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中心 答案:B 读图,完成第8题。 &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答案:B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9?10题。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地球的运动_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xxx 时间xxx 教学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意义(一)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2)理解昼夜更替产生的原理;并能画出晨昏线。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产生及规律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识别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答案方向――自西向东(正视地球);逆时针(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或顺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 周期――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24小时(太阳日) 地球作为天体的属性。

答案是行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三、开始新课 (一)昼夜交替 (学生看课件图像,说出所能看到的景象。) 昼夜的产生不发光、不透明的球状天体, 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一个圈。 (1)晨昏线的特点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永远平分赤道。 (2)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线是晨线,由昼入夜的线是昏线。或东侧为昼,西侧为夜的线是晨线,东侧为夜,西侧为昼的线是昏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仰角 太阳高度角的范围0°≤h ≥90° 直射点太阳高度h=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h=0° 用太阳高度表示昼夜情况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

学案1 地球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考试说明解读】 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理解造成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及原因。 4. 分析昼夜交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梳理】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①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始终指向______附近。 ②方向:从侧面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周期: ④速度:角速度:除了,其它各地都相等,约等于。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极点的线速度为。 2.地球的公转 ①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②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侧面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时针方向旋转 ③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轨迹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时间;远日点:时间。 ④速度:近日点的速度较,远日点的速度较。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分界线: 周期: 2.地方时:概念:因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 经度相差15秒,地方时相差 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 划分标准:全球共分24各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度,东、西十二区各跨经 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区时:每个时区的的地方时称为这个时区的

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国际日界线:人为规定原则上以经线作为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应用:大气运动、洋流的运动等。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自转:赤道面 夹角23.26‘黄赤交角 公转:黄道面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周期:一个回归年 过程:3.21 6.22 12.22 3.21(在箭头上标上运动方向)赤道赤道 3.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 北半球夏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冬至日:昼夜长短随着空间(纬度)的变化规律: 春秋分: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过程及规律:随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改变 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由直射点向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思维训练】 1.能不能画图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侧视图和俯视图)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什么纬度地区最适合? 3.你能否判断当地球处于图中A、B、C、D四点时北半球的节气?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4.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如何?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作者:————————————————————————————————日期: ?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两个方面,首先,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 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 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第八节四季和五带 401太阳的回归运动 §401-1太阳回归运动和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地球上之所以有四季递变和五带区分,其根本原因在于黄赤交角,即黄道面对于赤道面的倾斜;而其直接原因则是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表现为相对于天赤道的往返运动。具体地说,天球上的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是因 为,黄道的一半在天赤道以北,另一半在天赤道以南。太阳的这种运动,是其周年运 动的另一个侧面,称为太阳回归运动。它在天球上所能到达的南、北界线,称为南、北回归线。回归运动的周期便是回归年。回归运动、回归线和回归年,是同一事物 的三个不同的侧面。 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回归运动,也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对于地球赤道的往返运动:半年直射在北半球,半年直射在南半球;半年向北移动,半年向南移动。地球 上的南北回归线的概念,也是相对于太阳回归运动而言的。 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 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 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太阳回归运动的主要表现,在于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在天文上,我国的二十四气和西方的十二宫,是按太阳的黄经划分的;然而,在地理意义上,它们之间更加 重要的区别,在于太阳赤纬的不同。前面说过,天体的周日圈,就是该天体所在的赤 纬圈。因此,天体赤纬的变化,意味着它的周日圈的改变。不同赤纬(或周日圈) 的天体,有不同的出没时刻(与方位)和中天高度。太阳赤纬的变化,影响各地的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二者都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太阳的赤纬随其黄经而变化。不同的太阳黄经总是与一定的太阳赤纬相对应,其大小可以解球面三角形方法计算。 sinδ=sinεsinλ=sin23°26′sinλ sinδ=0. 3977sinλ或sinδ=0.4sinλ §401-2太阳回归运动与地球公转 太阳的回归运动及其赤纬的周年变化,是太阳周年运动的一个侧面。太阳周年运动本身,是地球公转的反映,因此,从根本上说,太阳的回归运动,必须用地球的 公转和公转轨道来说明。 从每年的南至日到次年的北至日,地球从轨道上的最北点移到最南点,行程约为470 000 000km(轨道周长的一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300000000km(轨道 平均直径),其中有向南分量为300000000km×sin23°26′=12000 0000km。在这期间,太阳在天球上相应地从黄道的南至点移到北至点,其赤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4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下图能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答案】 B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的旋转运动。 (2)方向:。 (3)周期 名称长度参考点 恒星日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小时太阳 (4)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影响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地球公转 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为 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又差异,最大,最小为0

(1)概念:地球绕的运动。 (2)方向:自向,如图中所示“→”。 (3)周期: (4)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较快近日点 B点较慢 【参考答案】 1.(1)地轴 (2)自西向东 (3)23时56分4秒 24 (4)15°每小时赤道极点 2.(1)太阳 (2)西东 (3)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4)1月初 7月初远日点 读经纬网图,完成1—3题。 名称: 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

1.②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②点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太阳日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约为23时56分4秒 2.①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①B.③ C.④D.⑤ 3.与②地相比较,④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D.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 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恒星年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 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 D.地球在近日点时,正值夏季 【答案】1.D 2.A 3.C 【解析】1.太阳日是太阳从某地正午到第二天正午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A错。②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②点,是地球自转一周360°,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D对。 【答案】4.C 【解析】4.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近日点在1月初,黑龙江正值冬季,远日点在7月初。学%

地球的运动教案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3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3.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4.画图表示并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5.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四、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4.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五、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六、课时安排4课时 七、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个笑话:局长到某校视察,看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便问甲同学: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何是斜的?甲非常惊恐,答道:不是我弄的。此时,教室走进另一名学生乙。局长再问,乙答道:你知道的,我也是刚进来,什么也不知道。局长疑惑地问教师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这不能怪他们,地球仪买来时,就已经是这样子了。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趋前解释:说来惭愧,校长陪笑道:因为学校经费有限,我们买的是地摊货。 地球仪真的是被弄歪了的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会是歪的呢?与地球的运动特征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 [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地球处于太阳系中,它与其他的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其中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就是:自转和公转。那我们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呢? 速度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 角速度线速度 【地球自转】我们先来探索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 [学生活动] 初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我们先请一个同学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纠正学生在演示地球公转时容易犯的错误,先让学生纠错,再由老师引导) 问: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什么转动?(自转轴,简称地轴.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应始终指向什么方向?(北极星) 问:北极星也是地球上指北的方向。教室里北方在哪里?面朝北:左西右东。 [演示]学生站起来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按什么时针方向在运动?拿地球仪的学生站起来,同桌从南极看地球按什么方向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