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

一、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景观)

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定义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唯有厚层石英砂岩,拥有丰富的垂直节理,后经地壳垂直抬升,并被流水剥蚀,才能形成砂岩峰林景观。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山、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其中以湖南张家界地貌最为典型。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从台地→方山→石墙→石柱→峡谷演化过程清晰,发育时间因素可测性强,在砂岩地貌景观中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属性,拥有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黄石寨等典型地貌区。目前,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正处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壮年时期,是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张家界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山青水碧,其峰柱的高大、雄奇、险峻,集中呈林状分布体现了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独特魅力,其美学价值以及内在的科学美被誉为“天下奇观”。该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成因

大凡有大片砂岩的地方皆是地质历史上的海滨海滩,经过漫长过程的沉积之后被积压胶结而成为砂岩。泥盆纪时期,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

的陆地冲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二叠纪时期,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到了三叠纪末,因为地壳上升运动,平整的地层开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便被抬升,成为丘陵山地。后又经漫长过程的雨水河水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使原来完整的砂岩山地被切割成许多山峰,而成为砂岩峰林;而被风化侵蚀掉的那部分砂岩变成了泥沙,被流水重新带回大海,形成了许多纵横交织的峡谷,于是由石英砂岩所构成的山地就形成了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峡谷纵横,植被茂密.以我国湘西武陵源的张家界最典型最有名。

3.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形成条件

厚层石英砂岩是成景的物质条件,岩层产状平缓和区域垂直升降运动是成景的前提条件,棋盘格状垂直节理体系是成景的必要条件,而流水作用、磨蚀作用和崩塌是成景的主要动力条件。在这四者的作用下,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二、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分布及特征

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分布区域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天子山、索溪峡、张家界等三个自然保护区内。

2.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成因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

(1)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因素:

I 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发育于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合上统黄家磴组巨厚层石英砂岩分布区,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坚硬的物质特性,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而黄家蹬组顶部铁质胶结的紫红色厚层砂岩(鲕状铁矿层)组成峰顶的顶帽,这就像给山峰戴上了坚固的安全帽,形成名符其实的“铁帽”。所有这些,都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得以形成并保存至今的物质基础,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弱,易于风化剥蚀。软弱层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峰柱的坚固程度,但同时也有利于单个峰柱的雕塑造型,形成众多栩栩如生的拟人拟物的造型地貌。

II 高角度裂隙的发育,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

张家界地貌属典型的地台型构造。巨厚层石英砂岩、由于抗剪强度低,加之产状平缓,共轭节理特别发育,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为日后的外应力地质作用开辟了道路。

III 所处的特殊构造地位,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砂岩峰林地貌集中分布于三官寺向斜扬起端的天子山一带和桑植向斜扬起端的峰峦溪,它们都是位于相同的构造部位,既北东方向宽缓向斜的扬起端和北东方向褶皱叠加,使得北东方向向斜扬起端地层被进一步抬平,由于产状平缓,使得岩层之间不易产生重力滑动,有利于峰柱地貌的稳定。

IV 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

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是该区不断地产生间歇性抬升,地壳的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使得该区水动力作用加剧,流水最终切穿高角度的节理或构造裂隙软弱带,形成今日之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2)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并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原始构造面→台地、方山嶂谷地貌→峰丛、峰林嶂谷地貌→斜坡残余峰林→新剥蚀地貌的发展过程。

(3)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的特征:

经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使武陵源地区砂岩峰林具有世界其他地区峰林不可比拟的特征。国际地洼学会主席陈国达教授将武陵源砂岩峰林的特色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石峰石柱之形神兼备,壮丽奇幻;二是石峰高度密集,多达三千余座,成为真正的“峰林”;三是分布范围宽广,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四是峰林间沟壑纵横交错,配合峰林构成举世无双的绚丽图画;五是林茂水丰,苍翠连绵,既为砂岩峰林增添秀色,又为保持水土、减少雨水侵蚀破坏提供了良好条件。

3.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保护

石英砂岩峰林奇观是张家界奇绝超群、蔚为壮观的胜景,具有不可比拟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分割性,可以说大自然以美的形式法则创造的最为杰出的作品。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评价说:“张家界这种奇特的地开地貌,不仅国内少有,而且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能以砂岩峰林演化遗迹见证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最典型的地区,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但是随着武陵源地区受构造运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沟谷下切等侵蚀作用,砂岩峰林、柱峰的基底将会进一步下切,石英砂岩的峰林的稳定性将受到潜在威胁。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已经依法建立了保护管理机构,同时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地质公园的法律和法规,如《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尽管如此,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仍然需要更多

人的重视,我们必须以保护其系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解决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分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整,使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配置,让这一自然瑰宝永保青春,永具魅力,永远骄傲地屹立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永远向全人类展现她无限的异彩!

我们作为地质大学的学生,这所地学摇篮里,我们要努力学好地学知识,不仅要为国家找寻更多的矿藏,更要为保护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贡献力量,让我们的自然瑰宝能够长久完整的存留下去,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oczj.com/doc/4a12012877.html,/view/758504.htm

[2] https://www.doczj.com/doc/4a12012877.html,/wenjingjing_88/blog/static/847287522009812104928661

[3]陈国达:“武陵源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开发与保护”,《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第9卷第3期。

[4] 唐云松,陈文光,朱诚:“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成因机制”,《山地学报》,2005年03期。

[5]谢永林,陈红英:“浅析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20期。

[6] https://www.doczj.com/doc/4a12012877.html,/view/1714082.htm

学号:1002121120

姓名:张浩男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旅游地质学_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 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 2、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3、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 定义及成因: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流水冲刷侵蚀型、侵蚀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按岩性可分为:砾岩型、砂岩型;按演化分为:幼年型、壮年型、老年型。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而在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甘肃、河北北部等地。分布以南方为主,北方次之,其杰出代表为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 江郎山风景区简介: 徐霞客曾感叹说:“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位于浙江的江郎山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风景区。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崕题刻“壁立万仞”四字。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目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引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地质景观的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峨眉山地质景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错误!未指定书签。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地质景观赏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变质岩地质景观概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变质岩地质景观概述 班级:10021213 姓名:刘振华 学号:1002121315

一、变质岩地质景观的定义、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 变质岩景观是指由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形成的地质景观。变质作用是指,地球上先成的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以及化学活动流体的参与导致其组分、矿物组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一种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岩的种类很多,由于原有岩石的岩性及所受的变质程度的差异,变质岩的岩性差别很大,组成的山地风景也各有不同。 变质岩的种类很,按照原岩的类型可将变质岩分为三类: 1.由岩浆岩形成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 2.有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副变质岩; 3.又变质岩再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为复变质岩,或叠加变质岩。 控制变质作用的根本因素是地质因素,大地构造的位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等,引起物理、化学条件变化。 变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在变质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都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温度的变化可以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压力是变质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通常与温度一起制约着大多数变质作用的进行。化学活动性流体主要是H2O和CO2等。此外,在水溶液中经常含有不同数量的K、Na、Ca、Si等造岩组分的溶解物质,这些物质大大增强了谁永夜的化学活性。流体在变质过程中使周围岩石发生交代作用;作为催化剂,促进矿物的重结晶和变质结晶;影响水化作用和脱水作用的反应方向;大大降低岩石的熔点。 在变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温度作为主导因素,配合着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在活动。另一方面,变质作用还与原岩的内部因素(物质的组分、结构、构造等)密切相关,例如:石灰岩经常变质后发生重结晶形成大理岩,而处于同样变质条件下的石英砂岩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 习惯上按变质作用的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成以下岩类:(1)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区域变质岩;(2)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动变质岩;(3)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接触变质岩;(4)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的气-液变质岩;(5)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混合岩类。 主要岩石类型有以下16类: 1.板岩类:属于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2.千枚岩类: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图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3.片岩类:属于低至中高级变质产物,如云暮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4.片麻岩类:属于高级变质产物,如富铝片麻岩、斜长石片麻岩等 5.长英质粒岩类:可形成与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如变粒岩、浅粒岩等。 6.石英岩类:主要由石英逐层(石英含量大于75%),如纯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 7.斜长角闪岩类:形成于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想到变质条件、如石榴子石角闪岩、透灰石角闪岩等。 8.麻粒岩类:属于高温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岩,如暗色麻粒岩、浅色麻粒岩等。 9.铁镁暗色岩类:主要由辉石类、角闪石是类、云暮类、绿泥石等类型组成。 10.榴辉岩类:主要由绿辉石和富美石榴子石组成。 11.大理岩类: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12.硅卡岩类:主要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如钙质硅卡岩、镁质硅卡岩。 13.角岩类:属于热接触变质产物,如云暮角岩、长英质岩等。 14.动力变质岩类:属于各自岩类手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构造角砾岩等。

地质景观赏析

喀斯特地貌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论文成绩:

摘要: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等方面,简述了一种独特的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分析了其独特的地带性特征,地貌类型,形成原因等。重点描述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及世界著名喀斯特地貌,而且“中国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个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上升发育区的结构系统和演化序列。 关键字:喀斯特地貌中国南方喀斯特独特形态相关分类 前言: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就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为详尽。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正文: 一、地貌类型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 一、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概述 (砂岩峰林景观) 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定义 砂岩由碎屑和填充物组成。石英是砂岩的主要矿物碎屑,它在地表条件下最稳定,是大多数砂岩的主要成分。唯有厚层石英砂岩,拥有丰富的垂直节理,后经地壳垂直抬升,并被流水剥蚀,才能形成砂岩峰林景观。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山、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其中以湖南张家界地貌最为典型。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从台地→方山→石墙→石柱→峡谷演化过程清晰,发育时间因素可测性强,在砂岩地貌景观中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自然性、稀有性和典型性等自然属性,拥有天子山、袁家界、金鞭溪、黄石寨等典型地貌区。目前,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正处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壮年时期,是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张家界峰林地貌,石奇峰秀、寨高台平、壁险峡幽、山青水碧,其峰柱的高大、雄奇、险峻,集中呈林状分布体现了张家界武陵源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独特魅力,其美学价值以及内在的科学美被誉为“天下奇观”。该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砂岩峰林地质景观的成因 大凡有大片砂岩的地方皆是地质历史上的海滨海滩,经过漫长过程的沉积之后被积压胶结而成为砂岩。泥盆纪时期,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

的陆地冲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成了石英砂岩岩层。二叠纪时期,石英砂岩因地壳隆起露出地面形成沼泽地,并有植物繁衍,形成了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到了三叠纪末,因为地壳上升运动,平整的地层开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如果上升的幅度很大,便被抬升,成为丘陵山地。后又经漫长过程的雨水河水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使原来完整的砂岩山地被切割成许多山峰,而成为砂岩峰林;而被风化侵蚀掉的那部分砂岩变成了泥沙,被流水重新带回大海,形成了许多纵横交织的峡谷,于是由石英砂岩所构成的山地就形成了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造型生动,峡谷纵横,植被茂密.以我国湘西武陵源的张家界最典型最有名。 3.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形成条件 厚层石英砂岩是成景的物质条件,岩层产状平缓和区域垂直升降运动是成景的前提条件,棋盘格状垂直节理体系是成景的必要条件,而流水作用、磨蚀作用和崩塌是成景的主要动力条件。在这四者的作用下,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二、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分布及特征 1.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分布区域 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天子山、索溪峡、张家界等三个自然保护区内。 2.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成因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 (1)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因素: I 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

地质作用与地质景观

全胜峡的地质与景观 通过学习了地质作用与地质景观这门课程后,被自然巧夺天工的力量所震撼,我们身边亦有很多自然景观展现出了自然地美,一些地质作用使得那些自然环境更加多姿多彩!而下面这个旅游地点只是我们县城的一处景观,但它在经过地质作用等系列的改造后边的越加充满吸引力。 景区简介: 全胜峡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县齐家佐乡境内。距京昆高速和保阜高速白合出口17公里;距保涞公路线18公里;地处保阜公路与保涞公路连接线附近。 全胜峡,因全胜庄大峡谷而得名。传说丘处机曾在青虚山修全真教住此,故名全真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来此“扫荡”,八路军打败日军,取得胜利,然后改为全胜庄。 景区属华北道教圣地青虚山的阳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180--1046米。因其为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有独具的三大特点:一、大峡谷遮天蔽日,酷暑犹凉;二、钟乳美石遍布峡谷,更有天然莲花钟乳石溶洞;三、溪流淙淙,潭瀑飞纵。景区座北朝南,崇岭环抱,耸峰林立,玉峡腰系。区内松柏滴翠,山花烂漫,泉溪叠潭,悬水飞瀑,溶岩钟乳,洞穴峡谷,历史遗迹,古寺旧观。现已开放的景点有:白皮麻库湾,三胜泉,护泉金钢,龙门爽,自来门,风水鼎砚,峡谷银河三维涧(抬头见鹊、彳亍栈、牵手渡),天长瀑,长城入涧,全真七子潭,乳岩壁画,金蟾化石,龟蛇戏蟾,人和瀑,一指峰,两壁桃花,三棵柏,壶穴盆,全胜墙,宝塔峰,洞穴群,龙泉,龙王庙,警安石,龙蝠洞,双乳峰,龙门台农家院,黄栌秋色,全胜道,辈辈为侯,一帆风顺,雄狮礼送等。正在开发景点:苇玉寺遗址,地久瀑,牵手渡,西龙门沟,长尔凹、西泓等。北方喀斯特,奇谷全胜峡。 旅游区风景资源特点 自然景观资源: (1)奇峰怪石,云海仙境 全胜峡出露岩层为古老的碳酸盐岩,属可溶性岩石,且被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节理切割的支离破碎,而这里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太行山东麓夏季迎风坡,雨热同季及相对丰沛的降水使这里的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即温带喀斯特作用)强烈。构造、岩性、地貌和气候的匹配使这里的流水侵蚀和喀斯特过程及伴生的重力作用等地貌过程十分活跃,因而形成奇特的山石造型景观。 全胜峡景区四周崇岭环抱,中心孤峰兀立,形成了金峰坐金椅之状。远观,山体巍峨嶙峋,山顶峰柱林立,犬牙交错,直刺蓝天,呈现出独特的温带喀斯特峰林景观。山门西侧背背猴峰,辈辈为侯,东侧一帆风顺峰,似一船飞渡,乘风破浪,预示着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山体中部则由被近南北向和东西向节理切割成长宽各2米的方块,方方正正,整个山体如同垛起来一般。近观,怪石满山,尤其是中山,当地人称怪石坡,有钱眼崖、日月石等等,有的以形引人,有的以状夺目。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还使区内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夏秋多云雾,尤其是雨后天晴更是常常形成云海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概述

丹霞地质景观概述 摘要:本文针对丹霞地质景观的成因,形成条件、分类及丹霞地质景观在我国的分布展开论述,并以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为例,详细介绍丹霞地质景观及讨论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丹霞地质景观;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1928年,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1961年地理学家李见贤首次指出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1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主要形成于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中,并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随后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中红色岩系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消失,形成缓坡丘陵。而因我国地区气候的差异性,丹霞地貌类型也有所区别,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降雨量充足,流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较强,常形成一些溶沟、石崖及溶洞。在湿润及半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则多以台地和方山类型为主。在干旱的西北地区,丹霞地貌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有时在顶层还有黄土覆盖,称为类丹霞地貌类型。 2 丹霞地貌分类 1992年黄进先生等从地层倾角大小、红层之上有无盖层、丹霞地貌所在气候区、发育阶段、形态和有无喀斯特现象等六个方面对丹霞地貌进行不同系列的分类。2002年中山大学彭华教授又对丹霞地貌分类进行统计归纳, 将丹霞地貌分类按其它物质、碎屑特征、气候区、地貌形态、组合形态、发育阶段、成因、岩层产状等划分出多种类型。此两种分类方法皆过于繁琐,在此不一一详述。2017年,傅中平及黄春源将丹霞地貌按顶端地貌形态细分为两类, 其峰顶圆盾的称为盾丹霞地貌,其余峰顶棱角分明、相对尖锐的称为矛丹霞地貌;正和负指的是微地貌, 凸起为正, 凹下为负。该分类方法对所有红色岩系构成的宏观和微观的地貌形态进行分类, 不受山体地质时代和岩相、产状等因素的限制。适用于从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丹霞地貌且容易向国外推广。[1]

旅游地质特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姓名:*** 学号:***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 ① 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二):成因及形成条件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摘要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目录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描述

(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1、变质岩的矿物 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那么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 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变晶结构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 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1

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 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3、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 变质岩的构造系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变成构造主要是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已形成的构造。这类构造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常见者有: 板状构造是页岩或泥岩(粘土岩)在经微变质中所形成的一种构造。原岩组分基本上没有重结晶,岩石中表现的一组平整的破裂面,破裂面光滑而具微弱的丝绢光泽。 千枚状构造矿物初步具有定向排列,但重结晶不强烈,矿物颗粒肉眼不能分辨,仅在片理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裂开面不平整而且有小褶皱。

旅游地质学结课——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 ① 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二):成因及形成条件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

旅游地质学结课――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旅游地质学结课――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定义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①(二):成因及形成条件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

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 (三)分类一:冰川的类型在雪线以上的积雪,积累到一定厚度并转化成冰川冰后,如地面或冰面有一坡度,冰川冰就能沿坡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冰川。现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把冰川划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山岳冰川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地区。山岳冰川形态和所在地地形条件有很大关系,根据冰川的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和山谷冰川三种。 2、大陆冰川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一种冰川。它不受下伏地形影响。如冰川表面中心形态凸起表

变质岩地质景观

变质岩地质景观简介 一、变质岩景观的成因、条件、分类 地球上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以及地幔岩),随着地壳的不断演化,其处于的 地球动力学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一化学条件的变化,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就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因此,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原来形成的岩石其所处环境与原形成条件改变,是原岩矿物成分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即: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 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促使岩石变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以及时间。 其中,温度是热力的标志,是变质作用得以进行的能量来源,可以引起重结晶作用,也可促进原有矿物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引起温度升高的热能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比如地热、岩浆热、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摩擦热等。 压力可根据作用的方式和性质分为静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应力,可使岩石孔隙减小,还可以促进岩石颗粒的重结晶作用。 具化学活动的流体可起溶剂作用,直接影响变质作用的进行。不仅可以引起原岩结构、构造的改变,而且可以促进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发生改变。 变质作用持续的时间也是变质作用很重要的因素。 在变质过程中控制变质作用进行的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时间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几乎是同时存在,而且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在不同地质时期内,某一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已。 习惯上先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1)区域变质岩类,由区域变质作 用所形成。(2)接触变质岩类,由接触变质作用所形成。(3)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所形 成,如压碎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等。(4)交代变质岩类,由气-液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如云英岩、 次生石英岩、蛇纹岩等。(5 )混合岩类。由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 主要岩石类型可分为以下16类: 1. 板岩类。属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2. 千枚岩类。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如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3 .片岩类。属低至中高级变质产物,如云母片岩、阳起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4. 片麻岩类。属低一高级变质产物,如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 5. 长英质粒岩类。可形成于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如变粒岩、浅粒岩等。 6. 石英岩类。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含量大于75%),如纯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 7. 斜长角闪岩类。形成于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变质条件,如石榴子石角闪岩、透辉石角闪 岩等。 8. 麻粒岩类。属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岩,如暗色麻粒岩、浅色麻粒岩等。 9. 铁镁质暗色岩类(主要由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绿泥石类等组成)。如透辉石岩,石榴 子石角闪岩等。 10. 榴辉岩类(主要由绿辉石和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如镁质榴辉岩、铁质榴辉岩等。? 11. 大理岩类(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如白云质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 等。 12. 矽卡岩类。主要由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如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等。 13. 角岩类。属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物,如云母角岩、长英质岩等。 14. 动力变质岩类。属各种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构造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糜棱岩等。 15. 气-液变质岩类。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如蛇纹岩、青磐岩、云英岩等。 16. 混合岩类。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如混合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