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极大解放,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已经成为当代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加剧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这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严重信仰危机。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最后重点分析在多元文化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信仰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43-02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对某人或者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崇拜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榜样或指南。”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最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他们的信仰状态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并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多元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在各自的领域合并、组建了新的文化模式。多元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信仰选择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的积极方面

1.多元文化为大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项和开放性的空间。网络的便捷性使大学生体验到了全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同时也使他们更全面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如今,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们有了更加开放的行为空间和思维空间,这对于树立正确信仰有着积极的影响。

2.多元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信仰选择的理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提升文化内涵。如今,多元文化充斥了整个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的塑造力极强,如果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他们极有可能误入歧途。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他们在思想上积极乐观的态度,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立足,才能在多样化的信仰选择中保持理性。

3.多元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们的信仰思维能力。大学校园文化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状况,多元文化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信仰选择的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的消极方面

1.多元文化使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不断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强烈碰撞,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在大学生正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悄然融入大学校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这与我们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

2.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存在盲目性。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日益更替,不同的价值观念冲击着学生的神经系统,其中最主要的信仰部分也呈现出盲目性的趋势。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迅速变化。一部分学生感到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于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感到困惑不解,在校期间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或者是面对就业压力感到力不从心。

3.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趋于多元化。当今,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生存环境,同时促进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更具有开放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自信与财富,但是我们也极有可能被巨大的

物质利益所诱惑,在如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就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比如重科技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这些趋向无法避免。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现状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信仰对于人们的指引作用呈现出偏差或低潮,使得在现阶段大学生信仰危机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一)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思想意识不断涌入我国,不仅导致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而且令大学生的信仰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时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已不是高校大学生的唯一信仰,甚至有些大学生对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不清、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他们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信仰,对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感到茫然和困惑,出现了信仰的真空状态。此外,在信息化时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的全球共享,国外各种思潮涌入、多元经济并存,西方的各种宗教派别、个人主义、人权思想、拜金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甚至各类偶像明星都成了大学生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些所谓的主义、宗教、偶像等一时间成了他们笃定的信仰。

(二)大学生的信仰呈现迷失性和摇摆性

大学生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从而使得自己的方向越来越偏离原先的目标甚至到最后容易放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缺乏信仰而迷失方向,还有的因为一时的情绪低落,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遥不可及,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无用,以及共同理想“幻灭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红色资本主义”等消极怪论。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必要,有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乏正确认识、有的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疑虑、有的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幸福、自己的国家总是不如外国好等等。存在于大学生中的这些信仰危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必定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定和团结。

(三)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出世俗化和功利化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人生信仰十分迷茫,难以抵挡世俗的诱惑,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没有崇高的理想,更不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专注于对金钱、权力等世俗的向往,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等,他们的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信仰倾向,导致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泛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的信仰尚未坚定,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干扰,他们的信仰世俗化和功利性与许多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比如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等的不满和忧虑使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导致出现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现象。三、在多元文化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信仰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精神信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将遭受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崇高的人生信仰,努力使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纷呈。在当今多元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如下。

(一)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意识形态最本质的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而坚定的人生信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现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大学生要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

的关系,坚决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必须确立他们在学习和实践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各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组织等,全面弘扬社会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想基础在大学生群体中夯实加固,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中国梦的实践者。

(二)对多元文化进行积极借鉴,拓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

1.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独立意识与实践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追求等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践特征等思想相互吻合,因此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应在摒弃传统文化思想糟粕的同时,也要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使他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形成更强大的意志与情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借鉴意义。我国的现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热衷于时政的大学生可以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益的成分,这样可以为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借鉴。大学生通过对各种思潮的学习和内化,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化都可以吸收和借鉴,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看到其不合理之处,让大学生明辨是非,避免他们产生极端的思想与行为。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方法,具有潜隐性、诱导性、娱乐性的特点。高校应积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平台,形成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浓厚氛围。同时,高校工作者要积极发现生活中具有模范、榜样作用的人物,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大学生的视野在活跃的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媒介得到更好地拓宽,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精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多,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而且,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的冲突矛盾不可避免。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影响大学生信仰倾向的原因,探析和阐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主导地位的时代意义,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党课结业论文 摘要: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快速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出向了信仰真空,信仰危机仍然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解决这个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以后发展。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 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之只知道吃饱睡足,他还算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一头畜生!——莎士比亚 智慧是做事用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信仰。——高尔基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列夫〃托尔斯泰 信仰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 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薄一波 理想和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仰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仰。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仰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仰,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我们现阶段,从总体上看,当代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热爱祖国,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特别表现在青年大学生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基本纲领政策是认同的,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对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是拥护的。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正处在又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渡,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人们需要信仰首先不是出于理智思考,而是出于生命的渴望,通过习俗、礼仪和社会心理文化的熏陶而获得信仰。同时人们的信仰往往又是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广西的日益多样化,四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引入,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学生倍感迷惘!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确立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带来了更大困!尊重自我,尊重个性,执意表现“自我”成为青年一代新价值思潮的代言人。并由此形成了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使青年盲目的追求世俗文化,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及其对策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信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冷静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特点及其信仰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构建途径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关于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文献分析 (1)调查文献资料的引入为了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我们先来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一些分析。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撰写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7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一些青年学生反映,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否趋同的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趋同论正确,有13.5%的学生认为说不清楚。这说明,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复杂、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3]。 根据对江苏省某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如对“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持“不同意”和“说不清”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时代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有失偏颇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政治信仰植根于内心,以人的自我意识的生成为基础;扎根于社会,是现实生活的内化和人们道德人格的升华;籍由内省产生,并依赖于人们心中的尊崇。有无政治信仰或者信仰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社会成员是否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的重要依据。作为社会群体与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对于推进政治社会化、统一社会意识形态、坚定社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较高、政治基础较好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经济至上”,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边缘化,其中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修身齐德、全面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各高校大学生为考察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座谈、访谈等手段,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进行深入探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7份,有效率为91%。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突出的现象和问题 1、政治态度比较明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主流积极向上。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与直接受益者,是伴

《当代青少年信仰危机》

《当代青少年的信仰危机》 开始这个论题之前有必要对于“信仰”进行一下认知,只有了解了信仰对于个人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晓得当出现信仰危机的时候,对于个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甚至于是对一个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 谷歌对于“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信仰价值的关键在于它的“支柱”作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信仰的价值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部分了。之所以“特殊”,是因为青少年正处在一个远离社会又即将进入社会的阶段。对于我自身而言,因为我本身的角色就是一名青少年,身处这样一个“当事人”的角色,所以对于我们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特性,心里,价值观等等是有一个大概的体会和认知的。青少年面临的问题,以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即将出现和面临的种种问题。 有人评价我们这群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躁。”的确,我们是躁动的一代,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飞速更新换代信息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快速、简单、方便、时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可是青少年心中那填补不了的空洞却在日益扩大。青少年们从之前强迫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之后,以为自己总算找到一片属于自己任意发挥的空间。现在不是流行一句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吗!这样一种自我的思想形态在青少年们心里根生蒂固。这样的一种思想到底是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还是仅仅只是人的私欲膨胀以至想当然地以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可怕的世界观的延伸呢?“人心里怎样思量,他的行为就怎样。”现在的青少年们普遍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甚至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在这个群体内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权威的力量告诉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如此生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学习成了社会“压迫”的继续,就业成了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任何事物没有了原来真实、真正的意义,除了只是自己存在的理由。于是人们开始选择逃离,学会麻痹自己。网络、酒吧、舞厅、商店……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内心深处无法满足的空洞。但一个人什么都能逃避,却不能逃避自己。最悲惨的结局就是选择死亡,以此做最终绝望的选择和对社会文化力量的对抗。这些人,到底缺少什么?又何以做出许许多多让人费解却又被深深理解的举动?又为何在绝望中选择麻木或者彻底的离去?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缺乏信仰,也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当代青少年的“信仰危机”问题。没有真正的信仰告诉青少年们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以及合理性。所以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绝境。 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于信仰的缺失,青少年们陷入了信仰危机,深究下去,但这样的信仰缺失是如何产生的呢?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信仰对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社会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信仰有助于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给予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以内在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调查 报告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但实际上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又有多少人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这就不得而知了。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课题,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面向常熟理工学院大二同学同学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就我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信任程度以及学习、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就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并形成 坚定的信仰提出自己的思考。 首先先简要报告一下我们的调查情况, 调查主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 信仰状况 调查对象,大二外国语学院男生宿舍楼9栋以及女生 宿舍楼17栋部分宿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9日 调查份数,100份 有效份数,86份男生,18份女生,68份而对于问卷题目的设置,我们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小组成员的讨论之下,共列出了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除了有关性别,年龄之外,在问卷中我们还分别问到

了大家对信仰的看法、是否有信仰以及有什么样的信仰。因为我们知道,信仰 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或主义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可见信仰对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进而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下面就是我对调查结果进行大概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是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女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而且在这些人当中是学生干部的只是占了36%,但是共青团员却占了95%,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或者说是较好的政治素养。而当被问及,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非常重要的时候,83%认为非常重要,5%认为可有可无,还有12%没有考虑过这个问 题。而在进一步询问信仰是什么时,有71%的人还是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还有30%选择了西方宗教或是佛教等。虽然值得推崇的是我们学生们的思想日趋多元化,信仰也变得的多样 但是很显然,这儿还存在一个矛盾之处。既然大家都认为信仰对我们个人发展 很重要,并且绝大部分愿意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余下的30%甚至使更多的人为什么没有信仰呢,我想追根究底,不是他们没有,而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信仰不是很了解,对什么是信仰、信仰的作用、为什么要树立信仰等等问题不是很明确。其实通俗点讲,当一个人遇到大关过不去时,不由得就会念叨,佛祖保佑。而某种意义来讲,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可以支撑他的信念,只不过自身没有意识 到罢了。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一种不断进步的思想,但虽是如此我 们还是列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发展前途,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的问题,可当一看调查结果却还是大吃一惊。只有54%的人认为非常有前途,27%的人认 为较有前途,3%的认为前途一般,还有16%直接就是不知道了。虽然值得庆幸的是没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崇尚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势在必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在当代,对青年人而言,这些价值的现实指导意义更为显著。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填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下文将分别阐述当代青年人身上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和原因以及相关应对对策。 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1.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曾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为课题立项。课题组有重点地选择了国内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成都医药大学作为调研的主要样本采集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研结果认为,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 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的极大解放,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已经成为当代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精神家园迷失、内心冲突加剧的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这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严重信仰危机。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最后重点分析在多元文化下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信仰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43-02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解释是:“信仰是对某人或者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崇拜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榜样或指南。”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最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他们的信仰状态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并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多元文化是指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在各自的领域合并、组建了新的文化模式。多元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信仰选择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的积极方面 1.多元文化为大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项和开放性的空间。网络的便捷性使大学生体验到了全新的文化交流方式,同时也使他们更全面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如今,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以及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们有了更加开放的行为空间和思维空间,这对于树立正确信仰有着积极的影响。 2.多元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信仰选择的理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提升文化内涵。如今,多元文化充斥了整个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的塑造力极强,如果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他们极有可能误入歧途。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他们在思想上积极乐观的态度,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立足,才能在多样化的信仰选择中保持理性。 3.多元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了他们的信仰思维能力。大学校园文化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状况,多元文化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信仰选择的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 (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的消极方面 1.多元文化使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突不断加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强烈碰撞,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在大学生正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悄然融入大学校园,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这与我们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 2.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存在盲目性。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日益更替,不同的价值观念冲击着学生的神经系统,其中最主要的信仰部分也呈现出盲目性的趋势。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迅速变化。一部分学生感到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于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感到困惑不解,在校期间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或者是面对就业压力感到力不从心。 3.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趋于多元化。当今,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生存环境,同时促进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也更具有开放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自信与财富,但是我们也极有可能被巨大的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实践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实践报告

————————————————————————————————作者:————————————————————————————————日期: 2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人生信仰。正确的人生追求让我们有目的的活着,而坚定的人生信仰则让我们有意义的活着。 只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对利益的趋之若鹜被视为一种正常而又合理的现象。而这种唯物主义也开始在大学校园弥漫,目标丧失,信仰缺失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的思想状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的主导群体,他们的思想倾向往往代表了一个社会的主流思想。 所以,大学生人生追求的确定,人生信仰的寻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基本经验: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网上收集资料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武汉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则是选出与本次课题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大学生人生追求是什么?导致大学生更加注重物质追求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正确确立人生追求等一些列问题;大学生信仰缺失现象分析;如何找到自己的信仰等问题。 三.存在的基本问题: ㈠.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或伟大或渺小,或遥远或近在咫尺。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就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做了以下的调查:高达83.75%的大学生把赚钱孝敬父母,建立美满家庭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只有12.5%的学生选择了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当问及大学生对自己当前现状的看法时接近六成的学生觉得很茫然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从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更多的把自己的追求放在了前途发展方面。以前我们谈到追求会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周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更看重的是个人发展,追求的是文学修养,是身强体健,是财富美貌,是高薪高酬,是加官进爵。调查显示为父母读书的不在少数,很多时候我们是带着父母的希望,怀揣着走出家乡的梦想走进大学。当渐渐熟悉大学生活,有些大学生开始兼职分担父母忧愁,更多同学寒暑假的辛勤劳作只是为了在毕业季投递履历表时能在工作经验那一栏多写下一行字。不可置否,社会大环境决定我们大学生必须去考虑这些物质层面的要求。首先是社会形势:毕业招聘会济济一堂,平均十几人竞争同一岗位的现状迫切地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结果是,万千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和一份满意的薪水加入了考研考博大军,间接导致了金钱和物质成了大学生们追求的首要目标。其次大学是个开放式的教育场所,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便沉迷于玩乐和物质享受,其根本原因是态度问题。正是由于对于大学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心态得不到调整,抑郁现象频繁发生,最后只能通过游戏和享受来调节心情,泥足深陷,最后荒废学业。信仰很重要,摆正态度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另外,当代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校,家庭,同学。因为要扶持家庭,所以赚钱成了一个很大的目标,谋求致富之道,过分谋求物质,以致顾不上学习。大学来往的人形形色色,攀比成风,许多人追求物质上的东西,期望与他人比肩,挥霍金钱,消磨时间。 ㈡.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信仰 有许多人说,当代大学生是信仰缺失的一代,我们在各种思潮中起起伏伏,在每一次顿悟中迷失,又在每一次迷失中顿悟。只是始终找不到一个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 文档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信仰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国家未来的信仰及其凝聚力和软实力。认清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深远意义,反省我国目前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到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正处在由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渡,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十分关键。 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 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所谓的“信仰危机”并不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所特有的,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信仰危机”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是社会主导信仰或时代精神的缺失,而是说,人们对原有的主导共同信仰的态度有所动摇、削弱,以至于诱发困惑或迷失的社会心理。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更多的是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的立体交错和叠加。 信仰危机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信仰模糊化、边缘化。诸如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心目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他们更加青睐西方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 2、信仰功利化、世俗化。市场经济不断刺激着人们物质欲望的膨胀,一些人的人生信念和价值取向逐渐失去了真善美,将生活中一切市场化、物质化。另外,当代大学生也处在考研、求职等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些使大学生不得不直面事关自身前途命运的现实问题。 3、信仰的个性化、多元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主流信仰有模糊化、边缘化、复杂化趋向。信仰变得多元且具有个性特点。

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

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 摘要:理想信念和坚定信仰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核心,它们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理想与信仰,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或是庸俗空虚。然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感到了理想和信仰缺失对我们的影响。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提出质疑,抛开理想信念,只注重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而不注重人生理想与信仰的确立。不过我觉得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理应应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以下我就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缺失信仰危机对策探讨 一、理想和信仰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其精神动力。所以,理想信念是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理想信念能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部分大学生在理相信念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丁在《神曲·天堂》中说:“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要旨。”作为人精神活动的核心,信仰唯一表征着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人生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就大学生而言,社会生活具有偶然性,事事的变化会让人产生一种生命变换无常的心态,要想心理安定,必须有稳定心理的一剂良药,信仰就是稳定心理的那剂良药,它能使人的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之服务。信仰为人生树立了价值目标,当人获得信仰时,人生就有了立命安心之所,信仰由于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而成为人类精神的家园。对于大学生来说,信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大学生精神追求的源泉。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如何信仰,就如何存在,信仰就是存在”,可见信仰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二、当今大学生理想缺失和信仰危机的现状 1.理想信念模糊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如今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在校园内外经商、泡网吧玩游戏,男生晚上通宵玩游戏,女生晚上看电视等等,到第二天上课时不能准时到班,课堂上睡觉、逃课的现象更是常见。另外不少的学生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他们沉迷于恋爱,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上大学就为了张文凭,浪费了大好的大学时光。有些人视能赚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为理想信念,可见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才是理想信念,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2.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逐渐形成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人为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及表现 所谓信仰,是指人们所认定的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思想、学说、观念等高度信服、敬仰、向往和追求,并作为自身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是指对某种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不再信仰,不再成为终极价值的追求。信仰危机并不是指信仰的完全丧失,而是对原有良好稳定的信仰产生困惑、迷茫、怀疑甚至崩溃,没有明确的信仰与追求。总起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情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否定,出现思想多元化倾向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的多样性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理论相互交织碰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再是大学生唯一信仰追求,政治信仰生活呈现多元化趋势,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在大学校园里各占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日趋明朗。大学生们对西方思想观点缺乏理性分析,凭感觉的、表面化的、缺乏科学内涵的追逐潮流,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麻烦,就会心理承受力极小,失去理智。 (二)信仰的世俗性和功利性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主义等意识日趋淡薄。他们往往向利己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攀附,不谈贡献,讲索取,不谈理想,讲现实。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这类大学生处处显示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金钱重于感情的一面,缺乏集体荣誉感,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有损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行为。 (三)信仰的非理性和非科学性 非理性主义、非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他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极力维护传统的或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相信伪科学,沉迷于封建思想、迷信中不能自拔。恐惧社会变化发展,厌恶新鲜事物。不能理性科学看待分析社会原有的或自身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贪恋旧思想旧风气,难以融入新时代的文明进步的大社会环境中,往往跟不上时代步伐,畏畏缩缩,一旦在实际生活中受挫,转向神灵庇护,迷失前进的方向。 总之,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他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搞不清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本质区别,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同两个支流,最终汇集溶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甚至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出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影响其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多变的宏观社会原因,又有不够理想的高校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等微观环境原因。 (一)宏观社会原因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和社会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体系内部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1.政治上,腐败现象成为大学生信仰的障碍,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滋生了严重的腐败行为,损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至放弃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美好事业的向往与追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政治和民主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弊端日益凸显,致使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降低,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怀疑乃至丧失对社会主义信念。 2.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动摇。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调动了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牵动作用。但也有不少人乘隙发不义之财,成为暴发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职工下岗失业,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出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重建

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与重建 信仰,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提的信奉和遵行。信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时间活动和精神生活。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既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匮乏相象。这也给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困惑,导致部分学生信仰危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必须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才能重建大学生信仰的精神家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正处在又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度,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人们需要信仰首先不是出于理智思考,而是出于生命的渴望,通过习俗、礼仪和社会心理文化的熏陶而获得信仰。同时人们的信仰往往又是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这主要表现在: 1.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

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崇物的多元化上。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理论都可能占有一席之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一定市场,科学、真理也是许多人信奉的真理,自由主义、金钱主义等也是一些人的最爱。 2.多变性。由于一些学生崇拜是处于功利或者从众心理,因此,能够理解或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的观念、思想都可能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结果在校园内出现对崇拜物走马灯式的迁移相象。 3.非理性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此不加以理性的思考。他们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当我们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时,他们便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当我们打开国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时,他们又认为资本主义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4.非科学化.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也渐渐渗透到的大学校园,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机制,于是他们自卑、失望,并转而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于是沉浸在星相、占卜之中.更有甚者相信邪教,沉迷其中,荒废学业,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 义信仰

浅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也是当前唯一正确科学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本质特点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信仰问题、阐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人不能没有信仰,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存在的前提是精神上的自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就不能成为人。”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类在追求生存意义的同时,却不自觉得使自己陷入“二律背反”(二律悖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的困境,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把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与人类整体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冲突展现为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实践之中,并提出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是建立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科学的信仰,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很多同学质疑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信仰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由于受到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失衡甚至失落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前途关心,能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脆弱等理想信念问题。具体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仰迷失。部分大学生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在道德取向上,从注重奉献转为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诚信意识淡薄。在职业选择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 (二)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关系、社会阶层等日益复杂,由此形成复杂的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坚定。一些大学生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经充分认识,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中,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潜力,没有用辨证发展的眼观去看待,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失去信心,产生动摇。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系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挑战,一些西方不良观念借机涌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冲击。 (二)国内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表现出的物欲至上的导向,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理想的确立。当今时代,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然而,网上信息良莠并存,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摘要】: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来维持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信仰是协同尽可能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然而,历史的变迁、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处于人生观及价值观塑造和形成期的大学生,其信仰更是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对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教育引导,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缺失;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信念,它是个体对某种理想和主张极度信服和尊重,而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状态。信仰是一种信念,具有信念的基本特征,即基于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坚信不疑和身体力行的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合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基于某种认识而形成不同的信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某种信念转化成信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信仰的个体,往往能够调动自身精神生活中最内在、本源和强大的资源,来对人的精神系统进行整合,因而使得信仰具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任何信仰,哪怕是最虚幻、最不切实际、甚至是荒谬的信仰,也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用理性的、科学的和高层次的信仰,来驱除盲目的、愚昧的和低层次的信仰,充分发挥信仰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然而,20世纪的信仰危机和21世纪的信仰迷茫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无论是宗教文化的,还是世俗文化的,都承认20世纪的人类文化将带着这一信仰状况特点步入21世纪。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少年智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熊于地球。”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注他们的信仰状况、道德观、思想动态,并听取他们对形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的分析以及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完善目前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实现塑造健全完整人格的教育使命。 随着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增强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状况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当代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信仰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有效回收率91.67%。其中,男生占49.5%,女生占50.5%;理工类占51.8%,文史类占43.5,艺体类占4.7%。 标明每一类的具体份数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