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和品格。

(3)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揭露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在以真理标准讨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反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报告文学还探寻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闪耀着现代思想的锋芒,启迪了民族的心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已经包涵在上述报告文学的特点中,这里需要强调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共同的要点。一是把握时代精神。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文学艺术表现心理真实,必须建立在虚构上,运用创造性想象,而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读者对报告文学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实,否则就会抛弃这种文体。三是大量选取典型细节。小说可以虚构情节,编造故事,而报告文学不能这样,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典型细节能够生动地反映主题,确切地艺术地体现人物精神闪光点,表现其气质和个

性,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说,报告文学是由细节按照不同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以上三个写作要点,适用于所有的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是一种内容广泛而又形式多样的文体,它的种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从表现手法上分类,有记录性报告、概括(研究)性报告、报告文学小说等。从题材上分类,有工业报告文学、农业报告文学、军事报告文学等。从篇幅上分类,有系列报告文学、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等。为了学习的方便,把报告文学分为三个种类: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

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写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可以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通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写。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

--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突出表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来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择、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结尾。往往重申和强化问题,引人注意。

由于报告文学篇幅一般较长,不再举例。

纪实文学写作方法课件资料

纪实文学写作方法、模式与技巧 纪实文学: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而今,“纯文学”人对纪实及纪实文学的讨论已经失去了热情,对纪实文学的创作也跌入了低谷。原因何在,我以为是陈佩斯想取代朱时茂出演正派角色,可惜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真实的素材到了“纯文学”家那里,难免不被虚构的面目全非。所以,再怎样高喊真实,读者也不买帐。但是,“纯文学”人士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说“纯文学”人为纪实及纪实文学讨论算作第一阶段的话,那么,从特稿人的角度出发,从当前文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以“中坛”“华坛”为代表的纪实及纪实文学讨论,又把此课题引向了深入,推向了新高潮。有必要指出的,就像今天人们对“牺牲”“小姐”“文学”等概念与古代人理解不同那样,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也不是唐宋的古文运动,我们特稿人对纪实及纪实文学等概念也与“纯文学”人也有很大区别。我们所说的纪实,是具备新闻“五个W”的真实;我们所说的文学,不是虚构,而是另有所指。 二、文学是“初恋情人”吗? 对于文学,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为所有人举手赞同的定义。犹如什么是“美”之于美学,什么是“人”之于社会学,什么是“历史”之于历史学一样,对于文学的定义,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这一方面说明文学现象是复杂的,难以一言九鼎,“放之四海而皆准”;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学正处于发展之中,任何概括都只能解释过去,最多能解释现在,而难以解释未来。正因为这样,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生命力才是旺盛的。 一个文本究竟是不是文学作品,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标准。当年,文学理论家成仿吾在评论鲁迅小说集《呐喊》时,曾说:“《狂人日记》很平凡;《阿Q正传》的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孔已己》《药》《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随笔……”基本上否定了《呐喊》的文学价值。唯一例外的,是他认为《不周山》“总是全集中第一篇杰作”。可是,鲁迅的看法却针锋相对,在《呐喊》再版时,他索性将“杰作”《不周山》删去。排除双方在这篇文章上的意气之争,也能看出评价一篇文章文不文学、优不优秀是很难的。 那么,文学的相对标准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还相信权威的话,我们不妨把胡适先生的理论拿出来作个参照系。胡适在《什么是文学》中明确指出:“文学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动人,第三要美。”这三个要素对于“纯文学”是适用的,对于作为纪实文学的时代代表的特稿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_心得体会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篇二:匆匆读后感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你工作时间只剩1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言文学作一古老的学科,是中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史,研究中文化 的一工具,从而提高我自身素,社会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和社会科学价 。正因,据示,自各个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言文 学学科,并且每年都以定的比例吸新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言文学作 入高校以后的学方向,而目前被社会所公的事是,90%以上的人范院 校的言文学更具有展潜力。据北安高考网的示,在xx 年,教已 成最受迎的之一 , 一是工作的定性和自主性 , 二是些年教的待遇拔高 , 出喜人改。 xx 年,范学生的需求量是很大。示,在范各中,需 求大的有言文学、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数学、英、日、物理、算机等;需求相差 一些的主要有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管理、地理与城划、境学等。其中言文学 占据首位。主要程有言学概、代、古代、文学概、中国文学史、中国言学史、算言学、 史、方言、学、欧美言学、音学、中文信息理等。就前景主要是到 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相关部从事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外教学、言 文字管理及言用方面的工作。xx 年的范言文学本科生1500 元月薪的一份工作基本意,但三四年,他会是很的“潜力股”。据在城 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平均工xx 元 ~3000 元,在一些企的学校,骨干教的平 均工达到5000 元以上。 另外,范院校的言文学的学生的就范之广,是其他不能同日而的,除了在教育 域从事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到新文出版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位从 事文学,以及文化、宣方面的工作也是本极好的出路。 用的眼光看待言文学也是极其必要的,在大学期累扎的功底,提高言表达能力与 文学气,踏足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云南 民族学院的老也出了一些具体的建 : “ 极的心,必的技能,广博的知 , 良好的人脉??”是一个有争力的大学生的基本素。以培养从事言文学教学、研究、 文化宣、新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素人才目。生因适用面广、适性 而受到社会迎,年就率均。居文科前列。 具体到天津范大学津沽学院作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考第三批取的本科院校,言文 学的学氛、力量和教学量也是硬的,本根据代教育展的需要与中国言文学的内在 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展的、能国家培养具有一定的言文学的基本理、基知和基本技能, 能任中等学校文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化宣及秘工作的用型人才。生能在中等学校、新出 版位、党政机关、中外企、事位等部从事教学、宣、、文秘、策划、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 事与中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窍门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报告文学的特点与写作技巧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可以用两个字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

报告文学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通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文学读后感

文学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文学读后感(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

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汉语言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 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师范院校女生过于集中,女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一些女生在报考师范院校时要考虑的问题。 2005年刚毕业的师范类本科生对1500元月薪的一份工作应该基本满意,但经过三四年,他们会是很强的“潜力股”。据调查在城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师平均工资2000元~3000元,在一些企业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由于本身的替代性比较强,缺乏独有的专业技能壁垒,近年来就业困难比较突出。但是,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从2005年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看,媒体、出版、广告、市场营销这一类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报告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省考课考试 《报告文学研究》课程试卷B (课程代码:07562) 本试卷共3页,3个大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报告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报告文: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 2、报告文学的写作要点 (1)发现典型,捕捉形象:抓住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题材,提炼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构成富有概括力的形象。(2)真实再现,合理想象:报告文学是新闻真实与艺术再现的统一,反对虚构,但允许想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并能生动再现时过境迁后无法实际接触的生活材料。(3)不拘一格,手法多样:可以兼用各种表现方式,善于吸取其他文学样式的艺术特长。

(4)即事生议,情理相彰:善于把生动形象的描述与富有抒情或哲理色彩的议论结合起来。在形象描述的基础上议论有深化主题与生发形象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分析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

文学作品读后感作文

文学作品读后感作文 春儿从小就喜欢孩子,当她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臭臭后,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可是仅仅一年三个月后,上天就夺走了她的幸福、她的满足——医生告诉她,臭臭患了眼癌。一年四个月十五天后,臭臭走了。这一年四个月十五天,春儿有如生活在炼狱,她的生活没有希望,没有快乐,没有欢笑,只有无尽的绝望,无尽的悲伤和无尽的泪水。臭臭走后,春儿不停地梦到他,梦中的臭臭,眼睛是完好而明亮的。春儿永远爱着臭臭,无论如何,此爱不改。 读完文章,我哭了,大滴大滴的泪水打在桌上,泣不成声。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不是自己最爱的人离开了你,而是眼睁睁看着他受尽折磨后离去,却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那种感觉,如同心被揉碎,被撕扯,被针扎,痛苦,却无能为力。就像春儿,她只能抱着她的臭臭,看着他用稚嫩的嗓音说:“妈妈,我难受。”她情愿死一百次,只要臭臭能活下来。但是,没有用。 春儿“愚昧”的找气功大师、拜佛、找民间偏方,她试过了一切的办法,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做。这是爱到至深的表现啊!为了她最爱的人,明知道没有用,却为了那%的可能性,不死心的尝试,无论花多少钱,付出多少代价,无所谓。这不是“愚昧”,这,是母爱。

看到臭臭痛苦的模样,她恨不得臭臭立刻死去。她想亲手杀了臭臭,或者让他被车撞死,她向上天祈祷让臭臭不要活着走下手术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母亲,又哪有这样的祈祷词?残忍,不是杀死自己的孩子,而是看着他痛苦的死去。死,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找个高楼,一跳,一切就都结束了。而活着,很难,很难。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要作出生死的抉择,要承担命运的不公、生活的重担。死亡,对于臭臭,对于春儿,可能也是一种解脱吧! 春儿的爱人,臭臭的父亲,在春儿悲悲哭泣时,他没有哭;在春儿受不了打击险险发疯时,他在春儿身后处理着各种事情;在春儿晕厥时,他办理了臭臭的出院手续;在春儿歇斯底里地不顾一切地要求替孩子化疗时,他冷静的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避免了孩子今后的痛苦;为了不让春儿伤心,是他火化了臭臭,也是他埋葬了臭臭。他难道不爱臭臭吗?不,臭臭走后,这个坚强的冷静的男人第一次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在床上打着滚,用力抓着自己的胸膛,撕扯着衣服:“春儿,我疼啊!我心疼啊!“他不是不爱,但是他是男人,他要负起责任,他要担起这个家。春儿可以脆弱,可以流泪,可以退缩,可以疯狂,但是他不能。他比春儿更加痛苦,但是他吧这痛苦强行压在了心底,他挺起脊梁,勇敢的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冰冷的生活。 在我的文章里,有过这样一段个性宣言:我不是个很好

经典文学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KDL

湖北师范学院经典文学 阅读现状 调 查 报 告 文学院1104班小分队 作者:孔德利、纪望群、王思雨

目录 一、序言 二、正文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式 4、调查时间 5、调查内容 6、调查结果及分析 7、附件

湖北师范学院经典文学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序言 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的反映。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文学是艺术家借以表达自己观点、想象的一种表达途径。文学区别于文字的地方在于,后者是工具,前者借后者得以流传。文学既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反映,也就是说,文学凝结着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家生活经验经由大脑“再加工”的产物。按照最普遍的划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文学产品不外乎“古今中外”四个字。时间上的“古今”和空间上的“中外”涵盖了地球现存所有事物。依照这种划分,文学就可分为:古中国文学、古外国文学、当代中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当然,人们广为接受的说法并不全是这样,但绝对是在此框架内的。 文学的生产者是艺术家,消费者是阅读者。生产需要技术,文学生产者在文学方面有特殊技能——这种技能很大一部分来自天赋。他们具有超乎常人的归纳生活、表达想法的能力。艺术的普遍标准在于欣赏者是否能通过艺术品与艺术家产生共鸣。共鸣,即欣赏者内心的释放,是表达欲的间接满足。简单地说,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广大群众经由艺术家来满足自己的表达欲。而在这种欲望被满足的过程中,人们的意识受到影响,这种受了影响的意识作用于现实。文学便得以完成它作为社会意识最根本的使命:间接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 人类历史留下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否宣扬正确思想,基本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经验的归纳,这些作品对于当今人类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思维经验,使得人们可以从新的高度审视自己、创造未来。这正是人类发展进化的总步调。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有利于对自己的开发和审视,对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

【每日一练】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闻和报告文学阅读(二) 三、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常见的是拟写新闻的主标题或者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单独拟写副标题的不常见。 拟写新闻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一语破的:要牢牢地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以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要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4)旗帜鲜明:标题要有明确的是非、鲜明的爱憎。 (5)生动活泼:标题要生动形象,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6)注意字数要求:根据字数限制删繁就简,将字数控制在范围之内。 2.拟写一句话新闻 就是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新闻的目的,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过程、结果)、原因(目的)。这些要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拟写的句子可以是主谓句,不一定是单句。 答题方法: (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 (2)整理要点,遣词成句。 3.分析新闻结构,明确导语、结尾的作用 新闻是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其结构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分析新闻结构,属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近年来偶有考题出现。其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分析新闻结构,主要是导语、结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多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 (1)把握结构,抓住导语。导语包含新闻的要点。 (2)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无论是导语还是结尾,都是为表现新闻的中心服务的,其作用应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4.新闻点评的写法

报告文学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报告文学范文 篇一:报告文学 课时教案 篇二: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的写作 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

的文体。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 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 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 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这说明报告文学的感召力是多么强大。) 二、报告文学的特征

文学读书笔记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时绘画的嘉年华。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不幸的童年,使人性尖锐。 拜伦说:我一早醒来,一夜成名,成为诗台上的拿破仑。 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绝对个人自由。 达则济穷,穷则独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司汤达到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他像一座远远的山,不一定去爬,看到他在,我就心安。(说莫扎特) 不要怕重复,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爱我!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失散或就别的亲友又在一起了,总是夜晚,总是壁炉柴火熊熊然,总是蜡烛,热茶,大家围着那张不大不小的圆桌,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昔在,今在,永在。---狄更斯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去破坏它。 欣赏艺术需要本钱-----天性、学问------没看懂的东西是没有本钱。 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查尔斯--烂姆 最好的东西总是说使人快乐而忧伤。魏晋人夜听人吹笛,曰:奈何奈何? 读书如交友。读万卷书,朋友总有千个把,但刎颈之交,不过十来人。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卡莱尔 打开窗户吧,让我们透一口气!---卡莱尔 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 历史是更伟大的圣经。 个人的青春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浪漫主义是自觉的青春。---定义浪漫主义 人有那么一种心理,痛悔,内疚等待,放在心里深思即可。一出声就俗了,就要别人听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农村小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分校 专业 年级年季 题目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职称

农村小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村青年作为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准确真实地掌握农村青年基本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青年工作,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 河北省是一农业大省,总人口6700万,农村小学生超过1200万。为准确了解分析这一群体基本状况,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共青团河北省委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对全省范围内的各个县市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及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个调研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8份,有效回收率为98.68%。调查问卷中部分问题采取了多项选择,在统计分析中,对每一项的选择均进行加总,按加总的绝对数值计算所占比例,比例高说明该项重要。 调查对象基本数据:调查对象为16至40岁的农村青年,其中男性57%,女性43%;文化程度:小学9%,初中25%,高中48%,大专11%,本科及以上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6%,共青团员55%,民主党派3%,宗教人士2%,群众34%。 一、经济现状,消费理念 1、个人家庭收入现状 在调查中,2010年,家庭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下的占21%,经济收入只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温饱问题,没有节余。在访谈中发现,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耕种,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并且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土地上的投入较高,回报较低,这一群体普遍认为种田不划算。家庭年收入在15000——30000元之间的占42%,经济收入能满足温饱,并有部分节余。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除耕种外,还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家庭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占37%,经济收入较高,比较宽裕,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主要种植苹果、鸭梨、葡萄等经济作物和饲养猪、牛、羊等家禽,并且种养殖面积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报告文学范文

《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 从缓征到应征 如果你是大学生,有人问你,愿意选择色彩单调的绿色军营,携笔从戎献身于国防事业吗?你愿意怎么回答,当然是你的自由。 经历过高考的拼杀换来的大学生身份,意味着今后的人生道路可以有更多选择。大则做一番骄人的事业,在优胜劣汰的疆场成为胜者;小则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上幸福庸常的小康日子。既然知识改变命运,一切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不能没有一支军队。 尽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管各有各的追求,别人管不着;尽管有人不从军,也允许有人不选择军营……但是,军人这一行必须有人干,选择一种并不安逸也不平静的另类生活,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疆土与百姓的安宁。 和平的岁月远离炮火硝烟,战争的话题在此时显得太突兀,如同一个有些残酷的不和谐音符,无奈在于,它恰恰是一个真相。 战争不在我们身边,不等于就应该彻底忘却。你可以淡漠,你可以回避,但战争并没有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万众欢腾,以为战争恶魔从此寿终正寝,事实证明,只是善良人们的良好愿望。60多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战争接连不断,已经超过2万次之多,枪炮的尖厉呼啸在我们这个星球仍然回响。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一位资深军事专家的见解一针见血:一个国家出现和平思潮是非常危险的。和平思潮是有威胁的思潮,在当今世界中,容易使人麻痹,使人不清醒,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消磨我们进取的勇气。 这位资深军事专家告诫自己的同胞: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强调危机意识、国防意识,到西方发达国家参观可以看到,人家的国防教育、国防训练都是全民性的。国家越发达,战备意识越强,美国都是这样,我们现在有什么资格搞和平主义呢?所以,领导层、理论界不能倡导这种和平主义。这种东西一旦蔓延开来,变成一种社会思潮,就会削弱人们的危机意识,削弱人们的奋斗精神。 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一句被无数人引用过无数次的名言,至今没有过时:“如果你希望和平,那就准备战争吧!” 因为百年屈辱而渴望富强的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渴望和平。无情的悖论说明,为了和平绝不能放松警惕之弦。确实,有军人存在才有和平,而军人存在就是为了防止战争,显然,现在还不到马放南山的时候。 也许有人会说,服兵役不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吗?凭什么高中生参军见怪不怪,大学生参军就值得称道?大学生从军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笔者也是揣着这个问题开始采访的,北上南下,刨根问底,一路追踪大学生从军的源头,一直追到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其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革命武装,自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之时起,除了高级领导人和部分将领,部队的主体就是贫苦工农。识字不多,敢打敢拼,凭着小米加步枪,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浴血奋战,成就了一大批战功显赫的草根英雄。这般传奇

关于文学名著的读后感作文

关于文学名著的读后感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 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 些人们感到悲哀。 范文一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 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过于匆匆的脚步,时常把灵魂落在后边。在中外都出现“小悦悦事件”的时代,媒体 开始了新的寻找雷锋之旅。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 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 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 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 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 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鲁肃 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 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 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 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 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时间:2015年9月1日到10月28日 (二)研究地点: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四)研究效果:学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了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了信心,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李成红,男,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五年级学生,智力障碍,学习能力差,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要求回家。进一步了解,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模式 报告文学,应当正名为“文学报告”或者“文学新闻”,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1)新闻性,是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2)文学性,是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了更好地刻划人物形像,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划、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和品格。 (3)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以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科技报告文学理直气壮地为长期受歧视、受迫害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歌功颂德,揭露了“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在以真理标准讨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中,反思历次政治运动的报告文学还探寻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闪耀着现代思想的锋芒,启迪了民族的心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一大批为改革鼓与呼的报告文学相继问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彩。如张锲的《热流》,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等,对改革事业作了多侧面的观照和带有历史纵深感的概括。还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是辩证统一在文章中的。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已经包涵在上述报告文学的特点中,这里需要强调报告文学写作的几个共同的要点。一是把握时代精神。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二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文学艺术表现心理真实,必须建立在虚构上,运用创造性想象,而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读者对报告文学的接受心理首要的就是真实,否则就会抛弃这种文体。三是大量选取典型细节。小说可以虚构情节,编造故事,而报告文学不能这样,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典型细节能够生动地反映主题,确切地艺术地体现人物精神闪光点,表现其气质和个

报告文学概述

第三节报告文学 一、报告文学的界定: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二、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