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关于遵义会议伟大意义的几点认识…

文章作者:

【原文出处】益阳师专学报 198201

【作者】刘仲良

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同志们斗争的结果,全党集体奋斗的结果,表明了全党觉悟的提高和走向成熟。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上台之前,我们党进行过反对瞿秋白、李立三两次左倾错误的斗争,由于这些斗争对左倾的思想实质没有加以彻底清算和纠正,因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就有可能在前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加上王明等人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错误地结合一部分同志进行反中央的宗派活动,错误地在党员中号召成立临时中央领导机关,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各方面对党施加压力。因而,从一九三一年一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起,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即使如此,也引起了党内不少同志的怀疑和抵制。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直处于斗争第一线的同志们,由于对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实际,了解得清楚,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危害,在实践中,也最先感受到,因而他们最有条件和可能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先起来和左倾冒险主义坚决斗争。毛泽东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江西南部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八月党的宁都会议上,在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中,对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抵制,作了原则地斗争;周恩来、朱德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贯彻执行正确的战略方针,取得了红军反围攻战争的前所未有的胜利;在白区工作的刘少奇正确地估计到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白区特别是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提出了职工运动的

正确的策略原则,抵制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一九三三年初,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变本加厉地推行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在毛泽东已经被迫离开党和红军领导岗位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地斗争,坚持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遭到左倾冒险主义的排斥打击……。总之,在党内对左倾冒险主义抵制、怀疑、不满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批、大批。尽管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施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甚至许多人受到了错误的处理而被诬害,坚持正确主张的同志的队伍依然不断扩大。当左倾冒险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碰壁,尤其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不断失败,使更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有了觉醒,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和不满。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后,湘江之役红军损失过半,并一度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境地,这种怀疑和不满更加普遍增长。血的事实告诉了人们,王明等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只知生吞活剥地背诵一些马列词句,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洋先生,革命不能再由他们领导。一度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这时也站到反对左倾错误的立场上来了。这些,充分说明了全党觉悟的普遍提高,说明了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它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

从遵义会议本身来看,会议开始,左倾冒险主义者没有认识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的错误,而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敌人的强大和中央苏区支前工作的不力,各苏区的配合不力等等(参见《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但多数同志支持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批判和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的战略策略。周恩来在会议前,“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和部署,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召开会议打下了基础”(王首道:《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榜样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在会上,他代表军委作军事报告,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说:“我身为军事部长,领导作战失利,

带来了巨大损失”,“实践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是正确的”(嘉湘、黄岭:《周副主席在长征途中》),他提议撤换博古的领导职务;朱德在发言中严正批判左倾冒险主义,拥护毛泽东为我党领袖(《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新华日报》1679年第7期));王稼祥在长征路上和毛泽东走在一起,谈论了国家和党的一些问题,商谈了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并在遵义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张闻天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在发言中毅然摒弃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并作了批判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问题上的错误的报告,起草了会议的决议(《邓小平同志在张闻天追悼会上致悼词》)。此外,李富春、聂荣臻、刘少奇、陈云以及其他许多同志也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遵义会议》(《人民日报》1980年4月10日))。正是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的这种坚决斗争,使遵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毛泽东对于会议参加者的功劳,一再作过充分的肯定,多次表扬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全党集体斗争功勋的结晶。

毛泽东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中,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卓越才能和胆略。例如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多次提出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计策,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拒绝采用才导致失败。湘江之役后,是毛泽东力主放弃与二方面军会师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正是在斗争的实践中,大家认识了毛泽东,信任毛泽东,团结在毛泽东等同志的周围,才有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这一历史贡献,是建立在集体力量共同奋斗基础上的,而毛泽东是这个集体中最杰出的一员。我们既不能把毛泽东放在和其他同志等同的地位,也不能把他摆在党和集体之外,甚至摆在党和集体之上。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形成一个稳固的可以信赖的领袖集团,这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它使党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无产阶级政党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坚持民主基础上的正确的集中。反对个人独断专行。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十分漫长,近百年来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内没有民主自由,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封建主义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由于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十四年间,党内曾出现过右倾和连续三次左倾的的错误,并统治了党的中央机关,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几度遭到破坏,党内生活很不正常。特别是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期间,个人凌驾于全党和中央之上,独断专行,大搞“以我为核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完全背弃了党的集体领导,取消了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民主精神,促长了党内盲目服从随声附和的倾向,使党遭受了两次严重的失败。

遵义会议撤换了左倾机会主义者的领导职务,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在这次会上,张闻天选为党中央总书记。“他遵循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同志在张闻天追悼会上致悼词》)。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博古选为书记处书记。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小组,负责军事指挥。这一改组的重大意义,不但从组织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而且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践中真正开创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制度,大大发扬了党内的民主作风,使党内生活走上了正常化。遵义会议从当时党和红军所处的险恶环境出发,从当时党内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涉及的主要李德、博古等人,从而

团结了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同志,维护了全党的团结,避免了党的力量的削弱和分裂。假设遵义会议没能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不可能有会议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展开,不可能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取得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决定性胜利。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也就没有后来中央政治局基本团结一致地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的完全成功。当时,一、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会师时,四方面军八万多人,张国焘自仗人多枪多,想强迫中央按他的主张干,向康藏地区退却逃跑。党中央针锋相对,提出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参见《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总之,遵义会议的一切成功和胜利,都是党中央集体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斗争的结果,无不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巨大威力。正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种卓有成效的集体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张闻天等等同志组成的领袖集团,确立了这个领袖集团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应该指出,在遵义会议确立的领袖集团中,毛泽东的杰出作用和突出地位是无容置疑的。早在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指出:遵义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这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它既肯定了毛泽东的重要地位,又把毛泽东置于党中央的集体领导之中。可是,后来对于这个问题却又出现了如下几种不同的提法,且比较流行:有的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就在这位杰出的完全可以信赖的领袖的领导下,使革命的胜利得到最重要的保证;有的说,由于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而当时又在战争时期,所以实际上形成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胡华同志在《新时期》一九八○年第一期《关于遵义会议的若干情况》一文中说:“因为红军在长

征之中,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就是当时领导层中最有权力的机构,是最高统帅部;毛泽东在政府方面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党的方面又进入了书记处。所以是处在最高领导地位。”又说:张天闻任总书记,“不象博古那样指挥一切了,而是在三人军事小组统一领导之下管理党务。”这些提法,我认为是不确切的,而且容易在人们的思想上产生误解。根据这些提法,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变成了“毛泽东的领导”,似乎就是毛泽东一人领导全党,处在党中央集体之上。事实上,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是作了这样的理解、而人们的这种理解是不符合历史实际,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特别是胡华同志的论断更难成立。因为:第一,遵义会议并没有作出决定,把总书记或书记处置于三人小组的领导之下,并没有规定军事小组处在最高层,在军事小组中,也没有确定谁是组长、谁领导谁的关系。领导和被领导之说是找不到确实根据的。相反,遵义会议倒恰恰批评了“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己对于军委领导是非常不够”(参见《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第二,这种说法不符合我们党历来的规矩党指挥枪,军事服从政治。不能说在战争时期军事领导就是最高领导。否则,整个十年内战,以后的八抗战、三年多人民解放战争,以至整个中国革命期间,岂不都是军事领导一直处在最高地位吗?这符合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吗?确实,遵义会议是在长征路上召开的,当时我们处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军事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军事指挥的确立,具有决定的意义。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军事机关是否处于最高领导地位完全是两个问题,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军事问题的解决,正确的军事指挥的确立,本身就是通过政治局(扩大)会议实现的;第三,遵义会议后,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并非由三人小组领导,而是由政治局领导,从巴西会议开始到延安会议完成,始终是在政治局领导之下进行的,全党和中央领导机关都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在其中的杰出历史作用正是体现在这种集体的斗争中;第四,

领袖是一个集团,不是一个人。遵义会议从一方面说,改组了中央机关,毛泽东是书记处书记之一,是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之一,当然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从另一方面说,遵义会议不只是确立了一个人,而是确立了一个集体。至于把“毛主席在政府方面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列为确立“最高领导地位”的理由,那就更使人费解。因为这种地位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确立,并非从遵义会议开始。

另有一种看法则基于总书记和军委主席当时不是毛泽东而否认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既然领袖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既然遵义会议确立了这个集体的领导,毛泽东是这个集体中杰出的一员,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还有什么疑问呢?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了。上述看法,是从另一个角度割裂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把领袖看成只是一个人,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自遵义会议开始,全党形成了一个正确的领导核心,党和无产阶级经过长期的斗争,接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终于认识了、找到了自己可以信赖的领袖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无疑是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变,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革命要不要以马列主义作指导?马列主义适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是党成立以前,共产主义者与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斗争的根本问题。党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同样是党内斗争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我们党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伟大的胜利和严重的挫折互相交织。出现严重的挫折,从主观上来说是由于党的

年幼。当时,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还不高,还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因而,使党受到了右倾投降主义和连续三次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

幼年的党,缺乏独立自主地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缺乏独立自主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纠正错误路线的能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产国际的指导。我们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共产国际和列宁给予了重大的帮助;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的产生和纠正,都是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相联系的。特别是一九三一年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上台及其在党内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共产国际都通过决议、指示或通过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等方式,进行了直接的干预。

从遵义会议开始,上述状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遵义会议的召开,以及从对中国的实际、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出发,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错误,肯定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在组织上进行改组,都是由我党独立自主的进行的。随后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及其取得完全的成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斗争问题的能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王明左倾关门主义的纠正,固然与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指导分不开;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这种政治战略方针的转变,应该说在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战初期对王明声称是“国际路线”的右倾投降主义,我们党既坚持了原则性的斗争,又讲究了斗争艺术,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总之,从遵义会议开始到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为止,共产国际在实际上对我党已不再处于指挥一切的地位,我们党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指示不再是无保留地照搬照抄。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

相结合,对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采取分析态度,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策略,从而一步一步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各国人民的革命,只能靠各国无产阶级根据马克思的普遍真理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何人、任何国际指导中心都不可能包办代替,不可能也不应该去给各国无产阶级规定一套现成的不可改变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导中心的共产国际,曾起过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它毕竟是远离各国实践的指导中心,不可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加上它和各国党的关系是上级和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经常以俄国的工作经验,机械地用来指导各国党的活动,从组织纪律上强调要各国党贯彻执行,这就不能不出问题,不能不犯错误。各国无产阶级能不能摆脱这种束缚,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各国无产阶级是否已经成熟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因为摆脱这种束缚需要有很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需要有对本国国情、本国革命特点和规律的深刻的了解,并具有把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遵义会议使我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党已经发展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李学东 如今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了明确的表述,唯独遵义会议精神表述尚无定论。综合近年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尊重史实、古为今用和着眼未来的原则,我认为,遵义会议精神至少蕴涵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必胜等五种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早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把战略退却变成战略进攻,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坚持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拒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伟大创造。虽然他们后来也不得不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央根据地,但仍然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丢失了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遭致革命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换来的。湘江之战后,到底是不顾严重敌情继续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还是实事求是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就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反之,就可能大难临头,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努力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比如,在对国情、省情和市情、县情的认识上,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定,首先承认“三个并存”的现实,即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很远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然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和小康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一: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近年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个人认为红色旅游非常适合年轻一代,走一遭红色旅游线路,去了解红色文化内涵,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生活,从而饮水思源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红色旅游还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只有通过旅游线路才能切身体会当年人民的苦难,才能体会革命先辈的血汗。 贵州,让我得以饱览自然、人文之盛景,而要撇开单纯游客的身份,最不能忘怀的,也最不应该忘怀的,是遵义和息烽。 遵义,别名“转折之城”,名副其实。“最初是一场无计划的仓促大撤退,面临着内部分-裂和外部围歼的危险,后来成为史诗般的壮丽长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英如此概括遵义会议。在会址与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当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稍有尘封,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翻开当时的会议记录,可以想象朱德如何批评秦宪邦、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坚定地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会场的气氛是如何的凝重而激烈,何去何从,事关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国之幸,民之幸,我们今天依然铭记遵义会议,因其生死攸关之际,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并且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二:遵义红色旅游心得>>(2732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摘要】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启示 在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革命期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思想,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让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包括军事上的冒险主义、思想方面的教条主义、政治方面的盲动主义、组织方面的宗派主义等。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军事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和红军的安危,而这些问

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重视,已经到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在“遵义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围剿”战争失败,恢复了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作战原则,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为后续的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取消了“三人团”,改为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后来,又成立了“三人小组”,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遵义会议的种种举措,推动了党的路线的正确转移,对于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将张国焘造成的损失降低至了最小化,在极端条件下保存了领导骨干力量。 (三)促进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后,我党从各类实际出发来调整战略方向,这对于后续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我党实施了到川西北、川滇黔、川西、川陕甘的战略转移,最后确定了陕北作为大本营。这种战略转移是基于当时的地理、政治、军事、居民条件来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继续北上抗日。在“遵义会议”结束后,转移战略逐渐完成,实现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革命胜利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此行感触最深的就是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 __军统局在贵州设立的一所秘密监狱。由于它修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关押人数最多、刑讯拷打最为残酷而被国统特务们称之为“大学”。相对面言,重庆的滓渣洞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只能称为是“中学”和“小学”了。在这里曾关押过1200多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被 __枪杀或是被活活地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在这所集中营中,我们亲眼目睹了 __反动派残害革命党人的例例罪证:那低矮昏暗的牢房、阴冷潮湿的猫洞(刑训室)、关压重犯的木笼、沾水皮鞭、烧红铬铁看起来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对共产党人行刑时使用的披麻戴孝、点天灯、压杠子等残无人道的刑法,听起来让人毛骨纵然。让我看到了敌人的残暴与凶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在关押人员的名单中有罗世天、宋绮云、许晓轩、韩子栋等共产党人的名字。听讲解员的介绍说许晓轩和韩子栋就是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许云烽和华子良的人物原形时,心情十分激动,充满了无限怀念。许晓轩烈士不畏强暴与敌人开展斗争,并鼓励同胞们:“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他那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那装疯15载为狱友们传递消息的疯老头韩子栋、那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至今难以忘怀。

在许晓轩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怦然心动,铭刻在心:“共产党人的理想、共产党人的称号是神圣的,共产党人的信念是致高无尚的,无论是在 __的专制压迫下,还是在铁窗黑牢中,决不污辱党的荣誉、决不丧失革命气节,忠于党的组织,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党在自己的心中不可摧毁,不可战胜。”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上级公司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 __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在息烽集中营门前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前, __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 ——我校党委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思考学校未来发展,5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学校党委以中心组政治学习的形式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并在遵义召开了党委会议,研究讨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部署了学校的当前工作。 徐仲伟、聂能、刘达明、杜惠平、李林、李银国、游敏惠以及党委其他成员一行17人出席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 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先后参观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和息峰集中营旧址,重温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真切地体会到了毛泽东等一代革命前辈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力挽狂澜、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英明胆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7日下午和晚上,徐仲伟书记主持召开了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为主题的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会议,与会同志根据《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基本内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走特色和优势取胜之路》、《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作为》、《工科大学文科发展路径探析》和《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学习资料,围绕我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如何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何在国家十一次增列博士、硕士单位和学科点的工作中打好主动仗等问题,就学

校的学科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自主创新、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聂能校长指出,党委在遵义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研究、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大家要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抓住国家、信息产业和重庆大发展的机遇,努力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与信息产业部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协议》,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实现学科间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着眼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学研结合,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特别是努力抓好北部新区研究生院建设和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规范人才流动,培养和凝聚一大批教学科研人才。他强调,学校现在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凭借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师生的辛勤耕耘和顽强拼搏、领导的宽广眼界和科学决策,重邮人一定能够把重庆邮电大学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徐书记在会上做总结发言时指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总结了以前学校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目标,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重邮的“遵义会议”。他认为,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发展思路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学校的良好发展态势和机遇,结合当前的改革和发展,他提出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认真分析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切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二)以学校党代会和教代会为契机,响亮地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三)认真修订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单位要制定贯彻落实“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四)努力抓好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六)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七)

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有感

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有感-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在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参观了革命圣地——遵义会址。 早上8点我们从重庆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遵义会址纪念馆。天气微凉,细雨蒙蒙,空气湿度很大,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澎湃和热忱。 遵义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岭立。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为拥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无比的光荣,我们为能够拥有现在安定的生活而欣慰。然而今天,当我们回首革命先辈的艰辛岁月时,我们有人屏气凝神专注于每一行文字,有人看到工农红军鲜血淋淋一度哽咽,还有人看到老奶奶因感同身受而眼眶泛红。回来这几天想起当时看到的画面,犹如一幕幕没有对白的影像,萦绕脑际,无以释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时,我的内心都会泛起涟漪。这次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解员讲到四渡赤水战役,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

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优良作风。 作为电厂员工,我们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学习到很多现实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干好本职工作,一股正能量之风正在向我们吹来,融化于我们内心深处。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湘江边上一排排战士倒下了,又一排迅速补上来,战火烧焦了山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水;金沙江畔电闪雷鸣,滂沱大雨,战士冒雨渡江,气盖山河;大渡河上,二十二名勇士勇往直前,为抢夺泸定桥献出年轻的生命;将军岭上陈师长断肠取义,令人动容…… 电影《遵义会议》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多么不易,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这个“大家庭”,舍弃小家,多么令人感动!当毛主席拿着鸡蛋糕送给贺子珍时,贺子珍说毛毛还没吃过,我的心为之一痛,战争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作为普通的父亲、母亲,她能不思念自己的孩子?他能不担心孩子的安危?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什么让他们在家国之间果断取舍,是什么让他们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是牢不可破的革命信念、是心怀红军安危的大家情怀、是探索革命道路的崇高理想。 看完影片后,我热泪盈眶,共产党人坚强、勇敢的形象更加清晰,我看到了一个个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拥护正义、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 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湘江会记住你们、大渡河会记住你们,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共产党人会继续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发扬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带动更多的群众服务好更多的患者,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做一名忠诚、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遵义会议观后感 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医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活动,其中观看电影“遵义会议”是让我触动最大的。 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当年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与信念坚强无谓,不怕牺牲的精神。面对党的路线错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的领导人敢于纠正、敢于担当的责任及在大局面前心系党、心系人民的大爱与无私。这一幕幕让我感动,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昨天前辈们的牺牲和奋斗,面对伟大的“长征”精神,我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摘要] 本文对遵义会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给我们今天的启示进行了论述,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遵义会议历史影响启示 [目录] 一、遵义会议的内容 二、遵义会议的影响 三、自己的看法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但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的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试就以上两个方面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怀疑、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 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伍修权曾回忆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4分钟的《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新一代党员的必修课。 电影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来续写中国新篇章。近年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近期西安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教育、大排查,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借鉴前辈的光荣事迹来总结自己做人、干事的行为作风: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

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三是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四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遵义会议》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反映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发挥作用,指挥红军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与西北红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 在最重要的“遵义会议”这场戏上,从零散的片段中可以看出,这场表现全片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发展,几条情节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很多指标在全国处于挂末状况。究其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或奋发有为的精神。要改变贵州落后的状况,就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尤其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科学总结遵义会议精神,是办好遵义干部学院的关键所在。 一所学校,尤其是干部院校,要办好不容易,不光要提高硬件水平,而且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特点,才算是一所好学校。纵观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义会议精神必须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干部院校的特色。遵义会议精神科学内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个人认为,栗战书同志提出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提法比较好。理由:一是它的包涵性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团结共事…..都可以涵盖;二是它的时代性强。现在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里就有“团结”二字,省委提出了“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就有“团结”二字。三是其他干部院校没有这个提法。四是容易上口、比较好记。外延:要把红军在贵州所有活动(会议、战斗等)涵盖在遵义会议精神下面,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宣传,通

过专题培训、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打造好这个品牌。 三是深入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是叫响遵义干部学院品牌的应有之义。 要加强对党和红军在贵州召开的会议、开展的战斗以及其他活动的深入研究,并纳入党性教育的重要课程,特别是要将“民主集中制”这个专题突出出来等,真正使来受教育的同志了解贵州、知晓历史、增强党性。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篇一: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走访红色遵义 ——重温昔日经典 伴随党的91岁生日,带着对遵义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6月30日,耐德 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踏着晨曦,登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的列车。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国革命史一 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 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市内凤凰山周岁麓 的小龙山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 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红军烈

士永垂不朽”八 个大字阴刻贴金。公司全体党员肃然起敬,举行了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重温入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我们,在烈士碑前,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 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贵州习水是中央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历时三 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时,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 渡赤水出奇兵。” 此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 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 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 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在陈列馆内,睹物思昔,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 物:枪炮子弹、油印的党章宣言、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 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 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关头那弥漫着的硝烟??这里的一切都在潜 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仰望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70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这块红土地上激荡飞扬: 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转折的地方,更是得到重生地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 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山势险峻、密林丛丛,一字排

遵义会议

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的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 内容: 一、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二、(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 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高一历史遵义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四节二课 目标:全面掌握长征概况和会议情况 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三、红军长征 1、开始: (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4年10月) (2)项英、陈毅留守,坚持游击战争。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路线:(教材P20路线图)口诀 冲过湘江转贵州,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乱追剿, 巧渡金沙出包围;飞夺泸定翻雪山,穿过草地进陕甘。 3、结束: (1)两军会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1935年10月,陕西吴起镇 (2)三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4、意义: 革命转危为安;构成领导主干;播下革命火种。 四、遵义会议 1、背景: (1)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 (2)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 2、内容: (1)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 (2)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 3、意义: (1)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的领导;(不是“彻底清算”) (2)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 (3)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互动: 1、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毛、周、朱);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红四方面军(川陕红军,张国焘、徐向前);红二十五军(鄂豫皖红军,程子华)。 2、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中共二大(纲领成熟);八七会议(路线成熟);遵义会议(组织建设成熟);瓦窑堡会议(对外斗争策略成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内斗争策略成熟)。

遵义会议--党课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会议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遵义会议会址(图一)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二、参会人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遵义会议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05年-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上级公司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国民党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在息烽集中营门前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前,新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参观完息烽集中营后,我们又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并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当我们走入园内时,立刻有一座简约的蓝色阁楼映入眼帘。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可惜无法上楼参观。之后,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开始了解这个伟大的事件。我看到了这场会议前各地已相继爆发了各种起义运动,人们的高呼革命的标语,

处处体现人们渴望革命的信念。共产党的四渡赤水将蒋介石耍得团团转,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让我振奋不已。然而,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初期也受阻,想必也是导致这场会议的主要原因吧!于是在占领了遵义这座仅三万人却是红军攻下最大城池后,毛泽东、朱德等人便于那原属国民军某长官住处阁楼上举行了这次史诗般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将长征路线由湘西绕至国民军队防守薄弱的贵州,这个建议让我体会到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不禁暗暗赞叹。这场会议引导着共产党走向正确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共产党和长征军,同时为群众的革命胜利引领了一条明亮的道路,照片中与会人员的微笑与眼眸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仿佛也激动起来,有一种心潮澎湃。一张又一张的黑白照片,一幅又一幅的油画作品中,无不让人感到心中燃起的希望。力量虽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会议之都的气势,贵州大地的咆哮,中华民族的怒吼!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人们胜利的灯塔,它同样为创造今天的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