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反映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独立自主地从组织上进行了改组,增选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会后不久,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同志参加的三人指挥小组。从此,毛泽东同志便成为红军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这是我们党的英明选择,是党在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初一(1)班 高逸凡朱依滢 寒假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新天地的一大会址。驻足而立,扇形拱门的那一边,混杂着那个世纪的艰苦、那个世纪的梦想与那个世纪的气味…… 到目的地的时候我完全被那里的环境给吸引了,那些房子并不是高楼耸立,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显的格外的气派。我们就有序的进入了纪念馆里面,宽敞的大厅中挂着一枚党旗加上周围的洁净的花岗岩地板与花草的衬托显的格外的庄重,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引导员带我们上楼参观了纪念馆,在里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一大会址中展出的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沉思和感慨。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而肃穆,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都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所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自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蛀牙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起,中间经过了中国和英法联军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直到辛亥革命,斗争从未间断,但上述这些斗争最后都失败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领导这一革命的历史责任,必然落到中国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80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此行感触最深的就是参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是一所抗日战争时期 __军统局在贵州设立的一所秘密监狱。由于它修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关押人数最多、刑讯拷打最为残酷而被国统特务们称之为“大学”。相对面言,重庆的滓渣洞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只能称为是“中学”和“小学”了。在这里曾关押过1200多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被 __枪杀或是被活活地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在这所集中营中,我们亲眼目睹了 __反动派残害革命党人的例例罪证:那低矮昏暗的牢房、阴冷潮湿的猫洞(刑训室)、关压重犯的木笼、沾水皮鞭、烧红铬铁看起来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对共产党人行刑时使用的披麻戴孝、点天灯、压杠子等残无人道的刑法,听起来让人毛骨纵然。让我看到了敌人的残暴与凶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在关押人员的名单中有罗世天、宋绮云、许晓轩、韩子栋等共产党人的名字。听讲解员的介绍说许晓轩和韩子栋就是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许云烽和华子良的人物原形时,心情十分激动,充满了无限怀念。许晓轩烈士不畏强暴与敌人开展斗争,并鼓励同胞们:“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他那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那装疯15载为狱友们传递消息的疯老头韩子栋、那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至今难以忘怀。

在许晓轩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怦然心动,铭刻在心:“共产党人的理想、共产党人的称号是神圣的,共产党人的信念是致高无尚的,无论是在 __的专制压迫下,还是在铁窗黑牢中,决不污辱党的荣誉、决不丧失革命气节,忠于党的组织,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党在自己的心中不可摧毁,不可战胜。”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上级公司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 __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在息烽集中营门前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前, __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一: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近年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个人认为红色旅游非常适合年轻一代,走一遭红色旅游线路,去了解红色文化内涵,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生活,从而饮水思源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红色旅游还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只有通过旅游线路才能切身体会当年人民的苦难,才能体会革命先辈的血汗。 贵州,让我得以饱览自然、人文之盛景,而要撇开单纯游客的身份,最不能忘怀的,也最不应该忘怀的,是遵义和息烽。 遵义,别名“转折之城”,名副其实。“最初是一场无计划的仓促大撤退,面临着内部分-裂和外部围歼的危险,后来成为史诗般的壮丽长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英如此概括遵义会议。在会址与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当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稍有尘封,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翻开当时的会议记录,可以想象朱德如何批评秦宪邦、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坚定地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会场的气氛是如何的凝重而激烈,何去何从,事关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国之幸,民之幸,我们今天依然铭记遵义会议,因其生死攸关之际,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并且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二:遵义红色旅游心得>>(2732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

遵义红色之行感想

3月15、16日,我参加了矿上组织的红色之旅,前往革命圣地遵义,以及娄山关。去了解遵义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会址路,是一座二层楼房。当年,就是在这里的遵义会议,毛泽东确立了自己在党的领导位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将红军引向胜利前进的道路。 离开会址主楼,我们进入展馆,看着陈列在“红军政治部旧址”内红军当年留下的物品:宣传红军政策主张的《红星报》;书写在老百姓门板上的宣传标语;记录战绩的《战功表》;红军作战用过的步枪、手雷、草鞋、草帽、还有那台十分珍贵的石印等等。当我看见这些原物原件的时候首先是感到新奇,但后来我慢慢的就联想到以前70余年的历史烟云,将我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在读初中历史的时候就学过遵义会议我还记得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遵义会 议的起因和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为了实行战略上的转移,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征途是艰难的,外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内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统治,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却遭到排斥,红军屡遭失败,伤亡惨重,党和红军的前途十分危险,在这紧急关头,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让世界都为之感叹。是红军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撰写的赞歌,红军是铁血汉子,是钢铁战士。饥寒交迫中爬雪山过草地;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12月8号,我参加了社会实践组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一处普通的石库门两层老楼,底层的18平方米房间就是“中共一大会址”。 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我们翻阅了80多年的历史画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屏幕上是一大会址中展出的一部分实物,从泛黄的抱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感慨万千。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和学习细节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几百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映入眼帘:土炮、手枪、匕首、警棍……还有那“一大”会议的场景、南湖的游船,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句家喻户晓的话,而共产党便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个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诞生的意义是让当时黑暗中国、处于苦痛之中的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继失败,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幸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共产党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摘要】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与启示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启示 在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领导班子,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遵义会议认真总结了革命期间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思想,解决了军事上的问题,让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 在“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包括军事上的冒险主义、思想方面的教条主义、政治方面的盲动主义、组织方面的宗派主义等。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军事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党和红军的安危,而这些问

题已经引起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重视,已经到了最佳的纠正时机。在“遵义会议”中,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围剿”战争失败,恢复了由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作战原则,摆脱了以往的被动局面。 (二)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为后续的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取消了“三人团”,改为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指挥。后来,又成立了“三人小组”,这是当时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机构。遵义会议的种种举措,推动了党的路线的正确转移,对于保证长征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作用,将张国焘造成的损失降低至了最小化,在极端条件下保存了领导骨干力量。 (三)促进国内革命战争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后,我党从各类实际出发来调整战略方向,这对于后续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我党实施了到川西北、川滇黔、川西、川陕甘的战略转移,最后确定了陕北作为大本营。这种战略转移是基于当时的地理、政治、军事、居民条件来决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继续北上抗日。在“遵义会议”结束后,转移战略逐渐完成,实现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革命胜利

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有感

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有感-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在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参观了革命圣地——遵义会址。 早上8点我们从重庆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目的地遵义会址纪念馆。天气微凉,细雨蒙蒙,空气湿度很大,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澎湃和热忱。 遵义会址原是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岭立。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为拥有这样的领导人感到无比的光荣,我们为能够拥有现在安定的生活而欣慰。然而今天,当我们回首革命先辈的艰辛岁月时,我们有人屏气凝神专注于每一行文字,有人看到工农红军鲜血淋淋一度哽咽,还有人看到老奶奶因感同身受而眼眶泛红。回来这几天想起当时看到的画面,犹如一幕幕没有对白的影像,萦绕脑际,无以释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时,我的内心都会泛起涟漪。这次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解员讲到四渡赤水战役,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

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优良作风。 作为电厂员工,我们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而且学习到很多现实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干好本职工作,一股正能量之风正在向我们吹来,融化于我们内心深处。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 2011年11月13日,我们“红色纪念地考察”活动团队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秘密举行,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如果将井冈山、延安等地形容为“红色摇篮”,那么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这座石库门则无疑可比之为“红色产房”。如今随着周边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的进展,这座留名青史的石库门,却依然坚定沉着地在那里叙述着一个真理。 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展品中有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 自一九五二年,这里被辟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以来,先后迎候了包括许多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内的重量级人物,以及无数普通百姓的深情造访。这里如今已成为上海人了解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除了日常来此参观、瞻仰的人群之外,还有许多人是来进行其人生历程中的种种仪式的。最常见的自然就是入党宣誓仪式,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一批。此外,还有少先队入队仪式、共青团入团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国家干部廉政宣誓仪式等,甚至还有在这里举行集体婚礼仪式的。这林林总总的不同仪式,往往从这幢石库门外的小街上就开始进行,构成沪上一道十分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者,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和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临走,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十八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一大会址是我的一个新起点,让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篇一: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走访红色遵义 ——重温昔日经典 伴随党的91岁生日,带着对遵义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6月30日,耐德 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踏着晨曦,登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的列车。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国革命史一 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 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市内凤凰山周岁麓 的小龙山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 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红军烈

士永垂不朽”八 个大字阴刻贴金。公司全体党员肃然起敬,举行了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重温入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我们,在烈士碑前,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 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遵义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贵州习水是中央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历时三 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时,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 渡赤水出奇兵。” 此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 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 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 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在陈列馆内,睹物思昔,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 物:枪炮子弹、油印的党章宣言、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 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 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关头那弥漫着的硝烟??这里的一切都在潜 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仰望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70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这块红土地上激荡飞扬: 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转折的地方,更是得到重生地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 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山势险峻、密林丛丛,一字排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红色之旅,遵义会址有感

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 ——参观遵义会址有感 巴南分公司徐少建 春暖花开的季节,踏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巴士巴南分公司全体党员登上了前往革命圣地遵义的列车。车厢内大家欢歌笑语,一片祥和团结的氛围。带着对遵义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踏着晨曦我们来到了遵义。 遵义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国革命史一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走近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前,“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前,令人不由地肃然起敬。这是一座青瓦红丹柱、灰砖白缝墙的建筑群,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既遵义会议)就在这所---柏辉章的私宅二楼会议室里召开;会议室里古朴的桌椅和挂在墙上的照片,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伟大一刻:1935年1月,一群身穿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军帽的政治领袖和军队将领们在这里举行了那个著名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革命危急的紧要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从而赢得了长征的胜利。在陈列馆里有许多当时的文物:枪炮子弹、军用品、油印的党章宣言、桌上的马灯、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每一件文物和图片都在向人们讲述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

关头那弥漫着的硝烟……。听着讲解员讲述中国红军一个个的战术、战役,使我心潮澎湃,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强烈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和卓绝。 过去我学习党史,对遵义会议重要意义的理解,仅仅只是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在理性上加深了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的理解。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可以说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通过参观学习,追忆历史,使我感悟颇多,体会颇深,在建党九十周年的今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带着信心、带着勇气阔步在新的长征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遵义会址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摘要] 本文对遵义会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给我们今天的启示进行了论述,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遵义会议历史影响启示 [目录] 一、遵义会议的内容 二、遵义会议的影响 三、自己的看法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但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的我们很大的启示。本文试就以上两个方面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怀疑、不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变领导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明辨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后,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有: 第一,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指导方针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就是从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当时战争环境下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承担起长征途中处于中心的军事任务的领导工作,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伍修权曾回忆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作为最高统帅部,负责指挥全军行动,全党信服毛泽东同志,把当时最有决定意义的、关系到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军事指挥大权托付给他,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共产国际多方指导,有有益的帮助,也有不切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确定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积极防御的军事路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上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参观 “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及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精心整理 参观“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及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7每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单位党委组织的党员活动,参观了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以及南湖革命纪念馆。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展厅按中共“一大” 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 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 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 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 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 “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红船”最先燃起了共产党的火焰,燎原中华大地。

精心整理 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普通工作者,我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树立群众至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处处起到 神和期望! ,】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上级公司党委组织的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遵义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这次活动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身感受了爱国主义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身临其境的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以及领袖们运筹帷幄的伟人风范;感悟着革命圣地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息烽集中营,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感受许晓轩、张露萍、宋振中(小萝卜头)等著名革命烈士英勇不屈、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在“猫洞”杀人场纪念碑前,我们默默伫立,愤恨敌人的残暴,悼念战士的忠贞,敬佩英雄的刚烈,大家为国民党对革命人士进行的残酷镇压而愤愤不平,为革命人士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而感动。在息烽集中营门前的党旗和入党誓词前,新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党走过的光辉历程。 参观完息烽集中营后,我们又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并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当我们走入园内时,立刻有一座简约的蓝色阁楼映入眼帘。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可惜无法上楼参观。之后,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开始了解这个伟大的事件。我看到了这场会议前各地已相继爆发了各种起义运动,人们的高呼革命的标语,

处处体现人们渴望革命的信念。共产党的四渡赤水将蒋介石耍得团团转,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让我振奋不已。然而,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随之而来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初期也受阻,想必也是导致这场会议的主要原因吧!于是在占领了遵义这座仅三万人却是红军攻下最大城池后,毛泽东、朱德等人便于那原属国民军某长官住处阁楼上举行了这次史诗般的会议。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将长征路线由湘西绕至国民军队防守薄弱的贵州,这个建议让我体会到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不禁暗暗赞叹。这场会议引导着共产党走向正确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共产党和长征军,同时为群众的革命胜利引领了一条明亮的道路,照片中与会人员的微笑与眼眸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仿佛也激动起来,有一种心潮澎湃。一张又一张的黑白照片,一幅又一幅的油画作品中,无不让人感到心中燃起的希望。力量虽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会议之都的气势,贵州大地的咆哮,中华民族的怒吼!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人们胜利的灯塔,它同样为创造今天的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遵义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遵义学习心得体会 遵义学习心得体会 3天前 5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单位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义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感受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体会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感悟了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幸福来之不易。 ------张丹 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我们首先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里面陈列的历史资料和照片,无声地传递着红军革命的曲折前进;草鞋、破烂棉衣等,仿佛也在讲述着革命斗争环境的艰辛。遥望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室,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简陋、狭小,但就是在这简陋、狭小的房间里,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敢闯新路”的遵义会议精神屹立不倒。 期间我们跟随讲解员瞻仰了红军烈士陵园,亲身体验了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了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深刻地感受了工农

红军的英勇无畏和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党旗的红色更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其中学习感想最深的是参观息烽集中营旧址、陈列馆,老虎凳、披麻戴孝等酷刑令人发指,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让人痛心,革命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人震撼。在这里我们体会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发展壮大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理解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更加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意义深刻的洗礼和升华。 追忆历史,展望未来,不忘过去,不畏将来。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此次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敬业奉献,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为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多做贡献,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长眠在地下的革命先烈。

遵义会议

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的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

领导地位。 内容: 一、遵义会议主要作出四项决定: 1.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任团长。 二、(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 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