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炼化企业工艺加热炉管理导则

10、炼化企业工艺加热炉管理导则

10、炼化企业工艺加热炉管理导则
10、炼化企业工艺加热炉管理导则

炼化企业工艺加热炉管理导则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

2009年4月

目 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重要概念解释 (1)

3.1 加热炉及附件 (1)

3.1.1 加热炉 (1)

3.1.2 燃烧器(火嘴) (1)

3.1.3 吹灰器 (2)

3.1.4 炉壳体和耐火衬里 (2)

3.1.5 余热回收设备 (2)

3.2 运行参数 (3)

3.2.1 炉膛负压 (3)

3.2.2 过剩空气或过剩氧含量 (3)

3.2.3 燃料的流量和压力 (3)

3.2.4 燃料温度 (4)

3.2.5 燃烧空气温度 (4)

3.2.6 炉管温度 (4)

3.2.7 工艺流体参数 (4)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

4.1 对工艺加热炉的设计要求 (4)

4.1.1 工艺参数优化 (4)

4.1.2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5)

4.1.3 检查、检测点的设置 (12)

4.1.4加热炉附件要求 (13)

4.1.5 安全环保要求 (15)

4.1.6 对操作、检修方面的考虑 (18)

4.1.7 结构设计 (20)

4.1.8 耐火和保温材料 (25)

4.1.9 对外委托设计条件 (29)

4.2 工艺加热炉的操作要求 (29)

4.2.1 炉膛负压值 (29)

4.2.2 过剩空气系数 (29)

4.2.3 加热炉调节 (29)

4.2.4 加热炉内部的检查 (30)

4.2.5 加热炉外部的检查 (30)

4.2.6 加热炉性能参数 (30)

4.2.7 加热炉的开停工 (31)

4.2.8紧急停炉程序 (33)

4.3 工艺加热炉的安装 (34)

4.3.1 燃烧器安装 (34)

4.3.2 燃烧器和加热炉的连接 (36)

4.3.3 燃烧器的安装检验 (36)

4.3.4 空气控制 (37)

4.3.5衬里安装 (37)

4.3.6仪表安装 (38)

4.4 工艺加热炉的维护 (39)

4.4.1 燃烧器维护 (39)

4.4.2 仪表维护 (41)

4.4.3挡板、风门机构维护 (41)

4.4.4看火门维护 (41)

4.5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41)

4.5.1 简介 (41)

4.5.2 火焰脉动 (42)

4.5.3 火焰冲击炉管 (42)

4.5.4 回火 (42)

4.5.5 火焰不规则 (42)

4.5.6 油枪漏油 (42)

4.5.7 发烟的长火焰 (43)

4.5.8 主火嘴点火失败或熄灭 (43)

4.5.9 燃料压力高 (43)

4.5.10 排烟温度高 (43)

4.5.11 对流段过热 (44)

4.5.12 点油火嘴时有“振荡声响” (44)

4.5.13 脱火 (44)

4.5.14 长明灯无法点火或熄灭 (44)

4.5.15 烟道冒黑烟 (44)

4.5.16 高NO x排放 (44)

4.6 日常管理内容 (45)

4.6.1 建立加热炉运行管理台帐 (45)

4.6.2 定期监测管理 (45)

4.6.3 运行考核 (45)

5安全管理规定 (45)

5.1管式加热炉安全技术措施 (45)

5.1.1燃料气分液罐 (45)

5.1.2盲板与切断阀 (46)

5.1.3控制回路 (46)

5.1.4 阻火器 (46)

5.1.5 控制阀选型 (46)

5.1.6 长明灯 (46)

5.2 对人员的要求 (46)

5.2.1管理人员 (46)

5.2.2班长和加热炉操作人员 (46)

5.3 管式加热炉开、停工过程管理要求 (46)

5.3.1盲板管理 (46)

5.3.2 爆炸气分析管理 (47)

5.3.3点火、停炉操作规定 (47)

1 范围

本导则对工艺加热炉的设计、操作、日常维护、常见故障诊断和处理、安全管理规定等内容明确了基本概念和管理要求。

编制本导则的目的是规范炼化企业加热炉设计、操作、维护,确保加热炉安全运行,提高效率。

本导则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炼化企业加热炉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SO13705 石油天然气工业一般炼油装置用火焰加热炉

SH36-91 石油化工管式炉设计规范

Q/Y50-2002 石油化工工艺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

Q/Y62-2003 炼油装置节能监测方法

中油石油质字[2003]279号《管式加热炉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

编写指南》

3 术语及重要概念解释

3.1 加热炉及附件

3.1.1 加热炉

3.1.1.1 加热炉的一般结构

工艺加热炉一般由辐射室、对流室、燃烧器、余热回收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组成。辐射室也称为炉膛,包括燃烧器和风道,炉管和炉管支撑,耐火衬里等。辐射室担负全炉热负荷的70%~80%,主要传热方式是热辐射,是加热炉的主体部分。对流室包括遮蔽管,对流管,耐火衬里,管线支撑和挂钩,主要传热方式是对流。对流室一般担负全炉热负荷的20%~30%,对流室吸热量的比例越大,全炉的热效率越高。为了尽量提高传热效果,对流室多采用钉头管和翘片管。燃烧器产生热量,是炉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余热回收系统是从离开对流室的烟气中进一步回收余热的部分。回收方法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空气预热方式回收热量;另一类是采用余热锅炉回收热量。通风系统的作用是将燃烧用空气导入燃烧器。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两种。其它的附件设备包括火嘴、风门、防爆门、观火孔、烟囱、烟道挡板、空气预热器、鼓风机或引风机、吹灰器等。

3.1.1.2 加热炉的种类

加热炉按按辐射室的外观形状大致分为:箱式炉、立式炉、圆筒炉等。

3.1.2 燃烧器(火嘴)

燃烧器是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发生燃烧,释放出工艺所需要热量的机械装置。燃烧器通常包括喷嘴、配风器和燃烧道三个部分。燃料喷嘴是供给燃料并使燃料完成燃烧前准备的部件。

燃料油喷嘴的主要任务是使燃料油雾化并形成便于与空气混合的雾化炬。外混式燃料气喷嘴将燃料气分散成细流,并以恰当的角度导入燃烧道,以便与空气良好混合。预混式燃料气喷嘴是将燃料气和空气均匀混合后供给燃烧的。配风器调节并引入空气,使空气和燃料良好混合并形成一定的火焰形状。燃烧道一是给火焰根部提供高温热源以保证燃烧稳定;二是约束空气,使之与燃料充分混合;三是与配风器一起使用,使气流形成理想的流型。

按所用燃料的不同,燃烧器可分为燃料油燃烧器、燃料气燃烧器和油-气联合燃烧器三大类。按供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燃烧器和强制通风燃烧器。按燃烧器的发热量大小,可分为小能量和大能量两种,一般5.5 MW以上的属于大能量燃烧器。按燃烧的强化程度可分为普通燃烧器和高强燃烧器。

随着加热炉大型化的发展,如果采用一般燃烧器,不但数量多,管线复杂,操作和维护不易,而且炉管表面热强度和热效率都较低,因此,选用大能量的、高强化燃烧器是实现加热炉大型化的关键。

3.1.3 吹灰器

加热炉炉管表面沉积灰垢之后,热阻将明显增大,使热效率和经济性随之降低。炉管受热面上的积垢还将吸收烟气中的SO2和SO3,并在吸收水分后形成硫酸,从而加剧对炉管的腐蚀。管外积灰主要发生在对流室,在对流室采用翅片管和钉头管的加热炉或烧重油、污油的加热炉,必须设置吹灰器以清除对流段炉管积垢。常用吹灰器包括蒸汽吹灰器、声学吹灰器和激波吹灰器。

3.1.4 炉壳体和耐火衬里

加热炉有钢梁结构支撑的钢板外壳,钢结构内部有耐火衬里。外壳通常不是密封的结构,有很多开口,如观火孔,炉管开孔,火嘴开孔和人孔等。由于加热炉是在微负压的情况下操作的,空气将通过所有的开孔进入炉体,为了保持加热炉高效运行,因此,在操作时,其它的开孔应尽可能最小或密封。加热炉炉体由于有炉管、弯头箱、观火孔、防爆门、人孔等设施,必须经常对这些部位进行检查和堵漏。

耐火衬里保护钢壳体不被烧坏,并提供绝热减少热损失。在检查炉膛耐火衬里时,耐火衬里的顔色可以粗略衡量炉膛热平衡分布是否均匀,耐火衬里的暗色条纹表示有空气进入炉膛冷却了耐火衬里。

3.1.5 余热回收设备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措施之一是回收烟气余热。回收烟气余热的途径是利用低温介质吸收烟气的热量,如加热工艺介质、发生蒸汽或预热炉用燃烧空气。常用于余热回收的设备为空气预热器和余热锅炉。

安装空气预热器是回收烟气余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流室和烟囱之间装设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余热,这样不但能提高加热炉热效率,节约燃料,而且空气经预热后,燃烧时能降低噪音,减少烧油火嘴的结焦现象。在加热炉排烟温度大于500℃时,安装余热锅炉回收烟气余热效果显著。

利用烟气余热预热空气的方案可分为间接预热空气和直接预热空气两种。间接预热空气有工艺分支物流预热空气、冷进料-热油预热空气、开式循环或闭式循环热载体预热空气等。烟气直接预热空气按其特点可分为间壁式和蓄热式两大类。工艺加热炉通常使用间壁式空气预热器,间壁式空气预热器是指烟气将热量连续不断地通过固体壁传给空气的预热器,如管式空气预热器、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板式空气预热器等。

3.2 运行参数

3.2.1 炉膛负压

炉膛负压是由于炉内烟气密度与大气的密度差而引起的,是炉内任一点的实测值。炉膛负压的单位可以用毫米水柱(mmH2O)或帕(Pa)表示。炉膛负压的存在使空气能够通过火嘴或其它的开口进入炉体,热的烟气从烟道排出。

炉膛负压的第一测量点一般在辐射段的顶部即炉膛拱顶部位,保持此处很小的负压即可确保整个加热炉内为负压。此处要安装负压表,随时监测加热炉运行参数。负压的第二测量点在火嘴平面上,这一点能够监控所有的火嘴有充足的抽力,使燃烧空气供应正常。负压的第三测量点在对流段烟气出口处,一般设在烟道挡板下面,将这一测量点的压力和炉膛的压力值结合考虑,可以确定通过对流段管束的压力损失,能帮助判断对流段是否发生损坏或结垢。加热炉炉膛负压可以通过调节烟道挡板来控制。

由于火焰不稳定,仪表导压管漏或堵塞,导压管内存有燃烧生成的水,都会使负压表读数产生误差,所以要定期对负压表进行检查和校验。

3.2.2 过剩空气或过剩氧含量

过剩空气定义为高于完全燃烧的化学配比供入的空气数量,表示为百分数。过剩氧含量容易测量,用于代表过剩空气,它能反应出燃料的燃烧状况。为了保证氧气测量的准确性,应从辐射段出口即炉膛拱顶部位采烟气样,采样探头应深入到距炉壁460毫米或更远的位置。可以通过调节过剩氧含量来控制燃烧效率。另外为了计算加热炉热效率,应该在烟气排入大气前测量氧含量。

氧含量测量可使用手提式氧分析仪或在线氧分析仪。手提式氧分析仪用于现场烟气分析,在烟气入口一般都有一个干燥剂腔,可以吸收水蒸汽保护分析仪内腔,这种仪器提供了烟气的“干基”分析。

利用氧化锆在线连续分析时,因烟气中含有水蒸气,称之为湿烟气。由于加热炉对流段可能漏入空气的部位较多,因此,从辐射段炉膛出口采样要比在对流段出口采样更能代表燃烧的状况,所以在线氧分析仪应设在辐射段出口。由于采样管线渗漏或堵塞会引起氧分析仪读数波动或产生误差,从气体燃烧产物冷凝下来的水进入氧分析仪会导致仪器损坏,所以烟气取样管要进行保温,分析仪应由仪表技术人员每月校正一次,或根据制造厂家的要求定期校正。

3.2.3 燃料的流量和压力

通过控制燃料的流量和压力,可以控制加热炉的燃烧放热量,调节加热物流的工艺温度。燃料压力是影响燃料和空气混合的主要动力。

制造商应提供火嘴在给定的燃料组成下燃料压力对应的放热量曲线,即火嘴特性曲线。该曲线由厂家通过专用设备来测得,火嘴特性曲线指示出保证燃料稳定燃烧的燃料压力范围。当火嘴安装在加热炉以后,燃料压力上下限值应该重新检查,通常只检查压力的下限值,在压力下限以下时,供应到火嘴的燃料量不足,不能保证加热炉安全操作。燃烧器特性曲线应由制造商进行实际测定并提供给用户。

气体火嘴的设计压力一般为0.1~0.2 MPa,油火嘴设计的压力在0.6~1.0 MPa,雾化介质的压力恒定在0.5~1.7 MPa或者压力控制在高于燃料压力0.1~0.2 MPa。燃料和雾化介质的压力测量点应设在控制阀后到火嘴手阀之间,并在单个火嘴阀全开的情况下检测。长明灯的燃料压力一般设定在恒定值0.035~0.1 MPa,数值的大小取决于长明灯火嘴的种类。

3.2.4 燃料温度

燃料气温度可以是低于燃料自燃温度的任何值。通常燃料气的温度为25℃到82℃。由于燃料气温度影响其密度,在相同的加热负荷下会影响其流量和压力。温度低,燃料气管线上会有凝液产生,所以需要气液分离设备,避免液体带入火嘴,影响火嘴正常运行。

较重的液体燃料可用温度来控制油的粘度。生产厂家一般要求油火嘴中油品的粘度为0.043 Pa.s ,燃料油管线必须很好地保温隔热,以保持燃料加热器与火嘴之间的温度。

3.2.5 燃烧空气温度

空气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影响火嘴的正常供氧量,造成燃料没有被充分燃烧或氧气过剩,降低炉效率。这时需要调节烟道或风道挡板以及火嘴的风门来改变空气量。

一般情况下,自然通风式加热炉空气的温度为环境温度。有空气预热器的强制通风式加热炉,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的空气温度一般在150℃以上。实际生产中应避免冷空气对预热器的低温露点腐蚀。

3.2.6 炉管温度

当炉管温度上升时,炉管的强度变差,为了安全操作,延长炉管寿命,避免炉管损坏,必须限定炉管表面的温度。由于炉管内部结垢而造成炉管局部高温,在炉管上出现红色或银色的小块,表示炉管局部过热,很容易被肉眼观察到。如果发生炉管局部过热,应调节加热炉的操作,降低炉管温度,也可以考虑清洗炉管。炉管局部过热的处理方法:一是在平衡其它段炉管进料量的情况下,增加过热段炉管的介质流量,加快炉管内的对流传热,降低炉管表面温度;二是增加过剩空气以减少在辐射区的换热效果,降低气体传递到炉管的能量;三是如果炉管局部过热是由火焰舔炉管造成的,应关小或关闭该处火嘴阀门,对燃烧器进行检查处理。

3.2.7 工艺流体参数

工艺流体参数有流量、压降、进出口温度,这些参数都要进行监测。工艺流体可以冷却炉管,保持炉管一定的温度,如果流体的流量接近设计流量,可以避免发生炉管过热问题,当加热炉进料负荷超过75%时,流经各段炉管的流量几乎相等,变化不超过10%。当加热炉低负荷时,可能造成炉管内流体偏流,导致炉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炉管过热而损环。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对工艺加热炉的设计要求

4.1.1 工艺参数优化

(1)辐射管表面平均设计热强度应根据已有的设计经验确定,单面辐射、单管排可按下表选用;双面辐射、单管排可取表中数值的1.5倍。

单面辐射、单管排辐射管表面平均设计热强度

平均设计热强度w/m2

管式炉名称

所有立管炉立式炉或水平管箱式炉常压蒸馏炉 30000~37000 36000~44000

减压蒸馏炉 24000~31000 29000~37000

催化裂化炉 24000~31000 29000~37000

焦化炉 —

29000~32000 催化重整炉 25000~32000 29000~37000

预加氢炉 24000~35000 —

减粘加热炉 23000~27000 28000~31000

加氢精制炉 23000~27000 -

脱蜡油炉 23000~31000 -

丙烷脱沥青炉 8000~23000

氧化沥青炉 16000~20000

酚精制炉 17000~23000 -

糠醛精制炉 17000~23000 -

蒸汽过热炉 28000~35000

(2)管内冷油流速和结垢热阻可按下表选用

管内冷油流速和结垢热阻

管式炉名称冷油流速

Kg/m2·s

结垢热阻

m2·/w

常压蒸馏炉 1000~1500 0.0005

减压蒸馏炉气化前1000~1500 0.0007~0.0012

催化裂化炉 1000~1500 0.0005 焦化炉 1200~1800 0.0007~0.0012

催化重整炉 90~200 0.00026

预加氢炉 250~500 0.00026~0.00052

减粘加热炉 1400~2000 0.0007~0.0012

加氢精制炉 250~500 0.00017~0.00034

脱蜡油炉 1200~1500 0.00034 丙烷脱沥青炉 1200~1500 0.00034

氧化沥青炉 1200~1500 0.0007~0.0012

酚精制炉 1200~1500 0.00034

糠醛精制炉 1200~1800 0.0007~0.0008

注:减压蒸馏炉出口炉管应按等温气化的要求扩径,并且其流速不得超过临界流

速的80% 。

(3)管式炉辐射室的体积热强度,在燃油时应小于124kw/m3;燃气时应小于165 kw/m3。

(4)对流室的烟气质量流速可采用1.0~3.0 Kg/m2·s,当采用引风或为满足环保要求采用高烟囱时,质量流速应选用上限。

4.1.2 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一般来讲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有如下三点:

a.维持对物料热传递的效率。

b.维持一可以控制的燃料燃烧效率。

c.保证加热炉操作的安全。

从控制原理来分析加热炉,主要被控变量为被加热物料的炉出口温度、加热炉进料的流量、炉膛压力等;操作变量一般为燃料的流量等。以上这些变量通常用于控制、指示、记录、报警、联锁等,在考虑这些变量的安装位置时,除了应能正确反应加热炉的实际工况外,同时应考虑易于操作工人观察、维修,以降低劳动强度。对于温度、压力等信号除了应有远传信号外,还应安装就地仪表以便就地检测。

4.1.2.1 温度监控

4.1.2.1.1 加热炉的温度监控点

加热炉温度控制实质上是一个传热的控制问题。一般加热炉温度测量根据安装位置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1)炉膛温度

炉膛温度一般指烟气离开辐射室的温度,代表了炉膛内烟气的温度,是操作加热炉的一个很重要的工艺指标。炉膛温度高,辐射室传热量就大,但炉管容易结焦,甚至烧坏炉管、炉衬和管架。所以炉膛温度是保证加热炉长周期安全运行的指标之一,一般控制在820~870℃以下。为了能准确反应炉膛温度,测量元件安装时应避免受燃烧器火焰舔烧,也不应安装在烟气流动的死区,根据石化行业的规定,加热炉炉膛测温元件,水平安装时热电偶插人深度如过长,悬臂长度过大,保护管会受热变形下垂,甚至烧坏,因此最大悬臂长度不超过600mm:测量元件超过炉管50~100mm就能够测出炉管靠近火焰侧的烟气温度,太长会把保护管烧坏。热电偶补偿导线的耐热温度不超过105℃,在100℃下具备温度补偿性能,因此热电偶的接线盒应放在回弯头箱绝热层外。炉膛中的介质为高温烟气,热电偶套管在选材时应选用能耐热、抗氧化、抗酸的材质,在石化行业一般选用GH3030为套管材质的耐磨热电偶,其长期使用最高温度可达1100℃。

2)对流段温度

对流段温度测量,是为了监控加热炉效率及把操作温度限制在炉管及支撑管板的材质所允许的范围以内。烟气离开对流段温度通常在300~450℃以下,尽管对流段的温度没有辐射段高,但许多炼油厂仍在对流段采用与辐射段相同材质的热电偶。

3)排烟温度

排烟的温度测量能对加热炉的总效能进行评价,同时也可根据它把温度保持在烟囱构质允许的范围之内。排烟温度高,烟气带走的热量就多,热效率就低。排烟温度又不能过低,因为排烟温度受入炉油品温度的限制,排烟温度和入炉油品温度应有一定温差(100~150℃),若温差太小,对流室传热效果就不好。从材质要求来讲,温度偏高,可能导致使用年限降低,甚至可能直接导致炉管破裂;温度如果在露点以下,由于烟囱里有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则会引起严重腐蚀。测量排烟温度的热电偶应带有保护套管,一般应安装在烟道尾部或在接近与烟囱连接的位置—距炉体烟气出口1~2m的烟道上;设有余热回收装置的加热炉可布置在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出口0.5m左右处。最好与烟道气的取样点布置在同一烟道截面上,这样烟气取样和测温可同步进行。多烟囱式的加热炉在每个烟囱内部都应有温度测量点。同理,如果一个公共的烟囱用于几个加热炉,每一个加热炉的烟道尾部都应有温度测量点。

4)炉管表面温度

加热炉炉管表面热强度可以从炉管温度反应出来。同时应把操作温度限制在炉管材料限制范围(例如抗蠕变或抗腐蚀性能)内。因此采用表面热电偶测量炉管表面温度是必不可少的。表面热电偶等同于给热电偶安装—个管形的、矿物质绝缘的护套,且其挠度足以适应加热炉炉管的膨胀。保护套材料必须能耐腐蚀和抗脆裂。一般采用CH3030型护套材料,外径12.7mm、

壁厚3mm、氧化镁绝缘材料、IEC-K分度号的表面热电偶在实践中证明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表面热电偶的测量精确度取决于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安装位置应在炉管最高温处(即火焰高度的上1/3处,向火面中央点),如炉管两面均有火嘴,可安装两个对称的热电偶,但应避免火焰直接舔烧,同时膨胀固定直径约为2倍炉管直径。其安装方法是先清除管子上的锈皮和氧化物(清除时以沙磨为优,不应用金属丝刷),然后在炉管表面焊接一垫板,所采用焊条应考虑炉管构料及热电偶材料的要求,在焊接时应保证热电偶的刀刃平行紧贴垫板,表面式热电偶安装见下图。

加热炉压力不高,同时为了能够调整热电偶伸入炉体长度,前三种热电偶安装形式,一般采用光杆式热电偶。位于加热炉本体上的热电偶套管一般为PN0.6 DN40的法兰及配对的法兰盖和螺栓、螺母,根据到货的热电偶直径,在法兰盖上现场钻孔,待热电偶安装调整完插入深度后再与法兰盖满焊。

5)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

对于加热-反应用的炉子,其反应进行的程度是反应温度的函数;对于纯加热用的炉子,被加热物料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下游工序操作工况的稳定和产品质量。温度过高,会使物料在加热炉炉管内分解,甚至造成结焦而烧坏炉管。基于以上原因,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是加热炉被控变量中最为重要的,只有保持一个稳定的数值,才能满足下游工艺的要求。如果供给物料的热量全部为显热,则测温点安装在炉出口管上;如果供给物料的热量大部分为潜热,则测温点应向前移至温度反应快的地方。为了保证装置长周期运行,一般应设置两个测温点,一点参与控制及联锁,另一点备用。

4.1.2.1.2 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方案

在温度控制回路中,对象为多容过程,对于加热炉温度控制,应根据其特性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结构。加热炉对于温度的响应,过程本身较为缓慢,则调节器可以选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积分时间可置于几分钟,微分时间可相对短一些。石油化工加热炉对物料出口温度控制指标的要求相当严格,一般要求波动小于1~2℃。影响加热炉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1)进料流量;

(2)进料温度;

(3)进料组成;

(4)燃料总管压力;

(5)燃料热值;

(6)炉膛温度的相互影响;

(7)燃料油雾化程度改变等等。

针对干扰种类及干扰程度的不同,具有多种控制方案,常见的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案有以下几种:

1)温度单参数控制

对于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要求不高,而且燃料总管压力比较稳定的情况,可采用此方案,根据加热炉物料出口温度直接调节燃料量。采用此种方案,优点为控制简单,投资少;缺点为加热炉将物料从几十度加热到几百度,热负荷很大,当燃料的压力和热值稍有波动,炉出口温度就会显著变化;同时当加热量改变后,由于传热及测温元件的滞后,调节作用不及时,炉出口温度波动很大。

2)加热炉物料出口温度—燃料的流量/压力串级控制

对于大多数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要求比较严格,同时进料各类参数稳定的加热炉,主要可控干扰因素是燃料热值,而对于性质稳定的燃料来说,热值控制可转化为燃料流量的控制。因此采用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控制回路作为主回路,燃料流量调节作为副回路,利用副回路来及时测量到燃料流量波动的干扰,并加以控制,这样由于凋节和反馈的通道都缩短了,因而加热

炉出口温度的超调量减小,从而提高控制质量。从控制理论来说,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克服干扰的能力比单回路克服干扰的能力提高较多,对于主回路的干扰,虽然副回路不能直接克服它,但由于副回路减小了时间常数,改善了对象动态特性,加快了调节过程,因而也减少了动态偏差。同时,以燃料流量作为副回路的优点在于可以了解燃料的消耗量,有利于装置运行时试验和核算。在使用燃料油作为燃料时,因为物料粘度比较大,虽然可用以下方法测量燃料油流量,但都不太理想:

a.采用锐孔板,冲灌隔离液(需加强保温伴热,操作、维护麻烦);

b.采用锐孔板,注入冲洗油(冲洗油随燃料燃烧,不经济):

c.采用靶式流量计(简单易行,但—次投资偏大);

d.采用整体楔式流量计(不能在线拆装);

e.采用齿轮流量计(一次投资偏大,同时流量计对燃料清洁度要求高)

基于上述原因,同时考虑到燃料油流量的变化可以线性体现为燃料油管线压力变化,如工艺对流量没有特殊要求,这时可采用燃料油压力调节作为副回路。燃料油压力调节作为副回路的控制方案较燃料油流量调节作为副回路的控制方案,优点为测量简单,缺点为燃烧火嘴的结焦有可能造成调节阀后压力升高,造成误操作。

3)加热炉物料出口温度—炉膛温度串级控制

燃料油热值、进料流量,进料温度等干扰因素的影响,首先将反应为炉膛温度的变化,以后才影响到炉出口温度,而前者的滞后远较后者小。可以把炉膛温度控制作为副回路,被加热物科出口温度控制为主回路组成串级回路。这样就把原来滞后的对象一分为二,副回路起超前作用,当干扰因素反应到炉膛温度时就迅速调节,保持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的平稳。应注意,为保护设备,炉膛温度不应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在参数整定时,对于副控制器不应整定得过于灵敏,且不加微分作用。此种控制方案对下述情况更为有效:

a.热负荷较大,而热强度较小。即不允许炉膛温度有较大波动,以免损坏设备。

b.当主要干扰是燃料的热值变化(即组分变化)时,其他串级控制方案的副回路无法感

受。

c.在同一炉膛内有两组炉管,同时加热两种物料。此时虽然仅控制其中一组温度,但要

求另一组亦较平稳。

d.双斜顶方箱式管式炉,其关键点为能找出温度变化反应快而又能代表炉膛温度的测温

度点。

4)加热炉的前馈—反馈控制

加热炉有时会遇到生产负荷即进料流量、温度变化频繁,干扰幅度又较大的情况,此时采用串级控制方案难以满足生产要求,而采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前馈控制部分克服进料流量(或温度)的干扰,而反馈控制克服其余干扰。

4.1.2.2 压力控制

1)加热炉炉膛压力

负压通风的加热炉的炉膛压力值是保证燃料燃烧良好的主要控制参数,一般通过调节烟囱挡板开度控制炉膛压力。为了检测炉膛负压值,一般分别在烟囱、对流段、辐射室安装导压管,利用一台微差压变送器在集合管上进行负压测量,远传至控制室来监控。

2)常明灯燃料的压力

使用燃料气的加热炉通常设置常明灯,常明灯燃料气的压力由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维持正常。此方案的优点在于节省了接线及控制室二次表等,简化了控制系统并节省投资。

3)燃料压力

在燃料总管设置压力开关或压力变送器,对燃料系统压力过低进行联锁,防止燃料压力低回火;同时防止燃料气压力过高,引起喷嘴脱火或灭火。此方案缺点为不能正确反应燃烧器入

口压力。在燃烧器前设置压力开关能正确反应燃烧器压力,缺点为在开工时必须将此开关“旁路掉”,才能正常开工。

4)燃料油及雾化蒸汽压力

为保证燃料油被充分雾化,必须控制好燃料油与雾化介质之间的流量比,由于重油流量测量比较困难,此问题转化为控制它们的压力比。从加热炉燃烧要求来说,如雾化介质压力过高,会浪费燃料和蒸汽,使加热炉效率降低;而雾化介质压力过低,雾化效果不好,燃烧不完全,也将降低炉子热效率。在燃油压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采用雾化蒸汽(空气)压力定值调节可满足燃烧要求。假如燃料油压变化较大,单采用雾化蒸汽(空气)压力控制将不能保证燃料油得到良好的雾化,可采用如下控制方案:

a.根据燃料油阀后压力与雾化蒸汽(空气)压力之差来调节雾化介质;

b.采用燃料油阀后压力与雾化蒸汽(空气)压力比值控制。

上述两种方案,只能保证近似的流量比,只有保持喷嘴、管道等通道的畅通,防止喷嘴堵塞及管道局部阻力发生变化,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4.1.2.3 进料流量控制

4.1.2.3.1进料流量单参数控制

对于一个具体的加热炉、有一推荐的冷油流速。冷油流速大,有利于传热和防止炉管内结焦,但油料通过加热炉的压降大;冷油流速小,不但影响传热,更重要的是易造成炉管结焦,缩短开工周期。根据不同工艺及炉型,应有不同的合适的冷油流速,即应确定合适的进料量。对于能够测量进料流量且上游装置出料没有限制的加热炉,为稳定加热炉的工况,设置单参数控制。当加热炉采用多路进料时,为保证各路流量均匀,各路进料一般采用同样的设定值,保证各路炉管通过等量的物料,带走热量,不致偏流,避免炉管结焦。一般选用孔板加差压变送器进行流量测量,对于管径较大的管道,孔板造价较高,可采用插入式流量计(阿扭巴、靶等)进行测量。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流体在炉管内结焦,调节阀一般选用事故开阀(FO)。4.1.2.3.2上游设备液位与进料流量均匀控制

石油化工工业具有连续性,往往既要保持加热炉进料稳定,还要保持上游设备液位稳定。在此情况下,通常希望上游设备液位与加热炉进料流量组成串级均匀控制。具体作法为上游设备的液位调节器一般采用纯比例控制,有时可用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度要大于100%,并且积分时间也要放得相当大,不能加正微分作用,同时在控制区间规定一死区,当液位在设备允许范围内波动时,调节器输出不变,加热炉进料可视为简单定流量控制器进一步缓慢改变调节阀的开度,使液位与流量两个变量都在规定范围内缓慢均匀的变化。

4.1.2.4 烟气氧含量测量

为了保持加热炉高效运行,希望保持正确的燃料/空气之比,既维持足够的空气量以保证燃料能完全燃烧和安全操作,又防止空气量过大带走热量使加热炉效率降低,并影响燃烧器的性能。燃料/空气的比率可转化为实际空气量/理论空气量,即过剩空气系数。测定烟气中的氧含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烟气抽出,用奥氏气体分析器进行分析;另一种是利用氧化锆分析仪直接插人烟气中进行在线分析。将烟气抽出分析时,因烟气中所含水分已经冷凝,基本为干烟气。而利用氧化锆在线分析时,因烟气中含有水蒸气,称之为湿烟气。在按烟气含氧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时,应根据烟气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别按干烟气和湿烟气进行确定。为了减轻操作难度,在投资允许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烟气氧含量分析仪来连续测量氧含量,作为手动或自动调节空气入口挡板开度的依据。具体作法为采用氧化锆分析仪(一般量程为1%—25%),测出氧含量,然后根据氧含量求出过剩空气系数α。一般加热炉烧燃料油时,应使α保持大约在1.3;烧燃料气时,应使α保持大约在1.1。如果值过大,将降低热效率,且易使炉管氧化;如果值过小,容易造成回火伤人和不完全燃烧。

4.1.2.5 附属设备的控制

1)气动自控快开风门

以电信号为控制手段,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配置在强制通风燃烧器前的热风道上,在直形风道上全方位安装,在环形风道上宜为顶面与底面(指开孔位置)安装。

2)烟囱挡板

设置在加热炉的直立烟囱上,用于控制烟囱抽力,保持炉膛负压通常为-2~-3mmH20。烟囱挡板不宜用于截断烟气。一般分为电动、气动控制两种。如采用气动控制,则应选用气动付线指示仪加长行程执行机构及挡板的型式,它可把控制信号转变为转角输出,从而控制挡板开度。

3)风机调节门

为了维持加热炉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就要根据烟气氧含量,调节风机流量的大小。风机流量可用风机调节门调节,它轴向安装在进风口前面,有时还可直接控制风机转速,调节风量。

当加热炉采用强制通风时,因为空气的流量易于测量和调节,使燃料流量与空气比率的控制大大得到改善,有利于实现环保的要求。先进的加热炉控制,燃料流量和空气流量为一比值调节,当负荷变化时,始终保持过量的空气。采用高、低选择器的联合动作,在负荷增加时,使空气先于燃料增加;而在负荷减小时,使空气滞后于燃料减小。从而防止加热炉冒黑烟,达到环保的目的。

4.1.2.6 火焰检测器的设置

在石油化工企业,加热炉如果点火不成功或在正常燃烧时发生某种阶跃干扰,可造成突然熄火或火焰减弱。在熄火时若不及时切断燃料,就可能造成爆炸事故;而火焰减弱,应该及时调整燃料与风量的配比,才能有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加热炉上常采用火焰检测器来准确反应加热炉内火焰的状况。火焰检测器的原理为:当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根据火焰的光谱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检测器,可以接收光及火焰闪烁的特征频率信号,并输出发生相应的变化。选用方法见下表(各类燃料燃烧时产生光谱对比表),紫外火焰检测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一般情况下推荐选用,但考虑到投资等其他因素,也可采用可见光检测器与红外检测器。当火焰检测器参与联锁时,应选用双向确认型火焰检测器,提高联锁系统的安全度及可用度。

各类燃料燃烧时产生光谱对比表

序号燃料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l 2 3 天然气

炼厂气

炼厂油

如果投资允许,也可采用炉膛火焰电视监视装置。其装置通过一套伸到炉内并且能耐炉内高温的光学镜头,提取炉内火焰信号,经过一系列输像系统传输到摄像机靶面,再经输像电缆传到控制室内的监视器,运行操作人员可在控制室内通过电视荧屏清晰地看到加热炉内燃料燃烧的真实情况。

火焰检测器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火焰检测器应对准火焰的l/3处;

b.在多火嘴燃烧炉每个火焰检测监视—个火焰的情况下,火焰检测器在安装时一般应带

有引导管(引导管越短越好),防止各火嘴火焰之间的相互干扰;

c.应带冷却装置、风冷采用净化风、无净化风可采用夹套水冷装置。

4.1.2.7 加热炉的报警联锁

对于有多个燃烧器或多种燃料或在工艺流程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加热炉;为确保加热炉安全地运转、点火和熄火,应该设置报警,联锁等保护仪表。可以由操作人员纠正的接近极限的一次仪表与执行报警的仪表分开,尽管有时测量点相同;

为了保证联锁系统的高度可靠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几点:

a.系统应为事故安全型(失电动作);

b.系统的安全等级与装置的安全等级相匹配;

c.合理考虑输入/输出卡件的冗余配置和现场一次动作元件的冗余设置;

d.有足够的操作员接口,有自动/半自动(手动)灵活的操作手段;有足够的旁路维修。

4.1.2.7.1 加热炉常规联锁项

1)燃料压力低

燃料压力低于能使燃烧器保持稳定的压力。

2)进料量低

最好切换到最低限度的燃烧速率,或在某些情况下,设置自动停车。

3)燃烧器熄火

对既没有可靠的燃料气压力低联锁,又不经常监视的小型加热炉,应考虑使用双向确认型火焰检测器,在确认燃烧器熄火时,自动联锁停车,避免单火焰检测器失灵所引发的误动作,增加系统安全度和可靠度。

4)雾化蒸汽压力低

当使用燃料油时,雾化蒸汽压力低会引起火焰减弱甚至熄火状况。

5)烟风系统失灵

对带有强制通风设备(鼓风机、引风机)、空气预热器的加热炉,除非加热炉可以在自然通风或炉膛正压下操作,否则在风机故障时需停车熄火。如果允许自然通风操作,则可以通过打开设置在强制通风燃烧器前热风道上的快开风门,改强制通风为自然通风,保证加热炉继续操作。

如果上述情况发生,减少燃料量将燃料管路的调节阀关至最小允许开度,而停车一般要切断燃料。对于电动执行机构,直接输出切断信号至电动切断阀,切断燃料;对于气动执行机构,当产生切断信号时,三通电磁阀线圈失电,净化风放空,执行机构闭断燃料、气动切断阀可选用气动调节阀,对于泄漏量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气动切断球阀或气动切断闸阀。

4.1.2.7.2 加热炉常规报警项

1)燃料压力低

当燃料压力下降到接近将使燃烧器操作不稳定的工况时应报警。对燃料气管线,一般在燃料气调节阀与燃烧器之间设置压力开关,以便检测出燃料气源的低压情况。

2)燃料压力高

燃料压力太高会引起过渡燃烧。

3)排烟温度高

排烟温度高一般是由不良操作引起,也可能由加热炉管泄漏、空气顶热装置损坏造成。4)火焰减弱

可以用对紫外辐设敏感的火焰检测器检测。

5)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高

物料出口温度过高会引起或预示运行、操作中有不当之处。

6)炉管表面温度高

过高温度将使炉管材质损坏。如果刀刃式表面热电偶和炉管表面脱开,也会导致温度读数

高。

7)炉膛压力高

炉膛压力升高导致火焰外泄等危险,另外,炉膛压力高往往也反应出引风机故障、调节挡板失灵。

8)进料量低

加热炉的进料量低,会导致炉管过热,加速炉管事故的发生。

9)雾化蒸汽压力低

在使用燃料油时,如果雾化蒸汽压力低,会引起燃料油雾化效果降低,导致火焰减弱、不稳定或不完全燃烧。

4.1.3 检查、检测点的设置

4.1.3.1 仪表接管应根据下列条件设置

测温和测压仪表接管应设在空气预热器烟气和空气的进出口管道处;

4.1.3.2 烟气和空气通道上的仪表接管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1)与空气预热器相连烟风道上的测温和测压仪表接管和取样口的位置应按第4.1.3.1条的规定设置;

2)对流室加热多种介质时,应根据需要在每种介质的进出口部位装设测温点;

3)圆筒炉辐射室盘管节圆直径大于6m或节圆直径大于4m、且有几路并联盘管时,在炉膛的适当部位宜装设高温热电偶测温点(仅有一个燃烧器时除外);

4)辐射室和对流室烟气侧的仪表接管,除应符合本条第二和第三款的要求外,其数量不应少于下表的规定。有其他要求时,可另外增设。

仪表接管部位和测点

部位测温点测压点烟气取样口

辐射室下部

辐射室出口或对流室入口①②对流室出口①

烟囱挡板下部-

2

1

1

1

1

1

1

注:①沿炉膛长度或管长度每隔6米应设一个测温点和测压点。

②多室管式炉共有一个对流室时,应在每个辐射室出口装设各种仪表接管。

5)管式炉炉膛热电偶末端插入炉膛的深度至少应超过壁管50~l00mm,但热电偶的悬臂长度不宜大于600mm;

6)其他部位热电偶的水平插入深度应为插入部位宽度的三分之一,但悬臂长度一般不大于800 mm;

7)辐射室和对流室的测温点和测压点,在穿过炉壁处应设18Cr—8 Ni型不锈钢管。测压管外端应备有六角头丝堵。测温管外端应备有中间开有小孔(与热电偶套管匹配)的盲板法兰;

8)烟气取样口的套管应伸入炉膛内表面40mm。

4.1.3.3 工艺流体侧的仪表接头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1)管式炉从对流到辐射的转油线上应设置测温点套管接头;

2)管式炉进出口部位的测温点和测压点均应设置在与之相连接的炉外工艺管线上。故在无特殊要求时,在管式炉盘管系统的进出口部位不设置仪表接头。

4.1.3.4 管壁热电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1)一般管式炉上不宜采用管壁热电偶。当需要控制管壁温度或需要了解开工初期和末期以

及负荷变动后管壁温度的对比变化时,应装设管壁热电偶;

2)管壁热电偶应在直接向火面的峰点与炉管相连。其导线、绝缘和护套的设计应与炉管的热膨胀位移量相适应。

4.1.4加热炉附件要求

4.1.4.1 燃烧器

1)除明确单燃油或单燃气外,一般应选用油、气联合燃烧器。

2)对于单燃油的圆筒炉、燃烧器数量不宜少于3个。

3)燃烧器在设计过剩空气系数下的最大放热量不应低于以下规定:

燃烧器数量最大放热量与正常放热量之比(%)

≤3 150

4~5 125

6~7 120

≥8 115

4)燃烧器的设计过剩空气系数不应低于下述规定值。

过剩空气系数

燃烧器类型

燃油燃气

自然通风强制通风1.25

1.20

1.20

1.15

5)自然通风火炬式燃烧器的安装位置与盘管和炉墙的距离可按下表(自然通风火炬式燃

烧器的安装位置)选用。

自然通风火炬式燃烧器的安装位置

A B C D 最小间距(m)

单个燃烧器的最大放热量(MW)燃烧器中心线至壁

管中心线的横向间

立烧时燃烧器至顶

部炉管中心线

间距燃烧器中心线

至未排炉管的炉墙

的横向间距

横烧时,对烧燃烧

器之间的距离

燃油

1.0 3.5 0.8 0.6 5.0

1.5 4.5 1.0 0.8 6.5

2.5 6.5 1.2 1.0 8.5

3.0 7.5 1.3 1.1 10.0

3.5 8.5 1.4 1.2 11.0

4.0 10.0 1.5 1.4 12.0 4.5 11.0 1.6 1.5 13.0

燃气

0.5 2.0 0.6 0.5 2.4

1.0 3.0 0.8 0.6 3.5

1.5 4.0 0.9 0.8 4.8

2.5 5.5 1.1 1.0 6.5

3.0 6.5 1.2 1.1 7.5

3.5 7.0 1.3 1.2 8.0

4.0 8.0 1.4 1.4 8.5

注:①横烧时,燃烧器中心线至项部炉管中心钱或炉衬之间的间距应为表中B项间距的

1.5倍;

②对于油气混烧燃烧器,除液体燃料仅在开工时使用外,所有间距都应按燃油条件考

虑;

③表中c项不包括附墙火焰的燃烧器。

6)燃油的燃烧器均应设置气体点火装置。

7)燃烧器火道砖与炉衬之间应设伸缩缝,并能在不损坏炉衬的条件下进行拆换。

8)燃烧器气枪和油枪应能在管式炉运行中进行卸载。

9)燃烧器应采取隔声措施,炉区噪声A级一般不应大于90dB,并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4.1.4.2 其它配件

1)看火门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应能观察到火馅燃烧情况、辐射管、遮蔽管和耐火材料的向火面。2)人孔门应按以下规定设置:

a.当一个炉膛分隔为几间时,每间的人孔门不得少于1个;

b.炉底面积小的圆筒炉,可利用燃烧器开孔代替人孔。

c.对流室烟气出口的烟道上部或烟囱下部应设人孔门。

3)灭火蒸汽管应按以下规定设置:

a.辐射室灭火蒸汽管的数量一般应按每100m3辐射室体积设置一个公称直径为40的灭

火蒸汽管;

b.采用带堵头的回弯头时,或在介质腐蚀性强、冲蚀性强的焊接弯头箱内,均应设置灭

火蒸汽管;

4)立管炉上如无辐射管弯头箱时,则每个辐射室的炉顶均应设置炉管装卸孔。

5)吹灰器应按以下规定设置:

a.对流室采用扩大表面管时,除单烧气体燃料外,都必须设置吹灰器;

b.当确定沿炉管长度方向的每排吹灰器数量时,应考虑中间管板的间距;

c.声波清灰器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清灰器,已逐步替代老式(带吹灰管)吹灰器。

d.伸缩式吹灰器的吹灰管穿过炉墙处及对面的炉壁上,炉墙衬里内表面均应各设置一块

高400mm、宽800 mm的18Cr—8Ni型不锈钢防冲板;

e.吹灰管外径与炉管(包括扩大表面)外径的最小间距应为230 mm;

f.吹灰器的形式应根据烟气温度、吹灰管长度和材质选用。烟气温度高于650℃时宜采

用伸缩式吹灰器等于或低于650℃时可采用固定旋转式吹灰器;

g.吹灰管的材质一股应采用18Cr—8Ni型不锈钢;

h.当吹灰器的蒸汽压力为1MPa时,固定旋转式吹灰器有效吹灰半径应按下表选用;

i.伸缩式吹灰器的有效吹灰半径一般不大于1.3m;

吹灰管有效长(m)吹灰半径(m)

1.1 l.2

1.5 1.0

2.0 0.85

2.6 0.75

j.固定旋转式吹灰器一般上下各吹三排炉管,但在炉管外径等于或小于89mm, 每个吹灰管的喷孔数量又不大于14个时, 则吹灰排数可增加一排伸缩式吹灰器一般上下各

吹四排炉管;

k.固定旋转式吹灰器的喷孔位置和炉管的关系宜按下图设置:

l.吹灰器宜装设自动控制系统,吹灰器的吹扫应逐个进行。各排的吹扫顺序应与烟气流动方向相一致。

4.1.5 安全环保要求

4.1.

5.1 防火要求

在生产操作中,如炉管因发生事故而破裂,大量可燃物可能从炉底外溢,在炉子下部燃烧,另外,炉底可燃气体的积聚与液体燃料的泄漏也会引起炉底着火。为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烧坏炉底立柱,影响加热炉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整个加热炉倒塌的重大事故,所以在所有架空式炉底的钢制立柱四周都应设有防火保护层,防火保护层可用砖砌成,亦可用混凝土捣制,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现在已开始使防火涂料作防火保护层。

4.1.

5.2 防爆要求

管式加热炉在正常情况下是负压操作的,而炉体结构尺寸庞大,不可能按照受压容器来设计,所以,一般加热炉的辐射室均应装有防爆门,以便在炉内发生爆炸事故时,泄掉炉内压力,保证炉体钢结的安全。

在采用余热回收系统时,如果引至炉下的烟气系统内可能出现后燃现象,则在烟道上也应设置防爆孔。由于这种烟道为引风系统,内部和外界压差较大,故宜采用防爆膜。

4.1.

5.3 防漏要求

加热炉的整个结构体系如在设计和施工中不能保证密闭性,就会在生产操作中出现泄漏,泄漏分向外漏和向内漏两种。

向外漏的部位发生在正压操作的供风系统,也可能出现在操作不正常的辐射室顶部和对流室。如果高温烟气从炉内漏出,就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损失,并导致钢结构的局部过热。

向内漏包括漏水和漏气。雨水渗入炉内,会使炉衬,特别是陶瓷纤维炉衬损坏。空气的大量漏入会加剧炉管的氧化、降低炉膛温度和加热炉的热效率。通常大量空气是从辐射室和对流室的弯头箱门处漏入的。另外,由于考虑炉管的安装、膨胀和弯头及管板的制造误差,在两端管板上的管孔与管子之间都留有较大的间隙,由于炉内一般为负压,所以大量空气从这些间隙中漏入。所以,在设计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弯头箱门和管孔处的密封。国内过去的设计,从便于检查弯头有无漏油这点出发,弯头箱门都设计成便于开启的铰链式结构,因此现在的加热炉大部分都漏风严重。如果将弯头箱门改成用螺栓拧死的固定式结构,肯定会显著减少漏风量。采用这种结构后,应保证炉管和弯头的焊接质量,减少因漏油带来的麻烦。另外,对管板孔和管子之间的缝隙亦应采用耐火纤维填塞,进—步阻止空气漏人炉内。如该处不加以密封,在较高的对流室内,烟气可能从下部管孔进入弯头箱内,再由上部管孔返回对流室,烟气的短路会影响对流室的传热,并使两端管板和弯头箱超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可在对流室弯头箱内每隔1.5m左右设置水平隔板。

在对流室进出口管线穿过弯头箱门处,也容易造成漏风的部位。在该处应采取密封结构,既保证炉管的收缩和膨胀,又减少空气的泄漏量。

另外,当辐射室的炉管采用向上膨胀的结构时,出入口管穿过炉顶部位应采取一定的结构型式,以加强密封。

在加热炉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保证炉体钢结构体系的气密性。对所有易引起炉子内、外贯通的连接焊缝,即使无强制要求,但从防止泄漏这点出发,应全部采用密封性满焊。

4.1.

5.4 防腐蚀要求

加热炉内的烟气在低于露点的冷壁面上会凝结出含有硫酸的液体,对金属产生腐蚀。因为这种腐蚀发生在温度较低的部位,故可称低温腐蚀。在加热炉操作中,如炉衬密封性不好,会使炉壁钢板的内表面结露引起低温腐蚀,国外设计的加热炉,当炉墙采用砌砖结构时,有的在

钢板内表面涂有一层沥青质防腐层。由于国内加热炉燃料的含硫量较低,故均未采取这种防护措施。如加热炉采用高硫燃料,或者在设计中按炉壁钢板承重考虑时,应特别注意钢板的低温腐蚀问题,并应留出适当的腐蚀裕量。

在加热炉的烟囱和烟道内,即使不考虑散热损失,在烟气温度较低的部位也应采用轻质耐热混凝土内衬,减少低温腐蚀。必要时,可以采取外保温,使钢板壁温保持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上。为避免低温腐蚀,引风机外部亦应进行保温。

4.1.

5.5 防推力要求

由于整个加热炉钢结构的体系内部都是高温烟气通过,故各部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膨胀。在设计中,除应避免炉衬附加给钢结构的热膨胀推力外,在高温烟风道上,还应在适当部位设置固定支座和滑动支座,使管道能够定向膨帐,并设置波形膨胀节,减少施加于炉体、设备和风机上的膨胀推力。

在某些炉型上,由于结构上的需要,梁和柱可能通过炉膛。在这种条件下,与高温烟气接触的梁柱表面必须用耐火材料隔热,使钢材表面温度不超过100℃;梁和柱的内侧还应采取自然冷却或其他的降温措施。

加热炉的柱梁和立柱上所存在的内、外表面温差应力,以及由于横梁膨胀施加给立柱的推力,在设计中均应适当加以考虑。

除了钢结构以外,炉管系统和炉衬的机构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热膨胀问题,以尽量减少炉管和炉衬对钢结构的热膨胀推力。例如,炉管应设计成少受或不受别的构件的约束,可以自由膨胀这既对炉管本身有利,也对钢结构有利。因为这样一来,钢结构设计时就可不计入炉管膨胀的附加推力了。又如,为了避免中间火墙热膨胀时对钢架产生推力,中间火墙与炉子端墙(或侧墙)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隙。

4.1.

5.6 环保要求

加热炉的污染包括噪声污染和燃烧产物的污染两个方面。

4.1.

5.

6.1燃烧器的噪声及其控制

管式炉是炼油及石油化工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而管式炉的噪声又主要来自燃烧器。

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在于它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使人感到烦躁,降低工作效率。强噪声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引起记忆力减弱、失眠、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和耳聋等疾病。一

般认为80dB(A)(声压级、分贝,A挡读数)以下的噪声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多大危害,但高于80dB(A)的噪声对人体就有影响了。

管式炉设置在室外,操作员一般不常在炉前。从这点来看,燃烧器的噪声控制在95dB(A)以下就可以了,但考虑到装置内其他噪声的叠加和对整个环境的影响,一般要求燃烧器的噪声应控制在85dB(A)以下。

4.1.

5.

6.2 燃烧产物的污染及其控制

燃烧产物(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2)、氧化氮(NO X);不完全燃烧时还存在一氧化碳(CO)和烟尘等。这些污染物由炉子排放到大气中,给人和动植物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该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对于石油化工管式炉来说,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及两个以上排气筒(烟囱)的间距要求和等效排气筒的计算方法等。下表摘录了与石油化工管式炉有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燃烧产物中大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燃料性质和燃烧状况密切相关。烧燃料气和用蒸汽雾化油喷嘴烧燃料油的管式炉,一般都能达到完全燃烧,故烟尘及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通常很少。但燃料油含硫量或燃料气中硫化氢含量高时,燃烧产物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会增高。

燃料中的氮和空气中的氮在燃烧时都可能生成一氧化氮(N2+O2=2NO)。一氧化氮并非毒品,但它很容易和烃类一起在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加速生成极毒的二氧化氮。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序号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排气筒(m)二级三级监控点浓度/(mg/m3)960

(硫、二氧化硫、硫

酸和其他含硫化合

物生产)

15

20

30

40

50

2.6

4.3

15

25

29

3.5

6.6

22

38

58

周界外

浓度

1 二氧化

550

(硫、二氧化硫、硫

酸和其他含硫化合

物使用)

60

70

80

90

100

55

77

110

130

170

83

120

160

200

270

最高点

0.40

1400

(硝酸、氮肥和火炸

药生产)

15

20

30

40

50

0.77

1.3

4.4

7.5

12

1.2

2.0

6.6

1l

18

2 氮氧化

240

(硝酸使用和其他)

60

70

60

90

100

16

23

21

40

52

25

35

47

61

78

周界外

浓度最

高点

0.12

18

(碳黑尘、染料尘)

15

20

30

0.51

0.85

3.4

5.8

0.74

1.3

5.0

8.5

周界外

浓度最

高点

肉眼不可见

60

(玻璃棉尘、石英粉

尘、矿渣棉尘)

15

20

30

40

1.9

3.1

12

21

2.6

4.5

18

31

周界外

浓度最

高点

1.0

3 颗粒物

120

(其他)15

20

30

50

60

3.5

5.9

23

39

85

5.0

8.5

34

59

94

130

周界外

浓度最

高点

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加热炉管理制度

加热炉管理制度

加热炉管理制度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加热炉管理,确保加热炉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与本公司所属生产装置的加热炉管理。 第三条加热炉的运行、维护和检修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照《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SHS01001)、《管式加热炉维修检修规程》(SHS01006)、《石油化工管式炉效率测定法》(SHF0001)、《关于加强炼油装置腐蚀检查工作的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 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部门按《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依据其职责,全面管理各企业加热炉,指导企业不断改进和加强加热炉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加热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公司建立健全加热炉管理体系,明确各部

门、单位职责。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在总经理领导下,依据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的管理要求的职责,全面负责公司加热炉管理工作。 第六条机动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公司加热炉归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加热炉管理制度、规定、规程和标准,制定本公司加热炉管理规定、管理细则及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加热炉管理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三)定期分析加热炉的状况及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四)参与或组织加热炉及附属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运行、检维修、技术改造、更新及事故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生产部门管理职责: (一)组织制定加热炉操作规程及工艺指标,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运行,满足生产过程需要。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二)定期对燃料油(气)进行品质分析,建立台帐,保证燃料油(气)的质量指标S含量小于1%,燃料气S含量小于10ppm。 (三)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燃料油温度,保证燃

工艺纪律管理及考核办法

工艺纪律管理及考核办法 发布人:jxjchzh 积分:6170 发布日期:2008-4-12 (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工艺纪律是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文明生产而制定的某些有约束性的规定,工艺纪律是确保公司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法规之一。 第二章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现场作业管理的工艺纪律 1.工艺文件的管理 1.1工艺文件是指作业指导书、装配流程卡、工艺附图、参数对照表、样板、设备操作规程等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指导员工进行正确而规范化操作的正式文件; 1.2 职能部门下发的工艺文件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 1.3总装车间班组成员负责工艺文件、样板的完好性,在产品上线生产前,班组成员要把工艺文件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摆放到生产现场的指定位置; 1.4工艺人员在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时,要坚持“三按(按设计图纸、技术标准、” 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发现文件不正确时,要及时反馈修改文件,总装车间班组长和一线员工有责任对其发现的文件错误及时反馈以使文件能够持续有效指导生产; 1.5一线员工要熟悉当班机型的工艺文件,生产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及作业要求的规范化动作要领正确地操作,要保证操作与工艺文件规定的一致性。发生工艺文件规定模糊或产生歧异时,以现场工艺指导为准。现场工艺对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的管理 2.1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必须是盖有受控章的正式文件,对于非正常渠道下发的非正式文件,总装车间有权不予执行; 2.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与其他工艺文件一样在指导一线员工生产操作时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总装车间相关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通知规定的内容进行正确生产操作; 2.3现场工艺有责任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必要解释或补充,并要求总装车间相关人员按文件规定贯彻执行。现场工艺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2.4总装车间应对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3.过程检验管理 3.1过程检验是指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自检、互检、首检以及终检等活动,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成品一次下线合格率; 3.2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进行自检和互检等活动,一线员工要熟知当班机型当班工位自检内容和互检内容; 3.3总装车间应在每条生产线的成品下线工位或关键岗位设置不少于一人的终检工序,进行终检操作的人员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熟知本岗位终检内容; 3.4总装车间应安排固定人员对每天开工时生产的第一台产品或发生转机型时的生产线进行首检工作,首检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文件规定进行并保留相关文字记录以备查询。 4.缺陷管理 4.1缺陷管理是指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时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或之前发生过的异常现象由当班操作人员与当班班组长自行解决,对于难以判断异常 原因或较重大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现场工艺,由现场工艺协调解决; 4.2一线员工发现同一物料连续三件存在同样缺陷或缺陷物料数量比例较高时,应立即停止该工序操作并通知班组长及现场工艺协调解决。

工业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编制说明

工业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编制说明 目录 1 任务来源 (2) 2 工作过程 (2) 2.1 检索资料搜集 (2) 2.2 调研和研讨 (2) 2.3 标准完善 (3) 3、主要内容 (3) 4、编制原则及依据 (3) 5 技术分析 (3) 5.1 现行能耗指标体系和能效标准情况 (3) 5.2 能耗评价体系的完善 (4) 5.3 能效指数计算方法 (4) 5.4 能效指数的特点 (5) 5.5 能效指数与节能率的关系 (6) 6实施效果评估及建议 (8)

1 任务来源 2008年6月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能效指数计算导则》国家标准申请立项,2009年3月11日钢标委…2009?07号《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钢标委第二批国家标准值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钢铁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的制定工作,标准计划号20083315-T-605。 2 工作过程 2.1 检索资料搜集 200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进行节能自愿协议试点,山东省是第一个试点省,莱钢是第一批试点企业,在试点过程中美国能源基金会在制定节能目标时引入能效指数这一概念,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沟通研究过程中,发现英国、挪威、荷兰、美国等国家普遍应用能效指数这一评价指标。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国内各行业部委均提出了适用于各子系统的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标准定额、企业升级等指标过程中,均应用这一评价体系,九十年代后,随着冶金部、化工部等部委的改革,这一评价体系均未进行修订,已不适合当前工艺技术发展状况,特别是由于条块分割,能耗指标的对标只限于行业内,行业间比较较为淡化,不利于国内行业整体节能水平的提高。 2.2 调研和研讨 为了继续完善标准,通过走访、电话、信息互换等形式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利用“能源消耗评价方法调查”主要了解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评价分析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间交流,对企业在能源消耗评价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济南钢铁有限公司、新汶矿务局、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山东省经贸委、胜利油田、钢铁工业协会等单位进行信息沟通,并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最新加热炉管理制度

加热炉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本公司加热炉的安全管理,确保加热炉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特制定此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加热炉管理方面的内容。 3 职责 3.1 生产设备技术部是加热炉的归口管理部门; 3.1.1 负责组织年度加热炉更新改造购置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 3.1.2 参加项目改造中加热炉技术改造方案的论证、评审; 3.1.3 负责组织加热炉的选型购置,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加热炉; 3.1.4 负责指导和监督加热炉日常使用维护管理; 3.1.5 参加重大、特大机械事故的调查处理; 3.1.6 负责组织对加热炉、燃烧器、安全设施及其附件的生产制造与维修厂家的准入管理; 3.1.7 组织制定加热炉操作规程及工艺指标,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运行,满足生产过程需要。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2 车间具体负责加热炉的日常维护管理、技术档案管理。 4 内容 4.1 管理要求 4.1.1 车间对本车间加热炉进行全面管理,按照加热炉的技术性能、生产工艺要求等建立健全《加热炉操作与维护保养管理规程》、《加热炉巡回检

查程序和部位》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4.1.2 加热炉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操作工人进行操作前的安全培训。 4.1.3.1 加热炉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4.1.3.2 加热炉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1.3.3 加热炉燃烧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4.1.3.4 加热炉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1.4 使用单位应对加热炉进行如下管理: 4.1.4.1 建立“加热炉综合管理记录” 4.1.4.2 实行动态的管理,及时掌握加热炉变更信息,补充和修改管理档案; 4.1.4.3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以实现状态监测、温度监测、故障监测等技术在加热炉管理方面上的应用,确保加热炉安全运行。 4.1.4.4 加热炉的维护保养执行《加热炉操作规程》。 4.1.5 加热炉的运行应能满足本装置生产运行周期的要求。 4.1.6 重视加热炉的节能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提高加热炉的管理、技术、装备和运行水平。 4.1.7 在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同时,应避免烟气露点腐蚀。要合理控制物料进料温度,确保炉管管壁温度高于烟气露点温度。 4.1.8 为了保护环境,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应严格控制燃料品质,控制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污染物的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指标。 4.1.9 定期对加热炉操作人员进行加热炉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2 运行维护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办法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办法 1、目的 规范员工对生产现场的整理,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素质,提以达到安全、文明、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2 、范围 公司准备中心、整饰中心。 3 、内容 3.1 质量管理 3.1.1 各车间、班组应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3.1.2 关键工段要按《操作程序》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且受控状态。 3.1.3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巡检),岗位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3.1.4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绝不流入下道工序。 3.1.5 严格划分“三区”(待加工区、报废品区、流转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3.2 工艺管理 3.2.1 严格执行技术部下达的生产工艺规程,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 3.2.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经测试合格并有老工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部、技术部要不定期检查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 3.2.3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样单生产,对样单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3.2.4 原材料、半成品、附件进入车间后,首先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接收手续(流转卡)方可投产。 3.2.5 严格执行标准、样单、产品工艺要求,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

工艺纪律管理办法

工艺纪律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艺纪律是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文明生产而制定的某些有约束性的规定,工艺纪律是确保公司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约束之一。 二.定义 1.职能部门:泛指开发部,工程部,品管部。 2.工艺贯彻率: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指标,每月统计;工艺贯彻率不得低于90%。工艺贯彻率的计算公式: N-n 工艺贯彻率(%)= ——×100% N N:每月检查工艺贯彻的工序总次数。 n:每月未贯彻工艺的工序总次数。 3.工装夹具:简称工装,是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于检测、控制、操作等生产辅助工具,包括测试工装、夹具、刀模、刀具、专用量具(包括计量器具)以及辅具。 三.工艺纪律的管理职责 1. 生产部全面负责推行生产车间工艺纪律的贯彻执行和日常检查考核工作。 2.品管部负责生产车间日常工艺纪律执行的监督; 3.工程部对公司工艺纪律的执行和督导负有管理责任,并负责组织不定期工艺纪律检查工作。 4.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工艺纪律管理日常工作。 四.工艺纪律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现场作业管理的工艺纪律 1.工艺文件的管理 1.1工艺文件是泛指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卡、工艺附图、参数对照表、设备操作规程、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标准、技术规范等能够及时而有效地指导员工

进行正确而规范化操作的受控正式文件,工艺文件的管理遵照《技术资料管理程序》的规定; 1.2 职能部门下发的工艺文件应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的要求,并能有效地指导生产; 1.3使用部门负责保证工艺文件的完好性,在产品上线生产前,工艺文件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到生产现场; 1.4工艺技术人员在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时,要坚持“三按”(按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发现文件不正确时,要及时向编写部门反馈修改文件,车间主管和一线员工有责任对其发现的文件错误及时反馈以使文件能够持续有效指导生产; 1.5一线员工要熟悉当班作业的工艺文件,生产时要严格按照工艺文件及作业要求的规范化动作要领正确地操作,要保证操作与工艺文件规定的一致性。发生工艺文件规定模糊或产生歧异时,以技术部门的现场工艺指导为准。技术部门对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1.6生产设备的操作指导书等文件应存放或悬挂于设备附近方便位置,以便日常使用; 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的管理 2.1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必须是正常流程下发的正式文件,对于非正常渠道下发的非正式文件,生产车间有权不予执行; 2.2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与其他工艺文件一样在指导一线员工生产操作 时具有严格的约束力,生产车间相关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通知规定的内容、规定的时间或条件进行正确生产操作; 2.3职能部门有责任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必要解释或补充,并要求车间相关人员按文件规定贯彻执行。职能部门对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拥有最终解释权; 2.4生产车间应对职能部门下发的技术通知等临时性工艺文件进行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3.过程检验管理 3.1过程检验是指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自检、互检、首检以及终检等活动,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成品一次下线合格率; 3.2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进行自检和互检等活动,一线员工要熟知当批作业当工位自检内容和互检内容;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 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 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 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 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I所示

加热炉管理管理制度word精品文档30页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加热炉管理制度 2007年2月1日 前言 根据股份公司2006年4月在厦门组织召开的《2006年油气田加热炉技术交流会》精神(详见油勘函字[2006]193号),加热炉统一由设备管理部门归口管理,要求油气田制定出本油田《加热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加热炉操作与维护保养管理规程》、《加热炉巡回检查程序和部位》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加热炉运行管理程序,因此编制《大港油田公司加热炉管理制度》。制定了大港油田公司各类型加热炉的操作规程、巡回检查程序及部位。 目录 1、加热炉管理办法 2、真空加热炉操作规程 3、管式加热炉操作规程 4、加热炉检查程序及部位 5、水套加热炉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6、水套炉巡回检查图 一、加热炉管理办法 1 编制依据 根据股份公司2006年4月在厦门组织召开的《2006年油气田加热炉技术交流会》精神(详见油勘函字[2006]193号),加热炉统一由设备管理

部门归口管理,要求油气田制定出本油田《加热炉管理办法》,因此编制了《大港油田公司加热炉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加热炉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计划编制、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检测、修理、技术改造、停用、启用、报废鉴定、事故管理等管理内容与要求。 3 管理职责 3.1 电子商务部(装备管理部)是加热炉的归口管理部门; 3.1.1 负责组织年度加热炉更新改造购置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 3.1.2 参加项目改造中加热炉技术改造方案的论证、评审; 3.1.3 负责组织加热炉的选型购置,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加热炉; 3.1.4负责指导和监督加热炉日常使用维护管理; 3.1.5参加重大、特大机械事故的调查处理; 3.1.6 负责组织对加热炉、燃烧器、安全设施及其附件的生产制造与维修厂家的准入管理; 3.1.7协助人事部门组织对加热炉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3.2 钻采工程处负责新建、改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中,配套加热炉及其附件工艺技术方案的审查与确定; 3.3 企业管理处负责加热炉执行标准的审查和标准化现场管理,负责组织并参与加热炉及配套装置的节能认定,加热炉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及加热炉用能节能监测; 3.4 安全环保处(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监督处)负责加热炉的安全监督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目视化管理)方法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目视化管理)方法 摘要 对于制造业来说,现场就是指生产车间,针对目前生产车间现场出现的瞎忙(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 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是无功效。)、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 向,效率不高)、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 都是糊里糊涂)这三种现场“三忙”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现场管理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 等。使现场管理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达到优势、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 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现场管理是生产 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1E ?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 现场管理的案例分析 [例] 某塑胶成型车间 一成型机发生故障,产品出现严重飞边现象。管理员立即奔赴现场,经检查模具无问题,按下启动键,成 型机在锁模过程中出现激烈“点动”,且时快时慢,伴随剧烈振动和巨大的声音。采用手动后,发现:锁 模力不足,确认参数无问题,检查供油系统,发现一油阀供油力不稳定。据经验判断为该阀堵塞,影响供 油畅通。最后问题解决。 ----一般处理 反思正常机器故障处理会是什么情况? 1、联络维修,一般情况,需要2天时间,加上检查修理,2.5天较为正常, 如果遇到维修厂商人员正好有其他事,时间更不可以控制。 2、生产损失:按2.5天计,该机器24小时单产20000个, 2.5*20000=50000个,每个价值0.5元,整个损失为25000元。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1.概述 1.1.建设背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业用电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最大的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势在必行。 同时,在企业里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面临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找不出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这一现状,北京华电方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方胜”)设计并研发出能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首先帮助企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的用能构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增加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企业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析,如车间、重点能耗设备等,挖掘节能潜力;平台提供专家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多年节能行业的项目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终达到少投资,多回报,为企业省钱节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建设目标1)为企业提供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一站式服务; 2)掌握能耗状况: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3)了解用能水平:了解能源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4)找出能耗问题:找出管理、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5)明确节能方向:改进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节能方案; 6)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7)核算节能效果:核算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带来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 8)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用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用能安全问题。 1.3.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

加热炉管理制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热炉管理制度 (试行) (征求意见稿)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职责 (1) 第三章管理要求 (3) 第四章运行维护 (5) 第五章检修维修 (8)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9) 第七章主要引用文件 (9) 第八章附则 (10) 附录、附表 (11)

加热炉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热炉是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重要设备,也是石油化工生产中消耗能源的主要设备。为了加强加热炉的管理,确保加热炉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所属石油化工企业炼油及化工生产装置的管式加热炉。 第三条加热炉的运行、维护和检修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照SHS01001-2003《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SHS01006-2003《管式加热炉维护检修规程》、SHF0001-90《石油化工管式炉效率测定法》、股份公司《关于加强炼油装置腐蚀检查工作的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四条各企业应重视加热炉的节能工作,积极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提高加热炉的管理、技术、装备水平。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各企业必须重视加热炉的管理工作,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加热炉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各相关部门及生产车间(装置)、检维修单位的管理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加热炉管理工作。 第六条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设备管理部门为加热炉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加热炉管理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定期分析加热炉的状况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负责或参予加热炉及所属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事故处理、技术改造、更新、检修维修的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生产、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职责: 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加热炉工艺指标,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围运行,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二、定期对燃料油(气)进行品质分析,建立台帐,保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V1.0 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目录 (2) 一、简介 (3) 1.目的 (3) 2.平台介绍 (4) 3.平台特点 (5) 二、功能概述 (7) 三、操作说明 (10) 1.系统首页 (10) 2.能耗数据管理 (11) 3.能耗设备管理 (11) 4.能耗分析 (12) 5.能耗统计 (14) 6.配电监控 (15) 7.气流监控 (16) 8.指标管理 (17) 9.指标管理 (20) 10.报表管理 (22) 11.数据维护 (23)

四、系统配置 (24) 一、简介 1.目的 随着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的发展,对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高精密产业中,粉尘、气流、温度、湿度、电子场等都会给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厂房能否达到设计的洁净度的要求,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受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而往往能耗与气流的换气次数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气流组织和设备布局能大大提高厂房的洁净度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 由于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日益离不开洁净技术。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到医院、商店等都有洁净室的身影。洁净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凸显出其巨大的能耗问题。改变洁净室的送风方式和气流组织,会对洁净室的节能有重大的改善,某些设备形式的改变也会对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洁净设备对洁净室的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洁净系统的设备能够大大减少洁净室的能耗,这对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今社会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相关计算机硬件技术研发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厂区各类能耗的组合显示,把组合显示屏作为单一的逻辑屏,可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直接操作。在虚拟屏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组合显示屏上开窗,自由地跨屏移动和缩放。

加热炉管理办法

企业制度-实施类 加热炉管理办法 1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加热炉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保证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依据《加热炉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2 业务管控方式 根据加热炉的热负荷大小及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进行管理,公司对加热炉运行管理实行二级管理(分公司、运行部),在分公司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各相关处室、运行部执行国家相关管理规定,遵守公司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搞好加热炉的运行安全、经济节能、检维修、事故调查处理、检查考评等工作。 3 管理职责 3.1 分管副总经理职责 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职责,全面负责企业加热炉管理工作。3.2 机动处职责 3.2.1 负责公司加热炉的归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加热炉管理的制度和标准,制定分公司加热炉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3.2.2 负责加热炉管理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 3.2.3 负责组织建立有关加热炉的台帐、技术资料档案。 3.2.4 负责组织编审加热炉的检测、检查、检修、报废等计划;参与加热炉技术改造的各项工作。负责审核加热炉施工方案;负责、参与加热炉检测、检修、改造后的竣工验收工作。 3.2.5 监督检查加热炉的使用与维护,包括档案资料的管理、安全附件等的使用管理;掌握加热炉运行状况,及时组织整改缺陷问题;组织进行加热炉监测分析、检查与考核评比工作。 3.2.6 参与加热炉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 3.2.7 参与加热炉工艺指标、操作规程开停工方案的审核。 3.2.8 组织推广加热炉运行管理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广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协助组织加热

管理制度车间各工序管理办法

(管理制度)车间各工序管 理办法

车间各工序管理办法 壹.下料工序 1.人员编制:共6人。班长1人,主操作手1人,副操作手2人,半自动切 割下料1人,清理毛刺、氧化铁力工1人。 2.设备配置:多头数控切割机1台、交流弧焊机1台、半自动切割机1台。 3.工作内容:所有主次结构翼缘板、腹板的切割下料,异形板下料,所有主结 构连接板及柱脚板下料,大型小件的冲料,箱形梁(柱)翼缘板、腹板的坡口加工;下料后的毛刺清理、编号。 4.作业指导书: ○1、数控切割机必须由专人操作,数控程序由专人编排,严禁其它人员操作,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熟悉数控火焰切割的原理和工作原理。熟悉掌握操作程序和设备功能,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于开机切割时,首先必须要检查各部件是否均能正常工作,系统电源电压是否达到要求,气路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等。对所有连接管路、仪表阀门及电源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开机工作。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且修复。 ○3、切割料完毕从切割架上吊下来时,挂钩者要选择好站脚的地方,避免脚下踩空,发生扭伤事故。 ○4、操作者于工作完毕或下班后,必须要切断电源,且关闭气体阀门,将切割机开到指定停机地点,清理现场,摆放好切割完毕的产品,使之整齐有序。 ○5、操作者必须定期检查纵向、横向的限位开关,保证完好动作,严防事故发生。

○6、数控机必须专人操作,专人保养。严防错误操作,必须经常保持操 作箱的内外整洁,严防金属粉尘、酸性物质污染现场,减少系统故障的发 生。 ○7、操作者必须经常地对切割机的导轨、齿轮、齿条进行刮扫保养和润滑。保持表面整洁,减少磨损,延长部件使用寿命,提高加工质量。 5.质量控制办法控制点和检验标准:要求切割件端面平整、光滑,无倾斜角,且及时清除氧化铁。 ○1、板或型钢切割尺寸、宽度、长度于±1mm以内。 ○2、切割直条件端面切痕深度-1mm以内,不能超差。 ○3、切割变径面端面切痕深度-1mm以内,不能超差。 6.材料利用率:按照下发的详图,科学合理的排版下料,计算要精确,本着不浪费壹寸料的原则,材料利用率要达到98—99%之上,异形达到90—95%之上。 7.和上下道工序交接要点:本着给下道工序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要求本工序做到 ○1、下料误差要控制于规范以内±0.2mm。 ○2、角度要规范,条板要直(平)。 ○3、毛刺、氧化铁应清理干净,运送到指定地点,分类摆放;摆放要整齐,数量要准确,标识要清楚,产品应合格。 8.质量差错处罚要点: ○1、班组内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于5000之上的,扣除本班组该项工程计件工资总额的10%,同时对事故负责人及班组长各处以500元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 正式版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减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机关各部门、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集团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工作的战略地位。

加热炉管理制度(总13页)

加热炉管理制度(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加热炉管理制度 (试行) (征求意见稿)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职责 (1) 第三章管理要求 (3) 第四章运行维护 (5) 第五章检修维修 (8)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9) 第七章主要引用文件 (9) 第八章附则 (10) 附录、附表 (11)

加热炉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加热炉是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重要设备,也是石油化工生产中消耗能源的主要设备。为了加强加热炉的管理,确保加热炉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所属石油化工企业炼油及化工生产装置的管式加热炉。 第三条加热炉的运行、维护和检修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照SHS01001-2003《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SHS01006-2003《管式加热炉维护检修规程》、SHF0001-90《石油化工管式炉效率测定法》、股份公司《关于加强炼油装置腐蚀检查工作的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四条各企业应重视加热炉的节能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提高加热炉的管理、技术、装备水平。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各企业必须重视加热炉的管理工作,应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加热炉管理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各相关部门及生产车间(装置)、检维修单位的管理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加热炉管理工作。 第六条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设备管理部门为加热炉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加热炉管理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定期分析加热炉的状况及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负责或参予加热炉及所属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事故处理、技术改造、更新、检修维修的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生产、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职责: 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加热炉工艺指标,保证加热炉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运行,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二、定期对燃料油(气)进行品质分析,建立台帐,保证燃料油(气)的质量指标,使之达到本管理制度第十五条的要求; 三、采取措施合理控制燃油温度,保证燃油的恩氏粘度不大于4.5E°;燃油(气)、蒸汽系统压力要稳定;雾化蒸汽应为过热蒸汽,且应控制其压力高于燃油压力0.05MP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