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趋势与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趋势与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趋势与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趋势与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2007年全球范围的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曾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风光无限的虚拟经济遭

到重创,实体经济也由于国际贸易发展预期降低、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不可控程度上升和市场

流动性水平下降,而减少了跨国直接投资的项目与金额。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

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国再次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跨国公司通过对多

重利益关系再平衡,调整着其对中国的投资战略,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

一、跨国公司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加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产业的发展变化,我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在

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更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了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上

下游环节的扩张,来完成在华企业的转型,以达到对潜在市场的更好挖掘与开拓。

表1 2007-2011年跨国公司投资额按行业分类(单位:万美元)

行业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总计7476789 9239544 9003272 10573524 11601100 农、林、牧、渔业92407 119102 142873 191195 200888 采矿业48944 57283 50059 68440 61279

制造业4086482 4989483 4677146 4959058 521005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7255 169602 211206 212477 211843 建筑业43424 109256 69171 146062 9169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676 285131 252728 224373 31907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8524 277479 224694 248667 269918 批发和零售业267652 443297 538980 659566 842455

住宿和餐饮业104165 93851 84412 93494 84289 金融业25729 57255 45617 112347 190970

房地产业1708873 1858995 1679619 2398556 268815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01881 505884 607806 713023 83824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91668 150555 167363 196692 245781 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83 34027 55613 90859 8642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2270 56992 158596 205268 188357 教育3246 3641 1349 818 39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57 1887 4283 9017 775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109 25818 31756 43612 6345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4 0 1 066 国际组织0 6 0 00数据来源:根据对2008-2012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如表1所示,在跨国公司的投资分类中,制造业依然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比重。但是,制造业在总投资额中的比例却由2005年的54.66%,一路走低,下降到了2011年的44.92%。由此可见,传统的以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外商投资中的份额正在被其他新进产业所蚕食。与制造业本身相关联的跨国企业,根据中国政府政策及跨国公司战略需求,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一方面,把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如鞋帽制造业、服装加工业等企业迁移到像越南、缅甸等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国家;另一方面,通过对像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制造企业等高技术、高投入产业上、下游行业的扩展,来满足着本地市场与全球价值链的需求,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根据韩燕、钱春海对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分类1,我们可以把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分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共计14个类别。

按照其分类,结合2002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如附录所示,外资在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中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34466个增加到2011年的57216个,十年间增长了105.38%;外资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外资投资的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43.96%,提高到了2011年的54.38%。外资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工业产值方面,2002年为20417.12亿人民币,2011年增长到了156099.6亿人民币,十年增长近6.7倍,而外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总产值在外资投资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上升到了71.47%(如图1所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保持着很高的比例,相比较劳动密集型项目和资源密集型项目,优势明显。

1 韩燕,钱春海. FDI对我国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J]. 南开经济研究. 2008(6):P147.

0.00%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

010年

2011年

外资资金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

图1 2002-2011年外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占外资工业投资的相关比重 在2011年外资投资我国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到了外资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总产值的31.10%,位居首位。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以17.85%、10.20%、9.88%紧随其后,但外商投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优势明显。如图2所示,

图2 2011年按行业分类外资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工业产值

二、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

跨国公司为了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应对中国市场经济由“短缺经济,卖方市场”向

“过剩经济,买方市场”的转变,相应调整了原有的发展战略,更加强调对潜在市场的挖掘,强调大规模、系统化、战略化的发展策略。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对原有产业链的上伸下延或开拓新的领域,来保证企业的发展,而这一方面在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服务业在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总额的比例由危机前的50%,一路下降到了2010年的39%;而工业制造业则从最低的39%,上升到了2010年的50%,取代了服务业保持多年的全球跨国投资份额第一的地位。2011年,在工业制造业下降的趋势下,服务业开始缓慢上升(如表2所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跨国公司在服务业的投资表现的更加谨慎。

表2 2005-2011年跨国投资额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

年份基础产业

(Primary)

工业制造业(Manufacturing) 服务业(Services)

2005–2007平均值8% 41% 50% 2008 10% 42% 48%

2009 13% 39% 48%

2010 11% 50% 39%

2011 14% 46% 40%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12》。

与全球市场中以服务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投资金额大幅下降相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服务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情。中国国家统计局将服务业划分为以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15个大类。通过对近年来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分析(如表3所示),在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以十五大类为代表的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82.53亿美元,占到全国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0.21%,而同期第一产业占比为1.73%,第二产业占比为47.06%。在2004年,服务业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额仅为23.18%,第一产业占比1.84%,第二产业占比74.98%。外资对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结构趋于合理。

表3 2004-2011年服务相关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单位(亿美元)

行业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交通运输、仓

12.73 18.12 19.85 20.07 28.51 25.27 22.44 31.91 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

9.16 10.15 10.70 14.85 27.75 22.47 24.87 26.99 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

7.40 10.39 17.89 26.77 44.33 53.90 65.96 84.25

住宿和餐饮

8.41 5.60 8.28 10.42 9.39 8.44 9.35 8.43

金融业 2.52 2.20 2.94 2.57 5.73 4.56 11.23 19.10 房地产业59.50 54.18 82.30 170.89 185.90 167.96 239.86 268.82

租赁和商务

28.24 37.45 42.23 40.19 50.59 60.78 71.30 83.82

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

2.94

3.40 5.04 9.17 15.06 16.74 19.67 2

4.58 术服务和地

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

2.29 1.39 1.95 2.73

3.40 5.56 9.09 8.64 公共设施管

理业

居民服务和

1.58

2.60 5.04 7.23 5.70 15.86 20.53 18.84 其他服务业

教育0.38 0.18 0.29 0.32 0.36 0.13 0.08 0.04

卫生、社会保

0.87 0.39 0.15 0.12 0.19 0.43 0.90 0.78 障和社会福

利业

文化、体育

4.48 3.05 2.41 4.51 2.58 3.18 4.36 6.35 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

0.02 0.04 0.07 0.00 0.00 0.00 0.00 0.01 社会组织

服务业实际

140.53 149.14 199.15 309.83 379.48 385.28 499.63 582.53 利用外资额

各行业实际

606.30 603.25 630.21 747.68 923.95 900.33 1057.35 1160.11 利益外资额

数据来源:2005-2012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的来。

在服务业的相关类别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以268.82亿美元、84.25亿美元、83.82亿美元位列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的前三甲。如图3所示,自2004年起,房地产业便以绝对的优势位居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第一位;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紧随其后;批发与零售业大幅上升,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源于中国良好的投资潜力;另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房价的不断上涨,吸引了大量热钱的涌入。

图3 2004-2011年服务各行业吸收外资情况(单位:万美元)在服务业的结构上,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和零售领域。由表3相关数据可以得出,从2005年至2011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以54.31%、46.68%、42.80%的平均增幅排名于服务业相关行业的前三名,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也以37.67%紧随其后。通过终端服务业和高技术含量服务业增速的提高,我国服务业产业的质量将进一步提升,结构将更加趋于协调与合理。

以在金融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外资银行业为例。外资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大陆是伴随着为其他相关外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进入的。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转折点,中国政府《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的相继颁布实施,外资金融业迎来了在华的全面发展,如表4所示,截止2011年,外资银行进入的城市由2002年入世前的表4 在华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单位:家,截止2011)

外国银行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合计法人结构总行0 37 2 1 40 法人结构分行

0 245 8 0 253

及附属机构

外国银行分行94 0 0 0 94 总计94 282 10 1 387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

20个,增加到的了50个,尤其是在以往所忽视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及其中西部地区,新投入设立的网点达到了125个。外资法人银行类机构、分行类机构、支行类机构,分别比2002年入市时增加了21家、183家、389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得到合理的优化。另外,以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银行金融机构的业

务能力、资本投入进一步增加,本地金融能力进一步提升。如表5所示, 表5 2004-2011年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与总资产情况 项目/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营业性机构数(家)

188

207 224 274 311 338 360 387 总资产

(亿元) 5823

7155

9279

12525

13448

13492

17423

21535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

1.84%

1.91%

2.11% 2.38% 2.16% 1.71% 1.85% 1.93%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

三、跨国公司投资的集群化和“独资化”趋向日益强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群化

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在以政府为代表的外力的助推下,主要由外资中小企业投资的产业聚集区,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政府、外资双方齐力推动的产业集群区域。政府希望通过对外资企业的引进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企业则希望通过对先入外资企业的跟进,来获取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取相应的技术溢出,通过良性的“生态圈”效应,形成各个企业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对开放系统的构建,融入全球经营的相应环节。

ⅠⅡ地理区位优势集群网络优势

集聚优势

群优势

时间

图4产业集群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图4所示,产业集群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1)产业集群形成初期(Ⅰ),由于当地的自身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与潜在的市场以及相应的政策倾斜,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2)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时期(Ⅱ),集群区域内相关配套设施跟进,地理区位优势弱化,跨国公司在该集群中形成自己新的竞争优势;(3)产业集群高速发展时期(Ⅲ),集群企业间更加强调对彼此间网络优势的转化,更加强调彼此间的协同发展,将集群效应发挥到全球产业链中。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满足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需求,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而跨国公司也正是在政府外力的推动下,形成了以国家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格局。截止2011年,我国东部6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38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2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累积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2580亿美元、539.52亿美元、134.13亿美元2。外资投向东部地区的聚集趋势明显,如图5所示,东、中、西三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对商务部《2012年国家开发区经济指标统计》整理得出。

图5 东部、中部、西部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重

以地处东部地区的江苏省昆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昆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截止2011年,连续11年在中国商务部的综合评比中,位列全国前四。该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台资仁宝公司的进入,仁宝公司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笔记本生产厂商,世界500强企业。而随着仁宝在昆山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以电脑为基础的相关配套从电子元器件到PCB(印刷电路板),从生产到研发的

表6 2004-2008年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情况

2数据来源:商务部2012年国家开发区经济指标统计,https://www.doczj.com/doc/497545143.html,/article/n/

年份规模以上企业笔记本

电脑产量

规模以上企业数码相

机产量

规模以上IT产业工业总

产值

规模以上

IT产业工

业总值占

全市比重绝对数增长率绝对数增长率绝对数增长率

2004 893万台73.7% 328万台35.2% 6671亿元59.8% 47.3% 2005 1566万台64% 731万台122.9% 1056亿元49.2% 49.8% 2006 2502万台57.7% 760万台4% 1471亿元36.5% 52.6%

2007 3216.6万台17% 1276.31

万台

67.9% 1899.19亿元29.1% 51.5%

2008 3794万台18% 1715万台11.1% 2545.25亿元36.2% 55.9% 数据来源:根据对2005-2009年度的《昆山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上下游企业的跟进。同时,也吸引了世界排名前五的电脑笔记本生产厂商相继落户昆山。如表6所示,2008年昆山市规模以上企业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已经达到了3794万台。而在此之后的2010年,其产量更是超过了1亿台,根据同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平均每两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昆山,而昆山借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优势,成为了世界名副其实的“笔记本之都”。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向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途径多种多样,根据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方式来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技术转让为代表的合作企业;以共同出资为代表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即外资独资企业三类。

外资在华投资的初期,主要是通过出售、转让自己成熟的技术、设备,来与中方企业进行合作经营。而在此之后,外资通过对中方合作企业的考察,选择了适合自身战略发展的中方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投资规模。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合资企业的本质是合资方付出彼此共同需要的资源,以此来维持合资方间彼此平衡的关系,继而获取各自的利益。但是,当一方的技术被另一方获得,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往往技术的获取方将会采取增资扩股或者投资的方式来确保利润的最大化。

数据来源:经过对1997-2012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图6 1996-2011年外资投资进入中国的方式

通过图6,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跨国公司自1996年到2011年间,在华的各项投资中,以独资企业为代表的外商企业的数量,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总项目数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合资经营企业的数量却缓慢下降。同时期外商投资项目中的独资外商企业项目的比重由1996年的36.9%,上升到最高的2008年的81.4%,并在此之后一直保持在80%的水平;而合资企业项目的比重却由1996年的51.4%,一路下降到2011年的18.1%3。外商独资企业在项目数量上不断增加。

近十年来(如表7所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独资外资企业的金额由2002年的317.25亿美元,以年均12.8%的速度逐年上升,并在2011年达到了912.05亿美元。独资外资企业金额在外资直接投资金额中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60.2%,提高到2011年的78.6%。

表7 2002-2011年外资投资不同进入方式的投资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外商直接投资总

金额

合资经营企

业金额

合作经营企

业金额

外资企业

金额

外商投资股份制

金额

2002 527.43 149.92 50.58 317.25 6.97 2003 535.05 153.92 38.36 333.84 3.28 2004 606.3 163.86 31.12 402.22 7.77 2005 603.25 146.14 18.31 429.61 9.18 2006 630.21 143.78 19.40 462.81 4.22 2007 747.68 155.96 14.16 572.64 4.92 2008 923.95 173.18 19.03 723.15 8.59 2009 900.33 172.73 20.34 686.82 20.44

3数据来源:1997-2012年度的《中国国家统计年鉴》

2010 1057.35 224.98 16.16 809.75 6.46 2011 1160.11 214.15 17.57 912.05 16.34 数据来源:由2003——2012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由此可见,近年来在新设立的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所占外资投资总额的比例上都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根据机遇交易费用视角下的内部化理论,以利益最大化为诉求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在经历了合作企业、合资企业发展的两个阶段之后,由于中国政府制度体制不断与全球接轨,中国市场投资环境不断提升与完善,基于跨国公司自身的战略考量,在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当今时代,其更倾向于以独资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对核心技术的独占性,以此来降低技术外溢的危险。并通过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来更好的制定、履行企业的战略决策,确保企业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的主动性,更好地将企业融入全球的生产运行体系,改变以往只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局面。表8为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通过股权回购、增资扩股等手段,取得合资公司控股权,或完成独资化改造的案例。

表8 部分跨国企业股权变动情况

案例行业股权变动时间国别

德国汉高公司收购天津汉高洗涤有限公司中

日化50%—85% 1995.08 德国方50%股份中的35%

北京日化二厂与宝洁(中国)洗涤用品有限

洗涤65%—100% 2000.10 美国公司达成协议,提前终止合资合作

德国汉高收购天津汉高洗涤有限公司中方全

日化85%—100% 2001.01 德国部股份

宝洁公司收购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在中

洗涤80%—100% 2004.5 美国国合资企业中20%的股份

上海医药集团转让持有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

医药85.5%—100% 2006.04 法国公司14.47%的股权,爱的发完全控股

凯撒集团已从其中资合作方保利集团回购保

服务70%-100% 2007.06 德国利掌控的30%股权

联邦快递收购大田公司拥有的大田-联邦快

递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大田集团在中国

物流50%-100% 2012.09 美国的国内速递网络,并通过中国邮政局批准经

营国内快递业务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概要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主要资产均来自海外,全球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更注重全球,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前跨国公司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先后发布施行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电信、民航、银行、保险、以及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上市公司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向外商转让、qfii等多项法规,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信心。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的投资步伐,跨国公司新投资和增资项目大量增多,去年1-11月,经国家计委(或报经国务院)审批的大中型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逾120亿美元。一批由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化工、能源、汽车、电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相继签约和开工建设,银行、保险、商业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日趋活跃,新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加,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呈现良性发展势头。一、新的趋势和特点相比入世前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在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加工制造业中,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如电子通信制造业,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0.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5.1%,比1997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7.1%.该行业国际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家在华投资设立了130多个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汽车行业中,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资,宝马、现代设立了新的合资项目,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本田计划在广州合资建立出口轿车基地。石油及石化行业中,西气东输、上海联合异氰酸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等,均为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数十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聚集的区域,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2、随着入世后我国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2002年1-9月,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实际外资金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约占我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4.部分地区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势头更加强劲,上海1-10月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增长了97%.表明入世后境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日益活跃,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力初步显现。2002年以来,金融、商业领域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商业分销领域,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7家,其中连锁企业16家,原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新设分店7家;银行领域,至9月底国内已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47家,其中45家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最近美国新侨投资参股深发展银行超过18%的股份;保险领域,继去年11月英国标准人寿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后,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设立的营业性机构约50家,近期汇丰集团出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保险10%的股份;证券领域,德国安联公司己获批准,率先在北京组建了合资证券管理公司。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一些跨国公司已准备多年,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也是今后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之一。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市场,纷纷来华投资,而中国的综合优势使众多跨国公司增强了“扎根”中国的信心,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推行全面的本地化经营策略。他们不仅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生产其产品,而且将全球经营网络中几个核心部分都向中国进行转移,在生产、研发、管理、采购、品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本地化的进程。1、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但是,从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确保市场份额等长期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仍纷纷将制造业的生产重心向我国转移,将中国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制造基地。如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bp公司等都已经开始实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 【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2002-10-10(16). [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 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

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孟祥民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经济权力从原来的集中于制造厂家向销售商和客户分散等等。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竞争规则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上述经营环境巨变的情境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与管理改革,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著名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和变革创新,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 1、经营业务归核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非核心业务一个重要外包基地 二战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曾普遍采用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摊子过大或不熟悉非相关领域等,导致收益降低,甚至高负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实施归核化战略,其要旨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这是跨国公司在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核心主业、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转移。可以预计,归核化将成为21世纪初各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主导型战略。 最近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制的组装加工环节的基础上,开始把制造业价值链条中的服务环节,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转向中国,带剥了外资流向中国。中国入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2002年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2、职能与资源配置“全球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结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为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有一种要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冲动和欲望。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并不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追求全球布点,扩大势力范围。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巨额资产、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其触角己伸展至全球的各个角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它们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在经营管理上带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即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各种职能行为-融资、研究开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等-安排到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并实行统一控制,这样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 对于实行全球战略的公司来说,已逐渐淡化了跨国公司总部区位概念和公司的民族身份。总部可以设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一个连接网络内各线路的通信中心。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经营者具有宽广视野与胸怀,竭力使本公司融合在东道国里,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麦克唐纳、福特、菲利浦、索尼等在世界范围中都愿淡化公司的民族身份,在决定投资战略时,他们优先考虑能否有效地利用其全球网络中的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而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 品牌:索尼 危机性质:产品质量 危机指数:6 案例描述: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12月16日,索尼开始改变口径,宣布即日起所有涉案6款相机全线撤柜、停止销售,以待送交国家数码相机质检中心作进一步的检验,并公开承认“企业标准文件中出现与索尼实际产品性能不符的情况”,并就此向消费者道歉。 12月19日,索尼第三次发表声明,强调向杭州相关检测部门提交的企业标准数据与数码相机本身被检测出来实际性能不完全一致,导致相关产品被判定为检测不合格,是生产厂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属于内部管理问题。再次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承诺受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然而,开通的退货电话却迟迟不能够打通。即使开始办理退货的相机的消费者,却遭遇了“打白条”的尴尬。

案例点评: 索尼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中,一方面是整个公司在巨亏的压力下面临着出井伸之退位、外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CEO之后,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寻找方向的问题,其次,则是12月22日北京市统计局通报经济普查数据,并曝光部分违规企业,索尼赫然在榜:经查,索尼中国公司在“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瞒报598万元,在“商品销售总额”指标瞒报18亿元! 看来,索尼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如何从危机中全面突围则是摆在索尼人面前最为紧要的任务。以老大自居,天下唯我独尊,将政府部门、媒体不放在眼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就索尼问题相机方面的拙劣表现来看,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索尼人对自身问题严重性的认知程度,何以突围? 索尼必须迅速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强化危机管理的力度,彰显其管理的艺术性和成熟度,针对政府、消费者、公众,以坦诚、负责任、近距离地作系列性的沟通和交流,以消除读者对索尼企业、索尼品牌和产品的重重疑虑和信心。如果信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索尼后续的工作的开展,设置诸多的障碍。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docx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跨国公司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其全球性的经营战略正进行着战略性的调整,正确认识企业跨国经营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及时地把握最新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指引方向。 (一)各大跨国公司实施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同一战略目标因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交换销售网络信息,一起生产等等。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可以广泛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利用联盟伙伴的技术、资本、供应渠道以及营销网络等资源,从而来实现自身全球战略。通过联盟降低了风险,使得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二)技术发展中更强调研究和开发(R&D)技术发展一直以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跨国公司必须使本企业的技术要素在全球各地优化配置,以此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使得产品多样性,从而通过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同国家的科技技术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使得技术利用最大化,从而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新趋势———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形态,并形成了自己的市场,通过互联网,跨国公司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并可以通过它的

组织结构,接触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把原来不可能的市场转变为新市场,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并且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内部资源能有效整合,连接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交易成本的下降。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有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盲目跃进,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事先没有制定详细的国际化战略和步骤,所以在海外扩展实战中,经常出现成本核算超支,最后造成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二)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能认识到风险,但是对具体何种风险,特别是在各个东道国具体的政Z 环境下,临时碰到的风险完全没有防范能力,还有不熟悉东道国法律制度,触犯法律,直接遏制了海外发展。 (三)政F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够中小企业实质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活跃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想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但是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政F政策偏向国企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欠缺,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上,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四)国内企业缺乏行业协会协调导致内部竞争严重中国很多行业没有自己专门的行业协会,所以在国内导致竞争的无序性,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做指导,并且随着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这种竞争延续到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提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达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等。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区位选择展开论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区位选择 【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跨国公司是对外开放的一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正确.由于交通、电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好似变小了,各个国家在空间、时间上的距离缩小了,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

开这种经济交流的形式,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文】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考虑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来建立分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性质可以发现不光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和便捷的交通等也渐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跨国公司理论及其行为将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上述论点展开论述。 一、我国的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分公司 1999年9月,作为试点,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然后,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2004年3月,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关于举办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将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明确将“地区总部”概念列入了《规定》,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 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地区总部可从事的经营范围上,具体而言,除了投资性公司可从事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 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企业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企业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东西在家里储备,但是日本住宅面积较小不适宜储备过多的东西,再加上日本的妇女大多都没有职业,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所以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到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东西,而不是一次储备很多。我们再来看看NEC手机为什么撤出中国市场。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NEC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最后落得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结局其原因也不外乎是不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NEC手机一向重视技术和质量却很少将精力投入到手机的外观和宣传上去。而中国的消费者却很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 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 “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 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 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 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 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 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 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 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 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 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 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 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范,其中一些项目取得了良好效益。未来十年,中国现代 煤化工产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成为原料多元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分支。 3.生物质能源和化工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世界各国都十分重 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许多跨国石化公司也积极加入相关产品研发的行列。由 于目前生产成本很高,今后几年生物质产品占石化产品的百分比不会大规模提高。未来十年,生物质能源和化工产品在技术上将有新的突破,产业规模和产品产量将进一步提高, 成为石化产业的原料来源之一。. (三)高端化、差异化深入发展,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1.科技创新成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为应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等严峻挑战,满足人们快速增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