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的描述说课教案(2)解读

力的描述说课教案(2)解读

力的描述说课教案(2)解读
力的描述说课教案(2)解读

力的描述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 1. 来源:“力的描述”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 八年级下 , 第七章第 4节。

2地位:“力的描述”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来了解力的三要素。 (2 通过画力的图示及示意图使学生懂得如何描述物体受到的力。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动手实验,体验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力的描述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一定的物理模型来直观反映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 ]1. 所选内容本身层次: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层次,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2.重点:(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

(2用力的图示及示意图描述物体所受的力。

3. 难点:(1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

(2画力的示意图 .

[教学方法 ] 1教法: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参与实验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抽象的力,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实验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

2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 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情况分析 ] 学生刚刚接触力,对抽象的力的认识和感受不够,所以要多加强实物到抽象的过度。 [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2.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来引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3. 讲授新课:(1 力的三要素探究活动:用大小不同的力竖直向下拉两根相同的弹簧。师生小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探究活动:用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的力推小车。

师生小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探究活动:用大小和方向相同的推力作用在水杯的不同位置上,手指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师生小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2力的单位思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下拉两根相同的弹簧,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引入力的大小也需要统一的测量标准——单位。讲述: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

体验:体验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 1N

托起物理课本用的力约为 3N

4.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出示课件演示。

小学五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册详案版)

五年级体育与健康 上学期 全 册 教 案 合 集

第1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快速跑中完成正确的动作 学习内容:50米加速跑截住空中球 重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原地三面转法。教师呼口令,并提示动作要领。 2.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要求和方法并邀请一组同学进行示范。 3.组织游戏。巡回指导,进行小结后继续游戏。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积极的和同学配合完成游戏。 3.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后继续游戏。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教师活动:1.教师请同学示范摆臂动作和站立起跑。进行讲解和对比并提示动作的要领。 2.教师示范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并讲解要领。 3.以各种姿势和信号练习同学们的起跑反应。、 4.以站立式起跑进行50米跑练习。 5.进行50米的追逐跑。

学生活动:1.进行站立式起跑的复习。相互间进行纠正。 2.听好信号进行起跑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3.认真的完成50米跑练习。通过教师组织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速度。 4.要改正姿势,要用正确的姿势完成练习。 组织: 三、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组织:在完成跑的队形上. 场地器材:田径场 课后反思: 进入五年级了,在之前四年的体育学习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很感兴趣,所以这节课我安排了篮球和50米加速跑相结合的一堂体育课。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热情很高,也收到了预想的效果,但传球的动作不是很规范,接球的动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老是打到自己的身体。我想:是不是在讲解的时候把规则讲解得更清楚,更明了,示范的动作再到位点会更好呢? 在进行短跑练习的时候同学们的腿部力量不够,摆臂动作也有不到位的现象,我觉得在平时的 练习中应该多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以致于学生身体可以更好的协调发展。 第2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三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学习目标:与同伴一起发展投掷能力 学习内容: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学习步骤: 四、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贴大饼。讲解方法并组织同学们进行游戏。 2.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教案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的三要素。 4、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三要素。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会测力的大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弹力的三要素。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让学生经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及图 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等方面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联系生活中力现象,拉近学生与力学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感悟,培养其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撤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运动描述教案.doc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轶闻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4.什么是机械运动? 5.什么是参照物?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

小学五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名称时 数 次 数 教学任务 体育保健 3 3 本学期教学总的要求(主要内容)实 践部分田 径 快速跑 2 4 1、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在全面发展身心 素质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和 柔韧。 2、知道青春期体育锻炼有关的体育保健知 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锻炼和自 我保健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 的品质。 耐力跑 3 6 跳远 1 2 立定跳远 3 6 垒球 1 2 跳高 实心球 2 4 本学期教学重点与教学措施 基 本 体 操 滚翻组合 1 2 1、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及教会学生自我 练习的一些方法。 2、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 长,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3、继续探索实施探究型授课模式,充分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 攀爬 1 2 支撑跳跃 1 2 球类 3 6 游戏10 20 武术 1 2 舞蹈与韵律 体操 2 4 选用教材 3 6 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次教学内容 1 1 课堂常规教育3——(1) 2 1.“初升的太阳”8——(1) 2 队列练习2——(1)2 3 1.“初升的太阳”8——(2) 2 跳高10——(1) 4 1.“初升的太阳”8——(3) 2 游戏20——(1)3 5 1.快速跑6——(1) 2 游戏20——(2) 6 1.“初升的太阳”8——(4) 2 游戏20——(3)4 7 1.“初升的太阳”8——(5) 2 游戏20——(4) 8 1.“初升的太阳”8——(6) 2 游戏20——(5)5 9 1.“初升的太阳”8——(7) 2 游戏20——(6) 10 机动课4——(1) 6 11 1.“初升的太阳”8——(8) 2 游戏20——(7) 12 1.跳高2——(1) 2 游戏20——(8)7 13 1.跳高2——(2) 2 游戏20——(9) 14 1.各种姿势的跑6——(2) 2 游戏20——(10)8 15 1.跳远3——(1) 2 游戏20——(11) 16 1 . 跳远3——(2) 2.游戏20——(12)9 17 基础知识3——(2) 18 1.快速跑6——(3) 2 游戏20——(13)10 19 1.实心球4——(1) 2 耐力跑2——(2) 20 1. 跳远3——(3) 2 游戏20——(9)11 21 1.快速跑8——(6) 2 游戏20——(10) 22 机动课4——(2) 12 23 1.实心球4——(2) 2 游戏20——(11) 24 1.支撑跳跃4——(1) 2 游戏20——(12)13 25 1.快速跑8——(7) 2 游戏20——(13) 26 1.快速跑8——(8) 2 游戏20——(14)14 27 1.滚翻2——(1) 2 游戏20——(15) 28 1.支撑跳跃4——(2) 2 实心球4——(3)15 29 游戏20——(16) 30 1.滚翻2——(2) 2 游戏20——(17)16 31 机动课4——(3) 32 1.支撑跳跃4——(3) 2 游戏20——(18)17 33 游戏20——(19) 34 1.支撑跳跃4——(4) 2 游戏20——(20)18 35 基础知识3——(3) 36 机动课4——(4) 体育课教案周次 1 课次 1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整体设计 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概念”的认识,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物理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实例为基础,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人手,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科学归纳就是要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共性。力的概念的形成就是科

学归纳的一个好案例。本节的重点是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时,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改变的原因。本节的难点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时,可以对归纳的方法进行一些点拨和提示,也可以在形成力的概念之前先做一些铺垫。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或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五年级体育课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高青县木李初中王英强

体育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是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小学水平二(五年级)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创.下面就谈谈本人上完课后的反思: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玩开心纸棒"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甩纸炮""打纸牌""投弹练习"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如冷航,孙潇,李明等同学都表现十分突出. 二、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弹射纸火箭,一个是甩小球.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如于涵,王琪等.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了一个"合作创新,愉悦身心"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自创"庆功舞蹈",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是我没有想到了.有跳交谊舞的,也有跳民族舞的,还有健身舞,搏击动作,小动物舞蹈等等五花八门.这些即兴表演都是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的,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也是体育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9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附教学反思)

2.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三要素。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的练习,培养标准规范的作图能力,知道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表示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搬动较重的家具,但是几个人共同用力就能搬动;顺时针方向用力可以把螺丝拧紧,而逆时针方向用力则能松开螺丝;人在门外,手在门边用力易把门推开,而在靠近门轴处用力却很难推开门。我们同样对物体用力,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上面几个袋子,我们猜想到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位置有关。

教学活动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P6图7-2-2的活动: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做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感受1N的大小:两个鸡蛋静止放在手上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 活动与交流 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 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讨论交流 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 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 实例分析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 A 远洋航行的巨轮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全集

第一学期五年级体育教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在快速跑中完成正确的动作 学习内容:50米加速跑截住空中球 重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队列起步走、原地三面转法。教师呼口令,并提示动作要领。 2.教师组织游戏。讲解游戏的要求和方法并邀请一组同学进行示范。 3.组织游戏。巡回指导,进行小结后继续游戏。 学生活动: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游戏,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积极的和同学配合 完成游戏。 3.认真的总结游戏的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后继续游戏。 组织: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积极摆臂,加快步频 难点:跑的自然、放松、快速 教师活动:1.教师请同学示范摆臂动作和站立起跑。进行讲解和对比并提示动作的要领。 2.教师示范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并讲解要领。 3.以各种姿势和信号练习同学们的起跑反应。、

4.以站立式起跑进行50米跑练习。 5.进行50米的追逐跑。 学生活动:1.进行站立式起跑的复习。相互间进行纠正。 2.听好信号进行起跑练习。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3.认真的完成50米跑练习。通过教师组织的练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速度。 4.要改正姿势,要用正确的姿势完成练习。 组织: 三、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组织:在完成跑的队形上. 课后反思: 进入五年级了,在之前四年的体育学习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球类项目很感兴趣,所以这节课我安排了篮球和50米加速跑相结合的一堂体育课。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热情很高,也收到了预想的效果,但传球的动作不是很规范,接球的动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老是打到自己的身体。我想:是不是在讲解的时候把规则讲解得更清楚,更明了,示范的动作再到位点会更好呢? 在进行短跑练习的时候同学们的腿部力量不够,摆臂动作也有不到位的现象,我觉得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多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以致于学生身体可以更好的协调发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与同伴一起发展投掷能力 学习内容: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怎样描述力教案

怎样描述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2.知道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3.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几个因素。 2.体验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力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具有用不同的方法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2.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具准备】三角板、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进行新课 一、力的三要素 在排球运动中,二传手用力向上托球,球就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改变运动方向,急速下落.可见,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推门.提问:当推力作用在离门轴不同点时,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另找一名学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拧螺母,提问该学生有什么感觉. 总结该学生的回答指出: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可见,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称为是力的三要素。 二、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用牛顿表示,简称牛,符号N。1N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牛顿在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要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不断攀登高峰。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同学们应认真观察、认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研究有关力的问题十分重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研究有关力的问题的重要方法——力的示意图. 三、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题,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 同学讲完后,教师完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些物体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用投影打出如下内容的例题 1.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物体. 2.沿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个物体.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进行指导,最后用投影打出正确的图示进行讲评,指出同学们作图中的问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以及力的示意图.用作图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作图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有利于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希望同学们予以足够重视,并养成认真细致,规范作图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一、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示意图 【布置作业】

运动的描述教案5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祁集中心校白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 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 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 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 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

(教案)教科7.2力的描述

7.2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三要素. 2.通过力的图示的练习,培养标准规范的作图能力,知道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表示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力的三要素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7,完成以下问题: 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在物理学中,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_N. 【合作探究】 演示一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本厚书放在课桌上,按照下图操作. 1.如图所示,分别用很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沿同一方向推书的中间部位,观察书的运动情况.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答:用力越大,书运动得越远;说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如下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方向推书的同一部位,观察书的运动情况.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答:书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推书的不同部位,观察书的运动情况.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答:书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二“开门”体验力的三要素 开门的时候(下图),用不同大小的力在图中的A点沿箭头方向施力,其效果不同.再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在A、B、C点沿箭头方向施力,其效果也不相同.用力的三要素解释这个现象? 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均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一些力的大小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怎样的规定?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教师点拨】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要描述一个力,必须注明力的三要素.

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题:运动的描述 一、教案背景 关于运动,学生刚刚接触,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 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的知识,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

五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五年级体育教学《立定式跳远》教学反思 本单元我是以立定式跳远为教学内容,一共四个课时。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处于成长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的相差较大,不仅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同性之间也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跳远的腾空和落地过程中,我把身体素质较高的分为一组,较差的分为一组,在进行练习时,设定不同的高度要求,有利于学生减少对跳远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跳远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所以需要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加强腿部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如果就是传统的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而又累,长时间的练习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采用游戏的方法放入每节课的教学中,如跨跳障碍接力跑、“单足跳”迎面接力等一些比赛型的游戏。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同学能够初步掌握立定式跳远的技术,即起跳、腾空和落地技术,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个人觉得应该要多掌握技术,打好基础,有好的基础才能为以后更高水平的教学提供技术保障。在起跳的教学中,我先从原地的摆臂提腿练习开始,熟练后学习原地起跳的摆臂练习;在腾空的教学中,开始时用手摸悬挂物的练习初步体会空中腾空的感觉再过渡到用助跳板起跳练习,体会更高更长时间的空中腾空感觉,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不能完成但借助起跳板而完成的那种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掌握动作后,我设置高度线,让学生跳过限制线,进一步的加强腾空的高度,加长腾空的时间。在落地的教学中,多采用一些辅助的教学,如立定跳远的蹲踞落地缓冲练习,原地提摆动腿起跳后成蹲踞式落下屈膝缓冲,教会学生在空中如何正确的做收腿蹲踞动作。落地时要像小青蛙一样屈膝缓冲,保护好我们的膝盖。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利用即时评价和指导的良好反馈作用,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评价和指导中获得帮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力的描述》教案6

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

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最新 小学五年级体育健康课教案

第一课行路安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上学、放学的路上要多注意安全。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上学、放学时是高峰时期,所以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板书课题:行路安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标志吗? 小结:马路上,车多、人多。行人要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闹。过马路时,先看左,后看右,要走人行道。 2、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不能翻越栏杆。 3、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对,要和妈妈一起过马路。

4、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骑车时不能打伞。 5、出示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小结:他做得不对,不能在马路上踢球。 二、总结全文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吃好早饭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吃好早饭在一天当中的重要性。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怎样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做好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病菌的侵害,可是想要有一个健

康的身体还需要小朋友们注意饮食,尤其是吃好我们的早饭。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图片 提问:你知道图上这些小朋友为什么会不舒服吗? 小结:早饭对一天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不吃早饭,会影响同学们的身体正常发展。 2、教儿歌 同学每天要早起, 吃好早饭再学习, 干稀搭配质量好, 身体学习大提高。 3、出示图 提问:知道图上这些叫什么吗? 你每天吃早饭吗?经常吃哪几种?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你今天吃早饭了吗?吃好了就用彩笔画一朵花。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讲卫生勤洗手

教科版初二下物理力及力的描述名补教案

教科版初二物理教学 3L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 力及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1.感受力的存在||,认识力的性质; 2.力的相互性; 3.学会用物理方式描述力的特点; 4.力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 1.力的相互性||,平衡力; 2.力的三要素||,图示||。 【教学难点】 1.运动状态判断; 2.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第一讲、力 【进门得分】 1、举一些生活中哪些是力? 2、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3、是不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产生力呢? 【教学内容】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至少有个两个物体||。有力的存在||,必有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运动状态改变是指: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的改变||。 (2)形变是指:凹陷、断裂、弯折等||。 (3)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改变物体的形状||。 【典例剖析】 考点一:力的概念 【例1】下列关于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变式1-1】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