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是真名士自风流_论魏晋风度对_红楼梦_的影响_段春旭

是真名士自风流_论魏晋风度对_红楼梦_的影响_段春旭

是真名士自风流_论魏晋风度对_红楼梦_的影响_段春旭
是真名士自风流_论魏晋风度对_红楼梦_的影响_段春旭

是真名士自风流

)))论魏晋风度对5红楼梦6的影响

段春旭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魏晋风度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家观念的一种否定。在魏晋名士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自然、率真、闪耀着个性光彩的形象。而魏晋风度所崇尚的个性品格、精神风范、思想感情与行为模式在5红楼梦6中都能见到明显的印迹。本文从悲剧意蕴、象征意蕴、人物性格等方面论述魏晋风度对5红楼梦6的影响,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能更全面地了解、评价这部宏篇巨著与它的作者。

关键词:魏晋风度;红楼梦;象征

中图分类号:I26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10)01-0099-06

收稿日期:2008-12-05

作者简介:段春旭(1967) ),女,山西阳城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1袁行霈、罗宗强:5中国文学史:第二卷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2页。o宗白华:5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33页。?茅盾:5茅盾全集6:第二十七卷,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4页。

鲁迅先生在5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6一文中,首次提出/魏晋风度0这一概念,精确地概括了魏晋几百年间名士们的言行和思想特质。在20世纪的前50年,宗白华、冯友兰、陈寅恪等人对魏晋风度的研究起了发轫之功。而近几十年来,有关魏晋风度的各种论著更是层出不穷。在小说研究领域,一些学者也注意到了清代前期的几部小说巨著及其作者)))如5聊斋志异6、5儒林外史6包括5红楼梦6与魏晋风度(主要是魏晋的个别名士)的关系,这些研究基本上只是对作品、作者的个别方面进行浅层的论述,其宏观上的深层的挖掘较为不足。本文从5红楼梦6的作者本身到小说人物乃至作品潜藏的思想情怀进行探索,可以看到/魏晋风度0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作者的体内,成为一种精神归宿。虽然迄今为止学术界对/魏晋风度0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魏晋风度一是指思想,二是指行为。其特点是指魏晋名士以融儒释道于一体的玄学为依托,使自已的思想意识、人格心态、生活方式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儒家的道德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

活,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身外的功业荣名既然受到怀疑,便转而肯定自身的人格。身后的一切既然那么渺茫,便抓紧即时的人生满足。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的情趣体验人生,成为和汉儒不同的新的一代01。用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话来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而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一个时代。0o魏晋名士们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他们所进行的价值选择,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曹雪芹也同样深受魏晋风度的影响,茅盾先生在5关于曹雪芹6中指出:/敦诚的诗歌,屡次以阮籍比曹雪芹,一则曰-步兵白眼向人横.,再则曰-狂于阮步兵.,这不光是因为曹雪芹字梦阮,实在也概括了曹雪芹的身世和性格。在封建时代,愤世嫉俗的士大夫既痛心疾首于本阶级之腐化分崩,又不能毅然自绝于本阶级,往往以-狂.的面目,倾吐他的抑塞不平之气。说曹雪芹-狂于阮步兵.大概指他的5红楼梦6的叛逆性十倍于阮籍的咏怀诗0?。5红楼梦6第二回借

2010年第1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1,2010 (总第160期)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N o 1160

贾雨村与冷子兴之口大力推崇了魏晋名士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等人。因此研究魏晋风度对5红楼梦6的影响,对我们全面地了解、评价这部宏篇巨著与它的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当时的政治环境是极其险恶的,士人们深深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因此,悲剧性基调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特点。王瑶在5中古文学史论6中指出:/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通、最深刻、最激动人心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满了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与情感01。曹雪芹虽然生活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康乾时期,但由于曹家特殊的地位,使得曹家的兴衰际遇与皇室内部的斗争紧密相连。从目前对曹雪芹生平的考证来看,他历经了曹家从荣华到没落的全过程,从雍正夺得皇位、开始冷落曹家,再到曹

以/行为不端0、/织造款项亏空0

被革职抄家,而后被遣回北京,曹家再遭打击而走向没落。因此的他生活环境是比较险恶的。曹雪芹历经家庭生活的兴衰巨变,深感祸福无常,因此他的人生幻灭感较为深重。这一点使他与魏晋士人有着共鸣,这从5红楼梦6中浓厚的悲剧意蕴就可以看出。

5红楼梦6的悲剧意蕴包含着多重性,而其中突出的一点则表现了人生的悲剧,即对于生命意识的一种思考与感叹。这一点与魏晋风度是一脉相承的。魏晋时期文学的一个主题就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思考如何对待生与死这一哲学主题。陶渊明有/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0(5拟挽歌辞6)的感叹,而阮籍更是写出了时光的飞逝,人生的无常:/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0(5咏怀诗6其三十二)并且借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0(5咏怀诗6其三)。魏晋士人身处乱世,形成了忧生叹

死的感伤意识,正如沈祖在5阮嗣宗3咏怀4

诗初论6所述:/然凡古代伟大诗人,其作品不仅反映时世之痛苦而已。亦或表见超时世之悲哀。盖自古人观之,人类以其短促及渺小之生命,而追求永恒与伟大之宇宙,自无法获得满意之答案,其结果终必陷入悲哀也。0而在5红楼梦6中,作者深刻体验到人世的痛苦和人生的悲哀,因而在作品中能将生活中体验到的痛苦和忧患提升到一种形而上的、人类痛苦的高度加以艺术表现。在小说第五十八回,宝玉病后去看黛玉,见杏花全落,已结小杏,/因想到:-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山因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山因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0又如第七十八回,/宝玉听到宝钗已搬出大观园后: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悲感一番,忽又想起到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死了晴雯,,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了。0以宝玉而言,他的痛苦不单是对家族衰败、个性压抑之痛,更是一种深感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世事无常,人生易老,因此/彼之生活之欲,因不得其满足而愈烈,又因愈烈而愈不得其满足,如此循环,而陷于失望之境遇,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遽而求其息肩之所;彼全变其气质,而超出乎苦乐之外,举昔之所执著者,一旦而舍之;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0o。5红楼梦6所表现的悲剧是曹雪芹亲历了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幻灭后的人生悲叹,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理想的沉思。5红楼梦6中从红楼十二支曲、金陵十二判词到黛玉的5葬花词6、咏菊、咏梅、桃花行等包括宝玉的5芙蓉女儿诔6,都充满了一种与魏晋士人相类的悲情。作者感叹日月无流,变化无常,季节更迭,生命的无常)))/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

1001o

王国维:5红楼梦评论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王瑶:5中古文学史论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32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花,泪自长流花自媚,,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0(七十回)/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进。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0(二十七回)

生命问题是人类面对的最古老的问题之一,一切生物都本能地恋/生0畏/死0,人类也不例外。生命意识往往能激起士人们心灵的巨大震撼,从而反思个体生命存在着的意义与价值。传统的儒家观念肯定的是人的有/德性0的生命,提倡/立言0、/立德0、/立功0的生命价值,即生命的社会伦理价值,所以有/舍生取义0、/杀身成仁0之说。而魏晋玄学对儒家的这种生命意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回归到一种朴素本能的状态,迸发出一种生命短暂的情绪,士人们思考的是如何在生命的瞬间追求生命的永恒,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超越生死等问题,这成为当时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主题。这种哲学思考在5红楼梦6中同样得到了体现,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宝玉一方面是/非儒0,认为儒家传统的/文死谏,武死战0/皆非正死0,而为儒者视为/正事0的/功名0在/生命无常0这种情形下不值一提,在红楼十二支曲的[晚韶华]中就有这样的感叹/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0宝玉并不惧怕死亡,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女儿0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0。他所冀望的生命的结束方式则是希望用女儿们的眼泪来怀念他、埋葬他,/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0。(三十四回)5红楼梦6中所体现的这种对人性的美的追求,对生命最高本体的追求与魏晋风度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超越社会伦理和世俗的生命意识。宝玉面对生死是坦然的,所以他能够毫不忌讳表达自己/化灰成烟0的愿望,这实际上的一种十分达观的生死观。

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是5红楼梦6的一大特点。就作品的实体环境而言,书中构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代表封建官僚的政务经济的荣、宁二府,一个则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的大观园世界。前者可以说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充斥着人欲横流的靡烂与堕落,可以说是展示了一个浊、恶、丑的世界;而后者则是一个清、情、美的诗意世界,它是一个氤氲着文士风雅与田园韵味的人间乐园,园内是一派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一个个富有诗意的建筑:怡红园、潇湘馆、蘅芜园、秋爽斋、栊翠庵、暖香坞、稻香村、滴翠亭、绛云轩,,无一不传递着乡村田园的气息。大观园的象征寓义与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具有紧密的联系。具有魏晋风度的知识分子,在对理想境界的人生追求上,往往像竹林七贤及陶渊明那样退居山野,在田园山林处寻求一种情感的自娱。陶渊明是代表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宁可/躬耕0田园,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厌恶世俗纷争,向往清纯净朗的人性境界。在5桃花源记6中更是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仙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远离尘世的山野田园,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天性淳朴的乡民。他们和平、宁静、幸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生活的来源。从这个方面来说,5红楼梦6中的大观园可以说是曹雪芹创造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桃花源0。

大观园如同一个/世外仙源0,所谓/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0(十八回)。生活于大观园中的那些代表着清、情、美的青春儿女们,他们抚琴吟唱、作画弈棋、填词赋诗、品茗赏花、群芳夜宴、观灯猜谜、谈玄论道,显示出了魏晋名士般的风雅与意趣。如果说大观园外是一个以/礼0为中心的世界,那么大观园的精神支柱则是一个/情0,它是宝玉和女儿们的精神乐园。/雪芹所记大观园,恍然一五柳先生所记之桃花源也01。大观园的世界不是曹雪芹的即兴创作,而是他的有意安排,/大观园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里面过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最好女儿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大观园在一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保护女儿们的堡垒,只存在

101

15红楼梦说梦6,清嘉庆十七年解红轩刊本,摘引自一粟:5红楼梦卷6: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86页。第1期段春旭:是真名士自风流

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01。大观园似的人性乐园,是曹雪芹意欲追寻的人生理想。荣宁二府是中国社会中的典型的宗法森严世家。曹雪芹透过荣宁二府的描写,一方面再现了社会的现实,写出了现实的腐朽不堪。另一方面又为宝黛钗等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符合他们天性需要的理想乐园。在大观园中,他们纯真浪漫的天性不受到拘谨,摆脱了礼制的种种束缚。园内的自然景色、山水树木的随情适性,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天性宣泄场。/曹雪芹有意制造大观园与荣宁二府双重艺术空间的对立,以人性乐园的清、情、美,逼视贾府-凡世.的浊、欲、丑,以达到对现实世界的否定0o。曹雪芹与陶渊明一样,/以一种凝注着东方文人情趣与乡村田园韵致的理想人性世界的幻想与描摹,表明自已的人生倾向:对诗意的审美化人生境界的向往;对世俗贪欲的现世人生的否宝0?。

除了上面所述的整体的象征之外,5红楼梦6的象征意义还表现在一种观念的象征。就作品的主人公而言,林黛玉无疑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一个人物,作者赋于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0的个性,从不说仕途经济/混帐话0的思想,更让这一/风流袅娜0的少女生活在/有千百杆翠竹遮映0(第十七回)的潇湘馆。竹的意象的运用有着丰厚的内涵,它赋予了林黛玉这个形象一种特殊的人格尊严的思想光辉。而在魏晋时期,竹的意像具有一种自然率真、超逸脱俗、澄澈明净的蕴意。与其相关联的/竹林七贤0的事迹及传说,是熔铸和开启了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一枝奇葩,也是六朝无数士人手摹心追、云会影从所成就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化中一切纵性任情、潇洒不羁、狂放傲世等独特的异质文化品格,大多被追测到/竹林七贤0,其影响之深远,可谓/嫁眸乎不可尚也0。那么竹子在魏晋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魏晋时期,仕人对竹有特别的偏爱,

5世说新语6中记载:安侨携子侄游集于/楼馆竹林0;王子酞/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0;辛宜仲/爱竹好酒0,遂/珊笋充肠0、/截竹为婴0以就酒食;江迥作5竹赋6,戴凯之作

5竹谱6等都足以印证其风气之盛。阮籍的5咏怀诗6中更是切切实实地将竹林与隐居联系在一起:/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05抱朴子内篇#杂应6则将/入竹田之中0与/造河龙石室0,/伏清冷之渊0,/乘犬马以游紫房0,/登天一之明堂0,/入玉女之金殴0并为/隐沦之道0即隐身法之一。竹,以其飘逸潇洒的神韵,清静淡泊的形象,为魏晋士人所推崇仰慕。在5红楼梦6中,林黛玉外在的/自然的风流态度0(第三回)与内在的以清高自许,对功名富贵的淡泊与竹的寓意有着相通之处。黛玉的诗中亦可见她如竹林隐士般的清新飘逸,如她替宝玉代笔所写的5杏帘在望6:/杏帘招客饮,在望在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0一派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展现在人们面前,诗中也隐约透露出/避世0、/归隐0的心态,以及淡泊自然、返朴归真的闲雅情致。

魏晋风度又称为/名士风度0、/名士风流0。魏晋时期,士人们崇尚名士风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一批士人以诗文放言,屡骂浊夫,以清士自居。他们/或移病而去官,或著论而矫俗,或箕踞而对时人,或弋钓而栖衡泌,含和隐璞,乘道匿辉,不屈其志0(5晋书#隐逸传论);他们重道轻利,不礼王侯,傲然无视君臣之义,为世人所仰慕推重。特殊的历史环境使魏晋名士在思维方式、举止言谈、道德情操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士人不同的特征。台湾学者牟宗三总结为:/名士者,清逸之气也,清则不浊,逸则不俗,,是则清逸、俊逸、风流、自在、清言、清谈、玄思、玄智,皆名士一格之特征。0?。以现代的话语可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

在5红楼梦6中以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男女身上正是体现出了这种/名士风度0,表现为推崇态放不羁、超尘绝俗的个性,讲求情趣、韵味,而不屑于用/理0来约束/性情0。其本质是把人性从礼法的束缚中解

1021o??

牟宗三:5才性与玄理6,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第68页。

李俊国:5世纪末的悲哀)))谈3红楼梦4的空间意识和悲剧性6,武汉: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李俊国:5世纪末的悲哀)))谈3红楼梦4的空间意识和悲剧性6,武汉: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宋淇:5论大观园6,香港:5明报月刊6第81期,1972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放出来,追求个性的自由。小说中的宝玉是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0(第三回)不合俗流的人物,他鄙弃琐屑的事务、外在的功名,而注重本性的回归、人性的真淳。他/素日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子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调往还等事0(三十六回),把当时知识分子所沉迷的科举考试讥讽为/钓名饵禄之阶0,又把那些追求功名仕进的人痛骂为/国贼0、/禄蠢0。他痛恨那些/浊沫渣滓0的男人,钟情于女儿们的清静、纯洁与纯朴自然。他把少女看作人性最本真的表现,把男子看作人性的污浊。因为少女与现实社会接触少了,较多保持了人性自然的一面,而男子多被现实同化而失去了本真。他与黛玉的感情更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念上,正如同黛玉和他一样厌弃仕途经济学问,他也能欣赏黛玉的任性率真,孤高自许。宝玉崇尚的是真淳、自然。在第十七回,贾政率众游园时,宝玉对稻香村的景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稻香村地处/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进,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0稻香村的景致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却身处/天仙宝镜0般的大观园中,就显得十分矫情,而贾政的所谓/归农0之意就更显得虚伪、做作。崇尚自然的宝玉批评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变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他而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0宝玉的所作所为,颇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0(5养生论6)的特点。黛玉的身上则具有阮籍/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0(5大人先生传6)的名士气质,又有着构成魏晋风流的/玄心、洞见、妙赏、深情01。她孤标傲世,任情率性。在人际关系冷漠的贾府中,只有宝玉是她惟一的知己,于是她将希望与生命都交付给

了这段感情。然而,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自幼不曾劝他(宝玉)去立身扬名0,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为保持人格的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全部的生命。名士风度除了外在的俊逸洒脱,更在于人性人情的至真至淳,黛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她热情、真挚,保持了自然的性情,保存了较多的自我。

除了宝、黛二人外,5红楼梦6中的另一个人物)))史湘云也颇具名士风度。古人对此有所论述,即有/史湘云纯是晋人风味0o之说。当代亦有学者指出:

/湘云是颇有魏晋人风度的,

有人说她-憨态可掬.。在我眼中这-憨态.是一种天真浪漫,不失女孩之本性,保持更多的真诚0?。邸瑞平在5红楼撷英6中也说:/(湘云)诗兴豪,酒兴也豪,睡兴豪,食兴也豪,,才如泉涌,狂放脱羁,像阮籍,像刘伶,更像她自已0。史湘云从穿着、言谈、举止、个性等方面都颇有名士风度。她性格爽朗,穿着打扮都很随意,尤其爱做男装打扮(5红楼梦6中写了她三次女扮男装);在玩耍时,也常常/揎拳掳袖0;第四十回写凤姐捉弄刘姥姥,湘云笑得/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0;第四十二回黛玉用/携蝗大嚼图0调侃刘姥姥时,她又全身/伏着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0,表现出她豪爽不拘,恣意抒怀的个性。魏晋名士常常放量饮酒,他们有/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0(5世说新语#任诞6)/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0(范云5赠学仙者6)之说,而饮酒最著名的竹林七贤对酒更有/逍遥浮世,与道俱成0(5大人先生传6)/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慌尔而醒0(刘伶5酒德颂6)之赞。5红楼梦6中好几处写到了史湘云饮酒的场景。第四十九回众人到芦雪庵赏雪,湘云想出了烤鹿肉的主意,她与宝玉等人一起一面大嚼大吃,一面说:/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0黛玉笑她是/花子0,说/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0。湘云冷笑

103

1o?

胡文彬:5冷眼看红楼6,北京:中国书店,2001年,第23页。

一粟:5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一册6,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91页。冯友兰:5三松堂学术论集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609页。

第1期段春旭:是真名士自风流

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儿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0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史湘云是以/真名士0自许,其个性气质之美在于她的不随流俗不拘礼节,是魏晋风度的自然流露。魏晋风度以酣醉为美,在醉酒中展现一种超逸、爽朗、飘洒之神韵。/憨湘云醉卧芍药衤因0(第六十二回)是5红楼梦6中最富诗情画意的章节之一,湘云醉后,以青石为床,落花为枕,香梦沉酣,蜂蝶齐至,口中唧唧哝哝犹说酒令,憨态豪情集于一身。这一场景与刘伶在5酒德颂6中所说的/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0的名士风度颇为相似。

魏晋名士放达潇洒,风流自赏,他们的超越

名教的精神自由与外在表现都为后人神往,精神超越、追求自然、一往情深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极力追求的人格境界与生存境界。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0。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落拓,他一生/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01,敦诚5赠曹雪芹6诗有/步兵白眼向人斜0之句,用5晋书#阮籍传6中阮籍好饮,以青白眼待人之典,写出曹雪芹如阮籍一样/好饮0及对权贵豪门的冷眼蔑视,表现出他傲岸的性格。敦诚5佩刀质酒歌6有/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0o,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代巨匠名士般的超逸洒脱。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5红楼梦6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与理想与魏晋风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责任编辑:陈 芳)

A True Wel-l known S cholar From Romantic

)))Study Wei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Of The Poise Influence Red Chamber Dream

DUAN Chun -X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 ge and L iter atur e,Fuj ian N or mal Univ ersity ,Fuz hou 350108,China)

Abstract:T he poise of Wei Dy naw ty and Jin Dynasty is right traditional a kind of negation of idea Confucianism of bottom of at that time and particular history term.In the Wei Dynaw ty and Jin Dynasty w el -l know n scholar the what body,people see is an each one nature,frank,flashlight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 brilliance.But :Wei Dynaw ty and Jin Dynasty poise character for emphasizing character,spirit manner,thought affection and behavior pattern is in the Red Chamber Dream 6inside can see obvious of print the vestige.Research that this tex t is from the trag edy meaning ,symbol meaning ,person persona-l ity etc.the aspect discuss the Wei Dynaw ty and Jin Dynasty the poise to influence Red Chamber Dream ,hope to pass this aspect and can more completely understand,evaluate this the w el-l know n novel and its au -thor.

Key words:The poise of Wei Dynaw ty and Jin Dynasty,Red Chamber Dream,symbol

1041o

敦诚:5四松堂集:佩刀质酒歌6,第171-172页。

张宜泉:5春柳堂诗稿:伤芹溪居士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05页。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只有切合语境的言语交际才是得体的。得体的言语交际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得体性原则是语言交际的最高原则。《红楼梦》中的人物都非常善于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其中王熙凤的言谈是其典型代表,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 一、引言 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即王熙凤,她并非《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但在《红楼梦》中有着一种支柱作用。红学家吕启祥曾这样评价:“假如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如果没有王熙凤这个形象,《红楼梦》就不成其为《红楼梦>。”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通俗易懂而不俗气,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征服了贾母,也令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无人能敌。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付自如,表现得不卑不亢。她高超的语言技巧一直为读者所钦佩,老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令许多人为之赞叹。 二、王熙凤初次登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 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引自《红楼梦》 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 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接着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 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在这庄严的气氛下,当

浅谈贾宝玉

浅谈贾宝玉 一、贾宝玉人生悲剧的原因分析 贾宝玉的人生悲剧,是由众多的人生矛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时代的震荡、家族的衰败、思想的深刻矛盾与性格的“乖僻邪谬”,都是构成其悲剧形象的重要因素 首先,贾宝玉的悲剧命运,与他的贵族家庭的衰败,乃至他的阶级的衰败有着必然的联系。《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是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封建贵族地主阶级日趋没落,政治上极度腐败。在第四回中,作者借门子之口,道出了护官符的作用,点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而像贾雨村这样的封建官员,更是投机钻营、趋炎附势。“他的良心是写在…护官符?上的”。2这一切都揭示了封建官僚的腐败,更是预示了其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命运。贾府就是这个衰败的典型。《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已是由盛转衰的时节,家族内部已是“一代不如一代”。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其生活仍是穷奢极欲。一顿螃蟹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一盘茄鲞要用十几只鸡来做配料。秦可卿死后光是棺材板就用了一千两银子。为了迎接元妃归省,更是大兴土木,造得“琉璃世界、珠宝乾坤”,连元妃本人都感叹“太奢华浪费了”。在奢侈的同时,贾府上下,还充斥着荒淫。贾赦、贾珍、贾蓉、贾琏无一不是衣冠禽兽,其淫乱无耻已到了乱伦的地步。这些“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斗、勾心斗角。这些都揭示出贾府荣华富贵的表面之下所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3说明这个家族已是彻底的肮脏、没落,已经是无可救药。而可悲的是贾宝玉就出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的形象在贾府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家族衰败的关键时刻,贾宝玉是最后一个有可能,也有条件实现金榜题名、家族振兴的人物。他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备的女子做妻子,主持家政,继续家业。贾政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设计和塑造宝玉的,但是他却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索,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他“最不喜务正”,“不肯念书”,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在婚姻问题上,他也不愿考虑家族利益,不愿按传统道德的要求去做。这就与家族、阶级的需要形成了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拒绝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生活道路,他便成了“不肖子孙”。与家族要求形成的格格不入之势,就注定贾宝玉人生的最终结局必将是悲剧的.其次,思想的深刻矛盾,使贾宝玉的形象充满悲剧色彩。贾宝玉生长在一个极度动荡的时代,此时整个家族,乃至整个社会都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思想是有着深刻矛盾的“思想的深刻矛盾,使贾宝玉这一形象变得特别复杂”一方面,贾宝玉的思想中有着许多不同于传统的东西,但同时,他的思想又与封建传统,与其所属阶级的意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很多割不断的东西。在贾宝玉看来“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5他鄙薄男子,把女儿当作心目中的上帝,甘愿充当女儿的杂役。这一点,极大地驳斥了封建传统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但在同时,他对不同身份的人,又能一视同仁。见了未婚女子便是“无价之宝”,见了已婚女子就又成了“鱼眼珠”;做官的都是“国贼禄鬼”,不做官的又都是奇士雅人了。此外,贾宝玉厌恶贾府男性主子的淫荡生活,同情鸳鸯、平儿的遭遇,然而他自己却在青天白日下与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甚至当着王夫人,调戏金钏,导致金钏跳井身亡。他同情贫贱之人,珍重贫贱之交,但他也不厌富,只是觉得“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类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他还强烈批评了“文死谏、武死战”的道德信条。但是,他却从未否定君权与父权的威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薛宝钗 红楼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拜读红楼是在中学,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纵观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薛宝钗,她容貌美丽,在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并称双美;她才学之高,也只有林黛玉可与比肩;而她丰满的多棱形的性格,不仅在贾府大观园独一无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喜欢的是薛宝钗的才情,气质,端庄稳重.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她虽然没有黛玉的作诗的巧,每每作诗也逊黛玉一筹。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这是作者在作品中队宝钗的肯定。 宝钗的性格,宝钗较黛玉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但有人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林黛玉 母亲早逝,父亲不在身边,命运挺可怜,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她又不是贾母嫡孙女,多少有点觉得不自在,而又偏偏寄人篱下,估计黛玉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好,就造成了她压抑的性格,很多心,又很爱想太多。”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往往说话过于尖锐有意无意中刺伤他人。很多心,很爱想太多,也是她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她又重感情,很叛逆,又有点偏执。而且对感情也是很专一的,喜欢宝玉也喜欢了很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她的爱情她希望自己能做主,所以她对那个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也是有意见的,而且意见很大。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判词解释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谑。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也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子鼠大林木)薛宝钗(丑牛钗钏金)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 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 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 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十二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少时因其母贾敏患重病身故,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绝丽脱俗,雅若天仙,丝毫不沾染人间烟火。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是群芳之冠。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因懂得宝玉的精神内核,深得宝玉之心。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红楼梦》用简洁准确的白话文描写了众多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以凡人俗人,日常生活,爱情婚恋,人情百态,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作者在描写贾府这个诗书礼家、百年望族的日常生活画面时,以其非凡的才能做到小说的“文备众体”,并使这些韵文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描述的需要,成为小说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欣赏封建贵族士大夫的儒雅风流的生活,观瞻至情至性又不失瑕疵的大观园女儿 ,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风俗。《红楼梦》在诗性的高雅和小说的“俗性”的融合与升华中,永远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关键词: 诗词曲赋诗情通俗文雅 正文: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传统文学的百花园中,《红楼梦》无疑是开的最为绚丽的鲜花之一,是融合雅俗语言文化的艺术精品。 一、通俗易懂的《红楼梦》 《红楼梦》语言方面有意使之通俗化,形成“文不甚深,语不甚俗”风格。纯熟的白话,简洁、准确、文雅、优美,“即村妇顽童从旁听之,亦有点头会意处”说起《红楼梦》的通俗,读者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基本上读明白故事,弄清主要人物关系,也就能够读读红学著作了。 1、人物形象描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据统计《红楼梦》共写了480个人物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没有十全个美的人,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坏蛋。诚如薛宝钗语:“这些人物都是百个里挑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妙处,因此“家家喜闻,处处争购”。

贾宝玉对女儿有特别的偏爱,高举“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两种思想旗帜,对女奴的人格十分尊重,对她们的命运十分关心。鼓励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忘了自己被雨淋而提醒画“蔷”的龄官赶紧避雨,为保芳官和五儿瞒赃,祭金钏,吊晴雯;但一会儿贾宝玉又会因开门迟了一点而踢袭人;为跌扇子骂晴雯 ; 为碗枫露茶逐茜雪;甚至在金钏被打的严峻时刻。“一溜烟跑了”,自个儿到大观园里遛达:又与薛蟠鬼混,做贾芸的干老子…… 薛宝钗的礼仪端庄、贤淑能干,在大观园女儿中数第一,但她却嫁祸于黛玉。为逼死金钏的王夫人出谋划策,对哥哥卑劣行径的颠倒是非。特别当黛玉死后,众人都瞒着宝玉,宝钗却毅然决然说破,使宝玉放声大哭而昏死过去。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刘姥姥这个老村妇,满眼里珠围翠绕似画,新奇巴物念佛,倚老甘当女清客惹笑,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如“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声响就没了”——土话俚语,机智诙谐,似被众人笑,实质耍了大家,活脱脱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从事劳动而精通世情的农村妇女。 小跟班焙茗是个货真价实的“俗人”,打起架来,满口粗话,一口一个茗大爷,随着宝玉找祠堂、寻袭人、祭金钏,上学堂,成日价跟着宝玉跑腿打杂,做保镖,其所做所言,在别人眼里都是″没规距”,然而正因为把焙茗的俗语、俗情写活了,显示出一种净化人物心灵的“滑稽美”①。 2、叙事性语言,纡徐从容,款款道来。 写黛玉初进贾府,因尝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此后便以黛玉为中心。写贾府各层人物。写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写探春等姐妹相见,再写与王熙凤的相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浓墨重彩地渲染贾府这个实权人物。 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 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权进凤 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王国维先生称之为“悲剧之中悲剧”。小说成功塑造了众多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当属曹雪芹笔下的宠儿林黛玉,她的眼泪从春流到夏、秋流到冬,浸透了生命的每一寸光华。本文通过主人公的人生境遇、性格气质、才能、爱情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蕴,并综合以上四点揭示林黛玉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悲剧;境遇;性格;才能;爱情 一、概述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女主角,加之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生动性与悲剧性,她一直是红学家热切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学术界对林黛玉悲剧形象研究的文章有很多,如蒋晓兰的《林黛玉悲剧新论》一文,从先行者、叛逆者、性格气质、性灵、女性强者、痴情之极者等九个方面总结了林黛玉悲剧的多重性。胡秀芬的《林黛玉悲剧性格探析》指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受到身世、疾病、传统文化精神、金玉良缘的影响,并指出林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秦桂敏的《林黛玉悲剧命运探析》认为她的悲剧并非完全取决于她先天体质弱,还在于她所处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环境,在于她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性格,以及她美妙爱情幻想的破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研究林黛玉的悲剧人生。第一方面是孤苦凄凉的人生境遇;第二方面是乖僻感伤的性格气质;第三方面是卓尔不群的才能;第四方面是痴情之极却以失败告终的爱情;第五方面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二、林黛玉的悲剧人生 (一)孤苦凄凉的人生境遇 林黛玉是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不幸年幼丧母,外祖母念其年纪尚小无人依傍,接至京中荣国府抚养,林黛玉的悲剧由此开始。 自进入贾府,林黛玉便开始了她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日子,父亲也在不久后亡故,家中财产被收入贾府,与黛玉没有半点关系。她在世上最亲的人、最大的依靠离她而去,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女。而这无父无母、寄人篱下的凄凉景象与年幼时父母俱在的平和安乐形成了苦与乐的鲜明对比,使她的孤苦无依更加悲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加上她久治不愈的病体,加重了她的忧思与感伤。 林黛玉是孤独的,《葬花词》[1]是黛玉对生命孤独的真切感悟与集中表现,她没有父母亲眷,寄人篱下,忍受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摧残,险恶的生存环境,使她的身心深陷孤独,她的孤独是一种人的存在的孤独,生命的孤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寄人篱下加之孤独多病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个性。她在贾府中始终是外戚,一直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被这个大家庭接纳,稍有不顺便会引发她的寄人篱下之感。第三十六回,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误以为是丫头拒绝开门,这原本是个误会,但却严重伤害了她,她想到:“虽说是在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林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自出生起就有先天“不足之症”[2]会吃饭时便吃药,给宝玉看病的王太医在顺便给她瞧病时道出黛玉肝阴亏损、心气衰耗导致其心浮气躁,敏感多疑。 凄凉的境遇使林黛玉的孩提和少女时期都沉浸在浓厚的感伤气氛中,并影响了她的一生,跟她的爱情、婚姻悲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乖僻感伤的性格气质 作者在第一回就交代了,黛玉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因受了神瑛侍者(宝玉)的灌溉之恩,此生特来以泪相还,而眼泪则多伴随着痛苦与哀伤,这样,从一开始就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林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11级研究生李晓晓111017002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它的主体文字是北方白话,但又吸呐了一些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的长处,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又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谣、联、赋、谜、令、方等等,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且又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写小说中人物所吟咏的诗词戏话,都能“按头制帽”(茅盾的评价),一一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且维肖传神,各不相犯,足见作者具有超级的忠实模写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红楼梦》蕴藏的方言 作为一部惊世之作,《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影响颇深,它不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语言文化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方面也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方言例证。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因其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兼容性特点而大量存在。关于《红楼梦》的语言问题,戴不凡曾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一文中指出,《红楼梦》一书不止使用了大量的北方方言。而且还运用了数量可观的吴语词汇。 《红楼梦》中的方言现象:方言的界定和判断历来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话题。虽然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对《红楼梦》中的方言属性有所了解。 (一)语音层面 语音是区分方言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拥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写作规范,正是由于发音习惯的不同,各类口音的存在使得方言有了存在的条件。语音层面的区别主要是指音调,韵母,声韵方面的差异,具体到《红楼梦》中则主要是指南方下江官话(扬州,南京附近)的使用。林黛玉是从南方迁到北京的,尽管在北京长居生活习惯等均有所改变,但至此带来的乡音却仍存在于活生生的对话中。作者曹雪芹也有意通过某些特定的语音技巧来刻画这个

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

]《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 一首回开篇之反语; 二“瑛”为何物? 三“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 四伶人琪官蒋玉菡之争——忠顺王; 五“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孙绍祖; 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探春; 七“粉红信笺绿玉斗”——妙玉; 八赵姨娘的心机; 九“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十焦大醉骂。 一《红楼梦》以神话开篇。首回中空空道人阅过《石头记》后,对其的评价为“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观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看过前七十八回后再回想这句话,很明显能够看出这句话是反语。若说“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那么如何解释后文中种种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无情地鞭挞与嘲讽,又如何解释后文中不断提到的“末世”“衰世”等词语?至于“君仁臣良父慈子孝”更是莫大的讽刺。君若仁如何能听信谗言查抄贾府?臣若良如何能有人公报私仇诬陷中伤?父若慈如何能险些将自己的儿子活活打死?子若孝如何能有长子于中秋和家团圆之时出言讥刺母亲偏心?什么“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际上是断情绝义,不堪与之多为伍一时一日。 开篇写下如此违背主旨的语句,唯一所愿的只是能够使《红楼梦》得以流传于后世,而不为妄人所毁。曹雪芹先生著书之时社会大环境的恶劣可见一斑。为著书必须做出牺牲。牺牲的可能是精力,快乐,甚至是原则乃至于生命。这是一切作家与一切试图成为作家的人们的必由之路。 二一直在争论宝玉与神瑛的关系,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瑛”到底指的是什么。“瑛”的意思是有玉的光彩的似玉的石头。这也就是说,“瑛”既不是玉也不是石,是处于玉与石之间的过渡体。“瑛”似玉有玉的光彩,所以宝玉有如玉般美好高贵的品德;同时“瑛”的本质是石,所以宝玉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贵族公子的顽劣作风。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宝玉的前身是石而非玉,这也就是“贾宝玉”三字的含义。不过虽然宝玉只是石头,但也强于世间万人。宝玉的前身顽石是在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因“材料剩余”而遭到丢弃的。虽然遭到了丢弃,但终究是补天的材料。所谓的“无材补天”,这个“材”指的应该是机会而不是才能,即顽石是“没有机会补天”而不是“没有才能补天”。之所以引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实际上是指现实社会弊病百出。有能力补天的顽石(即现实中的宝玉)被女娲(现实中的正统) 轻视而不得利用,用以补天的又都是些没有多大作用的材料(例如贾雨村之流)。这就难怪作者在十三回“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之后赞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顽石无材补天这个神话,一方面点出了作者对宝玉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末世”的根源——“亲小人远贤臣”。 三平儿在《红楼梦》中堪称第一贤惠之人。她出言一向谨慎,几乎不曾出过什么恶语。一个例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叙事风格、艺术语言;《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代表;《红楼梦》的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红楼梦》蕴涵的丰富寓意;《红楼梦》的神话色彩;《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典小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上是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用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认识生活。我们对古典小说所叙写的人物和事件很难指实,尤其是对那些历史现实和英雄传奇作品,由于讲说形式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在刻划环境和人物时,很小用静态描写的笔法,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状物写景,刻划人物性格。在叙事观点上,古典小说很难用第一或第三的叙事人称来限定,使用的是一种模糊叙事的手法,不同于现当代西方小说,而这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讲求情节的奇险和完整,在风口浪尖上塑造人物,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也是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红楼梦》—即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通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红楼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艺术特色、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的内容简要以及写作主线。 一、《红楼梦》内容简析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蕴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济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悱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自《红楼梦》出世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爱情婚姻悲剧说”、“四大家族心衰说”、“政治历史说”等等。但总的概括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三、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四、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写作主线: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鲁迅先生虽然非红学专家,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边就有一篇专讲《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两个字就抓住了《红楼梦》的精神中心,然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即伏结,而且他还评论说《红楼梦》续本的好坏是经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何为伏线?就是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它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是指的后边。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一个《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它的第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其实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面每一个埋伏,指的是后面一个人,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 在运用伏线上,曹雪芹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我们可以想一想,进怡后院的外人,只有贾芸和刘姥姥,而这两个人物重要无比,她们除了进怡红院还都找过王熙凤。而在《红楼梦》的最后,贾芸和刘姥姥都分别去狱内探望宝玉和凤姐,刘姥姥还救了巧姐,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收场人物。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布局结构是两截,前边54回写的是过除夕,祭宗祠、家庭的盛会、荣国府的那重排场,一过54回,笔墨马上变了,家庭主要是写小姐、少奶奶、后半扇真正占据艺术舞台的已经不是那些人了,是那些各层各级的大丫环、小丫环、无名的女儿前半扇你看到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最后也是为了反衬后边的。 通过以上对《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思想及写作伏线的了解,本文再就《经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谈一

汉语言文学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学士学位论文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作者: 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准考证号: 成绩: 完成时间年月日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摘要: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的悲剧。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差异,使得薛宝钗更符合封建家长的心意、封建礼教的束缚、家庭背景的对比,使薛宝钗更胜一筹等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爱情、悲剧、婚姻、贾宝玉、林黛玉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 一、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层次,又相互融合的悲剧事件,这场悲剧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在宝黛钗之间展开的。这是一种不由个人选择的社会关系,把他们三人联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性格之间、爱情与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酿成了一场可气、可悯、又可叹的人间悲剧。 二、黛玉、宝玉的性格 (一)、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出生在书香之族、钟鼎之家。只是至其父林如海时家道中落,支庶不盛。她无兄弟姊妹,又长得聪明清秀,故父母爱之如珍宝。孰料年幼时,母亲去世。外婆贾母念其无人依傍教育,便派了船去接。黛玉本不忍离开,无奈贾母致意务去;再加上父亲时为扬州盐政官,为解除顾盼之忧也劝其前往。于是,便来到京都贾府,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涯。后来,父亲又不幸辞世,她就成了一个孤儿。在神话世界里,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木石”奇缘,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两人初见时就都有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惊异感与亲切感。贾母呢,对黛玉更是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跟宝玉一样,因而使二人的亲密友爱也不同于别的姊妹。在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中彼此产生了真挚的爱

《红楼梦》人物评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贾宝玉: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的?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臵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王熙凤: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也因此遭到嫉妒。 探春: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解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解! 《红楼梦》是我最崇拜的小说,先后读了三遍,第一遍是慕名而读,属于看热闹、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主要关注宝黛钗爱情故事,记得是在初中时代阅读的;第二遍是在大学时代,电视剧《红楼梦》正播出火红,当时我还订了《红楼梦研究季刊》,尤其关注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刻画等;第三遍阅读是在工作后,从教学到机关,间断式阅读,重点关注红学家们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比喻高鹗续后四十回和雪芹的判词之间的微妙区别等,后来心武说红楼后又引导我重点去翻阅了一些有趣的章节…… 《红楼梦》记叙的是清朝中期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书中的人物,主要人物就不用说了(见下分类),有的仅仅是露一次面,有的甚至只是从别人的口中提了一下,留给读者的却是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个性……。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众说不一,记得曾有人统计说有1200余人,好像是把贾府里所有家丁的数量都计算进去了,也有人统计说有700余人,那是指有名有姓的。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书中共写了975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或称谓的732人。《红

楼梦》的作者将这么众多的人物名字起的各有特色,很多与性格、命运、身份、隐喻等相匹配,对于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读者们一提起名字就有一种亲切可感、招手即来的熟悉感。 为了让榴友们方便查阅,也为了存档方便,本人将收集的<红楼>人物汇集如下: 无有称谓者243人; 荣府、宁府两府本支及贾家本族119人; 贾府联姻95人; 丫环73人;仆人260人;小厮27人;

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临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 医生14人;门客12人; 优伶31人; 僧道17人;尼婆84人; 外国人2人; 其他48人。 现将《红楼梦》主要人物归类如下: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可卿。 十二著名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就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就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就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就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就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与林黛玉。她俩的出身与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与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就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就是因宝玉就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就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就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与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她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就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