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新、选)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新、选)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新、选)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新、选)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号站

1号站位于丰和路路中,沿丰和路南北向布置;车站东侧为丰和园小区和三官庙农贸市场、车站西侧叶语田园小区和新泉佳苑小区;车站位于道路中间,丰和路规划道路宽40m。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起点里程右K14+203.81,终点里程为K14+662.41,车站长度约458.4m,车站宽度约19.7~23.8m,底板埋深约16.61m。车站共设8个出入口,3个安全出口,4组风亭。

2、1号站~2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出1号站后沿丰和路向前敷设,在丰和路与立交路交叉口东北角向东拐入南京路,之后沿南京路向东敷设,最后进入位于南京路南侧的2号站。区间长度为984.28m,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3、2号站

2号站位于南京路与三环东路Y形交口东侧,梅花园小区北侧的地块内,沿南京路东西向设置。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施工。车站起点里程K15+646.690,终点里程为K15+885.490,车站长度约238.8m,车站宽度约19.7~24.1m。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4、2号站~3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由2号站引出后,沿南京路布设,之后下穿绿地到达文博园园站。区间长度为1304.98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线路区地质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

XX市区位于鲁南山区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部位,以平原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带,区内山体最大海拔标高153.00m,一般标高100.00m 左右。山体坡角一般为15°~35°。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标

高36.00~42.00m,其余地势低平,海拔标高32.00~36.00m,自北西向南东微倾斜。根据地貌的分类原则:形态+成因+微地貌特征,XX市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残丘)和平原两大类,前者是剥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堆积作用的结果。1号站和到3号站位于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附图1)

图1XX市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

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覆盖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晚更新冲积层(Q3al),场地内均匀分布,厚度随地表起伏有所不同;下伏基岩奥陶系石灰岩等。结合地貌特征,勘察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1层杂填土(Q4ml)1-2层素填土(Q4ml)2-3-1层淤泥质黏土(Q4al)2-3-2层黏土(Q4al)2-5-3层粉土(Q4al)5-3-4黏土(Q3al)11-2-2层强风化石灰岩(O1m+x)11-2-3层中风化石灰岩(O1m+x)11-2-3A层破碎中风化石灰岩(O1m+x)

3、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线沿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孔隙水)和承压水(碳酸盐裂隙岩溶水)。潜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位埋深1.8~3.50m,水位标高29.35~30.45m,含水层主要为粉土2-5-3层及杂填土1-1层,局部位于黏土2-3-2层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地下水动态季节性变化显著,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最低点;

7、8月是降雨高峰期,地下水位迅速上升达到最高点,变化幅度约为1.0~2.0m。承压水,属于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贮存于灰岩裂隙中。本次设置两个观测孔,观测结果显示,D2S13XZ16号孔该层地下水稳定水头埋深6.35m,稳定水头标高25.93m,D2S13CZ10未观测到水位。说明场地内裂隙岩溶水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取决于基岩裂隙的发育程度和裂隙的充填情况。裂隙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径流在丘陵区受地形控制,由高处流向地处平原区,但在平原区受人工开采影响,岩溶水表现为由四周流向开采降落漏斗中心的汇流型径流,水力度较大;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地下水动态一般每年雨季降水高峰期后一到两个月(8、9月)岩溶水达到最高点,随后水位逐渐下降,至次年旱季末(4、5月)水位下降至最低点,年变幅在5.0~10.0m。(附图2)

图2XX市地区区域水文地质图

三、工程建设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

1、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

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剖面图可知,区间隧道结构顶板随隧道起伏穿过的土层依次为:黏土5-3-4层、中风化灰岩10-1-3层、全风化页岩10-7A-1层、全风化页岩10-7B-1层、全风化灰岩11-1-1层。结构位于穿越软硬不均地

层,软硬不均导致围岩稳定性差,开挖后自稳时间短,易发生坍塌现象。盾构机位于黏性土层中时,围岩稳定性较差;该层黏土粘粒含量较大,初始掘进速度较快,但易造成刀盘处聚集泥饼,掘导致进速度急剧下降;本区间多次穿越软硬不均地层,软硬不均会导致掘进速度下降。在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速度的下降会导致上方土体流失过多造成坍塌和地面下沉等情况。

⑵2号站在采空区附近,受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终采时间较长,且采空塌陷区域被处理,后期施工可能会遭受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

⑶岩溶地层,岩溶洞隙上存在一定厚度的土层,在地下水频繁作用下,形成土洞进而引起地面塌陷,影响地铁结构基础稳定;构筑物底板下岩体破碎或存在溶沟、溶蚀裂隙、溶洞,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在溶蚀作用下,它们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可能影响构筑物基础稳定。施工过程中对基底土层的扰动、爆破震动以及地下水控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波动,将增加诱发岩溶塌陷的风险;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经过岩溶地质时,如有空洞会导致盾构机刀盘沉降等险情

⑷特殊性粘土,填土1-1层,成分复杂,力学性质较差,易坍塌;黏土2-3-3层,软塑~可塑,局部夹粉土层,自稳能力差,受扰动后力学性质较差,易坍塌;黏土5-3-4层具有弱~中等膨胀性,其胀缩具有可逆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一般会经历雨季、旱季,容易使土体中含水量发生反复变化,造成膨胀土的反复胀缩变形,土体在胀缩变形过程中能产生较高的膨胀力,造成围岩压力增大,增加支护结构的受力,造成围岩失稳。

2、涌水、涌砂灾害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灰岩裂隙中。裂隙岩溶水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取决于基岩裂隙的发育程度和裂隙的充填情况。裂隙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径流在丘陵区受地形控制,由高处流向地处平原区,但在平原区受人工开采影响,岩溶水表现为由四周流向开采降落漏斗中心的汇流型径流,水力度较大。2号站及七里沟车站围护结构采用了止水措施,但桩插入岩层深度有限,无法完全截断承压水,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突涌的可能性。

3、滑坡

1号站及2号站的地层分为1-1层杂填土(Q4ml)1-2层素填土(Q4ml)2-3-1层淤泥质黏土(Q4al)2-3-2层黏土(Q4al)2-5-3层粉土(Q4al)5-3-4黏土

(Q3al)11-2-2层强风化石灰岩(O1m+x)11-2-3层中风化石灰岩(O1m+x)11-2-3A 层破碎中风化石灰岩(O1m+x)。填土1-1层,成分复杂,力学性质较差,;黏土2-3-3层,软塑~可塑,局部夹粉土层,自稳能力差,受扰动后力学性质较差,;黏土5-3-4层具有弱~中等膨胀性,其胀缩具有可逆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一般会经历雨季、旱季,容易使土体中含水量发生反复变化,造成膨胀土的反复胀缩变形,土体在胀缩变形过程中能产生较高的膨胀力,造成围岩压力增大,增加支护结构的受力。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基底土层的扰动、爆破震动以及地下水控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波动,将增加土方滑坡的风险。

四、地质灾害预防治

1、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预防治

⑴区间隧道位于软硬不均地层及粘性土层中,围岩稳定性差掘进过程中易发生坍塌。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掘进情况调整掘进参数,防止对设备造成损坏。隧道穿越的黏土层,在盾构机掘进的过程中,易因黏着造成盾构设备或管路堵塞,应根据掘进情况,对盾构设备及输送管路及时进行清理。在掘进过程中加强地面沉降监测。

⑵2号站在采空区附近,后期施工可能会遭受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开挖面的监测,发现空采区及时处理。

⑶岩溶地层,结构底板下岩体破碎或存在溶沟、溶蚀裂隙、溶洞,可能影响构筑物基础稳定。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刀盘沉降等险情。在施工前应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对区间以及结构内部岩溶底层进行注浆处理。

⑷1号站及2号站地层成分复杂,填土自稳能力差,受扰动后力学性质较差,易坍塌;黏土胀缩具有可逆性,地铁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一般会经历雨季、旱季,容易使土体中含水量发生反复变化,造成膨胀土的反复胀缩变形,土体在胀缩变形过程中能产生较高的膨胀力,造成围岩压力增大,增加支护结构的受力,造成围岩失稳。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对开挖土方的支护。

2、涌水、涌砂灾害

在基坑内布置降水井,开挖时时刻监测是够有突涌水头,如发现应采取及时封堵措施。在降水过程中当基坑抽水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基坑外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如引起周围地面产生沉降开裂、临近建(构)筑物出

现开裂、管线破裂产生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对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对地面沉降变形监测,对基坑和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等,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安全。

3、滑坡

1号站及2号站的土层成分复杂力学性质较差,开挖过程中易发生滑坡。故施工时应加强支护措施以保证边坡安全,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如遇结构底板在填土层时,由于填土层无法满足基地要求,应把填土层进行处理(如置换)

五、结语

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地质灾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条件和可能性,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安全总监

组员:生产副经理、副总工、安质部部长、工程部部长、物资部部长、现场安全员、现场施工技术员。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矿街道发〔2011〕号 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办事处 关于二〇一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 通知 各村、机关各部室: 为了做好我街道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兰州市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和《红古区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结合我街道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街道地质灾害以降雨诱发突发性的滑坡、泥石流和沉陷区地面塌陷为主。从灾害发生原因上分析,人为因素占据重要作用,而灾害的诱发因素均与降雨密切相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与降雨有关。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地带;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形成原因为村民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建房。 二、地质灾害重点预防期 我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是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汛期,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预防期,如短期出现强降雨,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沉陷区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各村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预防状态,加强对各隐患点的巡查,实时监测预防,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辖区滑坡、泥石流预防地段为省道301线峡口至大湾段、山根截路沟社、红沟至炭洞沟个体煤场段;地面塌陷主要预防地带为滩子村、截路沟及复垦区一带;人为危险点预防地段为滩子村村委会对面一带及铁路以西原陶瓷厂至国税局段。上述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施 工 合 同 发包人: 承包人: 日期:二〇一三年11月8日

第一部分协议书 发包人: 承包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工程内容及承包范围: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依据。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二、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承包范围内的土石方工程。 四、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五、合同价款(人民币): 本合同按固定综合单价法签订,在合同履行期不予整理: 1、000000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在施工范围内内排)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陆元贰角/m3,(小写):16.2元/m3 ; 2、00000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柒元肆角/m3,(小写):17.4元/m3 ; 3、000000治理范围土石方工程综合单价: (大写):壹拾捌元肆角/m3,(小写):18.4元/m3。 注:上述综合单价包括本工程施工所需的人工、材料(含炸材)、机械设备、措施项目、HSE、管理、保险、利润、税金、政策性文件规定及本工程包含的所有风险、责任等各项应有费用。 六、组成合同的文件 组成合同的文件包括: (一)本合同协议书; (二)相关会议纪要及附件; (三)本合同通用条款(略); (四)本合同专用条款; (五)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六)设计图纸。 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七、承包人向发包人承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竣工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我市地处X地区,中低山、丘陵及峰林、峰丛广布,全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且雨量充沛,是X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X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40起,其中崩塌118起,滑坡163起,泥石流37起,地面塌陷17起,地裂缝5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179X万元,灾害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我市地质灾害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质灾害点分布面广;二是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新增地质灾害点多;四是滑坡和危岩崩塌发生相对频繁;五是受气候和地域条件影响,地质灾害呈突发态势。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X〕20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一)X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预计X年全市年总降雨量1500—2500毫米,与往年相比,比正常情况偏多1—3成。预计X年冬春季雨量偏少2成左右。前汛期(4—6月)雨量700—1300毫米,偏多2成左右,局部出现暴雨洪涝的可能性较高。后汛期(7—9月)雨量300—450毫米,偏少1成左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开始后,地表岩土层含水逐渐增多以致饱和,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土层松散(破碎)、土层厚度大、坡度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山区,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秋冬季节雨量偏少,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现象,在岩溶地区由于岩溶发育、土层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抽排地下水和剧烈震动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区可能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预计X年雨量较多的前汛期(4—6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的重要时段,其次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及强降雨的阶段性、局部性,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因此,我市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主要在4—9月。 二、X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分布区域 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全区地质灾害类型和重点预防区域的 划分,我市的X县东南部、X县西部中北部、X县西部、X县南部、X 县东北部、X县、X县、X县西北部、X县北部、X族自治县东北部和东南部、X区东南部属碎屑岩和花岗岩预防区,此类地区岩石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覆盖层厚薄不一,山高坡陡,河流切割强烈,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我市X县、X区和市城区属碳酸盐岩预防区,这些地区岩溶发育、土层较薄,危岩分布范围广,多分布于山体的中上部,相对高度高、稳定性差、监测困难,群测群防工作很难到位,一旦受到降雨、气候变化、震动等影响,就有可能成灾。具体情况如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 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通用版)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程序 广西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DB45T618-2009) 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关系到整个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A.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B.各施工单位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C.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D.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业主代表要检查个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 E.应要求施工单位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F.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样本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阐明 1.1编制阐明 1.2编制根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重要施工工艺及施工办法 第四章施工布置 第五章质量保证办法 5.1质量目的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办法 第六章工期保证办法 6.1工期目的 6.2保证工期技术组织办法 第七章保证安全生产保证办法 7.1安全目的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办法 7.3安全生产方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办法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保证文明施工组织办法

8.1管理目的 8.2管理办法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详细办法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环保办法 9.5减少扰民和环保奖惩办法 第十章冬雨季施工办法 10.1冬季施工办法 10.2雨季施工办法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筹划 12.1施工进度筹划横道图(附后) 12.2施工进度筹划网络图(附后) 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办法 13.4暂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暂时占地及暂时建筑表如下: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重要材料用量及进场筹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综合阐明 第一节、编制阐明 一方面,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献提出关于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规定。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咱们有充分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规定,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布置,以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岗位责任制、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组织安排,保证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毕招标文献及施工合同中规定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关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视,对招标文献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因素后,结合我公司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指引性强技术文献,保证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毕建设任务。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除遵守业主提供设计图纸、招标文献技术规定外,还参照了国家及地方关于规范,并结合了我公司在施工方面成功经验。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号站 1号站位于丰和路路中,沿丰和路南北向布置;车站东侧为丰和园小区和三官庙农贸市场、车站西侧叶语田园小区和新泉佳苑小区;车站位于道路中间,丰和路规划道路宽40m。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起点里程右K14+203.81,终点里程为K14+662.41,车站长度约458.4m,车站宽度约19.7~23.8m,底板埋深约16.61m。车站共设8个出入口,3个安全出口,4组风亭。 2、1号站~2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出1号站后沿丰和路向前敷设,在丰和路与立交路交叉口东北角向东拐入南京路,之后沿南京路向东敷设,最后进入位于南京路南侧的2号站。区间长度为984.28m,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3、2号站 2号站位于南京路与三环东路Y形交口东侧,梅花园小区北侧的地块内,沿南京路东西向设置。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施工。车站起点里程K15+646.690,终点里程为K15+885.490,车站长度约238.8m,车站宽度约19.7~24.1m。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4、2号站~3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由2号站引出后,沿南京路布设,之后下穿绿地到达文博园园站。区间长度为1304.98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线路区地质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 XX市区位于鲁南山区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部位,以平原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带,区内山体最大海拔标高153.00m,一般标高100.00m 左右。山体坡角一般为15°~35°。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标高36.00~42.00m,其余地势低平,海拔标高32.00~36.00m,自北西向南东微倾斜。根据地貌的分类原则:形态+成因+微地貌特征,XX市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残丘)和平原两大类,前者是剥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堆积作用的结果。1号站和到3号站位于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附图1)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技 术 部 分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编制说明 2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 4 第一节工程概括 4 第二节工程特点 5 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6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9 第一节施工测量 9 第二节防洪排导堤施工方案 11

第三节土石方开挖 22 第三节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24 第四节主要施工机械、仪器设备的选型 25 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29 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30 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4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5 第十章安全文明措施 36 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36 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40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管理 43 第十三章新技术新艺新材的应用 47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0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51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 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52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其内容涉及淤泥砂清理、防洪排导堤(护堤)工程及工程监测等。 根据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全套施工图纸;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 (送审稿) 二〇一四年三月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 项目负责: 方案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法人代表: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1前言 (1) 2工程概况 (2) 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 (2) 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 (3) 2.3原设计方案概述 (6) 2.4项目实施现状 (7) 3优化设计原因 (7) 4优化设计方案 (8) 4.1设计依据 (8) 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 (8) 4.3优化设计方案 (8) 4.4设计计算 (10) 5治理工程施工 (17) 5.1施工工序 (17) 5.2施工要求 (18) 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25) 6说明 (28) 附件: 附件1 原设计审查意见 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 附件3 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计算 1、10-10剖面(III1′区)圆弧滑动法计算

2、6-6剖面(III2′区)圆弧滑动法计算 3、III2′区赤平投影分析 4、10-10剖面(III1′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5、6-6剖面(III2′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1前言 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达摩古洞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荒废多年。为了打造高端旅游度假休闲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项目的建设。其中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位于达摩古洞景区内的山间谷地中,谷地周边边坡原为采石宕口,现已废弃,由于前期开山采石,致使边坡高差较大,坡面陡立,形成三面陡崖环伺的地貌现状,且坡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长期风化影响较为破碎,危岩摇摇欲坠,险象环生。项目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影响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的进展,且对后期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委托我院承担达摩古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工作。 受治理区地形条件、项目工期等因素影响,治理区未布臵专项勘察工作,拟在项目施工阶段具备勘察施工条件后进行补充勘察。按照委托单位要求,我院根据地形测量、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水平钻孔勘察成果对该边坡进行初步治理设计,在施工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初步设计于2013年10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见附件1),并作为项目施工招标依据。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施工单位提出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III区削坡、留设平台,调整为坡形修整、清坡;锚杆钢筋改为预应力钢绞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坚持从全区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手段,以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负责治理。 5.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稳定发

展。 二、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境内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地形破碎,植被稀疏,地表为黄土质粘土层,质地疏松,遇有暴雨或连阴雨天气,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土建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增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全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6处,其中滑坡39处,崩塌16处,泥石流1处,危及173户、602人、591孔窑房、6.6公里公路(其中地方道路1.49公里,省道5.11公里)。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点段 X—X—X—城区—X—X—X—X等区段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切坡建窑比较普遍,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 (二)可能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城镇 城区、X镇、X镇、X镇、X镇、X镇等城镇,由于水蚀、深切作用强,山体相对高差和后缘压力较大,加之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影响严重,引发重大地质灾害的机率较高。 (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 重点是油区井场、砖厂和采石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取土不规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1-9#楼工程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镇巴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 三防治工作的部署 (1)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2)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 七拟定防治措施 (5) 八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9#楼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漆树坝村,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747㎡,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该工程地处山区,拟建区域位于河道一侧,东西两侧临山,在自然因素和雨季汛期的影响下,以防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陕南地区汛期主要集中在5—10月,这期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将2017年的5月至10月即汛期定为重点防范期,其它时间为一般防范期。 3、为做好我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项目部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项目部正常安全生产,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三、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值班人员名单。 2、加强对建筑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 3、对存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4、现场对工人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教育,增加施工人员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一)、紧急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文亚平 副组长:潘定超、张兆华 组员:杨宝成、潘朝静、李欣、王浩、张欢、刘宝利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文亚平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应急任务的分配和人员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置负责收集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定期上报,随时了解降雨及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发展的情况,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 2、危险源控制、监测组:潘定超 3、伤员抢救组:杨宝成、刘保利、杜建英 4、安全疏散警戒组:张兆华、余杰、杜海燕、李欣、潘朝静 5、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1、在雨季施工期间,应由专人负责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做好防雨防汛工作。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总工程师: 总经理: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坡下人工开挖(约~)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自上而下为: ()坡积层()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残积层()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00m。 、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产状°∠°。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62m,厚度约~.00m。 ()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82m,厚度约~.30m。 ()中风化岩 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层面标高约~.72m 二、地下水特征 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类型,贮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基岩裂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和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0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全为目标,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旦因防治不力而发生重大人身伤亡、财产严重损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2019年7月,我乡受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影响,龙凤、咸宜、新场市社区、老林、文桥、XX社区等村,不同程度地诱发山体滑坡、路面崩塌等地质灾害。截止2019年底,全乡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1处,其中滑坡9处、不稳定斜坡2处,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户数达31户。通过上级部门工程治理2处(正在施工1处),一年来通过村民自行治理排除地灾隐患6处。经技术单位实地核查后,确认我乡需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为5处,隐患点以龙凤村松柏六组滑坡点为重点监控。 2020年度一定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乡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各村蹲点干部组长XX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由省地勘局XX队和自然资源局组建XX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为技术指导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科学防治,为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 二、2020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与重点防范期(一)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近几年我乡新建乡村公路、村民切坡建房、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较多,工程在建期间需防范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新建乡村公路、村民切坡建房易造成地质环境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引发地面塌陷、村民切坡建房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将会加剧,地质灾害损失也将呈增长态势。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与区域1、重点防范时期根据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防汛预警,我省已提前入汛。从3月份开始到9月份,是我乡的防汛期,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2、重点防范区域一是坚持“看住四大区域“:(1)可能发生边坡失稳及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2)地质复杂、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3)地形复杂、危险斜坡多的区域;(4)可能产生小规模崩塌或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 二是突出四个重点保障对象:(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危险斜坡的民房;(3)人口密集的城镇和学校;(四)交通干线和大型水库、水塘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严格落实防灾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书记,是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建设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建设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应尽责任,乡镇与村组逐级建立并落实防灾责任制。乡人民政府对全乡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乡镇、村组具体包干的捆绑责任制(见附表)。在今年来汛前,乡镇驻村、社区干部要组织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特别是对管辖区(段)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落实好防治责任人和监测人。凡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依法问责。 (二)做好巡查排查对重大隐患点,要在每年汛期前后,至少组织一次应急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概述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崩塌会使建筑物或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或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或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因此需对危害大的崩塌进行治理。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根据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构造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等,综合采取多种治理措施才能达到治理的目的。 标签:崩塌地质灾害危害治理措施 1基本概念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1.1分类 按崩塌体的物质构成分类:可分为岩体崩塌和土体崩塌两大类。前者崩塌体主要由岩体组成;后者崩塌体主要由土体组成。 按崩塌体的规模分类:当崩塌体的体积≥1×104m3为大型;(0.1-1)×104m3为中型;≤0.1×104m3为小型。 按崩塌发生的形式分类: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和错落式崩塌等。 1.2危害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掩埋公路和铁路,造成交通中断。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堰塞湖决口,还可引发洪水灾害。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2崩塌的治理措施及工程实例 崩塌主要采用坡面清危、裂缝封填、排水、被动防护、砂浆锚杆、主动防护网、岩腔支补、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 2.1坡面清危 坡面破碎松动岩体采用静态爆破或人工撬挖方式进行清理。清理范围延伸到最大清理边界,外侧3m的水平间隔。坡面清理不得有较大的突出和凹陷,削坡、清理浮石采用自上而下,分区跳段的方式进行,每段施工长度一般控制15m。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XX年度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XX年度实施方案为做好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编制本年度实施方案。 一、实施重点 xx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有:实施地质灾害排查,落实全区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科技支撑建设力度。 二、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 xx年度群测群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二)工作任务 1.调查评价 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通过对全区范围内,特别是地质灾 害高发易发区域开展地质灾害排查,掌握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发展变

化情况,对新发现、新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根据其危险性确定防治方案,开展应急处置。 2.监测预警 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布置简易监测、报警 设备,对群测群防员进行培训。利用会议和各种媒体、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和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开展地质灾害知识、避险技能的宣传教育,进行简易监测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3.应急能力建设 (1)开展区、镇应急能力建设,配备应急技术装备。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演练。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金川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xx年度经费估算为16.39万元。其中群测群防费用1.39万元,占总经费的8.5%;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费用10万元,占总经费的61%;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经费5万元,占总经费的30.5%。申请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市、区配套。 四、实施进度 xx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包括灾害排查、监测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根据项目的任务要求和建设特点,实施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查评价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年度地质灾害排查(xx年4月—xx年12月)。通过地质灾害发展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新发现、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纳入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 (二)监测预警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监测预警项目工作安排周期为1年(xx年4月—2018年4月),主要工作任务: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三)应急能力建设实施进度安排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青阳县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8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施工方案会签表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1.2《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图纸》;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5);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6); 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5) 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10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现状 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因历史上民建需要乱采滥挖形成单机台阶边坡,未进行生态恢复。南西侧宕口边坡平面呈L型,坡总长约377米,坡高12-43米,坡度55-75度,山体切削极不规范,单台阶开挖。边坡南面短,地形较高,西面长,地形较低,东面为环城东路。汛期暴雨阶段,雨水强力冲刷南西侧宕口边坡面,边坡面一直有新的滚石滚落到坡脚,边坡面崩塌物质尚未清理。

2.1.2设计要求及工程规模 1、设计整形方案: 设计采取削坡分台阶的方式进行坡面整形,整形后的边坡后期挂网喷播,同时进行多个工作面的削坡减载,缩短工期,结合地形台阶宽度拓宽至18米,略微向外倾,台阶标高控制在+42米,上部边坡整体按照52度坡度进行整形。整形碎石方量为6969立方,可用于坡脚反压和水坑段回填。 2、坡底工程: 采用反压工程护住坡脚,并且在坡脚修建挡石墙,边坡整形出来的碎石土沿边坡坡脚进反压,大块石压底部从下往上堆放,采用长臂挖机压实、夯实,设计边坡坡度为30度,场地按照0.5%的坡比整体形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形态,便于自然排水,且边坡整形已经跨越原来的分水岭,场地汇水仅为项目区自身汇水,无外汇水,利用自然生态排水沟。 3、挂网客土喷播复绿: 对+39米以上整形边坡及西面边坡进行面喷。 4、南西侧宕口底盘复绿工程: 南西侧宕口底盘以及+39米平台及下部面积1.74hm2,包括+39米平台,下部边坡以及底盘,场地周长557米,挖宕深度0.5*0.5*0.5米,红叶石楠造林密度3*3米。 5、工程监测设计: 设计监测点总计5个,采用巡测的方式。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xx x 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 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

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 为第四系坡积层 (Q d l)和残积层(Q e 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 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 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 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73.62m,厚度约~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71.82m,厚度约~18.30m。 (3)中风化岩

2016年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方案.pdf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消除我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2015年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情况及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避让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人为本,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能够通过工程治理消除隐患且投入不大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威胁人数多、治理投入巨大的隐患点,采取搬迁避让,彻底摆脱隐患威胁;对目前危害不大的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以监测为主,远期考虑采取简易工程、搬迁避让等措施。对治理、搬迁难度都较大,隐患长期不能解决的重点地灾点,采取通过专家调查论证,实施工程消除主要隐患。 (二)统筹兼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把地质灾害的避让搬迁与山区扶贫异地安置、乡村规划调整、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见,以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对受威胁户进行搬迁安置。鼓励搬迁户进城入镇进行购房安置。 (三)补助为主,实物和资金相结合原则。搬迁安置补助分实物补助和资金补助两部分。实物补助包括过渡房的修整、提供安置用地、集中安置点的“三通一平”等,资金补助包括拆迁、过渡安置及搬迁补助等。 (四)建一拆一补一原则。搬迁户搬迁后,以户为计算单位,建一拆一补一。一户一宅,原来居住房及生产用房必须拆除,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补助。 二、我市目前地质灾害现状 通过1:5万地质灾害详查和2015年汛后核查,确定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隐患点共153处,其中崩塌72处,滑坡65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处3处,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除天湖街道外全市的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成因除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外,还与频繁实施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三、治理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 经征询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意见,结合调查、核查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分期治理原则,2016年计划实施危险点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20处,涉及37户123人。其中,搬迁安置15处22户77人,工程治理5处15户46人。搬迁避让工作计划于2016年底完成,工程治理计划于2016年汛前启动招标程序(详细见附表)。 四、费用概算 (一)搬迁避让费用 参照现有的搬迁避让补助标准,具体如下: (1)安置补助款:按5万元/户拨付; (2)奖励资金: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完毕并将旧房拆除的奖励1万元/户; (3)2层及2层以上砖混结构房屋按楼房面积另行补助200元/平方米。 初步估算,本次搬迁避让共需资金为171万元。 (二)重点隐患点工程治理费用 工程治理费用包括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费用。5处工程治理初步估算约需570万元。 (三)续建项目 包括4个工程治理项目和3个集中搬迁安置项目,其中工程治理项目勘查、设计已完成,因省国土厅和财政厅正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项目审查意见还未下发,意见下发后将进行施工招投标,搬迁避让集中安置项目中西津办事处罗溪海山为2012年项目,因征地费用增高(原计划100万,实际为310万),及安置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及小区绿化等),预计增加费用400万元,中溪石口刘村和南极杨狮茶厂搬迁集中安置项目为2014年项目,2015年启动项目,计划2016年底完成。续建项目总共需用资金1884万元。 (四)设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主要指一些未纳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或纳入隐患点但未纳入年度治理计划,或突发性的小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由于影响人员少,搬迁成本高,但可以采取简易的工程进行治理(这类点在我市较普遍),建议市政府每年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00万元。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进行治理,项目报财政、国土审核备案,根据审计结果,按50%比例实施“以奖代补”补助,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五)监测及应急费用 监测费用主要包括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补助、简易的监测仪器、装备的购置费和汛期、防台期间转移危险区人员等应急处置费用,预算为80万元左右。 以上费用预算合计为2905万元,其中2016年项目资金预算1021万元,续建项目1884万元。 五、经费来源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规定,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由市政府从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中解决,另外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由市政府先行垫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