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进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小明到商店买铅笔,一支铅笔是8角钱,用元做单位怎样表示?(0.8元)。如果他买三支铅笔的话,应该付多少元?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方法一:0.8×3=2.4(元),三个0.8相加就是2.4元。

方法二:0.8+0.8+0.8=2.4(元)

这时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直接就口算出0.8×3=2.4,这是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直接得出的结果。在这里我没有要求学生说0.8×3=2.4的意义更没有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去理解0.8+0.8+0.8和0.8×3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都是人民币,也就是只有一两位小数的教学学生大多都能计算,教学活动一直进行到2.35×3=6.75也没有出现问题,学生都能很好的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积的小数位数也能很好的确定。当问及学生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时,学生回答说:“因为钱的单位是元、角、分,所以钱数也最多就是两位小数。”还有学生说2.35是两小位数,所以乘以3积也是两位小数了。学生好像很好地理解了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让学生列竖式来计算去理解2.35×3积是几位小数。这里的每步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4.76×12、2.8×53……。在这里学生就要列竖才能计算出来,但问题也出来了:在计算中有部分学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一样的,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可以先把它们都当作整数来乘,然后看因数的小数位数有几位,积也就从右往左点几位小数。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完全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这也是情里中的事情,因为学生的智能有差异,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多加练习就可以解决了。进行到这里,教学过程好像非常流畅,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都调动了起来,没有什么难点存留。可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好像少了些什么?感到心里没有底,“热闹”的下面总是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好,是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好呢?下面的学习明确地告诉我了。

下面的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个小数乘一个多位数,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因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但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而不知其中的原理所在。如:1.204×25有的学生就没有办法定积的小数位数。当时就有学生对确定小数乘整

数积的小数位数产生了疑问:“老师,积的小数位数为什么可以这样确定呢?我们还是不理解”。我明白了这是问题的关键,欠缺就在这里。我想原因可能是:一是0.8×3的出现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的,加之数值小,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计算出三个0.8相加就是2.4元。

二是情境中2.35是表示的是人民币的值,钱最多只有两位小数,不可能出现三位小数,所以这两道题中,积的小数位数很容易确定。

三是教师只注重了联系实际生活,而忽视了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的认识,没有让学生了解得出积的原因。忽视了学生应该利用加法和乘法的关系,来得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是教学时没有强调小数乘法的意义,也是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五是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小数乘法中的算理,过多的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水平。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2.34×3用加法竖式怎么计算?用乘法怎么计算? 2.34×5呢,2.34×15呢?并根据学生回答做好板书,这样学生从板书上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不管2.34乘上多少,只要是整数,它的最后结果都是两位小数,因为根据加法的算理,在计算的时候小数点应该对齐,所以最后结果它还是两位小数,同理,三位小数乘整数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依此类推。同时加强算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把2.34看成234来乘以一个整数,明白积的小数位的确定原里。

这个环节在这里出现,我认为这是学生学习产生的需求,正合时宜,也正因为是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所以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合理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并根据学生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必要的时候还需教师增减教学内容,“教学生所需的,学学生想学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⒉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⒊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⒋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教学反思行为的自我认识 在推动新课改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 教学水平的阶梯,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升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反思也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它会使教师变得成熟起来,从 而改变凭经验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逐步地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深入的思索,那么既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当学校刚要求每位教师每2周写出一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拿出自己最好的教学反思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交流时,我总觉得麻烦,总是流于形式,后来慢慢的认识到了它的作用。写反思,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确实感受到了写好反思的作用。 一、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而你却成绩卓著,您有什么密诀吗?”老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密诀,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我想这种“运神”应该就是通常所讲的反思了,正是因为他坚持反思,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引起质变,从而成长为人人仰慕的特级教师了。这个事例较好地诠释了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经常听到有老师讲:我也想 写一点东西,但就是没发现有什么好的素材。其实并不是缺少了好素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排队

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排队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到教室外面排队了。”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特别是星宇小朋友,每次的排队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我想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拉着老师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说:“那总不能每次都是你排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他不高兴的说:“不好。”于是,我换了个口吻说:“那请你当班长,帮老师管理后面的小朋友,别让他们掉队了,好吗?”他马上很乐意的接受了。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案例实录:有一天,下午起床后,我正给女孩子梳头,佳佳走过来告诉我说她肚子疼。于是我用手轻轻给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还疼就告诉老师。当我组织正常的教育活动时,突然“哗”的一声,佳佳吐了一地,脸上、身上全是呕吐物。见此情况我急忙替她擦脸,帮她脱下弄脏的衣服。琪琪看见了把自己干净的衣服递给我说:“老师,今天佳佳没有带书包,我把衣服借给她换。”当时,我很感动,一个5岁孩子在没人提示下主动帮助同伴,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厌恶的表情。 分析反思: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咪咪换好衣服后,递给她一杯水,关心地问她:“咪咪,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咪咪难过地摇摇头。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生病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拿衣服给她换,倒杯水给她喝,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三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助朋友。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

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教后反思,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

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

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 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 本研究从数千个案例中辑录了60个案例,选自28所实验学校、两所幼儿园。表述的风格不同,案例的写法各异,焕发出每所学校独特的个性色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不同角度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基础学校在改革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三十个春秋,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虽不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一、收获之处: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为此,自毕业以来我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2、对学生能倾注全心的爱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倾注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学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 3、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的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较喜欢上语文课。 5、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以科学、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平时里,我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二、反思与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1)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2)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要场所,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令狐采学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

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策略与措施: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关于“纸的系列活动”反思随笔(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关于“纸的系列活动”反 思随笔(四篇)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关于“纸的系列活动”反思随笔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关于综合活动〈舞动的小脚丫〉的反思二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关注孩子的切三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初见成效的教学反思四 - 1 -

案例:关于“纸的系列活动”反思随笔 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回忆已有的经验,便于幼儿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内化经验。 从杭州回来,受到“会开放的莲花”这个活动的启发,我在班里开展了关于纸的系列活动,先让孩子收集了很多种类的纸,然后做成标本投放在活动区内,装饰在墙面上,让孩子感知纸的种类繁多。还关于纸的来源、用途、性质等话题与孩子进行了多次的讨论,讨论中,当我问到纸有什么作用时,很多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可以叠飞机,我发现了他们特别喜欢用纸叠飞机来玩,于是,我就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回家搜集家中的各种纸,然后作一个飞行比赛,看看那一种纸飞机飞的最远,请家长帮助进行文字记录或是孩子自己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第二天,孩子们都欣喜的将记录纸和飞机一同带来了,用什么纸折的都有,五花八门,记录的形势也很多,可见家长参与的很认真投入,我们从孩子带来的飞机里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种在大家面前进行飞行比赛,以示公正,我把每一个飞机都投掷完了,问孩子们谁飞的最远,根据飞机落地的情况,一看就是报纸飞机飞的最远,我问孩子:为什么报纸飞机会飞的远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应为它大。原来,比赛的飞机大小不同,报纸飞机最大,所以飞的远,孩子发现这样不公平,我们就把所有的飞机都叠成一样大小的,又进行飞行,结果发现卡纸的飞机飞的最远,孩子又提出:我也想试试的要求,于是我就请了几个孩子代表投掷飞机,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投掷结果都不一样,这是问什么?孩子们又分析出来,石誉文投掷的时候总是把飞机向下,所以飞不远,得出结论,飞机的远近也和投掷的人的动作有关,为了公平,就多请几个孩子投掷,结果才会公平,最后终于得出了结果,孩子们非常的高兴,可是为什么卡纸的飞机比别的飞的远呢?孩子们说:应为它重,他头大……(详见谈话记录)。 接下来我们又一起玩了纸船盛水的的游戏,水中花的游戏等,让幼儿对纸的吸水性有了一定的经验,随着活动的发展,为了验证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1、以练习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扩大()倍是24;72缩小()倍是7.2; 5.24扩大()倍是524;702缩小()倍是0.702;0.056扩大()倍是56;5320缩小()倍是5.32;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反思》----2班葵花向日张伟玉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也要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几乎每个成年人都在落井下石。”这段话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深刻反思。 面对问题,我经常苦于没有办法,费了很大力气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学习如何的重要,对未来影响多大,可谓煞费苦心,但效果极不明显,学生的成绩或心理上的问题仍然问题着。 培训中李元昌教授的讲座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我与专家的最大不同是:面对为题时,他们能结合实际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原因,再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去找理论的支撑点,让自己的方法和理论碰撞产生新的理论,最后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真知”。 如:面对差生,李教师提出“学科管理与学科教学同等重要”,他从差生的心理出发,选择能让差生看到进步的促进其发展的评价方式,而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按年级分别设为:“提高率计分法”、“虚实计分法”、“目标追赶法”。大多数后进生处于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强,当受到教育和启发的时候,时常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决心下功夫把学习赶上去;另一方面,他们的持久性差,几堂课听不懂,题目做不好,马上就心灰意冷了。他们感叹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信心不足是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最大障碍。他通过不断地调查,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方法,最终形成了指导教学的一套好理论。 作文是一项艰辛而繁杂的劳动。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动笔起草,到文章形成,都要仔细斟酌。学生们经常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的干脆一挥而就,“交上皇粮不怯官”。李教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放—收---放”作文法,也是实用易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为经过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经过了从学生出发,最后落脚在学生的检验;经过了实施、反思、改进、再实施的整合。这样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该进,最后服务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中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仅仅做做思想工作而已,那对孩子来讲只是锦上添花,我们要像李教授那样去研究、去反思、去分析、去整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雪中送炭。 第二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为了学生写好作文 新学期,我接手了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一张张新鲜稚气的面孔,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多,从心里愿意和他们接近。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开学第二天,我上了第一节作文课,为了使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我建议学生们先到学校各处去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校的一草一木,用自己的头脑对观察所得进行整理,对学校的花草树木有选择地进行介绍。 学生们兴致很高,我刚布置完,便一窝蜂般同拥出教室。不一会,校园里便到处是他们的影子。我也饶有兴趣地和他们边看边说,乐在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智力游戏《走迷宫》活动反思(三篇)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智力游戏《走迷宫》活动反思(三 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智力游戏《走迷宫》活动反思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智游谁会生蛋小班二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案例分析《救生圈扔给谁》三 - 1 -

案例:智力游戏《走迷宫》活动反思 如果老师不能感染孩子却硬要他们鼓掌,这就成了强人所难,就得重一点,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比赛又将开始,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我多方收集资料,寻找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最后我把目光集中在孩子最爱玩的走迷宫游戏上,并为本教材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通过玩走迷宫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根据本活动的需要,精心准备了多幅颜色鲜艳、生动形象的迷宫图,走迷宫竞赛中奖励用的红、黄五角星等,供游戏中使用。 活动开始,我以“小兔迷路需要找回家的路”的故事清洁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兴趣极高,很快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顺利地进入本活动的中心环节:走迷宫比赛,我把孩子分成5个小组,共闯四关,走迷宫的内容一关比一关难,路线要求是一关比一关复杂,要求孩子们充分发挥集体精神,那组走的又快又对,哪组即可得到一颗五角星。在这四关比赛中,第二组和第四组孩子表现得很突出,同时得到了三颗五角星,第一组、第三组幼儿各得到了一颗五角星,第五组幼儿一颗也没有得到。为了给予胜出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我请全体幼儿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同时为他们颁发奖品,每人一颗红五星,幼儿个个兴高采烈,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使幼儿在高潮的氛围中自然结束了本次活动。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表面上看去是一节不错的公开课,但不能细细推敲,却发现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观察力和指导还远远不够。比如:本活动中,我没有即使发现第五组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致使他们组孩子的锐气大减,自信心全无,以“0”颗五角星结束活动。当第二关比赛结束时,他们还没有得到一颗五角星,这组好几个孩子都发出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乘法的

创设生活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片断的反思[背景与导读] 《小数乘法的意义》一课是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中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结合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丰富的生活背景素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提问、计算、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置学生于开放的情景活动之中,让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购物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生:(兴奋地)喜欢!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大家熟悉的北山超市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个货架上,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每根棒棒糖0.20元,3根棒棒糖多少元? 生2:每包饼干1.2元,买4包饼干多少元? 生3:每包方便面0.80元,买2包方便面多少元? 生4:每千克苹果3.00元,买1.50千克苹果多少元? 生5:每千克橘子4.00元,买2.5千克橘子多少元?

师:太棒了!一点点时间,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我们就把它们作为今天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片断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自己来研究? 生:(xx)自己研究。 师:那这几个问题,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来研究,也可以一个一个地来研究,好吗? 生:好。 (生xx、探索研究) 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见解,想不想把你们想法跟别人交流交流?生:想! 师:好,让我们各抒己见吧! 生1:我研究的是第一个问题,算式是0.2×3,因为每根棒棒糖0.20元,3根棒棒糖就是3个0.2,这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0.2×3等于多少呢?你会计算吗? 生1:会,我用3个0.2相加,0.2+0.2+0.2=0.6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0.2=2角,2×3角=6(角)=0.6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在进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时,我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小明到商店买铅笔,一支铅笔是8角钱,用元做单位怎样表示?(0.8元)。如果他买三支铅笔的话,应该付多少元?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方法一:0.8×3=2.4(元),三个0.8相加就是2.4元。 方法二:0.8+0.8+0.8=2.4(元) 这时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直接就口算出0.8×3=2.4,这是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直接得出的结果。在这里我没有要求学生说0.8×3=2.4的意义更没有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去理解0.8+0.8+0.8和0.8×3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都是人民币,也就是只有一两位小数的教学学生大多都能计算,教学活动一直进行到2.35×3=6.75也没有出现问题,学生都能很好的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积的小数位数也能很好的确定。当问及学生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时,学生回答说:“因为钱的单位是元、角、分,所以钱数也最多就是两位小数。”还有学生说2.35是两小位数,所以乘以3积也是两位小数了。学生好像很好地理解了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让学生列竖式来计算去理解2.35×3积是几位小数。这里的每步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看看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4.76×12、2.8×53……。在这里学生就要列竖才能计算出来,但问题也出来了:在计算中有部分学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一样的,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可以先把它们都当作整数来乘,然后看因数的小数位数有几位,积也就从右往左点几位小数。而另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完全不知道如何进行计算。这也是情里中的事情,因为学生的智能有差异,我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多加练习就可以解决了。进行到这里,教学过程好像非常流畅,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的教学日志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日志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吴家中学:郭世辉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数量调查案例反思(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数量调查案例反思(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数量调查案例反思(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方案开展过程中的启示与反思(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无声的指示(三)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日常案例分析(四)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日常案例分析(五)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日常案例分析(六)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日常案例分析(七)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日常案例分析(八) - 1 -

案例:数量调查案例反思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符合要求的物体的数量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一、活动情景 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数量调查》时,请幼儿从周围生活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当斌斌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幼儿将观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来。欣欣说;“人有两只耳朵。”宁宁说:“人有两条腿。”他说完坐下后,另一位泽宇不举手就坐在那儿说:“小时候有四条腿,长大了有两条腿,老了有三条腿。”别的孩子也听到了,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过这个。”鑫鑫还连忙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个谜语啦。是人。我小时侯爬就是四条腿的。”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转到人到底有几条腿上来了。我就请泽宇站起来,把他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次,并请他说明理由。他回答说:“人在小时侯不会走路,就爬,是四条腿;长大了,可以走路,是两条腿;老了,要用拐杖,就是三条腿。”其他幼儿也说:“对的,是这样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我请幼儿安静下来后,提问:“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是用手和脚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动了,拐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拐杖是腿吗?”“不是,拐杖能帮助老爷爷走路。”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刚才泽宇小朋友给我们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也猜出来了是人。那么人到底是有几条腿呢?”幼儿齐声回答:“两条腿。”接下去,幼儿的思路便又重新转移到了不同物体的数量上来了,活动得以正常、继续展开。 二、活动分析: 2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教学案例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也叫做“教学的最佳期”。维果茨基认为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智能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教学过程没有落实在学生已经达成的发展水平或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产生互动障碍。笔者执教小学数学已经十余载了,自以为对学生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把握十拿九稳,但在前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数乘法计算练习时却遭遇了失败,这才发觉自己这份自信实在是没有理由。 师出示3.8×2.5、7.5×5,请学生估计这两题小数乘法的积是多少? 师:哪一题比较简便?你能计算出它的正确结果吗? 生:7.5×5=×5=7×5+0.5×5=37.5 生:7.5×5=75×5÷10=375÷10=37.5 生:7.5×5=15+15+7.5=37.5 生:我是笔算的… 我表扬了学生能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然后请他们继续

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剩下的乘法算式3.8×2.5。 学生蛮有把握地开始计算,然而我在巡视时发现有部分学生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方法:3.8×2.5=3×2+0.8×0.5=6+0.4=6.4,并且这样计算的学生之多出乎我的意料。着急之中我努力思量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计算,细细想后,我也就释然了:原来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7.5×5时,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便捷,因此比较乐意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但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却出现了错误。这显然是受到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影响,是知识的负迁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决定根据课堂出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这种算法,并把错因作为重点进行分析讨论。 在师生一起分析了3.8×2.5另外几种正确算法的算理后,我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生1站起来说:“我的算法跟他的不一样,是运用乘法分配律算的,结果却跟估算的结果相差比较远。我是这样算的:3.8×2.5=3×2+0.8×0.5=6+0.4=6.4,我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学生的疑惑已经出炉了,“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问题重新抛回了学生。我试图想在学生自己的群体中寻找到答案,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解释,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