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发表时间:2020-01-13T14:49:39.7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作者:刘火军

[导读]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

刘火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如果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避免心力衰竭以一些致病因素,随着时间的积累非常容易致病,掌握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有利于人们判断自身是否患有该疾病,尽早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下面是对心力衰竭的一些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心力衰竭的预防

1、防寒

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尤其是季节交替时期,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注意加衣,戴口罩。同时减少前往拥挤场所。因为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将增加病情的发展,我们应该立即积极治疗。

2、适度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和暴力的活动,绝对不能参加长跑,篮球等相对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3、营养均衡,由于患有心理衰竭患者的肠道和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在日常饮食中肠道的吸收消化能力比较差,所以患者应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最好每天吃4-5餐,每餐8分饱,食用液体或半液体食物最好。同时,我们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类,牛奶,蔬菜水果等,因为这些食物对心脏造成的负担相对较少,而且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同时蛋白质含量高,对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功能需要有很大的帮助。

4、控制钠盐的摄入:在某些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钠盐引起动脉痉挛,升高血压。同时,根据研究发现,钠盐具有吸水的功能,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食盐含量较高,会影响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导致血液浓度增加,心脏泵血难度加大,使心力衰竭进一步严重。所以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控制日常饮食,含盐量非常有必要。当然,在控制盐量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每天都要饮用足够的水来维持体内正常的渗透压和血容量。

5、多休息少剧烈活动:保持每天足够的休息,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体内的有氧代谢,有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减缓心率,防止心力衰竭的加重或复发。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只要在床上休息几天就可以控制心力衰竭。对于仍有心悸、心率快的静息患者,除需长时间静息外,还应辅以强心利尿药。对于病情正在好转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但活动的限度不是引起心悸和呼吸急促。

上面是关于预防心力衰竭常识的总结。

二、常见症状判断,帮助预防疾病

1、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不同。当活动加剧时,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粉红色泡沫状痰液,食欲下降和下肢水肿症状。此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患者应在夏季更加警惕,并应定期检查心脏病,有些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心力衰竭已比较严重。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爬楼梯或走路距离较长后会感到明显的胸痛,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所能够承担的步行距离将变得越来越短。如果心力衰竭较为严重,在晚上睡觉时很容易被憋醒。在临床治疗中只有确定了患者心力衰竭处于哪个阶段,才可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2、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剧烈活动期间会出现呼吸短促。当他们上楼时,可能会有胸闷和气短。有一些患者在晚上临睡前,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这需要多枕几个枕头才能有所缓解,除了晚上出现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除了通过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疾病类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这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准确,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还有一部分患有隐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当疾病发展到最后才感到身体的不适,如果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几乎不能在早期发现疾病,有些患者几乎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3、出现水肿,有9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有水肿,在小腿根部袜子口处会出现较深的沟,用手轻轻按压小腿时会出现明显的凹陷,几分钟后仍未恢复。长时间走路在午休后会发现脚部或脚根部出现水肿,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会消失,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在背部或腰骶部区域容易出现水肿。如果婴儿或儿童患有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面部水肿。长时间的水肿会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以及硬化和发红,特别是在手臂区域和小腿前侧的皮肤上症状更明显。在疾病的后期,会发展成为全身性水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3、全身虚弱,几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症状,走路几步就会气喘吁吁,走路时腿部很重,这主要是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如果患者在6分钟内未行走超过300米,则体力虚弱的直接表现。这些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平时要注意预防,脾气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生气,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饮食也要注意,特别是老年人,清淡饮食,少盐,多吃少吃的东西少吃。

4、心力衰竭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当患者晚上睡觉时,咳嗽特别明显,主要是阵发性咳嗽,甚至是午夜咳嗽,伴有胸闷和气短等症状。抱枕或侧卧可以减轻咳嗽;有时患者会因突然的胸闷和哮喘而被憋醒。此时,患者需要坐起来或站立才能逐渐缓解症状;有时患者可能有类似支气管哮喘样咳嗽,并且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状痰液,特别是在白天走路,上楼,爬山时,常有呼吸急促症状。这些都是早期左心室心力衰竭的表现,但如果不注意,可以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6、心力衰竭伴胃肠道症状一些心脏病,如肺心病,主要涉及右心室。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右心室的静脉血液受到阻塞,导致下肢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充盈,甚至发怒等。

人们应积极了解一些心力衰竭常见的预防,而且时常注意自身状况的改变,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避免疾病恶化。经过临床经验可以证实心力衰竭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上面是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典型症状。当身体出现以上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因不知道自身患有心力衰竭做一些对疾病不利的活动,造成疾病的进一步严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致残率和致死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衰的患病率也在上升,正日益成为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心肌梗死(心梗)是当前全球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1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定义及分类 【要点1】:心梗后心衰的定义及分类 (1)心梗后心衰为急性心梗[包括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后、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出现的心衰。 (2)心梗后心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早发心梗后心衰和晚发心梗后心衰;心梗后急性心衰和心梗后慢性心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1.1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衰是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静息或负荷时心输出量减少和(或)

心腔内压力增高,从而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2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发心梗后心衰(心梗入院时即存在或住院期间出现的心衰)和晚发心梗后心衰(出院后出现的心衰)。按照起病缓急,可分为心梗后急性心衰和心梗后慢性心衰。根据梗死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急性心衰又可分为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急性全心衰。多数心梗后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而转为慢性心衰;心梗后慢性心衰又可因各种诱因发生失代偿,出现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梗后心衰可分为HFrEF(LVEF<40%)、HFmrEF(LVEF40%~49%)以及HFpEF(LVEF≥50%),见表1。 2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预后 【要点2】:心梗后心衰的流行病学及预后 (1) 国内外数据均显示,心梗后心衰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中国CREATE研究发 现,STEMI患者心梗后7d内心衰的发生率为19.3%。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医疗药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或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 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本质上是一种超负荷的心肌病,也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症状复杂,预后不良,是心血管疾病中一大难题,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概述 lCHF及其发病 lCHF时心脏结构的改变 lCHF时心脏功能的改变 lCHF时多种神经体液系统的变化 lCHF时心肌肥厚反应的信号转导 lCHF药物治疗的演变 CHF及其发病 lvCHF时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量的血液来维持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

l主要由于心肌收缩性心脏排出量不足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灌流久而久之发展成为CH F。 lCHF的发病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罹患人数已超过总人口的1%,且有上升趋势。CHF预后甚差,估计5年内病死率达30%~50%。病情严重者1年内病死率高达50%以上,病死者约一半为心律失常所致之猝死,另一半死于进行性泵功能衰竭。 CHF时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apoptosis) 多年来认为成人心肌细胞是最终分化细胞,不再增殖,也不会凋亡。近年发现心肌梗死、缺血和再灌,压力超负荷及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时均可发生凋亡。终末期心肌病时,也发生心肌细胞凋亡。人衰竭心肌中,P53蛋白(抑癌基因)的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凋亡。CHF时心脏结构的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 细胞外包围着细胞的许多大分子物质,由各种纤维丝、胶原、纤维粘连蛋白、蛋白多糖等组成。CHF时心肌出现肥厚与纤维化,此时ECM也发生变化,各种成分都增加、堆聚。胶原堆聚将使心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肌纤维化减少心肌收缩单位,致使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遭损害。 CHF时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肌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心肌肥厚或CHF时,心肌细胞骨架的含量增加而其结构却遭破坏。肌细胞负荷增加, 加重心功能不全。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二十六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一、选择题 A型题 1、强心甙起效快慢取决于: A.口服吸收率 B.肝肠循环率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代谢转化率 E.原形肾排泄率 2、奎尼丁升高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是: A.促进地高辛吸收 B.减慢地高辛代谢 C.增加地高辛肝肠循环 D.增加地高辛在肾小管重吸收 E.置换组织中的地高辛 3、属于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作用药的是: A.肼屈嗪 B 胺碘酮 C.依那普利 D 氨力农 E.毒毛花甙K 4、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 氨力农 C.洋地黄毒甙 D 依诺昔酮 E.卡托普利 5、强心甙作用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 A.口服吸收率 B.含羟基数目多少,极性高低 C.代谢转化率 D.血浆蛋白结合率 E.组织分布 6、强心甙治疗心房纤颤的主要机制是:

A.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B.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C.减慢房室结传导 D.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E.以上都不是 7、强心甙中毒时出现室性早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时可选用: A.苯妥英钠 B.氯化钾 C.异丙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奎尼丁 8、强心甙中毒与下列哪项离子变化有关: A.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高,Na+浓度过低 B 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低,Na+浓度过高 C 心肌细胞内Mg2+浓度过高,C a2+浓度过低 D 心肌细胞内C a2+浓度过高,K+浓度过低 E 心肌细胞内K+浓度过高,C a2+浓度过低 9、米力农只作短期静脉给药,不能久用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减少 B.耐药 C.心律失常病死率增加 D.肾功能减退 E.β受体下调 10、能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的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是: A.地高辛 B 卡托普利 C.扎莫特罗 D.硝普钠 E.肼屈嗪 11、解除地高辛致死性中毒最好选用: A.氯化钾静脉滴注 B.利多卡因 C.苯妥英钠 D 地高辛抗体 E.普鲁卡因胺心腔注射 12、对强心甙的错误叙述是:

心力衰竭预防共识0

《心力衰竭预防共识》中心力衰竭高危病人的筛查概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者: 文章号:W027671 2009-1-19 9:36:44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关键词:秦明照心衰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 如何预防及控制心力衰竭高发率改善心力衰竭预后是医学界面临的一项挑战。2008 年4月Circulation发表了美国心脏学会(AHA)及跨学科工作组制定的《心力衰竭预防共识》。指出识别及预防包括高血压及冠心病在内的心衰致病因素,对于心衰预防至关重要。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是心衰预防策略的核心。 心力衰竭高危病人的筛查 强调在心力衰竭A阶段筛查及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衰发生发展的重点,现摘要介绍如下: 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1.年龄:心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男性:心衰发病率增加与男性冠心病高发部分相关。 3.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心衰发生风险增加2-3倍。 4.心肌梗死:是心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衰发生风险增加2-3倍。 5.糖尿病:与心衰持续相关,使心衰发生风险增加2-5倍,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因心衰恶化住院及死亡风险增加8%-1 6%,糖尿病是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因素。5.心脏瓣膜病:与增加心衰风险有关,瓣膜病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将导致心肌功能障碍。 6.肥胖:是最近证实的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增加心脏前后负荷、神经激素上调、睡眠呼吸障碍及慢性肾病等多途径诱发心衰。 次要临床危险因素 1.过度饮酒:通过升高血压及心肌直接毒性作用增加心衰危险高达45%,轻-中度饮

酒与心衰危险成反比,特别是男性的普通人群及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者。2.吸烟:可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糖尿病、内皮功能损害、冠脉痉挛及氧化应激诱发心衰,也可能直接对心肌细胞造成毒性损害。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升高,与心衰发生高度相关,甘油三酯增高将增加高龄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4.慢性肾脏功能不全:肾脏功能不全可预测新发心衰,随着肌酐水平升高,心衰发生风险逐级增加,即使轻度肾功能不全,也与无症状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发展成严重心衰相关,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贫血、高血压恶化、动脉僵硬、低钠血症、神经内分泌激活、高凝、内皮功能损害、促炎细胞因子等)可能与心衰发生有关。5. 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增加心衰住院3倍,白蛋白/肌酐比每增加0.4 mg/mmol,增加心衰恶化10%以上。6.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1使心衰发生率增加2.4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能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 6.同型半胱氨酸、免疫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C-反应蛋白):与心衰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否与心衰发生独立相关尚不明确。8.B型尿钠肽(B NP):BNP升高与心衰风险增加有强的相关性。9.贫血10.饮食因素:咖啡摄入量及食盐摄入过量与心衰风险增加有关。11.心率增加:心率每增加10次/分,心衰发生率增加10%-15%。12.低体力活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与心衰风险增加有关,是否与心衰发生独立相关尚不明确。13.心理应激:可使已有的心衰恶化。 心脏毒性危险预测因素 化疗药物(蒽环类、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曲妥珠单抗),可卡因,非甾类抗炎药,噻唑烷二酮类,多沙唑嗪,酒精。 基因相关危险预测因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形态学危险预测因素 1.左室内径与重量增加:心脏形态学危险因素与严重心衰发生率增加相关。 2.无症状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重量增加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对预测心衰有协同作用。 3.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改善心室扩张和心衰症状。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发表时间:2020-01-13T14:49:39.7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作者:刘火军 [导读]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 刘火军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且大部分人对于心力衰竭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如果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避免心力衰竭以一些致病因素,随着时间的积累非常容易致病,掌握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有利于人们判断自身是否患有该疾病,尽早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下面是对心力衰竭的一些较为常见的致病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心力衰竭的预防 1、防寒 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尤其是季节交替时期,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注意加衣,戴口罩。同时减少前往拥挤场所。因为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将增加病情的发展,我们应该立即积极治疗。 2、适度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和暴力的活动,绝对不能参加长跑,篮球等相对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加重。 3、营养均衡,由于患有心理衰竭患者的肠道和肝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在日常饮食中肠道的吸收消化能力比较差,所以患者应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最好每天吃4-5餐,每餐8分饱,食用液体或半液体食物最好。同时,我们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类,牛奶,蔬菜水果等,因为这些食物对心脏造成的负担相对较少,而且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同时蛋白质含量高,对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功能需要有很大的帮助。 4、控制钠盐的摄入:在某些内分泌因素的作用下,钠盐引起动脉痉挛,升高血压。同时,根据研究发现,钠盐具有吸水的功能,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食盐含量较高,会影响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导致血液浓度增加,心脏泵血难度加大,使心力衰竭进一步严重。所以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控制日常饮食,含盐量非常有必要。当然,在控制盐量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每天都要饮用足够的水来维持体内正常的渗透压和血容量。 5、多休息少剧烈活动:保持每天足够的休息,可以有效地减少我们体内的有氧代谢,有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减缓心率,防止心力衰竭的加重或复发。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只要在床上休息几天就可以控制心力衰竭。对于仍有心悸、心率快的静息患者,除需长时间静息外,还应辅以强心利尿药。对于病情正在好转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但活动的限度不是引起心悸和呼吸急促。 上面是关于预防心力衰竭常识的总结。 二、常见症状判断,帮助预防疾病 1、心力衰竭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不同。当活动加剧时,有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粉红色泡沫状痰液,食欲下降和下肢水肿症状。此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患者应在夏季更加警惕,并应定期检查心脏病,有些患者到医院检查时心力衰竭已比较严重。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爬楼梯或走路距离较长后会感到明显的胸痛,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所能够承担的步行距离将变得越来越短。如果心力衰竭较为严重,在晚上睡觉时很容易被憋醒。在临床治疗中只有确定了患者心力衰竭处于哪个阶段,才可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2、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剧烈活动期间会出现呼吸短促。当他们上楼时,可能会有胸闷和气短。有一些患者在晚上临睡前,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这需要多枕几个枕头才能有所缓解,除了晚上出现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除了通过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疾病类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这是诊断心力衰竭最准确,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还有一部分患有隐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当疾病发展到最后才感到身体的不适,如果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几乎不能在早期发现疾病,有些患者几乎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3、出现水肿,有9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有水肿,在小腿根部袜子口处会出现较深的沟,用手轻轻按压小腿时会出现明显的凹陷,几分钟后仍未恢复。长时间走路在午休后会发现脚部或脚根部出现水肿,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会消失,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在背部或腰骶部区域容易出现水肿。如果婴儿或儿童患有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面部水肿。长时间的水肿会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以及硬化和发红,特别是在手臂区域和小腿前侧的皮肤上症状更明显。在疾病的后期,会发展成为全身性水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3、全身虚弱,几乎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症状,走路几步就会气喘吁吁,走路时腿部很重,这主要是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如果患者在6分钟内未行走超过300米,则体力虚弱的直接表现。这些是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平时要注意预防,脾气一定要注意,不要经常生气,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饮食也要注意,特别是老年人,清淡饮食,少盐,多吃少吃的东西少吃。 4、心力衰竭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当患者晚上睡觉时,咳嗽特别明显,主要是阵发性咳嗽,甚至是午夜咳嗽,伴有胸闷和气短等症状。抱枕或侧卧可以减轻咳嗽;有时患者会因突然的胸闷和哮喘而被憋醒。此时,患者需要坐起来或站立才能逐渐缓解症状;有时患者可能有类似支气管哮喘样咳嗽,并且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状痰液,特别是在白天走路,上楼,爬山时,常有呼吸急促症状。这些都是早期左心室心力衰竭的表现,但如果不注意,可以长期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6、心力衰竭伴胃肠道症状一些心脏病,如肺心病,主要涉及右心室。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右心室的静脉血液受到阻塞,导致下肢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充盈,甚至发怒等。 人们应积极了解一些心力衰竭常见的预防,而且时常注意自身状况的改变,避免一些致病因素,避免疾病恶化。经过临床经验可以证实心力衰竭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上面是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典型症状。当身体出现以上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因不知道自身患有心力衰竭做一些对疾病不利的活动,造成疾病的进一步严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心力衰竭预防与治疗

心力衰竭预防与治疗 摘要 简要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和《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撰写工作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指南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出发,在心力衰竭早期识别与诊断、转诊和社区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踏着"健康中国2030"的脚步,伴随着国家对民生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得到了非常大的支持,尤其是硬件设备方面初步达到了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水平。然而,在软件方面上,无论在医护、药事人员的构成上,还是在基层卫生管理人员构成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果是,现有的基础医疗不能发挥相应的、较高的服务效能,跟不上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仍需要不断努力和奋斗。 以心力衰竭(心衰)的基层管理为例,基本是一个空白。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有效的康复。心衰成为了我国心血管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最快、医疗花费最大、导致国家和家庭医疗支出最多的疾病。面对这个现实,问题的症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在管理层面上,对心衰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理解心衰是当前心血管病中有待攻克的最严重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心衰患者因病致残和反复再住院是导致因病致穷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导致医保消耗和家庭支出增加的重要问题;在医疗层面

上,大多数基层医生医生对于心衰没有正确的认知,对病情的观察、对诊断的把控、对规范治疗的流程和对疗效的评价等都很欠缺,同时,对大部分的指南和共识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仔细学习和琢磨。这些问题阻碍了心衰防治工作的进步,影响了对心衰患者治疗的效果,增加了再住院率,不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心衰防治水平,加强心衰质量控制管理,是我们面对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编撰了这份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和《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这两个指南针对心衰,重点强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如何做到快速、准确地识别,如何正确地转运和管理,如何监测等,以期为基层医护人员防治心衰提出一个明晰的指导建议和路径。 一、心衰的早期识别和判断 本组指南提出了心衰早期识别的基本要点,指导医护人员掌握心衰的基本症状和体征特点,如:活动后呼吸困难(气短)、夜间平卧后咳嗽和/或呼吸困难,上腹胀满、下肢水肿等典型的心衰症状。告知心衰诊断的基本依据是有心衰的临床表现,结合已有基础疾病或可能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病史、大量饮酒史、瓣膜病或心肌病等,则可给予初步诊断。之后,这些患者应该及时进入转诊路径,让他们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确定诊断、制定规范的治疗和管理措施。而对于已经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心衰患者,基层医护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要掌握

右心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右心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右心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足以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心输出量时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乃丰教授结合2017年ACC/AHA/HFSA心力衰竭指南,就右心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这一话题进行了学术报告。 右心衰竭的诊断至少具备2个特征:与右心衰竭一致的症状与体征;右侧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或有右侧心内压增加的客观依据。.......Y路顺风 一、右心衰竭的诊断标准 右心衰竭的诊断标准如下: (1)存在可能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 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右室心肌病变(包括右心室梗死、限制性病变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右侧瓣膜病变,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Y路顺风

(2)存在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由于体循环静脉淤血和右心排血量减少.症状主要包括活动耐量下降、乏力以及呼吸困难。体征主要包括颈静脉压增高的征象、肝脏增大、中心性水肿(如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和外周水肿,以及这些体征的组合。.......Y路顺风 (3)存在右心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和心腔内压力增高的客观证据 主要来自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磁共振等。右心导管可提供心腔内压力增高和功能异常的证据。 二、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首先应考虑积极治疗导致右心衰竭的原发疾病,减轻右心的前、后负荷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窦性节律、房室正常顺序和间期,以及左、右心室收缩同步........Y路顺风 1.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

大多为慢性病程,即先有左心衰竭,随后出现右心衰竭,但也有部分情况是左、右心同时受损。右心衰竭加重时呼吸困难会减轻,血压易偏低。.......Y路顺风 基本治疗原则可以遵循左心衰竭治疗的相关指南,但需要更加重视容量的平衡管理,保持恰当的前负荷是必要的。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可能有益,但缺少充分的临床证据,仅适用于平均动脉压(MAP)〉25mmHg、肺动脉舒张压-肺毛细血管嵌楔压(PCWP)〉5mmHg的反应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Y路顺风 避免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类前列环素.一旦发生右心衰竭,单独的左心辅助装置可能加重右心的负荷,此时建议使用双心室辅助装置挽救患者生命。.......Y路顺风 2。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

心梗后心衰防治要点

心梗后心衰防治要点 心梗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中国心梗后心衰发病率高,预后差。2020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内容涵盖心梗后心衰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预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要点1:定义及分类 (1)心梗后心衰为急性心梗后、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出现的心衰。 (2)心梗后心衰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早发心梗后心衰和晚发心梗后心衰;心梗后急性心衰和心梗后慢性心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见表1。 要点2:流行病学及预后 (1)国内外数据均显示,心梗后心衰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国CREATE研究发现,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心梗后7d内心衰的发生率为19.3%。

(2)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显著增加患者短期及长期不良事件风 险。日本急性心梗登记研究发现,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出院后第一年内发生心衰者的5年累积全因死亡(36.3% vs. 10.1%)、心衰住院(40.4% vs. 4.3%)、心血管死亡(19.1% vs. 3.3%),风险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衰的患者。 要点3:发病机制(图1) (1)心肌细胞丢失是心梗后心脏重构和心衰发生的重要原因。 (2)心脏重构是心梗后心衰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 (3)心梗后凋亡及坏死的心肌细胞引起免疫损伤,触发严重的 炎症反应,加重组织功能受损;同时,心梗后心排出量的降低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如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此外,心脏压力和(或)容量负荷增加,机械应力改变,也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加重心脏重构,最终导致心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1] 。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

心梗后心力衰竭机制与防治

心梗后心力衰竭机制与防治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目前我国存在庞大的心衰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衰发病率呈逐渐上升[1],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未来发展为心衰的人群更为庞大。至2000年,冠心病导致的心衰达到45.6%,逐渐取代风湿性心瓣膜病成为心衰最主要的病因[2]。心衰显著增加了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3]。 心梗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事件链的关键环节。心脏疾病是一系列疾病沿时间发展而成的统一体。它以危险因素为开端,中间经过诸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等独立的危险事件,这些事件或者引发猝死或者促进心力衰竭[4, 5]。心室重构是心梗后心衰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心室重构、心肌代谢改变、钙瞬变异常促进心衰的发生发展[6]。心梗后心肌损害导致心室重构,是引起心衰的一个关键过程[7]。心梗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引起心肌损伤,是导致心衰进展的另一关键过程[8]。 心梗后心力衰竭的预防策略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心衰的危险因素可延缓/预防心衰[9]。中国指南推荐STEMI患者使用ACEI/ARB 及MRA预防心衰[10],2017 ACC心衰指南推荐NYHA II/III级以ARNI 替换ACEI或ARB[11]。沙库巴曲缬沙坦促进心肌早期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灌注,改善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且在减少心梗后不良心肌重构及功能障碍方面优于ACEI。PARADIGM-HF研究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较依那普利全面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12]。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 中医学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是心阳气虚[13]。在血液运行中,一方面需要心气和心阳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心阳的温煦,使血液保持流动状态。当心阳不足时,阳虚则寒,寒则血凝而不流,形成心血瘀阻。心阳与心气密切相关。临床上心阳虚证多由心气虚发展而来,心阳虚是心气虚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心气虚是心阳虚的早期经过。而水湿痰瘀是心衰的病理基础。因“津血同源”,两者旺则俱旺,伤则均伤。在病理条件下,气(阳)虚不化津,则津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痰饮,继而碍气阻络,致使血行缓慢,日久为瘀,此为由痰致痰瘀互结;另一方面,张仲景云:“血不利则为水”,心气(阳)虚衰,失于营运,推动无力,则血滞脉中,属因虚致瘀,血瘀日久影响水液运行、排泄而引起水停心下,从而引发了喘咳、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血证论》指出“水病累

心力衰竭抢救预案及流程

急性心力衰竭抢救预案及流程 一、诊断要点及检查项目 1.症状:发病急剧,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频繁咳嗽,严重时咳白色泡沫状痰或粉红色泡沫痰,患者有恐惧和濒死感。 2.体征:患者面色灰白、发给、大汗、皮肤湿冷。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S3), P2亢进。开始肺部可无哆音,继之双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或有基础心脏病的相关体征。心源性休克时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压下降>30mmHg)、少尿(尿量<17ml/h)、神志模糊。 急性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低心血量综合征,右心循环负荷增加,颈静脉怒张、肝大、低血压。 3.心电图:主要了解有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可提供急性心衰病因诊断依据。 4. X线胸片:心衰患者可显示肺门血管影模糊、蝶形肺门、重者弥漫性肺内大片阴影等肺淤血征。 5.超声心动图:边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相关数据,了解心包填塞。 6.脑钠肽检测:检查血浆BNP和NT proBNP,有助于急性心衰快速诊断与鉴别,阴性预测值可排除AHF,诊断急性心衰的参考值:NT-proBNP>300pg/ml , BNP>100pg/ml。

7,心肌标志物检测: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和CK-MB异常有助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8.有创的导管检查:安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见Forrester分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酌情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重建治疗。 9.其他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急性心衰时常有低氧血症;酸中毒与组织灌注不足可有二氧化碳储留。常规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二、抢救原则及措施 1、原则急性心衰发作是基础病因或诱因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治疗目的应当包括立即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去除诱发急性心衰的诱因、尽早针对引发急性心衰的病因治疗,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 2、措施 1.体位取坐位,双脚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 2.吸氧开始氧流量为2-3L/min,也可高流量给氧6-8L/min,需要时予以面罩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应用酒精吸氧(即氧气流经50%-70%酒精湿化瓶),或有机硅消泡剂,使泡沫表面张力降低而破裂,有利于肺泡通气的改善。吸氧后保持血氧饱和度(SaO2)在95%-98%。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衰(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量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及(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会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受到此病的侵害。 预防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 重视体检 每年除常规体检项目外,要增加一个心脏彩超筛查,看有无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气喘、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咳嗽、腹胀、尿少、下肢浮肿等典型的心衰临床症状才去就医,这时,一切治疗都不再是逆转而是控制心衰。 6. 适当运动 心衰患者在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适当运动。卧床太久,人体血液流动缓慢,在心衰尤其是合并房颤时,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液流动至肺部时就会造成肺栓塞,严重时可猝死。因此,散散步、打打太极,甚至走路5分钟都有很好的效果。 7.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痛、胸痹、肺胀、心悸、怔忡、眩晕等,以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发病,应积极抢救,及时治疗。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重视体检 每年除常规体检项目外,要增加一个心脏彩超筛查,看有无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气喘、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咳嗽、腹胀、尿少、下肢浮肿等典型的心衰临床症状才去就医,这时,一切治疗都不再是逆转而是控制心衰。 6.适当运动

心衰患者在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适当运动。卧床太久,人体血液流动缓慢,在心衰尤其是合并房颤时,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当血液流动至肺部时就会造成肺栓塞,严重时可猝死。 因此,散散步、打打太极,甚至走路5分钟都有很好的效果。 7.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疾病,如心痛、胸痹、肺胀、心悸、怔忡、眩晕等,以防止心衰的发生,一旦发病,应积极抢救,及时治疗。 8.严密观察病情,认真细致调护 准确记录体温、呼吸、心率及心律、血压、体重、尿量等。操作时动作要轻,细心谨慎,语言要徐缓声低,同时做好精神护理,解 除患者思想顾虑。 温馨提示:过度劳累快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分娩、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创伤及手术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过度 劳累是现在年轻人导致心衰的重要原因,应该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预防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篇2] 1、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 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

黄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 在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峻教授做了题为《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的精彩报告。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2014年ESC年会的一个讨论热点。目前我们对此病的认识仍不清楚。与会的专家对此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本病代表了向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转变的阶段。即将HFpEF 和HFrEF看做心衰的两个不同的,又相互衔接的阶段,早期可表现为HFpEF,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转而表现为HFrEF。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和独立的疾病,其证据是两者心腔和左室重构的类型以及心脏超声上显示的心脏结构改变的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 对HFpEF,迄今尚无循证的治疗方法,无一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不仅是心衰领域,也是心血管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而这个疾病目前引起大家关注的最大原因是其患病率在增加,未来也仍呈上升趋势。与HFrEF不同,HFpEF的生存率在过去20年并无改变。 黄峻教授将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和大家深入探讨了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 一、高血压和心衰存在因果关系 我国17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弗明翰研究20年随访结果也显示心衰发生的归因风险中高血压最高,超过了冠心病、糖尿病。 从高血压发展到心衰是一个长期、持续、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ABCD”四个阶段:阶段A为高血压,阶段B出现心脏结构性改变,阶段C出现慢性心衰,阶段D为终末期心衰阶段。 高血压和心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心力衰竭分期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成 A、B、C、D四个阶段。A期:有心衰的高危因素,没有心脏器质性病变;B期:有心 脏器质性病变,但从无心衰症状;C期:有心脏器质性病变,有或曾有心衰症状;D期:终末期心衰。本期专家观点详细为您介绍心力衰竭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 ?A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人群确定目标血压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加ACE抑制剂;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控制高脂血症、戒烟、服用ACE抑制剂;其它引起心脏损害因素:戒酒、停用心脏毒性药物、甲亢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等。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B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A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措施(I类适应证)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如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冠脉再通,尽早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陈旧性心肌梗死: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脂血症,应用ACE抑制剂和β-阻滞剂防止心脏重构;对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但无症状患者,推荐应用A CE抑制剂、β-阻滞剂、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不建议使用洋地黄类药物。 ?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 C期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包括A期和B期的有效治疗措施(I类适应证);限钠摄入(3 g以下);鼓励体力活动(失代偿期或急性心肌炎时除外);避免服用下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 (仅胺碘酮不增加死亡率):钙拮抗剂(仅安氯地平不增加死亡率):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利 尿剂和ACE抑制剂的疗效增加其毒性):监测并维持血钾于安全范围(3.8-5.2);病人教育,增 加依从性。 ?C期心力衰竭应常规使用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阻滞剂、地高辛,除此之外其它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还有醛固酮拮抗剂、肼苯哒嗪+消心痛、双心室同步起搏(CRT)以及运动训练。不推荐使用 的药物或治疗措施:营养补充和激素治疗,包括:辅酶Q10、肉(毒)碱、牛磺酸、抗氧化剂、生长 素、甲状腺素。间歇性的静脉正性肌力药物长期使用,增加死亡率。 ?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A、B、C期的I类适应证 D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推荐仔细识别和控制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患者液体潴留,进一步限制钠摄入(每天2g以下),增加袢利尿剂剂量或加用其它利尿剂,静脉使用袢利尿剂(可加用增加肾灌 注的药物),轻中度的氮质血症可不停用,严重者透析。D期心衰对ACEI和β-阻滞剂反应良好, 建议小剂量开始使用。收缩压低于80mmHg,或低灌注状态不能使用ACEI,有明显容量超负荷者 和正在用正性肌力药物者不能用β-阻滞剂,不能耐受ACEI和β-阻滞剂者可用肼苯哒嗪+消心痛。 静脉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常同时应用,并不一定需要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一旦病情稳 定及时停用并换上口服药物。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心脏移植。

accaha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ACC/AHA2009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 更新指南(节选)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工作组报告 国际心肺移植协会联合制订 序言(更新内容) 制订诊疗实践指南的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疾病或临床状况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方面一系列常用措施的描述来协助医务人员作出临床决策。这些指南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临床情况下大部分患者的需要。指南建议反映了专家组对现有科学证据进行详尽分析后的一致观点,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若医疗监管者/费用支付者将指南作为决策依据,则其最终目标将是医疗质量及患者的最佳利益。某位患者的治疗状况必须由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根据所有的临床状况共同进行最终评判。 2005年心衰诊疗指南由ACCF与AHA的主管团体批准公布,并获得了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及美国心律协会的许可。指南摘要(包括诊疗建议)发表于2005年9月20日的Journalof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Circulation杂志。全文发布于ACC(https://www.doczj.com/doc/493340301.html,)和AHA(https://www.doczj.com/doc/493340301.html,)网站。全文和摘要均可下载。 本文是ACC/AHA2005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更新的再次发表,并对其进行了修订,加入了2008年期间更新的诊疗建议和重点内容同时也纳入了临床试验或其他ACCF/AHA指南或共识中出现的最新信息。此外,指南写作委员会认为,新加入的“住院患者”章节对于阐述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与慢性心衰完全不同这一日益被认识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心衰是65岁以上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更新指南回顾了该人群的主要治疗原则。网上版本对更新章节进行了标识以方便查阅。 Elliott M.Antman,MD,FACC,FAHA2003–2005ACCF/AHA实践指南工作组主席 Sidney C.Smith,Jr,MD,FACC,FAHA2006–2008ACCF/AHA实践指南工作组主席 1.引言(更新内容) 1.1证据回顾(更新内容)为了进行2009心衰指南更新,指南写作委员会与上届工作组一起回顾了ACCF、AHA与欧洲心脏病学会2005、2006和2007年年会中发布的最新临床试验及 2005年–2007年11月间发表的部分研究资料,以期发现那些可能影响指南建议的试验和关键数据。根据此前提及的标准/考虑因素,专家们认为,最近的试验数据及其他临床信息足以推动对ACCF/AHA2005成人慢性心衰诊疗指南的更新。此外,指南写作委员会认为,更新指南中应纳入有关心衰住院患者治疗的新章节。事实上,更新指南时回顾的大量新近心衰试验均是在住院患者中进行的,针对该人群的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正处于开发中。并且,政府及其他第三方医疗费用支付者对预防心衰患者住院和再住院的关注正日益增加。业已制订了心衰患者出院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医院有关心衰再住院的资料也已公布。因此,委员会认为更新指南中应增加关于心衰住院治疗的新章节。 1.4心衰的分期(更新内容) 心衰指南写作委员会此前制订了一种新的心衰分类方法,该方法同时强调了心衰的发生与进展。委员会确定了心衰综合征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阶段(4期)。前2期(A期和B期)显然尚未发生心衰,但这有助于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