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通过情绪诱导法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通过以词语归类任务为干扰任务,考察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的质量。以此,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

缺实验假设实验目的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

第一,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是否与前瞻记忆任务成绩相关结论还未达成一致。有实验证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前瞻记忆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也证明儿童前瞻记忆存在年龄效应,我国的学者张磊、王永跃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再者,对前瞻记忆老化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第二,提示物、靶事件的特征因素。靶线索、事件的内外部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都直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以往研究表明,不熟悉的、醒目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

第三,时间间隔因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的时间长短会对前瞻记忆造成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随着间隔的延长前瞻记忆的成绩会降低,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前瞻记忆成绩随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高。

第四,人格,即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个性中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和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人格的人前瞻记忆表现好。

第五,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评估为重要的任务比不重要的任务更

容易被记住。

2.情绪启动:

2.1情绪诱导法:

2.1.1情绪诱导的含义:

研究者直接操纵被试的的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对情绪状态的操纵办法就是情绪启动。

2.1.2 常用的情绪诱导方法:

第一,单词诱导法。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的词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第二,图片诱导法。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来诱导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的方法。研究发现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比较稳定,消极情绪会持续3-5分钟。而且研究发现,不管是图片还是词语启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愉快情绪有轻微波动,而且略有上升的态势,启动的愉快情绪至少持续8分钟。另一方面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最初的两分钟内,下降速度最快;4分钟后,悲伤情绪稳定,启动的悲伤情绪一般持续2-4分钟。第三,活动诱导。观看影片或视频,研究发现影片的启动效果随影片的长度呈倒U 形。比如,斯科特(Scott,1930)以不同的图片来诱导情绪;除了本身的活动外,他人对被试的评价也可以成为情绪诱导刺激。比如,卢家楣等(2002)使用教师评价来诱导情绪研究情绪和创造性水平的关系。此外还有游戏诱发,多见电子游戏诱发,研究对象以男生为主;第四,还有音乐诱发法。通过听一些积极欢快的或者是悲伤抑郁的音乐来激发被试的情绪。

2.2 不同情绪状态与认知加工质量的关系:

有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促进人的认知加工质量,改善人的智能操作质量,例如,对数字广度的辨认率、词义分析的完成率等研究中,均表明愉快等积极情绪会比消极情绪取得更好的效果。孟昭兰的研究表明: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的操作效果;兴趣比恐惧显示显示更优的的操作效果。

对于积极情绪和情绪的关系,典型的是心境一致性理论,又叫期待效应。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试图回忆的材料和他们学习该材料时的情绪一致时,会产生心境一致性。当个体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回忆愉快的内容,当个体处于生气状态时,会倾向于回忆消极内容。该理论还认为,积极情绪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性判断,消极情绪则不会。人们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情绪作为线索能够能够促进记忆的编码过程,或者,提取有价值的材料。研究还发现:积极情绪的被试能对事物的结果进行更多的预期。

研究发现情绪的正性负性特征会影响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在1994年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快乐组被试对快乐词比悲伤词按键要快悲伤组被试对悲伤词按键更快,而两者对非字词的按键速度没有区别。在另一项研究中,要求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被试完成同样的字词记忆任务,结果发现,完成同样的任务,积极情绪的被试完成的效果更好。

2.3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分别探讨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状态焦虑者的前瞻记忆成绩较高。不同水平的焦虑情绪对前瞻记忆成绩没有显著影响。低强度的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没有影响,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可以显著地提高前瞻记忆的成绩,而且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促进作用小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高强度的愉快情绪会提高前瞻记忆的成绩,但是整体效果小于中等强度的。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中,抑郁情绪影响被试认知资源的分配,使得被试用于当前任务的资源减少,而且具有抑郁气质的被试已自行发展出了适应自我的行为模式,实验中的表现优于实验前的预期。还有研究表明,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

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前面我们有提到前瞻记忆也是长时记忆的一种,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短时、长时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成绩优于男生。但与情绪和回溯记忆关系的研究相比,情绪和前瞻记忆的关系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更在深度上都处于起步阶段。

实验方法

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大一、二年级男生女生各30名,年龄20—23岁。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一组20名,对他们分别进行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的启动,然后完成相同的词语归类认知任务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任务,其中词语归类只是作为一种干扰任务。

2. 实验设计与变量:

本实验是单因素3水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

自变量是被试的情绪状态,包括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

因变量是被试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以及被试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

3. 实验材料:

情绪诱导材料:从情绪图片库中上选取60张图片,正性、中性和负性各20张图片。

前瞻记忆测试材料:采用了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丁志刚的硕士论文——《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材料中的认知任务名词表。

4. 实验仪器:功能完好的联想G475笔记本,测试采用E—prim 1.1编程,在电脑上呈现、操作。

5. 实验程序:

本实验使用了E-prim软件编制三个实验程序。软件呈现的指导语、练习词汇和正式实验词汇都是相同的,但练习时和正式实验时情绪启动的图片不同。

5.1 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让被试在情绪中性状态下坐在实验电脑屏幕正前方,距离屏幕距离约1米。被试准备好做实验后,主试为被试启动程序。

电脑屏幕呈现指导语如下:

欢迎您参加本次实验。本次试验需要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词语归类任务,具体实验要求将在后面给您做详细解释。明白实验要求后,请按“Q”键进入下一界面。

下面进入实验的练习阶段,以便您能正确完成实验内容。在屏幕中间会出现一个绿色的名词,同时屏幕下方会出现四个表示类别的词:日用品、动物、植物、人物。您的任务是把屏幕中央的名词归入下方正确的类别中,对应按键F、G、H、J。比如“大象”是动物,所以按键F;“桂花”是植物,对应按键G,以此类推,人物对应H键,日用品对应J 键。

然后是三个练习,练习过后,电脑呈现指导语如下:

如果您记住了以上要求,请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界面。如果没能记住请点击继续练习按钮。

被试达到练习要求,进入情绪启动阶段。

电脑屏幕呈现指导语如下:

接下来,电脑会为您自动呈现20张图片,一次呈现一张,您不需要做反应,只需要认真看图片就可以。

之后,20张图片依次呈现,启动完毕后,进入正式实验阶段。

电脑屏幕呈现指导语如下:

下面进入正式实验阶段,您需要做的和练习阶段的一样,通过按键进行词语归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您还需要在实验进行到1分钟的时候(即屏幕左上角显示时间为1:00时),请按一下“Q”键。如果您明白实验要求后,按任意键进入下一界面。

25个词语归类依次呈现,呈现完毕,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邀请被试离开实验室。

5.3 计分方法: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根据前人的研究,将正确反应的时间范围设为5秒(±2.5s),也就是,若被试在指定时间点前后2.5秒之内按Q键,作为正确按压。以此为根据来计算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具体标准如下:若被试从未在实验中按过Q键,即未执行指导语中的任务要求,记0分;若被试在实验中按过Q键,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按压,记1分;若被试在规定的时间点前后2.5秒内正确按压了Q键,则记2分。

25个词语归类的反应时会在Eprime中自动呈现,然后再Excel表格中计算出每名被试的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的正确数由主试在实验进行中进行统计。

实验结果: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对三种情绪状态在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上的描述统计

表一:三种情绪状态在基于时间前瞻记忆、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情绪状态平均数标准差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正确数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1.550

1.050

0.850

1681.2

1623.4

1740.0

24.650

24.650

24.650

0.6048

0.7591

0.6708

689.741

321.952

299.146

0.58714

0.58714

0.58714

由表一可知: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情绪次之,负性情绪条件下成绩最低;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中性情绪下反应时最短,正性情绪次之,负性情绪用时最多;词语归类正确数:三种情绪状态下词语归类的正确数相同。

2.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分析:2.1方差齐性检验:

表二:三种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方差齐性检验

df1 df2 统计检验p值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正确数2

2

2

57

57

57

0.892

0.174

1.000

由表二可知,方差齐性检验结果:p>0.05,方差齐性。

2.2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结果分析

表三: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影响

df F 统计检验p值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正确数2

2

2

5.603

0.305

0.000

0.006

0.738

1.000

由表三可知: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的结果:p<0.05,所以,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差异显著;词语平均反应时结果:p>0.05,所以情绪状态对平均反应时的影响不显著;词语归类正确数结果:p>0.05,所以,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2.3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成绩、词语归类反应时以及正确数的三种情绪状态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

表四:三种情绪状态之间的多重比较

平均差异统计检验p值

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成绩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词语归类的正确数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负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中性

中性

负性

正性

负性

正性

0.5

0.7

-0.5

0.2

-0.5

-0.2

57.822

-58.778

-57.822

-116.60

58.778

116.6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61

0.005

0.061

0.625

0.005

0.625

0.921

0.918

0.921

0.716

0.918

0.71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中性0.000 1.000

讨论和分析:实验目的:验证心境一致性理论

前言:介绍心境一致性理论强调积极情绪的作用不同情绪的作用实验假设:积极促进消极抑制假设心境一致性的理论

1.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分析: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成绩最低。实验结果也符合心境一致性理论,即期待效应,而且积极情绪的被试能对事物的结果进行更多的预期。当人们试图回忆和预期的材料和他们学习该材料时的情绪一致时,会产生心境一致性。当个体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时,倾向于回忆和预期愉快的内容,当个体处于生气状态时,会倾向于回忆消极内容。该理论还认为,积极情绪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性判断,消极情绪则不会。同时情绪的正性负性特征会影响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正性情绪对信息的加工和提取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另一项研究发现,要求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被试完成同样的字词记忆任务,结果发现,完成同样的任务,积极情绪的被试完成的效果更好。

此外,本实验采用的是被试间设计,所以会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这也是造成前瞻记忆成绩差异的原因。

2. 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归结原因有:第一,词语归类的认知任务本身难度就不是很高,而且词语归类只有25个,数量不多;第二,实验编程里设置的按键是FGHJ这四个键,四个键是挨着的,反应按键比较方便快捷,但也容易按错,造成动作误差;第三,情绪启动图片诱导情绪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得情绪完全不影响被试的认知任务;第四,实验不是批量进行,被试单独进行操作,实验动机和兴趣均比较高,但是会受实验环境干扰的影响,使成绩受到影响等。

结论:

1.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

情绪下最差;

2.不同情绪状态对词语归类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数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3.1.丁志刚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41.

4. 2. 王艳梅(2006)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14~24.

5. 3. 侯杰(2011)愉快情绪对前瞻记忆的影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99~101.

6. 4. 郑希付(2004)不同情绪模式图片和词语刺激启动的时间效应心理学报36(5)

545~549

7. 5. 刘伟王丽娟(2004)焦虑情绪和年龄因素对前瞻记忆成绩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7

(6)1304~1306.

8. 6. 唐向阳(2008)年龄相关的情绪记忆的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3~34.

9.7. 董利达(2007)李寿欣姚茹贾如珍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52~54.

10.8. 赵进全郭丽萍(2000)前瞻记忆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23(4)466~472.

11.9. 李雪冰罗跃嘉(2007)情绪和记忆的相互作用心理科学进展15(1)3~6.

12.10. 赵进全(2002)前瞻记忆的特点、机制和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13.11. 郑希付(2003)不同情绪模式的图片刺激启动效应心理学报35(3)352~357.

14.12. 袁嘉锦汪宇李红(2010)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28(12)

15.13. 栗香翠(2010) 论性别对词汇记忆的影响长治学院学报27(6)

16.12. Jason L Hicks,Richard L Marsh,Gabriel I Cook(2005) Task interference in

time-based, event-based and dual intension prospective memory condition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53 430~444.

Different emotional state on time 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effec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Psychology class of 1002 Wangyan 1015020134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sample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th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in one or two undergraduates in 60 subject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espectively, for they were positive, neutral and negative mood induction, with words classified as an interference task, we mainly study three emotional state on time 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performance impa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emotional state on time 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i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mood scores, neutral second, negative emotion most difference; different emotions on words classified average reaction time and correct number effect.

Keywords: emotional state prospective memory based on time

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研究工具与材料,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纵向研究的设计,横断研究的设计,聚合交叉设计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发展研究设计的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广义地说,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经过周密的思考而制订出包括最后如何统计分析搜集到的数据在内的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其重点是对如何实施研究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划。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进行研究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理清研究的思路。研究目的或研究假设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被试的选择、研究变量的确定、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与具体设计方式的采用。“开放地区青少年价值取向研究”与“当代大学生择友标准研究”两项课题,由于其研究目的不同,其研究变量与指标、被试选择等方面也自然随之不同。在研究目的明确之后,虽然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大致界定了,但是,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此外,还需要根据统计学的知识估算样本容量的大小,即应选取的被试的数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提高研究推论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减少研究者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浪费和过失误差。如果研究需要,还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除研究因素外各方面条件与研究对象都基本相同的对照组。例如,许多心理、教育实验都设有实验组与控制组,研究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也需要与正常家庭儿童(即对照组)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可采用的收集事实与数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谈话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等等。而每种方法又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如实验法有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等不同设计方式,它们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类型;观察法有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等不同设计方式。这些不同的方法、设计方式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在研究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如儿童与成人)、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科研方法素养、研究的时间、人力、经费)、各种方法与设计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设计方式去解决课题所提出的具体问题。

(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研究方法和设计方式去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问题,都是为了

探讨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对其性质与程度进行预测。因此,在选定具体方法和设计方式之后,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假设,进一步明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变量有哪些(不拟研究的无关变量有哪些),所研究变量的性质是因果的(即一些是操作或非操作性自变量,另一些是因变量),还是相关的。为了避免认识、观念上的分歧和保证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可比性,应考虑如何给研究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比如,研究差生问题时,就应对“差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研究儿童元认知发展就必须对“元认知”概念做出具体说明,使之可以被客观、科学、可行的观测指标测定,以便日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观测指标可以是客观的(如学习成绩、脑电活动、反应时),也可以是主观的(如满意度、快感、内疚);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如何选用都需要与研究目的、测量手段乃至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等结合起来加以通盘考虑和抉择。

(四)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确定了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之后,研究设计工作就进入到确定研究材料与工具阶段。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或选用现有的研究工具和仪器(如学生学习能力测验题本、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题本、视崖、注意分配仪、手灵活性测验仪、动作稳定器、镜画等等);二是自行编制,即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特殊要求,自己编制有关研究材料。比如,为字词学习与记忆实验编制语词表,为研究新生儿与婴儿的早期知觉模式编制各种视觉刺激图形,为研究对电视节目的理解与记忆效果而编制具有不同特征的电视节目。上述两种方式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研究材料与工具都必须全面考虑到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研究的其他条件和各种仪器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从而保证所用材料与工具的科学性、适宜性。

(五)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

制定研究程序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研究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顺序。例如,研究儿童的客体永久性时,主试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要求和呈现顺序向儿童提出寻找隐藏物体的任务;二是操作研究变量的有关方法和研究程序安排。例如,研究不同动机强度对智力操作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不同的程序安排,使被试进入不同的动机状态;三是拟定指导语。指导语主要用来向被试介绍研究的有关情况,说明被试在研究中所应遵循的程序和完成有关任务的方法;四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各种方法。当然,对于不同的具体研究问题,其研究程序的内容和设计重点是不同的。研究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如课堂中、家里、工厂现场)和非自然环境(如心理实验室)。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与此相反,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部效

度较高。在具体的研究中,需要根据上述特点和研究的具体目的等做出恰当的选择。

(六)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研究设计时,要初步考虑如何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将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如果研究结果将用计算机处理,则在问卷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如何使数据的录入方便。如果事先不加考虑,就可能会出现最后找不到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录入困难等情况,从而影响研究工作。

二、纵向研究的设计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发展心理学运用纵向研究,即追踪方法,是发展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特色。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W.Preyer)就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纵向研究儿童心理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在其儿子三年心理发展的报告里,深入细致地记录了大量的观察事实,这就是所谓的“儿童传记”。他每天三次地对其子进行了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普莱尔运用纵向研究的系统观察法,完成了他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编著了《儿童心理》一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儿童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察和测量同一组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其研究设计的图解如图3-1(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第5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纵向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第一,样本的减少。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掉;第二,反复测量。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第三,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因此,相对而言纵向研究被使用得并不很多。

三、横断研究的设计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例如,我们参与的国内二十三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就属于横断研究。我们在同一时间对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不

同类型学校(包括城市一般学校、省市自治区级重点中学、农村中学)的初一、初二和高三学生17000多名被试的形式推理、形式逻辑法则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加以比较。其研究设计的图解如图4-2。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因此,目前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常采用横断研究方法。它的缺点是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四、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因而其科学性、适用性很强,目前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其设计图解如上页图4-3。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一项研究8—11岁儿童恐惧心理发展的项目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已发现了有意义的发展模式及其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

研究设计: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验研究——认知决策工作记忆注意广度人际知觉学习行为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1092450.html,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灿灿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情绪;决策 1.引言 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自2001年,美国著名的决策专家R.hastie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情绪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越来与受到重视的问题[1]。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的研究大量涌现。“人类如何进行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继2013年8月“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cisi on Making and Brain Research”(第一届决策与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国内对于决策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 从早期的观点来看,大多数的研究决策与情绪的心理学家常常将情绪拒绝在决策研究的门外。Daninel Bernoulli[2](1954)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企图将效用最大化。Bentham[3](1984)又将效用的概念发展为愉悦与痛苦之差。简单的从概念来讲,情绪已经在决策中崭露头角。 Kahneman和Tversky[4](1979)在对“偏转反转”这一反常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前景理论”,偏好反转现象是指,例如,在有100%把握拿3000元和80%的机会拿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多数人选择前者。而在有100%的可能损失3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还有“等级信号依赖理论”。这些理论中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部分参与和干扰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决策的参数进行考虑。

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实验设计

情绪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设计 谌红漾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摘要情绪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1]本实验考察不同情绪状况对大学生对学习的影响。被试为随机抽取的90名大一学生,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后给予不同的解释影响其认知,并用简单的办公室音乐设计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使他们的情绪状态不在同一水平上,然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法语单词学习,要求会记住拼写和含义,结果预测在放有悲伤音乐的办公室学生成绩最差,放有中性音乐的办公室的学生成绩一般,放着愉快音乐的办公室的学生成绩最好。结果表明情绪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绪,单词记忆,学习效果 1.引言 我们都知道认知解释和环境因素会影响情绪的好坏,情绪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那么这些情绪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时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设计通过这样一个实验,通过改变他们的认知和环境因素影响进而改变大学生的情绪,在不同情绪状况下,让它们分别作一些简单的法语单词记忆,通过记住单词的准确率和数量来分析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1研究问题 情绪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1.2研究背景

随着情绪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重视认知过程或环境对情绪产生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Arnold, M. B.)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而以伊扎德(Izard)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则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郑庆、赵玉红在《浅析元情绪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中提出元情绪作为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认识元情绪对学习状态的作用,运用元情绪的策略对学习进行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和谐课堂气氛的构建。[2] 沙赫特(Schachter,S.)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1962年他和辛格(Singer,J.)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几组,除一组是控制组外,另外三组都是实验组。给所有被试者注射药物,告诉被试者注射的是维生素,目的是考察它以视觉的影响。但控制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三个实验组被试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但告知三组被试的内容不同,分为正确告知组、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三组被试者对生理反应的认知是不同的。看他们在欣快和愤怒两种不同的情景下的表现会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由于实验组被试者对生理变化的认识不同,他们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有很大的区别。正确告知组的被试者和控制组的被试者反应相同,他们不受生理变化的影响。另外两个实验组的被试者情绪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说明,生理变化在情绪的发性中肯定是会出现的,但对情绪体验来说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沙赫特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行为反应,它与人的行为选择密切相关。情绪从功能定位上可分为积极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人的活动的一种动力,而消极情绪对活动起阻碍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情绪与其学习效果

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

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 庞颖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长春 130012) 摘要情绪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心理学所关注的热点,本文选取了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词汇记忆受到词汇情绪意义的影响,情绪词汇比非情绪词汇更容易记住。 2、词汇的情绪意义也显著地影响词汇的颜色记忆,情绪词汇的颜色记忆显著好于非情绪词汇的颜色记忆,但这只是在认知资源比较少或者对颜色进行无意识记忆的条件下,这说明了颜色记忆受到意识的控制和认知资源数量的影响。当对词汇颜色进行有意识记忆并且能对其进行充分的加工时,情绪意义对词汇颜色记忆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字情绪意义词汇颜色记忆认知资源 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对情绪上突出的刺激比中性刺激的外显记忆要好(Hamann,2001)。个体通常回忆和再认的情绪项目多于中性项目,已有研究已经包括了影片、图片、词汇等不同情绪材料。研究已经发现情绪词汇和图片更容易记忆,这说明相对于中性项目的编码来说,人们能更好地回忆情绪编码的信息。Kensinger,Garoff-Eaton和Schacter 等人2006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消极材料的视觉记忆量要多于中性材料,消极材料的记忆提高通常是记忆的生动性或细节水平提高的结果。 传统上关于记忆的实证研究往往是从整体上考察项目的记忆,例如测量一个项目的记忆所需要的时间,而没有更细致地考虑项目的其它特征记忆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当被试做出记忆反应的时候,研究者并不知道被试从刺激中记住了什么。近年来,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研究者们开始对记忆的分类越来越细,例如前瞻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来源记忆(resource memory)、闪光灯记忆(falshbulb memory)等等,从而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认识记忆。Johnson、Hashtroudi和Lindsay(1993)认为,对于一个项目的记忆

具体情绪在不同人格类型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学生:陈钰琳,指导老师:梁栓荣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晋中, 030619 摘要:为探讨三种具体情绪(愉快、悲伤和恐惧)对不同人格类型(内外倾)个体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MBTI量表中的内外倾维度将大学生的人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再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看诱发三种具体情绪的影视材料,之后,对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并填写风险决策问卷。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外倾型个体比内倾型个体更愿意冒险;不同具体情绪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愉快情绪下的个体的倾向于风险偏好,恐惧情绪下的个体倾向于风险规避,悲伤型个体居中;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对风险决策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具体情绪,人格类型,风险决策,MBTI 1.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类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决策就是在这些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风险决策是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美国专家Hastic在《心理学年鉴》上提出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研究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16个问题之一的观点[1],标志着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回顾之前的研究,风险决策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认为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代的决策观点主要有两种: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 在决策研究领域中的情绪理论主要存在两种情绪泛化理论和情绪维持理论。两者针对情绪性质范式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假说。范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情绪性质范式和具体情绪范式。其中,情绪性质范式较为粗略,只研究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具体情绪范式研究同一性质不同的的具体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更加细化和准确。 本文主要基于具体情绪范式,探讨具体情绪和人格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希望能够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实际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2.1风险决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2]。根据决策者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行为分为三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已知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或有能力预知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关于风险决策的定义,表述方式很多。国外学者Yates和Stones从统计学的角度给风险决策下定义,认为风险决策就是在损失或盈利、损失或盈利的权重及损失与盈利联系的不确定性这三个因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3]。国内学者蒋多认为,风险决策就是研究人类在风险情境下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4]。刘雁霞认为,在能预测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即使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但主观上选择最优预期效果的决策,就是风险决策[5]。国内外研究者对风险决策的表述略有差别,但本质内容相同。在本文中将风险决策定义为,在概率已知情况下,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时,选择冒险选项还是安全选项。 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四大类:使用问卷和量表;赌博任务和彩票决策任务;情景模拟选择问卷,即在某个情景中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项让被试进行选择,从选择结果上测量被试的风险决策倾向;想象模拟情境测试,要求被试想象一个任务情境,自己置身于该情境之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报告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一、实验背景 通过阅读给定文献和小组讨论,我们发现原文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体的性别在社会决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本身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已有研究在性别对决策影响方面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果,我们猜想这可能与研究者选择的实验范式以及实验情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保留“情绪抑制/自然观看”这一实验情境为组间变量,改换“最后通牒博弈”这一实验范式,继续研究决策者性别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好奇博弈对象的性别是否也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比如,男性是否会对异性更慷慨,对同性更吝啬。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博弈对象性别对决策结果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对这方面的解释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将博弈对象性别纳入我们实验的研究对象。 3.给定文献的实验程序将注视点呈现时间设置为10s/15s/20s不等,我们认为注视点呈现时间过长反而会分散被试的注意,因此在我们的实验设计中将改进这一点。 综上所述,本实验将在给定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在不同的实验范式下,决策者性别对于不同性别决策对象在决策结果上是否有差异。 独裁者博弈是另一种常用于社会决策研究的实验方法,在独裁者博弈中,由独裁者(即提议者)决定分配方案,且对方只能接受。绝对理性的方案是独裁者将所有钱据为己有,分给对方得钱数为零,但以往的研究发现,独裁者分给对方的钱数大于理性预期。通过决策者的分配方案,可分析“利他”,“公平”,“道德”等社会行为。因此本实验采纳独裁者博弈研究社会决策行为。 我们假设:(1)情绪抑制条件下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更理性的决策结果;(2)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理性的决策结果;(3)决策者的行为反应依赖于自身和博弈伙伴的性别差异,同性别配对和不同性别配对会造成决策者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 探明在独裁者博弈中,负性情绪抑制或自然表达,决策者性别,博弈对象为同性或异性三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详案) 一只小黑虫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控制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氛围中、情绪中认识、体会、一些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等。 2、并学会初步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极的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与掌握情绪的定义有很大的难度。 教具学具:黑板、粉笔、一些小道具如:棉团或者橡皮檫。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嫉妒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引发学生思考: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呢? 2、板书内容: (1)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可以在黑板上板书,简单的一些表情符号,增加学生对表情的视觉效果) (2)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效率及身心健康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3)排解不良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①转移注意法 ②理智控制法 ③情感宣泄法法 3、师生对话: (1)(同学们认识自己的情绪) 师:同学们好!我是赖老师,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给你们上课。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因度量狭小被诸葛亮用计气死、范进因考中举人喜极而疯、伍子胥因极度焦虑一夜间头发全白。(用口语话把这些小故事叙述出来)/(当我们生日的时候,好朋友送来了很珍贵、漂亮的礼物,我们会非常的开心,相反要是好朋友要是忘记我们的生日没有送来礼物,我们可能就因此感到失望;当我们关心的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当他病愈的话,我们就会开心起来;当我们要是在路上遇见老鼠的,我们很多人都会感到害怕,或者有人会觉得它很恶心……等等如是情况。)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生气、悲伤、好奇、害怕等情绪,同样的情绪和感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那么我们的情绪是什么?假如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调节自己

实验设计: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题库

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通过情绪诱导法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通过以词语归类任务为干扰任务,考察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的质量。以此,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状态对基于时间前瞻记忆的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成绩最高,中性次之,负性情绪下最差。 关键词:情绪状态前瞻记忆 缺实验假设实验目的 文献综述 1.前瞻记忆: 1.1含义: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是指对未来某一时刻完成某项或某些意向活动的记忆,即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一定得记得下课后把活动的海报贴出去;记得十分钟后把电磁炉关了等。回溯记忆是指对过去已发生事件或行为的记忆。生活举例:昨天买衣服花了多少钱;早饭吃的什么等。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而提出的,是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 1.2 分类: 根据线索的类型,Einstein和McDaniel把前瞻记忆区分为基于时间(Time-based PM)的和基于事件(Event-based PM)的两种前瞻记忆类型。基于时间前瞻记忆是指记得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是在某个时间段之后完成意向行为。生活举例:10分钟后要记得吃药。在这个活动中,时间是目标线索,吃药这一行为成为了前瞻记忆的目标任务。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是指某个特定事件触动了意向行为的执行。举例:看见鞋摊了,所以要买双鞋。这时,鞋摊成了目标线索,激发买鞋行为的执行,从而完成了前瞻任务。研究发现,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较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具有更多的提取自发性、动力特性等。 1.3影响前瞻记忆的因素: 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中。 第一,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是否与前瞻记忆任务成绩相关结论还未达成一致。有实验证明,不同年龄的儿童前瞻记忆的成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也证明儿童前瞻记忆存在年龄效应,我国的学者张磊、王永跃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再者,对前瞻记忆老化现象的研究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第二,提示物、靶事件的特征因素。靶线索、事件的内外部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都直接影响了前瞻记忆的成绩。以往研究表明,不熟悉的、醒目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 第三,时间间隔因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的时间长短会对前瞻记忆造成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随着间隔的延长前瞻记忆的成绩会降低,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前瞻记忆成绩随延时间隔的增大而提高。 第四,人格,即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人(个性中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和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人格的人前瞻记忆表现好。 第五,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评估为重要的任务比不重要的任务更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概述 张玲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 摘要: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情绪;决策;理论 1引言 个体判断和决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往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以经典决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主体,早期的决策理论认为“人是直觉的统计学家”,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境下做出决策时,总是寻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Goldstein& Hogarth,1999 )。而在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工作背景下情绪对个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其中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的影响研究成为八十年代以来的一个研究热点。通常,人们会把情绪和追求理性看成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追求理性的决策行为往往与尽最排除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个体判断和决策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发现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并非总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信息输人,是个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预测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往往有利于提高决策效能。 2决策理论 2.1区别一巩固理论 Svenson(2003)认为[决策过程不仅是成功执行一个或几个决策规则的过程,并且决策者应在此过程中创建一个比其竞争者更为有利的选项。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整体性评估、选项和问题的重新建构、应用决策法则。区别系指建立有利选项的过程,巩固指的是维持偏好选项,避免决策出现较差结果和后悔情绪等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决策:影响决策过程和决策问题的表征性。前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处理来实现(决策规则、执行信息搜索、信息搜索顺序等);后者主要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吸引性来实现。情绪还可以影响决策问题的结构,也就是通过影响选项的外表、表象以及选项情节的吸引性来实现对决策过程的影响首先,整体评估可能带有情绪性此外,情绪通过与选项整体,选项,外表、表象和选项情节的特定联系而成为问题结构的一部分。 Svenson(2003)认为决策可以分成四种水平,一般来说,决策水平越高,决策所需的能量资源(由心理和生理能量资源构成)就越多,由于人们想尽量少地使用能量资源,因此,在做出决策的条件不变时,人们就会尽量在低水平上做出决策,避免在高水平上做出决策在决策水平上作出决策。在决策水平1,个体主要可以通过快速的习惯过程做出决策,决策者意识到决策的情境与早先所经历的情境类似,因此选择以前的类似选项。该水平决策遵守能量保存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水平2的决策,决策者考虑一个或几个方而的吸引性

学习中心态和情绪的改善和调节

第四节学习中心态和情绪的改善和调节 (节选自林斯坦著《科学化学习导论》第三章“发展学习情感的策略”海峡书局2010年11月第69-76页ISBN978-7-80691-626-1引用敬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4b11092450.html,/15756/135646588/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籍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 —[美国]威廉?詹姆斯 心态和情绪都属于情感范围,是与身体各部位的变化有关的身心状态,都是个体从环境事物中得到某些刺激讯号传送到脑部而产生的感觉和体验。所谓心态,就是个体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变化发展所反应出的内在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的状态。所谓情绪,就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心态较情绪有内敛性,它一般外显为个体的情绪和对事物的态度。而情绪则具有外显性,往往会引发出一些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如喜、怒、哀、乐等。从人类心理活动的角度看,心态和情绪是人的意向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同的心态和情绪会产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或做出不同的行为来。它们都会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多或少总会受到心态情绪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心态和情绪常常引导着学习活动的方向,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不过,心态和情绪都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决不能忽视心态和情绪这一重要的情感因素。 一、心态和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种特定的心态和情绪状态下进行的,心态和情绪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行为的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心态和情绪等情感的准备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契机。 心态和情绪对学习活动具有实际驱动作用。需要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 1.1.心态和情绪对学习活动具有实际驱动作用。 内在驱动力,但个体活动的内驱力要变为实际操作行为,往往需要一种情感上的放大刺激作为媒介,才能激发人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心态和情绪等情感。情感和内驱力相比,具有更大的驱动性。有时,个体甚至可以离开内驱力的信号而被各种心态和情绪等情感作用激发起来去行动。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在学习活动开始和持续期间,尽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9,Vol 141,No 16,481-491 Acta P sychol ogica S i n ica DOI :10.3724/SP.J .1041.2009.00481 481 收稿日期:2008-04-06 通讯作者:郑建君,E 2m ai:l ji an j unzheng @yahoo .cn *事件分类的具体表述参阅国务院2006年1月8日颁布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 情绪对危机决策质量的影响 杨继平1 郑建君 2,3 (1山西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太原030006)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 要 为探究情绪在危机情境下对决策质量的影响,研究通过影片诱发实验情绪,运用实验室实验考察了以情绪变量为主导、包括性别和任务难度等在内的相关因素对危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随着危机决策任务难度的增加,个体用于决策的时间显著增长,且性别与情绪类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交互作用;(2)在危机情境下,男性的产生新方案率明显高于女性;(3)男性被试对危机决策过程的自信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与难度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4)个体对于自身危机决策结果的满意程度,在性别、情绪和难度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三次交互效应。 关键词 情绪;任务难度;危机决策;危机决策质量分类号 B842.6 1 问题提出 从震惊世界的美国纽约9#11恐怖事件,到2003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典0恐慌、2008年初 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的冻灾、雪灾和四川汶川/5#120大地震,各种类型的突发危机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且其破坏性和持续性都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同时也是各类型社会突发性事件的频发期。面对各类突发危机事件,危机决策主体除了要有面对危机的勇气之外,更需要有全面处理危机事件的决策能力。为此,加强危机决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决策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积累,更能够为日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危机决策作为决策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已渐渐被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作为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危机决策是指决策主体在有限时间、资源、信息和人力等条件下对危机做出判断和快速行为的过程(Billings ,M ilbur n,&Schaa l m an ,1980;Carol y ne &Ilan ,1977;Quarante ll,i 1988;Sayegh,Anthony ,&Perre we ,2004;Sta w ,Sande lands ,&Dutton ,1981)。与常规决策相比,危机决策作为一 次性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它符合Si m on(1986)所说的决策模式,即在危机情景下决策者并不具备有关危机的全面信息,其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识别危机的根源,由于危机状态下的特 殊情境进而影响了个体的决策质量。依据我国制定的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我们可以将引起危机决策事件的来源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研读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常常把危机决策和风险决策视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的涵义,更重要的是无法细致探究两类性质决策任务的具体过程。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真正厘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便于今后研究者准确判别研究问题和选用研究方法。风险决策是指在能够估计或预测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情况下,选择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案的决策,并且其选择过程与决策后果具有不确定性(K ahne 2man ,2003;Kahne man&Tversky ,1979)。该类型决策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方面决策主体可依据相对充分的信息与资料,借助风险模型的构建与计算技术来推断出发生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另一种情况是在信息掌握或资料占有非常不充分的情形

关于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情绪影响教学效果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因而,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大多数研究立足于教育学的角度, 侧重于认知因素。尽管在心理科学中明确指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 是在情感的动力推动和调节作用下进行的。 关键词:教育;教师;情感;情绪;认知 一、情绪调节教学效果的定义 情绪调节教学效果: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态度与其情感是分不开的。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8]。”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并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较稳定而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主要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心里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由于情感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因而它对认知和行为倾向产生重大影响[1]。当教师具备了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时,他会乐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和自豪感,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教师热爱学生,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学生成长,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这样的教师会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成长。教师热爱自己所教学科。他能够虚心好学,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力求使自己成为所教学科的专家,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只有这样的教师,他才能够刻苦地砖研教材、砖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有关参考资料,从而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授课[3]。许多优秀教师在总结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经验时,都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特级教师期霞说得好: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去学习、进修,刻苦地砖研教材,深入细致地备课,想方设法制作教具,全力以赴地区上好课,并耐心地去辅导后进生。虽终日劳累而不顾并乐在其中。”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5]。同样, 消极的情感则会使教师产生不良的教学态度。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的教师, 很难想象他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师既不可能去刻

305 情绪调节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3):375~38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 侯瑞鹤俞国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2) 摘要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口,对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阐述: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把情绪调节看作被动防御机制,情绪调节困难导致心理问题;情境观把情绪调节看作为应对情绪情境即时的心理反应,策略使用情况与心理健康相关;过程观认为情绪调节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不同阶段所采用的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相关,后又把调节过程扩展到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持续时间,时间与心理健康相关;结构观认为情绪调节结构的差异影响心理健康。 关键词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理论。 分类号 B842;R395 情绪调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中国传统医学把情绪调节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怒伤肝,忧思伤脾”的观点,反映了朴素的心理免疫思想以及对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认识;西方文化中诸如“保持头脑冷静的人才能成功”,“让你的情绪作你的向导”等古老谚语,反映了西方哲学家们对情绪调节所持的两种相反观点。然而,情绪调节作为心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却仅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1]。向前追溯,情绪调节进入心理学的视野要数精神分析理论了,该理论是当代情绪调节研究的先驱,它否定情绪的积极作用,认为情绪如洪水猛兽,而个体情绪调节的任务就是,使自身尽可能少地受消极情绪所左右,通过行为和心理上的控制来降低消极情绪的体验。早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出现精神问题是由于两类焦虑的调节出现困难:一种是基于现实的焦虑,它是由于自我难以达到现实需要而产生的,而个体对焦虑的调节就是尽量避开某种情境或者过分抑制个体的行为。另一种是由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出现矛盾而体验到的焦虑,个体对其的调节就是降低受超我所审视的本我冲动,然而却可能因此导致未来更高水平的焦虑。而自我防御则是基于调节这两类焦虑以及其它消极情绪而提出来的术语[2],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标志性的概念。在这里,情绪调节仅仅作为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的防御机制,情绪调节的困难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但是,它却难以解释人们有意识地主动调节情绪困难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能解释有些人因为积极情绪调节不当,为什么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收稿日期:2005-03-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614)。通讯作者:俞国良,E-mail: yugllxl@https://www.doczj.com/doc/4b11092450.html, 弗洛伊德的情绪调节理论是基于他治疗精神病人的临床实践而提出的,所以,只重视消极情绪调节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后来的研究者[3]基于正常人群经验和有关实证研究,提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可以通过主动调节,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情绪调节不再仅仅作为个体被动防御机制,而强调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心理健康中的地位得到肯定。尤其是随着智力或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面对不同情绪刺激,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与心理或精神问题关系密切,尤其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共识对情绪调节研究的深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后的研究者对于情绪是否需要调节,如果需要调节,到底该怎样调节,调节多少等问题的展开了争论与探讨,尽管不同的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所不同,但多多少少是基于其对个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认知决策等的关系而展开的。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把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为切入口,围绕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由对立到统一,由被当作单纯与个体心理健康相排斥的内容到被看成既可以破坏,也可以建立个体内部情绪环境平

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

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实验 1 引言 近年来,情绪对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建设作用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一直是情绪与认知研究的热点。情绪性的记忆对个体的成长、行为、知觉、信念、目标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等都存在诸多联系。情绪性记忆的研究最早始于里博(Ribot),他在1894 年提出了情绪记忆这个概念,后来由于受到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排挤,与情绪记忆相关的研究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直到1983 年左右人类认知研究的崛起,情绪记忆的研究又重新获得生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情绪内容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2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取“学习-再认范式”,被试无情绪唤醒,直接对不同效价(正性、负性)、不同唤醒度(高唤醒、低唤醒)以及中性识记材料进行学习识记任务,通过对各种材料的识记成绩的统计分析来考察情绪内容的效价(正性/负性/中性)和唤醒强度(高/低)对工作记忆效果的影响。 3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一:正性情绪内容比中性情绪内容记忆效果更好 研究假设二:负性情绪内容比中性情绪内容记忆效果更好 4 实验方法 4.1被试 在读硕士一年级研究生20 名,男女各10 人,入学成绩相当,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记录良好,年龄在22-30 岁之间,平均年龄25 岁。 4.2 实验材料: 4.2.1 EPRIME1.0 编制测试程序 4.2.2 实验词共计80 个,包括:正性情绪词30 个,其中学习阶段20 个,含高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 5.91, 6.96];低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3.97,

4.71];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 5.65,5.89];负性情绪词30 个,其中学习阶段20 个,含高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 6.70, 7.60];低唤醒词10 个,唤醒度区间[4.12,4.73];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6.39,6.64];中性词20 个,其中学习阶段10 个,唤醒度区间[3.2,5.61];测试阶段再加入10 个,唤醒度区间[3.43,5.14]。 4.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取组内两因素析因设计,因素分别为实验词的效价和唤醒度。A:效价分为:正性、负性、中性三个水平;B:唤醒度分为:高唤醒、低唤醒、中性三个水平。 4.4 实验程序 第一步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包括正性、负性情绪词各20 个,以及中性词10 个,共50 个学习词,由系统随机显示,每个显示 2 秒,此阶段被试不需要任何操作,只要学习呈现的词语; 第二步识别阶段:测试内容在第一步学习的三类词基础上各增加10 个新的词汇,共80 个测试词,所有词由系统随机呈现, 5 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 Statistics 17.0 进行数据分析。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第19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7 2010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l. 2010 1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7-0108-03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黄玲玲 张晶晶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发展越趋成熟但仍旧不稳定,各种因素对决策的作用比较大。在决策的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定背景,本文对影响决策的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展开探讨;最后回到情绪、认知与决策的生理机制上发现脑区之间具有高度的连通性,决策是由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引发的个体行为。 关键词:情绪;认知;决策;交互作用;连通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赫尔伯特·西蒙最早开始研究决策。通俗讲,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依据评定准则,在多种备选方案中评价、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目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急剧、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情绪在 决策研究中的尴尬处境,[1] 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 视。大学生作为活跃敏感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要迎接这些变化的冲击,同时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和压力,其心理和社会性的不成熟又使他们感到迷茫和痛苦,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去探讨影响决策的因素,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有效性。 一、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两 个重要成分,[2]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 程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3] Knutson 研究进一步把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如 背侧纹状体区域对接受大的奖赏和惩罚的反应不同。[4] Trepel 等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腹侧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在表征决策效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体验效用的神经机制与边缘系统、脑干以及皮质区所构成的网络相关。在体验奖赏时,纹状体、眼眶部前额叶皮层和额前正中皮层发挥作用;在体验损失时,杏仁核 发挥作用。[5] 当人们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奖赏之间作出的选择时,选项的相对价值会因为人期望对象的延迟而大打折扣。McClure 等采用fMRI 技术考察了此现象的神经因素,发 现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参与到这一决策中。[6] 与中脑多巴 胺系统相关的边缘系统由做出即时可得奖赏的决定优先被激活;相反,侧前额叶皮层和后顶叶皮质由跨期选择所激活。据此发现,理性的长期计划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而冲动的即时决定则由边缘系统掌管。 作出选择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介入,故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决策,它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具有潜在受益的风险选择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要多于确定受益的选择;而具有确定受损的选择和具有潜在受损的风险选择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是相同的,这些认知努力均 定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7] 个体在决策过 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成长中的大学生,由于注意力、储存信息以及从记 收稿日期:2009-12-29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6—),女,山东枣庄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张晶晶(1984—),女,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心理学复习和练习 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情感与认知 的关系;表情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掌握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青少年良 好情感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思考:人为什么会产生喜、乐?而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怒和哀?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概念的关键词: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态度体验) 思考:什么是幸福?(根据情绪情感概念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①情绪是与机体的生理或物质性需要能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较低级,人和动 物共有;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或精神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较高级,人所特有。 ②情绪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易随情景变化,不稳定;情 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不易随情景变化,较稳定。 ③情绪易冲动,外显性强;情感不易冲动,较深沉而含蓄。

思考:愤怒——恨喜欢——爱 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2、联系: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和内容,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没有认识,情绪与情感就无从产生;反过来,情绪与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四)表情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有其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 2、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 3、言语表情 通过观察人的表情,了解人的心理活动。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1.心境 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 喜、怒、哀、惧各种情绪都以心境的形式表现。其具有弥散性。 2.激情 一种强度较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情绪状态。 狂喜、暴怒、激烈的悲痛、极度的恐惧都是激情状态。

认知情绪调节量表 计分方式及结果解释

认知情绪调节量表 指导语:每个人面对负性或不愉快的经历,有自己的反应方式。下面的问题,希望你表明当你经历负性或不高兴的事情时,你最通常的想法。请仔细阅读每一条陈述句,然后在你认为能表明你通常想法的数字上划“○”。 从不几乎不有时几乎总是总是1.我感到我应该被责备12345 2.我感到我是一个对发生过的事负责任的人12345 3.我想我在这种情况下的错误是我造成12345 4.我想事情的基本的原因在我自己12345 5.我想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12345 6.我想我必须接受这种状况12345 7.我想我不能为此改变任何事12345 8.我想我必须学会去接受它12345 9.我常常回想对我已经经历的事是怎样的感觉12345

从不几乎不有时几乎总是总是 10.我沉迷于在对我已经经历的事的感觉和想 12345法 11.我想去明白为什么会对我经历的事有这样 12345的感觉 12.我细想由于这种形势唤起的感觉12345 13.我去想比我经历过的更好的事12345 14.我去想那些与现在事情无关的愉快的事12345 15.我去想某些好事而不是所发生的事12345 16.我去想愉快的经历12345 17.我想我怎样才能做到最好12345 18.我在想我能怎样最好的应对这些情况12345 19.我在想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况12345 20.我在想一个我怎样能做得最好的计划12345

从不几乎不有时几乎总是总是21.我想我能从这些情形中学到一些东西12345 22.我想所发生的事情能让我成为更强的人12345 23.我想这种情况也有积极的一面12345 24.我寻找事情中的积极方面12345 25.我想所有的事会变得更坏12345 26.我想别人有更坏的经历12345 27.我想和其他事情相比.这还不是太坏12345 28.我告诉自己生命中有更坏的事情12345 29.我常常想我经历的事情比别人经历的更糟 12345糕 30.我不断地想我经历的事情是多么的可怕12345 31.我常想我所经历的是可以发生在一个人身 12345上最坏的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