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1、柱头虫的主要特征。

答:柱头虫属于肠鳃纲,时半索动物门中分布甚广的类群,体呈蠕虫形,全身由吻、领、躯干三部分组成。

(1)体壁和体腔

(2)消化和呼吸

(3)循环和排泄

(4)神经

(5)生殖和发育

2、何谓“适应辐射”?

答: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特称为适应辐射。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2)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3)咽鳃裂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

2、脊索动物还有那些次要特征?

答:(1)三胚层(2)后口(3)存在次生体腔(4)两侧对称的体制(5)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

答:脊索动物分为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

(2)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以脊椎代替脊索。

①脊椎动物以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

②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展成为头颅保护脑。

(2)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

①背神经管在前端分化为脑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以及和感觉器官相连的神经。

②背神经管在后端分化成脊髓。

(3)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上下肢和上下颌。

①鳍形肢:为水生种类所特有。

②掌形肢:陆生种类的前后肢。

③能开闭的上下颌是脊椎动物所特有的,它加强了动物主要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4)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①具有有搏动能力的心脏。

②血液中开始出现红血球。

③血液循环加快,效能提高。

(5)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时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类型:

①前肾:位于身体前端,有许多排泄小管组成。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阶段都有前肾出现,只有部分圆口纲以前肾为排泄器官,鱼纲和两栖类胚胎时期也为前肾。

②中肾:肾小管开始退化,部分肾口消失。在肾口附近形成肾球囊,把血管球包在中间,形成肾小体,肾小体和排泄小管组成肾单位。在中肾阶段,前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导管,在雄性动物有输精作用,另一根在雄性退化为米氏管。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在胚胎后期的排泄器官。

③后肾:位于体腔后部,肾口已完全消失,前端都形成肾小体。后肾管是在中肾导管基部伸出的一对突起,各与一个后肾相连。后肾是爬行类以后的动物的排泄器官。

5、何谓“逆行变态”?

答: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第十五章圆口纲

1、为什么说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

答:(1)没有上、下颌。

(2)没有成对附肢,没有偶鳍、只有奇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没有成对附肢的动物。(3)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成体有一些软骨小片直立于脊索上方及神经管的两侧,实际追的雏形。

(4)脑的发达程度低,脑颅不完整,且有软骨组成。

(5)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

(6)胃未分化。

(7)循环系统类似文昌鱼(心脏由静脉、心房、一心室组成)。

(8)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无脑曲。

(9)雌雄异体(七鳃鳗)或雌雄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

2、圆口纲动物适应于寄生和半寄生特征?

答:(1)具吸附性的饿、不能开闭的漏斗。

(2)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

(3)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一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可分泌抗凝血剂,能阻止寄主创口血液的凝固。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尾索动物亚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 2. 掌握柄海鞘的形态结构特点 3. 了解尾索动物的分类 重点: 1.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2. 海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 难点: 1. 海鞘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 幼体发育及变态 课时: 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普见于世界各地,营海栖生活。本亚门种类不多,大约全世界有1370多种,但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有单体,也有群体的,有自由生活的,也有营固着生活的,因此形态差异也很大,但尾索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一、幼虫是自由生活的,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在尾部有脊索,但脊索和背神经管在少数种类终生存在,大多数只在胚胎期和幼体时出现,到了成体,尾即消失,脊索和背神经管也随之消失。这一类动物因脊索位于尾部而得名。 二、幼体、成体都具鳃裂。 三、身体外面由被囊(tunic)包被着,因之又有被囊动物之称。被囊呈胶质或似纤维质,由被囊素(tunicin)构成,被囊素由体壁分泌而成。被囊素的化学成分接近于植物的纤维质。在动物界中,被囊素极为罕见,至今只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分类地位的确定: 早在2000多年前,尾索动物就被记载和描述,但因其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时有尾,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尾即消失,因此从这样的成体身体上看不出它们和脊索动物的关系来。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物学家搞不清这一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曾先后将其归于无

脊椎动物的蠕虫类、拟软体动物、苔藓动物或软体动物。直到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斯基将其置于脊索动物门,从此确立了其分类上的地位。----仔细的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及其变态后,才将其位置从软体动物移到脊索动物门。说明:分类中,胚胎发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一、成体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 海鞘是最普遍的尾索动物,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成体海鞘是营固着生活的,一般固着在海岸岩石、漂浮的木头、绳索上、海水养殖的海带筏和扇贝笼上。 体形、出入水管: 海鞘的外形很象一把茶壶,“壶府”便是身体的基部,固着在岩石等处,“壶口”和“壶嘴”都与外界相通,如果在饲养海鞘的容器中,加一点微细的、不溶于水的带颜色的小颗粒,你就可以看到这些有色颗粒随着水流由“壶后”处入内,从“壶嘴”处流出,因此,你可以判定,这个高一点的孔是入水管孔,旁侧稍低一点的孔是出水管孔。注意:○1这两个孔并不是总是张开的,而是可以关闭的,因为在两孔的周围都是环形排列的括约肌,括约肌来控制水孔排出,当受惊扰或刺激时,则可引起体壁骤然收缩,体内积贮的水分别从两个孔中似乳汁般同时喷出而出。 被囊:在海鞘身体外面有一层厚厚的被囊。 背腹的区分:上述为成体海鞘的形态,幼体海鞘与成体海鞘形态不同。不过,从胚胎发生来,出水管位于背方,因此,相对的一面是腹面。 二、成体海鞘的内部结构 1. 体壁 体壁(外套膜)由上皮细胞(外胚层来源)和肌肉纤维(中胚层来源)组成。体壁能分泌被囊素,并由此形成被囊,包被动物体。柄海鞘的被囊表面通常不易被其他动物所附着,但是同种个体却能重叠附生,这对种族繁衍有积极意义。 2. 鳃裂及围鳃腔 口、咽:海鞘的入水管是一个短小的管子,管子下面即是口,口下即为宽大的咽部,咽占了身体的大半部3/4。 鳃裂:咽壁开孔,即形成许多成对的鳃裂,由此显示出脊索动物的特征,这是成体海鞘显示脊索动物三大特征中的唯一一个特征。 围鳃腔:在咽的外围,或者说是鳃囊的外围有一个大的腔----围鳃腔,它包围着鳃囊,并以出水管孔通体外。 自入水管经口进入咽部的水流,因鳃裂周围的咽壁上有丰富的血管,所以当水流经鳃裂时,水中的氧气即扩散入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即排入水中,(围鳃腔),水流入围鳃腔,然后经出水管孔排出体外。 消化管的末端----肛门也开口于围鳃腔,生殖管道的开口也于围鳃腔内。 海鞘的受精作用是在围鳃腔中进行,受精卵再通过出水管孔排出体外,在海中发育。 海鞘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弯曲处有一团细胞组成的小肾囊,代谢产生的排泄物,如尿酸颗粒也先排入围鳃腔,然后借水流经出水管排出体外。 总之,围鳃腔与海鞘的消化、呼吸、排泄、生殖四大生理功能的进行都有关系。

动物学半索动物门详细总结--期末必备

无脊椎动物的高等门类,属于后口动物,全海产 分为羽鳃纲+肠鳃纲 特征:具鳃裂,口索,前端有空腔的背神经索,真体腔,身体分3节—吻,领,躯干1.外形 蠕虫状 体分吻,领,躯干 躯干部细长,有成对的鳃孔和鳃裂相通 躯干末端为肛门 2.体腔 真体腔,原肠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再形成体腔(和棘皮动物相同) 3.消化和呼吸系统 a.口腔位于领部,其背壁向前延伸一个短盲管至吻基部,称为口索口索是不完全的脊索(半索动物的特征) b.口腔进入躯干部,称咽部,咽的背部两侧各有一U字形鳃裂 每个鳃裂开口至鳃囊,再经鳃孔通向体表(呼吸) c.咽后为食道,肠,肠末端由肛门开口于体外,无胃的分化 4.神经系统 由1条背神经索和1条腹神经索构成 (背神经索是雏形的背神经管) 5.生殖 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相似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的地位 a.属于脊索动物 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 咽鳃裂 空腔的背神经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 b.属于无脊椎动物 无真正脊索 实心的腹神经索 开管式循环 肛门位于身体末端 c.与棘皮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都是后口动物 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 柱头幼虫和棘皮动物的短脘幼虫形态结构相似 肌肉里含有肌酸和精氨酸

主要特征 1.脊索 定义: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发生:原肠背壁脊索中胚层向背面突出卷曲形成 结构: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脊索鞘(脊索细胞分泌形成) 存在:(所有脊索动物的个体发育阶段一定都有脊索) A.终身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文昌鱼)+脊椎动物圆口类 B.仅见于幼体时期(尾索动物) C.其他类群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柱取代 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残余 (鱼的相邻椎体间残留念珠状脊索) 意义:脊索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a)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撑和保护功能,使躯体大型化成为可能 b)中轴支撑作用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 c)保护神经中枢 d)是脊椎动物头部和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2.背神经管 定义: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位于脊索背面 形成:脊索诱导胚胎背中部的外胚层加厚下陷卷曲而成 存在: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终身保留:头索动物 幼体存在:尾索动物 分化:成脑(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脊椎动物胚胎期形成后进行分化 脊索动物的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鳃裂 定义: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于间接的与体外相同,称鳃裂 发生:胚胎咽部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咽囊,对应外胚层形成咽沟向内凹陷,穿透中胚层并打通形成裂缝状结构存在:水生动物的鳃裂终身存在发达 陆栖脊索动物在胚胎,幼体(蝌蚪)存在,成体完全消失 羊膜动物:仅胚胎期具有 次要特征 1.尾若存在为肛后尾 2.心脏为与消化管腹面—腹式心 3.闭管式循环 4.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后口,分节的肌节 与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 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三胚层,次生体腔,后口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13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 1. 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或()。 因为个人计算机也简称(),为避免和个人计算机相混淆,一般简称可编程控制器为。 2. 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的接口电路?可编程控制器的接口电路 由哪几部分组成?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接口电路是可编程控制器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电路。 接口电路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编程器接口、存储器接口、扩展板接口、特殊模块接口和通讯接口。 接口电路是可编程控制器和外界交换信息的通道。接口电路实现可编程控制器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输出模块用来把可编程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传送到其控制对象上。 3. 什么是软继电器?试比较软继电器和真实的继电器的异同。 可编程控制器中的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等称为软继电器(软电器),它们只是用来描述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功能的一种等效电器,不是真正的继电器。 ①相同点

电气结构相同:均由线圈和触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组成。 工作原理相同:当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线圈断电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②不同点 电气符号不同:真实继电器的电气符号由国家标准规定,软继电器的电气符号由可编程控制器厂家规定。 触点数量不同:真实继电器只有有限对触点,软继电器有无穷对触点。 形态不同:真实继电器有形状、有尺寸,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电器实体;软继电器只是计算机中的存储位或存储单元,是电子电路。 控制功能的实现方式不同:真实继电器通过真实继电器的触点状态的变化来实现其控制功能,而软继电器则是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实现其控制功能。 驱动方式不同: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软件“置1”或“置0”存储位来改变软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只要存储位“置1”或“置0”,对应的软继电器即可可靠工作;真实继电器通过使线圈通电或断电来改变软继电器工作状态,线圈电压必须达到规定的值,真实继电器才能可靠工作。 工作可靠性和寿命不同:软继电器工作可靠性高、寿命长;真实继电器工作可靠性相对低、寿命相对短。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 1、体型 ?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 ?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 ?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 ?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 ?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 ?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 ?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 形的内鳃裂。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 ?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 ?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领索再往后,又成为背、腹神经索,穿行于表皮之下。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至吻部的基部,盲管的腹侧有胶质的吻骨,但并不很坚硬,称为“口索”,由于口索很短小,所以,将具有这一结构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一、取食和消化 ?柱头虫依靠吻体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可使吻部和领部发生伸缩,用来掘沙。 ?柱头虫的口位于吻的基部腹面,领的最前缘,在虫体向前掘进时,水和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会被摄入口和咽中,然后进入细长的肠管内,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同蚯蚓大致相同,不能消化的泥沙或残渣,经身体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羽鳃纲的动物行悬浮取食,通过腕将粘附在触手上的悬浮物送入口中进行消化。 二、呼吸系统 ?柱头虫的内鳃裂上有丰实的血管,由于纤毛的作用或虫体前进时,水会从口进入咽,然后经过内鳃裂到鳃囊,最后经外鳃裂流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水经过内鳃裂时,与内鳃裂上的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三、循环系统 ?柱头虫循环系统的构造同蚯蚓类似,主要有背血管和腹血管组成。柱头虫的血管实际上是血窦,所以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 四、排泄系统 ?柱头虫口索前端,有一血管球,是柱头虫的排泄器管。

第十一章 棘皮动物门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重点: 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 难点: 棘皮动物体腔的结构、功能和发生。 学时: 讲授2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棘皮动物门在动物演化上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它们与原口动物(protostome)不同的是: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因此棘皮动物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不同,与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为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我们熟知的有海星、海胆、海参等。 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一. 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为五辐对称 辐射对称的形式是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的幼体发育而来。 二.次生体腔发达.

三.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 上皮:单层细胞 真皮:结缔组织、肌肉层、内骨骼(中胚层形成)、体腔上皮。 内骨骼差别很大:如极微小(海参);形成骨片呈一定形式排列(海星等);骨骼完全愈合成完整的壳(海胆类)。内骨骼常突出体表,形成刺或棘,故称棘皮动物。 四. 有独特的水管系和管足。 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海水可在其中循环。管足有运动、呼吸、摄食的功能。 五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 六. 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中有各型的幼虫 如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海胆幼虫等。 七.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第二节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全部海洋底栖生活,现存6000多种,化石种类有20000多种。分为2亚门5个纲。一、有柄亚门(Pelmatozoa) 固着或附着生活,在某个生活史中具固着用的柄。 1、海百合纲(Crlnoidea) 是本门中最原始的一类,用柄营固着生活(海百合),也有无柄营自由生活(海羽星)。现存约630种。 二、游移亚门(Eleutherozoa)

半索动物

一、代表动物——柱头虫(Balanoglossus)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 吻、领、躯干 二、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具有口索 2、具有咽鳃裂 3、具有背神经索,其前端呈具腔的管状 4 、身体表面及体腔分成连续的三部分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 吻腔(1个) 领腔(1对) 躯干腔(1对) (二) 体壁和体腔 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三)消化和呼吸 口腔 水+食物 口 口索 (stomochord) 柱头虫等半索动物在吻、领的腹面交界处,口腔背壁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状构造,被视为雏形脊索或脑垂体的前身。 为半索动物所特有 单体自由生活或集群固着生活 多栖息于潮间带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种类少,约90种 又称隐索动物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体腔 表皮层 肌肉层 体腔膜 体壁 食物(腹面) 食道 胃肠 肛门 体外 咽 水(背面)_ 内鳃裂 外鳃孔 体外 循环方式:开管式 循环系统组成:血管、血窦、心囊 (四)循环和排泄 排泄器官:脉球(Glomerulus)或吻腺 (五)神经系统 组成:背神经索、腹神经索及其相连神经 特点:背神经索在领部处出现狭窄空腔(隙),可视为雏形的背神经管 (六)生殖和发育 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间接发育 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 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特称为适应辐射 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似棘皮动物的特征*后口动物 *原肠凸出形成中胚层*幼虫相似 似脊索动物的特征*有鳃裂*背神经索前端有空腔 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头盘虫、杆壁虫 柱头虫、黄岛长吻虫 肠鳃纲: 羽鳃纲:

第十一章 棘皮动物 总结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成体五辐射对称,幼体为两侧对称。全部海生。 ·具有较大的次生体腔。 ·具有特殊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内骨骼被包在外胚层的表皮下面,常向外突出形成棘或刺。 ·棘皮动物从系统发生上属后口动物。 1、体壁、骨骼 表皮层角质层(薄)+单纤毛柱状上皮 (1)体壁真皮层结缔组织+肌肉层 体腔膜位于肌肉层内部,其它无脊椎动物体壁都没真皮层(2)骨骼 ·棘皮动物的内骨骼由许多钙质骨片组成;骨片上有小孔;骨片位于体壁的结缔组织内。 2、水管系统 相对封闭的管装系统——运动功能 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管足、吸盘、坛囊。 3、血系统、围血系统 (1)棘皮动物没有专门的循环器官,但有特殊的血系统(hemal system)+围血系统(perihemal system)。 (2)血系统:辐血管,环血管,胃血管及其分枝,轴窦与石管。

(3)围血系统:围绕在血系统之外的一套窦隙,为体腔的一部分。 4、神经系统 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的,没有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 5、生殖、发育 (1)棘皮动物大多是雌雄异体(少数海蛇尾和海参除外),受精卵为辐射卵裂 (2)原肠胚时的胚孔最终发育成成体的肛门 (3)棘皮动物的幼虫期是两侧对称——变态后形成辐射对称的幼虫:棘皮动物的五辐射对称是次生性的。 二、棘皮动物门的分类有柄亚门 游走亚门 1、有柄亚门(Pelmatozoa) 附着或固着生活,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具固着用的柄。海百合纲+许多化石种类 ·海百合纲(Crlnoidea) 最原始的棘皮动物,以柄固着生活(海百合),或无柄营自由生活(海羽星)。 五个腕的基部多分枝——身体看似杯状——但口面、反口面均在同一个面。 2、游走亚门(Eleutherozoa) 自由生活,生活史无固着生活的柄。

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各省市试题选编第十三章:动物题库

第三章动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北98)下列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的腔肠动物是 A 海蛰 B 海葵 C 水螅 D 珊瑚 2.(湖北98)有一张无标签的动物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在体壁和肠壁之间具有空腔,且肠壁仅由单层细胞组成,则这一动物属于 A 扇形动物 B 线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文昌鱼 3.(湖北98)下列与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无关的生殖方式是 A 孤雌生殖 B 复分裂生殖 C 孢子生殖 D 多胚生殖 4.(湖北98)许多动物的个体发育中要经历特殊的幼虫期,下列组合哪组正确Ⅰ.腔肠动物a.担轮幼虫Ⅱ.扇形动物b.牟勒氏幼虫Ⅲ.环节运动c.面盘幼虫Ⅳ.软体动物d.浮浪细虫 A Ⅰa、Ⅱb、Ⅲc、Ⅳd B Ⅰb、Ⅱc、Ⅲd、Ⅳa C Ⅰd、Ⅱb、Ⅲa、Ⅳc D Ⅰd、Ⅱa、Ⅲc、Ⅳb 5.(福建98初赛)在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 (1)首先具有多细胞结构的是 (2)首先出现三个胚层的是 (3)首先出现真体腔的是 (4)首先具有脊柱的是 (5)首先实现动脉血与静脉血分开的是 (6)具有隔的动物是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节肢动物D.环节动物E.扁形动物 F.鸟纲G.鱼纲H.哺乳纲 6.(广东98初赛)下列哪种动物无呼吸器官 A 河蚌 B 蛔虫 C 蝗虫 D 虾 7.(湖北99)石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的部位是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胶层 8.(湖北99)某农业技术员在棉田中检查发现,棉叶向叶背面卷曲,这可能是由哪种害虫所致 A 天牛 B 螟虫 C 棉蝗 D 蚜虫 9.(湖北99)猪肉绦虫的特点是 A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B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C 囊尾蚴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D 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 10.(湖北99)下列哪种情况下人体易感染蛔虫 A 吃了未洗干净的生菜 B 吃了本煮熟的鱼 C 赤脚在农田中劳动 D 在池塘中捉鱼时 11.(黑龙江99复赛)下列动物中依次具有消化腔、原体腔、真体腔的动物是 A 蛔虫、涡虫、蚯蚓 B 水螅、蛔虫、水蛭 第1 页共14 页

第十三章棘皮动物复习题

棘皮动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五幅对称 2. 次生性幅射对称 3. 水管系统 4. 围血系统 二、填空题 1. 棘皮动物具有内骨骼,它起源于中胚层。 2. 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在成体时分化成、和3个部分。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 3. 海盘车的卵裂为典型的,囊胚经形成原肠胚,同时以法形成体腔,并且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特的系统和系统。均等卵裂;内陷;体腔囊;围血;水管 4. 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的动物是和。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足类(有由中胚层形成的保护脑的软骨) 5. 棘皮动物门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纲是海参纲。 6. 海盘车的水管系统由、、、、和等部分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射管;侧水管;管足 7. 海胆卵裂属于,蛙卵裂属于,鸡卵裂属于,昆虫卵裂属于。等全分裂(均等卵裂)不等全裂(不等裂);盘状卵裂(盘裂);表面卵裂(表裂) 8. 棘皮动物的囊胚经形成原肠胚,以形成体腔,胚胎发育时的原口以后变成,它区别于原口动物而属于。内陷;体腔囊法;肛门;后口动物 9. 海盘车属于,其幼体为对称,成体为对称,成体的这种对称形式特称为。棘皮动物;两侧;次生性的辐射对称

10. 棘皮动物包括、、、和5纲。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11. 棘皮动物在系统进化上被认为与半索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是因为纲的幼虫与门相似。海参;耳状;半索;肠鳃纲类的柱头虫 12. 棘皮动物不同于其他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属于动物,本门常用的代表动物为,它属于纲。后口;海盘车;海星 13. 五倍子蚜、刺蛇尾、蛞蝓、刺参、海羊齿分别属于纲、纲、纲 和纲。昆虫;蛇尾;腹足;海参;海百合 14. 棘皮动物个体发育中有许多种形态的幼虫,试写出其中的五种:、、、和。 15. 海盘车的围血系统包括和两部分,它是由的一部分特化而成。 16. 海星的神经系统包含3个有联系的系统、和。 17. 海星发育过程中出现3种形态的幼体、和。 18. 海胆的多数种类口内具结构复杂的咀嚼器,称为。 19. 海星是养殖业的敌害;海胆是养殖业的敌害。 20. 毛颚动物的身体分为、和3部分,其体腔是起源于,其上皮为。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 1. 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毛颚动物是原口动物。 2.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3. 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4. 棘皮动物是雌雄同体的。 5. 海盘车又叫海胆。 6. 区别海星的正反面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其背面各腕中间均有一条由口伸向腕端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3、理解半索动物门在动物界的地位。 重点: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难点: 1、鳃裂的结构。 2、吻、领的结构和功能。 学时: 讲授1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半索动物门,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本门约50种,,均海产。 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 1、具有背神经索,索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2、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3、有口索,为半索动物特有的结构,是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状结构。半索、隐索动物由此得名。 是最初出现的脊索,其支持身体作用。 口索的作用(两种观点) 相当于未来的脑垂体前叶,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第二节代表动物----柱头虫(Balanoglossus) 一、外部形态及生活习性 1、体呈蠕虫状,最长可达2尺以上。 2、栖息于太平洋沿岸的浅泥沙中,生活方式似蚯蚓。 3、体分部:吻、领、躯干三部分。 肌肉:吻、领有发达的肌肉,吻能缩入领内。 腔:吻、领、躯干中有空腔,分别称为吻腔、领腔、躯干腔,为体腔的一部分。 4、掘穴和运动的结构基础:肌肉、腔的充水和排水依靠吻腔、领腔的排水和充水及吻、领部的肌肉舒缩活动,挖掘泥沙及运动身体。当吻腔充水时,吻部变得强直而有力,类似柱头的作用,故名“柱头虫”。 二、内部结构特点 1、鳃裂:躯干部前端背侧,水→口→咽→鳃裂→排出 2、消化系统: 口:吻基的腹面,领的最前端。 咽: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1、柱头虫的主要特征。 答:柱头虫属于肠鳃纲,时半索动物门中分布甚广的类群,体呈蠕虫形,全身由吻、领、躯干三部分组成。 (1)体壁和体腔 (2)消化和呼吸 (3)循环和排泄 (4)神经 (5)生殖和发育 2、何谓“适应辐射”? 答: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特称为适应辐射。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2)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3)咽鳃裂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 2、脊索动物还有那些次要特征? 答:(1)三胚层(2)后口(3)存在次生体腔(4)两侧对称的体制(5)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 答:脊索动物分为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等。 (2)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 (3)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1)以脊椎代替脊索。 ①脊椎动物以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 ②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展成为头颅保护脑。 (2)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 ①背神经管在前端分化为脑和眼耳、鼻等感觉器官以及和感觉器官相连的神经。 ②背神经管在后端分化成脊髓。 (3)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上下肢和上下颌。 ①鳍形肢:为水生种类所特有。 ②掌形肢:陆生种类的前后肢。 ③能开闭的上下颌是脊椎动物所特有的,它加强了动物主要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4)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①具有有搏动能力的心脏。 ②血液中开始出现红血球。 ③血液循环加快,效能提高。

第十三章_简单测向原理及测向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架设(1)上课讲义

第十三章_简单测向原理及测向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架设(1)

第十三章简单测向原理和测向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及干扰查找 一、无线电测向的历史 无线电测向的历史已有近百年了,1908年德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测向仪(无线电罗盘),1926年出现了第一个地面无线信标,供航海、航空事业中的无线电导航用,在航行中的舰船和飞机利用其自身安装的测向机,通过对地面的已知无线电信标台进行测向,就可以确定其自身的空间位置。 最早无线电测向用于导航,后来在军事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测向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不算MF、LF航空导航和航海导航在我国的历史),开始时是用于军事HF测向,VHF/UHF测向在我国也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无线电测向在无线电管理中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无线电测向技术基础 无线电测向技术是现代通信、导航、国防、无线电管理和科研等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电测向,是依靠测量空间电磁波的无线电设备来完成的。对被测的发射台的方向判断是否准确,除了要求无线电测向设备有良好的性能之外,还依靠人们对电磁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因此电磁波传播的情况,电磁波的各种极化及多径效应和接收特点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需分析的。由于电波在传播途中,经过各种不同的障碍,如地面建筑、高山、森林、湖泊等(短波还有电离层反射)使电磁波产生反射、折射、绕射或二次辐射等现象,从而使电磁波产生畸变,它都会对测向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1.各波段电波传播特点 短波—主要靠地波、天波(受电离层影响)和反射波 超短波--直射波和反射波,特殊情况还有散射和折射 微波、卫星—都是直射波,频率高时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如雾、雨雪等,有些寻呼链路产生干扰) 各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 超长波和长波:3KHz——30KHz 、30KHz——300KHz 长波传播特点,绕射能力强,大地(土壤)的吸收不显著(与传播的地面几乎无关),在陆地上可传2000—3000Km以上,在海面上更远。 中波:300KHz——3MHz(波长1000m——100m) 中波传播有地波和天波,特点是白天靠地波,而晚上则既靠天波又靠地波(白天D层吸收,晚上D层消失,E层反射)有衰落现象。中波除广播外多用于船舶、飞机的各种航标电波(导航)。 短波:1.5MHz——30MHz 短波传播也是靠地波和天波。 地波传播的距离取决于频率和地面的电参数。因为地面对短波的吸收较强,绕射能力较差,一般地波传播距离在几十公里。 天波传播主要是靠电离层反射,F层反射,E层损耗。

棘皮动物门分类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分类系统 摘要: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是一类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按生活方式,可分为2亚门。有柄亚门(Pelmatozoa)幼体具柄,固着生活。有5纲,其中4纲为化石纲,现存仅海百合纲(Crinoidea)。游移亚门无柄,自由生活;口面向下,有4纲,包括:海星纲(Asteroidea)、蛇尾纲(Ophiuroidea)、海胆纲(Echinoidea)和海参纲(Holothuroidea)。关键词:棘皮动物门,特征,分类系统 棘皮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包括一些古老的海洋动物。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0000多种类,现生种约5000余种。全部海洋底栖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等都属于棘皮动物,她们在形态结构与发生上都有一些独特之处,与原口动物有很大不同。【1】 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它们的原肠胚孔形成肛门,而口部是后来形成的。它们有特殊的五体对称步管结构。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肠腔法(enterocoel)发育形成。由于棘皮动物的胚胎形成方式和脊索动物一样,所以它们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实际上是包括人在内的脊索动物的近亲。刚出生的棘皮动物是两边对称的。成长期间,左边增大而右边缩小,直到右边被完全吸收了,然后这一边长成五倍辐形对称形状。 形态特征 外形随着棘皮动物在海洋栖息的深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外形差异较大。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①海星型,体呈多角星形或五角星形,扁平,如海星、阳遂足等。②海胆形,体呈半球形、卵形或盘形。如马粪海胆,紫海胆等。③海参型,体呈长圆筒形,无腕无棘。如刺参、梅花刺等。④海百合型,体呈树枝状,腕羽状分枝,形似植物,如海齿花、海洋齿等。 无论属何种体型,成体多呈辐射对称,一般都可分为体盘和腕两部分。体盘是主体,是水管、循环、消化、神经等器官系统大部分所在的地方。体盘中央有口、筛板和肛门。口所在的一面,称口面;与1面相对的一面称反口面。肛门多位于反口面。筛板多在肛门附近,上有许多小孔,是海水出入体内的门户。腕多细长,突出于体盘作辐射排列。腕的腹面有呈“V”字形的纵沟,称步带沟或管足沟。沟内有2~4行管足,是本门多数种类的运动器官。体表具长短粗细不等的棘状突起,称之为棘。有的棘的上端分叉似钳,称为叉棘或棘钳。体表还有许多薄膜状的颗粒形突起,其内腔与体腔相通,具呼吸、排泄功能,称为皮鳃。【2】 生理特点 所有的棘皮动物都是具有中胚层起源的内骨骼。棘皮动物属真体腔,很发达,水管系统(步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它是由一部分体腔演化而成。棘皮动物的围血系统也由一部分体腔演变而成,循环系统(血系统)也是由口面和反口面的环血窦(环血管)、辐血窦(辐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五辐对称 2.次生性辐射对称 3.水管系统 4.围血系统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毛鄂动物是原口动物。() 2.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3.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4.棘皮动物是雌雄同体的。() 5.海盘车又叫海胆。() 6.区别海星的正反面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其背面各腕中间均有一条由口伸向腕端部的 步带沟。() 7.海星的外皮层兼有呼吸及排泄功能。() 8.海盘车的血系统很发达。() 9.海星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10.海星具很强的再生能力。单独的腕可再生出完整的身体。() 11.海盘车的感觉器官不发达,但其管足具有嗅觉功能。() 12.蛇尾纲与海星纲均具5具腕。() 13.海星个体发育中有外腕幼虫。() 14.毛鄂动物无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15.毛鄂动物为雌雄异体。() 三、填空 1.棘皮动物具有___________骨骼,它起源于是_________胚层。 2.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在成体时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3.海盘车的卵裂为典型的_________,囊胚经___________形成原肠胚,同时以 _________法形成体腔,并且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特的_________系统和 _________系统。 4.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的动物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棘皮动物门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纲是__________________。 6.海盘车的水管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部分组成。 7.海胆卵裂属于________卵裂,蛙卵属于________卵裂,鸡卵属于________卵裂,昆 虫卵属于_______卵裂。 8.棘皮动物的囊胚经__________而形成原肠胚,以__________形成体腔,胚胎发育时 的原口将来变成__________,它区别于原口动物而属于__________。 9.海盘车属________门_________纲,其幼体为_________ 对称,成体为_________ 对称,成体的这种对称形式称为___________。 10.棘皮动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纲。 11.棘皮动物在系统演化上被认为与半脊索动物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是因为________ 纲的________幼虫与___________门的_________幼虫相似。 12.棘皮动物不同于其它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属于___________动物,本门常用的代表 动物为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纲。 13.五倍子蚜、刺蛇尾、蛞蝓、刺参、海羊齿分别属于_________纲、_______纲、_________

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练习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一、选择 ( C )1、柱头虫是属于: A、环节动物 B、棘皮动物 C、半索动物 D、脊索动物 ( C ) 2、逆行变态发生在下列哪一种动物: A、柱头虫 B、头索动物 C、尾索动物 D、两栖类( ) ( B )3、柱头虫特有的器官是: A、鳃裂 B、口索 C、刺细胞 D、骨针 ( D ) 4、哪一种动物属于半索动物: A、海胆 B、海豆芽 C、医蛭 D、柱头虫 ( A ) 5、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 A、半索动物 B、海绵动物 C、腔肠动物 D、棘皮动物 二、填空: 1、柱头虫身体可以分为吻、领和躯干 3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一、选择 ( D ) 1、背神经管见于: A、柱头动物 B、棘皮动物 C、环节动物 D、脊索动物 ( C ) 2、被囊素见于下列那种动物: A、眼虫 B、河蚌 C、海鞘 D、扬子鳄 ( D ) 3、肛后尾见于: A、节肢动物 B、柱头动物 C、头足动物 D、脊索动物 ( A ) 4、属于无颔类的特征是: A、无成对附肢 B、无明显头部 C、三个半规管 D、脊椎代替脊索( B )5、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A、闭管式循环 B、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 C、背神经索 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A ) 6、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A、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 B、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索 C、脊索、咽鳃裂、腹神经索 D、咽鳃裂、背神经管、闭管式循环( A ) 7、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 A、半索动物 B、海绵动物 C、腔肠动物 D、棘皮动物 ( B ) 8、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A、闭管式循环 B、肛后尾 C、背神经索 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C ) 9、海鞘属于: A、头索动物 B、半索动物 C、尾索动物 D、无脊椎毒物 ( C ) 10、海鞘的结构-内柱的主要作用是: A、支持 B、呼吸 C、帮助取食 D、排泄 ( D ) 11、下列哪些特征既见于脊椎动物,又见于无脊椎动物: A、脊索、两侧对称 B、口索、闭管式循环 C、开管式循环、背神经管 D、真体腔、两侧对称 ( D ) 12、不属于有颔类的动物有 A、林蛙 B、鳕鱼 C、游蛇 D、七鳃鳗 ( A ) 13、属于柄海鞘结构的是: A、外套膜 B、脊髓 C、脊柱 D、脑 ( C ) 14、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第十三章 励磁系统

第十三章励磁系统 第一节概述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系统是由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和发电机组成的系统。其构成如图13-1所示。励磁功率单元是指向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提供直流励磁电流的励磁电源部分,而励磁调节器则是根据控制要求和给定调节准则控制励磁功率单元输出的装置。 图13-1发电机励磁系统基本原理框图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开始进入了大容量、大电网、高自动化时期。对于大电网而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容量发电机短路比的减小及瞬变电抗的增大,均给系统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350MW机组对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顶值电压倍数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35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组主要采用无刷励磁方式和自并励励磁方式。近年来,由于自并励励磁系统具有固有的高起始快速响应特性,而且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加之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配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从而使自并励励磁系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一、励磁系统的作用和要求 励磁系统是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力系统及发电机本身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励磁系统的主要作用有: 1)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维持发电机或系统某点电压水平。 2)合理分配发电机间的无功负荷。 3)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 4)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在大容量长距离输电的电网中,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是方便和经济的,因此大型发电机上的励磁调节器的作用已超出调节电压的范围,所以称为励磁调节器,而不称为电压调节器。 5)提高带时限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度。

6)在暂态过程中(如故障切除后、个别发电机失磁时),能加速电网电压的恢复,提高电能质量,改善系统的工作条件。 励磁系统的要求: 1)在正常运行时,能按照负荷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自动地改变励磁电流,以维持电压在给定值水平,并能稳定分配机组间的无功负荷。 2)应有足够的功率输出,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电压降低时,能迅速地将发电机的励磁加大到最大值,以实现强行励磁的作用。 3)装置本身应无死区以利于提高系统静态稳定,并且动作应迅速、工作可靠、调节过程要稳定。 二、励磁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 励磁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有强行励磁顶值电压倍数、励磁电压上升速度(电压响应比)和励磁电压上升响应时间。 (一)强行励磁顶值电压倍数 强行励磁顶值电压倍数,一般是指在强励作用下励磁功率单元输出的最大励磁电压 与额定励磁电压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13-1) 式中—稳态顶值电压倍数.又称强励倍数。 强行励磁顶值电压倍数用于衡量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现代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强励倍数一般为。强励倍数越高,越有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大容量发电机受过载能力约束,一般承受强励倍数能力比中小容量发电机低,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即使是大容量发电机也应选取较高的强励倍数。 临沂发电公司2350MW发电机励磁系统具有短时过载能力,强励倍数不小于2.0,允许强励时间为20秒。 (二)励磁电压上升速度—电压响应比 励磁电压上升速度是励磁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之一。随着机组容量增大、励磁方式的改进和发展,励磁电压上升速度一般采用励磁机等效时间常数法来确定励磁电压上升速度。 励磁电压上升速度定义为:当强励作用时,在时间间隔为励磁机等效时间常数之内,顶值励磁电压与额定励磁电压差值()的0.632倍的平均上升速度对额定励磁电压之比,称为“电压响应比”,可用公式表示为 (13-2)

第13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答案欧青立编

第13章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习题 13.1 什么是模拟量接口?在微机的哪些应用领域中要用到模拟接口? 【参考答案】模拟量接口是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或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包括A/D转换接口和D/A转换接口,其中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是其核心。A/D转换的基本目的是便于计算机处理外部世界的物理量,即识别和计算外部世界。A/D接口的功能是把外界模拟量变换成数字量。D/A转换的基本目的是便于控制驱动执行机构,控制与操作外部模拟设备。D/A接口是把数字量变换为模拟量的电路。其作用是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设备中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以便计算机控制外部模拟设备。 在测控系统和智能测量仪器中,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中,采集对象往往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温度、压力、流量、位移、转速、电流、电压等),但计算机处理的是离散的数字量,因此需要对连接变化的物理量(模拟量)进行采样、保持,再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交给计算机处理、保存等。这一过程称为A/D转换。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有时需要转换为模拟量以控制某些执行元件(如声卡播放音乐等),这一过程称为D/A 转换。因此,A/D和D/A接口是计算机测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接口电路。这些场合需要用到模拟接口。 13.2 什么是A/D?什么D/A?A/D和D/A转换器在微型计算机应用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称为A/D。把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称为D/A。A/D 转换的基本目的是便于计算机处理外部世界的物理量,即识别和计算外部世界。D/A转换的基本目的是便于控制驱动执行机构,控制与操作外部模拟设备。在微机应用中A/D 转换器完成输入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供微机采集数据。D/A转换器完成微机输出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实现微机控制。 13.3 什么是A/D转换精度?什么是转换速率?什么是分辨率? 【参考答案】精度用最大的静态转换误差的形式表示,这个转换误差应包括非线性误差、比例系数误差及漂移误差等综合误差,它反映了实际输出电压与理论输出电压之间的接近程度。对A/D转换器来说,通常用量化精度来描述,即指A/D转换器实际输出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对D/A转换器来说,指D/A转换器实际输出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 转换时间是指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包括稳定时间),转换时间的倒数即为转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