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就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把语言作为一个变量、一个参数来分析语言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其主要论据就是人力资本理论……语言学经济学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的学科。它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语言经济的学科, 如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学习培训的经济效益等……也可以把语言作为分析经济学的一种方法……还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出发, 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语言如语言的演变、发展等……经济学与语言是一个宽泛的名称……涉及到语言的语义、语用及演化问题本身, 还对经济学的语言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以往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民族归属, 特定的母语造成了特定的人群, 这些人群的经济收人有很大的差别。这阶段的研究, 如美国黑人和白人的收人差距, 加拿大以英语和法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收人差别。2)母语是一种遗产,不需要个人奋斗就能够实现, 而第二语言需要个人付出。3)语言能力是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技巧和其他技巧一样, 都可以作为经济要素, 可以通过投资获利分析。4)语言对人们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并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来评价各种不同的语言政策, 不同的语言政策的相对优劣比较成为一种量化上的可能。

一、语言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

语言就类型学来说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只要能够有效地满足交际就行。但是不同语言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却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多种因素,从语言的使用人数、语言学习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 体现出来的学习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收益、代际收益等内容, 都可以用经济学加以分析。这是语言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

信息经济学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 即语言具有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其中以格林的研究最为突出,研究主要起自经济学家。到了后来, 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等也加人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行列中来:祝婉瑾、戴炜栋、何自然、高一虹、徐大明等等。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教育投资。语言的成本主要是语言学习的成本、语言交流的成本、语言政策推行的成本等。语言学习的成本又包括语言教育中书籍费用、教师课酬、母语的区域跨度、语言学习者的机会成本等。语言的收益包括掌握某种语言比没有掌握这种语言多得的个人收人、社会地位改变所形成的心理收益、某历史时期“更有价值的语言”作为母语的代际收益、语言促进外贸的力度、语言保持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价值、语言推广的政治收益, 等等。

从这一点上来说, 对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其实是一种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语言规划就是着眼于社会福利的语言工程。

对语言成本收益分析还是有一些较为一致的定性认识语言具有网络效应, 语言的统一要比方言隔阂节约交流成本。

有人采用增量分析法, 定性地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分析孔子学院设立和运行的效率, 建立以各成本要素和收益要素为自变量、效率为因变量的成本收益模型。

理想状态是双语的体制, 而且双语的流利程度相同, 所有的人都既能用普通话交流, 又能用本地方言来交流,。美国有过双语教育的历史, 后来基本上改为沉浸式英语教育, 其原因主要在于本地方言的保持增加了成本投人。

语言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非常复杂,由于社会、历史和经济等背景的差异,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所拥有的价值是不同的,对收人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语言政策实施所需要的所有投资都来自于财政收人, 所以语言政策的实施也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但是语言政策的经济分析需要给出在语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哪些阶层获益、哪些阶层收益不明显或者没有收益。所

就我国语言规划而言, 以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不宜采取全国公投的方式进行决策,要加强理论研究, 借鉴外国经验, 实行专家指导, 注重学校教育特别关注非师范院校, 进行语言国情调研, 避免单纯的争论并且尽可能多地收集建设性的意见, 等等。

当语言规划处于语言政治角度考虑时, 也可能在经济上是“划不来”的, 不符合经济原则。例如, 加拿大魁北克省为推行法语, 法语教育与培训、法语翻译耗费几亿美元, 大批非法语公司总部外迁, 此期间魁北克省语言政策的经济成本远远大于经济收益, 但是“历经千辛万苦”还是把法语定为了官方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不仅要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 政治导向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正如费什曼所言, “无论怎么样, 语言都是一种特殊资源, 很难用现行的成本一效益理论来管理。原因是我们很难对语言进行度量, 也很难把它同其他资源分割开来。然而, 我们仍有足够的理由探讨语言与其他资源以及资源规划之间的异同。通过这种比较, 语言规划的问题会变得较

为清晰。”

定量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研究结果更精确, 但是语言经济学的许多研究, 往往是用定性分析来描写或代替定量研究,其原因就是用于研究的数据太难收集,很难分解出哪些是语言的“纯成本”、“纯收益”,甚至是连语言成本占教育成本的比例都只能靠估计。

要使得语言成本收益定量研究继续深人下去,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准确的变量,克服“量不足”、“量不准”的问题。

二、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定人口存在的基础,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基本的地貌条件、气候条件、自然察赋和经济条件。在当前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 人口的迁移, 如移民、人口流动等, 主要是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这种区域经济因素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统一的

语言,既是统一的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要求, 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由此

而来, 语言的统一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一)人口迁移对语言的影响分析框架

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引起语言和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的既有成果目前还很少, 其主要原因有语言变异调查做得少, 偶尔有一些关于语言使用或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 如《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夏历, 、《东莞市工业区外来人口语言态度研究》曹琴, 等。人口迁移的相关资料收集难度大, 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可资利用的相关资料也不是很多。

有关人口流动状况的研究, 至少需要如下一些资料流动人口统计数字、从哪些区域流向哪

些区域、流动人口平均暂住期限、流动人口的主要社会活动范围、流动人口特征学生、农民工、商人、高级白领等、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的选择、交通频率, 等等, 所有这些资料统计难度都相当大, 人员在不停地流动, 抽样也比较困难, 并且周期过长的调查可能会因“过期”而失真。

人口迁移与语言变异, 主要体现在大城市里的语言变异, 大城市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 比如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青岛等, 人口迁移量都比较大。广东省外来农民工比较多, 但是农民工的社会参与度却不一定很大, 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工地和工厂之内。这些可以作为城

市语言调查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返乡后, 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当地语言带来影响。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些分析框架某个语言要素因人口迁移引起的变化, 像拉波夫《纽约城英语的社会分层》中调查的发音一样, 只是把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那些人列为调查对象按照某些标准对移动人口分类, 不同类别的移动人口对停留地的语言总体或某个语言要素的影响,不同类别的移动人口受停留地语言的影响引起自己语言的哪些变化对流动人口采用某种综合评价, 对

因人口流动引起的语言变化采用某种综合评价,考察两种综合评价之间的关系, 等等。这只是一些可能的分析框架, 而真正的分析实践却将是极为难做。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语言统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方言、区域通用语和全国通用语是在不同区域层次上的语言交际工具,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在的区域经济和政治都有一定的关联。自然经济成就方言的存在, “方言土语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特定小地区所形成的一种交际工具, 有时是从民族公用语转化而成的, 有时是离开民族公用语较远的”在自然经济之前是原始社会, 按照历史语言学的假设, 各种方言和语言都来自于某种原始语族。在原始社会里, 应当不存在方言。随着商品的产生, 自然经济的发展, 方言也得以产生, “方言土语当然也是一种地域变异。而且方言土语往往是一种异体, 但方言土语是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 当交通条件不发达, 与外界的交往不是那么急迫需要的‘锁国’情况下生长和巩固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说的地域性语言变异是指普通话、公用语全民语言在不同的地域引起的差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资本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对语言的统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社会统一的时候, 统一是语言发展的总趋势。以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政治上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经济上则是分散的, 不统一的, 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很松散。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书面语, 但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口语。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和汉语的文言文就是这方面的两个经典的例子。要使口语走向统一,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的力量。世界上各地方言差别的消失和语言的统一, 无不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联系。为什么因为资本主义的统一的民族市场打破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隔离状态, 为语言的统一奠定了一个客观的基础。”同时, 语言的统一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的发展, 是保证贸易周转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是使居民自由地广泛地按各个阶级组合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最后, 是使市场同一切大大小小的业主、卖主和买主密切联系起来的条件。”也就是说, 语言的统一与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共识。

然而, 语言的统一程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是否存在严格的相关性呢这个问题, 需要做一个较为广大的区域的语言的调查统计, 区域小了不足以说明语言统一的跨度。这种相关分析应该是一种同一区域关于时间序列的数据相关, 不宜采用共时层面的不同区域的数据分析, 然而我们缺乏这种数据。我们国家进行大样本的语言调查为数不多, 可资利用的资料极少, 我们采用《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基本上是2000年前后的数据, 是一种不同区域的共时数据, 委曲求全, 暂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下面选取了属于非官话区的几个省市进行分析, 有关数据如表2。

说明:普通话人数是指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数, 方言人数是指能用方言交流的人数其数字均由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语文出版社2006年中统计的百分比乘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而得。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第2号的统计。

以年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的数据, 数值经过四舍五人只保留整数。

对上述数据的相关性坡分析如表3所示。

我们可以看出, 普通话和方言的相关系数为, 自由度为5, 检验的P值为, P<, 相关性非常明显普通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 自由度为5, P=,P<, 相关性比较明显;方言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 P=, P>,P值超出置信区间, 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偏相关分析中普通话与方言的偏相关系数为, 自由度为4, P=,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是显着的, 也可以说明“普通话在方言之中, 又在方言之上”。在这里, 我们可以用普通话代表语言的统一程度。

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看作一个区域整体, 全球经济也就是区域经济。就全球范围来看, 英语的统一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许多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第二语言, 这与国际贸易的发

展有一定的关联。这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英语国家包括英语国家之间、非英语国家与英语

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与全世界的英语人口当然, 英语人口的统计也难以“量准”, 似乎可以用学习英语的人数估算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到一些识, 在此我们不拟引人各种具体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在殖民主义时代, 经济的扩展带动了英语等列强语言的扩张在全球化时代, 语言的扩张成为英美国家维护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奥贝巴赫, 和潘尼库克, 等质疑了人们普遍所持的英语只是个人作为获取经济机会的工具的观点, 并认为英语在全球的传播是导致经济不平等日益加

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过程的部分原因。”从世纪中后期以来,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和

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 各国都加强了对民族语言的重视, “经济、政治的独立发展促进了语言的独立发展”,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原本独立发展的民族语言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从这种情形中也可以看出“英语的统一”与

全球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就我国来看, “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 促进汉语向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的发展规律的, 它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 顺应建立民族统一市场的要求, 用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缩小方言的作用, 逐步实现语言的统一。这种政策的成效仍旧决定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实现这一政策的成效就会越大。”由此我们相信,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 普通话的进一步发展还是主流, 也是社会的需

要。

我们相信语言的统一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同一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应

该相关性更大。对此, 乔纳森·普尔的看法是“语言统一性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但不是充分

的条件, 经济发展是语言统一性的充分的但是不必要的条件这里指描述上的, 不是因果关系上的”, 笔者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当然, 我们也可以估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语言的统一程度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之后,语言的统一程度会不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而出现一定的语言保持。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深层关系。一方面, 语言在统一另一方面, 语言在变异这些都必然会引起语言本体研究的内容的改变, 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狭窄思路已难以跟得上语言变化的速度, 这也促进了我们对“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第页的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相信社会语言学研究也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三、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研究

语言交际的成本收益分析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语言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此同时, 人们还认识到语言也是一种资源, 认识到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对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的思考和理解, 似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某些思

路和方法相类似, 虽然语言资源与自然资源、语言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口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的一门学科, 主要涵盖了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这门学科至今还很不成熟。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比, 有关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的

研究更加不成熟, 至今尚没有定型的研究框架, 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往往是零星的、泛泛而谈的、感性认识的, 这类研究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下面我们把一些既有的零星研究成果做简单的

归纳, 试图呈现出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研究的雏形, 对这种研究的一般情形做一介绍, 并给出了一种研究的探索。

(一)一般情形和既有研究成果

语言是附属于人的特征, 人口竞争力是语言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语言人口, 即操某种语言的人的数量, 同时还涉及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交际圈子等方面的因素。

在我国较早引出语言资源观讨论的是邱质朴, 但是其讨论不够深人, 也不够具体。瑞茨, 提出了影响语言规划的三种取向即语言作为问题, 语言作为权利和语言作为资源。语言资源是一

种特殊的资源, 认为“语言是和国家的国土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人口资源等一样性质的重要国家资源”恐怕是有问题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应当像水库里的水和油田里的油那样, 被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语言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 为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贡献”,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 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语言资源不是自然资源, 不同于水和油。费什曼认为“语言跟农业、工业、劳力、水电等资源不同。就大多数非语言资源而言, 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

规划之前, 就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资源了。语言也是这样吗显然只是从其具有价值的意义上讲, 语言才是一种资源。”对于语言的资源价值, 目前一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的着眼于

“促进贸易”, 能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 更方便与那些数量极少的部分人进行经济交易能用外语交流, 能够促进外贸经济。着眼于通过对外语言教学这种“语言出口”赚钱就对外汉语教

学而言, 应当提倡普通话教学, 不提倡用方言和民族语言, 普通话是语言资源。建立语言资源数据库教育部已经建立了数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对语言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与

开发。总之, 我们对语言的资源价值尚缺乏深人的研究, 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学者在说语言的资源观的时候, 往往是特别突出把濒危语言作为资源。

把语言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来理解时, 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救济方式, 但是, 这里面无不充满着种种的矛盾和争议。当前的濒危语言, 大多数情况是语言行为主体对自己母

语的舍弃, 他们自己都不感珍惜,我们旁观者实在无能为力。有些语言学家主张要尽快建立语言档案, 对濒危语言进行录音和记录, 使其“类型学价值”得以保存, 以弥补语言消亡带来的损失, 这其实是一种迷惘而盲从的行为, 因为这已经背离了保护濒危语言的本意。保护濒危语言原本是一种对弱势文化的尊重, 对弱势人群的救济, 对弱势人权的扶助, 着意于生人, 着意于“生者的权利”, 而非死者,而非“死者的骨灰”, 随着那些人的死去, 留下一盘盘录音、一段段记录,只能作为无人能懂的悼词, 一般都会随着历史而湮灭。濒危语言本身的资源价值并不高,

濒危语言是人们的历史创造, 而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即使死亡几千种语言, 人类再创造出几万种语言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财富、对语言数量的崇拜是一种迷惘, 人们对多样化的语言

的“物为我所用”缺乏冷静的思考, 并且, 只要有人活着, 就不存在对语言的数量不能攀升

的担优。笔者认为濒危语言保护不足以干扰我国持续的语言政策。

语言环境, 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 即“语言学和语音学通用术语, 指一个单位处于

注意重心时其所在语段或篇章中在其附近或与其相邻的某些部分。语言环境的特征会影响话段某一位置上某一单位的选择, 从而限制其现次或分布……语言环境指与作出某一观察相关的社

会语言学环境, ”前者狭义地理解为语言的上下文, 后者广义地看作语言外部环境。同语言资源相联系的“语言环境”,不是指上下文, 类似于语言的外部环境, 我们可以定义为“一种语言通常是强势语言和其语言变体或其他语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把语言环境提到更高的认识高度, 原本来自对语言污染的担忧, 在当前主要来自对语言生态危机的顾虑。经济学上一般称环境为公共财产或者公共物品, 把引发外部负经济现象的物品,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称为负的公共物品。语言污染是对语言规范和常态修辞的背离, 在语言纯洁主义者眼中语言污染是普遍

存在的现象, 需要强力治理。自然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结果, 而语言生态危机是交际语言缺少弱势语言的“污染”造成的, 二者不同。语言纯洁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语言观, 而语言规范化是对语言的动态规范, 是一种科学的语言观。由此看来, 语言环境是对语言纯洁度和语言多样性的一种总体性评价, 这种评价可以用语言人口统计加以分析。

语言与人口、语言资源与自然资源、语言环境与自然环境、语言经济与社会经济, 似乎都

有可以类比的方面, 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等同的。从内部逻辑来说, 语言、语言资源、语言环境与语言经济需要相互结合着来研究,单单研究语言资源或语言环境都会存在许多问题, 难成系统。

(二)一种研究探索

在这里, 笔者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语言、语言资源和语言环境,其框架包括语言人口密度、语言人口接近度操某种语言的两个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语言容量特定区域内能够有效交际的语言类型的最大数等。按照自然地理、地貌分类,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区, 从历史、地理角度排除作为天堑影响交通的高山、大河的存在, 选取了属于华北平原的黄河以北在1128年以后黄河主要在现行河道以南摆动, 现行黄河以北地区基本稳定, 距今已有880年的历史的北方官话区的75个县区来研究。基本数据如表4所示。

这种分析框架是探索性的, 只是一种假设模型。我们选择以上75个县区进行分析, 主要因为这些县市满足我们分析需要的一些理想因素地处平原交通方便, 区域内部交往较多, 方言区内部一致性较强, 历史上的移民相对较少, 等等。但是, 也存在两个问题该区域不是与外界封闭的区域, 该区域与全国、全世界其他区域广泛地交流着, 绝对封闭的区域是不存在的。语言容量。以方言区内部较为统一为前提, 得出一个大于1的c值意味着要打破这种语言内部的统一, 所以, 我们对c值理解只能是“可能的结果”而不是“存在的前提”。语言人口接近度h和平均个人活动距离e。体现了语言方言间的接触可能性。语言容量c=种是一种理论值, 就我们选取的75个县区来说, 语言的实际数量可以看做是1同属于一个方言区, 在实际数量和语言容量之间有很大的空间, 这并不等于说该区域75个县区一定要有三百多种方言, 这种分析或许可以用于解释某些现象, 却不能当作确定语言数量的依据。语言分布不是人口分布的充分条件除了“语言政治”强大有力的国家和地区外, 人口分布可以给语言分布一定的解释。

语言人口密度、语言人口接近度、语言容量是对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的一种描述, 条件相近的不同区域可以通过它们进行横向比较,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区域的某些特征。但是, 上述探索依然很不成熟, 不能作为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研究的全部框架, 只能看作是一种寻找对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进行描述的工具的尝试。就目前来说, 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的研究, 任重而道远。

(三)关于语言发展的一个宏观结论“大同小异”

涉及到语言的数量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的质量通话质量的时候,许多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 并且往往是因为人们的个人情绪而使问题变得复杂, 其实, 我们完全可以从客观实际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在上述第二部分中指出“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深层关系。一方面, 语言在统一另一方面, 语言在变异”。同时, 在上文中又可以分析出, 就一个确定的区域而言, 在时间具体的情况下, 语言的数量语言容量c和语言的可交际程度通话质量q是呈反向发展的数量c多时质量q差, 质量q好时数量c少。从这两个分析中,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在现代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强势的语言逐步排斥了弱势的语言, 语言数量呈减少趋势, 可以说“从大的方面, 语言在趋同”而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区域内又会变异出多种式样, 即“从小的方面看, 语言在变异”, 综合来说, 就是“大同小异”。

当q=0时表示人群可以勉强通话, 此时c=1, 即同一个原始族群只有一种原始语族。如果按照现代社会里的语言使用来看, c=1应该是通话质量非常好, 所以应该是接近于而不是等于。这种理论上的看似矛盾的根源在于原始人群人与人之间的无阻碍、无封闭、无孤立的生存状态,

又由于人类早期的语言能力很差, 人与人之间仅仅是勉强能够交流而已。就社会发展史而言, 上古社会里, 人与人之间是无阻碍、无封闭、无孤立的生存状态后来原始人群分化了, 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有阻碍的、封闭的、孤立的状态已经非常严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有阻碍的、封闭的、孤立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又向着无阻碍、无封闭、无孤立的状态发展, 这种种社会的变迁, 直接决定着语言和语言使用的变化。在现代社会里, 当一个特定区域语言容量。非常大时, 可能会造成交际困难, 但是为了交际的效率,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人们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更为通用的语言来使用, 其他的语言方言会越来越弱, 也就是说, 表面上看语言容量。在增大, 而实质上语言的统一程度在增强。由此看来, 语言资源观绝对不能等同于对语言

方言数量的崇拜, 强势语言的发展也不能看成是语言环境的恶化。所以, 历史地看, 人口接触既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也是语言变异的原因, 又是语言趋同的原因, 语言的任何变化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

四、结语

笔者对“语言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 “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和“语言、语言资源与语言环境研究”三部分的研究, 是一种构建语言经济学研究较为全面的框架的探索, 粗疏之处难免存在。在研究中采取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纯粹的经济学研究应该以定量研究为主要内容, 然而, 如鲁宾斯坦, , 所言“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是一个语言的世界, 而不是一个函数的世界”, 语言经济学中的定性分析着实不少。语言规划只是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却几乎是语言经济学的全部内容然而, 对语言规划进行经济学分析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视角, 语言规划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众多的因素。

语言规划本质上是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称为语言的区域规划, 语言规划是通过官方的、非官方的调控方式推进某种特定的区域共同语的形成与稳固, 有很强的空间维度, 并且是相对的区域概念。现实中, 在进行区域经济规划时, 应当也可以把语言规划考虑在内。语言规划也要考虑时间维度, 但时间维度往往仅仅是确定某种语言为区域共同语的根据之一, 语言的具体历史层次的分析具有太多的假设与假象, 语言的时间规划具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语言规划

在时间维度上的规划, 应当也可以借鉴类似国家“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等规划的

某些经验, 改进语言规划在时间维度上的某些不足。总之, 语言规划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工程, 我们要处理好历史根据、区域根基和时间进程的关系, 稳步地推进语言规划实践。

徐大明:语言经济学的疑问与混乱(2010-12-02 18:39:11)

转载标签:语言战略语言经济学徐大明教育分类:宏观视野

语言经济学将语言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把经济学概念应用到语言现象时也出现了一些疑问或混乱。本文围绕语言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讨论,试图进一步澄清语言的“资源”、“选择”、“成本”、“收益”、“贸易”和“市场”等经济学性质,希望对语言经济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语言是稀缺资源吗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既然是语言经济学,其研究目的之一便是社会怎样管理自己稀缺的语言资源。那么,语言资源是稀缺资源吗?或者更具体地说,我国的语言资源稀缺吗?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我国语言资源丰富”,似乎没有“稀缺”的问题。但是经济学上的资源稀缺性是定义性特征,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显然这是一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对语言资源的分析一般联系人力资本理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源。劳动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的语言技能,构成人力资源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成为一种人力资本。但是,这种资源稀缺吗?一般人很难有语言资源匮乏的感觉——许多会说话的人还面临失业的困境,怎么会有语言资源不足的问题呢?事实上,恰恰相反,也许失业还跟语言资源的缺乏有关。仅从人力资本的角度,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就可以发现语言资源的匮乏。因为从经济活动的需要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源中蕴涵的语言资源还不适应当前多语市场的需要。即使不考虑外贸和其他国际交流,只考虑我国各族人民的各方言群体的经济生活的需要,历史造成的语言分割和人类语言学习能力的局限,也使语言资源的稀缺性显露无遗。不用说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就是中国的100多种语言,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掌握。一个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无障碍地与全国讲不同语言的人沟通是不可能的。即使所有的人都有学习普通话的愿望,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没有学习普通话的条件,或者是因为年龄太大,或者是没有语言环境,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等等。资源永远是稀缺的,语言资源也永远是稀缺的。

语言方面有什么权衡取舍

如果人们没有任何选择的话,就不会有经济学;如果语言方面没有选择的话,也不会有语言经济学。语言经济学帮助我们在语言方面作出“最经济”的选择。在个体层面上,我们可以考虑一个人怎样决定如何配置他的语言资源,这包括他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和他仍然具有的语言学习能力。他可以决定继续应用他既有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决定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有意识地扩充和改进他的语言能力。如果他决定扩展他的语言能力,他可以决定是学一种新的语言还是改善他既有的语言。在社会层面上,对标准语和方言、母语与外语也有类似的选择,这一般是体现在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的政策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选择少开设语言课而将课时分配给数学课或其他课,也可以选择开不开外语课,如果开,可以选择在低年级开还是在高年级开,可以选择注重读写还是注重听说;还可以选择教育语言是全部用标准语,还是部分用方言,或者外语。选择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无论怎样选择,总课时是有限的,注重了一方面就忽略了另一方面,增加了一方面的投入就减少了另一方面的投入。

因此,在个人和家庭的层面上,语言方面可以是有选择的,个别的选择累积成形成了社会上的大趋势。政府也可以为民众作出语言上的选择,但需要关注民众的意愿,了解民众的实际情况,考虑效率和公平的均衡问题。

语言决策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选择的结果是在得到一种事物的同时放弃了另一种事物,被放弃的事物成为被选择的事物的机会成本。语言决策也不例外,有它的机会成本。因此,在为子女选择一种外语环境的时候,父母是在减少或消除了他的母语环境。多少外语环境和多少母语环境的组合是最佳选择,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为个人和家庭的顾问,一个语言经济学家必须提醒当事人语言决策的机会成本。如果是为企业做顾问,语言经济学家可能需要提醒企业家采用某种语言作为企业工作语言的机会成本,也许还要帮助他计算做不做职业语言培训的机会成本,也许还要帮助他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管理和服务中的特定语言内容并发现这样做的成本和收益。而作为国家的语言政策顾问,语言经济学家需要发现人力资源用于外语学习的机会成本;如果消耗该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外贸,是否可以将它转用于推进自己的语言成为贸易语言的工作?如果国家的既定政策是保持一定量的外语学习,那么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外语的机会成本就是未被选中的其他外语。在决策时是否比较过这些外语的经济价值,是否比较过学习这些不同外语的成本和收益?是否考虑过改变语言教育政策、实施新语言教育政策的成本,以及不改变现行政策可能导致的代价和后果?

语言贸易是可能的吗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贸易:贸易改善贸易各方的状况。那么语言贸易是可能的吗?显然语言和方言的个数不是市场上可以交易的量,但国家之间是存在语言贸易的。中国从美国进口了多少英语显然不是以英语的个数计量的。但是,进口了多少英语书籍,多少英语教师,多少英语电影是可以以美元计量的;相比之下,我们向美国出口了多少中文书籍,多少汉语教师,多少中文电影也可以同样计量。在具体的数字计算出来之前,我们可以有把握地估计:在这方面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逆差。难以计量的是文化影响,但恐怕两者之间也是正比关系。不过,语言归语言,文化归文化,至少某种语言元素是可以在理论上从文化中离析出来的。这里我们希望有人在语言贸易中的分析上作做类似的工作。

语言市场什么样

要想有发达的语言经济,需要要发达的语言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语言产品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可以进行交易。语言市场首先包括语言技能的市场。但是,语言技能是包含在劳动力当中的,所以有时很难分开。事实上,如果语言技能在市场上不能与其他技能区分,就说明该技能不太重要,是语言经济不发达的一种表现。语言技能有时无法区分,是因为该技能不是专业化的技能,因而缺乏明显的界限,无法按照给定的标准去衡量。因此,语言技能评估标准的客观化和专业、行业语言标准的制定是语言技能实现其市场价值的一个条件。传统的语言产业

主要包括翻译、语言培训和语言科技。在我国这些产业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目前的情况是,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例如,还没有商业化的方言翻译。

以上几个问题的选定有一定的随意性,但都试图针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将经济学概念应用于语言现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语言虽然包含许多典型的经济元素,但将其与其他元素区分开来也非一目了然。认清语言的资源性质、发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发展语言经济。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揭牌仪式

当今时代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科学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已成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迫切的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如语言工程师、文字速录师等,语言已经进入经济文化和高新科技领域,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语言自身的经济价值和产业特征日益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开发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一样,对语言资源进行科学的产业开发,以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造福于中国人民。

中国语言产业、更好地引导语言生活,向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语言产业人员回归到语言学领域。

语言文字普及标准,语言教学、培训、测试,语言文字信息的处理,语言行业与职业等方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提倡语言服务理念,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满足社会语言生活的多种需求,保证规范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为国家政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提供服务。

一个特点是语言文字工作与文化教育结合,与信息化结合。语言资源的理念逐步建立,语言文字问题将不断形成社会的热点话题。汉语的国际传播成效显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新世纪工作目标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呼应,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语言文字标准普及(如辞书、教材等),语言教学、国际汉语教师高级研修及培训、语言测试(如教材、多媒体、影视产品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如输入法、搜索引擎、计算机字库提供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语言行业与职业(如外语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工程师、语言治疗师、语言经理人等)等。对社会公众提供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言产业的培训。

三峡移民的日常交际仍主要采用原方言,第二代会说准河南话的高达%,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2008成立,该中心定位为“中国语言产业的研发、示范基地”。

当今时代,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能发展的社会资源。科学保存、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华语言资源,已成为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急迫的任务。

对于语言资源的发展和建设方面,我们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目前的研究当中发现一些重要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这些工作当中,能和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合作,对于这方面展开研究。比如说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粗放型发展的情况,以及社会语言服务方面的研究不够,对于语言翻译工作的质量和监测,以及和社会语言服务的结合不够,

今天的这个会议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语言资源,一个是语言产业。如果语言资源开发得好,管理得好,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产业,开发得不好就不可能变成产业。

世界范围内靠英语赚钱的产业很多,我们国家的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不光是我们的汉语,还有我们很多的民族语言,100多种语言,其中有几十种的濒危语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地区

的,怎么把它整理起来很重要。而且语言资源,这个语言后面附带的文化信息同等重要,这个是商务印书馆、国家语委共同关心的问题。

学语言的好多人真正对语言背后的文化感兴趣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功利目的,因此我想我们怎么抓住这个机会,

以语言资源的利用为出发点,以语言产业的领域为重点,构建国家语言服务。

一个是语言服务产业,第二个是语言服务的职业,第三是语言服务的行业,第四是语言服务的基业。

从语言服务: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教育服务、语言知识服务、特定行业语言服务,这四个服务都可以构成彼此相对有市场规模的产业。

各种语言服务,能够产生的产业上的职业影响是什么?

从语言这个角度来观察他们,应该提供或者应该完成哪些语言任务?

整合学术资源,团结人力资源,利用市场资源,开发语言资源。

一个语言资源,一个语言状况,一个语言产业,

比如蒙古语、朝鲜语除了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以外,总体也是蒙古语和朝鲜国家级的语言,这种语言还有国际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对除了中国之外,应该对国际的影响都很大。

姚喜双:

语言作为资源,我觉得这种资源和国土资源,和其他资源还不一样,这种资源可以不断开发,这个越开发越大,越广阔。

语言作为工具,作为资源,还可以作为艺术,作为信息,作为文化,它们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和相互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催生新的媒体,手机电视上的电视剧不可能总是45分钟的电视剧,得有5分钟的短剧。

沈家煊:

公安部门聘用几个方言专家协助破案也可以。

解放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语言的解放。

我的女儿就在小学教英语。现在我这个女儿一口北京话,北京话里面没有浊音,结果英语里面的浊音就发不出。

比如中文信息处理方面,我们现在投入这么多钱建语料库,标的到底好不好,这种标法好还是那种标法好,你们语言学家要表态了,

至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怎么能够高效率地教好,

下面我们请《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主编李行健教授发言。

语言学很有用,但是实际上用不到。他说中间应该有一个中介机构,我想他的中介机构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发的,因为资源是死的,资源没有开发成商品,那等于没用处。

陆俭明:

语言已经成为一种软实力,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个人来说,语言已经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一,语言文字本身的开发利用,如通用词汇表、常用汉字表,汉字字体标准化等等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语言成品的开发利用,如有关语言文字的各类各种工具书和实用手册。

第三,语言教学、语言培训、语言测试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如编写语言文字教材、研制语言文字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办不同类型的语言培训班,等等。

第四,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成品的开发和利用,如搜索引擎和各种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汉字输入法标准化及其相应软件,汉字词类标注软件等等。

第五,语言文字行业和职业开发,如语言翻译、文字速录师、广告语言设计师、语言治疗师等培养与培训。

第一必须有科研领航,语言资源开发虽然属于应用型事业,但是必须以科研领航,正面的经验就是现代汉语辞典的开发和不断开发,负面的教训就是当前的国际汉语教学,缺乏科学的态度。

戴庆厦:

目前我们对民族语言的国情,民族语言的价值我们现在还不很清楚,这对于我们国家制定政策非常不利,对少数民族语言来说,我们的语言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商品价值,还有政治价值,也就是说语言资源的开发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不是经济价值所能取代的。

了汶川大地震后,灾民发生惊恐、焦虑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47%,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达20%。但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些,不仅仅是灾民,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本身在救灾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需要疏导,但也做得很不够。??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编制了世界语言报告,开始对语言资源进行监测与开发,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也认识到了语言的资源属性,并且提出了语言资源的观点,十几年来,语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和深入,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语言既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所谓经济上的效益就是大家说的产业化,所谓政治上的效益就是国际上的文化的软实力和国内的民族的凝聚力等等

加强社会语言产业与语言学科的有机联系,推动语言资源开发和语言产业建设,推动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推动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生产力。

李宇明:

我们过去从国家角度来看都是把语言看作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都是语言给我们带来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关心语言是国家的资源,关心公民的语言产品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三方面的语言资源,既然看作资源就要做两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是保护,第二是开发。

第一就是语言资源服务,向社会进行语言咨询服务和语言培训。

第二方面应该有专门的产业来进行开发,这就是语言产业。语言信息处理,文字速录师、语言分析师(司法领域)、语音自动处理合成的一些东西,还有语言广告师。

要把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文化产品,我们设计的汉语拼音就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极大的生产力,我们将来机器翻译,好的辞书,好的教育培训,好的语言资源开发等等,都是把语言和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文化商品的。

加拿大的大山把他汉语学得非常好,发了大财。新东方靠语言发了大财,一帮留学生在国外学到了地道的外语回来办外语教材,他们发了大财。

比如说在语言教育方面的粗放型发展的情况,以及社会语言服务方面的研究不够,对于语言翻译工作的质量和监测,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语言资源’可以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一种方式”,

国家语言战略高峰论坛上,语言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这点在瑞士有明显的体现,该国有4种官方语言,经济学家发现,利用丰富的语言资源,通过语言培训、翻译等方式,创造了瑞士9%的国民生产总值。

目前我国在语言经济上的发展还处于语言培训、同声翻译等传统阶段,徐大明认为,可以将语言资源跟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手机翻译,这个实际上国外已经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语言游戏产业、

语言经济学

收入与歧视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考虑一个学生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问。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呵以把时间在这两个学科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一小时。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的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自己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主要的利益是丰富了知识且一生中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上述计算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计算在内的某些成本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饭。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从专业化和交换中获益

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中间人;中间人创造信息

竞争源于稀缺性;过剩与稀缺性

边际分析

经济分析本质上就是边际分析。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用“边际主义”一词来指代所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经济学理论就是边际分析,因为理论假设了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和预期的额外成本做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在经济决策中,除了边际收益marginal income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某知名作家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小伙吃馒头,吃到第五个时,说吃饱了,还说如果一开始就吃这第五个,就不必吃前四个了。这位作家有所不知,这第五个馒头就是“边际馒头”,如果他懂得边际分析,他就能很好地解释那位他所记述的小伙的“可笑”。所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所有事物都依赖、受限于其他事物。“非此即彼”的常识性错误可以休矣。

结合研究的层次――基础研究、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通过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方法来衡量。

书名: 《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佐成着

当前第:97页

4)语言经济学对商务英语学科的意义

语言经济学对我们认识商务英语也有极大的价值,为商务英语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前景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首先,虽然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家们没有从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来认识和论证商务英语,但商务英语的兴起和发展事实上却体现了语言经济学理论的精髓,那就是投入和收益的比较分

析。专门用途英语围绕学习者的特定需求,集中学生和教师的力量到达最佳的外语学习效果本身就是一种追求成本有效的语言教学改革运动。

其次,语言经济学让我们更好地思索英语的本质。常常有人在谈论专门用途英语的时候说它是某某用途的英语。其实,英语只有一个,它是储存于我们大脑中的一套知识系统,其应用多种多样,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活动中的,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娱乐活动中的,还有用在虚拟的世界——文学中的。由于英语的使用发生在各种具体的社会文化和情景语境中.吾语境因素的影响.英语在词汇、句法、语义、语篇层面商务领域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词汇、句法、语义、语篇、语用层面的特征的总和。商务英语不是神秘的事物,它和英语在其他受人们尊祟的用途如文学、科技、医学、法律中的使用一样,是英语满足经济生活这种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过程中的使用。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和掌握这种人力资本需要投入;语言的价值有高有低,语言发挥效用受使用密度的制约。这些观点对我们认识商务英语学科具有指导作用。商务英语作为世界上在商务、科技、文化领域使用最广的语言,是一种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本。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至今持续30年的英语热,尤其是商务英语热就是人们追求这种人力资本的表现。这种需求是高等学校应该满足的。作为国家,需要制定宏观的外语教育政策,正面对待这个问题。2007年3月份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这本身是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商务英治本科专业,这本身是顺应J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语言的价值有高有低,同样,因语言的各种使用产生的各种社会功能变体也有不同的使用密度。在文学、科技、法律、日常生活、商务活动这些语言使用的领域和活动中,商务英语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中使用密度最高的英语社会功能变体之一。

因此,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展是具有充分的合理性的,前景光明。

语言经济学给商务英语研究还能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语言选择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语言的选择是有价值的。国际贸易中企业的语言选择会影响到企业的贸易业绩。对此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社区户外广告采用社区多数居民的语言还是采用双语才能达到广告的效果?

对社区种族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Touchstone等(1999) 发现,在一个讲英语的人口占70%、讲西班牙语的人口占20%的社区里,用西班牙语的户外广告让非西班牙语者认为广告不是以他们为受众的。无论是西班牙语单语种广告还是西班牙和英语双语广告都使非西班牙语者感到自己不属于所在的社区,增加他们的种族主义态度。

公司之间使用交际共同语的情况也有研究(vand“m“ren1999)。英语是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采用它是标准化的语言使用,采用对方的第一语言是顺应(adaptation),采用自己的第一语言是非顺应。使用标准化语言对贸易有负面影响。和德国公司交易时采用英语多的法国公司比采用英语少的公司对德国的出口额要低。荷兰公司多采用顺应策略。在和德国公司联系时经常采用德语。此外,经营的产品的不同对语言的选择也有影响。经营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荷兰公司和德国公司联系多用英语,而经营汽车配件的荷兰公司和德国公司联系时使用德语。雇工在50人以上的荷兰公司使用英语比50人以下的荷兰公司使用英语要多。德国公司和荷兰公司联系时多使用德语,公司使用英语要多。德国公司和荷兰公司联系时多使用德语,即采用非顺应策略。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公司联系时使用英语或者对方的语言。销售前(广告宣传品和产品目录中)比销售后(定单确认、发票)更常使用对方的第一语言。这是因为顺应是调适策略中的趋同策略,标准化是交际调适策略中的维持策略,虽不偏不倚但不利于营造融洽的气氛。国家的大小也显然起了作用。德国和法国是地位相当的大国,荷兰是个小国家。

可见,在国际商务中,使用哪种语言不是随意的决定,是一个策略性的选择。

(2)英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研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语言规划需要辨别哪些因素和数据需要考虑进去(Wardhaugh,2000:350)。

英语教育资源是短缺的,如何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是英语教育规划的重要课题。语言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能够给我们提供语言规划和政策制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数据。

书名: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作者: 陈建民着

当前第:285页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policy: theory and method By Thomas Ricento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Edited by Donald M. Lamberton,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

2002 368 pp Hardback 978 1 84064 802 7 £on-line discount £

‘This reviewer found reading this anthology interesting and profitable.’

–L. Zgusta, American Reference Books Annual 2003

‘Don Lamberton has been a pioneer in several previously underdeveloped fields of economics –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and his energy and enthusiasm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getting economists to give these the attention they deserve. In this edited book he has turned his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Economists have much to learn about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and its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is probably essential if the globalization project is to deliver benefits to all rather than just to some. This pioneering collection edited by Don Lamberton will help put us on the right track.’

–. Peter Swann,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remains neglected territory. Language makes information operational. As a social technology, it is a resource of the symbolic species – some argue it defines the human species. Language affects ability to find employment; cultural identity,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ourism; negotiations and settlement procedures; political activity; and conflict within and between nations.

[中国社会科学报]

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

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由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开放体系,对于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就是三四十年来的事情。就目前而言,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主线大体分为三条:一是人力资本理论下的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例如语言与收入关系的研究;二是经济学语言的修辞分析,也就是说,经济研究中经济学语言的运用本身也有一个经济学问题;三是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的结构、现象及相关的语言问题。其中,第一条主线是人力资本理论在语言与经济变量相关联问题中的应用,即把语言看做一种技能或资本加以分析研究。后两条主线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理论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朝着语言领域自然延伸的结果。

尽管语言经济学目前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这一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泛。例如,最早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的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 是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语言具有成本、收益、效用和价值等经济属性;北美、北欧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以Breton、Chiswick、Grin等人为代表)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语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cCloskey从修辞的角度对经济学语言进行了反思;

而Rubinstein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分析语言本身及其生成演化问题。因此,宽泛地说,语言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领域)。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来考虑。在理论层次上,语言经济学可以研究经济学与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交叉与融合,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语言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等,研究语言及言语行为对经济行为影响和作用的机理。经济学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和语言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也应属于此分类。在应用层次上,语言经济学着重研究语言经济学理论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指导、实践及应用,研究解决社会现实中由语言问题引发的种种经济或社会问题,如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语言与经济发展等。此外,语言文字改革和推广的成本—收益分析等也是语言经济学在应用层面上的研究对象。

Grin强调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包括前提假设和论证过程。国内有学者提及了几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这些都过于笼统。对于经济学的其他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尽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如归纳和演绎、历史分析、动态—静态分析、制度分析、宏观—微观分析、演化分析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又如数理分析、个案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心理分析等具体的技术方法。此外,语言经济学还应考虑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即基本方法论。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考虑研究对象的哲学思考,例如,如何认识语言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如何看待语言经济学中的主体、客体等,这有助于经济学家选择和提出正确合理的理论假设,进而指导语言经济学的发展。

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

在综合语言经济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论证语言的经济性质之后,我曾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制度。从个体出发,语言附着在人体上表现为一种人力资本;上升到国家或地区层面,语言的选取或确定变成了一种政府行为,它因而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性质;扩展到整个社会,语言规范着人们的言说行为,体现出一种制度属性。这三个命题基本上囊括了目前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所有范畴,从另一种意义讲,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设。它们为语言经济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支撑框架。

在这三个命题中,围绕“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是语言经济学中非常成熟的一个领域。作为人力资本,语言与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无论是对语言与经济行为、还是对语言与劳动收入等主题的研究,都可以归结到语言人力资本这个问题上来。关于“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语言经济学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已有研究主要是从语言的经济价值和语言学习的角度进行的,并没有考虑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而从语言公共产品的角度入手,将丰富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经济学研究,因为作为公共产品,语言本身就可以直接影响到语言政策的选择与制定。至于“语言是一种制度”,虽然围绕它的研究暂时还比较少,但它是制度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都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因为语言不仅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还影响着其他制度安排的效率。这为语言经济学的后继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语言经济学的后续研究大体上可以以这三个命题为支撑,或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或是围绕着它们而展开。

语言经济学的跨学科取向

语言经济学横跨了经济学、语言学、(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并为这些相关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新的分析方法。从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上看,它和(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乃至制度经济学的关系尤为紧密。但由于各学科的取向不同,语言经济学又必定不同于这些学科。

语言经济学和(语言)哲学都关注语言,语言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就是探究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哲学家通过理解语言来理解世界,关注的是概念思辨,可以为语言经济学提供一定的哲学基础或方法论的指导,经济学家也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证实或证伪某些哲学方法论。对于某些特定问题,语言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是沿着各自的思维方式展开的,经济学家对语言问题的分析也极有可能拓宽(语言)哲学的研究思路。

社会语言学是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它既从社会研究语言,又从语言研究社会。早期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关注语言与经济行为、语言与民族、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以及多语言社会的经济等问题。这与社会语言学的工作非常相像,二者往往混合交织在一起。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针对于经济学本身。语言经济学可以在借鉴社会语言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为社会语言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也可以带来新的分析工具,与社会语言学形成互补和协作关系;社会语言学对语言与社会、文化、政治之间关系的研究,则为揭示社会语言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帮助。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是除其自身之外所有人类制度的承载物,换句话说,语言是一种“元制度”。有了语言这种元制度,人类社会中其他的习俗、惯例、规范和制度等才成为可能。从这个层面上说,语言应该是制度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两个学科都少有对语言这种制度的专门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因此,探究语言的制度属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语言经济学如果能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从语言的制度性质入手,探究语言与其他制度的内在联系,而制度经济学如果能从分析语言的过程中找到新的理论突破点,这对两个学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综上,可以预见,语言经济学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但最后需要指出:我们承认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有时不能盲目地把经济学的一些模型应用到某些语言问题上,特别是当某些抽象的概念或术语本身就带有模糊性的时候。比如,不能将经济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强加到语言中的某些需要定性分析的情感、心理等特征上来。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由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开放体系,对于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

{作者:张卫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服务语言教学说课教案.doc

授课题目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 第一单元认识服务语言 主题一服务语言的含义 理论课 了解服务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了解服务语言的双向交流性 服务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服务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黑板板书为辅,主要采用讲授法,提问、案例、录象、讨论、演示、操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图片展 示等方法。通过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剖析 精讲——总结,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联系实际,有能力 胜任现实工作岗位。 服务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主要教学内容一、服务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服务语言是指服务人员在接待客人过程中,用来与客人沟通、交际,以达到为客人服务目的的语言。服务语言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口头语言,副语言和形体语言。 (一)口语 服务语言主要是口语,要有效的掌握和运用服务语言,就要了解口语, 即口语的知识、特征、作用和要求。 1.有声性。 2.直接性。 3.瞬间性。 4.情境性。 (二)副语言 副语言是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出现的一种特殊语音现象,包括伴随有声语言而出现的语音特征和表意的功能性发声。如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笑声等。 (三)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又叫“行为语言”、“人体语言”、“态势语言”、“动作语言”,它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或单独使用的无声语言,包括人的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形体语言在交际中起着强调、修饰、渲染等辅助表意的作用,是实现交际功能的重要辅助工具。 二、服务语言的双向交流性 (一)表达 (二)领会 教学小结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完成 情况 学生掌握情况 听讲认真,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授课题目授课类型第一单元认识服务语言主题二服务语言的原则理论课 教学目标掌握服务语言的尊重性、正确性、适应性原则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 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 计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 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 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

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

经济生活常用答题语言

经济生活常用答题语言 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价格一线】 1、影响价格的因素:⑴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⑵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⑶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⑷其它原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的价格 (升值、贬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⑴对人们生活(需求、消费、消费者)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⑵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生产者/企业)的影响:①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一线】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⑴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⑵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⑶(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⑷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⑴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⑵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⑶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生产与消费:⑴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水平质量、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⑵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发展拉动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企业一线】 1、企业:⑴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⑵企业生产经营: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⑶生产与消费关系──企业遵循市场交易规则──企业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劳动者:⑴作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⑵作为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⑶作为投资者,学会理性投资。(风险性和收益性) ●【分配一线】 1、实现公平的措施:⑴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⑵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⑶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⑷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再分配调节的主要机制,着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⑸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⑴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是基础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⑵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的作用:⑴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⑵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市场一线】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改进技术和管理。 2、规范市场秩序:⑴原因: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②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⑵措施:①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国家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企业及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并运用法律维权。④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⑴原因: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⑵措施: ①根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详见本部分―4)。②运用经济手段(例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税收、价格政策)、法律手段(例如:完善立法,加强司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例如:加强监管)。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技创新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依靠内需拉动,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一国的经济波动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尤其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⑵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①必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多元平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国际品牌,以质取胜。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要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政治生活常用答题语言 政治生活━━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民族宗教、国际政治,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用主体思考法。 ●【公民一线】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权利与自由、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2、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政府一线】 1、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例如:完善就业机制、社会保障) 3、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 4、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如何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政府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6、政府决策: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7、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8、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的威信 ●【政党一线】 1、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领导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民主政治一线】 1、人大制度——我国政体,即根本政治制度:⑴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⑵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⑶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⑷人大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国权力运行的规则,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组织活动原则)。 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⑴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②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⑵政协的性质与职能、主题(易错,与人大区分):①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③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⑴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⑶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⑷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国际政治一线】 1、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独立权、自卫权、平等权、管辖权;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权作为国家统一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生命和灵魂)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冲突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⑴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⑵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⑶基本日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⑷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⑸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文化生活常用答题语言 文化生活——―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基本思路:A全书综合思考,B动静结合,共个统一 ●【文化影响一线】 1、文化与社会: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⑵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⑶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⑷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个人:⑴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⑵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⑶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⑷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对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发展一线】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⑴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⑵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⑶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⑷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⑸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⑹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增进各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文化继承与发展:⑴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⑵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⑶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⑷应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⑸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文化创新:⑴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内容形式。⑶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⑸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⑹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线】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2、中华民族精神:⑴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⑵弘扬原因: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⑶弘扬途径:①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线】 1、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根本途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汲取各民族长处,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加强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6、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 7、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8、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9、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生活与哲学常用答题语言 生活与哲学──―般考查原理及方法论,即“哲学观点”与“哲学措施”。命题思路:中观或微观。 ●【唯物论一线】 1、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对改造的世界有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2 4、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5、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6、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4+5 ●【认识论一线】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2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一线】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⑴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⑵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已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⑶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⑷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⑸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⑴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创新精神。⑵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⑶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既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⑷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既要重视内因,又不能忽视外因。 3、矛盾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因此要用一分为二(全面观、两点论、两分法)的观点看问题。⑵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⑶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⑷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⑸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解决次要矛盾。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弄清事物的性质,但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4、辩证的否定观: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⑶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一线】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7、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9、怎样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一线】1+2+3+4+5 【价值观一线】6+7+8+9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 系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劳务活动相区别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以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是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简单点说虚拟经济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标与本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相互制相互作用。虚拟经济既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远,泡沫越大,泡沫破灭后的灾害也越大。虚拟经济过度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是空中楼阁。 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策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许能变成传播风险的渠道,所以在开发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品过度开发,进而控制风险的规模。要牢牢坚持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原则和方针,理顺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监管方式,构建完善的金融系统,适度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配套的虚拟经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是当务之急。 对实体经济而言,加大产业调整结构,企业不能再以现有业务为由借新债还旧债,在获得新增银行贷款之后,不用于企业的改进创新,而是铤而走险,另辟蹊径,通过其它投资机会走出危机,最后弄得实体不实。同时还要整治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减少过度投资,也就是说现在用信贷资金砸出来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经济学专有名词 中英对照

经济学专有名词 A accounting:会计 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 accounting profit :会计利润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选择 allocation 配置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资源配置 allocative efficiency :配置效率 antitrust legislation :反托拉斯法 arc elasticity :弧弹性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阿罗不可能定理Assumption :假设 asymetric information :非对称性信息 average :平均 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 average cost pricing :平均成本定价法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product of capital :资本平均产量

average product of labour :劳动平均产量average revenue :平均收益 average total cost :平均总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

B barriers to entry :进入壁垒base year :基年 bilateral monopoly :双边垄断benefit :收益black market :黑市bliss point :极乐点boundary point :边界点break even point :收支相抵点budget :预算 budget constraint :预算约束budget line :预算线budget set 预算集

贴心服务规范性及服务语言分类规范标准(1)

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第二季度的工作内容,餐饮酒店结合“贴心”服务规范性,同时组织了对于服务语言分类的规范标准: “贴心”服务是主题 集团公司各酒店前厅部和餐饮部在二季度中,将“贴心”服务做为工作重点,如何做到贴心服务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下面将几个细节做统一 的要求:微笑:仪言行大纲要求微笑遵循“368”原则:即距离客人3米处 露出6颗牙齿微笑,接待客人时要露8颗牙齿。但我们在这一基础上要保 持:1、嘴角有笑、眼中有笑、心中有笑。嘴角有笑是笑3分,眼中含笑 是笑7分,只有心灵也透露着笑才是10分的笑,10分的欢迎,10分的感 情。 2、只要与客人眼神相遇和与客人讲话时微笑就要保持自然的亲 切的,微笑必须有始有终。(二线部门员工在前厅参与服务时) 3、接打外线电话时声音里能够传递微笑。用声音传递微笑。 练习:3分微笑、7分微笑、10分微笑:心中想着美好的事情。笑由心生,因为有顾客的光临才有我们的一切:兜里满满的钞票、幸福的生活 等等。 要求:所有同事站成两排,相互微笑着注视,请对面的同事给予点评。 眼神:五官当中只有眼睛和嘴巴能够表达喜怒哀乐,所以眼睛和嘴巴在表达情感时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在微笑的基础上要求: 1、眼睛要有神、有精神,与客人目光相遇时应主动迎接,不能避开客人的 眼神。(员工和管理者在众多场合与客人的眼神相遇,例如员工在走廊 见到客人,管理者餐中进房间询台时与客人的目光相遇) 2、能够用眼睛传递感情,也就是说能够用眼睛讲话,表达欢迎、友好等信 息。(眼睛可以表达:欢迎你来到倪氏海泰大酒店;见到你我真高兴; 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3、当多位客人同时需要服务时,眼神应关注到所有的客人,切不可只注视 一两位客人而“冷落“了其他的客人。例如在引领老客户和他带的多位 客人时,应该同老客户交流的同时眼睛也要时常的关注着他的客人表达 欢迎;餐前征询酒水时:应该对着主陪主宾说,看着所有的客人订。 4、餐中服务时,眼神要着重注视主宾与主陪的位置,随时扫视桌面以及所 有客人,及时观察到客人显露的和隐含的需求,及时提供有效服务。 练习:会讲话的眼睛:见到您太高兴了;与您共事我非常开心; 要求:所有同事站成两排,相互根据以上的题目练习眼神,请对面的同事猜测眼睛“说”了什么。 语言:说话时的语气往往比说的内容更重要,与人讲话时应保持语调的轻松和愉悦。我们重点练习两点: ●问候:1、当管理者在开例会,这时碰到客人经过,问候场景应该为:会 议主持人语言问候客人:您好。其他员工微笑着鞠躬或者点头示意。 2、当客人打手机或交谈着从我们身边经过时,只需微笑着点头示意或着行 鞠躬礼。 3、当多位客人一同进入酒店,此时员工站位迎接客人,应该一名员工问候: 晚上好,欢迎您。其他员工微笑着鞠躬,用眼睛表达欢迎。注意:多位客 人一同经过时应多次鞠躬、目视点头表达对所有客人的欢迎。 4、当酒店领导带领客人进入酒店时,应该问候客人,或者直接问侯“您好”, 切记先问领导和称呼姓氏的问候领导。 ●服务语言: 1、征询语:表达着尊重和体贴(使用征询语,一定要记住:必须得到被征 询人的认可和答复后才可去做,切忌自己做主)。 (1)、客人坐在沙发区时,迎宾员提供茶水之前应该先征询(根据酒店提供免费茶叶的品种):“您好先生,给您来杯白开水还是菊花茶/龙井 茶?”如果是白开水需要继续征询:“好的,水要温点的还是热的 呢?”。 (2)、客人点菜时,点菜员介绍完自己后及时征询当餐的情况:晚上好先生,我是小张,很高兴为您点菜。请问今天一共几位?是宴请贵宾 还是朋友聚会呢?是否有忌口呢?哦,好的,您想每位大概标准是 多少?我给你介绍一下、、、、、 (3)、询问酒水时:李总,您好,请问今晚给咱准备点什么酒水呢?我们有白酒、红酒、啤酒、洋酒等等;斟倒酒水时:给您添多少呢?我 倒你看着,你说多少就多少好吧?当给第二位客人斟倒时,可直接 征询“给咱倒的一样多可以吗?” 2、建议语: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客人拿主意。(使用建议语时,应把原因告 诉客人,让客人明白我们是真正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明确你为他做事 的意义) (1)、征询茶水时:根据季节的不同、午晚餐的不同应建议:例如在春季征询茶水后应及时建议:來壶菊花或者龙爪珍珠茶都不错,清热去 火的。夏季时可以建议来壶绿茶,晚上时可以建议来杯龙爪珍珠或 者普洱等。 (2)、餐中菜品临时缺货退菜时:王总,很抱歉清炒芥兰卖光了,您看换份 清炒菜心或者什么的可以吗?或者根据菜量建议:我看菜量挺合适 的,要不给您退掉可以吗? 3、提示语:传递友好和关心。 (1)、点菜时点菜员主动提示菜量:王总,菜点的差不多了,咱们先吃着,如果不够咱们再加。 (2)、上热的白开水时,应提示:王总,您慢点喝,小心烫。 (3)、客人打包菜品时应该根据菜品的特性提示:这个菜回去后您及早打开 并趁热吃/需要放在冰箱里,吃之前需要加热一下。 4、菜品介绍:餐前期员工应根据菜单的菜品和客人的宴请性质及酒店近期 的新菜菜品自订出3-5道菜进行介绍,通常凉菜、热菜、位菜、特色面食都应根据场合、客人的评论及时做好介绍,体现主陪的心意和酒店菜品的特点。 各店总经理和前厅经理在“贴心”服务的培训工作方面要深入的细致的发掘全体员工的潜能,不断培训、练习、实践,为顾客创造良好的愉悦的超值的就餐感受而努力,同时亦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酒店的整体氛围。 服务语言分类的规范标准 1、对醉酒客人的服务 ?准备醒酒茶; ?客人已经喝了很多,餐中再次加酒的时候,对客人进行劝酒,语言为:“领导您看今天咱喝的比较多了,这一瓶还需要给您打开吗”; ?看客人喝多酒时,小声跟客人征询少倒; ?客人喝酒频繁时,主动为重要客人分餐,提醒客人多吃菜,少喝酒;?餐中客人喝多酒时,客人会向茶碗中吐酒,我们要及时换茶; ?客人喝醉的情况下,为其联系家人并安排代驾,将其安全送回家。2、开酒服务 ?高档酒水在开启之前当面按正规操作规范给客人验酒,如:客人点的是30年茅台,主动为其验酒,“领导,咱们今天点的是酒中之王,30年茅台,是否需要让楼面经理来帮您打电话查询验证一下?”; ?当客人第一瓶酒水喝完,如果续酒,要喝一瓶验一瓶; ?在验酒无误的情况下客人仍提出疑义的视情况给客人退酒; ?开酒时,征询客人是否打开,开几瓶,对于餐中临时加的酒水也要先征询后开启; 3、菜品出现问题时的服务 ?对于菜速没有控制在规定时间内、菜品质量有问题的、忘记起菜等的菜品上桌时要真诚的告诉顾客原因; ?如果因员工的工作失误造成菜品报废的情况,及时给客人道歉,根据实际情况征询客人是否重新上或去掉此菜,如果客人说不用去掉,加急催厨房重新做一份,并回执时间; ?当菜品质量有问题或上错菜时要真实告诉顾客原因,由于我们的失误,未及时上桌,影响了菜品口味的主动重新为客人退菜,重新上一份。 4、帮请客人公关被请人的服务 ?提前征询被请人的特殊需求语言为:“打扰一下领导,您看咱今天请的客人有没有特殊需求或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比如客人有什么禁忌提前帮您为客人准备一下”; ?出现二次到客时,值台服务员及时告知已到客人,如:领导,您等的XX马上就到了,您需要准备迎接一下吗?; ?在餐中得知被请客人特别喜欢某道菜,但今天请客人没点,主动征询请客人是否上此菜,并以请客人名义为被请客人介绍此菜,如:被请客人喜欢吃拌萝卜皮,主动征询请客人,“领导,您看,那位客人特别喜欢吃拌萝卜皮,部长就代表企业给咱们赠送了一份,我这就给您上桌。”然后,对其他客人说“领导,您刚刚说特别喜欢吃拌萝卜皮,XX领导(指请客人)就为咱们加了一份”; ?当客人专门为主要客人点了特殊菜,或高档菜时,及时介绍,并用语言把请客人想要表达的心意,表达出来,语言:“这是XX领导精心安排,经过多次审核的菜,安排的都是我们家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加菜时替请客人说话。如:“XX领导,这是XX领导特意为您准备了我们家最特色的一道XX菜”。 5、对菜品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服务 ?对有忌口的顾客,要注意分餐的区别,不要胡乱分餐,并告知顾客菜品的原料; ?给客人分的菜客人不喜欢吃时,给客人道歉并给客人分喜欢的菜品;?当所点的菜品不符合客人的口味、或客人有忌口的时候,给客人换菜,如:餐中听到被请的客人讲不喜欢吃甜,但是请客客人点了甜的燕窝,这个时间给客人退菜或换菜,语言:“领导,刚听说咱请的王总不能吃甜,这样把咱点的甜口的燕窝给您换成同档次的咸口燕窝吧”; ?当客人提出菜品不好吃,但没有其他要求,主动提出换菜并告之客人;?当客人提出某种投诉,如某道菜不合胃口时可及时征询记录客人喜好和联系方式,做成信息条,等下次客人到时及时按客人标准做让客人满意;?餐后水果注意特殊人群,如给血糖高的客人准备无糖水果。语言:“领导,看您不吃糖,这是特意为您准备的无糖水果,您可以放心食用”;?客人想吃多种面食时可折份上,想吃多种水果时上水果拼盘。客人喜欢吃的没有,可以外买。 6、给客人省钱的服务 ?客人点菜很多时,可以适当征询去掉一部分菜品,保证消费档次同时为客人控制菜金; ?对于婚宴客人自带的酒水由专人负责酒水协调,以免给客人造成浪费;对于论份的菜品按位上不要给客人多起,如果人数有大的变动时,及时征询客人大小份调整,是否有加减的菜品; ?当客人喝酒很尽兴时,不清楚自己还剩多少酒,且要求服务员继续开酒时,主动提醒客人酒还有,不必加酒,为客人控制就餐费用; ?餐中感觉菜品多,对未通知上的菜品,可以征询为客人去掉,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12月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较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 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