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及分析化学1-4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1-4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1-4章知识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1-4章知识点

第2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2.1.3 滴定分析法(P23)

1.过程

2.概念

⑴标准溶液

⑵滴定

⑶化学计量点

⑷指示剂

⑸滴定终点

⑹终点误差

2.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滴定方式

⑴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

①酸碱滴定法

②沉淀滴定法

③氧化还原滴定法

④配位滴定法

⑵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①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这是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

②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完全程度须大于99.9%。

③反应迅速。如果反应速率较慢,应采取适当措施(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快。

④有简便可靠的确定终点的方法(如指示剂法或物理化学方法)。

⑶滴定方式

①直接滴定法

②返滴定法

③置换滴定法

④间接滴定法

3.标准溶液

⑴基准物

定义:可以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称为基准物。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②纯度足够高。

③稳定。

④基准物的摩尔质量尽可能大些。

⑵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

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基准物或样品称量范围确定的计算的依据:

①化学计量关系;

②大约浓度或大致含量;

③滴定体积一般要控制在20~30 mL.

2.2 测量误差

真值:也叫理论值或定义值,是无法测量的。

2.2.1 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原因:

⑴方法误差

⑵仪器误差

⑶试剂误差

⑷主观误差

规律:

①大小、正负(同一实验中);

②实验条件改变时;

③可设法减小或校正.又称可测误差.

减免:

可进行对照实验消除方法误差

2.偶然误差亦称随机误差

规律:

⑴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⑵小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大,而大误差出现的概率较小,出现特大误差的概率更小。减免

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3.过失误差

2.2.2 误差的表示方法 1.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accuracy )表示测定值与真值相接近的程度。 绝对误差(E ):E = x - x T 相对误差(RE ):T

T

T x x x x E RE -=

=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或负值。

2.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各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偏差x x d i i -=

x d

i 相对偏差=

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系统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来源,偶然误差则决定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精密度高并不一定准确度高。 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在一般分析天平上用差减法称量时,可能引起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002g ,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称取的试样质量必须大于0.2g :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的读数有±0.01mL 的绝对误差。完成一次滴定分析操作,需读数两次,造成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2mL ,为了使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应控制在20mL 以上:

实际工作中消耗滴定剂的体积一般控制在20~30mL 。

2.3 少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3.1 基本术语

1.总体、样本和样本大小

在统计学中,所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所得到的一组测定值称为样本(或子样);其中的一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测定所得到的每一个测定值);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大小或样本容量。

2.算术平均值(简称平均值)∑==n

i i x n x 1

1

总体平均值μ: ∑=∞→=n

i i n x n 1

1lim

μ 3.标准差

1

)(1

2

--=

∑=n x x

S n

i i

4.变异系数

相对标准差又称为变异系数CV :

x S CV =

相对标准偏差)(

2.4 有效数字

定义:计量或测定中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加减运算: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一个。 乘除运算:保留的位数取决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个。

第3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4化学反应的限度

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反应既能由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也能由生成物变为反应物。

化学平衡的特征: (1):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当体系达到平衡时,从表面看反应似乎停止了,但实际上正逆反应始终在进行,只不过二者的反应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每一种物质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其浓度保持不变。

(2):化学平衡可以从正逆反应两个方向达到,即不论从反应物开始还是由生成物开始反应,均可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3):当体系达到化学平衡后,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都将始终保持不变;而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有的平衡会被破坏,将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2. 标准平衡常数

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平衡浓度或分压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或分压幂的乘积之比值为一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 a A + m M g G + d D 标准平衡常数(也称热力学平衡常数),其表达式为: K θ

=

m

d g P P P P P P P P )()()()(θeq (M)θeq (A)θeq

(D)θeq (G)?? (3.23)

K θ

=

m

d g c c c c c c c c )()()()(θeq (M)θeq (A)θeq (D)θeq (G)?? (3.24)

对于气体以相对分压表示,溶液以相对浓度表示,固体、纯液体,它们不出现在反应标

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K θ量纲为1。标准压力p θ为100kPa ,标准浓度c θ为1.0mol·L -1。

书写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⑴ 标准平衡常数可根据化学计量方程式直接写出,以生成物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相应幂的乘积作分子,反应物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相应幂的乘积作分母,其中的幂分别为化学计量方程式中该物质的计量系数。

⑵ 标准平衡常数中,气态物质以相对分压表示,溶液中的溶质以相对浓度表示,而纯固体、纯液体不出现表达式中。

⑶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化学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若方程式的书写不同时,其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数值也不同。

4. 多重平衡规则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若干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代数和,则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等于这若干相关反应的平衡常数的积(或商)。

5.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一般分三步进行:①按己知条件列出配平化学反应式;②按计量关系计算反应开始时及平衡时各物料的衡算(根据题意可以用n ,c 或p );③根据②得到的物料衡算,列出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运算。特别要注意,若用物质的量进行衡算时,则要转换成浓度或分压方可

代人K θ

表达式中。

%100?=

该反应物的初始量

的量

平衡时某反应物已转化平衡转化率

3.4.3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条件变化,使可逆反应从一种条件下的平衡状态转变到另一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Q <K θ

平衡正向移动,生成产物直到新的平衡。

Q >K θ

平衡逆向移动,生成反应物直到新的平衡。

Q =K θ

处于平衡状态,不移动。

下面分别讨论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就可使.

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保持温度不变时,如将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的体积压缩至1/x ,则由分压定律可知各

组分气体的分压将增加x倍。

当Δn>0时,Q>Kθ,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当Δn<0时,Q<Kθ,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即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当Δn =0时,Q =Kθ,此时压力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惰性组分加入平衡体系后将对化学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在恒T、p下, 加入惰性气体:

p总反应气体) + p惰性气体

≠0时,Q≠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方向移动.

②在恒T、V下, 加入惰性气体:

各组分pi不变平衡不移动.

③固体、纯液体的体积受压力影响很小,不考虑.

如:C(s) + H2O(g) CO(g) + H2(g)

增加压力,平衡将向左移动.

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正反应进行;

放热反应,降低体系温度才能使反应正向移动

4.催化剂:

改变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体系里的平衡组成.

5.吕—查德里原理

如改变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力和浓度,平衡必向着能减少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它适用于所有达到平衡的系统,而不适用于尚未达到平衡的体系。

第4章酸碱平衡

4.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4.1.1酸、碱与酸碱反应的实质

1.基本概念

酸、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proton)的物质就是酸,而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当一种酸给出质子之后,它的剩余部分就是碱。

共轭酸碱对: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就被称为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酸及其共轭碱(或碱及其共轭酸)相互转变的反应就称为酸碱半反应。

注意:

①酸、碱是相对的。

②共轭酸碱体系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2.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质子的转移。 3.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与水的离子积

仅仅在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作用就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一般以K s θ表示。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以K w θ表示:

K w θ = [H +][OH -]

25℃时,K w θ = 1.0×10-14。

4.1.2 酸碱平衡与酸、碱的相对强度

酸或碱的强弱取决于其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能力大小。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愈强,其酸性(acidity )也就愈强,反之就愈弱。同样,物质接受质子的能力愈强,其碱性(basicity )就愈强,反之也就愈弱。

在水中,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可以用酸或碱的解离常数K a θ或K b θ来衡量。

1.酸碱解离平衡与解离平衡常数

⑴ 一元弱酸(一元弱碱)

例如HAc 这种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HAc H + + Ac -

解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HAc []Ac []H [)HAc (θa

-+?=

K

对于一元弱碱,例如氨这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NH 3 + H 2O NH 4+ + OH -

解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NH ][OH ][NH )(NH 343θb -

+?=

K 同样,K b θ愈大,表明该弱碱的解离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愈大,接受质子的能力就愈强。 根据K θ值的大小可以比较酸(或碱)的相对强弱。 ⑵ 多元酸(polyacid )(多元碱,polybase ) 多元酸(或碱),在水中的解离是逐级进行的。 多元酸(或碱),逐级解离常数间的关系为:

K 1θ> K 2θ> K 3θ> ……

根据多重平衡原理,多元酸(或多元碱)总解离平衡的平衡常数为:

K θ= K 1θ·K 2θ·K 3θ· …… (4.2) 2. 解离度(degree of dissociation)

未解离前弱电解质浓度

解离部分的弱电解质浓解离度=

3. 共轭酸碱对K a θ与K b θ的关系

⑴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K a θ与K b θ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K a θ·K b θ = K w θ = 1.0×10-14 (25℃) (4.3) ⑵ 多元酸(或多元碱)

二元酸及其共轭碱的解离常数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K a 1

θ·K b 2

θ = K a 2

θ·K b 1

θ = [H +][OH -] = K w θ (4.4)

4.2 影响酸碱解离的主要因素

4.2.1 稀释定律

HA 弱酸的解离度是随着水溶液的稀释而增大的,这一规律就称为稀释定律。

c

K )

(HA θa =α

4.2.2同离子效应

含有共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的加入或存在,使弱酸(或弱碱)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4.2.3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易溶强电解质时,使该弱电解质解离度增大的现象就称为盐效应。盐效应是一种与同离子效应完全相反的作用。

4.3 酸碱平衡中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

4.3.1酸度、初始浓度、平衡浓度与物料等衡

严格来说,酸度(acid degree )是指溶液中H 3O +的活度,常用pH 表示,pH = -lg{a (H 3O +)},但在稀溶液中可以简写为:

pH = -lg[H +]

某物质在溶液中解离达到平衡时,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之和等于该物质的总浓度,这种关系就称为物料等衡关系,其数学表达式称为物料等衡式(MBE )。

4.3.2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分布系数:是指溶液中某种组分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一般以δ表示。为了简便起见,用δ2、δ1、δ0分别表示含有两个质子、一个质子、无质子组分的分布系数,并将解离常数中所标注的具体物质略去。

分布曲线:组分的分布系数与溶液酸度的关系曲线就是分布曲线。 对于一元弱酸

θa θa 1

][H ][H ]H [11K K +=+

=+

++δ

θa

θ

a 0]H [K

K +=

+

δ

1]H []H []

H [θ

a

θa θa 01=+++=++++K K K δδ 对于二元酸

θ

a θa θa 2

2

22

11]H []H []H [K K K ?+?+=+++δ (4.7a) θa θa θa 2

θa 12

11

1

]H []H []H [K K K K ?+?+?=+

++δ (4.7b) θa θa θa 2

θa θa 02

1

1

2

1]H []H [K

K K

K K ?+?+?=

+

+δ (4.7c)

同样有:

δ2 + δ1 + δ0 = 1

4.3.3组分平衡浓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1. 直接由解离平衡求算 2. 由分布系数求算

4.4 溶液酸度的计算

4.4.1质子条件式的确定(零水准法)

1、零水准的选取:一般是参与质子转移的大量物质。

2、将体系中其他存在形式与零水准相比,看哪些组分得质子,哪些组分失质子,得失质子数是多少。

3、根据得失质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的原则写出等式。

4.4.2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如果cK a θ≥ 10K w θ,

θ

a K c ≥ 105: c K ?=+θa ]H [ (最简式)

对于一元弱碱,处理方法以及计算公式、使用条件也相似,只需把相应公式及判断条件中的K a θ换成K b θ,将[H +]换成[OH -]即可。

4.4.3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在此以NaHA 这种两性物质为例,计算该物质水溶液的酸度。

θa θa 21]H [K K ?=+ (最简式)

4.4.4 其他酸碱体系pH 的计算 1. 极稀强酸(或强碱)水溶液

)4(2

1]H [θ

w 2K c c ++=+

2. 多元酸(或多元碱)水溶液

由于一般多元酸(或多元碱)在水溶液中二级解离的程度不是很大,再加上一级解离对二级解离的抑制,因此这类物质水溶液的酸度主要由一级解离所贡献,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作为一元弱酸(或一元弱碱)处理。

3. 弱酸(或弱碱)及其共轭碱(或共轭酸)水溶液 一般采用最简式。

b

a

θa ]H [c c K ?

=+,或pH = p K a θ + lg a b c c

4.5 溶液酸度的控制与测试

4.5.1 酸碱缓冲溶液

定义:弱酸(或多元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碱(或多元碱)及其共轭酸所组成的溶液,以

及两性物质溶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体系适当稀释或加入少量强酸或少量强碱时,溶液的酸度能基本维持不变。这种具有保持溶液pH 相对稳定的溶液就称为酸碱缓冲溶液。

1. 酸碱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2. 缓冲能力与缓冲范围

酸碱缓冲溶液的总浓度愈大,构成缓冲体系的两组分的浓度比值愈接近1,其缓冲能力也就愈强。

一般来说,HA-A -酸碱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buffer range )为:

pH ≈ p K a θ±1

3. 酸碱缓冲溶液的分类及选择

分类:普通酸碱缓冲溶液和标准酸碱缓冲溶液。

酸碱缓冲溶液的选择:

①对正常的化学反应或生产过程尽量不构成干扰,或易于排除。

②应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所选择体系中两组分的浓度比应尽量接近1,且浓度适当大些为好。

③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内。若酸碱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则所选弱酸的p K aθ应尽量与所需控制的pH一致。

4.5.2 酸度的测试与酸碱指示剂

2. 酸碱指示剂

⑴作用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在不同的酸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颜色。

⑵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般是pH = p K aθ(HIn)±1。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⑶混合指示剂与pH试纸

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的互补来提高变色的敏锐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指示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②由某种酸碱指示剂与一种惰性染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成。

4.6 酸碱滴定法

4.6.1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

1. 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就是指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滴定剂体积(V)或滴定分数(α)变化的关系曲线。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可以借助酸度计或其它分析仪器测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得到。

①滴定前溶液的酸度取决于酸的原始浓度。

②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该阶段溶液的酸度主要决定于剩余酸的浓度。

③化学计量点[H+]sp = 1.0×10-7mol·L-1,故pH sp = 7.00。

④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酸度取决于过量碱的浓度。

2. 滴定突跃与指示剂选择

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0.1%范围内pH的急剧变化就称为滴定突跃。

指示剂选择原则:

①变色范围应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突跃范围内;

②变色易于判断.

4.6.2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或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①滴定前 溶液的酸度取决于酸的原始浓度与强度。

②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由于形成缓冲体系, pH = p K a θ + lg

a

b

c c 。 ③化学计量点 溶液的酸度决定于一元弱酸共轭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④化学计量点后 溶液的酸度同样主要取决于过量碱的浓度。 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①浓度; ②被滴定酸碱的强弱.

4. 弱酸(或弱碱)被准确滴定(指示剂目测法)的判据

cK a θ(或cK b θ) ≥ 10-8

4.6.3多元酸(或多元碱)、混酸的滴定 能否实现分步滴定:

θ

a θa 1

n n +K

K ≥ 104(

θb θb

1

n n

+K

K ≥ 104)

4.6.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 直接法

混合碱测定中的双指示剂法:

工业纯碱、烧碱以及Na 3PO 4等产品组成大多都是混合碱,它们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例如工业纯碱,其组成形式可能是纯的Na 2CO 3或是Na 2CO 3+NaOH 的混合物;或是Na 2CO 3+NaHCO 3的混合物

2. 间接法

许多不能满足直接滴定条件的酸、碱物质,如铵盐以及许多有机物质,都可以考虑采用间接法滴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解答 1. 试举例说明复盐与配合物,配位剂与螯合剂的区别。 解复盐(如KCl·MgCl2·6H2O)在晶体或在溶液中均无配离子,在溶液中各种离子均以自由离子存在;配合物K2[HgI4]在晶体与溶液中均存在[HgI4]2-配离子,在溶液中主要以[HgI4]2-存在,独立的自由Hg2+很少。 配位剂有单基配位剂与多基配位剂:单基配位剂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配位原子是N);多基配位剂(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这种多基配位体能和中心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称螯合剂。 2. 哪些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以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哪些分子和离子常作为配位体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什么条件解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电中性的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以过渡金属离子最为常见,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也能作中心离子,如Si(Ⅳ)、P(Ⅴ)等。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SCN-、CN-、C2O4-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CO、乙二胺、醚等。 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的条件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层上有空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3. 指出下列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氧化数、配位数、配体数及配离子电荷。 [CoCl2(NH3)(H2O)(en)]Cl Na3[AlF6] K4[Fe(CN)6] Na2[CaY] [PtCl4(NH3)2]

K2[PtCl6] [Ag(NH3)2]Cl [Cu(NH3)4]SO4K2Na[Co(ONO)6] Ni(CO)4 [Co(NH2)(NO2)(NH3)(H2O)(en)]Cl K2[ZnY] K3[Fe(CN)6] 二硫代硫酸合银(I)酸钠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III)酸铵; 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III)离子 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III) 解Na3[Ag(S2O3)2] NH4[Cr(SCN)4(NH3)2] [Pt(NH3)6][PtCl4] [FeCl2(C2O4)(en)]-[CrCl(NH3)(en)2]SO4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部分) 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溶液中,m( H2O2) = 1000mL?1.0g?mL-1?0.030 = 30g m( H2O) = 1000mL?1.0g?mL-1?(1-0.030) = 9.7?102g n( H2O2) = 30g/34g?moL-1=0.88mol n( H2O) = 970g/18g.?mol-1=54mol b( H2O2)= 0.88mol /0.97kg = 0.91mol?kg-1 c( H2O2)= 0.88mol/1L = 0.88mol?L-1 x( H2O2) = 0.88/(0.88.+54) = 0.016 1-4.计算5.0%的蔗糖(C12H22O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6H12O6)水溶液的沸点。 解:b(C12H22O11)=5.0g/(342g.?mol-1?0.095kg)=0.15mol?kg-1 b(C6H12O6)=5.0g/(180g.?mol-1?0.095kg)=0.29mol?kg-1 蔗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12H22O11)= 0.52K?kg?mol-1?0.15mol?kg-1=0.078K 蔗糖溶液沸点为:373.15K+0.078K=373.23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上升 ?T b=K b?b(C6H12O6)= 0.52K?kg?mol-1?0.29mol?kg-1=0.15K 葡萄糖溶液沸点为:373.15K + 0.15K = 373.30K 1-5.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指定性质的高低(或大小)次序。 (l)凝固点: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2)渗透压: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CaCl2溶液,0.1mol?L-1 KCl溶液,1mol?L-1 CaCl2溶液。(提示:从溶液中的粒子数考虑。) 解:凝固点从高到低: 0.1mol?kg-1 C12H22O11溶液>0.1mol?kg-1 CH3COOH溶液>0.1mol?kg-1 KCl溶液 渗透压从小到大: 0.1mol?L-1 C6H12O6溶液<0.1mol?L-1 KCl溶液<0.1mol?L-1 CaCl2 溶液<1mol?L-1CaCl2溶液 1-6.在20℃时,将5.0g血红素溶于适量水中,然后稀释到500mL, 测得渗透压为0.366kPa。试计算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c?R?T c =∏/RT = [0.366/(8.314?293.15)] mol?L-1 = 1.50?10-4 mol?L-1 500?10-3L?1.50?10-4mol?L-1 = 5.0g/M M = 6.7?104g?mol-1 1-7.在严寒的季节里为了防止仪器中的水冰结,欲使其凝固点下降到-3.00℃,试问在500g水中应加甘油(C3H8O3)多少克? 解:ΔT f = K f(H2O) ?b(C3H8O3) b(C3H8O3) =ΔT f / K f(H2O) =[3.00/1.86] mol?kg-1 =1.61 mol?kg-1 m(C3H8O3)=1.61?0.500?92.09g =74.1g 1-8.硫化砷溶胶是通过将硫化氢气体通到H3AsO3溶液中制备得到:2H3AsO3 + 3H2S = As2S3 + 6H2O试写出该溶胶的胶团结构式。 解:[(As2S3)m?n HS-?(n-x)H+]x-?x H+ 1-9.将10.0mL0.01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0.05mo1?L-1的AgNO3溶液混合以制备AgCl溶胶。试问该溶胶在电场中向哪极运动?并写出胶团结构。 解:AgNO3是过量的,胶团结构为:

【答案】无机及分析化学 王国仁版(上海海洋大学教材)第4章 课后答案

1. n=2;l=0,1;m=0,±1;m s= 2. (1)2s,2p x,2p y,2p z是简并轨道,简并度是4; (2)4s,4p x,4p z,4d xy是简并轨道,简并度是4;5s,5p x是简并轨道,简并度是2;(3)2p x,2p z,2p y是简并轨道,简并度是3;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属于基态的是:(4),(6)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属于激发态的是:(1),(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属于不正确的是:(2),(5) 4.氢原子中4s轨道的能量高,因为氢原子是单电子体系,其能量不受l的影响,只与n有关,n越大其能量越高;19号元素钾的3d比4s能量高,主要是因为多电子体系由于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发生能级交错。 5. (1)Cu(z=29):[Ar]3d104s1和Cu+:[Ar]3d10 (2)Fe(z=26):[Ar]3d64s2和Fe3+:[Ar]3d5 (3)Ag(z=47):[Kr]4d104s1和Ag+:[Kr]4d10 (4)I (z=35) :[Ar]3d104s24p5和I-:[Ar]3d104s24p6 6.(1)核外电子总数是24 (2)它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54s1 (3)价电子层结构:3d54s1 (4)元素所处的四周期、ⅥB族、d区 7. ⅠA族其价层电子构型为n s1,属于活泼金属,容易失电子并形成稀有气体结构1s2或n s2n p6稳定结构,而ⅠB族外层电子构型为(n-1)d10n s1,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ⅠA族小,有效核电荷数大,不易失去外层电子,故金属性比ⅠA族差。 8. (1)N的原子半径大,H的原子半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半径是最小的,N的原子半径比H 大; (2)Ba的原子半径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依次半径增大; (3)Cu的原子半径大,因为Cu具有d10电子构型,有较大的屏蔽作用,所以原子半径略有增加; (4)Na的原子半径大,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得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5)Fe2+的原子半径大,同一元素,失电子越多,核电荷对于外层的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9.该元素的电子结构式[Ar]3d54s1、名称铬及元素符号Cr。 10.应该属于ⅦB簇,最高正价+7,金属。 11. (1) A、B、C是金属元素。 (2)A:原子序数19,[Ar] 4s1;B:原子序数20,[Ar] 4s2; C:原子序数30,[Ar]3d104s2;D:原子序数35,[Ar] 4s24p5。 (3)B、D两元素,能形成化合物,分子式为CaBr2。 12. (1)NaCl极性最大,PCl5极性最小; (2)CsF极性最大,LiF极性最小; (3)HF极性最大,HI极性最小; (4)CH3F极性最大,CH3I极性最小; 13. (1)是sp杂化,σ键和π键 (2)是sp3杂化,σ键 14. BBr3:sp2杂化,平面正三角形; SiCl4:sp3等性杂化,正四面体;

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八章_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学习要求 1.掌握溶度积原理、溶度积规则及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 3.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以及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熟悉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 5.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在含有难溶电解质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固体与其已解离的离子间的平衡,这是一种多相的离子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需要利用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来制备所需要的产品,或进行离子分离、除去杂质,进行定量分析。怎样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更加完全,又如何创造条件,在含有几种离子的溶液中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完全沉淀,而其余离子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 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习惯上把在水中溶解度极小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于水后电离生成水合离子的物质称为难溶电解质,例如BaSO 4,CaCO 3,AgCl 等。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一个可逆过程。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把难溶电解质AgCl 放入水中,一部分Ag +和Cl - 离子脱离AgCl 的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这一过程称为沉淀的溶解);水合Ag +和Cl -离子不断运动,其中部分碰到AgCl 固体的表面后,又重新形成难溶固体AgCl (这一过程称为沉淀的生成)。经过一段时间,溶解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达到相等,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建立了固体和溶液中离子间的沉淀-溶解平衡 ()AgCl s Ag Cl +-+ 这是一种多相离子平衡,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 (Ag +)/c }·{c (Cl -)/c } 注① 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简称溶度积,记为K sp 。 ① 对于难溶电解质,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活度式,即:K ?=a (Ag +)a (Cl -) 在本章,我们讨论难溶电解质溶液,由于溶液通常很稀,离子间牵制作用较弱,浓度与活度间在数值上相差不大,我们用离子的浓度来代替活度进行计算。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 0.1%以下,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 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0.2g C. 0.05g D. 0.5g 解:选B 。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得最少称样量: 相对误差×100% 试样质量 绝对误差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最大范围为±0.0002g ,为了使测量时的相对 误差在±0.1%以下,其称样量应大于0.2g 。 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的前提是(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解:选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 误差之后,精密度越高,准确度才越高。 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具有可测性 B.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偶然因素造成的 解:选C 。分析测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机误差。这种误差可大可小,可 正可负,无法测量, 不具有单向性。但从多次重复测定值来看,在消除系统 误差后,随机误差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特点为:单峰性、有限性、对称 性、抵偿性。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030 B. pH=3.24 C. 96.19% D. 4000 解:选C 。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位数为:A 两位 B 两位 C 四位 D 不确定 5.将置于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的浓 度,则盐酸的浓度将(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解:选B 。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会失去结晶水,以失水的 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时,实际消耗V (HCl )偏高,故c (HCl )偏低。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课后习题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

无机及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1) 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四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1. 含有Cl -和Br -的混合溶液,欲使Br -氧化为Br 2而不使Cl -氧化,应选择 ( ) (θ /Sn Sn 24++? =0.15 V ,θ /Cl Cl 2-?=1.3583 V ,θ/Br Br 2-?=1.087 V ,θ/Cr O Cr 3272+-?=1.33 V , θ/Mn MnO 24+-?=1.51 V , θ/Fe Fe 23++?=0.771 V ) A. SnCl 4 B. K 2Cr 2O 7 C. KMnO 4 D. Fe 3+ 2.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PbSO 4(S) Pb 2++SO 42- K sp Θ(1) PbS (S) Pb 2++S 2- K sp Θ(2) 反应PbSO 4+S 2- PbS+SO 4- 的K 为 ( ) A. K SP Θ(1) . K sp Θ(2) B. K sp Θ(1) /K sp Θ(2) C. K sp Θ(2) /K sp Θ(1) D. ( K sp Θ(1) /K sp Θ(2) )2 3. 0.04mol·L -1的H 2CO 3的水溶液, K 1Θ﹑K 2Θ 分别为它的电离常数,该溶液的c (H +) 浓度和c (CO 32-)的浓度分别为 ( ) A. 04.0θ1?K , K 1Θ B. 04.0θ1?K , 04.0θ2?K C. 04.0θ2θ1??K K , K 2Θ D. 04.0θ1?K , K 2 Θ 4. 已知某一元弱酸的浓度为c ,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溶液的c (H +)浓度为 (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同问如何判断化合物中某原子的杂化类型?讲得清楚一定加分! 2011-08-29 10:09 提问者:匿名|浏览次数:621次 我来帮他解答 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满意回答 2011-08-29 10:28 如果大概讲的话就是那什么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啦···· 百科里的: 价层电子对理论预测分子空间构型步骤为: 1.确定中心原子中价层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和配体所提供的共用电子数的总和除以2,即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规定:(1)作为配体,卤素原子和H 原子提供1个电子,氧族元素的原子不提供电子;(2)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提供7个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提供6个电子计算;(3)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4)计算电子对数时,若剩余1个电子,亦当作1对电子处理。(5) 双键、叁键等多重键作为1对电子看待。2.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从表9-4中找出相应的价层电子对构型后,再根据价层电子对中的孤对电子数,确定电子对的排布方式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2 直线型(sp) 3 平面三角形(sp2) 4 四面体(sp3) 5 三角双锥(sp3d或dsp3) 6 八面体(sp3d2或d3sp3) 实例分析:试判断PCl5 离子的空间构型。解:P离子的正电荷数为5,中心原子P有5个价电子,Cl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所以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5)/2 = 5,其排布方式为三角双锥。因价层电子对中无孤对电子,所以PCl5 为三角双锥构型。实例分析:试判断H2O分子的空间构型。 解:O是H2O分子的中心原子,它有6个价电子,与O化合的2个H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所以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6+2)/2 = 4,其排布方式为四面体,因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孤对电子,所以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还有就是不等性的杂化,比方说氨气,虽然是有4但它是三角锥形的····· 追问 多中心怎么办?像C3N4如何判断C,N的杂化类型?还是说这样就要结合晶胞才能做出判断?

兰叶青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习题答案 6-1解:C. 6-2解:A. 6-3解:D. 6-4解:C. 6-5解:A. 6-6解:A. 6-7解:① +- 3[H ][N H ][O H ]=+ ② + - 3[H ][N H ][O H ][H Ac]=+- ③ -+ -2[O H ][H ][H S ]2[H S]=++ ④ + --2[H ][O H ][C N ]C =+- ⑤ + -2-3-4434[H ][O H ][H PO ]2[PO ][H PO ]=++- ⑥ + 2---4[H ]2[SO ][H C O O ][O H ]=++ 6-8解:① 35 (NH ) 1.7910b K Θ-=? +4 1410 5 (N H ) 1.0010 5.5910 1.7910 a K Θ ---?∴= =?? 又 +4 7 (N H ) 10a K Θ- ∴NH 4Cl 不能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② 4 (HF) 3.5310a K Θ-=? - 1411 4 (F ) 1.0010 2.8310 3.5310 b K Θ ---∴= =?? 又- 7 (F )10 b K Θ - ∴NaF 不能被直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 ③ 3310 H BO 7.310 K Θ -=?;不能用强碱直接滴定。 ④ 见教科书P. 6-9解:酸:H 3PO 4, HCl 碱:AC -, OH - 既是酸又是碱:H 2PO 4-

6-10解:HCl NaAc HAc NaCl +=+ 由-(Ac )pH p lg (H Ac)a c c K c c ΘΘΘ =+ 得- (Ac )4.44 4.75lg (H Ac)c c c c ΘΘ =+ - (Ac )(HAc)0.50c c ∴= 为和HCl 反应而生成HAc 需加入NaAc 的物质的量: 1 0.10 1.00.10m ol L L m ol -??= 设为得到缓冲溶液需再加入的量为x mol 的NaAc 0.10 0.50x mol mol = 0.050()x m ol = 即NaAc 的总加入量为:0.100.0500.15()m ol += 即:1 0.1582.0312.3mol g mol g -??= 6-11解:2HB NaOH NaB H O ++ 加入0.2 g NaOH 的浓度为:1 0.2400.10.05()mol L -÷=? 设原溶液中抗碱成分B -为x mol/L 0.055.6 5.3lg 0.250.05 x +=+- 0.0520.20 x += ,0.35()x mol L = 设原溶液pH 为y : 0.355.3lg 0.25 5.30.15 5.4 y =+=+= 6-12解:要配制 5.00pH =的缓冲溶液,首先选择共轭酸碱对中酸的(HAc)p a K Θ 尽可能和 p H 5.00=k 接近。查附录四,(HAc)p 4.75a K Θ =。故选用HAc-NaAc 缓冲对。 0.20(N a A c )5.004.75 l g 0.20(H A c ) V V ?∴=+? (H A c )(N a A c )0 .575V V =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原子中, 电子的能量只取决于主量子数n B.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仅与n有关,还与l 有关 C.波函数由四个量子数确定 D.是薛定格方程的合理解, 称为波函数 解:选 C. 波函数是由三个量子数n,l,m 确定的,与自旋量子数m s 无关。2.下列波函数符号错误的是() A. B. C. D. 解:选 C. n,l,m 三个量子数的取 值必须符合波函数的取值原则,即n>l ≥∣ m∣,所以是错误的,应改为 3.2p 轨道的磁量子数取值正确的是() A. 1 ,2 B. 0 ,1,2 C. 1 ,2,3 D. 0 ,+1,-1 解:选D。只有D符合磁量子数的取值原则。因为m取值受角量子数l 取值的限制,对于给定的l 值,m=0,1,2,?,l,共2l +1个值。2p轨道的角量子数l= 1,所以磁量子数m=0,1。 4.基态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3,2,+1,+1/2 B. 3,0,0,+1/2 C. 3,1,0,+1/2 D. 2,1,0,-1/2 解:选A。对于多电子的原子,其能量高低由n,l 共同决定,二者数值较大且均符合四个量子数取值原则的就是能量最高的电子。 5.某元素原子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式为[Ar]3d34s24p2, 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A. d 区ⅦB族 B. p 区ⅣA族 C. s 区ⅡA族 D. p 区ⅣB族 解:选A。某元素原子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式为[Ar]3d 34s24p2, 由此可知其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为[Ar]3d 54s2,由分区及族的划分原则可知 A 是正确的。 6.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 BeCl 2 B. H 2S C. CCl 4 D. BF3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16. Al3+与EDTA形成(C) A. 非计量化合物 B. 夹心化合物 C. 鳌合物 D. 聚合物 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A) A. [Co(en)3]Cl3 B. [Co(NH3)6] (NO3)3 C. [Co(NH3)6]Cl2 D. Co(NO3)3 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 A. [Fe(C2O4)]3- B. [AlF6]3- C. [Mn(NH3)6]2+ D. [AgCl2]- 13.AgNO3处理[Fe(H2O)5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A) A. AgBr B. AgCl C. AgBr和AgCl D. Fe(OH)3 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B )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 A.NaCl B. AgNO3 C. NH3 · H2O D. KCN 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 A. [Ag(S2O3 )2]3- B. [Ni(NH3)6]2+ C. [Fe(C2O4 )3]3- D. [HgCl4]2- 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 D. (B)和(C)的混合颜色 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C) (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 (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2)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3)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4)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C )。 A.空白实验 B.对照实验 C.多次平行实验 D.回收实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好 B.精密度越好则准确度越高 C.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越好准确度才越高 D.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才越好 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D )。 A.葡萄糖(式量180) B.甘油(式量92) C.蔗糖(式量 342) D.乙醇(式量46) 4、医学上称5%的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这是因为( C )。 A.它与水的渗透压相等 B.它与5%的NaCl 溶液渗透压相等 C.它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D.它与尿的渗透压相等 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D ) A.CO 2(g) + CaO(s) → CaCO 3(s) B.1/2H 2(g) + 1/2I 2 (g) →HI(g) C.H 2(g) + Cl 2(g) →2HCl(g) D.H 2(g) +1/2O 2 (g) →H 2O(g) 6、反应CaCO 3(s)≒CaO(s) + CO 2(g),在高温时正反应自发进行, 其逆反应在298K 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 Θ与Δr S m Θ是(C ) A.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B. Δr H m Θ<0和Δr S m Θ>0 C.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D. Δr H m Θ <0和Δr S m Θ <0 7、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B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均为1的反应 B.基元反应 C .任何均相反应 D.任何能够进行的反应 8、温度一定时,有A 和B 两种气体反应,设c(A)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增加了100%,c(B)增加了300%,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C ) A. v=k c(A) c(B) B. v=k c 2(A) c(B) C. v=k c (A) c 2 (B) D.以上都不是 9.在饱和BaSO 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 ,则BaSO4的溶解度(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10、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正确的是( C )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电子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11、形成Π键的条件是( C )。 A.s 与s 轨道重叠 B.p 与p 轨道“头碰头”重叠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1.下列物质中元素的氧化数。 (1)CrO42-中的Cr (2)MnO42-中的Mn (3)Na2O2 中的O (4)H2C2O4·2H2O中的C 解答:(1)Cr:+6;(2)Mn:+6;(3)O:-1;(4)C:+3 2. 下列反应中,哪些元素的氧化数发生了变化?并标出氧化数的变化情况。 (1)Cl2+H2O=HClO+HCl (2)Cl2+H2O2=2HCl+O2 (3)Cu+2H2SO4 (浓)=CuSO4+SO2+2H2O (4)K2Cr2O7+6KI+14HCl=2CrCl3+3I2+7H2O+8KCl 解答:(1)Cl:from 0 to+1and-1 (2)Cl:from 0to -1;O:from -1 to 0 (3)Cu:from 0 to +2;S:from +6 to +4 (4)Cr:from +6 to +3;I:from -1 to 0 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式。 (1)Br2+OH-→BrO3-+Br- (2)Zn +ClO-→Zn(OH)42-+Cl- (3)MnO4-+SO32-→MnO42-+SO42- (4) H2O2+Cr(OH)4-→CrO42-+H2O 解答:(1) Br2+12OH-=2BrO3-+6H2O+10e (2e+Br2=2Br-)×5 6Br2+12OH-=2BrO3-+6H2O+10 Br- (2)Zn +4OH-=Zn(OH)42-+2e H2O+ClO-+2e=2OH-+Cl- Zn +H2O+2OH-+ClO-=Zn(OH)42-+Cl-

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六章_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概述 学习要求: 1.熟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分类的方法。 2.掌握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及终点误差的基本概念; 3.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基准物质的用途及其应用符合的条件,了解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范围; 4.掌握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依据及各种计算方法。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分析化学不仅对化学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等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都需要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因此,人们常将分析化学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是认知“未知”的强有力手段,是让人们“放心”的科学,是打击“伪科学”和防伪科学、打击犯罪科学的有力工具。它在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有关成分的含量、确定物质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它们分别属于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内容。 二、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分析化学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现将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类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一)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根据分析化学任务不同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定性分析是根据反应现象、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原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定量分析是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二) 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电解质对Fe(OH)3正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A) A Na3PO4 B MgSO4 C NaCl D MgCl2 2、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溶剂后,将会引起( D ) A 沸点下降 B 凝固点升高 C 渗透压下降 D 蒸气压下降 3、易挥发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可能会引起( C ) A 沸点上升 B 凝固点降低 C 蒸气压上升 D 渗透压下降 4、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得到As2S3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 C ) A [(As2S3)m· nHS—]n-·nH+ B [(As2S3)m· nH+ ]n+·nHS— C [(As2S3)m· nHS—·(n—x)H+ ]x-·xH+

D [(As2S3)m· nH+·(n—x)HS—]x+·x HS— 5、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向某个电 极移动的现象称为( A ) A 电泳 B 电渗 C 布郎 运动 D 丁达尔效应 6、100g水溶解20g非电解质的溶液,经实 验测得该溶液在-5.85℃凝固,该溶质的分 子量为( D )(已知水的K f = K·Kg/mol) A 33 B 50 C 67 D 64 7、给定可逆反应,当温度由T1升至T2时,平 衡常数K2>K1,则该反应的( A ) AΔH>0 BΔH<0 CΔH=0 D无法判断 8、下列反应中, 哪个是表示ΔHθ=ΔH fθAgBr(s) 的反应( C ) A Ag+ (aq) +Br-(aq)=AgBr (s)

B 2Ag(s) +Br2 =2AgBr (s) C Ag (s) +1/2Br2 ( l ) =AgBr (s) D Ag (s)+1/2Br2 (S) =AgBr (s) 9、通常情况下, 平衡常数K a, K b, K w, K h的共性是 ( D ) A与温度无关B受催化剂影响C与溶质的种类无关D与浓度无关 10、根据ΔG f (NO,g)=mol, ΔG f (NO2,g)=mol 判断反应 (1) N2(g)+O2(g) = 2NO(g), (2) 2NO(g)+O2(g) = 2NO2(g)的自发性,结论正确的是( A ) A (2)自发(1)不自发 B (1)和(2)都不自发 C (1)自发(2)不自发 D (1)和(2)都自发 11、已知在标准状态下,反应N2(g)+2O2(g) → 2NO2(g), Δr H mθ= KJ/mol,则NO2(g)的标准生成焓为( B )KJ/mol。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8章 习题答案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解答 1. 什么叫金属的电极电势?以金属-金属离子电极为例说明它是怎么产生的? 1.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在金属与溶液间由于电荷不均等原因而产生了电势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势叫做金属的电极电势。 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中,会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金属晶格中金属离子受极性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水合离子进入溶液。另一方面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会吸引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使其沉积到金属表面。这两个过程可表示如下: M(s)M (aq)e n n +-+ 溶解 沉积 当溶解速率与沉积速率相等时,就达到动态平衡。一般地说,在溶解和沉积过程中,由金属表面进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总数与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总数并不相等,这样在金属与溶液间就由于电荷不均等而产生了电势差。 2. 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 2. 在Cl 2+H 2O=HClO+HCl 中:Cl 2既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 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4. 举例说明常见电极的类型和符号。 4. 常见电极共有四种类型: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金属置于其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如Zn(s) | Zn 2+ (2)气体-离子电极 这类电极的构成需要一个固体导电体,该导电固体与所接触的气体和溶液都不起反应,但它有时能催化气体电极反应的进行。如Pt | H 2(g) | H + (3)金属-金属难溶盐或氧化物-阴离子电极 表面涂有该金属的难溶盐(或氧化物)的金属浸入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即构成此类电极。如Ag | AgCl(s) | Cl - (4)“氧化还原”电极 将惰性导电材料(铂或石墨)放于含有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数的两种离子的溶液中即 构成此类电极。如Pt | Fe 2+,Fe 3+ 5. 写出5种由不同类型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符号和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5. (1)(-)Pt | H 2(p ) | H +( c 1 ) || Cu 2+(c 2 ) | Cu(+) (2)(-)Pt | H 2(p ) | H +( c 1) || Cl - (c 2 ) | AgCl | Ag(+) (3)(-)Zn | Zn 2+(c 1) || Cl - (c 2) | AgCl | Ag(+) (4)(-)Zn | Zn 2+(c 1) || Fe 3+(c 2 ), Fe 2+(c 3) | Pt(+) (5)(-)Pt | H 2(p ) | H +( c 1) || Fe 3+(c 2), Fe 2+(c 3 ) | Pt(+) 6.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 4 Zn +10 HNO 3(极稀) = 4 Zn(NO 3)2 + NH 4NO 3 +3 H 2O (2) K 2Cr 2O 7 + 6 KI + 7 H 2SO 4 = Cr 2(SO 4)3 + 4 K 2SO 4 + 3 I 2 + 7 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