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六十二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一周年。纵观六十二年来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 A .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B .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 .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 .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

2、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3、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 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A .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 .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 .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4、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人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 ) A .中日两国彼此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 .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 .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 .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5、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一边倒” ④不结盟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1945—1950年,一批颇有远见和勇气的政治家,如阿登纳、丘吉尔、加斯佩利和舒曼,便开始向人们宣

传欧洲必须向新时代迈进的理念:欧洲必须建立一个以人民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盟成为新秩序的坚实力量

B .欧洲所有大国都被包含在新秩序之中

C .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各成员国的个性

D .法、俄、英成为欧盟领导的核心

7、右图为漫画《无人理睬》。它所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 .日本是一个小国,综合实力弱

B .日本歪曲侵略历史,无法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同

C .日本的社会制度与亚洲邻国不同

D .日本没有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工作

8、2002年,美国白宫宣布伊朗属于“邪恶轴心”,并围绕伊朗核计划实施了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然而,2012年8月30—31日伊朗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参会。这一事件表明( )

A .世界格局多极化已经确立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 .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结束

D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9、有人认为:世界格局正出现一种结构性变化的趋势,即国际体系正由冷战后“一超独大”的霸权型体系加速向 “中间势力主导”的多边稳定型体系转化,世界格局日益朝着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新型结构发展。其依据不包括( )

A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B .“金砖国家”实力增强

C .南北差距逐渐缩小

D .俄罗斯经济逐步恢复

10、不同的国际格局以及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走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这造成的影响是( )

A .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B .中俄不断深化军事同盟关系

C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不结盟政策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11、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吕代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②《农书》:“用粪犹用药也。”③《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对此观点,你认为( )

①这属于阶级分析法,并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 ②错误,阶级分析法不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唯一方法 ③有一定道理,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④观点新颖,认识深刻,完全正确,但缺乏史实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3、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材料反映了( ) A .汉代丝绸已经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B .古罗马时期丝织技术在西方也有较大发展

C .古罗马时期,丝绸已经与黄金进行等量交换

D .古希腊、罗马相继派人到中国学习丝织技术 14、《明神宗实录》记载:“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由此材料可知( )

A .明朝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迅速,初具规模

B .明朝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C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D .明朝时期,政府强迫大量农民到官营纺织工场服劳役 15、《周书》:“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下列政策与材料反映的经济主张相悖行的是( ) A .“工商食官”制度 B .重农抑商政策 C .盐铁官营制度 D .工商皆本

16、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 140万千克。西班牙物价上涨最多最快,16世纪时平均上涨4.5倍,其中粮价上涨5倍。英国、法国、德国一般上涨2倍到2.5倍。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欧洲矿产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 B .欧洲国家对外扩张造成的物资紧缺 C .欧洲国家对殖民地贵重金属的大肆掠夺

D .欧洲国家对殖民地大规模输出商品造成物资紧缺

17、有人说,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不是偶然的,主要是因为它当时具备了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因素。其中的主要“因素”是指( )

A .最早开展资产阶级革命

B .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C .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D .拥有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18、18世纪早期,格拉斯哥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而在1839年,一个政府委员会的成员写道:“在我参观格拉斯哥的小巷前,我无法相信,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度里,竟有这样一个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格拉斯哥的变化启示我们( ) A .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B .要维护城市的安全清洁 C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协调 D .要先污染后治理

19、下面是英国煤炭产量增长曲线图,图示表明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下列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 B .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

C .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D .水资源日益枯竭 20、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人墨西哥湾”。此类石油泄漏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最早可能发生于( )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1、“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丙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春蚕》中的这段话可以用来佐证( )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 B .小农经济已经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C .外国资本主义人侵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D .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解体 22、“(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下列企业与材料所述特点符合的有(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轮船招商局 ③汉阳铁厂 ④南通大生纱厂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⑧ D .①②④

23、右图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由此可见该局( ) A .产品主要满足于清政府的军事需要 B .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民用工业

C .记录着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 .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始末

24、根据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推断这份清单最有可能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D .戊戌变法

25、西方媒体在近代史上曾对中国洋务运动这种发展模式大加褒扬,而对日本的发展模式拼命贬低,嘲讽日本的变革带来的只是经济的衰退,认为东方的土地不可能产生像西方一样强大的文明。对西方媒体的做法,你的理解是( )

A .客观公正地指出中日两国发展道路的差异

B .不尊重事实,另有所谋

C .对中国洋务运动的认识有误,对日本明治维新看法正确

D .会激化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摘编自美国著名传记作家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不可能成为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2l 世纪的现实也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把单极格局强加于世界。

——摘编自《俄罗斯联邦前总理:用新眼光来看待世界格局和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材料三 观察下列有关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图片。

(1)请就材料一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的题目。(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不可能成为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的观点进行论证。(8分)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现象,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阶段及根本出发点。 (6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一1644年)的72年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超过一亿西元。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超过6800万元。 材料二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等地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

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延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摘编白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种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6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完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工匠的儿子瓦特,是铁匠的儿子法拉第,是农夫的儿子焦耳。他们不是大学教授,不是大科学家,也不是接受了数理化完备教育的博士生。这也许正是他们的优势。自小就生活在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勤奋好学,并能自觉接受科学对技术的指导,这就是他们和中国的能工巧匠的不同之处。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三位平民出身的发明家都有自己从事科学实验的实验室!这在当时英国的大学里也是少见和少有的。相反,大学生和大学教授却经常去他们的实验室。相互切磋,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赢得全社会的普遍尊敬,却少见由于他们学历不高而遭歧视,真正体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这也是技术和科学相互交融最光辉的典范。

材料二 对于世界来说,工业革命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性质,也改变了西方文明同世界其他民族的关系。原本在西方文明视野之外的美洲和澳大利亚彻底西方化(欧洲化)。工业革命聍生产的促进拉动了欧洲对世界原料和市场的需要。而工业革命的剩余资本也四处奔走,这一切都加进了欧洲对世界的殖民活动。同时,即使在一些不完全属于欧洲强国殖民地的地方,例如中国,迫使其成为欧洲的附属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平民出身的发明家的自主创新贡献(任选其中两位作答)。从英国工业革命来看,“自主创新”需具备哪些社会条件(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 “西方文明同世界其他民族的关系”的?(4分)

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答案

1—25 BDBCD ABDCA CDABB CDCDD ACACB

26、(1)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2分)

(2)论证: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8分)

(3)发展中国家(中日)实力增强,挑战发达国家的霸主地位;发达国家(美国)力图维持对发展中国家的优势。(2分)

(4)阶段:抗战后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之初遇判,敌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新时期中美关系曲折发展。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6分)

27、(1)状况: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2分)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大。(4分)

(2)政策:闭关锁国。原因: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量不大,防范西方侵略。(4分)

(3)态度:认为对华贸易逆差是国家巨大损失,应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对策:向中日走私鸦片。

28、(1)贡献: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机器动力问题,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成为电力的发明与使用的理论依据,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6分)社会条件:法治与民主的政治环境,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资本的扩张能力;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6分,任答三点)

(2)工业革命促使西方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一方面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落后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4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第3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80分) 1. 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 A . 春秋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代 2.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 .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 . 加速了自耕农经济衰退 C .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我国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我国以煤炭为燃料冶铁始于() A . 战国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北宋 4.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通过这条通道外销的重要商品,除丝织品外,还有 A . 玉米 B . 香料 C . 烟草 D . 瓷器()

5. 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表明“交子”() A . 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伪”功能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 .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时主要货币 D . 起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力推行 6. 明朝中叶以后,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 . 地主剥削有所加重 B . 贫富分化在加剧 C .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7. 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这一制度() A . 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经济结构 B . 拓展了“市”的发展空间 C . 提升了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 D . 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 8. 某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这一政策是() A . 重农抑商 B . 海禁闭关 C . 朝贡贸易 D . 盐铁官营 9. 下表为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量。据此可推断()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 A . 民族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 . 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 .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 . 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0. 下侧照片是光绪年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安装使用的中国第一台蒸汽绞车。它可以用来研究()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修)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选修)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宋朝梅尧臣有一首《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文中所描绘的灌溉工具是() A . 戽斗 B . 筒车 C . 水排 D . 翻车 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 .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清朝 4.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 5.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 . 上海发昌机器厂、汉阳铁厂 B . 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织布局 C .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D . 上海发昌机器厂、保兴面粉厂 6.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这主要得益于() A .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的诱导 B .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C .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大员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大城市进行“接收”时,当地老百姓开始流传这样一首歌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了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由此推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美国资本的入侵 B .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 . 官僚资本的压榨 D . 国共内战社会动荡 8. 建国初,中央在一份决议中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合作化的发展道路。”据此推断,建国后进行了()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55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2、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起源于() A、甲骨文记载 B、大汶口文化 C、西周分封 D、古代地名 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4、“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B.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C、负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6、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置的通判,其主要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知州 7、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不包括 ...()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B、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办事效率低 D、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8.“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9.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毁灭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人民起义 C、另一支希腊人入侵 D、外国的侵略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右左11.雅典确立起民主政治是在()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 《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1063

2008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 《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2019学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水排________ B.耧车________ C.曲辕犁________ D.骨耜 2.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________ B.开创了郡县制 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________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3. 下列是某同学围绕某个课题所搜集的图片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领先的冶金技术________ B.短暂存在的田庄经济 C.不断拓展的海外贸易________ D.辉煌灿烂的古代手工业 4.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5.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客,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中国瓷器从此开始远销海外 B.反映出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6.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该时期p 7. 年代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①中国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升 A.①②③______________ B.①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 C.②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①③④ 8. 在西方史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此学者的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上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广州 9.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p 10.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________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年最新题库 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37)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近代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是______国,最早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的是________国。 2. 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3.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政变,垂帘听政;1898年慈禧太后又发动政变,史称_________。 4.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革命新的内容,即在反对_________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______的斗争。 5. 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言论反映的本质观点是,通过鸦片战争使英国 A.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使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 C. 使对华的正当贸易得到保护 D. 获得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 2.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军装备落后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C. 封建制度的腐朽 D. 英国势力的强大 3.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4.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建在 A. 南京 B. 北京 C. 广州 D. 天津

5. 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英国人 A. 赫德 B. 李威利 C. 戈登 D. 华尔 6.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 A. (1) B. (1)(2) C. (1)(2)(3) D. (1)(2)(3)(4) 7. 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洪秀全称“天王” C. 太平军在永安建制 D.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8.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依据是 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9.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深入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 10. 在书序中明确提出“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各国例律》 D. 《瀛环志略》 11.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 它是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方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5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我国古史传说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农神:烈山氏(“烈山”就是放火烧荒)之﹣﹣柱(“柱”是一种挖眼点种用的尖头木棒)。据说,柱“能殖百谷百蔬”。这一传说折射出我国原始农业() A . 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B . 采用个体生产形式 C . 已掌握刀耕火种技巧 D . 具有精耕细作特征 2.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 A .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 B .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3. 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其中突出体现封建自然经济形态特征的手工业是() A . 官营手工业 B . 家庭手工业 C . 民营手工业 D . 工场手工业 4.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瓷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烧制,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官搭民烧”制度() A . 巩固了官窑垄断地位 B . 形成了区域性经济分工 C . 降低了制瓷业的利润 D . 利于提高民窑制瓷技术 5.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规定:那些立有文券,议有年限,受雇长工之人,或雇出外随行者,不论年月久近皆为雇工人;而那些计日取资的短工以及手工业雇工

则不能以雇工人论,他们与雇主的关系已属凡人之间的关系。这表明明代中后期() A .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 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 C . 劳动者受政府政策保护 D .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6. 据《尚书?酒浩》记载,在殷民中就有人专门“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据此可知() A . 殷商时期富商众多 B . 伦理观念影响商业的发展 C . 早期商人地位较高 D . 早期商业主要是牲畜交易 7. 康熙二十三年,“始开江浙闽广海禁,于云山(今连云港)宁波、漳州、澳门设四海关,关设监督”;康熙五十六年正月,清政府下令禁止对南洋贸易。由此可知,清朝前期() A . 对外贸易已经禁绝 B . 海禁使得中国变得贫穷 C . 官方控制对外交往 D . 锁国促使国内动荡不安 8. 15世纪,“东方商品一般到达地中海沿岸,价格增达4倍多”,运到欧洲比原价高8一10倍,这使得西欧商人无利可图。这一现象() A . 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之一 B . 使欧洲封建主阶级实力下降 C . 起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 . 中断了欧亚两洲之间的贸易 9. 在英国亨利八世(1509~1547年)末年的枢密院,19名成员中仅有6名拥有贵族头衔,其余13名均来自新兴阶级。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价格革命 B . 商业革命 C . 大国争霸 D . 工业革命 10. 观察如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江西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 .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 (2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 (2分) (2016高三下·海淀期中)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 (2020高二下·池州期末) 明中叶以后,棉花已“偏及江北及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谚语云:“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清代棉花种植“北至幽燕,南抵楚粤,东游江淮,西极秦陇,足迹所经,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明清时期棉花的种植() A . 反映出纺织业具有世界最高水平 B . 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增强

C .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 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5. (2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末)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指出:“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下列所示的耕作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商代青铜器铭文比较简单。西周建立之后,涌现出大批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他们在军事上的胜利,记载诸侯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对其任命。这些记载的主要目的是() A . 创造更为系统的文字体系 B . 区分贵族内部的不同等级 C . 树立周代贵族的统治权威 D . 弥补官方史书记载的不足 7. (2分) (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 . 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01 20001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开卷部分6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明清时期组织中国军队击败过侵略军的历史人物是: ①汪鋐②顾宪成③康熙帝④乾隆帝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④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工人和农民 B 、新贵族 C 、资产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中国近代史开端比世界近代史晚了: 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400年 4、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开始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第一次经济危机④七月王朝垮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5、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机构是: A 、国民公会 B 、立法会议 C 、救国委员会 D 、国民会议 二、列举题(17分) 1、列举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崇尚实际的学风的四位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2、列举西欧近代四个科学社团。 3、列举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文件各一个。 4、列举英国工业革命中关于动力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发明和发明家。 5、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三、识图题(8分) 1、观察左图并回答: ①拿剪刀的是谁?_________②拿拐杖的人代表哪个阶级________ ③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④为什么要剪胡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 ①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_________ ②B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③C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④概括五口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 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4分)问:(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指哪一段时间? (2)“过去的一切世代”指哪几个历史阶段? (3)引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文的含意说明了什么? 二、“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国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引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6分)请回答: 1、请政府奉行的与世隔绝的什么政策? 2、英国是怎样用暴力打破这种“隔绝状态”的?当时中国是哪个皇帝在位? 3、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问答题:(15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08—2009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说明: 1.本套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间为9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两卷,共3页。其中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3.请按照题号顺序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Ⅱ卷非选择题答案清楚填写在第II卷相应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第II卷和答题卡。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能够反映中国古代较为先进的耕作方法的是()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存在②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5、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渴望得到贵重金属和货币的贪欲 C欧洲“商业危机”的影响 D新兴资产阶级扩大市场,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6、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 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D 价格低廉的商品 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变现为() ①使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②使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③人才和市场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因素④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 D ②④8、“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的最主要含义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将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9、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 C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D殖民地国家应该重视交通业的发展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B垄断组织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大企业③加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贫困落后④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14、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 A外国资本的压迫B日伪的经济掠夺 C 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D民族资本的薄弱1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近代化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