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是一体化的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市。广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是“以一体化的长株潭为核心的包括湘中北部赣西部若干城市组成的经济圈”。

非常遗憾的是湖南当局目前的兴趣似乎是仅仅对打造三市一体化感兴趣,所谓“一点一线”战略,只盯着长株潭一点,而“一线”尚且无实质性突破,更谈不上谋划大的发展格局。

作为为湖南人民掌舵的湖南省委省政府肯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该说大方向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中部崛起,若干城市群角逐的大背景下,除了长株潭一体化,打造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之外,其它城市和地区的梯次发展和在大湖南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定位并不明朗.各城市和地区肯定也各有各的高招,但从省里的战略看,似乎根本就缺乏一个明朗的全面战略。

先看“狭义长株潭经济圈”的优势,优势在于独具特色的"一体化".

一体化进程,是绝对不同于小珠三角、长三角和其它城市群的。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向一个城市发展。我个人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是完全可以避免类似长三角珠三角内部摩擦的。因为:

1,长株潭是“一体化”,而不是象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松散联盟,联系的程度更为紧密。

2,既然是“一体化”,就是在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布局城市功能有统一规划,三地各有侧重点,有机结合,优劣互补。规划可能更科学,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3,长株潭属于一个省,不象长三角三省一市。也不象珠三角,内有双雄争霸,外有港澳吸引。长沙的中心突出,便于协调发展。

4,虽然目前行动上还无所作为,但,毕竟湖南战略中还有个“一线”计划,这个“一线”及一纵三横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将来可以促进长株潭。

所以,长株潭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劣势或缺陷就在于,在打造长株潭一体化的同时,没有明确确立“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大经济圈”战略概念。放在大湖南的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的长株潭规模太小,放在湖南这样一个大省里是很单薄的,可谓势单力薄。特别是和国内已经崛起和正在打造的其它经济圈或经济区相比,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实在渺小。看看珠江三角洲,小珠三角包括大半个广东,泛珠九省,长三角是直辖市上海和江苏浙江安徽各一部分组成。京津冀两个直辖市一个省。至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大武汉城市群规模如何,由于湖南网友很不愿意听,我就不说了。在“1+1>2”经济互动公式下,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是算术相加的,而是能促进整体质的提升的。湖南省当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暂且不表,网上的湘籍弟兄们是根本无视“狭义长株潭经济圈”规模过小这一现实的,在与其它地方比较和嘴上争雄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这一事关湖南发展大局根本性问题。理论上讲,一体化之后的长株潭,要在全国冒尖,或者称为第几“极”(湖南媒体说争第五极,网友说要保五争四)是完全有可能的。从发展速度上从人均上,这三市是可能冒尖的。但是,一个大省,仅有三市冒尖,这个“极”也太小了。虽然理论上讲,三市冒尖之后,可以带动湖南其它,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目前长株潭和湖南其它地方的经济互动关系很差,缺乏将来“带动其它”的必要铺垫和产业联系。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类型及发展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911641456.html,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类型及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张明安悦谭雪兰张香芽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7期 [摘要]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地区2016年23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组成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和社会保障四项功能指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体系。在识别乡村功能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乡村功能值进行测度,在空间地域上进行功能类型的划分,将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研究区域划分为综合型、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型、农业生产——人居生活型、人居生活——经济发展型、生态保育——经济发展型和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型六大功能类型;基于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功能综合型、生产主导型,生态——旅游复合型和生产——生态复合型四类发展模式。 [關键词]熵值法;乡村功能;功能类型;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快速转变,农村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乡村功能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功能向经济发展、生态保育和社会保障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乡村地域在当前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选取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从县域空间功能差异的角度出发,构建乡村功能评价模型,探求乡村发展新模式,对长株潭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长株潭地区位于湘江下游,地处湘东,下辖23个县市区,3市呈“品”字型布局,两两相距不足20km。地貌类型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岗地等,湘江纵贯区域的南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16年长株潭地区土地总面积为2.81万km2,是湖南省面积的13.27%,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205537.10hm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466.50hm2。2016年长株潭地区总人口1449.95万,占全省人口的21.25%,农村人口440.59万,城镇化率69.63%,地区生产总值为13681.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25:50.09:44.6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47.67元,已进入城乡转型的发展阶段,是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快速城市化区域。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特点推动乡村发展,针对性地定位乡村功能和发展导向、增强乡村功能特色和竞争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长株潭一体化

长株潭一体化 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不管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从省政府大院的后门进去,进湖南省改革和发展委员会的办公楼,上到二楼楼梯口,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门牌上写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让湖南人牵心挂肠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蓝图很多就是在这里孕育成型的。里面很挤,4个人,摆了4张办公桌和4张电脑桌,房间就只剩下一个小过道,走路还要当心别碰着靠墙处叠放的一摞摞油画一般的规划图。 办公室副主任首先庆的桌面上总是摆放着或者要签字盖章或者要呈递报送的材料。原定于4月底和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谈判推延到了5月,但是这边的材料准备工作还要抓紧进行,因为这关系到贷款额度为1.72亿元的湘江生态经济带的重大项目的成功启动。而更复杂的事情还在后面。贷款协议一签,办公室就要立即着手开始协调长株潭三地建立“大公交”系统的难题。 一个官员评价说,果真如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才算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具有意义的一步。 一、曲折的经济一体化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不过4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则不过10多公里,这只相当于北京城从东边走到西边的距离。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一体化”很自然进入了湖南人的视野。 一体化的设想可追溯到1950年代末,那时便提出带有当时时代色彩的概念:将长株潭三地连接起来,模仿苏联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建立“毛泽东城”。据说这个建议由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士钊在1950年代进京时正式提出过,但这个建议遭到毛泽东本人否定。 及至1980年代,中央批准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就在这个时候,1982年12月,当时身为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的张萍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经济中心。此论一出,反响十分热烈。 “株洲和湘潭原来是同一个县下面的两个乡镇。1952年以前,株洲就是湘潭县的一个乡镇,我记得当时只有7000多人,湘潭市也就是原来湘潭县的中心城镇。你说,两个地方能隔多远?”张萍说。 当时的长沙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全国30位以后,然而张萍分析认为,湖南有一个非常稀缺的城市资源———长株潭城市群。这三市不仅相距很近,呈“品”字形分布,具有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同时又是湖南省最发达的核心地带,如三市联合,工农业总产值和总人口可以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第9位,城区工业

产业发展和长株潭协同发展

三、关于长沙产业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长沙的产业是全省的龙头,2016年,长沙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3.3%,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0.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41.7%,长沙产业发展将影响和带动全省经济增长。未来,长沙产业将突出高端、智能、融合发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巩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层次;二是推动大汽车、大健康(含生物产业、健康养老等)、大智慧(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大环保(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壮大规模,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使长沙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10个;三是充分挖掘装配式建筑、航空航天(含北斗)、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基因技术、3D打印、检验检测等新兴产业潜力,在虚拟现实、智能驾驶、基因检测、激光陀螺、无人机等未来产业领域布局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推动新兴经济聚合共享、跨界融合、高速增长,积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四是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全面配套和融合发展。争取通过5-10年的时间,形成一批“互联网+”“智能+”“创意+”“共享+”“生态+”等具有长沙特色的新经济形态,培育形成至少1个世界

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装备制造业迈上5000亿元台阶,新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产业突破2000亿元大关。 四、关于支持长株潭协同发展 长株潭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推动三市一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长株潭区域的经济规模和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引领辐射带动全省的作用。因此,建议省里对长株潭协同发展予以重点关注的支持:一是进一步加强高位协调。建议省里成立更高层次的长株潭一体化协调机构和专项议事制度,商议协调三市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克服“属地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病,充分调动三市的积极性,统筹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二是进一步畅通交通联系。加快完善长株潭城际线系统,重点支持长株潭城际(西线)、长株潭城际铁路与石长线间联络线、长浏城际铁路等项目建设;打通三市之间的“断头路”,重点支持长株潭城市群城际快速道路“断头路”连通工程、长沙南北横线、长沙南部片区打捆式公路等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新落户湖南的重大产业项目,从省级层面统筹考虑三市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有针对性的吸引落户,支持长沙壮大工程机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支持株洲壮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主导产业;支持湘潭壮大电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主导产业。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及应对

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对比珠三角

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对比珠三角 摘要:长株潭作为湖南的经济核心,早在1982年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概念被提出,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行政体制,人们观念的制约,长株潭一体化基本处于理论阶段。到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的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一体化从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但长达近四十年的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依旧缓慢,反观珠三角的发展怎“飞速”两字了得,那么是什么制约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长株潭一体化到底存在着何种问题? 背景: 简介: 长株潭是指长沙、株洲、湘潭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辖三个地级市、四个县级市、八个县、十一个市辖区、177个建制镇、142个乡。总面积28254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1239.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8.97万人,城镇人口507.1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92%。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整合促进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宏观规划。目标是通过包括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促进三市集群经济的规模,提高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及区域辐射力,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社会生活的融合。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发展结果: 长株潭一体化1982年提出,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到如今历时将近四十年,但进展依然缓慢。2003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的张萍先生评说“第一,如果从‘总体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先行’这个要求来说,可以说现在完成了60-70%,用了六年时间。最终完成可能还要两三年。用8-9年时间完成这个阶段,进展速度慢了些。第二,从产业和市场的一体化来说,没有取得突破,还是分割的。第三,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相应改革和创新。不解决体制问题,不可能突破。”时至今日,长株潭一体化的现状较03年并无较大突破。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珠三角的发展历时17年,05年,城市化率69.5%;GDP为27843亿元,占全国GDP的17.0%。通过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珠三角城市群在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两项指标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综合排名第二。2009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7%,增幅高出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浅谈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

摘要:“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宁夏等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阶段,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更显重要。要结合地区实际,塑造和培育创新环境和网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对策措施宁夏 区域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塑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主体,培育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相关文献回顾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后,创新理论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熊彼特指出,企业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过程,企业创新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因素,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市场规范程度、政府政策、社会教育程度、公民对创新的认同以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只有在创新系统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并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创新参与者(公司、大学、组织、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的相互作用。弗里曼(Freeman,1987)提出国家创新系统并对其进行开拓性研究,之后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克鲁格曼(2000)等认为,研究创新体系的最佳空间是国家次一级区域,由于区域聚集创新活动主要基于区域范围。库克(Philip Cooke,1992)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早和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虽然区域创新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理论体系,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我国学者王缉慈(2002)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将区域创新体系界定为“区域网络各个节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在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及优越性;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读图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性? 2、长株潭三市发展的差异。 3、感悟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合作探究: 1. 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 A.湘江B.资水C.沅江D.澧水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A.铁路、公路和航空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D.海运、河运和铁路 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规模最大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岳麓山、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4.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5.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准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6.下列不属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是() A.水资源丰富B.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7.下列关于湘潭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举措,不准确的是() A.打牢基础,发体现代农业B.从外地引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C.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D.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把湘潭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8.下列措施中,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理念的是() A.城市群布局采用绿心式形态B.长沙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9.长株潭城市群正倾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措施中,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是()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日期:年月日 当代城镇发展地地缘性空间组织结构因人口、设施、产业与财富地高度规模化,正显现出巨大地区域集群效应.因势利导地推进区域城镇地集群化崛起,已成为当代城镇发展地重大战略取向和理性选择.位于湖南省域地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近邻资源,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中,加速拓展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五市社会经济地一体化发展,不仅大势所趋,而且机不可失,是湖南大步跨入现代化、迎接未来区域挑战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强势发展和加速崛起地必由之路,而科学选择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地战略路径更是最现实地先导举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地愿景取向 在新地历史起点上,构筑以长沙、株洲、湘潭市和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市组成地大长株潭“”城市集群,按照集群区域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人文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集群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地一体化发展,宜确定以下愿景取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引进合作、多元兴建等途径,加速壮大集群区域先进设备制造业,组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合发展新型服务业,同步提升传统农业,力求存量工业特色化、新兴产业环保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突出核心带动、板块互动、组团联动,重点发展一大都市带动区(即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优势产业地深度联合与外向扩张带动区)、三大经济板块(即衡阳、常德、岳阳三市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作边际板块区)和两类产业组团(即八市现有较大基础规模和优良设施条件地工业经济类开发园、区组团与科技文化类校、院、园组团,前者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及其生产性物流区,后者如大学城、文化城、研究院、软件园、创业园等),重点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地精密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制造业、重轻型机车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型材料合成业、先进农机制造业等高、精、强产业地区域集群,并形成以核心技术、尖端产品、知名品牌和股份资本为纽带、多层面辐射带动且门类组合配套地边际区域产业群;同时强化卷烟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工炼制业、建筑建材业、造纸业等具有人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行业地技术淘汰控制、产能规模控制乃至生命周期控制;在技术深度开发与市场广度拓展中,积极推进棉麻纺织服装制造业、精致陶瓷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优良农产品繁种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具有较大存量规模地相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长沙极核区金融投资业、巨型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城市观光业、国际教育业、商务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文体演艺业、动漫创制业、工业设计业、市场中介业、咨询策划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地新兴服务产业群;逐步突破信息导向、科技服务、产能装备、深度加工、储运保鲜、田园改造以及水利设施、道路网络营建管护等制约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地基础瓶颈,不断增强稻、棉、油、畜、禽、蛋、茶、果、蔬及各类水产品中名、特、优产品地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构建规模种养、专业协作、安全保护、标准上市、品牌竞争、市场联动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集合型发展模式.在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地产业集聚与繁衍过程中,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大力提高由高新技术支撑地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中介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地区域关联度、密集度与外向赢胜力,缔造大空间、强技术、远市场、广带动、无污染、高效益地优势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部强势经济共同体.从“十一五”开始逐步推进,至年“十四五”期末,集群区域通过近二十年经济一体化地高速发展,力争城市化率达,集群区域地城镇人口聚集度约为万~万人;经济总量(绿色)约占湖南省地~以上,经济增长地综合贡献率(含增长指数、地方税收、出口创汇)达~以上,其中出口创汇额达以上;优势产业集聚度达以上,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8, 7(3), 313-32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911641456.html,/journal/sa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911641456.html,/10.12677/sa.2018.73037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uan Hou, Sihui L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Received: May 31st, 2018; accepted: Jun. 19th, 2018; published: Jun. 26th, 2018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obtained five first-level indicators—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search education indi-cators, human resources indicators, openness indicators, and infrastructure indicato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dex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Changzhutan Area,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 侯娟,李思慧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衡阳 收稿日期:2018年5月31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6日 摘要 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讨论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五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科研教育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开放程度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实证分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 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 40 公里,湘潭与株洲 20 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 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 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 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 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 三市一体化。 2006 年 11 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 了“ 3+5”城市群战略。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12 年 7 月 16 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摘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就是要加快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分散经营和同质化竞争,提高集约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三市经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字】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SWOT 分析 【正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湖南加快发展步伐、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目前,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正进入全而启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型和“两型”社会改革发展的试验区正进入国家的决策视野,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经济界的广泛关注。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相继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中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世界银行也将长株潭地区纳入CDSC城市发展战略计划。湖南省制订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到2010年长株潭经济总量达4400亿以上,人均GDP达3.2万元,进入全国城市群先进行列。到2020年,人均GDP达10万元左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成为我国中部举足轻重的城市群、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核心增长极。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积极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其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关键。 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长株潭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总面积约 2.8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长株潭三市相距近,呈“品”字形沿湘江分布,在空间上相互交叠,在历史和现实上,三城市又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这种天然的优势城市群资源将长株潭三市紧密联系,推动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1982年张萍提出把长株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的建议,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断提升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可将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提出阶段(1978-1984年)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设想和议题存在很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有人提出把三市合一建成“毛泽东城”的建议,但据说遭到毛泽东的反对。尽管以伟人命名实现融城与一体化的的建议没有实现,但长株潭一体化思想的萌芽可见端倪,地域和文化的相连也为三地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纽带。 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增长极模式,沿海地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大型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使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四大经济特区当时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对湖南经济发展产生很强的影响力;省城长沙当时在全国城市排位已排到了30位之后,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处于弱势。如何利用现有城市布局,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优势,通过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成为现实与理论选择。因此,1982 年12 月,当时的湖南省社科院张萍正式把“长株潭经济区”(金三角一体化)以提案的形式在湖南省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开始浮现。1984 年11 月10 日,湖南省委对其建议给予肯定,“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自此受到重视。 (二)探索阶段(1985-1996年) 1985年元月至1986年6月,在省政府领导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两次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并就城建、金融、邮电、商业、交通等部门与行业的联合、协调和开发等问题进行协商,确定一些重大工程的合作与启动,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社会效果也非常显著。1992 年,湖南省政府成立了“长株潭区域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由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三城市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组。但由于存在对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湖南重要性认识的模糊,使得这些决议与行动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与执行,相应的合作机构与机

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和理化分析

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和理化分析 摘要:现阶段,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还不适应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 了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和现状,结合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定标准,分析了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非合理化存在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内部趋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大,并提出促进长株潭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 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正确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等。 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产业趋同 The analysis of ration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pres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evolutions of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n researches the un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mainly reflected by the ratio imbalance ,the internal convergence ,and the area differences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last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s follows :adjusting the three evolution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ationally ,promoting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powerfully ,and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rightly . Key word: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ic; Industrial convergence;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是一体化的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市。广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是“以一体化的长株潭为核心的包括湘中北部赣西部若干城市组成的经济圈”。 非常遗憾的是湖南当局目前的兴趣似乎是仅仅对打造三市一体化感兴趣,所谓“一点一线”战略,只盯着长株潭一点,而“一线”尚且无实质性突破,更谈不上谋划大的发展格局。 作为为湖南人民掌舵的湖南省委省政府肯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该说大方向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中部崛起,若干城市群角逐的大背景下,除了长株潭一体化,打造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之外,其它城市和地区的梯次发展和在大湖南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定位并不明朗.各城市和地区肯定也各有各的高招,但从省里的战略看,似乎根本就缺乏一个明朗的全面战略。 先看“狭义长株潭经济圈”的优势,优势在于独具特色的"一体化". 一体化进程,是绝对不同于小珠三角、长三角和其它城市群的。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向一个城市发展。我个人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是完全可以避免类似长三角珠三角内部摩擦的。因为: 1,长株潭是“一体化”,而不是象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松散联盟,联系的程度更为紧密。 2,既然是“一体化”,就是在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布局城市功能有统一规划,三地各有侧重点,有机结合,优劣互补。规划可能更科学,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3,长株潭属于一个省,不象长三角三省一市。也不象珠三角,内有双雄争霸,外有港澳吸引。长沙的中心突出,便于协调发展。 4,虽然目前行动上还无所作为,但,毕竟湖南战略中还有个“一线”计划,这个“一线”及一纵三横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将来可以促进长株潭。 所以,长株潭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劣势或缺陷就在于,在打造长株潭一体化的同时,没有明确确立“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大经济圈”战略概念。放在大湖南的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的长株潭规模太小,放在湖南这样一个大省里是很单薄的,可谓势单力薄。特别是和国内已经崛起和正在打造的其它经济圈或经济区相比,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实在渺小。看看珠江三角洲,小珠三角包括大半个广东,泛珠九省,长三角是直辖市上海和江苏浙江安徽各一部分组成。京津冀两个直辖市一个省。至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大武汉城市群规模如何,由于湖南网友很不愿意听,我就不说了。在“1+1>2”经济互动公式下,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是算术相加的,而是能促进整体质的提升的。湖南省当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暂且不表,网上的湘籍弟兄们是根本无视“狭义长株潭经济圈”规模过小这一现实的,在与其它地方比较和嘴上争雄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这一事关湖南发展大局根本性问题。理论上讲,一体化之后的长株潭,要在全国冒尖,或者称为第几“极”(湖南媒体说争第五极,网友说要保五争四)是完全有可能的。从发展速度上从人均上,这三市是可能冒尖的。但是,一个大省,仅有三市冒尖,这个“极”也太小了。虽然理论上讲,三市冒尖之后,可以带动湖南其它,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目前长株潭和湖南其它地方的经济互动关系很差,缺乏将来“带动其它”的必要铺垫和产业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长株潭成为中国珠三角,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长株潭——3+5的城市化构想,在《中部蓝皮书》指出,湖南“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也称广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单单是长沙一个城市的目标,而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之后的战略要求之一。长沙的区位条件也决定了自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从而使“长沙”真正成为“3+5”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过千万级的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大都市。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核心增长极功能初步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显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融城”效应日益显著。再此特从主客观优劣势两方面分析长株潭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主观自我优势 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 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了,重化工业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这样的城市群。雄厚的产业基础:物阜民殷 第三,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基础比较好。 联系比较紧密,三个城市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3+5”我估计也就一个半小时能解决,而中西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的问题,假如我们形成了“3+5”城市群的话,我们就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构筑一个经济圈,这样就能够解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能够大规模的集聚产业、集聚要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汉不一样,上次对话的时候我就说过武汉中心力量很强,周边力量却比较薄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优势。从这三个特点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可以打造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城市群典范,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目的 1.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该地区有序发展和资源整合,为建立生态化、网络状城市群提供总体蓝图。 3.为各类建设项目投资提供空间依据和项目库,并强调实用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 1.以树立区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和城市的双向角度,以目标和问题为双重导向,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形成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 2.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形成的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途径。并且从国际城市群比较到国内经济区的分析,努力以整体的观念审视长株潭的发展,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法规条例提供一个实施平台。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它是指导三市总规的上位宏观空间规划,对下一层次的各级各类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4—2020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 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立足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

颁布机构 : 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发文号 : 湘发〔2009〕25号 颁布时间 : 2009-11-23 实施时间 : 2009-11-23 效力属性 : 有效 中共湖南省 委、湖南省 人民政府关 于全面推进 长株潭城市 群“两型”社 会建设改革 试验区改革 建设的实施 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 建设进程,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更好更快 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函(2008)123号文 件精神和《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以“两型”为主题、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重大项目为抓手、改革创新为动力、法制为保障,解放思想,先改先试,着力构建“两型”政策支撑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在综合交通、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城乡统筹、低碳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初步形成长株潭城市群整体推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切实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具体目标。一是规划体系全覆盖。编制完成15个专项规划,开展“3+5” 八市总体规划修编,形成高起点、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健全完善保障规划实施的法规体系和执行机制,确保规划落实。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科学布局、统筹谋划试验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际轨道交通、骨干公路、港口站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群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初步形成城市群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加快优势企业整合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集聚,积极培育和扶持“两型”新兴产业,为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