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实验六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用电导仪测定可以比较植物组织中的外渗电解质的含量,从而间接了解细胞透性的大小。

电导仪的原理: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

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S/l

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

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一般用当量电导来表示电导率。电导率L的单位是(μS/cm)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植物叶片:女贞叶片

实验器具:电导仪;温箱;恒温水浴锅;小烧杯,量筒

三、实验步骤:

1.选取低温(高温)处理的女贞叶片5片,先用纱布拭净,再用打孔器打取20片小圆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处理组。再用相同的方法打取20片未经处理的小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2.将小烧杯放入35℃水浴锅中静置20min,期间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到时间后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3.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测其煮沸电导率。

[ 注意事项]

1. 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全部器皿要洗净),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2.测定后电极要清洗干净。

四、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

相对电导度(L)=(S1-空白电导率)/(S2-空白电导率)

S1:煮前的电导率 S2:煮后的电导率

空白电导率:蒸馏水的电导率

相对电导度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

由于室温对照也有少量电解质外渗,故可按下式计算由于低温或高温胁迫而产生的外渗,称为伤害度(或伤害性外渗)。

伤害度(%)= 式中 Lt —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Lck —对照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四.实验结果

1001?--CK

CK

t

L L L

五、实验反思

1.比较不同处理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并加解释。

答:经过低温处理的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增大,未经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不变。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而经过低温处理后,细胞膜遭到了破环,选择性能力变差,导致透性增大。

2.植物在逆境情况下细胞膜的透性会怎样变化?

答:在逆境下细胞膜的透性会增大

3.植物抗逆性与细胞膜透性有何关系?

答:植物的抗逆性越强,细胞膜透性越差

实验五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

实验五逆境对植物组织的伤害 —电导率法检测植物细胞质膜透性和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 一、实验目的:1.了解研究植物抗逆生理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DDS-11A型电导率仪,掌握绝对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概念;2.熟悉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学会分光光度计的“动力学”测量程序 二、实验原理:(P78和P97) 三、实验材料:绿豆幼苗 四、实验步骤: 1.材料处理:10株幼苗为一组分别置于45℃(纯水最好预热至该温度)和室温中(在上课之前请先处理好材料,以课堂小组为单位)。 2.电导率的测定:2h后小心取出幼苗,冷却至室温后测定浸出液和纯水的电导率。(不必测材料煮沸后的电导率) 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P97 3.1POD的提取:材料1g,加入KH2PO4冰浴研磨成匀浆,低温4000rpm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定容至25mL,低温保存 3.2POD的测定:先在分光光度计的“动力学”或“时间扫描”程序上设置好参数取比色杯2个,1个将对照液放入参比杯按照程序调零,另一个比色杯拉出加入20μL酶液,再加入1mL KH2PO4 ,最后加入3mL反应混合液,立即测量。 ?723G型分光光度计“动力学”测定 ?【3 按“ 按“

按“ENT”后,出现: 测量出图谱后,按“ESC”返回到界面: 按“3”进入活性测量功能,出现如下界面: 按“SET”进行具体设置,按“ENT”可得出相应值。 按“4”进入图谱处理功能,出现如下界面: 其中按“1”可见原始图谱,按“2”可进行峰谷检测,按“3”通过横纵坐标的缩 放可达到图谱缩放功能,方便观察图谱。按“4”具有具体的实验查询功能。 思考题 1.电导率的测定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 2.相对电导率和绝对电导率的概念? 3.请说出电导率和电导度的概念区别。 4.温度和CO2会影响电导度的测定结果吗?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 5.影响酶提取、纯化和活性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6.测定时酶活性的测定应当定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测定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意义与用途。 7.请分析比较两种处理下绿豆幼苗的膜透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

逆境胁迫对植物质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胁迫对植物质膜透性的影响(电导率法)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导仪法测定膜相对透性的方法。 2.理解逆境对植物膜透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电导率增大。 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 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 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性栽培、育种上鉴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相对电导率根据公式计算得出:Relative ion leakage = (C1 - C0) / (C2 - C0) ×100%(注C0为双蒸水的电导率) 【实验材料及仪器】 材料:小麦幼苗:对照、100mM NaCl处理、100mM NaCl处理、5%PEG-6000处理、15%PEG-6000处理 仪器设备:电导仪、温箱、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取0.1g对照和盐或PEG6000处理的小麦叶片,切成约1cm小段,每种处理做两个平行; 2.用双蒸水冲洗3 遍以除去表面粘附的电解质; 3.加10 ml双蒸水,25℃振荡温育1小时,期间经常摇动,测定此时的电导率为C1;

4.将盛有根的试管100℃煮沸15 min,冷却到室温后,测定此时的电导率为C2; 5.相对电导率根据公式计算得出:Relative ion leakage = (C1 - C0) / (C2 - C0) ×100%(注C0为双蒸水的电导率) 【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双蒸水的电导率C0=1.6 根据公式Relative ion leakage = (C1 - C0) / (C2 - C0) ×100%,计算各根尖的相对电导率 对照:①Relative ion leakage = 6.72% ②Relative ion leakage = 8.33%平均=7.53% 100mM NaCl处理:①Relative ion leakage = 13.16% ②Relative ion leakage = 10.22%平均=11.68% 200mM NaCl处理:①Relative ion leakage = 29.93% ②Relative ion leakage = 29.10%平均=29.51% 5%PEG-6000处理:①Relative ion leakage = 6.69% ②Relative ion leakage = 6.95%平均=6.82%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实验六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用电导仪测定可以比较植物组织中的外渗电解质的含量,从而间接了解细胞透性的大小。电导仪的原理: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 L=l/R=S/l 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 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一般用当量电导来表示电导率。电导率L的单位是(μS/cm)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植物叶片:女贞叶片 实验器具:电导仪;温箱;恒温水浴锅;小烧杯,量筒 三、实验步骤: 1.选取低温(高温)处理的女贞叶片5片,先用纱布拭净,再用打孔器打取20片小圆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处理组。再用相同的方法打取20片未经处理的小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2.将小烧杯放入35℃水浴锅中静置20min,期间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到时间后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3.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测其煮沸电导率。 [ 注意事项 ] 1. 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全部器皿要洗净),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2. 测定后电极要清洗干净。

四、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 相对电导度(L)=(S1-空白电导率)/(S2-空白电导率) S1:煮前的电导率 S2:煮后的电导率 空白电导率:蒸馏水的电导率 相对电导度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 由于室温对照也有少量电解质外渗,故可按下式计算由于低温或高温胁迫而产生的外渗,称为伤害度(或伤害性外渗)。伤害度(%)= 式中 Lt—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Lck—对照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Lt LCK 100 1LCK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反思 1.比较不同处理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并加解释。 答:经过低温处理的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增大,未经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不变。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而经过低温处理后,细胞膜遭到了破环,选择性能力变差,导致透性增大。 2.植物在逆境情况下细胞膜的透性会怎样变化?答:在逆境下细胞膜的透性会增大 3.植物抗逆性与细胞膜透性有何关系 ? 答:植物的抗逆性越强,细胞膜透性越差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电导法) 实验目的:能比较不同处理的叶片细胞透性的变化情况,并加解释。 了解植物在逆境情况下细胞膜的透性变化 掌握植物抗逆性与细胞膜透性的关系 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比较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植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用电导仪测定可以比较植物组织中的外渗电解质的含量,从而间接了解细胞透性的大小。 实验材料:女贞叶片(20片左右); 实验器具:电导仪,打孔器,恒温水浴锅,2个小烧杯,量筒,玻璃棒,蒸馏水 实验步骤: 1.选取低温(高温)处理的女贞叶片8片,先用纱布拭净,再用打孔器打取20 片小圆叶(避开叶脉),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处理组。再用相同的方法打取20片未经处理的小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2.将小烧杯放入35℃水浴锅中静置25min,期间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到时间 后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3.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 自来水冷却,测其煮沸电导率。 4.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 相对电导度(L)=(S1-空白电导率)/(S2-空白电导率) S1:煮前的电导率 S2:煮后的电导率 空白电导率:蒸馏水的电导率 相对电导度的大小表示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 由于室温对照也有少量电解质外渗,故可按下式计算由于低温或高温胁迫而产生的外渗,称为伤害度(或伤害性外渗)。 伤害度(%)= 100 1 ? - - CK CK t L L L 式中 L t —处理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L ck —对照叶片的相对电导度。 注意事项 1. 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全部器皿要洗净),也不要 用手直接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原理以及步骤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一、原理 植物细胞质膜: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这层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着透过性。但是,在各种不良的外环境下,比如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离子、大气污染物质等都会作用于这层膜,使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一般表现在膜的透性变大,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引起外液的电导率增大。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的大小,推断外条件作用下膜透性变化的大小,间接反映植物细胞膜的受伤程度。如果植物的抗性强,那么其在外条件作用下细胞膜的受伤害程度就小,膜的透性变化就越小,泡内电介质外渗就越少,外液的电导率就越小,反之越大。 生物膜:除了细胞质膜,还包括核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细胞质膜的作用:细胞质膜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界线,还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内环境,有选着地使物质进入或排除细胞质。胞饮作用,即通过质膜向细胞内凹陷,而吞噬液体的过程。吞噬作用,即通过质膜向细胞内凹陷,而吞噬固体小颗粒的过程。 扩散作用: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自发移动的现象。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选择透过性膜的扩散作用。 菲克第一定律 扩散速度与距离为?x的两点之间不同物质的浓度差?c s成正比。公式如下: J s=?D s ?c s J s:扩散速度,也叫转运速度、流量密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 单位为mol/m2?s D s:扩散系数,用来衡量物质通过某种特定介质的难易程度。跟扩散物本身的大小、扩散介质和扩散体系的温度有关。 注意: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顺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 电导 指电阻的倒数,可以用来表示导体的导电能力。公式如下: G=1 R = 1 U I = I U 单位为Ω?1 电阻率 是指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m2)的导线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公式为: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20093391 魏晓明农学0901 摘要: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常见的逆境有寒冷、干旱、高温、盐渍等。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细胞脱水、膜系统受破坏,酶活性受影响,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有些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在生理上,以形成胁迫蛋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等方式提高细胞对各种逆境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逆境胁迫,抗逆性,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样品,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 前言: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透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当植物遭受逆境伤害时,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膜的透性增加,选择透性丧失,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膜结构破坏的程度与逆境的强度、持续的时间、作物品种的抗性等因素有关。因此,质膜透性的测定常可作为逆境伤害的一个生理指标,广泛应用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 当质膜的选择透性被破坏时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其中包括盐类、有机酸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介质中,如果环境介质是蒸馏水,那么这些物质的外渗会使蒸馏水的导电性增加,表现在电导

率的增加上。植物受伤害愈严重,外渗的物质越多,介质导电性也就越强,测得的电导率就越高(不同抗性品种就会显示出抗性上的差异)。 在植物胁迫处理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会下降,可以把叶绿素含量下降看作是胁迫发展中由功能性影响到器质性伤害的一个中间过程。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他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他的活性不断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糖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植物为了适应逆境条件,如干旱、低温,也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降低渗透势和冰点,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植物器官衰老时,或在逆境条件下,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其产物之一,通常利用它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至于植物细胞侵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四十五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一、目的 植物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但植物常受到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而不同植物种类其抗逆性则不同。用电导仪率法测定植物质膜透性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指标之一。本实验主要测定低温对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并掌握用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渍,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O3)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率增大。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三、材料、仪器设备 1.材料:植物叶片。 2.仪器设备:电导仪;电子天平;冰箱;真空泵;真空干燥器;恒温培养箱;电炉;50ml 烧杯;50ml量筒;小镊子;纱布;表皿;滤纸条;镜头纸;剪刀;玻棒;胶头滴管;瓷盘。 四、实验步骤 1.清洗用具 所用玻璃用具均需先用洗衣粉清洗,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洗3次,干燥后备用。 2.实验材料的准备及处理 选取叶龄相似的植物叶片,剪下后用湿布包住。实验时用自来水将供试叶片冲洗,除去表面沾污物,再用蒸馏水冲洗1~2次,用干净纱布轻轻吸干叶片表面水分,然后剪成约1cm2的小叶片(或用直径为1的打孔器钻取小园片),注意除掉大叶脉。将剪下的小叶片混合均匀,快速称取鲜样三份,每份1g,分别放入编号为A、B、C的三个烧杯中。作如下处理:A杯放入冰箱0℃以下作低温处理,处理15~30min后取出(供试叶片也可以在实验前低温处理好待用,处理温度及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耐寒性而定),加入蒸馏水50ml。 B杯常温处理,加入蒸馏水50ml。 将A、B二杯放入真空干燥器,用真空泵抽气20—3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然后缓缓放入空气,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A、B杯。 C杯加入蒸馏水50ml,称重,盖上表皿,置于电炉上煮沸10~15min(煮沸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而定),冷却后再称重并加蒸馏水至原重量,继续浸泡叶片。 将A、B、C三杯放置室温下浸提1 h左右(经常摇动,以有利电解质外渗)。然后将叶片从杯中夹出进行下一步测定。

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2

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刘春森 指导教师:魏和平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46001) 摘要:对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取三组柚木为材料,分别在培养箱中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法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来测定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探讨柚木叶片内细胞膜通透性与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细胞膜通透性变大。 关键词:柚木;低温胁迫;电导率;MDA;细胞膜通透性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teak leaf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changes of Liu Chun Sen Guidance teacher:Wei He Ping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Life Science College ) Key words:teak;low temperature stress;electrical conductivity;MDA;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1、前言 柚木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植物,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与很多行业。随着对柚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柚木供应国的柚木原木出口日渐受到限制,因而对柚木需求较大的国家都大力发展人工造林来减小柚木供需矛盾。但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受到冻害柚木的生存率很低。我国无天然柚木林,但早在1820年就引种于云南边境寺庙作庭园绿化。台湾于1900年在高雄等地试种,广东、广西、海南引种也有70多年,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已有少量引种。目前我国柚木种植范围遍及7个省100多个县市,其中台湾面积最大,约1万余亩。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在收集国内资源的基础上,陆续进行柚木引种造林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柚木遗传改良的系统研究,随后柚木研究相机被列入“六五”国家攻关项目、“八五”林业部重点课题、“九五”和“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国家“948”引进项目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科技支撑项目。至今,国内在柚木的采种、育苗、造林、和遗传改良的方面进行了40年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的了可喜的进展,建立了种质资源收集圃,研究和发展了繁殖和栽培实用技术,其中“柚木栽培技术”、“柚木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和“柚木无性系组培快繁与栽培技术”的多项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20世纪60年代开始,面对国际柚木资源锐减,国内资源缺乏,热林所进行了柚木栽培技术的研究,并根据树种生态、生物学特性及与立地条件关系,提出了一套较为使用规范的栽培技术。20多年来,柚木的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苗木培育、林地选择、造林措施、营林模式等已较为成熟,基本可以适应生长发展的需要,但在林分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尚有欠缺。在生产中,一些生产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柚木造林技术作了进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实验六 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电导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 用电导仪测定可以比较植物组织中的外渗电解质的含量,从而间接了解细胞透性的大小。 电导仪的原理: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 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S/l 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 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一般用当量电导来表示电导率。电导率L的单位是(μS/cm)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植物叶片:女贞叶片 实验器具:电导仪;温箱;恒温水浴锅;小烧杯,量筒 三、实验步骤: 1.选取低温(高温)处理的女贞叶片5片,先用纱布拭净,再用打孔器打取20片小圆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处理组。再用相同的方法打取20片未经处理的小叶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 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2.将小烧杯放入35℃水浴锅中静置20min,期间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到时间后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3.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100℃沸水浴中10min,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测其煮沸电导率。 [ 注意事项] 1. 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全部器皿要洗净),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2.测定后电极要清洗干净。 四、实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相对电导度: 相对电导度(L)=(S1-空白电导率)/(S2-空白电导率)

细胞膜透性改变的测定

细胞膜透性改变的测定(植物组织逆境伤害程度的测定) ——电导仪法 一.实验要求 1.学会使用电导仪法测量细胞膜透性改变。 2.加深理解重金属汞离子胁迫下水生植物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对膜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受到逆境伤害时,由于膜的功能受损或结构破坏,而使其透性增大,细胞内各种水溶性物质包括电解质将有不同程度的外渗,将植物组织浸入无离子水中,水的电导将因电解质的外渗而加大,伤害愈重,外渗愈多,电导度的增加也愈大。故可用电导仪测定外液的电导度增加值而得知伤害程度。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水鳖叶片 (二)试剂 NaCl 溶液 (三)仪器设备 电导仪,天平,抽气机,恒温水浴锅,剪刀,镊子。 四.实验步骤 1. 制作标准曲线如需定量测定透性变化,可用纯 NaCl 配成 0 、 10 、 20 、 40 、60 、 80 、 100 μg/mL 的标准液,在 20 ~25 ℃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可读出电导率。以电导率为纵坐标, NaCl 量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2. 选取水鳖叶片在一定部位上生长叶龄相似的叶子若干,剪下后,先用纱布拭净,称重0.5 g 。 3. 在50ml小烧杯中剪成长约0.25cm2小片,并用玻棒或干净尼龙网压住,在杯中准

确加入蒸馏水 20 mL ,浸没叶片。 4. 放入真空干燥器,用抽气机抽气 7 ~ 8 min 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重新缓缓放入空气,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下沉。 5. 将抽过气的小烧杯取出,放在实验桌上静置 20 min ,然后用玻棒轻轻搅动叶片,在 20 ~25 ℃恒温下,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 6. 测过电导率之后,再放入100 ℃沸水浴中 15 min ,以杀死植物组织,取出放入自来水冷却10 min ,在 20 ~25 ℃恒温下测其煮沸电导率。 五.结果记录与计算 数据记录: NaCl的标准曲线 K=1a=0.020 NaCl浓度/ug/ml电导值/us/cm温度/ ℃ 0 2.3725.4 1020.625.3 2046.525.4 4084.625.3 60123.625.6 8016225.4 10020725.4

实验九 逆境胁迫下植物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九、逆境胁迫下植物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电导法) 一、目的 植物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但植物常受到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而不同植物种类其抗逆性则不同。用电导仪率法测定植物质膜透性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本实验主要测定低温(或高温)对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并掌握用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渍,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率增大。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三、材料、仪器设备 1. 材料:植物叶片。 【仪器与用具】 电导率仪1台;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一套;恒温水浴1具;水浴试管架1个;20ml具塞刻度试管10支;打孔器1套(或双面刀片1片);10ml移液管(或定量加液器)1个;试管架1个;铝锅1个;电炉1个;镊子1把;剪刀1把;搪瓷盘1个;记号笔1支;去离子水适量;滤纸适量;塑料纱网(约3cm2)6片。 四、实验方法 【方法】 1.容器的洗涤 电导法对水和容器的洁净度要求严格,水的电导值要求为1~2μS(微西门子);所用容器必须彻底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净,倒置于洗净而垫有洁净滤纸的搪瓷盘中备用。为了检查试管是否洁净,可向试管中加入电导值在1~2μS的新制去离子水,用电导仪测定是否仍维持原电导。 2.试验材料的处理 分别在正常生长和逆境胁迫的植株上取同一叶位的功能叶若干片。若没有逆境胁迫的植株,可取正常生长的叶片若干片,分成两份,用纱布擦净表面灰尘。将其中一份放在﹣20℃左右的温度下冷冻20min (或置40℃左右的恒温箱中处理30min)进行逆境胁迫处理。另一份裹入潮湿的纱布中放置在室温下作对照。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实验二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电导仪法 一、原理: 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力,当植物体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提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温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因此,电导法目前已成为作物抗逆性栽培、育种上坚定植物抗逆性强弱的一个精确而实用的方法。 二、植物材料及仪器设备: 1.植物材料:黄瓜叶片(完全培养下的黄瓜叶片和不同浓度铅溶液胁迫下的黄瓜叶片) 2.仪器设备:冰箱、恒温箱、真空泵(附真空干燥器)1套、电导仪、恒温水浴箱、剪 刀、打孔器、镊子、试管架、具塞普通试管5支、10ml移液管(或移液 枪)、玻璃棒、吸球、洗瓶、滤纸、保鲜膜等。 三、实验步骤: 1.清洗用具:实验所用的玻璃器皿用洗衣粉清洗→自来水洗干净→去离子水润洗→倒置在试管架上,备用。 2.将不同处理的黄瓜叶片分别用自来水洗干净并用去离子水润洗,再用洁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用6~8min的打孔器避开主脉打取圆叶片(或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叶块),每组叶片打取30片小圆片,分装在2支洁净的试管中,每管放15片。 3.在装有叶小圆片的试管加入15ml去离子水,用保鲜膜封口,并用解剖针将保鲜膜扎几孔(以防止叶圆片在抽气时翻出试管)以便抽气。然后将试管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用真空泵抽气1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的空气,然后缓缓打开进气阀,空气重新进入干燥箱时水即被压入组织中而使叶片下沉(即水渗入细胞间隙,叶片变成半透明状,沉入水下) 4.将以上试管置室温下30min,期间要多次摇动试管,促进水分交换。 5.30min后将各试管充分摇匀,用电导仪测其初电导值,同时测定去离子水的电导值作为空白对照组。 6.测完初电导值后,将各试管放入100℃沸水中10min,以杀死细胞组织,取出试管后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后,摇匀,测其终电导值。 四、结果计算: 1.相对点导度=初电导值-空白电导值/终电导值-空白电导值 2.伤害率(%)=(逆境叶片的相对点导度-正常叶片的相对点导度)/(1-正常叶片的相 对电导度)×100 五、注意事项: 1.所取的叶片叶龄要一致。 2.整个过程中,叶片接触的用具必须绝对洁净,也不要用手接触叶片,以免污染。 3.抽气要使叶片下沉才能与水分充分进行交换。 4. C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定电导时要防止CO?气源和口中呼出CO?进入试管, 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5.温度对溶液的电导影响很大,测定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测定。

植物细胞膜在干旱环境下渗透能力分析

植物细胞膜在干旱环境下渗透能力分析 摘要:干旱胁迫会使植物在体内积聚溶质维持压力,保持膨胀压力,在缺水条 件下可以继续从外界吸收水分保证代谢。对植物细胞膜在干旱环境下的渗透能力 进行分析,必须对各种溶质的含量进行研究。本文以槐树植物为例,对不同干旱 程度下植物细胞膜的渗透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使植物细胞内调节渗透 能力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变化趋势则 与之相反,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槐树的膜透性增幅明显。 关键词:植物细胞膜;干旱;渗透能力 1引言 干旱环境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对于抗旱植物来说,其体内的调节 渗透功能是其在长期干旱条件下进化出的抗旱机制[1]。植物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 其抗旱的重要机制是调节渗透作用和维持细胞内的膨胀压力,当外界环境处于干 旱状态下时,植物细胞会将大量的溶质积累在细胞内,使得渗透势降低,这样外 界的水分就可以被植物吸收,从而保证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这种通过 积累溶质维持膨胀压力吸收水分的行为称之为渗透能力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 植物细胞体内各种溶质含量的研究有利于分析植物细胞膜在干旱环境下的渗透能力。本文以槐树为研究对象,对植物体内调节细胞膜渗透能力的物质含量以及由 于干旱导致的植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2实验方法 本文以槐树为研究对象,将植株在内径30cm,高32cm的花盆内进行培育, 在每一个花盆内培育3株。盆中土壤水含量分别控制在70%,60%,50%和40%左右,分别定义为水分充足,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采集不容水分含量 的植物叶片进行测试。 对于可溶性糖含量的测量采用比色法进行测试;植物细胞中的脯氨酸含量的 测量则采用茚三酮显色法;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质的测量采用比色法。上述三种 物质的测量方法来源于文献中[3];细胞膜透性采用GTWDDS-307型电导仪进行测试。 3 结果分析 3.1 植物细胞在干旱环境下渗透能力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 植物细胞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对植物细胞膜渗透能力的调节作用影响显著[2]。图1为不同干旱状态下槐树叶片中的可溶性糖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图中可以看 出随着时间的增加,槐树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干旱状态下都有增加,在干旱 状态的中期和后期时,可溶性糖的增加更加明显。从图1所示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可溶性糖在槐树植物体内的积累与时间有关,在干旱状态的中后期,可溶性糖含 量的增加可以使渗透势降低,对渗透能力的调节作用增强。图2所示为槐树植物 中脯氨酸的含量在不同干旱状态下随干旱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干旱会使脯 氨酸大量积累在植物内,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这种积累效果趋于明显,另外, 干旱导致的脯氨酸积累并不是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加,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对于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来说,脯氨酸含量在处于干旱状态45天时出现一个较 小的峰值,而槐树处于干旱状态达到75天时,在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 旱的状态下,槐树内脯氨酸含量存在一个较大的峰值,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脯 氨酸含量较低。这说明植物在处于不同程度的持续干旱状态下时,其内部的脯氨 酸受到外部干旱的刺激,其含量有所变化,进而对植物细胞膜的渗透能力产生影

植物的逆境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的逆境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又称胁迫(stress)。系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如低温、高温、干旱、涝害、病虫害、有毒气体等。 2、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3、抗性锻炼(hardiness hardening):在生活周期中,植物的抗逆遗传特性需要特定环境因子的诱导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诱导过程称为抗性锻炼,例如抗寒锻炼、抗旱锻炼。 4、抗寒锻炼(cold resistance hardening):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这种抗寒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 5、抗旱锻炼(drought resistance hardening ):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进行适度的干旱处理,使植物的生理代谢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增强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抗旱锻炼。 6、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7、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植物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或某些特殊的代谢反应和生长发育变化,从而避免或减小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的影响,使其仍保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称为避逆性。 8、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又称逆境忍耐。植物组织虽然经受逆境的影响,但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者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持其生存能力,这种抵抗称为耐逆性。 9、逆境逃避(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生育期的调整避开逆境,例如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在雨季里快速生长,完成生活史,自身并不经历逆境。 10、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 :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11、寒害(cold injury):低温导致的植物受伤或死亡。 12、冻害(feezing injury):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

植物叶片衰老

植物叶片衰老 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 1.叶片衰老过程 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 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 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2.1细胞结构的变化 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细胞内细胞器的解体顺序。最早的结构变化发生在叶绿体,即在基粒结构的改变和内容以及形成一种被称为质体小球的脂滴。与之不同的是,和基因表达有关的细胞核和线粒体直到衰老,其结构还保持完整(周峰,2012)。这反映了叶细胞需要在案衰老过程中保持功能直到衰老的后期,可能是为了有效调动细胞材料。在叶片衰老的最后阶段,PCD典型的特征为如控制液泡崩裂,染色质浓缩,DNA梯状条带被发现在不同种类植物的自然衰老的叶片中,包括拟南芥、烟草。这些观测显示叶片衰老涉及到细胞活动最终导致PCD。最终,原生质和液泡明显的衰变出现。原生质膜的完整性缺失导致细胞内平衡破坏,从而在衰老叶片中结束了一个细胞的生命。 2.2细胞代谢的变化 植物叶片衰老时的典型生理生化特征是: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核酸含量降低,细胞保护酶活性下降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光合功能衰退和细胞内部的激素平衡发生改变(张海娜等,2007)。衰老叶片中细胞的生物学变化首先伴随着降低合成代谢。所有细胞中多核糖体和核糖体的含量降低相当早,反应了蛋白质合成的降低。随之而来导致rRNAs和tRNAs合成降低(周峰,2012)。氨肽酶和內肽酶活性伴随叶片衰老进程显著上升,表明二者参与了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逆境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摘要:干旱、盐碱和低温是强烈限制作物产量的三大非生物因素,其中干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其损失超过其他逆境造成损失的总和。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常见的逆境有寒冷、干旱、高温、盐渍等。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细胞脱水、膜系统受破坏,酶活性受影响,从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有些植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抵抗或适应逆境的本领,在生理上,以形成胁迫蛋白、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等方式提高细胞对各种逆境的抵抗能力。以小麦幼苗为材料,设置对照组,探究了干旱胁迫下脯氨酸(pro)、谷胱甘肽(GSG)、丙二醛(MDA)、H2O2的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酶(POD、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pro)、谷胱甘肽(GSG)、丙二醛(MDA)、H2O2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POD和PPO活性也表现出较大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干旱胁迫,抗逆性,脯氨酸,丙二醛,样品,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谷胱甘肽;抗氧化酶;H2O2 引言:干旱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干旱胁迫对植物的 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到许多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植物细胞膜起调节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它的选择透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研究表明,游离的脯氨酸在植物细胞抵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新的生理功能也逐渐被发现,近几年来有关脯氨酸的研究倍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9-13】。干旱是一种最常见的胁迫,遇此逆境作物除进行气孔调节外,渗透词节也不夹为一种有效方法。原理是通过加强合成代谢,增加细胞内渗透物质浓度,降低渗透势,维持膨压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脯氨酸作为水溶性最大的氮基酸(162.3g· (100g)。H 2 O,25 o C)具有较强水合能力,是理想的渗透介质。作物遇旱时它的大量积累有助于细胞或组织持水,防止脱水,故可视为作物对干早环境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已经证明了在逆境条件下脯氨酸的积累来抵抗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伤害,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也能将伤害细胞的活性氧控制在可忍耐水平内,通过各种过氧化酶的协同作用,可以把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很强氧化 活性的活性氧如O2-、H 2O 2 、OH-等直接或间接地清除,防止了活性氧放大级联作 用,保证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丙二醛(MDA)是由于植物官衰老或在逆境条件下受伤害,其组织或器官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对干旱也具有抵抗作用。GSH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的还原态硫之一,在生物体抵抗各种胁迫(冷害、干旱、重金属、真菌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含量水平的高低与植物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忍耐程度密切相关。近些年来,它在高等植物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尤其是在植物抵御活性氧伤害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植物抗逆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很快。前人研究进展植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 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处于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电导率法)上课讲义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电导率法)

45实验45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电导仪率法) 作者:佚名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933 更新时间:2008-5-26 实验四十五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一、目的 植物细胞质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分界面,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但植物常受到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而不同植物种类其抗逆性则不同。用电导仪率法测定植物质膜透性的变化,可作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理指标之一。本实验主要测定低温对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并掌握用电导仪法测定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渍,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O )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3 率增大。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三、材料、仪器设备 1. 材料: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导仪;电子天平;冰箱;真空泵;真空干燥器;恒温培养箱;电炉;50ml 烧杯;50ml量筒;小镊子;纱布;表皿;滤纸条;镜头纸;剪刀;玻棒;胶头滴管;瓷盘。 四、实验步骤 1. 清洗用具 所用玻璃用具均需先用洗衣粉清洗,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洗3次,干燥后备用。 2. 实验材料的准备及处理 选取叶龄相似的植物叶片,剪下后用湿布包住。实验时用自来水将供试叶片冲洗,除去表面沾污物,再用蒸馏水冲洗1~2次,用干净纱布轻轻吸干叶片表面水分,然后剪成约1cm2的小叶片(或用直径为1的打孔器钻取小园片),注意除掉大叶脉。将剪下的小叶片混合均匀,快速称取鲜样三份,每份1g,分别放入编号为A、B、C的三个烧杯中。作如下处理: A杯放入冰箱0℃以下作低温处理,处理15~30min后取出(供试叶片也可以在实验前低温处理好待用,处理温度及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耐寒性而定),加入蒸馏水50ml。 B杯常温处理,加入蒸馏水50ml。 将A、B二杯放入真空干燥器,用真空泵抽气20—30min(以抽出细胞间隙中的空气),然后缓缓放入空气,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A、B杯。 C杯加入蒸馏水50ml,称重,盖上表皿,置于电炉上煮沸10~15min(煮沸时间依不同植物叶片而 定),冷却后再称重并加蒸馏水至原重量,继续浸泡叶片。 将A、B、C三杯放置室温下浸提1 h左右(经常摇动,以有利电解质外渗)。然后将叶片从杯中夹出进行下一步测定。 3. 电导率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