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试题及答案汇总

2002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A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D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A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

A.普遍性B.抽象性

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D

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

C.“魔弹”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D

A.卢卡奇B.葛兰西

C.霍夫兰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

A.卢因B.霍克海默

C.施拉姆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D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D

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C

A.译码B.编码

C.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

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D

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

A.康德B.施拉姆

C.申农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

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

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C

A.直接性B.一次性

C.延迟性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D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魔弹论”出现于B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

C.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D.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C

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D

A.多维单向性B.双向直线性

C.单向循环性D.双向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C

A.受控B.操控

C.施控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B

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B

A.中立B.肯定

C.否定D.批判

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B

A.互动对话式B.点对面

C.点对点D.电子对话式

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C

A.自由选择的B.任意性的

C.有意图的D.强制性的

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C A.自变量B.因变量

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

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C

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

C.美国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

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C

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

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

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D

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

C.社会传播D.群体传播

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B

A.历史比较法B.内容分析法

C.逻辑归纳法D.客观描述法

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C

A.拉斯韦尔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

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

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ACDE A.信息超量的后果B.信息低量的后果

C.大众传播的麻醉性功能失调D.广告的功能失

E.调信息流量的控制失调

32.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它们分别是ABD

A.环境监测B.文化传播

C.社会发展D.社会协调

E.娱乐

33.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组织包括ABCDE

A.地方电视台B.广告公司

C.报业集团D.音像出版社

E.电影制片厂

34.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BCE

A.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B.传播是一动态的过程

C.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D.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

E.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

3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CD

A.区域性B.不同个性

C.共同性D.社会性

E.全球性

三、名词解释

36.非语言符号37.休眠效果38.传播单位39.大众传播

四、简答题

40.意见领袖有哪些主要特点?41.传播的控制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42.大众传播出现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43.与报刊、电视相比,广播的优势有哪些?

44.英尼斯有关传播媒介的偏倚性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45.论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46.试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为例,说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点。

答案

1.A

2.D

3.A

4.B

5.D

6.D

7.A

8.D

9.D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22.B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B 30.C 31.ACDE 32.ABD 33.ABCDE 34.BCE 35.CD

2003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得福勒模式中突出并加入了( C )A.受众一词;B。传播者的概念;C.反馈的机能;D。媒介的概念;

2、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 A )

A.信息竞争;B。设备竞争;C.能源竞争;D。物质资料竞争;

3、问卷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放方式是( C )A.报刊问卷发放;B。邮寄发放;C.访员发放;D。电话发放;

4、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B )A.理解;B。注意;C。记忆;D。吸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B.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C.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D.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小,受媒介影响越大;

6、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B A.不良信息内容的国际性流传;B。“黑客”现象;C.“垃圾”信息的流传;D。版权纠纷;

7、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引申出一个重要思想是 A A.传播单位;B。反馈;C。双向循环;D。符号解读;

8、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的报刊理论是 C A.极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权力媒介理论;

9、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D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0、受众给报社、电台、电视台写信或打电话表达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这些充分表明受众是 D A。信息接受者;B。信息到达的目的地C。信息的主动寻觅者;D。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11、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10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B

A.偶遇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定额抽样12、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 A )A.电话;B。电报C。无线电广播D。无声电影13、卡尔∙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取得的研究成果是( A )A.对劝服态度改变的研究B。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 C.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D。对战争宣传的分析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 A ) A.社会心理过程;B。理性过程C.感性过程;D。选择过程1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中的第二阶段是指( D )A.新闻采集B。新闻策划C。新闻翻译 D。新闻加工1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B )A.物化B。文化霸权C。阶级意识D。批判17、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指的是( A ) A.社会协调功能;B。雷达功能C.娱乐功能;D。文化传递功能18、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 B )A.符号解读;B。符号化C。发信 D。解释者19、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D)A。传统社会B。农村社会C。边远社会D。现代都市社会20、决定自我传播活跃程度的是人脑信息库的( C )A.外存信息量B。社会信息量C.内储信息量D。网络信息量21、构筑企业文化的传播层次是( A ) A.组织传播 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人际传播22、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C ) A.流行文化B。通俗文化C。大众文化D。商业文化23、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 B ) A.把关信息B。把关过滤信息C.冗余信息D。有效信息24、在效果层面上“有限效果论”忽略了( A A.认知阶段 B。态度阶段 C 。行动阶段 D。累积阶段25、传媒对外来的不健康的文化放任自流,这种功能失调可归于( A )A.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B。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C.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D。娱乐的功能失调26、“典型调查”属于( C )

A.简单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D。方便抽样27、麦克卢汉把人类文明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曾借助英尼斯的( B )A.传播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的观点B.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倚的观点C.传播是历史运转的轴心的观点D.新的传媒开创了人类交往新形式的观点28、集中反映个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的是( A ) A.自我传播B。亲身传播C。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29、我国目前已正式制定的有关传播内容的法律是( D )A.《新闻法》 B。《出版法》 C。《传播法》 D。《广告发》30、大众传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C )A.说服功能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社会动员功能

二、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超出人们意愿的大众传播影响属于(AE)A。隐性功能B。显形功能C。功能失调 D。正功能E。虚化的媒介环境32、信息科学主要包含( ABCDE )A.信息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数学 E。统计学3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 ACDE )A.混杂性 B。集中性 C。广泛性 D。分散性 E。隐匿性34、就信息传递的方向而言,组织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ACD ) A.自下而上 B。交叉 C。横向 D。自上而下 E。纵向35、传播主体(传播者)包括( ABCDE )A.编辑 B。记者C。电视台 D。电台 E。电影制片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非随机抽样 37、“媒介是人体的延伸”38、法兰克福学派39、“黑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简述梅罗维茨关于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的观点。41、传播学对传播内容的研究有哪些一般性结论?

42、什么是拉斯韦尔提出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43、受众研究中有哪几种主要的理论见解?

44、培养理论认为,电视媒介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试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46、试举出实例说明大众传播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答案

1.C

2.A

3.C

4.B

5.B

6.B

7.A

8.C

9.D 10.D 11.B 12.A 13.A 14.A 15.D 16.B 17.A 18.B 19.D 20.C 21.A 22.C 23.B 24.A 25.A 26.C 27.B 28.A 29.D 30.C 31.AE 32.ABCDE 33.ACDE 34.ACD 35.ABCDE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B )

A.卢卡奇

B.葛兰西

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

2.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D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3.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 )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4.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 )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5.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C )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

6.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C )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

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D.娱乐功能失调

7.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A )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8.互联网是( B )

A.单一型媒介

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

9.传播活动是一种( D )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10.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C )

A.地区

B.门户

C.门区

D.枢纽

11.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12.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C )

A.增插静态图像

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模仿报纸的做法

13.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B )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

14.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D )

A.耶鲁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

D.批判学派

15.“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 )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

16.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B )

A.新闻性信息

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17.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C )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

1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D )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

19.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D )

A.区别很大

B.完全相同

C.各不相同

D.有重合之处

20.“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A )

A.霍尔

B.萨尔瓦焦

C.贝尔

D.罗杰斯

21.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B )

A.社会分类论

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分化论

D.社会关系论

2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C )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

23.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C )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24.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C )

A.有难度的

B.敏感性的

C.容易回答的

D.反映主要情况的

25.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C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26.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D )

A.霍夫兰学说

B.功能主义

C.信息论

D.法兰克福学派

27.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B )

A.满足信息需求

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

D.交往的需要

2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A )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网络传播

29.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 B )

A.规范化

B.合法化

C.合理化

D.标准化

30.“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 B )

A.传递性

B.扩散性

C.扩充性

D.共享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 BC )

A.及时的

B.有限的

C.滞后的

D.大量的

E.真实的

3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BCD )

A.缺乏亲切感

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3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双重行动”是指(AE )

A.新闻加工

B.新闻编辑

C.新闻策划

D.新闻报道

E.新闻采集

3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BD )

A.等距随机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雪球抽样

E.多阶段抽样

3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 ABC )

A.故事讲解员

B.熔炉

C.文化武器

D.镜子

E.看不见的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参照群体37.意见领袖38.简单随机抽样39.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 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从施控与受控的传播理论角度,说明我国报业集团建立的重要意义。

46.试析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产生冲击的原因。

答案

1.B

2.D

3.A

4.A

5.C

6.C

7.C

8.B

9.D 10.C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D 20.A 21.B 22.C 23.C 24.C 25.C 26.D 27.B 28.A 29.B 30.B 31.BC 32.BCD 33.AE 34.BD 35.ABC

2004年7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传播理论得到整理和系统化是在(D )。

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2.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C )。

A.《解放社会矛盾》

B.《人民的选择》

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

D.《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3.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什么概念?(C )

A.大众传播

B.社会传播

C.把关人

D.二级传播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拉斯韦尔模式五环节的是(D )。

A.传者

B.媒介

C.效果

D.技巧

5.控制实验法的突出特点是(B )。

A.没有变化

B.设计控制

C.取自自然

D.就地实验

6.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是下列哪项的具体表现( B)。\

A.同功异构

B.一构多功

C.同功同构

D.多功多构

7.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 )

A.重申社会准则

B.授予地位

C.协调社会

D.麻醉精神

8.一般来说,“控制研究”研究的是传播五W中的哪一项?(A )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说

9.控制研究中的“施控”主要指的是(B )。

A.外界因素对传播者的控制

B.传播者对传播过程施以控制

C.传播者对被采访者的控制

D.传播机构对传播者的控制

10.一般认为,传播学中的信息指的是(A )。

A.情报资料

B.消除或减少讯息不确定性的量

C.表现特质特征精神属性的东西

D.语言传播的内容

11.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指代关系是通过(C )。

A.某个专家的研究认定的

B.辞典的编写确定的

C.人类约定俗成的

D.语法和逻辑的规则形成的

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出现于(B )。

A.1865年

B.1920年

C.1936年

D.1901年

13.提出“热媒介冷媒介”区分的是(D )。

A.威尔伯·施拉姆

B.哈罗德·英尼斯

C.戈夫曼

D.马歇尔·麦克鲁汉

14.说服性传播研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有(A )。

A.实验心理学方法

B.个案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15.媒介印象指的是(C )。

A.媒介给人的总体感觉

B.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

C.对媒介的不同特点的认识

D.对媒介的内容是否优秀的评价

16.下列各项关于舆论权威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舆论权威一般指的是职业传播者中的一员

B.舆论权威具有较大知名度,对公众有影响力

C.舆论权威一般是在长期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形成的

D.“舆论权威”其实就是“意见领袖”

17.传播学“控制”研究中的“控制”一词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C )。

A.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

B.传播者既受到外界制度等的制约,又受到自身文化等的主观制约

C.指传播学研究中都对现象用控制实验法进行研究

D.传播者一方面施控于传播过程,一方面又受控于外界各因素

18.知识沟理论假说起源于20世纪( D )的美国。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19.传播学理论建构的4种类型不包括(B )。

A.归纳理论

B.记录

C.机能理论

D.模式

20.研究者按照某种既定的标志将总体分层(分类)后决定其分配比例和数额的抽样形式属于下列选项中的(C )。

A.非随机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判断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有(ABCE )。

A.霍克海默

B.阿道尔诺

C.马尔库塞

D.卢因

E.哈贝马斯

22.下列属于宏观效果理论的假说的是(BCD )。

A.两级传播说

B.知识沟假说

C.培养分析

D.议程设置说

E.使用与满足说

23.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有(ABDE )。

A.科学性

B.操作性

C.平衡性

D.综合性

E.量化性

24.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DE )。

A.记者

B.报社

C.电影制片厂

D.电视摄像

E.通讯社

25.对信息的共享性特点理解正确的有(AC )。

A.信息交换双方,即传者和受者都有可以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

B.信息一旦出现,一定是被传者和受者同时拥有的

C.信息在交换或交流过程中,可以同时为众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

D.信息传给了一个人,其他人的信息不会因之而减少

E.信息只有共同拥有才有价值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6.传播27.布里德“潜网”28.传播模式29.传播单位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介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3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失调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

32.简述信息科学对传播的影响。33.简述信息匮乏的后果。

五、论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分析我国各类大众传媒应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对策和现状。

35.分析信息高新科技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答案

1.D

2.C

3.C

4.D

5.B

6.B

7.AC

8.A

9.B 10.A 11.C 12.B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B 20.C

21.ABCE 32.BCD 33.ABDE 34.ABCDE 35.AC

全国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传播内容和传播目的无关的信息干扰,可看作是( D)

A.信息匮乏

B.信息反馈

C.信息低量

D.信息超量

2.布里德认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传播媒介所担负的职能是(B )

A.思想控制

B.社会控制

C.外部控制

D.内部控制

3.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效果也称( C)

A.示范效果

B.心理归因效果

C.视野制约效果

D.累积效果

4.在整个社会系统中,传播媒介是信息流通渠道的(D )

A.不固定的把关人

B.重要把关人

C.次要把关人

D.主要把关人

5.大众传媒的自我控制也称为( C)

A.他律

B.内律

C.自律

D.外律

6.如果要分析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 )

A.指定法

B.日历法

C.系统抽样法

D.等距抽样法

7.下列研究方法中,所需费用相对来说最低的是(B )

A.问卷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抽样调查法

D.控制实验法

8.传播过程中的译码又被称为(A )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接受信息

D.传送信息

9.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C )

A.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缺乏批判精神

C.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学术观点过时

10.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B )

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

11.面对面接触时产生的信息沟通和互动行为,属于(B )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社会传播

12.在网络时代,社会信息传播中信息把关方式的改变指的是(D )

A.把关现象在社会上全然消失

B.把关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C.把关仅依靠技术手段完成

D.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把关

13.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D )

A.授予地位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传递信息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14.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C )

A.网络传播

B.跨文化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15."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D )

A.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

B.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

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

D."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

16.就传播过程而言,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传播者,传统学派关心的是(C )

A.内容

B.媒介

C.受众

D.环境

17.在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中,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符号是(C )

A.分离的

B.合一的

C.并用的

D.整合的

18.电脑网络上的信息提供者是(D )

A.网络服务供应商

B.各种传媒机构

C.网上的个体用户

D.电脑网络用户

19."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A)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B.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D.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

20.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B )

A."信息论"和"控制论"

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C.二级传播理论

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21.在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有影响的是(B )

A.政治经济学派

B.法兰克福学派

C.耶鲁学派

D.芝加哥学派

22.魔弹论产生的理论背景是(C )

A.传统社会理论的流行

B.依附理论的流行

C.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D.现代化理论的流行

2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潜心研究传播理论达30年之久,成为传播学中的(B )

A.耶鲁学派的创立者

B.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C.格式塔学派的创立者

D.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

24.提出"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的学者是(B )

A.卡兹和麦奎尔

B.卡兹和布鲁姆勒

C.麦奎尔和布鲁姆勒

D.麦奎尔和贝雷尔森

25.认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着媒介效果的观点,出自(C )

A.个人差异论

B.个人关系论

C.社会关系论

D.社会分类论

26.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A )

A.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

B.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

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

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27.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D )

A.麻醉性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娱乐功能

D.环境监测功能

28.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A )

A.戴维·伯洛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德福勒

29.说明信息概念的实质的是(D )

A.信息即情报

B.信息即知识

C.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30.提出"感觉的平衡"这一概念的学者是(B )

A.英尼斯

B.麦克卢汉

C.梅罗维兹

D.戈夫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传播过程中要发送和接收信息,就得进行(BD )

A.制码

B.编码

C.读码

D.译码

E.代码

32.霍夫兰在说服性传播的研究中指出,传播效果的形成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是(ABCDE)

A.传播主体

B.信息内容

C.说服技巧

D.受众属性

E.传者愿望

33.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是(AE )

A.重视理论探索

B.重视业务探讨

C.关注广播电视研究

D.采用定性分析方法

E.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34.在赖利夫妇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ACD )

A.基本群体

B.参照群体

C.更大的社会结构

D.社会总系统

E.自然群体

35.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除报刑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外,还有(BDE )

A.封建集权理论

B.社会责任理论

C.启蒙主义理论

D.集权主义理论

E.自由主义理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选择性因素 37.传播的工具性功能38.内容分析法 39.批判学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在网络时代,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之间出现了界限的模糊化,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

41.传播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42.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定量化?

43.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4.为什么伊丽莎白·诺尔一诺依曼将舆论比喻为"我们社会的皮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在关于媒介普及与社会文化水平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上,试述"知识沟"理论与一般观念的不同之处。

46.试从传播技巧的角度阐述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具体内容。

答案

1.D

2.B

3.C

4.D

5.C

6.A

7.B

8.A

9.C 10.B 11.B 12.D 13.D 14.C 15.D 16.C 17.C 18.D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C 26.A 27.D 28.A 29.D 30.B 31.BD 32. ABCDE 33.AE 34.ACD 35.BDE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第一个提出者是( A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

D.施拉姆

2.人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基础)是( B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3.从理论上透彻说明“过程研究”重要性的传播学者是( C )。

A.拉斯韦尔

B.布雷多克

C.戴维·伯格

D.施拉姆

4.布雷多克7W模式是在5W模式上增添了两个环节,一个是情景,再一个是( D )。

A.噪音

B.反馈

C.社会系统

D.动机

5.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 D )。

A.信源

B.信道

C.信宿

D.反馈

6.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 C )。

A.议程设置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娱乐功能

D.监测环境功能

7.在大众传播的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功能是( D )。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件传递功能

D.娱乐功能

8.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动员功能”,其实该功能可以归属于拉斯韦尔提出的( B )。

A.环境监测功能

B.议程设置功能

C.文件传递功能

D.社会协调功能

9.控制研究针对的是( A )。

A.传播者

B.受众

C.媒介

D.政府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C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施拉姆

D.阿特休尔

11.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 C )。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

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以下观点不属于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是( B )。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天赋人权

C.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D.政府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通

13.“双重行动模式”的提出者是( C )。

A.卢因

B.怀特

C.巴斯

D.布里德

14.一般认为新闻信息就其对受传者的心理效果而言,应归属于( A )。

A.维持性信息

B.复原性信息

C.说服性信息

D.刺激性信息

15.第一台金属活字手摇印刷机的发明者是( B )。

A.毕昇

B.谷登堡

C.摩尔斯

D.爱迪生

16.西方传播学界把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代定在( B )。

A.1400年

B.1456年

C.1465年

D.1500年

17.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考察并提出新的媒介理论的真正开拓者是( B )。

A.麦克卢汉

B.英尼斯

C.戈夫曼

D.梅罗维茨

18.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整个世界缩成了“地球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C )。

A.麦克卢汉

B.英尼斯

C.马尔库塞

D.哈贝马斯

19.大众传播的信息在传向受众的通道上,受众心理上设下的“第一道”选择性因素是( C )。

A.选择性分析

B.选择性理解

C.选择性注意

D.选择性记忆

20.对受众收受信息的选择性因素作出解释的“认识连贯论”,又称( C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关系论

C.认知不和谐理论

D.可获得性理论

21.在我国,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受众进行系统的抽样调查,始于20世纪( B )。

A.70年代末

B.80年代初

C.80年代末

D.90年代

22.因出版《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而被后人称为“宣传研究之父”的是( B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霍夫兰

D.施拉姆

23.《舆论学》一书的作者是( C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诺尔—诺伊曼

24.“伊里调查”的主持者是( B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

D.霍夫兰

25.“伊里调查”的研究报告《人民的选择》得出一个结论,即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最大的效果是( D )。

A.休眠效果

B.结晶效果

C.改变效果

D.强化效果

26.下列著作(研究报告)中,不属于传播流程研究三部曲的是( C )。

A.《人民的选择》

B.《个人影响》

C.《大众传播效果》

D.《创新与普及》

27.警钟效果又称( B )。

A.感情诉求

B.恐惧诉求

C.免疫效果

D.强化效果

28.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 D )。

A.性别的差异

B.年龄的差异

C.知识的差异

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

29.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追求的是( C )。

A.定性的方法

B.定量的方法

C.“总体性”的方法

D.实证的方法

30.对报纸上网的好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信息量更大了

B.新闻时效性增加了

C.可以取消印刷版了

D.反馈及时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其研究层次可分为( CDE )。

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理论

D.模式

E.研究方法

32.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 ABE )。

A.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B.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C.受众的受控情状

D.传播的效果和影响

E.各种控制形态

33.对大众传播实施控制的形态,主要有( ACDE )。

A.政治控制

B.思想控制

C.经济控制

D.受众控制

E.自我控制

34.大众媒介的信息按其对受传者的心理效果进行区分,一般可分为( ACE )。

A.指导性信息

B.认知性信息

C.维持性信息

D.应用性信息

E.复原性信息

35.在下列媒介理论观点中,不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 AE )。

A.媒介的偏倚性

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C.媒介即讯息

D.媒介有“冷”“热”之分

E.情境决定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37.韦尔伯·施拉姆38.控制实验法39.《权力的媒介》;40.现场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提出了哪些见解? 42.概述美国新闻界有关新闻可读性研究的成果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43.根据传播学界的研究,广大受众接受媒介信息的基本动机是什么? 44.批判学派是怎样分析“大众文化”的?

45.电脑联网业的发展,对大众传播事业的社会管理提出了哪些全新的问题和挑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论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并列出迄今为止有关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模式),择要予以点评。

47.试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特点以及该理论提出的意义。

答案

1.A

2.B

3.C

4.D

5.D

6.C

7.D

8.B

9.A 10.C 11.C 12.B 13.C 14.A 15.B 16.B 17.B 18.C 19.C 20.C 21.B 22.B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C 30.A 31.CDE 32.ABE 33.ACDE 34.ACE 35.AE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B)

A.自我传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D)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B)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D)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D)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A)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B)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B)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C)

A.娱乐性功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A)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D)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B)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C)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A)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B)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C)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A)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D)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C)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0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

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

D.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总结

E.将他人的成果系统化

22.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每个传播单位都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ABDE)

A.编码

B.译码

C.控制

D.发信

E.受信

23.下述选项中属于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基本单元的是(ABCDE)

A.主题

B.段落

C.特质

D.篇目

E.关键词

24.麦奎尔认为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BCDE)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娱乐功能

C.发展个性的功能

D.信息功能

E.与社会整合的功能

25.在各类大众传媒的竞争中,报纸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CDE)

A.加强时效性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增加分析性报道

D.注意新闻的“可读性”

E.在信息容量优势上做文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传播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__传统学派____,一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27.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作是____传播单位_____。

28.问卷是一组有机联系的提问所构成的表格,适用于___标准化__的调查。

29.拉斯韦尔认为,___家庭__和学校在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0.巴斯所说的“双重行动”,一是指新闻采集,一是指__新闻加工__。

31.在传播学研究中,通常把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___媒介_____。

32.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只能获得瞬间视听率数据,而不能获得_平均___视听率和累计数据。

33.霍夫兰等关于如何对待失足少年的实验证明,信源的___可信性___与说服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3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属于“____少数或劣势__”意见时,这个人在一般情况下会屈从于环境压力而沉默或附和。

35.罗杰斯认为传播学传统学派具有五个特征,即经验的、__定量__的、功能主义的、具体实证的和注重效果研究的。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库尔特·卢因; 37.反馈; 38.“实验组”; 39.“授予地位”; 40.《媒介即讯息》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概述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42.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43.为什么说“魔弹论”是错误的?44.格伯纳等对电视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45.概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对一个社会来说,为什么要正确控制信息流量?为了正确控制社会信息流量,需要采取哪些对策?

47.认知不和谐理论(即认识连贯论)是怎样解释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的?这种解释能否成立?

答案

1.B

2.D

3.B

4.D

5.D

6.A

7.B

8.B

9.C 10.A 11.D 12.B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D 20.C

21BC 22 ABDE 23ABCDE 24BCDE 25CDE 26传统学派27传播单位28标准化

29家庭30新闻加工31媒介32平均33可信性34少数或劣势35定量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概念的是(A)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霍夫兰

D.凡雷尔森

2.内容分析的对象性特征是( D )

A.客观性

B.系统性

C.定量性

D.显性内容

3.有本著作认为,任何言论不外乎三种:全部真实、部分真实和全部虚假。这本著作是(B)

A.《论出版自由》

B.《论自由》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空间感的失落》

4.《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的作者是(B)

A.拉斯韦尔

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

D.唐纳德·肖

5.能够使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操作过程变得异常简单的技术是(A)

A.推的技术

B.拉的技术

C.数字化的技术

D.交互式的技术

6.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是(B)

A.BBC

B.KDKA

C.ABC

D.NBC

7.最根本的传播控制形态是(B)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受众控制

D.自我控制

8.对《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第一次构成了重大挑战的著作是(C)

11

A.《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

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C.《权力的媒介》

D.《论出版自由》

9.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D)

A.诚实

B.客观

C.公正

D.专业权威性

10.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最根本因素是(B)

A.传播环境

B.社会的普遍需求

C.社会文化背景

D.经济状况

11.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戈尔丁

B.默多克

C.霍尔

D.阿道尔诺

12.提出“双重行动模式”的学者是(C)

A.卢因

B.怀特

C.巴斯

D.麦克内利

13.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C)

A.德弗勒

B.丹斯

C.伯洛

D.赖利夫妇

14.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B)

A.传播单位

B.反馈机制

C.编码

D.译码

1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A)

A.认知层面

B.态度层面

C.行动层面

D.舆论层面

16.有些学者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这些学者是(B)

A.蒂奇诺等

B.格伯纳等

C.艾蒂玛等

D.克莱因等

17.《舆论》是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之一,这本著作的作者是(C)

A.申农

B.库里

C.李普曼

D.卢因

18.《单面人》的作者是()

A.霍尔

B.阿道尔诺

C.马尔库塞

D.罗杰斯

19.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与(C)

A.经验学派

B.行政学派

C.批判学派

D.法兰克福学派

20.传播学分支中比重最大的是(D)

A.人际传播学

B.群体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21.麦克卢汉把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传播对象参与程度低的媒介界定为(C)

A.时间型媒介

B.空间型媒介

C.热媒介

D.冷媒介

22.《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B)

A.说明性传播研究

B.传播流程研究

C.使用与满足研究

D.有限效果研究

23.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信息的骚扰,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A

A.认识连贯论

B.实用主义论

C.使用与满足论

D.可获得性论

24.贝雷尔森强调传播是(C)

A.信息的共享

B.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C.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D.思想的过程

25.1987年英国传播学家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C)

A.社会接触功能

B.缓解焦虑功能

C.动员功能

D.控制功能

26.控制无关变量最简单的方法是(C)

A.保持恒定法

B.效果平衡法

C.消除法

D.匹配法

27.依内容的不同,传播可分为两类:娱乐性传播与()

A.新闻性传播

B.宣传性传播

C.实用性传播

D.教育性传播

28.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属于(D)

A.短期的预期效果

B.长期的预期效果

C.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29.以“刺激—反应论”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A)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人际关系论

30.提出“信息的负熵原理”的著作是(C)

A.《通讯的数学理论》

B.《信息与信息系统》

C.《科学与信息论》

D.《数字化生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非.语言符号主要有(ABD)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文字

D.艺术

E.方言

3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有(BCD)

A.系统抽样

B.判断抽样

C.偶遇抽样

D.配额抽样

E.机械抽样

33.麦克卢汉的著作有(BC)

A.《帝国与传播》

B.《媒介通论》

C.《媒介即讯息》

D.《传播的偏倚性》

E.《传播学概论》

34.受众的主要特征有(ACD)

A.广泛性

B.被动性

C.混杂性

D.隐匿性

E.代表性

35.传播过程研究的基本模式有(ABD)

A.社会系统模式

B.控制论模式

C.文字模式

D.线性模式

E.图象模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5W模式; 37.拉扎斯菲尔德; 38.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39.简单随机抽样; 40.意见领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其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方向?42.简述受众选择性因素的组成。

43.简述社会责任论的长处与不足。44.新闻与信息是什么关系?

45.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有哪几个主要论点?

12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

47.大众传播有哪些社会功能?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A

2.D

3.B

4.B

5.A

6.B

7.B

8.C

9.D 10.B 11. 12.C 13.C 14.B 15.A 16.B 17.C 18. 19.C 20.D 21.C 22.B 23.A 24.C 25.C 26.C 27. 28.D 29.A 30.C 31.ABD 32.BCD 33.BC 34.ACD 35.ABD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 D.广义的人际传播

2.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3.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C )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4.“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C )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

5.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B )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6.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 )

A.噪音B.信号C.反馈D.信道

7.“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C )

A.合理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准确性原则

8.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C )

A.制定分类标准B.实施统计分析C.确定分析单元D.抽取分析样本

9.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 C )

A.信息功能B.文化功能C.娱乐功能D.协调功能

10.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C )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

1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这个观点也被称为( B )

A.“天赋人权”B.“观点的自由市场”C.“第一自由”D.“真理的自我修正”12.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 )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

13.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B )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4.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 A )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15.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也叫( B )

A.佩恩调查B.伊里调查C.伊利诺调查 D.俄亥俄调查

16.“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 D )

A.“镜子”式报道机构B.“真实反映环境”的机构C.客观报道事实的机构D.“环境再构成作业”机构

17.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B )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18.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 )

A.信息传递功能B.议题设置功能C.精神麻醉功能D.培养分析功能19.纠正怀特把关研究中“单一化”缺陷的是( C )

A.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B.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C.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D.布里德的“潜网”模式20.“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 D )

A.劣势意见的沉默B.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

C.优势意见的疾呼D.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大致有三个方向,即( ABC )

A.意识形态B.政治经济C.文化理解D.研究方法E.社会道德

22.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 BDE )

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B.授予地位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D.麻醉精神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23.按信息内容的性质,信息可分为( ABCDE )

A.新闻信息B.教育信息C.娱乐信息D.商业信息E.说服性信息

24.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 ADE )

13

A.传播流程研究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E.“使用与满足”研究

25.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 ABCE )

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_ __亲自传播__。

27.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主要贡献是引入___反馈_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28.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_人为地__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___自我中心型__的,一是社交性的。

30.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思想基础是_____天赋人权观______。

31.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通称为__渠道___。

32.专业性报纸、杂志、广播台和电视台的出现,表明受众具有____混怵性__的特征。

33.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培因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是有关___________最早的实证研究。

34.按照“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人们对于当前社会上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通常来自___媒介的报道程度__。

35.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又称____经验学派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韦尔伯·施拉姆; 37.说服性信息; 38.“魔弹论”; 39.李普曼; 40.“比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42.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

43.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4.概述“双重行动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模式在把关研究中的历史地位。45.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反馈几乎总是延迟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是“最有力的一种社会麻醉品”?

47.概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作一评价。

答案

1.A

2.A

3.C

4.C

5.B

6.A

7.C

8.C

9.C 10.C 11.B 12.A 13.B 14.A 15.B 16.D 17.B 18. 19.C 20.D

21ABC 22 BDE 23ABCDE 24ADE 25ABCE 26亲身传播27反馈28人为地

29自我中心型30天赋人权观31渠道32混杂性33 34媒介的报道程度35经验学派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播学的诞生地是( B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D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卢因

D.拉斯韦尔

3.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C )

A.讯息

B.信号

C.信道

D.噪音

4.伯洛提出了一种传播过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略称为( B )

A.“M—S—R—C”

B.“S—M—C—R”

C.“S—R—M—C”

D.“M—R—S—C”

5.确定样本数量的实质,是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度要求的( A )

A.最小样本数

B.总体指标

C.最大样本数

D.样本指标

6.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是( A )

A.控制

B.实验

C.变量分析

D.环境模拟

7.施拉姆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功能比喻为(B )

A.“反馈功能”

B.“雷达功能”

C.“整合功能”

D.“议程设置功能”

8.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等的观点,由知名人士在电视上推荐产品,具有( B )

A.提供信息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沟通交流功能

D.麻醉精神功能

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集权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A )

A.自由主义理论

B.法西斯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0.《权力的媒介》的作者是(B )

A.赛伯特

B.阿特休尔

C.施拉姆

D.马莱茨克

11.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 )

A.新闻信息

B.教育信息

C.娱乐信息

D.商业信息

1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D )

A.一般性

B.鲜明性

C.操作性

D.指说性

14

13.现阶段普及率最高的大众传播媒介是(C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4.情景是一种信息系统,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C )

A.英尼斯

B.戈夫曼

C.梅罗维茨

D.麦克卢汉

15.下述成语中与选择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C )

A.爱屋及乌

B.明察秋毫

C.见仁见智

D.见微知著

16.大众传播有各种反馈,其中重要的是( B )

A.报刊杂志的发行量

B.一段时间的累计性反馈

C.广播电视的收视率

D.一定范围的一次性反馈

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阐述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这本著作是(B )

A.《人际影响》

B.《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

D.《自由与新闻》

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是( B )

A.有限的

B.强大的

C.无力的

D.微小的

19.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A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0.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是( A )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批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l.安排问卷的提问结构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CD )

A.先易后难

B.先“面”后“点”

C.同类集中

D.先一般后特殊

E.主体清晰

22.按照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可以把信息分为(CDE )

A.说服性信息

B.告知性信息

C.指导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E.复原性信息

23.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ABDE )

A.地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情境决定论

D.媒介有“冷”“热”之分

E.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4.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调查发现,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效果主要是(ABC )

A.“改变”效果

B.“强化”效果

C.“结晶”效果

D.“沉默”效果

E.“从众”效果

25.罗杰斯把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特征归纳为(ADE )

A.经验的

B.广泛联系的

C.思辨的

D.具体实证的

E.注重效果研究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施拉姆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___集大成______。

27.拉斯韦尔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其中第三个环节是__通过什么渠道或媒介_______。

28.正确的抽样调查的前提是样本,而样本必须是___总体______的缩影。

29.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种功能,即授予地位、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和____麻醉精神_____。

30.在传播学中,针对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研究,称为___控制研究______。

3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借用了他的老师___英尼斯______的观点。

32.受众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这种信息积极主动的_寻找者________。

33.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

层面以及____行动_____层面。

34.在传播研究中,传统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如何”传播的问题,而批判学派主要关心的则

是___谁在控制传播______的问题。

35.在因特网上,有些人通过破译通讯代码,擅自闯入别人的网页,或乱加篡改,或窍取信息。这些“闯入者”被称为___黑客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控制组”37.可读性38.“热媒介”39.“免疫效果”40.“文化工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42.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43.什么是环境监测功能?44.简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45.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动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大众传播?与一般人际传播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47.为什么蒂奇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1、B

2、D

3、C

4、B

5、A

6、A

7、B

8、B

9、A 10、B 11、A

12、D 13、C 14、C 15、C 16、B 17、B 18、B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CDE 23、ABDE 24、ABC 25、ADE

三、名词解释

26、“集大成”(或:将他人的贡献、成果汇总起来,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

27、通过什么渠道或媒介。28、总体。29、麻醉精神。30、控制研究。(或:控制分析)。

31、英尼斯。32、寻找者。33、行动。34、“谁”在控制传播(或:为什么传播)。35、“黑客”。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 )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D )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B )

A.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 A )A.编码—解释者—译码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 B )

A.证真B.自变量

C.证伪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 A )

A.信源的特征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C )

A.托尔曼B.拉斯韦尔

C.皮亚杰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 A )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 C )

A.巴斯B.怀特

C.卢因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A )

A.社会责任理论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集权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D )

A.语言是生成的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 B )

A.财富B.信息

C.时间D.资源

13.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 B )

A.1356年B.1456年

C.1465年D.1645年

14.“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C )

A.霍夫曼B.英尼斯

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

15.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他们的若干“关卡”,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A )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6

16.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可以获得( A )

A.瞬间视听率数据B.长期视听率数据

C.平均视听率数据D.短期视听率数据

17.根据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研究,“意见领袖”是指( D )

A.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B.社会公认的“大人物”

C.特定社会阶层的成员D.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人

18.“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D )

A.卡兹等对购物的研究B.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研究

C.罗杰斯对推广农药的研究D.霍夫兰对美军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

19.“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麦奎尔B.诺依曼

C.罗杰斯D.蒂奇诺

20.“培养分析”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叫( B )

A.制度研究B.文化指标研究

C.控制研究D.讯息系统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BCD )

A.自我传播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22.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DE )

A.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D.倡导“内容分析法”

E.提出了传播的“五W”模式

23.按照德福勒模式的观点,传播过程中受噪音源影响的环节是(ABCDE )

A.信源B.发射器

C.信道D.接收器

E.信宿

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BCDE )

A.等距抽样B.偶遇抽样

C.判断抽样D.雪球抽样

E.定额抽样

25.怀利认为报纸具有五种功能,其中包括(AEB )

A.分析消息B.消遣

C.社会接触D.表达

E.提供消息素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申农—韦弗模式中的“信源”相当于_____传播者_________________。

27.问卷的提问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具体说,提问必须明确,不带倾向性,不要提__双重__问题。

28.贝雷尔森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___定量__描述的研究方法。”

29.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_文化传递___。

30.巴斯认为在“新闻加工”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____编辑_____。

31.信息概念的实质是在自然科学的_______通讯____理论中首先被揭示出来的。

32.传播学界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与______传播效果___密切相关的中介因素。

33.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关于传播效果的核心观点是“____魔弹论__”。

34.“知识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在知识方面的差距越有__扩大__的趋势。

35.传播学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是一种___实证___方法。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传播单位” 37.语义分析 38.“游戏说” 39.《权力的媒介》 40.社会分类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3.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哪些一般性结论?

44.为什么克拉帕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观点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45.什么是“上限效果”假说?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批判学派是怎样看待大众文化及其与大众媒介关系的?请概述其主要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批判的看法。

47.“培养分析”研究为什么特别强调电视在社会成员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答案

17

1.A

2.D

3.B

4.A

5.B

6.A

7.C

8.A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A 16.A 17.D 18.D 19.B 20.B

21BCD 22 ADE 23ABCDE 24BCDE 25ABE 26传播者27双重28定量

29文化传递 30、编辑 31通讯 32传播效果 33魔弹论 34扩大 35实证

全国2008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B )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B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

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C )

A.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A )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

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B )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

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D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

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B )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

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9.下述功能之一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的,这种功能是( B )

A.娱乐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动员功能

D.议题设置功能

10.斯蒂芬森对传播的个人功能提出了( D )

A.“个人说”

B.“工具说”

C.“影响说”

D.“游戏说”

11.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B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 C )

A.记者

B.校对

C.编辑

D.受众

13.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B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4.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B )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5.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下述选项中属于“冷媒介”的是( D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16.有两个科学家在1895年为无线电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意大利的马可尼和俄国的( D )

A.兹活里金

B.费森顿

C.尼普科夫

D.波波夫

17.关于受众的某种理论认为,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具有大致相同的经验,信奉类似的社会

准则和价值观,对事物抱有类似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理论叫( B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

D.社会关系论

18.受众对大众传播信息的第一个选择是( B )

A.选择性理解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解释

19.“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人们对当前国家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

( A )

A.大众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群体传播

20.“培养”理论认为,在使社会成员形成对社会的“共识”时,最具有威力的媒介是

( D )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有( ABE )

A.霍克海默

B.哈贝马斯

C.马尔库塞

D.施密特

E.阿多诺

22.在传播学形成过程中,被公认为“奠基人”的学者有( ABCDE )

18

19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

E.施拉姆

2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若干环节,它们是( CE )

A.说什么

B.通过什么渠道

C.在什么情况下

D.取得什么效果

E.为了什么目的

24.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 BCDE )

A.整群抽样

B.判断抽样

C.定额抽样

D.偶遇抽样

E.雪球抽样

25.《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的作者是( AC )

A.默顿

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

D.拉斯韦尔

E.奥斯古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动物之间也有信息交流,但是它们的信息传播都属于_单纯反射性_______的信息传递。

27.传播学有若干分支,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_大众传播学______。

28.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_定量_______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29.大众传媒在一个时期或一段时间内突出谈论和强调某些问题或事件,往往会构成公众关

心的中心议题,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这就是大众传播的___议程设置_____功能。

30.大众传播要受到四种控制,它们是政治控制、经济控制、__受众控制______和自我控制。

31.为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新闻用词要多用动词,少用__形容词______。

3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观点与他的一本著作同名,这本著作是《___媒介即讯息_____》。

33.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选择过程称为_选择性因素_______。

34.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而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的 影响力以“___单一_____型”为主。

35.“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___上限效果_____假说。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体语 37.冗余信息 38.地球村 39.个人差异论 40.意见领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什么叫“热媒介”?

42.传播学者麦奎尔是怎样表述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的?

43.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哪些特征?

44.“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

45.批判学派为什么要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而代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说怀特、麦克内利和巴斯对把关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47.为什么说新闻的数量和新闻的信息量并不都是成正比例的?

全国2009年4月自考传播学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传播的主要层次中,最基本的层次即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是( B )

A .自然传播

B .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2.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是一种( D )

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

C.自然现象D.社会现象

3.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 D )

A.个案研究法B.控制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

4.被麦奎尔称为“与传统的直线/单向型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的传播模式是( B )

A.申农—韦弗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C.拉斯韦尔模式D.马莱茨克模式

5.从理论上较透彻地阐明传播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S—M—C—R”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传播学者是( A )A.伯洛B.申农

C.德福勒D.韦弗

6.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地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C )A.问卷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7.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 C )

A.《理解媒介》B.《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传播与说服》

8.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 A

()A.拉斯韦尔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D.麦奎尔

9.传播有一种功能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这种功能是( A )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D.舆论监督功能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 A )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控制有多种手段,其中的关键是控制( B )

A.媒介的广告B.媒介的所有权

C.媒介的资金D.媒介的经营权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B )

A.语言是静态的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D.语言是灵活的

13.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 A )

A.新闻信息B.商业信息

C.教育信息D.娱乐信息

14.按照英尼斯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偏倚空间的”媒介是( A )

A.纸张B.泥土

C.羊皮D.石头

15.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 C )

A.部落前文化时期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16.在较早开始从事受众调查的美国,广播收听率调查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广播的普及之外,还因为( C )

A.听众对广播的兴趣B.制造商对广播的兴趣

C.广告商对广播的兴趣D.调查机构对广播的兴趣

17.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提出的受众研究理论是( A )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

C.认识连贯论D.社会关系论

18.“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C )

A.传播者B.传播渠道

C.受传者D.传播内容

19.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D )

A.施拉姆B.霍夫兰

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

20.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按一定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 B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美国政治学家() A、施拉姆 B、霍夫兰 C、拉斯韦尔 D、麦克内利 2、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A、麦奎尔 B、卢因 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3、“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传播学者() A、伯洛 B、德福勒 C、申农 D、奥斯古德 4、下列选项中,属于控制论模式的是() A、德福勒模式 B、拉斯韦尔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布雷多克模式 5、误差最小的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6、内容分析法有四个特点,而就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即对特定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而言,其关键是() A、客观性 B、显性内容 C、系统性 D、定量性(化)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自我中心性的,一是() A、工具性的

B、满足性的 C、社交性的 D、游戏性的 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9、巴斯把传播媒介的把关行动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一阶段的把关人主要是() A、记者 B、传媒的经营者 C、编辑 D、传媒的所有者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ll、大众传播的内容大多属于() A、消息性内容 B、娱乐性内容 C、新闻性内容 D、知识性内容 12、“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3、1865年,英国一个科学家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个科学家是() A、兹活里金 B、马克斯韦尔 C、尼普科夫 D、德福勒斯特 14、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1、人类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2、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分别是: (1)拉斯韦尔 (2)拉扎斯菲尔德 (3)卢因 (4)霍夫兰 4、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认为,只要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事物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是信息。 5、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6、人类传播有哪些特点? (1)社会传播是信息在扩散中实现共享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传播双方的互动行为。 (3)社会传播的发生是以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前提的。 (4)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建立着新的社会关系。 (5)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各种类型的传播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7、什么是符号化?什么是符号解读? 符号化(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声音或文字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译码):是受传播者对其接受到的符号进行理解和阐释,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第三章、第四章测试 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传播者(C),受传者(R),讯息(M),媒介(MD),反馈(F) 3、1949年,美国的信息论学者(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4、1967年,美国学者(丹斯)强调了传播过程的动态性质,比如,谈话中双方“认知场”总是在不断扩大。麦奎尔将其观点概括为“螺旋形模式”。 5、在对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研究中,(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是由普遍联系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则看到了大众传播各个环节都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传播者和受众具有重大的影响。 6、人内传播的一些理论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看来,人的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则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7、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模理论的个体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8、“镜中我”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依赖于同他人之间的互动。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个体依此调整自身行为。 9、图示:拉斯韦尔五W模式。 10、图示: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和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得分 评阅人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密封线内勿答题) 姓名 学号 学院(系) 专业 年级 班(密封线内勿答题)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传 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 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传播学概论重点 最新郭庆光版 期末考试版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1、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1、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 5W模式中五个要素后来还扩展为传播学的五个重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4、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5、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5、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5、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I)与“客我”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

传播学概论试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试题(B卷)答案 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1*10=10分) 1、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C ) A、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 B、战争宣传研究的需要 C、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D、其他相关学科的推动 2、拉斯韦尔的代表作是( A ) A、《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B、《传播与说服》 C、《人民的选择》 D、《舆论学》 3、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属于政治学家的是( D )。 A、拉扎斯菲尔德 B、卢因 C、霍夫兰 D、拉斯韦尔 4、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B )。 A、施拉姆 B、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C、赖特 D、拉斯韦尔 5、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这是( B )媒介规范理论的观 点。 A、集权主义 B、民主参与理论 C、自由主义 D、社会规范 6、(B )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A、人内传播 B、人际传播 C、大众传播 D、群体传播 7、下列与选择性理解意思最为接近的成语是(D ) A、择善而从 B、爱屋及乌 C、从谏如流 D、见仁见智 8、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B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霍夫兰 D、施拉姆 9、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 C )的交流 A、信号 B、象征符 C、意义 D、语言 10、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是 ( C ) A、传播权 B、知晓权 C、媒介接近权 D、文化权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着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着作中。 2、自我互动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H.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自学大纲 课程概述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80年代以后引入我国,90年代后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演进的历史、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及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活动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一)学习目的: 1、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 2、熟悉信息传播的过程、模式及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透过传播表象,掌握传播原理及规律,并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媒介现象和问题。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传播学是多门学科交叉整合的结果,与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广告学、 公关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多媒体及网络科学等关系密切。 自学方法 一切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实践,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该成为我们学习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理论的学习是手段,目的在于理解理论、掌握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去分析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传播学概论》本身是理论课,但不能以背诵理论为最终目标。从实际效果考虑,如果仅仅会背诵而没有理解,考完即忘,则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边工作边学习的同学,他们不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简化理论阐述,运用浅显语言,增加案例分析,提供多方视点。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想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仅仅阅读本教材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建议大家注意以下方面: 1.阅读相关的传播学作品和理论原著,尤其是教材中提到的理论著述。限于篇幅,教材中引用、解释的语言有限,需要同学们发挥积极主动性课外学习。阅读量越大,对理论的理解越透彻。 2.如果有兴趣的话,尝试对当今出现的一些媒介现象进行分析。多多翻阅业内核心期刊杂志,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所学去加以解释,同时比照其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的观点。这将对理论学习极有助益,使学生亲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亲和力。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全国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 试题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A.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A.编码—解释者—译码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 A.证真B.自变量 C.证伪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 A.信源的特征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A.托尔曼B.拉斯韦尔 C.皮亚杰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A.巴斯B.怀特 C.卢因D.伯洛

全国传播学概论试题_1

全国2008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全国2008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 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际传播仅指() A.自我传播 B.亲身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第一个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A.李普曼 B.拉斯韦尔 C.卢因 D.施拉姆 3?卢因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第一个提出了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概念 D?从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4?霍夫兰的代表作是() A.《传播与说服》 B.《宣传、传播与舆论》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权力的媒介》 5?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A.编码 B.译码 C.组码 D.释码 6?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过程的美国学者是() A.施拉姆 B.霍夫兰 C.赖利夫妇 D.拉斯韦尔 7?在控制实验中,不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A.实验组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再对抽中的群内各单位实 行普查的随机抽样形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考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B. 议程设置论 C. “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 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 B. 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 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B.编码C. 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信息 C.冷、热媒之分D.全球一家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D.可获得性(易锝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 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 20世纪初到30年代 C.20世纪初到40年代D. 20世纪初到50年代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 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 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从单项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项性B.双项直线性C.单项循环性D. 双项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受控B.操控C.施控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B. 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

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合集)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符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传媒2018年4月《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 1、A 2、B 3、A 4、C 5、A 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 1、如果说“阳春白雪”通常指的是高雅文化,那么“下里巴人”则是? A大众文化 B小众文化 C精英文化 D传统文化 正确答案是:A 2、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 A阳春白雪 B下里巴人 C引商刻羽 D曲高和寡 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媒介中,哪种保存信息的能力最强?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电影 正确答案是:A 4、怀特认为,报纸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是? A运输者 B传令官 C把关人 D舆论领袖 正确答案是:C 5、下列研究或理论中,否认媒介暴力内容对儿童具有强大效果的是? A净化假说 B模仿假说 C沃森的《诱惑天真无邪的心灵》 D1982年全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报告 正确答案是:A 6、下列人物中,哪位属于自由主义传播思想的代表人物? A希特勒 B斯大林 C弥尔顿 D麦奎尔

正确答案是:C 7、谁提出了“顽固的受众”的说法? A李普曼 B英尼斯 C卡尔·霍夫兰 D雷蒙·鲍尔 正确答案是:D 8、信息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A土地 B能源 C资本 D知识与创意 正确答案是:D 9、近代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毕昇 B本杰明·戴 C古登堡 D施拉姆 正确答案是:C 10、文革后最早的电视广告是上海电视台于1979年播出的? A雷达表广告 B联想集团广告 C茅台酒广告 D参桂补酒广告 正确答案是:D 11、对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A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 B大众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倾向 C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果 D大众媒介改变态度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不属于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的是? ACBS BBBC CNHK DPBS 正确答案是: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