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黠鼠赋自测练习_答案

2012年黠鼠赋自测练习_答案

2012年黠鼠赋自测练习_答案
2012年黠鼠赋自测练习_答案

黠鼠赋

一解释加点字

1.有鼠方啮(正在,将要)

2.拊床而止之(阻止、禁止)

3.既止复作(停止)(兴起,出现)

4.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叫,让)

5.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表示被动)(离开)

6.举烛而索,中有死鼠(举起,抬起)

7.是方啮也,而遽死也(正在,文中指“刚才”)(立刻)

8.向为何声,岂其鬼耶(向:从前,往昔)(为:是)(岂:难道)

9.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跑,奔跑,逃跑)

10.异哉,是鼠之黠也(惊异、惊奇)

1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招引)

1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形状、样子)(要求,需求,谋求)

13.吾闻有生,莫智于人(生命)

14.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击,刺杀)

15.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终、最后,结束)(计谋,策略)

16.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能够,可以) (离开)

17.乌在其为智也。”(是)

18.于: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在)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比)

惊脱兔于处女(从)

卒见使于一鼠(被)

19.以声致人(用)

20.之

拊床而止之(代鼠)

使童子烛之(代鼠)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主谓之间无意义)

发而视之(代鼠)

覆而出之(代鼠)

役万物而君之(代万物)

异哉,是鼠之黠也!(的)

(重点掌握实词和虚词)

21.黠鼠赋(狡猾)

22.拊床而止之(拍)

23.有鼠方啮(咬)

24.使童子烛之(用烛火照)

25.是鼠之黠也(这)

26.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袋子)(咬洞)

27.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被关闭)

28.扰龙伐蛟,登龟狩麟(驯服)

29.役万物而君之(统治)

30.卒见使于一鼠(被役使)

31.乌在其为智也。(何、哪里)

二翻译句子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苏子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已经停下后不久又发出了声音。)

2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苏子)让童子用烛火照它,(发现)有个袋子里面是空的, “嘐嘐聱聱”的声音是从袋子里面发出的。)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就不能逃离出去了。)

4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童子)打开袋子来看老鼠,里面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

5、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举起蜡烛来寻找,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

6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这老鼠刚才在咬袋子,可是怎么立即死了呢?)

7、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刚才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难道是鬼吗?”)

8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

9、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即使是动作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10、异哉,是鼠之黠也!

(这老鼠的狡猾啊,是多么令人惊异啊!)

11、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牢不可能咬出个洞来。)

1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所以(老鼠)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

13、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得逃脱。)

14、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人更富有智慧的了。)

15、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人)能驯龙刺蛟,捉取神龟,狩猎麒麟,能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而主宰它们)

16、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最后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

17、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我吃惊于老鼠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

三综合理解

1本文选自(《东坡全集》),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文章第一段主要内容是:(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内容是:(分析老鼠骗人脱逃的伎俩,感慨万物之灵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3、“鼠之黠”表现在((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牢不可能要出个洞来。(老鼠)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用自己的话分别写出“童子惊”和“苏子叹”的原因

童子惊:(刚才还听到老鼠咬袋子声,打开却是死老鼠,因不明声音的来源而惊)

苏子叹:(感慨于老鼠的狡猾)

5、从“黠鼠”身上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不为假象所迷惑;做事不能疏忽大意,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6、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

B.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洁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

C.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D.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E 从“黠鼠”身上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不为假象所迷惑;做事不能疏忽大意,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束氏蓄猫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鬓,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1、文中表现狸牲原来捕鼠能力极强的语句是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表现狸牲害怕鼠的语句有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说明产生这一变化原因的语句是竟不知世之有鼠(均用原文回答)

2、狸牲视鼠“为异物”的原因是什么?

(1)因为狸牲长期依赖束氏买肉喂养它们,不知世上有老鼠。

(2)因为老鼠的外貌和怪异的叫声。

3、狸牲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猫长期依赖束氏买肉喂养它们,不去捕鼠,甚至不知鼠为何物。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可分别从束氏或狸牲的角度)主人:不要溺爱,要注意爱的方式和尺度。

猫:不要贪图享受,养尊处优,要自立自强。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慭慭

..然()虎大骇.()荡倚.()冲冒益狎.()大阚.()

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xiáliàng shì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 ) 憖憖..然(小心谨慎 ) 他.日(另外 ) 虎大骇.

( 害怕 ) 益.习其声( 渐渐 ) 驴不胜.怒( 忍受 ) 计.之曰( 考虑 ) 技.

止此耳(本领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用船 ) 至则无可用(则: 却 )

稍出近之(稍: ) 虎大骇,远遁(遁:逃走)

以为且噬已也(且: 将 ) 益习其声(益: )

益狎(狎: 亲近而不庄重 ) 技止此耳(止: )

乃去(乃: 才 )

蔽林间窥.之( 偷看 ) 以为且噬.己也( 咬 ) 蹄.

之( 用蹄子踢 )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蔽林间窥之

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

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

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 、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C 、“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D 、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虎因喜,计之曰

D 、稍出近之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B B B

六、文章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

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2、本文可以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 慭慭然 大骇 甚恐 益狎 因喜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5、(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做事要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方能成功。

(3)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考察到试探地完整的实践过程。

4、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

(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5、用原文句子在下面空格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6、请运用“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三个成语简洁的概括本文内容

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7、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8、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9、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驴: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

愚蠢无能机智勇敢

10、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11、分析说明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无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12、细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1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狼》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遇狼御狼杀狼

三。填空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④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⑥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闭眼)(2)意暇甚(空闲)

(3)屠自后断其股(大腿)(4)乃悟前狼假寐(才)

(5)缀行甚远(紧跟着走)(6)两狼之并驱如故(旧)

(7)一狼仍从(跟从)(8)屠大窘(困窘急迫)

(9)顾野有麦场(看看见)(10)屠乃奔倚其下(跑过去依靠)

(11)乃悟前狼假寐(醒悟)(12)屠暴起(突然)

(13)恐前后受其敌(担心)(14)一狼洞其中(打洞)

(15)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钻洞)

(17)狼亦黠矣(狡猾)(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它,代狼。)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又数刀毙之(它,代狼。)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敌人,名词。)②盖以诱敌(攻击,动词)

(3)止:①一狼得骨止(上前,动词。)

停止,动词。)②止增笑耳(通“只”,只有,副词。)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神态,名词)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打算,动词。)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前面,名词。)②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C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以骨投)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七、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B)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

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

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八、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九、翻译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3)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十一、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

十二、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它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中心,总起全文.

十三、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即使狼再狡猾,始终是邪恶的,邪不胜正.启示: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恶。

2、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3、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4、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婪。

6、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7、“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8、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9、狼的表现呢?眈眈相向。

10、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

11、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1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13、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动作描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4、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何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6、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卖柑者言》习题精选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溃贾鬻笾衒廪醇饫赫

2.解释疑难字、词

①涉:②溃:

③烨然:④鬻:

⑤贸:⑥败絮:

⑦实:⑧夫:

⑨斁:

3.词类活用

①业:__________________

②干:___________________

③峨: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假字

①贾:________________

②衒:_________________

③縻: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训练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说桔子贾十倍,而人却争鬻子,为什么?

(2)作者是如何来引出本文的议论的中心“欺”的?

(3)刚才我们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

(4)第三段主要是卖柑者的论述,那么他是针对什么而论述的?

(5)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

(6)卖柑者对于武将和文官都由外到内进行描述,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7)那么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8)对于卖柑者的话,我为什么默然无以应?

三、拓展运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给加黑字注音。

波澜不惊( ) 皓月千里( )

2.解释加黑字。

此乐何极___________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景物(何时何景)?

答: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kuì gǔ yù biān xuàn lín chún yù ha

2.①经过②腐烂③色彩鲜艳的样子④买⑤买⑥破棉絮⑦装满⑧那些⑨败坏

3.①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②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③峨: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

4.①贾:通“价”,价钱

②衒:通“炫”,炫耀

③縻:通“糜”,浪费、消耗

二、提高训练

(1)因为桔子的外观光泽好、质感好、颜色好(燃然、玉质、金色)

(2)通过里外的对比。

(3)“如烟扑口鼻,干若败絮”(比喻)

(4)是针对我提出的“欺”字

(5)他认为,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更何况他认为“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

(6)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质上却干着欺世盗名、玩忽职守、坐享俸禄的事。

(7)作者借柑来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与柑一样,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本质是一样的。

(8)因为我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

而卖柑者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官的欺骗伎俩比卖

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

三、拓展运用

1.lán hào

2.哪有一起

3.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4.描写了春光明媚的景色。

黠鼠赋_练习答案

黠鼠赋》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鼠方啮 .. ( ) () 2、拊.床而止.之 ( ) ()3、使.童子烛.之 ( ) () 4、有橐.中空 ( ) 5、既.止复作() 6、此鼠之见闭 ..而不得去者也 ( ) 7、而遽.死也 ( ) 8、举烛而索.() 9、向.为何声 ( ) 10、是.鼠之黠也! ( ) 11、堕.地乃走() 12、虽.有敏者() 13、橐坚而不可穴.也( ) 14、故以声致.人() 15、以形.求脱() 16、扰.龙伐.蛟( )()17、登.龟狩麟 ( ) 18、役.万物而君.之 ( ) ()19、卒.见使于一鼠( ) 20、乌.在其为智也?( ) 21、黠.鼠赋 ( ) 二、句子翻译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2、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5、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7、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8、乌在其为智也? 三、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人名)是朝的, 字,号。他与父、弟 合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课文理解 1、《黠鼠赋》写了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所骗的原因全在告诉我们

2、“鼠之黠”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鼠方啮( 正 ) (咬) 2、拊床而止之( 拍) (制止) 3、使童子烛之( 命令) (用烛为照) 4、有橐中空(袋子) 5、既止复作(已经)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关闭,见:被) 7、而遽死也( 立即、就) 8、举烛而索(寻找) 9、向为何声( 刚才) 10、是鼠之黠也!( 这) 11、堕地乃走(掉下来)(逃跑) 12、虽有敏者(即使) 13、橐坚而不可穴也( 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14、故以声致人(招引) 15、以形求脱(样子) 16、扰龙伐蛟(驯服)(击,刺杀) 17、登龟狩麟( 捉取) 18、役万物而君之( 役使) (统治) 19、卒见使于一鼠( 最后) 20、乌在其为智也?( 何,哪里) 21、黠鼠赋( 狡猾) 二、句子翻译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我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下来后接着又响起来。 2、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童子说:“嘻!原来是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3、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童子吃惊地说:“它刚才还在咬袋子,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它一掉到地上就逃跑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5、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苏子不由感叹说:“怪了,这老鼠的狡猾!!”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所以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7、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 > 4.0×40=1200 20×25=500 1200+500=1700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11×2=22 11+22=33 4.×40=120 40×20=800 120+800=920 900 乘法笔算 4.3×16=368 368-23=345 5. 12×4=48 13×12=156 乘法笔算 3. 500000 个1 十 1十 相加

四三 2000000500 400 练习一 4.00×20=16000 练习一 4.5×7=455 455×2=910 5.5×60=390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5.2×23=736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9×32=1568 5. > > 连乘 4.×6=18 28×18=504 5. 12×6=72 72×4=288 练习二 5.8×20=1960 1960 6.×3=18 18×2=36

练习二 3. B B 4. 186÷2=62 62×12=744 复习 9.8×12=816张 10. 1小时=60分钟 21×60=1260 11.8×12=936 54×4=208 复习 7.5×30=1350 50×28=1400 8. 17×12=204 17+204=221 9.0×15=450 450÷9=50 第一单元自评 4. > > 8. 24×3=72 26×15=390 15×24=360

360 9.4×12=288 288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5.00×4=2000=2 认识吨 2. B C D A 5.4÷5=12 (4) 至少要运13次 练习三 3.千克=2000克 2000÷10=200 200×500=100000=100 4.0+50=90 90×22=1980=1吨980千克练习三 3.÷3=3 27÷3=9 4.00×4=2000=2 第二单元自评 4.000+1000=4000=4 9. ÷8=4 10. 13时-8时=5时 240×5=1200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1.800704011010001 1300

(完整版)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 答案)(5)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5)文章来自: 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 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 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答: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答案汇总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一:基础辨识能力 参考答案 (一) 1海底“黑烟囱”2.逻辑顺序 3记叙、描写、说明 4比喻 5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作比较等 (二) 1.老太太 2.明线是杉田卖菜,暗线是老太太生活日益穷困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 4.“她清瘦……女人”,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5.好,因为“纽扣”既是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小说人物命运的写照.以“纽扣”为题简要、含蓄。 (三)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 5.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具体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总结论点。 (四) 1.指心灵与他人隔膜而变得冷漠、世故。(答案不惟一,意思相近即可) 2.①——⑨⑩;第一层:叙述家人教育孩子的两件事,第二层:发表自己的感慨 3.记叙、议论;对比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别,为后文作铺垫 4.在竞争中既要争做强者、力争胜利,又要对失败者、弱小者充满同情,可以举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父亲”:轻视体力劳动者,看不起下层人民;“妻子”:认为天真、善良是要吃亏的;“我”:愿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意思对即可) 6.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 1.导语部分,标题和导语都是对消息核心事实的概括,只不过导语比标题更具体详细。 2.主体部分为第②段;分两层:①②③④⑤ 3.③、④ 4.介绍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是消息的结语部分。 (二) 1.冰雹的形成,冰雹的分类,冰雹的预报 2.分两层;第①段为一层。总说降水的两种形态;第②③④为一层,具体解说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如何预报。 3.不能颠倒,这三段依次说明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预报,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顺序合理。 4.表格略 5.只要所写句子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例如:冰雹的危害很大,预报冰雹就很重要 (三) 1.①②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兄弟俩偷羊受到村民的惩罚;③④⑤段是故事的发展,写其中一个兄弟尽心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⑥⑦⑧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老人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2.高潮在文章的最后,老人弥补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3.所有的村民经过老人的身旁,都会停下脚步与老人说上几句话,表达他们的敬意;小孩子也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4.这一生,他似乎是为了他人而活 5.老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6.人难免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意思对即可) (四)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且每一层都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开头,构成排比 3.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4.文段以议论为主,其中不乏哲理深刻的句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回答 5.这是一个自由表述题,可从语言优美、哲理深刻、结构清晰等角度选一个进行赏析。

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2、桂林山水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波澜壮阔) 的大 海 (无瑕) 的翡翠 (峰峦雄伟) 的泰山 (水平如镜) 的西湖( 新生) 的竹笋 (连绵不断) 的画卷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 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①桂林山水甲.天下。甲: 第一句意: 桂林山水的美景是天下第一。②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碧: 碧绿游: 游赏。句意: 荡舟漓江,观赏 桂林的山水,好像进入了无比美妙的画境,令人心旷神怡,流恋忘返。读写平台。 1、读课文片断,填空。这样的 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①“这样的山”,指桂林奇、秀、险的山;“这样 的山水”指漓江静、清、绿的水。②其中,围绕、倒 映两个词语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这是“画卷”的主体。再加上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的点缀,使人觉得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③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句子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给下面 的段落加标点,再仿照文中句式,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几句话。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清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瑕的翡翠。我看见过波涛声汹涌的长江,游玩过直拔云霄的仙女山,却没看见过长沙寿湖这样的景。长寿湖的水真清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似乎听到周围中的鸟语,长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各种景物,仿佛可以荡漾出绿色的波纹; 长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瑕的翡翠。拓展空间1、由山和水(海) 组成的成语有许多,试着写一写: 山 ( 清 )水 ( 秀 ) 山 ( 高 )水 ( 长 ) 山( 光 ) 水( 色 ) 山 ( 盟 )海 ( 誓 ) 山 ( 珍 )海 ( 味 ) 山( 南 ) 海( 北 ) 2、仿照例子,写出自然景色的四字词例: 日薄西山: 月落乌啼日出东方日入大海 艳阳高照月色朦胧: 阳光灿烂星光暗淡星光璀璨月明星 稀水天一色: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春光明媚奇花异草阅读 短文,完成练习 1、查字典,填出“解”的读音,再写 出语句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处。解(jiě) 懂,明白。 2、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回答括号时的问题 (1) 成千盈 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句子这样写好在哪里? ) 答: “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小天使”比喻孩子们,这样写突出了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2) 这 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 答: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体会 到了海棠花开得多,密密层层的,很美,让人觉得充满 勃勃生机,还觉得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 3、记金华的双龙洞查字典,写出带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十来进.: 指一个院落。进.学校读书到。颜色各异.: 不同奇花异.草奇异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无论……都……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同学们都准时到校上课。时而……时而……小红在湖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4)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黠鼠赋练习

黠鼠赋 一、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称谓),字,号,与、合称“”,是“”(即、、、、、、之一)。 2、本文是一篇(体裁),我们曾学过的作者的作品有、、。与辛弃疾合称“”,是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二、解释词语 1、既止复作(停止)(发出) 2、举烛而索(拿起)(寻找) 3、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最终)(计谋) 4、堕地乃走(掉落)(跑) 5、莫智于人(比) 6、不死而死,以形求脱(….的样子)(谋求) 无案牍之劳形(身体) 山岳潜形(形状) 罔不因势象形(形状) 7、向为何声,岂其鬼耶(刚刚)(是)(难道是) 8、使童子烛之(让)(用烛火照) 9、扰龙伐蛟(驯服)(刺杀) 10、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被关闭)(能够)(离开) 11、是方啮也,而遽死也(这)(刚才)(立即) 12、以声致人( 用)(吸引) 家贫难致(得到) 13、异哉,是鼠之黠也(令人惊异)(狡猾)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 使内外异法也(不用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特的) 14、橐坚而不可穴(袋子)(咬洞)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钻洞) 15、故不啮而啮(所以)(咬) 以为且噬己也(咬) 16、役万物而君之(役使)(统治) 向吾不为斯役(差事) 17、乌在其为智也(哪里)

三、理解 1、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童子惊”“苏子叹”的原因。 童子惊: 苏子叹: 2、“鼠之黠“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3、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末段引发自惭之论。 B.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捷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 C.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 D.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4、本文第一段运用了表达方式,写了 ,第二段运用了表达方式,分析 ,感慨 ,第三段揭示中心: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 5、一只狡猾的老鼠骗人逃脱的原因是,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第三段: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馀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综合教程》同步练习答案

基英1同步练习答案 Unit 1 I. Multiple Choice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DACBD 6-10:CDBCD II. Word Derivation 1. unknown 2. brevity 3. confrontation 4. laughter 5. loneliness 6. gravity 7. dreamy 8. unlock III. Blank Filling: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a suitable word or expression. 1. noted 2.hoarse 3.shudder 4.con spicuously 5.brief 6. haven 7. rest 8.giving in 9.an guish 10.summon IV. Translation

1. If we do not confront and overcome these internal fears a nd doubts, we cease to grow. 2. All the data illustrates that agricultural reforms need t o go hand in hand with general economic reforms. 3. When you go away, don’t leave the laptop on the de sk. Lock it away somewhere. 4. An irresistible strength seemed to well up within him as he thought of his mother who had been dead. He de cided never to give up before realizing his aim. 5. My roommate and I hit it off from the very first day we moved in, probably because we have something in co mmon. Unit 2 I. Multiple Choice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ABBBD 6-10:BDCDD II. Word Derivation 1. sorrowful 2. superiority 3. mechanical 4. sc ornful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段具体介绍了“核舟”的船尾部分。请用简练的词语写出舟尾刻有哪些物品。 2.从舟尾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此时小船没有划行,而是在水上任其漂浮?(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这样画两舟子的动作、神情,用意是什么?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表现一个舟子懒惰,一个舟子勤快。 B.表现一个舟子悠闲自在,一个舟子神情专注。 C.表现自己雕刻得生动细致,形象逼真,雕刻技艺高超。 D.演染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的神情相呼应。 参考答案: 1.船浆、蒲葵扇、炉、壶 2.舟尾横卧一楫。 《核舟记》课内阅读训练二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文中空格处应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2)雕栏相望焉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左右相对类似同“屈”弯曲 3.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来暗示的 5.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6.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2-12黠鼠赋

黠鼠赋 苏子夜坐,苏子在夜里坐着,有鼠方啮。有只老鼠在咬(东西)。拊床而止之,苏子拍击床板,既止复作。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使童子烛之,(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发而视之,(童子)打开箱子来看里面,寂无所有,空空的一无所有。举烛而索,(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中有死鼠。箱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

突然死了呢?以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 覆而出之,(童子)把箱子翻过来倒出老鼠,堕地乃走,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虽有敏者,莫措其手。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曰:苏子叹了口气说:“异哉!是鼠之黠也。“怪了,这是老鼠的狡猾!闭于橐中,(老鼠)被关在箱子里,橐坚而不可穴也。箱子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故不啮而啮,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箱子),以声致人;用声音来招致人来;不死而死,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以形求脱也。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拢龙伐蛟,登龟狩麟,(人)能

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占卜、狩猎麒麟,役万物而君之,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他们, 卒见使于一鼠;突然被一只老鼠利用。堕此虫之计中,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惊脱兔于处女,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乌在其为智也。”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坐而假寐,私(我)坐下来,念其故。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若有告余者曰:好像有人对我说“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不一于汝,你自己心里不专心,而二于物,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左右,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 沁园春雪积累与运用1.qìn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2.⑴娇艳美好。⑵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作品。⑶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⑷指称雄一世的人物。⑸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3.⑴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⑵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词牌填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5.⑴对偶夸张⑵拟人理解与鉴赏1.日本帝国主义陕北2.北国雪景英雄人物3.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望惜5.这样写使得群山与高原充满了勃勃生机。以银蛇飞舞比喻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比喻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6.不能。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是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拓展与提高一、1.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2.寒秋。橘子洲头。“我”看湘江北去。3.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4.“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5.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二、1.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照万代。新时代的我们会踏着先烈的脚步,不辜负如此多娇的江山。让我们自豪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我的选择:丙理由:《沁园春雪》这阕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甲曲的“哀伤”很显然不适合这首词。乙方案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不是咏雪的抒情长调,而是一曲爱情的悲歌,也不适宜作这首词的背景音乐。丁方案《红色娘子军》节奏较快,不宜选为朗诵的配乐。只有丙方案的《安妮的仙境》节奏舒缓,柔美中隐含着刚劲,适合作为《沁园春雪》的背景音乐。 2 雨说积累与运用1.pǔ suō dǒu lì gù zhì qiǎng bǎo yīn lǚ xuān rǎng 2.禁锢:束缚,强力限制。襁褓:背婴儿用的宽带子和包婴儿用的被子;泛指背负、包裹婴儿所用的东西。喧嚷:大声叫嚷。探访:访求;探望。安息:安静地休息(多用于悼念死者)。3.禁锢干涸;喑哑明暗;蓑衣衰老;条缕镂空4.⑴润物细无声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两三点雨山前⑷春潮带雨晚来急5.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6. 郑愁予错误理解与鉴赏1.在这两节诗中,“雨”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诗中洋溢着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这两节诗,应当用喜悦、轻快的语调朗诵。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是不会“笑”的,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作者希望孩子们勇敢、乐观地生活的愿望。3.示例: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也缀满了水珠,那不是串串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带着泡沫一般的情怀,静静地滑落。 4. 拟人;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5.略拓展与提高1.人生人生的目标生活的坎坷和艰险能给人以休息的港湾2.这首诗表现的是人应该勇敢地承受人生的坎坷。3.这一句表现出诗人的昂扬斗志、尽管人生坎坷艰险如大海,但心中对人生的航向不迷茫。这是诗人的人生体验,也是诗人给予读者的启示。 3 * 星星变奏曲积累与运用1.颤凝慰疲覆僵朦胧2.D 3.B(点拨:游动的正确解释为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4.朦胧诗舒婷顾城理解与鉴赏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星星“颤抖”形象地表现人灵魂受到禁锢时的苦痛。生活的压抑,精神的不自由让人的心灵寒冷孤寂,因而颤抖。 2.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5. 光明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在黑暗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 6. 示例1: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

(完整版)核舟记习题(附答案)

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二黍许( ) 罔不( ) 贻余( ) 箬篷( ) 糁之( ) 轩敞( ) 多髯( ) 衣褶( ) 弥勒( ) 倚之( ) 一楫( ) 椎髻( ) 篆章( ) 壬戌( )(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 象: (2)尝贻余核舟一贻: (3)箬篷覆之之: (4)雕栏相望焉焉: (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 不属: (6)其船背稍夷夷: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盈: 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 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 (2)诎右臂支船通 (3)左手倚一衡木通 6.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 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语气助词 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深圳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A 3.B 4.C 5.C 6.A 7.B 8.B 9.C 10.B 11.B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 BD 14.AD 填空题: 15.达尔文森林古猿非洲、亚洲、欧洲 16.(1)树栖地面地形和气候的变化(2)前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 (3)人类不但会使用还会制造工具 拓展练习 17.(1)①使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②前肢解放并使用工具。 (2)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前肢解放,双手通过使用和制造工具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促使人 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适应地面环境。 第二节人的生殖 基础练习 单选题:1.D 2.B 3.D 4.C 5.D 6.A 7.B 8.B 9.D 10.B 11.B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AD 14. AC 填空题: 15.(1)B 四肢(2)脐带胎盘物质(3)不对,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4)卵细胞显微镜蝌蚪游动 16.(1)[7]睾丸(2)[1]卵巢雌性激素(3)[3]输精管不会 拓展练习 17.(1)[2]卵巢(2)[1] 输卵管(3)[3]子宫新生命(4)胎盘和脐带(5)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D 3.B 4.B 5.D 6.C 7.C 8.A 9.C 10.D 11.D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CD 14.AD 填空题: 15.喉结增大长胡须、阴毛腋毛(或月经来潮乳房增大) 16.青春精液子宫内膜脱落,血管破裂出血 17.突增神经系统智力发展 拓展练习 18.(1)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青春迅速发育(3)月经遗精 (4)胚胎发育的场所分泌黏液(5)b c d (6)生理心理

同步练习答案

1、如果有三个进程R、W1、W2共享一个缓冲器B,而B中每次只能存放一个数。当缓冲器中无数时,进程R可以将从输入设备上读入的数存放到缓冲器中。若存放到缓冲器中的是奇数,则允许进程W1将其取出打印;若存放到缓冲器中的是偶数,则允许进程W2将其取出打印。同时规定:进程R必须等缓冲区中的数被取出打印后才能再存放一个数;进程W1或W2对每次存入缓冲器的数只能打印一次;W1和W2都不能从空缓冲中取数。写出这三个并发进程能正确工作的程序。 semaphore S=1,SO=SE=0; buffer B; void R1() {int x; while(1) {从输入设备上读一个数; x=接收的数; wait(S); B=x; if B是奇数then signal(SO); else signal(SE); } } void W1() {int y; while(1) {wait(SO); y=B; signal(S); {打印y中数}; } } void W2() {int z; while(1) {wait(SO); z=B; signal(S); 打印z中数 ; } } main() { cobegin{

R(); W1(); W2(); } 2、有一个仓库,可以存放A和B两种产品,但要求:1)每次只能存入一种产品(A或B);2)-N<A产品数量—B产品数量<M。其中,N和M是正整数。试用同步算法描述产品A与产品B的入库过程。 Semaphore mutex=1,sa=M-1, sb=N-1; Process puta() { while(1) { 取一个产品; wait(sa); wait(mutex); 将产品入库; signal(mutex); signal(sb); } } Process puta() { while(1) { 取一个产品; wait(sb); wait(mutex); 将产品入库; signal(mutex); signal(sa); } } main() {cobegin{

8《核舟记》练习卷及答案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 ...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贻余 ...,各具情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 ..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东坡..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 ..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 神情 ...也。..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 舟尾横卧 ..一楫.。楫左右舟子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 ....,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 ..... ..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一书,其编者是清朝的张潮。 本文的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核舟记》是一篇写物说明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按空间顺序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核舟,表现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雕刻精巧的特点,由衷赞叹了雕刻家高超(精湛)的技艺。

七年级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基础练习 1.D 2 .B 3 .C 4 .A 5 .B 6 .D 7 .A 8 .B 9 .B 10 .B 能力提高 11.C 12 .C 13. (1)生长与发育现象。(2)生殖现象。(3)遗传现象。(4) 变异现象。(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4. (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15 .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16.是生物。证据是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 2?3代。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基础练习 1.A 2 .A 3 .B 4 .B 5 .C 6 .D 7 .A 8 .B 9 .A 10 .A 能力提高 11.D 12 .C 13 .A—b,B—c,C—a 14. (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大 肠杆菌。(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 大肠杆菌。15.答案提示:近视率=近视人数十班级人数X 100% 拓展练习 16.( 1 )调查目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2)调查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 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方案:①制订调查计划; 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 ⑤归类、整理分析。

文言文《黠鼠赋》

文言文《黠鼠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注释】 夜:在夜里 黠:狡猾。 方:正在 啮:咬。拊:拍。 止:制止。 既而:一会儿。 止:停止。 复:再、又。 作:出现。 使:派遣、让。 烛:用烛火照,这里作动词用。 橐:袋子。 嘐嘐聱聱: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见闭:被关闭。见:被。 发:打开。 寂:寂静。 索:寻找。 是:这。 方:刚刚。 遽:立刻,就。 向:刚才。 为:是。 岂:难道。 覆:倾倒。 堕:落,掉。 走:逃跑。 虽:即使。 是:这。 穴: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致:招引。

扰龙伐蛟:扰,驯服。伐,击,刺杀。此处指“擒” 登:捉取。登龟,以龟壳占卜。 君:统治,这里作动词用。 见使:被役使。 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使敌方不做防备)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出击,这里指老鼠从静到动的突变。 乌:何,哪里。 惟:只。 识:认识。 觉:醒悟。 狩:狩猎,捕获。 使:让。 走:逃跑。 莫措其手:措手不及。莫:不(副词)。措:安放。 以形求脱:形,样子,文中指老鼠死的样子。 既:已经。 生:生命。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虿:蝎子。 役:役使,支使 卒:最后,终于。 【翻译】 苏子在晚上坐着,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止了,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童子打开袋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刚刚还在咬东西,却立刻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那是鼠的鬼魂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有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说:“这只老鼠真狡猾,让人奇怪!老鼠被关闭在袋子里,袋子坚韧因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因此在咬不穿的情况下装作咬袋子,用声音招引人。在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有生物,没有比人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万物,统治他们,最后被一只老鼠利役使。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我对老鼠从安静的处女到逃跑的突变感到惊讶,这里面人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呢?” 之后就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他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却将两者区分开而游於万物之外,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令你惊醒。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与猛虎搏斗,可见到蜜蜂和蝎子时不免变色,这是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录下了这篇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