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_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_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_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_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

本大纲根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本门课程主要容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技术、底盘性能试验技术、汽车行驶安全性试验技术。通过讲授汽车整车安全性和各总成性能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汽车性能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检测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发动机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3.掌握汽车行驶安全性(转向系、制动系和照明装置的工作状况)试验方法。

4.掌握汽车环境保护性(发动机废气排放性能、汽车行驶噪声)试验方法。

5.掌握根据检测数据对汽车各总成工作状况的诊断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2.5%。

教学文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

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底盘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实验台、四轮定位实验台、噪声仪。

制定人:夏怀成

审定人:文平

批准人:王连东 2005年5月

《汽车构造》课程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

本大纲根据《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构造拆装实验是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使同学建立汽车构造整体概念和实物概念。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容和深入了解各总成部件的构造细节。初步熟悉汽车部件的拆装过程及其操作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性生产实习准备必要条件。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

汽车构造讲授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功用。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实物讲授、分解观察及自行观察三种。实物讲授是课堂讲授的继续。这部分容,由于在课堂上较难讲清楚,故在课堂上略讲甚至不讲,而移到实验课中实物讲授。分解观察是对一个部件进行分解,分析其构造细节,初步掌握部件的分解和装复的技能。自行观察的容,应联系课堂讲授的有关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求得解决。实物是结构实验室的现有实物设备中选出的结构实物。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汽车及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通过实验对汽车及发动机的组成、总布置型式、各总成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用及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解放CA1091型汽车、4×2轿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和4×4越野车)的总体构造及发动机(水冷汽油机、水冷柴油机、风冷发动机)的结构特征和支撑形式(三点支撑、四点支撑)。

2.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及冷却系的组成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发动机拆装工艺及各部间隙的调整方法;了解润滑油路和冷却水路的布置及清理方法。

3.了解汽油机供给系典型化油器的构造,各供油系统的功用及供油原理;了解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供油路线及组成件的构造。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结构。

4. 了解柴油机供油系的组成及供油路线、各组成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柴油机供给系喷油泵两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柱塞式喷油泵和VE式喷油泵

供油量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5.了解汽油机整车电路;掌握汽油机点火系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分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分电器触点调整方法;掌握机械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真空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

6. 了解传动系的组成和布置;掌握单片离合器、双片离合器、变速器及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其它型式离合器和分动器的结构特点;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组成和自由行程的调节方法;掌握五档变速器的结构、各个档位的动力传递路线、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个轴的空间位置、支撑方式及轴承特点和齿轮在各个轴上的安装情况;掌握变速器防止直接档脱档、自锁、互锁及倒档锁的结构原理;了解分动器的结构及各个档的动力传递路线和对分动器操纵的要求。掌握惯性锁环式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了解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总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现场观察万向传动装置及其支承型式,验证普通十字万向节实现等角速度传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掌握普通十字万向节的结构原理;了解凸快式等角速万向节、三销式等角速万向节、球叉式等角速万向节、球笼式等角速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的结构原理,并比较上述万向节的特点。掌握单、双级主减速器的结构及支撑型式,普通行星齿轮差速器、牙嵌式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行星轮及半轴齿轮背面的垫片的作用;掌握行星轮的自转和公转原理;掌握半轴和各种桥壳的结构。

8. 了解汽车转向系组成及布置,掌握转向轮定位角的作用;掌握转向机构的特点及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球面螺杆滚轮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式和其它型式转向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后倾角、主销倾角、转向车轮外倾角、转向车轮前束)的作用及形成;了解各种悬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横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纵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和多轴汽车平衡悬架)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9.了解制动系的组成及布置;掌握各种型式制动器(蹄式制动器、双领蹄式制动器、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和结构原理;掌握各种驻车制动器(中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了解气压制动及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掌握液压制动主缸(总泵)、液压制动轮缸(分泵)的结构原理;了解真空增压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真空增压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掌握气压制动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占总学时25%。

教学文件:《汽车构造》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拆装与结构认识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容、拆装方法及主要部件的功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拆装实验步骤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

1.发动机总成。

2.前桥与驱动桥、变速箱。

3.万向传动装置。

4. 车架、悬架总称。

5.点火系各总成及零部件。

6.起动机和发电机。

7.喷油泵。

8.配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

9.各种拆装工具。

制定人:夏怀成

审定人:文平

批准人:王连东

2005 年 5 月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

本大纲根据《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燃机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掌握燃机的换气过程以及柴油机和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燃机噪声、排放污染及燃机特性、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学、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通过讲授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测量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汽车道路试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汽车道路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交通运输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4.29%。

教学文件:校编《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技术与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统称。汽车检测是指为了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所进行的检查与测量。汽车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仅拆下个别小件)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 2.汽车检测分类 1.安全性能检测 2.综合性能检测 3.汽车故障检测 4.汽车维修检测 汽车维修检测包括汽车维护检测和汽车修理检测,汽车维护检测主要是指汽车二级维护检测,它分为二级维护前检测和二级维护竣工检测。汽车修理检测主要是指汽车大修检测,它分为修理前,修理中及修理后检测 3.随机误差是指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都发生变化而且没有规律可循的测量误差,不可避免 4.粗大误差是指由于操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测量误差 ,可以避免 5.汽车检测系统通常由电源,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及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把被测量的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的,便于测量的电信号装置 变换及测量装置是一种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 6.检测系统的基本要求:1.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足够的分辨力 2.具有足够的检测精度另外,检测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动态特性 灵敏度是指输出信号变化量与输入信号变化量的比值 分辨力是指检测系统能测量到最小输入量变化的能力,即能引起输出量发生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量 7.智能化检测系统的特点:1自动零位校准和自动精度校准 2自动量程切换 3功能自动选择 4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 5自动定时控制 6.自动故障诊断 7功能越来越强大 8使用越来越方便 8.诊断参数分类 诊断参数可分为三大类: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指汽车工作时输出的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化学量,或指体现汽车功能的参数,如汽车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率、最高车速和制动距离等。从工作参数本身就能表诊断对象总的技术状况,适合于总体诊断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一般并不直接体现汽车或总成的功能,但却能通过其在汽车工作过程中的变化,间接反映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如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振动、噪声、发热和异响等。伴随过程参数常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几何尺寸参数能够反映诊断对象的具体结构要素是否满足要求,可提供总成、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如配合间隙、自由行程、圆度和圆柱度等。 9.诊断参数选用原则: (1)单值性 (2)灵敏性 (3)稳定性 (4)信息性 10.诊断参数标准的组成:(1)初始标准值 (2)极限标准值 (3)许用标准值 11.诊断周期 汽车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使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应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获得最佳诊断周期。 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答案《_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一)

《—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 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课程名称:汽车新能源技术满分:10 0.0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9、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1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1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17、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1.18、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1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20、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 2 部分: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30 分)) 2.1、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3、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4、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5、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 2.6、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7、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8、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9、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2、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4、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5、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6、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7、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2.18、正确答案:错误答案解析:2.19、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 2.20、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教学目标 (2)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3) 六、其他说明 (7)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群大类培养平台课程。《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层面设置的必修课等专业课程。 使学生了解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第5学期开设,每周6课时,采用讲授形式,根据学时安排,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等思想,将专业文化、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等容融入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按照“了解汽车专业和行业背景——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能力”的依次递进的思路开设学习情景。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产业发展历程和专业背景、课程体系及就业岗位,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纯电动汽车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职业规划,了解纯电动汽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沟通表达、团队协助等职业素养,主动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课程主要容与教学要求 (一)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 主要容: 1)项目一概述; 2)项目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姜娥)

《新能源汽车技术》 课程标准 教学单位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所属专业汽车电子 使用教材《新能源汽车技术》 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 教务处制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 术 课程编码:授课对象:10级汽电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学时:30 学分:4 前导课程:汽车电工电子 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检测 与维修、汽车构造后续课程:汽车单片机 编制人:姜娥胡道刚编制时间:2011.4 审定人及审定时间: 教研室主任:王军年月日 教务科长:夏章健年月日 教学单位负责人:年月日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标准》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一门介绍标准的专业选修课,收录了截止至2009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标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安全要求、性能实验、定型实验等领域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检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设计理念 ⑴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⑵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 ⑶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 ⑷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操作示范。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三、课程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学分:2 适用对象: 18级汽修,汽配 先修课程: 新能源汽车导论、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八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章 1.1新能源汽车的概述(定义及分类)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熟知新能与汽车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2.新能源汽车高压与防护 掌握新能源高压系统的结构; 熟知新能源汽车高压隐患部位;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章 3.1储能装置概述 了解电池的类型; 掌握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道电动汽车对电池的要求 3.2蓄电池 熟知蓄电池的类型的特点; 了解电池的充电方法; 知道蓄电池的测试内容及方法。 3.3燃料电池 了解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 了解燃料电池的类型,熟知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了解燃料电池的结构原理。 3.4超级电容及飞轮电池 简单了解的太阳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掌握超级电容的类型原理和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了解飞轮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3.5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了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系统。 3.6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 熟悉燃料能量回收系统的方法和类型; 掌握电动汽车能量回收系统的组成; 了解典型的能量回收系统。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 第1、2节课 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 2. 教学内容: 单元一概述 (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1.3汽车诊断的方法 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 教学讲稿部分 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国外发展概况 ★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 ★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诊断参数 ●诊断标准 ●诊断周期 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1 基本术语 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 2 技术状况参数 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 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 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包括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 数值。 汽车不良技术状况。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 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 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 1.新能源汽 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 景 ●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 紧缺 ●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 学时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趋势与分类 ●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 2 点 ●掌握能源的分类 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 结构特点 ●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 类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 4 本结构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结构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规范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知识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共六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部分,A2表示电动汽车用电动机,A3表示纯电动汽车, A4表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A5表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A6表示其他新能源汽车。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字母表示,如A1a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要求,A1b表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之铅酸蓄电池。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6个知识领域和32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8个,选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应对象:新能源汽车技术 建设团队:该课程团队含一线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聘请1名具有资深工作经 历的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 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 主要内容: 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

1.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 1. 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 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 1. 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 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 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基础 (一)纯电动汽车蓄电池 主要内容: 1.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 纯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4.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5. 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6.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7. 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8. 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一、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宗旨。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针对各个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但从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上来看,高职层次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之中,而课程的开发要从企业来到企业去,做到这一点,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专家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由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关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国内外有着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意愿上来看,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不能结合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受教育规律约束的高职院校和受快速获取效益约束的企业在合作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不对等性,具体而言,在合作的人员、周期、实施、管理、成本和满意度上等方面都存在不对等性。这些不对等性很难使校企双方的最大利益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导致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合作也是停留在“纸面”上。 2.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导致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双向的,这个双向的合作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双向合作面临着诸如课程开发的意愿、主体、人员的地位、能力要求、职责要求、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和实施保障机制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使合作过程障碍重重,阻力不断,从未导致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施效率低。 3. 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结果上来看,校企双方没有对课程开发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追踪评价导致课程开发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有效的完成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这个任务,所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不单是课程开发前期的开发设计和中期的开发的实施,更重要的后期的课程开发评价与改进。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汽车专业的课程开发都是简单的停留在课程开发成果上,对课程开发的成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个很难说清楚,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课程开发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合作机制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有: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自诊断法。 2?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与其它标准一样,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 3?车轮平衡机按测量方式可分为离车式和就车式车轮平衡机两类。 4. 机动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土 5 m/km 之间。 5?在转向轮定位中,汽车前轮的侧滑量主要受车轮外倾及前束的影响。 6. 汽车排气的污染物,主要是CO 、HC 、NOx 及炭烟。 7.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方法有人工经验诊断法、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自诊断法。 8. 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几何尺寸参数。 9. 发动机功率测试的方法有稳态测功和动态测功。 10. 点火系故障部位可分为低压线路和高压线路。 11. 点火示波器可以显示多缸平列波、多缸并列波、多缸重叠波、单缸标准波 四种波形,通过显示的波形进行分析可判断点火系统故障。 12. 发动机异响的类型有机械噪声、燃烧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13. 机动车的离合器应满足接合平稳、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得有异响和抖动、 不正常打滑等现象。 14. 一般来说,转向系统的检测包括转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测、车轮定位的检 测、侧滑量和转向力的检测。 15. 侧滑台是汽车在滑动板上驶过时,用测量滑动板左右移动量的方法来测量车轮 滑移量的大小和方向,并判断是否合格的一种检测设备;侧滑台分单板式侧滑台和_双板式—侧滑台。 16. 汽车综合检测站按职能可分为A级站、B级站和C级站三种类型。 17. 我国国家标准在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了使用的噪声测量仪器为声级计。 18. 车轮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有:—车轮碰撞造成的变形引起.质量中心位移_、—高速行驶时 制动抱死而引进的纵向和横向滑移、轮毂与轮辋加工质量不佳和安装位置不正确等。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_课程标准20151114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 课程标准 制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5年11月14日

目录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学习目标 三、学习模块设计 四、考核方式 五、媒体资源

一、课程定位 《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容是学生学习或从事电动汽车维修与检查工作的必备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电的基础知识、高压电的危害、电动汽车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维修电动汽车对工位及维修环境的要求、电动汽车维修专用工具的使用、触电急救方法六大方面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维修操作知识,使学生熟悉电动汽车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的基本要求,掌握电动汽车维修及检查工作的安全使用方法,并掌握触电后自救和他救的正确流程。 本课程是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职业安全意识。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及防护》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熟知电的基础知识,能够分辨并说出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说出常见电器元件的特点和作用; (2)了解电压等级划分,熟知电流对人体的影响,能够正确辨别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触电的方式; (3)了解电动汽车高压标准,熟知企业电力安全规程,能够正确使用高压防护工具、高压检测设备,严格准确地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电动汽

车断电操作; (4)熟知触电急救的处理流程,能够根据触电情况将触电者脱离电源; (5)掌握心肺复的急救方法,能够对触电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6)熟知车辆的高压系统注组成部分,看懂拓扑图并描述个高压部件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功能、结构,并对车辆的基本故障进行排查; (7)熟知整车高压线束的分布,能够介绍各段高压线束的各个脚位的功能。 2.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 (3)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计划能力; (4)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够自主制定工作计划; (2)具备正确使用高压防护工具、高压检测设备,严格准确地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电动汽车断电操作; (3)能运用心肺复的急救方法,对触电伤员进行急救处理; (4)能通过各种媒体查找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5)能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三、学习模块设计 1.学习模块设计思想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练习题-(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是汽车诊断参数中的工作过程参数。(A) A、汽车燃料消耗量; B、发动机冷却液温度; C、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D、发动机噪声。 2、汽车诊断参数包括(D) A、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性能参数; B、伴随过程参数、性能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C、性能参数、几何尺寸参数和工作过程参数; D、几何尺寸参数、工作过程参数和伴随过程参数。 3、下列哪一项不是伴随过程参数(C) A.振动 B.噪声 C.发动机功率 D.温度 4、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发动机动力性能应良好,功率不允许小于标牌标 明的发动机功率的(B)。 A、70% B、75% C、80% D、85% 5、以下哪项会导致汽油喷射系统汽油压力过高:(B) A、电动汽油泵电刷接触不良 B、回油管堵塞 C、汽油压力调节器密封不严 D、以上都正确 6、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时,用起动机转动曲轴不少于(C)个压缩行程。 A、2;B、3;C、4;D、5 7、关于汽油喷射系统喷油器泄露测试(无回油供油系统),以下操作正确的是(B)。 A、首先关闭点火开关,接上油压表检测系统残余油压 B、断开燃油泵继电器,重复启动2-3次发动机,释放系统油压 C、连接好燃油泵继电器,接通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建立起系统油压; D、以上都正确 8、在早晨第一次着车时,后排气管会有比较浓的蓝色烟雾排出,过一段时间蓝色烟雾消失,当天一般 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时间很长了,有可能出现原地停车熄火时间稍长时也会冒蓝烟)。第二天早晨又会有同样的问题发生,其他情况下没有蓝色烟雾产生,则:(B) A、曲轴箱通风不良 B、气门油封老化并磨损严重 C、活塞环与气缸壁密封不严 D、扭曲环或锥形环装配时装反 9、日系汽车点火提前角一般包括固定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发动机在以下哪 个工况,实际点火提前角不等于固定点火提前角。(C) A、发动机启动阶段 B、发动机转速低于400rpm C、汽车处于怠速行车过程中且车速高于2km/h D、汽车怠速触点闭合且车速为零 10、2007年,国家执行了与欧Ⅲ相对应的国Ⅲ汽车排放标准,关于该标准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BCD) A、该标准中关于HC、NO X、CO的限值分别为0.4、0.6、3.2g/㎞(对2.5T以下的汽油车辆)。 B、该标准中的ECE+EUDC检测行程包括怠速、加速、巡航、再加速、再次高速巡航、无制动滑行; C、该标准中根据故障影响的程度将故障码分为A、B、C、 D、E五个类型 D、这C项的五类故障中,由G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引起的故障为B、D两类故障, 对排放无影响。 11、下面(C)属于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的目的。 A、查明汽车故障或隐患的部位和原因; B、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活动设计供参考:

5、实施建议 5.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要。

汽车检测与诊断题库精华版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 一、填空题 1.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参数,另一类是技术状况参数。 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 因,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 3.汽车检测可分为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4.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5.在选择诊断参数时应遵守的原则是灵敏性,稳定性,信息性,经济性。汽车诊断参数标 6.准与其它标准一样,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类。 7.汽车检测系统,通常是由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等组成。 8.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把被测量的某种信息拾取出来,并将其转换成有对应关系的,便于测 量的电信号的装置。 9.汽车检测系统,通常是由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录与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等 组成 10.变换及测量装置是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 11.记录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一般有模拟显示、数字显示和图像显示三种。 二、名词解释 1. 汽车技术状况:是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2. 汽车检测:指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 汽车诊断:指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 故障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4. 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5. 诊断参数:是表征汽车、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量。 6. 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表示。 三、选择题 1. 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是(B ) A 汽车检测 B 汽车诊断 C 汽车维护 2. (A )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A 汽车检测 B 汽车诊断 C 汽车维护 3. 发动机功率和汽车的驱动力等属于汽车诊断参数中的(A )类。 A 工作过程参数 B 伴随过程参数 C 几何尺寸参数 4. 异响、振动和温度等是属于诊断参数中的(B )类。 A 工作过程参数 B 伴随过程参数 C 几何尺寸参数 5. 配合间隙和自由行程等是属于诊断参数中的(C )类。 A 工作过程参数 B 伴随过程参数 C 几何尺寸参数 6. 当发动机的有效功率和有效转矩低于额定值的(B )时,说明汽车的动力性变差。 A.90% B.75% C.50% 7. 国产汽车的二级维护周期在( B)范围。 A.1200~2000 ㎞ B.10000~15000 ㎞ C.50000~80000 ㎞ 8. 可以作为汽油机供给系的诊断参数的是( A)。 A.喷油器喷油压力 B 车轮侧滑量 C.车轮前束值 9. 当诊断参数测量值处于( A)范围内时,表明诊断对象技术状况良好,无需维修便可继续运行。 A 初始值 B 许用值 C 极限值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附件1.3《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3002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二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新技术》(1401004),。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1.知识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2.技能目标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2)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3)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3.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4个 2.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变换及测量装置是一种将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变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 号的装置。 2.在单缸断火情况下测得的发动机转速下降值时,转速下降值愈小,则单缸功率越 小,当下降值等于零时,单缸功率也等于零,即该缸不工 作。 3.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时,应使用启动机转动曲轴3~5s(不少于四个压缩行程),待压力表头指针指示并保持最大压力后停止转动。每缸测量次数不少于两次。 4.高压波显示个别缸的电压高于其它气缸,说明该缸火花塞的间隙过大。 5.在选择诊断参数时应遵守的原则是灵敏性,稳定性,经济性,信息性。 6.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可分为动态测功和静态测功。 7.在用车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额定功率的75% ,大修后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 额定功率的90% 。 8.发动机已接近大修、气缸压缩压力降低时,点火时间可略为提高。 9.汽车车轮定位的检测有动态检测法和静态检测法两种类型。 10.智能化检测系统一般是指以微机为基础而设计制造出来的一种新型检测系统。 11.点火系故障部位可分为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两部份。 12.点火示波器可以显示发动机点火过程的三类波形:直列波、重叠波和高压波,通过所显示的波形与标准波形的比较,即可诊断出故障所在部位。 13.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是由电子控制器ECU控制点火系统,其点火提前角包括初始点 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三部分。 14.水温传感器与ECU之间有两条连线,一条是信号线,另一条是接地 线。 15.车轮平衡机按测量方式可分为离车式车轮平衡机和就车式车轮平衡 机两类。 16.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为-5%~+20%。即当实际车速为40km/h时,汽车车速表指示值应为38-48 。 17.汽车排气的污染物,主要是CO 、HC 、NOx 、硫化物(主要是SO2)、碳烟及其他—些有害物质。 18.滤纸式烟度计是由废气取样装置、染黑度检测指标装置和控制 装置等组成。 19.汽车前照灯的检验指标为光束照射在屏幕的偏移量和光照强 度。 20.制动试验台按试验台支承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 两类。 21.测量车外噪声时,声级计用“A ”计权网络、快档进行测量,读取车辆驶过时的声级计表头最大读数。 2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状态,查明故障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