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迷惘、收获、提升、思索

——个人课题研究感悟与思考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和“能写会说”是我的两大软肋,我特别佩服能写会说的人,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从2006年开始,要求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教育教学底蕴,丰富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也让我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课程改革尤如一列疾速行驶的列车,做为一名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边学习边研究解决着工作中的困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走出了迷惘和困惑,经历了思索和徘徊,提升了素养与能力,收获着成功与自信。今天,我以《迷惘、思索、提升、收获》为主题,与大家分享自己课题研究一路走来的感受和收获。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4.当下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006年刚开始研究课题时,觉得课题研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觉得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做的事,象我们这样的草根老师备好课教好学生才是本职工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成为农业科学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象邱学华老师一样能研究形成自己的草根理论”,我自然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特别繁忙,如果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件事情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课题研究没有成果便成为了一种负担。从2009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对课题研究工作在认识上有了转变,认为: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对象,而课题研究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课题研究已经如同教学工作一样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逐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但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教学工作中我将二者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科学是……》时我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只与科学家有关系,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疑惑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无处不在。科学课给了我启示,原来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原来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如同我们给学生

渗透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其实“课题研究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将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这些年,我先后共参与了学校立项审请通过的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国家级课题《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区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我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现有三个课题已经结题,下面我将结合结题的课题逐一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收获:

1.《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

"

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

(一)情境创设要“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巩固分数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样一

个生活情境:(课件)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买回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一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三份,每人一份;接着,又让小明将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也是每人一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多少?在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张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二)教学手段采用要“生活化”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然而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不能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从生活化入手,因地制宜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要“为用而用”。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因为本节课是“面积”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于面与体的概念很模糊,为了及早让学生从这种模糊中脱离出来,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体会面是有大小的。在学具准备上既提供平面学具,又提供曲面学具,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小。学生只有充分感知,建立起“面”的直观形象,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

地引出了“面”的概念,恰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教法要渗透“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有趣的搭配》教学时本着“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宗旨,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到搭配衣服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搭配”------“交流互动”-------“调整搭配”-------“自己设计搭配”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寓教学于活动之中,在教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搭配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四)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如在教学“小数减法”后,我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圆珠笔每支2.3元、

书包每个40.5元、钢笔每支12.8元、文具盒每个7.2元;如果给你带50元、20元、10元纸币各一张,每次只允许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要买的物品,应拿的钱数,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紧密地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连,他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是我开始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在研究学习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识逐步形成,并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一节好课以“真实”为底线,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本课题研究从立项审请、研究实施到结题,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从2009年到2011年历时两年,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数学素养明显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

1.学生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

2.学生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

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3.学生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课题研究中也促进了我们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科研意识。在研究中的大胆实践,勤于探索,对现行《课标》中关于“两能”的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

3.《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以学定教”

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在整个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总结调整研究方向,在尝试教学基本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情境教学、合作教学与尝试教学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尝试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已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自觉学习的意识,我们要求学生写尝试学习数学日记,记录尝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受,三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质疑问难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很

大提高,尝试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走上了主动学习之路。如《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尝试教学课题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掌握了尝试教学法的精髓,能将“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核心理念较好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能尝试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自学,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实现自我提升。尝试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省时有效,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升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为实验教师,我于2011年10月,在全市首届“尝试教学法”实验老师说课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于2011年12月,市尝试课题组结题验收活动动中送教下乡至顺利实验小学,得到了课题组专家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论文撰写也取得了不少荣誉,分别于2010年7月,在全国第六届说课大赛暨论文评选中获得了教学设计获一等奖、课件评比二等奖;2011年5月,在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论文二等奖、课堂实录荣获二等奖。

以上三个课题已经结题,但课题研究中的精髓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课题研究的理念早已根植于我们的数学课堂,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我们将会把研究中的所得不断的深化并升华。

三、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接下来,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课题研究,谈谈课题研究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价值和作用。这些年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

不断深化自已的教学理念,研究实践促动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促使个人专业素养迅速得已提升。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已的学科素养:

1.强化数学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在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清晰地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我手边总是存放着小学1—6年级的所有数学教材,为自己在教学中遇有疑惑随时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也在假期中常常学习研读高年级的教材,尤其是学校决定让我带着本届学生上六年级,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高年级的教学参考书,认真的钻研高年级的数学教材,现在我对小学六个年级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个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为了教学中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的更为紧密,我借齐了7—9年级的数学教材,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学习,使自己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一直任教的知识结构,能用发展的、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拥有这样的想法,有感于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执教了一年级上册的《5、4、3、2加几》……在课后评课时虽然我得到了那位教研员很高的评价,但从这位资深教研员的评价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只盯着当前所教学的教材,加法交换律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我当时没想到,原因是我多年来一直从事低段教学,从来没有认真的钻研过高年级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可我做为执教者却没有发现,而被评课者认为是一大亮点。还有一次是在去黑龙江国培时我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研讨课……在遭遇这样的尴尬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

教学中有多少知识点没能抓住适宜的教学时机为学生渗透,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钻研高年级的教材,很多知识点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接触,会导致我们想不到。在课堂上,只有我们看得更远,我们的学生才可能走得更远。做为数学教师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来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广泛阅读提升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导航。

多读书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当前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有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理论书籍和期刊杂志。课题研究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读一些教学专业书籍;尤其在实施一个新课题研究之前,通过搜集杂志上的一些相关资料和网络阅读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方向,不在茫然。

多年来,我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忠实读者,到2013年连续订阅9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教改最前沿的信息和理念,从中我拜读了不少小学数学专家的文章,有曹培英的、郑毓信的……,郑毓信老师的很多文章对处于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做大气的数学教师》、《数学还是那个数学吗?》、《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系列专题、空间与图形方面的专题,每逢读到她的文章我总是能够回头审视自己的不足。给予我更多启示的是一些一线草根教师的文章,有教学所得、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成功的精彩案例,他们的文章与我们的教学是最贴近的,总

会有很多的共鸣,尤其是品读了其中的精典案例,我也曾想过我们也有教学成功的课例、经验总结,就试着写了一两篇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和课题研究心得向一些期刊、杂志投稿,在2012年我的一篇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空心得分别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小学数学教育》和《读写算》。课题研究促动我拥有不断学习和写作意愿,经常阅读不仅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储存了知识,在阅读中也使我不断的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学科素养。

3.用心研究课题精典案例

研究案例是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我们学习了新的理念,要想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是很难的,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我们将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研究典型的课题案例,不但会加速我们对课题研究实施的理解,而且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特别见效。

新课标修改,在颁布前的多次培训中,早知道有“双基”变“四基”的变化,最初学习新增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尝试着将数学基本思想落实到教学中,总是无从下手,在对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这一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模仿教学,使我感受到了于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中的极限思想,……就这样简单的一个教学举措就将我们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深入浅出的落实到位。今后我们要多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学科素养。

4.课题研究是促动教师反思的原动力。

在课题研究中,做一个反思型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勤于反思,才能提高科研能力。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向专家型教师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根本上来找出原因和方法,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的思考更敏捷、更敏锐、更深邃。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并总结个人的经验,进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曾有一位教育专家指出: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师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不断总结,合理利用专家的理论升华自己的经验进而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

我经常抓住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课后反思,当堂课后进行反思。这时候对教学过程记得比较清楚,对教学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在我们有所思有所悟时,完成阶段性研究记录。第二方面是阶段反思。在每个阶段都结束,我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在这个时候通过对学生学习和课题研究情况的分析,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重建。第三个方面是课题反思。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反思,对整个课题实施和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课题结题反思,是一个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所得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定期反思我们的工

作使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总结能力,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课题研究是我们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课题带教研,以课题促教改,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驱动力,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

四、对当下课题研究的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是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现行正在实施的课题。2008年10月,我参与了自治区教与学课题组在包头举行的优质课竞赛,同时聆听了由自治区教研室毕力格图老师对教与学课题的培训,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活动结束后,我独自做了一学期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当时对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觉得课题过大,抓不住研究的落脚点。2012年重新开始研究本课题,在前面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觉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们要重点探索“怎样教更有效”与“如何学更有效”的问题,促使教师的教要“恰到好处”,学生的学要“有趣活泼”。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我的研究注重课学教学中的情境策略、课堂有效追问、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结束后,我研究的感触是关注的点比较多,我的收获零零总总,理不出头绪,课题研究成效甚微。我及时调整研究的思路,根据自己所从事高段数学教学的特点,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课堂练习策略研究两个点上,因为我觉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比单纯的教给知识要重要,有效的课堂检测练习不但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得到能

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练习研究是我这些年课堂教学中没能精心料理的一块阵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些留存下来的资料,和大家聊聊我每学期是如何做课题研究的:

每学期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前,我首先回顾上一阶段中的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确立研究的内容后,我结合所要研究的内容做调查分析,连续两年都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回收全部问卷后通过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计划。

附:调查问卷(对比两份)

调查报告

阶段性研究计划

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要勤记录、勤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我的反思并不是多么高深,只要对自己的有一点点触动,我就把它记录下来,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记录,思考后促进自己去改进。

附:阶段性研究记录(3的倍数特征)(分数与除法)

附:课题研究课优秀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

附:课题阶段总结

老师们,刚才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具体做法,我知道自己的研究过程还不够规范,我的记录、反思、总结中的感悟可能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些语言并不华丽,甚至于措词不当的文章,是我根据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研究点点滴滴用心积累下来的,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一天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也会迈出一大步。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科教学能力,需要一个漫

长的过程,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持续地深入钻研学生、课堂、教材……,相信慢慢地我们也会在研究中找到乐趣,有信心、有勇气克服自身工作中的困难,解决我们教学中的“真问题”,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继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让“教育科研”之花开满校园!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课题,也从来不敢去接触,因为我一直感觉“课题”是个遥远的东西,不敢去触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个课题,我才打破这种不敢去触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尝试一下。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幸运儿!包括这次也是,因为当我想要去做课题,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分宜县教体局邀请了新余市教科所袁剑芳老师来到咱们分宜进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一堂讲座听下来,我真是受益匪浅。刚开始不知道“课题”是什么?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甚至在课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课题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我才明白,原来在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课堂内外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选题?选什么题?听了袁老师的讲座,我才明白,选题是如此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教学现象与问题。2、从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3、从教育改革的热点、重点问题中去发掘课题。4、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5、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

袁老师在讲解选题时给我们举了很多错误的课题题目例子,看到这些课题时,我当时还觉得这些题目不是挺好的嘛!听了袁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题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袁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其中,袁老师强调课题论证是整个课题申报书填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 最后袁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给课题结项。课题结项不容忽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结项成果附件、填写结项报告书。 一堂讲座听下来,总觉得还没听够,因为我之前对课题是一点都不懂,现在听了袁老师如此用心、细心的讲解,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思,我会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课题做好!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讲座文稿[技巧]教学文稿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许我所讲的内容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帮助,但只要大家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对科研方面只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为了让大家高质量的开展小课题研究,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先简单地说一说我校的科研课题。上学期,我校申报并立项了课题《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要想不流于形式,大家首先要真正了解此课题,明确课题的意义,知道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大致包括哪些。在此我列举几个:比如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建错题集的习惯、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认真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等。 众所周知,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这学期我校将重点开展

习惯课题实践研究活动。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课题研究 有道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所选择的课题的计划设计、借助科研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一提到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就觉得头疼,其实,过去我也这样,觉得科研都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咋研究不都是一回事,结果不都是一样,走形式、走过场。开题时轰轰烈烈、中间无声无息、结题时抄抄写写、材料东拼西凑。也有一些教师把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我们教师一天到晚这么忙还搞什么科研。还有一些教师以为交几篇论文、随笔就是搞科研了。一直以来科研就给教师们造成了一种误区。其实这样想就错了,科研、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秧”一样,所以科研离不开校园和课堂,没有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没有科研。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实质上每天都在搞科研,只是没有对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说的多、做的多,写的少、留下的记录少。只是没有规范并及时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及时推广应用而已。比如:我们教师每天面对教育教学,每天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你们都采取相应的策略把它解决了。(例如:有的学生调皮捣乱,教师在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还有的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让学生愿意学,所以在平时备课时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备教法、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的研究培训讲稿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主要是一线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或典型意义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一、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如:一青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发现连续几个班的测试,读图分析题型中地理位置的判定是失分的“大户”,平时讲解学生好像理解,但一到考试就模糊,于是就将“读图分析题地理位置的判定错误成因及改进方法”定为一微型课题的研究。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如:一数学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低。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考试分数呢?最初教师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将“我做错的题目”,“我不会的题目”写在本上,让这些学困生记数学日记,借助数学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可以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写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坚持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这个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效果,于是产生了“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后进生个案的研究”。 3、来自同伴的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的研究。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如:赏识教育在改变与转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的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二、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撰写报告(提供经验和成果,总结提高)。 收获即成果。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三、微型课题研究“四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

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讲课讲稿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东马小学吴则广 一、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 二、研究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 三、指导思想: 学期伊始,在学校科研管理的大方针指导下,我将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个人课题的自身特点,进一步进行课题研

究。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开设研究课、成果展示等。本年度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认真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教学实践次数,扎扎实实作好这一年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实现师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体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的操作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达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

六、研究措施: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和谐课堂、学生减负”的理论知识。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并撰写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之服务于实践。 2、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定期进行数据整理,提出解决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工作。主动与全组成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理解帮助他人,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心, .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人。在学生内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一生。对塑造儿童完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抽查数据摸底抽查”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示景仰自己的父母,“更何况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最多的,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严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在家中备受溺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只是孩子们以为向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二是由于分数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年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

课题讲座--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搞教育科研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研究时代研究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时效。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所以至今还没有加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二是搞教育教学研究太难了,没有条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教育部《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教师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有求新求变的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主动开展教科研项目活动,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体会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模式,使课堂焕发出所应有的生命活力。为了能搞好教育科研,一线教师应该做好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解决“学生课堂能听懂课而不会做习题”的困惑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例如,中学生抄写题目与正确解决问题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的现实性。选题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依据。选取课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取题起到定向、规范、迁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讲课讲稿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 程

小课题申报、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题研究大致可以分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选题时,有两点建议:一是兴趣性原则,也就是这个课题必定是你们课题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想了解,想解决的。因为只有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研究的动力,要不然有可能研究就变成了一种负担。第二是可行性原则。也就是你要考虑你们课题组有否有这个能力、资源、时间来完成这个课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一经确定,就必须写出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括:课题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人员分工、研究进展、课题形式等。 具体而言应可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课题题目:(揭示课题的论点,形成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必须简洁,具体,明确。)课题题目示例见附录指导老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缘由):(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重点。从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等方面撰写)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哪些问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途径:(方法与途径务必明确,为实现研究目标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文献资料的学习、查阅,寻求理论指导,进行理论储备,讨论研究、考察学习、调查(访谈及问卷)、分析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 填报申请表审批后研究开始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包括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保管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2)活动布置:(步骤与进度必须明确,否则研究拖沓,极易落空。此外,步骤与进度充分体现创造性的整,分,合的劳动,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分阶段实施 阶段时间(周) 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3)活动所需要的条件(资金、人力、物质等) 预期的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或发明创造实物,网页等) 表达方式:(文字,图片,课件,音像资料等) 需要提供的帮助:

微型课题研究培训讲座

微型课题研究培训讲座 主讲人:孔美琴 记得苏霍姆林期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非常愿意成为老师们踏上这条幸福之路的引路人,做一片微不足道的绿叶,托起一朵又一朵灿烂的鲜花。 我校学校科研的切入口就是微型课题的研究。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讲一讲微型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就我个人而言,并不是科研专家,这些方法也不是很成熟,我是带着一种科研的态度,跟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微型课题的定义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 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一)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 “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二)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 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 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 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946 (方案范本系列)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 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

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

课题研究专题讲座(转载)

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第一讲: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的结构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名称要准确、规范。表述要尽量高度概括,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从而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方面的依据、法规方面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对象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依据等等。 在阐述理论依据时,注意不要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简单地罗列;而是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从理论上论述课题立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课题的实践依据,就是要认真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是否对本地区或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在进行阐述时,可以将目的与意义一并进行阐述。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我们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时,需要阐述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预期将有哪些突破。一定要认真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专家对这相同或相似的课题都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及其研究的成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避免进行那些无效的、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展研究的策略。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或从中受到启迪,继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切入点。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研究内容回答研究什么问题,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现有条件的分析、预计突破的难点

小学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学习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教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教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与发展的潮流。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教研,教育教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识。3月16日我们在县委礼堂听了李洪山主任做的专题讲座《在行动中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径》,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三、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办学诸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使 第1 页共6 页

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办出特色,才能使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教育实践表明,优秀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要重视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讲座讲稿DOC

迷惘、收获、提升、思索 ——个人课题研究感悟与思考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和“能写会说”是我的两大软肋,我特别佩服能写会说的人,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从2006年开始,要求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教育教学底蕴,丰富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也让我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课程改革尤如一列疾速行驶的列车,做为一名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边学习边研究解决着工作中的困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走出了迷惘和困惑,经历了思索和徘徊,提升了素养与能力,收获着成功与自信。今天,我以《迷惘、思索、提升、收获》为主题,与大家分享自己课题研究一路走来的感受和收获。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4.当下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006年刚开始研究课题时,觉得课题研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觉得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做的事,象我们这样的草根老师备好课教好学生才是本职工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成为农业科学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象邱学华老师一样能研究形成自己的草根理论”,我自然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特别繁忙,如果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件事情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课题研究没有成果便成为了一种负担。从2009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对课题研究工作在认识上有了转变,认为: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对象,而课题研究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课题研究已经如同教学工作一样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逐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但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教学工作中我将二者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科学是……》时我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只与科学家有关系,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疑惑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无处不在。科学课给了我启示,原来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原来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如同我们给学生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讲座稿)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讲座稿)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四堡中小罗招金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

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1.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2.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3.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4.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

教育科研讲座讲稿

做教育科研走名校之路 田 军 章 梁园区教育科研所 2010-4-30

做教育科研走名校之路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十六中学的老师们,给我一个共同学习教育理论、探讨教育科研的机会。我是梁园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具体承担着指导梁园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和普及工作。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教科研问题,是我的工作本分,也是我乐于做的一项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我从事此项工作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还感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能有机会和咱们老师多多交流。今天我主要讲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得创造性探索活动。 教育科研特点是创造性,也就是“做前人所未做,道前人所未道”,探索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未知,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而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创造出新的更科学的方法。当然,这种创造性的范围有大有小,既可以是校级的,也可以是区级、省级、国家级的,甚至是世界首创。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规律。 说到教育科研,很多人感到很神秘,其实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着‘研究’。比如,上课,我这一节课上的不太满意,下一节我肯定反思,调整,力求使下一节课自己更满意,这种反思调整,就是向着教育教学规律更进一步,这就是‘研究’,只

不过这种‘研究’随意性大,课上的满意就不调整,不满意才去调整,有的老师对课堂要求高,、就调整的多,也有的老师要求不高,就调整的少。这就造成课堂教学的参差不齐。如果有的老师思考了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自己有个标准),并了解了一些名师的课堂,然后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反思,调整,学习,那你上课的过程就变成了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了。 再比如,我们每个老师都想上实验班(好班)的课,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实验班上课纪律好,行为习惯好,上课省劲,一节课下来心情舒畅,我们都不想上纪律差的班级的课,上这样班的课我们感到很累,心情也不好。对于班级纪律差,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我们每个班主任,每位老师都在做着反思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使班级纪律向好的方向转变,我们的这种反思调整,就是研究。如果,我们对纪律要求心中有个标准(如,魏书生、英国公学、台湾忠信学校等)然后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反思调整学习,并见诸文字材料以说明你的做法,那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了。 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教研都比较熟悉,为了进一步使咱们老师对教育科研有所了解,第二个问题就谈一下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研与教育科研的关系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日升小学 —程智男 课题研究工作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为了切实促进我校年轻教师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特邀请上饶市教研专家方建新零距离指导,专家深入浅出对课题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导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通过《怎样做“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中,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选择和实施过程,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 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还要对主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所以课题的研究, 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对进行课题研究相关问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 一、课题与问题首先要明确课题与问题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深刻了解课题的含义。 二、“课题”的选题依据 课题”的选题依据主要有:学科、经验、兴趣、意义、可能性。选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三、课题名称结构 1、题目表述应简明,尽可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需用具体明确的语句 来表达 2、分析选题的内涵与外延 3、明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目标、结果预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培养良好研讨习惯。研究方法的选择包括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充实性,特色性。要有针对性设计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表格。要有标准性地分类整理材料。 五、结题结题时一定要注意收集整理 本次课题研究培训,为我们今后申报课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通过初步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选题的重要性,今后还将继续认真学习,相信会有丰厚的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