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联系实际说明,对立与统一的方法论的意义?

5,试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与方法论意义?

6,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7,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8,如何理解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10,如何理解实践检验真理是绝对性相对性的统一?

11,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的关系?

12,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及其意识?

13,运用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

14,试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内容及意义?

15,怎样正确认识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与人文历史的选择性的关系?

1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7,如何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1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何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9,如何正确的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20,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1,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哲学的物质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与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从实际的观点出发,实现了哲学物质观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正确阐明了意识的起源及其与物质相互关系,而且深入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整个物质世界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有规律地运动着。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客观地揭示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物质的统一体,它已经并还将不断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所证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

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到的就是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 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 WAY,NO ONE! 然,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 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 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 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

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 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 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 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 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 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 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 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 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摘要】:(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签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能力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基础过学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理论素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认真学习 【正文快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心得体会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一是培养精神境界,“化理论为德性”,二是训练理论思维能力,即“化理论为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成物”和“成己”。(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能从实践的沃土中不断吸取营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不断战胜对方、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xx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面向新世纪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路线。我们只有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才能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种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

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突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直观性,以及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观存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为物质以奠定了基础。 2、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 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3、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其中正确的 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 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4、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同一性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重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 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与意义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说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通过课上老师的细心指引和大量课外刊物的浏览,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只有认真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内容和价值,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就都是空谈了,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的重要性直达,那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又是什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而在亚洲,则是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空来的纸上谈兵,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辩证法,唯物法,唯物史观,实践认识论等等,而这些体系也并不是自成一脉,是有着多年的理论基础而成就的,

唯物史观是鉴于人类千百年来瞬息变化的发展规律总结而成,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是文明创造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垫脚石,如果没有唯物史观历史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永远找不到前进的路线,再比如剩余价值的理论体系,它帮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彻底弄清楚了资本和劳动只见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学说史的伟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认识也更加科学化,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与剩余价值论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积累规律、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此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传统的哲学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事变革的先导,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所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继续发展,或者被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哲学所代替.但是传统哲学并不是,哲学有优劣,哲学并不包括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意识的抽象升华,简单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一种。 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核心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精神层次,整整将它提升到实践价值的,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掌握这个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应该把握以下特点: 1.共同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从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2.唯一性 除客观实在性外,变化、运动等也是物质现象的共性,而物质概念同意识概念是相对应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与意识相比较,物质所有共性中唯一特有的共性。变化、运动等共性不是物质现象特有的,意识也是运动、变化的。它们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相区别,也就不能成为物质概念的本质属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客观实在性是在剔除物质具体形态个别特性后,对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和抽象。但这并不是说,客观实在性可以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存在。相反,客观实在性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不可能有客观实在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表现形式。物质概念抽象概括出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永恒性 物质的永恒性指的是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改变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使自然物人工化,而不是创造了物质。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如何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特点没有发生改变。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人们是不可能凭空创造物质的。 5.可知性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虽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可以认识它。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暂时还不认识的事物迟早会被认识。 (2)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的方法论意义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时间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之一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的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以自然界为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动过时间改造世界。人们要取得时间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 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 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

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必须要以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为依据,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 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 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 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 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 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 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 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正处于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间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每位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可见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之重大,那么当代大学生究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引入一个哲学名词:意识。意识是什么呢?意识是具有高度完善、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简单的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人们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即是我们所熟悉的思维。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已经渐进成熟,但处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样的思想才是符合时代潮流,才能是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呢?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时期,每个大学生的思想是否正确,将决定着其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革命的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给当代大学生一条光明的路线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等一系列原理无论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还是对起思想而言,都会产生一个重大的指导性影响。 此外,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前一个阶段,要想更进一步地发展,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具有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既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又是无产阶级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无论是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而言,还是从社会发展、国家意识形态而言,当代大学生都完全有必要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更好的发展自身,进而能够更好的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那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我先来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最佳答案: (1)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区别开来。唯物主义本身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

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这对于唯物主义以至整个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对人类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理论工具,它的产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意义;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条件和社会科学条件为基础的,其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社会条件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满足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应用而生的。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是机械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发展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斗争也使无产阶级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先后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起义不仅使工人阶级逐渐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发展成为一个自为的阶级而且也使工人阶级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强大,无产阶级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但是,在当时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流派,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其自然科学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出现了星云假说、地质演化论、有机化学和尿素的人工合成等新的自然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发现,特别是出现了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显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和辩证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总结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启发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具备崇高的理想和献身精神,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精神,他们系统地研究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熟悉和通晓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成果,这为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精深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对整个世界睿智般的理性思考,它的产生对当今社会有重大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主体观,对主体是什么做了科学的规定。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是无所不包的万能的“主体”,而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不过是理念的化身。马克思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把人归结或等同于“自我意识”的神秘主义观点,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主体人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无疑“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类的存在物”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方法论意义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方法论意义 1.共同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从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2.唯一性 除客观实在性外,变化、运动等也是物质现象的共性,而物质概念同意识概念是相对应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与意识相比较,物质所有共性中唯一特有的共性。变化、运动等共性不是物质现象特有的,意识也是运动、变化的。它们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相区别,也就不能成为物质概念的本质属性。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客观实在性是在剔除物质具体形态个别特性后,对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和抽象。但这并不是说,客观实在性可以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存在。相反,客观实在性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不可能有客观实在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表现形式。物质概念抽象概括出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永恒性 物质的永恒性指的是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改变了物质的存在方式,使自然物人工化,而不是创造了物质。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如何改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特点没有发生改变。自然物人工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人们是不可能凭空创造物质的。 5.可知性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虽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可以认识它。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暂时还不认识的事物迟早会被认识。 方法论意义: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方法论意义[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与意识所组成,其中物质是第 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 割的两个概念,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关键字: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方法论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与运动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一方面,由于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一旦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是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一旦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这里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物质看,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