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坛散文

天坛散文

天坛散文

【篇一:天坛散文】

里,去北京天坛公园,虽少见,但在明媚的照耀下,也能感到几分

愉悦。

在北期间,我和同班一起去游览天坛。听说天坛里种得有从我们绥

阳运来栽种的杉,于是就总想看看曾在故土里生长的红豆杉现在长

得如何了。进了天坛,我除了观赏这的的,还特意留意园区内什么

地方种得有红豆杉这种树木,因此,游览得十分认真。

认真谈何容易。须知,天坛这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占地多达270余公顷,拥有近20个大小建筑群,众多的坛、殿、宫、宇、亭、壁等分布其中。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

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

所用,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叫圜丘。两坛之间以长

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在西天门内南侧是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

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

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而主要建筑只占整体布局的百

分之一。如此大的范围,不拿出几天的,还真是难以认真了。看来,这虽非走马观花,也只能挑主要的景点游览一番了。

据查,神秘的祭台的圜丘。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举行祭奠大典的祭坛,俗称祭天台。圜丘的登

坛石阶、各层台面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

九重天。据说,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圜丘上层台面中心有一圆石,称天心石,又称太极石。人站在天

心石上讲话,有很强的共鸣效果,真是玄妙万端,就象人与天对话。据说各朝读官在此读诵给天帝的祝辞,声音嗡鸣,仿佛与天神交流。这坛圆石遂被命名为亿兆景从石。我们一行都饶有兴趣的在这块天

心石上与上帝交谈了一番,并留影。

天心石不远处的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用于平日供

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牌的殿宇。皇穹宇殿高十九点五米直径十五点六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

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的

杰作。

皇穹宇的围墙就是举世文明的回音壁。据介绍,这座圆形围墙使用

的山东临清城砖磨砖对缝砌成的,临清砖质地细密,敲之有声,断

之无孔。游人对墙说话,声波沿着光滑的圆形围墙连续反射,向前

传播,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俩人相距五六十米,中间尚有两座大

殿相隔,说起话来对方都能清晰地听到。一问一答就象打一样,真

是妙趣横生。无怪乎回音壁,又称传声墙。我们没有这个好机会,对着墙打了好一阵子电话。

从皇穹宇成贞门走出向北去,经过长约三、四百米的丹陛桥就到了

祈年殿了。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为大祀殿,

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祈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454)改为三重檐

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

金顶,定名为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殿高三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有材料称殿高三十二米、内径二十九米)。大殿之内金碧辉煌、富丽庄重,设有众多神位。

据说进入大殿,仿佛置身于天上宫阙。大殿内部开间还寓意、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有的一例。

祈年殿是古都北京象征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殿。它的

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

代的哲学和天文知识,殿内的内容丰富多彩。可惜,不知是何原因

大殿暂不开放,我们无法进去观展、拜谒,只有在殿外听听介绍、

合影留念了。对于天坛内的其他景点也就没有兴趣一一去游览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扩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可以说天坛集明、清建

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华民族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

和维修。历尽的天坛,以其深刻的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

方古老文明的写照。早在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就已经确定天坛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八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

化遗产。对于这一殊荣,天坛是当之无愧的。

【:】

天坛以前我去过多次,但那都是游览,现在去则是为了开心、散心。

第一次去,早晨五点半就到了,在西门口等了半个小时六点才开门。这时和我一样等在门口的已经有一大帮人了,大多是中老年人。进

去后满园的树木立刻让人感到幽深清静。通道两旁树冠如盖,园中

树木苍翠挺拔,林间芳草萋萋,润绿如茵。间或有一块块人工铺设

的场地,坐落在绿草树木之中。场地干净整洁,周边安放着条凳座椅,那是人们活动、休恬的好场所。

进门不远,从左侧树林中绕过来一条环形水泥道,这时已是熙熙攘

攘很多人了,他们是从北门、东门进来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背包的,提壶的;光膀子的,穿运动服的;奔跑的、疾步的、

转圈的、溜达的……应有尽有。林间场地上已有打球的、练剑的、

打太极拳的……。人多不乱吗?不!恰恰是人多,显得不孤单;恰

恰做什么活动的都有,免除了个性活动特色的尴尬;也正是人多造

就了天坛公园热烈祥和、激情奔放的气氛。然而,天坛公园大着呢!周长5公里多的面积,成千上万颗树木足可把半个北京市爱好晨练

的人隐蔽起来。所以,虽然活动场地和道路上显人多,树林中则非

常安静。

我没选择水泥道,而是林木深处。天坛公园有个特点,树林中尽管

地面植被茂密,但不是进不去人的那种。草坪中踩出了许多小径,

这些小径蜿蜒曲折,交错着向每一颗大树下延伸,而每一颗大树的

周围几乎都踩出了一圈光滑的表面(有些受保护的古树周围是不让

踩的),那是人们在树周围活动的印记,也是人们钟情树木的见证。慢跑在这种小径上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芳草的枝叶轻轻地撩拨着裤脚,湿润的空气混和着松枝的芳香沁入心脾。眼前的松树多姿多彩,前面的古柏婷婷玉立。往前,再往前!那儿更清静,那儿更幽深。

置身这种曲径通幽小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家乡的山间小路,一股

天然清爽之气油然而生,全身心感到莫大的舒坦。情不自禁的我扯

开嗓子大喊:

“哎……!”

郁闷的浊气从胸中喷涌而出,清新湿润的空气吸入我的心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