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2、3、4课框架

经济生活第2、3、4课框架

经济生活第2、3、4课框架
经济生活第2、3、4课框架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 (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二课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二课测试题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C.受价值影响,价格围绕供求上下波动 D.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中秋节月饼价格必然上涨 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③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上涨,会带动鸡肉价格上涨 ④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物价会持续上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明显的事情是一个“涨”字,老百姓感觉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都在上涨。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物价上涨的是 ①工农业生产成本增加②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 ③商业资本投机炒作④货币发行量过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就会成为“通吃”的赢家,问题是如何给“头脑定价”。给“脑袋定价”是因为知识 A.是有用物品,但没有经过劳动 B.不是商品 C.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有用,但是没有价值 5.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商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A.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 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D.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6.假定2012年某国生产1件A商品和生产两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个小时,2013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生产B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等价交换原则,1件A商品可以交换B商品 A.1件 B.2件 C.4件 D.8件 7.2013年国庆节前后,各汽车厂家纷纷降价销售。但汽车的价格还是远远高于电动车。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汇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推荐背知识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理解为主)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定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③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也就是按劳分配的意义) 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是分配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是对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非按劳种分配方式 (1)范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2)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利与弊 利: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弊:会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 4、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 (1)分配公平的定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坚持分配公平的原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⑤生产决定分配,从根本上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设计 一、教案分析 (一)教案内容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节课是在第一课货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用货币购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商品,无疑会涉及到价格这个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因素。可以说,价格这一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由浅入深的分析和讲解了价格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还承接着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内容,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的学习中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对学生关注和参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案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且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完成学习计划和目标,锻炼和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基本能大致了解价格变动都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教案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基本概念。 、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及对生产的影响。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个人素质和技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案重点、难点 (一)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我国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够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3.“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做一块蛋糕,那么制作好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好蛋糕同样值得重视。”这说明() A.要注重生产和积累的关系B.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C.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4.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是 ( )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②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小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A.4万元、3万元B.5万元、2万元C.5万元、3万元D.4万元、2万元 6.增值税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但我国过去也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 2009 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不再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 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 6%(工业) 和4%(商业) 统一调低至 3%, 而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则由13%恢复到17%。经测算, 该项改革措施, 税收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可见, 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 ( )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②有利于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内需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④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维护社会公平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实施出口退税( ). ①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②可以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③必然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④只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当前,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接连出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讨论日趋热烈。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应 该提高起征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 ) A.体现公平原则,所有企业和公民都要依法纳税 B.体现奉献精神,不论收入高低,纳税越多越好 C.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D.高收入、低收入和无收入者一视同仁,依法征税 9.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2020届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教师版)

大足一中2020届高三政治高频考点选择题精练系列(3)考查范围: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时间:25分钟 选择题(共2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1 分配制度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这一论断旨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保持现行分配方式的稳定性,让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迸发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这一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探索的总结和肯定,能坚定制度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①错误;市场即“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②④是对这一信息的正确解读。 2.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前提是 A.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B.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D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D 正确;劳动是价值的源泉,A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B与题意不符;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C错误。 3.某中外合资公司规定,每年将利润的10%作为年终一次性奖金发给员工,其构成如下图。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该公司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框架图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国家财政 影响财政收入 的因素 * 经济发展 水平 (基础性) 分配政策 (合理)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①加快经济发展,增加企业、个人收入 ②制定合理分配政策,既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又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预算 国家决算 财政的作用* ①[定民心]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措施、教育、医疗,社保,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②[强基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周期长,风险大行业,航天科技事业) ③[稳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货币政策,税收,利率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需求不足,经济过冷—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需求过旺,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 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主要 增值 税 个人所得 税 超额累进 比例 税率 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特征 关系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保障 要求 决定 决定 依法纳税 ①偷税:欺骗、隐瞒,假账 ②欠税:超期,拖欠 ③骗税: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出口退税等 ④抗税:暴力、威胁抵抗 ①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权利—关注税收征管 和使用;监督企业纳税 (发票) 兼 顾 效率与公平(关系)* 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既有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注:初次分配由企业进行,工资劳动报酬] 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调节机制,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调节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增低、调高、取非”)[注:再分配由国家进行,主要是税收,社保,福利性分配] 按劳分配 分配 制度 以按劳分 配为主 体,多种 分配方式 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是对各种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性和 合法性的确认,对公民权利、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流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不平衡) ③[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谋生)和特点(有差别) 按生产要 素分配意义 公有制经济中,如国有企业工资、奖金、津贴 [*注:排除福利性和社保性等非劳动性收入] ①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工资、 奖金、津贴等 ) (vs 按劳分配) 合法的劳动收入 ②资本(股息,债券、存款利息,资本入股 ③技术(技术入股,专利发明等) ④管理⑤土地(租房)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教文卫事业 ③行政管理、国防 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 税收 利润 债务 其他 vs 违反税法行为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如何 处理 两者 关系 只对增值额征税,避免重复征税 逆风向 调节

高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一课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学案 一、学习目标: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二、基础再现: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_。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包括________ 国有经济指由_______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____作用。集体经济是由________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_________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工业和服务业中。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___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_________中占优势。这是就_____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__________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_____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个体经济以劳动者________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________所有和支配。 私营经济: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___________企业以及_________企业、__________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5.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_________的发展,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两个符合,三个有利于) 如何坚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新格局) 三、重难点突破 情境一:李明家有六口人,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他们工作企业的性质 1、爸爸在中石油上班 2、爷爷在村委拥有一家煤厂工作 3、奶奶自己开了一家烟花厂,雇有20个工人 4、妈妈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 5、姐姐在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采购部工作(该公司为韩国三星集团独资) 6、李明在上海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 一、知识框架图 二、主体知识要点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5、说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经济活动中人们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背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必背 1、按劳分配为主体 (Why)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从生产关系上决定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不能能实行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根本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Why)意义: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获利竞相迸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造福于人民。 例、政府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刨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稳定物价,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 ④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⑤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等金融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并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鼓励公民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努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Why)例,说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这决定了目前我国必须实行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②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现阶段,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按劳分配就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也就必然会有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社会公平 (Why)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书本) (How)如何实现收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化比重是实现社会 (书本) 1.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主要表现: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或为什么要重视分配不公?) (1)理论依据: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最新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 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 神奇的货币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货 币 的 发 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 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 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1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优化总结 [备选答案] ①生产要素 ②按劳分配 ③分配政策 ④用之于民 ⑤再分配 ⑥资源合理配置 ⑦骗税 ⑧无偿性 ⑨个人所得税 [答案提示] A-②B-① C-⑤D-⑥ E-③F-⑧ G-⑨H-④ I-⑦

收入分配公平 (1)上述材料(或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提几点建议。 (1)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合理。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关注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示本质+共同富裕+效率+科学发展观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提示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财政作用+社会保障+科学发展观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答案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练习(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4819159966.html,ACC 6-10.CADCA 11-15.DBBDB 16-20.BACBD https://www.doczj.com/doc/4819159966.html,AA 25.【答案】依据: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举措: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6.【答案】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 ②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发挥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7.【答案】①个税改革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缩小了收入差距,从而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对小微企业实施惠普性税收减免和扩展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③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④降低涉企收费,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练习(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4819159966.html,ACC 6-10.CADCA 11-15.DBBDB 16-20.BACBD https://www.doczj.com/doc/4819159966.html,AA 25.【答案】依据: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 举措: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6.【答案】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 ②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发挥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7.【答案】①个税改革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缩小了收入差距,从而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对小微企业实施惠普性税收减免和扩展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③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④降低涉企收费,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 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面消费及其类型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也是为后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及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四种消费心理;理解作为一个理智消费者应该坚持的四个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 2、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 四、教学方式及手段 1、案例教学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提炼观点。 2、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的类型,重点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知道我们的生活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收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PPT展示:现场调查 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服装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 B、没有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 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 B、质量好、大方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 A、外形、款式 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 A、50元 B、100元 C、150元 [本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现场调查,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引出四种消费心理。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拓展案】 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右图所示,经济效率和社会 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D.AB区间之内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 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 定得多。我国的分配结构正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的提高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的发展D.促进内需的扩大 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材料二:2007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⑵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奖励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怎样看待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8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No.1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编写:赵长荣时间:2012.11.25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措施。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0页两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了解公平的含义,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意义?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2页最后三段和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 2.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一致性: 对立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4 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