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比较

摘要

在不同的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因而在管理会计中就出现了许多种成本的分类方式,当然也随之出现了多种众多的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当下企业使用频率最大的成本核算方式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虽然在过去,在会计核算方式中,完全成本方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然而完全成本法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泛。

笔者重点分析了两种结算方式各自的核算特点、区别以及优缺点的研究,探索这两种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更有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方式更加合理,既能避免重复核算,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报表的需求。结合制能降低会计成本,对企业更有利,更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缺点;制造费用;结合制

Analysis on the Variable Costing and Full Costing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Abstract

Enterprise managers in the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need of different cost information, so there have been many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accompanying a variety of costing methods. Among each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the full cost method and the variable cost method are two kinds of main methods. Although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as in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enterprise. As a result, the variable costing method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widely.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full costing and variable costing , and the study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we wi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enterprise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ccounting. Our target is to draw a conclusion which accounting method is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way combined variable cost method with full cost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void duplicate accounts,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reports. Combined system can

reduce accounting costs, and companies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It is better for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variable cost method; full cost metho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manufacturing costs ;combined system

完全成本法认为,与生产成本相关的费用,以及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制造成本,都应该记录在内。并且这一费用也应作为产品成本并从产品销售收入得到补偿。然而,在2008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我国企业经济受到了巨大威胁。随着经济科学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也开始备受关注,成本优势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立足点。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资本资产结构的变化,固定成本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因此完全成本法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其提供的会计资料难以满足企业控制和分析的基本需要,提供的基础数据也不能帮助企业对未来情况展开预测,而变动成本法能够随时掌控成本的变化,使成本有了很大优势,所以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相关成本记录方式,而这些方式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方式是不存在任何缺点的,基于任何方法都不能尽善尽美,虽然变动成本法克服了完全成本法在一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变动成本法也有自身许多局限性,因此本文致力于从客观角度详细介绍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做出比较,并探索如何将两者结合应用从而解决企业的当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1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及运用

完全成本法亦称“吸收成本法”,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是把一定时期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以及人工费用和运输费用等都记录在内,记录的内容还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等内容。其中,制造费用不仅有固定的制造费用,又包含变动制造费用,因此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计算在内。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是分摊到产成品和在产品中去。

在我国,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制度下“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以其为依据进行业务处理。因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必须要遵循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并且企业占据的成本与企业获得的收入是正相关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借此获得真实可靠并易于理解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的行为习惯和一贯做法还是会运用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在期末存货和已销产品中进行分配,不可能突然改变。基于以上所述,完全成本法仍为现代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要方法,是不可能由变动成本法完全替代的。

但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产量波动受经营利润的影响非常严重。当产量增幅很大时,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这会导致即使销量不变甚至下降时,反映在利润表中的利润也会增加,这就提供了错误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信息使用者和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变动成本法就不会出现以上所述的问题,并且符合企业以销定产的观念,因此变动成本法正逐渐被各个企业广泛接受。

1.2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及运用

变动成本法,亦称“直接成本法”。这种方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一般仅有人工成本,材料损耗成本以及变动制造费用成本。企业的期间成本主要是非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而企业的损益也是企业技术成本的一种基本的核算方法。因其克服了完全成本法可能导致错误决策的缺陷,更能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更被企业管理者广泛接受。

虽然变动成本法具有以上很多的优点和特性,相比于成本处理方式,在固定制造费用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使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中更能掌握主动权,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并且其克服了完全成本法可能导致错误决策的缺陷。但是其同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观念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分解混合成本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该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要求。同时,当前会计人员的学习水平和业务能力还不是特别完善,完全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慢慢学习和改进。因此,基于前述的种种因素,虽然变动成本法已经逐渐被企业经营管理者广泛接受,但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仍然在运用完全成本法。综上所述,完全成本法立刻全部被变动成本法所替代是不现实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慢慢学习,慢慢摸索,逐步改进,努力探索出对企业最有利的成本核算方法

2.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2.1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应用对象不同

首先,这两种方法对成本的分类方式就很迥异。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形态分析分类作为前提条件,并且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分开计量和记录,所有的固定成本都不会因为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办公费和房屋租金等。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前提下,相应成本根据企业业务和销售经营数量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成本类型,比如产品生产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以及包装费等。

而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法成本的记录方式不同。在此方法中,成本发生的原因成为产品分类的依据,成本被划分为非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就是与企业所有经营内容相对应的成本和费用,比如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非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之外的成本,指的是生产之外的费用,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变动成本法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信息,而完全成本法能满足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需要,使管理者能更好的进行预测与决策。显而易见,两者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2.2 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构成不同

下面我们将从下图来看两者成本构成的区别:

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生产材料

直接生产员工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图2-1

为了更直观的解释说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构成之间的差异,我们将通过以下实例来分析。

例:保定鸿星科技有限公司20X7年只产销了一种产品,产量1000件,销量850件,期初存货为0,销售单价60元,其成本明细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2500元

直接材料3000元

直接人工3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35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20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2600元

解: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3000+3500+2500+3500

=12500(元)

单位产品成本=12500/1000=12.5(元)

期间成本=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2000+2600

=4600(元)

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3000+3500+2500

=9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9000/1000=9(元)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3500+2000+2600

=8100(元)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清楚表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多了3.5元,就是由于前者每件产品都“吸收”了固定制造费用3.5元导致。

2.3存货成本与已销产品成本水平不同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构成内容也不会相同。当期的产品成本主要是存货以及销货的成本。当期末存货量不为0时,完全成本法下,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会在存货中进行储存进而延迟到下一期,作为已销产品的成本会被计入当期损益中,因此,各个会计期间产生的固定制造费用,要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在变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会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和利润表中,不需要再次进行分配。因此,两种成本的计算方法,对于固定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式,会造成两方的期末存货成本与已销产品成本水平不同。

2.4损益计算模式不同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两者的差值就是贡献毛益。差就是。固定成本的全额可作为期间成本,它主要包括固定非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全部从贡献毛益中进行扣减之后,就可求出税前净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

首先用销售收入补偿本期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得出销售毛利,再将当期的包括变动和固定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在内的非生产成本全额作为期间成本,从销售毛利中进行扣除,进而可得出税前净利润。

2.5损益计算结果不同

两种方法下损益结果即税前利润不同的原因就是固定制造费用的水平差异,以及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我们已经得出一般性结论:两种方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即两种方法的利润差异)等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因此,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税前利润可以相互推算,下面我们将通过表2-2详细了解两种方法下的利润差异。

表2-2 两种方法利润差异对比

2.6两种方法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得出的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资金耗费的依据,并对产品实际成本和损耗加以明确,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内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满足企业为债权人和财政税务机构等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需求,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于此同时,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当前我国的法律要求和需要。

实施变动成本法,可以领销售者销售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采取妥善的经营措施和战略,提高企业信息应用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内部短期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的及时信息。与此同时,在使用此种方式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信息的使用将会更加高效,信息具有的实效性和价值将会大大提升。该方式下的成本计算更加详细和全面,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这也可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降低每件产品具有的固定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通过采取此种方式,企业会大大刺激企业增产,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2.7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2.7.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1)不需要进行成本划分。这会为会计人员减轻许多计算工作,而且成本划分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与假定前提,并不是非常准确与科学的,完全成本法就很好的避免了上述问题。(2)是企业编制对外报告的主要依据。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符传统的成本概念,并且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3)提高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越多,单位固定成本就越小,单位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利润也随之而增加,在客观上,也刺激了企业的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积极性。

2.7.2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1)无法利用本量利分析进行短期决策。完全成本法不能为企业提供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信息,不利于企业预测、决策和编制灵活预算,也不利于企业对经济活动的业务规划和控制。管理者只能通过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财务报表重新分类计算,来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2)产品成本计算工作非常繁琐。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未销产品、已销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程序复杂,人为因素多,并且分配方法的选择非常主观,可能导致分配结果不准确,产品成本无法正确地对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出现的错误信息易造成信息接收者和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方略。

(3)不利于成本控制以及科学的成本分析工作。由于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所以,无法正确的区分成本控制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变化和产量变动而造成的成本有所增加或降低,对于确定责任归属和进行责任评估而言不是很方便。2.7.3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强调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在短期决策的角度,成本,收益和利润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决策的依据,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这些依据来帮助管理者进行预测、控制和规划,因此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决策。

(2)更符合“费用与收益配比”原则。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成本形式理论,可以将本期确认的成本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在内的与产品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本,这部分的成本按照生产和销售的比例,将产品成本转化为销售成本和销售收入,将未销产品转为存货与将来的收入相符合。另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无直接联系的成本,也就是固定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不会随生产变化而变化,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更加符合期间配比原则。

(3)简化成本核算,避免成本分摊出现主观性、任意性。在变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在贡献毛益总额中作为期间成本被全额扣除,省略了成本分摊程序,简化了成本计算过程,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也避免了成本分类的主观色彩和任意性。

(4)有助于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工作。从一般情况而言,变动成本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由生产部门执行的,部门业绩的变化是由成本部分的变化影响的,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目标成本、制定灵活的预算进行控制。管理层控制固定成本,有助于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高效的控制成本费用,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这对于加强成本控制和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而言具有重要性,有助于绩效评估和成本控制。凭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很容易

区分各部门的经济责任,从而便于企业进行正确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2.7.4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不满足传统成本理念的需求。传统的成本理念指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变动成本和

固定成本这两部分组成的,单一的变动成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产

品成本不能作为对外报告的一个依据。

(2)不符合企业长期的业务和决策需要。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如果将

相关的内容和权限作为条件发生的全体,企业进行决策的时间必然会因此增加,然而,固

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不可能长期保持不变,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成本的形态变化,

如果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决策是十分不现实的。企业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要分析扩大

或缩小经营规模,解决提高或者降低生产能力以及等一系列问题,必然会超出既定的范围。

故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无法适应和满足长期决策的需求。

(3)影响有关方面的既有利益。由于产品成本降低,企业早先的完全成本计算模式更改

为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之后,期末存货的价值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当期的利润也会随之

降低。这些存货被销售出去时,这部分降低的利润才能被计入收入中,这也是造成有关方

面收益延迟的原因。

(4)成本分类具有一定程度的假设性。变动成本法继续拧核算的时候,要分析成本发生

的原因。而在企业现实操作过程中,企业面临的大多数成本都是混合成本,因此在计算过

程中,需要对成本进行分解,而构成越复杂,分解的步骤就越多,但是分解依据并没有统

一的规定和限制。这项任务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又繁琐的工作,而且,有一部分的混合成本

无法进行再次分解。所以,成本划分本来就是一种带有主观意识的假设的结果,不是一种

精确的计算。

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以河北省柏思诺家具

有限公司为例

3.1河北省柏思诺家具有限公司资料

2014年,河北省柏思诺家具有限公司新成立了一个专门生产A厨柜的甲分部,随着产

品性能的提高,分部经理希望能取得良好的业绩。在该分部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该分部确实取得的傲人的业绩。分部利润不断增长,第一年增长了20%,三年内,该分部

的利润增长了4倍。

2016年,该分部向股东提供的损益表资料如下图所示:

表3-1 2016年度利润表(单位:千元)

该产品的售价及成本资料如下图所示:

表3-2 A厨柜成本资料表

由表3-2,我们可以算出:

2014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75+100=175(元)

本期已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150000×75=11250(千元)

本期未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50000×75=3750(千元)

期末存货积累的固定制造费用=3750(千元)

2015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60+105=165(元)

本期已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160000×60=9600(千元)

本期未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90000×60=5400(千元)

期末存货积累的固定制造费用=3750+5400=9150(千元)

2016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50+110=160(元)

本期已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170000×50=8500(千元)

本期未销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130000×50=6500(千元)

期末存货积累的固定制造费用=9150+6500=15650(千元)

看了以上两张表中的数据,公司财务经理发现出一些端倪,他认为该分部业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连年亏损。而造成利润增长的假象的就是存货在不断积累固定制造费用,该分部其实一直在为存货而不懈生产。为了证明他的说法,他提供了用变动成本法得出的连续三年该分部的利润变化,如下图所示:

表3-3 利润表(单位:千元)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成生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销量

所以,2014年变动生产成本=100×150=15000(千元)

2015年变动生产成本=105×160=16800(千元)

2016年变动生产成本=110×170=18700(千元)

由河北省柏思诺家具有限公司该分部三年的经营状况以及获得利润情况可以看出,由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信息是有所差别的。那么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固定制造费用的核算方式。

3.2两种核算方式的税前利润差异分析

两种成本计算方式都要用到的数据有销售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各种费用和成本。从上述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发现,两种方法中的销售收入与变动生产成本的计算方式相同,在这两种方法中,列为期间费用的销售及管理费,均被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以上都不会造成两种方法利润计算出现差异。两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关于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在变动成本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将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进而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本期产生的所有固定制造费用,都需要在当期进行扣除。在以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时,固定制造费用会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在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分配在销售成本中的那一部分的金额,需要当期被扣减。这一部分的多少除会受到本期产生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影响之外,还会被期初与期末存货中含有的固定制造费用造成影响。所以销售成本中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即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和期初存货中所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和,再扣除期末存货中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就是固定制造费用。在这两种计算方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出现的差异,也是造成税前利润差异的原因。

以上述企业2014年数据为例,在变动成本法中的本期固定制造费用总金额达到15000000元时,则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中,也就是全额扣减。但是,在完全成本法中,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只是销售成本中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期末与期初存货水平均会影响这一部分量的多少。2014,期初存货为零,因此忽略这部分;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为3750000元,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15000000元减去期末存货所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为3750000元,其中这一年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应为11250000元。由此得知,这两种计算2014年税前利润时的方法,由于当期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也就是计入的当期损益的金额不一致,想种方式在计算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的时候,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的盈利水平比较低,但是在完全成本下,相关费用很高。这也是导致该分部一直盈利的假象。

3.3 规律性分析

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计记录的成本可能会因为会计处理方式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基本满足以下等式:

其中,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指的是下一期的固定制造费用。

上期结转的固定费用表示的是本期期初存货释放对应的固定制造费用。

而两种方式对应的差额可以表示为:

综合上述的等式,可以找到以下两种规律

4.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4.1结合制的定义

结合制是指,以变动成本法为辅助的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相结合,满足对外报告需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式。

4.2结合制的原理

根据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进行判断的关键就是产品成本中是否有固定制造费用在内。所以这个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固定制造费用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3结合制的具体做法

起初,应该在项目中设计两个二级科目。就是在成品科目和成品科目。第一,在每个与确定销售成本的同时,应当以己销产品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额为基础进行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并且要将固定制造费用从“固定制造费用一产成品”科目的贷方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第二,当月销售金额应当合并计算。而固定费用和在产品费用的项目,应当在期末的报表中分开表示固定制造费用一产成品”科目和“固定制造费用一在产品”科目的余额。第三。“固定制造费用一在产品”这一科目下的借方记录下本期产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并且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上的固定生产费用应当分类计算,如果项目已经完工,对应产品的费用需要从其贷方转入“固定制造费用一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因此,我们从上述的具体方法中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从上述公式中我们可得出,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指导了的固定制造费用,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分配,就可以得到上述因素在完全成本下的数量。

4.4结合制的可行性

这两种方法,都可为企业生产水平的考核和评价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除了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核算外,几乎没有差别。在两种方法中,把变动性制造、直接人工、

等信息计进去,将相关的财务费用以及销售和管理费用作为一种期间费用进行核算。而且,无论是那种方式,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而使用提供了可能的因素和条件,还可将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进行简单变化,则可得到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的成本信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可以直接采用这个结果,使用者在使用过程总,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实现子啊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企业的内外部要求进行了合理的考虑。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编制对外会计报表,还要接受各审计检查。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相辅相成,能互相弥补对方的缺点,两者结合起来能同时满足企业的内外部要求。在目前的业务中,对企业发展而言,使用变动成本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于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将使用的方式是完全成本法,补充使用变动成本法。如此一来不仅可满足企业及时编制对外报告会计报表的需求,而且还可以未变动成本法提供所需的变动成本和贡献毛益等基本的资料信息,以便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调控和绩效评估,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掌握更有效、更详细的会计信息,也不会违反现行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会计核算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4.5结合制的具体应用

4.5.1北京博远责任有限公司资料

北京博远责任有限公司的日常,通常采用变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2016年6月,该公司的相关资料如下表示:

4.5.2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业务处理,并编制利润表

4.5.3编制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1)采用具体方法,将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资料进行调整,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资料。

①在“固定制造费用”科目下,设立“在产品”和“产成品”两个二级科目。

②在“固定制造费用一在产品”科目的借方下,记录本期产生的固定制造费用2000元,期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将发生的2000元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

于此同时,将属于完工产品担负的那一部分,从“固定制造费用一在产品”科目的贷方,转入“固定制造费用一产成品”科目的借方;

④已销

在结转当月产品销售成本时,在结转己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时,需要从“固定制造费

用一产成品”科目的贷方转出,再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

因此,

④“固定制造费用一在产品”科目的余额是235元。表示期末在产品应该担负的固定制造

费用。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2)编制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

表4-2 2016年度利润表(单位:元)

由表4-1和表4-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要多出588元,得出的利润并不一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在企业中是非常必要的。两种方法的结合制,一方面,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亦能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对外报告的需要,而且与成本效益原则相符,是企业进行成本计算的最佳选择。

5.结论

在当今各行各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下,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成为成本核算方法中最主要的两种方法,而且这两种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通过对两种方式的详细分析,介绍了两种方法的概念、不同点、优缺点等,并通过企业中的实例详细阐明了两种方法的区别,最终得出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是最佳方式的结论。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弥补了对方的缺点,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它既能避免重复核算,又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掌握到更有用更详细的会计信息,而且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会计核算成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的运用,必将克服现阶段成本核算过程中具有的诸多不足,提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价值,帮助企业找到光明的未来和方向,提升惬意的市场竞争力。当然,通过会计理论界和实务届的共同努力,可能还会有更合适更有利的成本核算方式出现,而这些成本核算方式也许完全替代上述的方式,成本核算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开拓进取,不断修正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分析[J].会计师,2015:82~103

【2】杨鉴淞.管理会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6:47~59

【3】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157

【4】赵志强.浅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结合应用[J],中国市场,2015(3):141~142 【5】邵明慧.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及结合应用[J].当代经济,2012(12)

【6】郭正杰.再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12)

【7】尹明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运用[J].经济师,2011(8):150~151

【8】刘运国.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6~65

【9】李建蕊.变动成本法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纵横,2013:156~161

【10】王颖.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J].冶金财会,2015::89~100

【11】姜琴.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科学咨询,2009(15):36~37

【12】刘军.对变动成本法优缺点的探析 [J].中国外资,2013(03)

【13】李红军.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

【14】汪付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J].企业导报,2015(07)

【15】王冠晓.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结合应用问题[J].财会研究.2009(04):250~251 【16】熊剑春.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88~90 【17】冯弋江.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差异浅析[J].商业会计,2015(06):112~120

【18】魏恒强.浅析制造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02):60~66

【19】Ellram L M.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cost method[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6, 1(2): 81~93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内容摘要:首先全面介绍变动成本法的概念、优点,及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点,然后讨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条件及主要的应用方法,由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均有其优缺点,所以最好用结合方法,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方法,首先满足内部管理,然后经过调整变通满足财务会计对外需要;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结合方法,既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也符合会计核算的惯例。两种方法易被企业认可和接受,因而有利于促进变动成本法在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变动成本法本身的局限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变动成本法的全面应用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点;作用;局限;应用方法 一、绪论 对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有关会计著作中的说法并不一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资本主义社会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对变动成本法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趋严峻,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1]人们要求会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广泛、深入和适用的信息,当然也包括成本方面的信息。于是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在企业外 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了,于是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就有了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探求出变动成本法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其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变动成本法的概述 (一)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是指在计算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全部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⑵变动成本法免去了固定成本的分配计算程序。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于以下理由:产品成本应该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因为产品成本应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转而流转,只在当产品销售出去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消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如果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因此,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只有生产成本中变动部分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变动成本法即将成本按成本形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将变动的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法这一概念自被提出后,就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它能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科学的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有利于分析考核业绩。然而在实务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权威机构是不认可以变动生产成本法所编制的对外报表的。如何让变动成本法与当前的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企业应用,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界的一个重点。 1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1.1 变动成本法的起源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观点,但据记载,1836年英国的曼切斯特工厂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也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提出过变动成本法的设想;英国人则认为在1904年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记载了相关的会计成本法内容;而美国的《制度》杂志在1906年也刊登过一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很相似: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合适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指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式都一样固定或不变。单位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乘以产品数量就可以用来比较由于选择各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不同损益。 1.2变动成本法的传播 1936年1月15日的《会计师联合公报》刊出了美籍英国会计学家的一篇论文,乔纳森·哈里斯在论文里写到他1934年在阿尔末化学公司设计“直接标准成本制造计划”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公司的销售量上升了,但利润却不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一、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科目设置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设置四个三级明细科目,即: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 (损益调整) (股权投资准备) (三)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010.10(下) C h i n a C o l l e c t i 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AASB1012号有关外币换算的规定,汇兑 损益既可以在盈余中也可以在未实现收益中予以确认,可根据交易的性质决定。我们看到,如果资产重估和汇兑损益在未实现收益中确认,那么盈余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必然发生变化。 无形资产的确认也是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只有通过企业外部交易获得的无形资产才需要确认。例如,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利用现金支付方式获取专利权可通过资本化进行确认。Lev 和Zarowin (1999)表明 R&D 的资本化和摊销通常可以改善收入 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进而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所以,一般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的国家,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相对较高。 第二,对于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理解首先要从披露的定义出发。Devid- Fridayetal.(1999)指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 )并没有明确给出披露的定义,但该文认为已披露信息与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所谓已披露信息是指那些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明确列示,但未被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科目规范且完整地记录的信息,比如外币资本折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承诺事项、或有事项等。 第三,所谓公开可得信息是指那些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又是公开可得的。例如,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盈余公告,已发布的宏观经济信息以及公司CEO 的变动等。 第四,类似Fama (1970),这里定义的内幕信息与公开可得信息相对应,指非公开渠道信息,例如,知情人内幕信息及交易者信息等。 这样,通过将信息划分为上述四类,本文建立了价值相关性的分级,可称之为有效价值相关性假说,具体描述如下:一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弱式价值相关性;二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 确认信息以及既未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公开可得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半强式价值相关性;三是对应着所有公开可得信息和内幕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强式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Barth,M.,Beaver,W.H.and Lands -man,W.R.The relevance of value rele -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another view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 2、Beaver,W.H.,and William,H.Per -spectives on Recent Capital Market Re -search[J].Accounting Review,2002(77). 3、孟焰,袁淳.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5(5). 4、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经济增加值 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2004(5). *本文感谢长春税务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08002)的支持。 (作者单位:刘淼,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勤杰,吉林大学) 摘要: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盈利情况,为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更相关的资料信息,能更好地落实“以销定产”的思想。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变动成本法并结合作业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编制报表时,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和存货成本。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如何正确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为其科学应用的关键和难点。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非生产成本也全部转化成费用。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随着产量密切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在实现销售时更加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与实际产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在性质上类似于期间费用,不应作为期末存货的一部分逐步递延到后续期间,而应在发生时全额转化成费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因而期末的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其差额便是经分摊之后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存货计价的差异和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必然会导致二者在盈亏上的计算。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某一产品对企业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只含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首先要弥补固定成本(含期间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弥补完之后************************************************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 李百青 学术探讨 66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及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比较 摘要 在不同的决策过程中,企业决策者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因而在管理会计中就出现了许多种成本的分类方式,当然也随之出现了多种众多的成本核算方式。但是当下企业使用频率最大的成本核算方式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虽然在过去,在会计核算方式中,完全成本方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然而完全成本法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性越来越广泛。 笔者重点分析了两种结算方式各自的核算特点、区别以及优缺点的研究,探索这两种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并对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哪种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更有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的方式更加合理,既能避免重复核算,又能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报表的需求。结合制能降低会计成本,对企业更有利,更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优缺点;制造费用;结合制 Analysis on the Variable Costing and Full Costing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Abstract Enterprise managers in the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need of different cost information, so there have been many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lassification, accompanying a variety of costing methods. Among each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the full cost method and the variable cost method are two kinds of main methods. Although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as in the perfection of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 the full cos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enterprise. As a result, the variable costing method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widely.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full costing and variable costing , and the study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we will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enterprise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ccounting. Our target is to draw a conclusion which accounting method is more advantageou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way combined variable cost method with full cost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void duplicate accounts,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providing reports. Combined system can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优选稿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总结:

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处理(一)初始投资时点差额的调整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如果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定。 (二)顺流交易、逆流交易的调整 逆流交易合并中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 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 (1)逆流交易时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所以少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而这部分损益是体现在投资单位购买的存货当中的,此时也应该调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浅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及其应用

浅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及其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会计学界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并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见变动成本法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变动成本法是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于以下理由: 产品成本应该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因为产品成本应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转而流转,只在当产品销售出去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产品成本必然与产品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消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如果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就不应当有产品成本存在。因此,在变动成本法计算下,只有生产成本中变动部分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完全成本法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全部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来计算损益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净损益不仅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打下基础。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中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它随产品而周转,从而使期末未销售和已销的产品成本构成完全相同。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来核算成本,完全成本法是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来核算成本的。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存在较大差异。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探析.doc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探析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成本上的变动,要充分考虑好变动的成本才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探析,希望能提供帮助。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有效采用各种成本法才能够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在运行变动成本法的过程中,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会增加企业的核算工作量,还会同广泛应用的会计准则相冲突,然而它却对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采取科学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在实践中逐渐将其进行完善,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企业应用 一、变动成本的计算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成本上的变动,要充分考虑好变动的成本才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将生产原材料、人力及变动制作费用进行充分的考虑,这部分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与原计划产生一定的差异,再

加上当今社会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面对更大的难度,企业在进行每一个决策之前都需要财务部门提供具有说明力的数据,此时应用变动成本法就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保证企业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基础。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的成本做出预算和计划,要以成本的有效分析为生产的基础,在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融入那部分容易产生变动的成本内容,期间费用是指那部分不会发生变动的生产成本,这就使得成本的计算方式变成了程序计算损益是被贡献式损益来体现的,与此同时,在日常的产品销售过程中,这种成本计算方法还会与运输、保险和销售抵押金等内容相结合。 二、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产品盈利能力资料的提供 企业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会计部门应负责将产品盈利能力资料详细的信息进行管理,这是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取经营措施和策略的主要依据。贡献毛益是每一种生产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因此,每一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都可以通过贡献毛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什么区别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有什么区别 一、适用范围不同: 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不同)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 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核算不同: 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 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因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的。只要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要相应的进行调整。所以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的时候,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要调增,确认投资收益,发生亏损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所以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确认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发生变动时,也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 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成本法与权益法会计处理的主要区别

成本法与权益法会计处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已解决悬赏分:0 | 提问者:minminlaomao | 解决时间:2010-6-27 11:12 最佳答案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注意变化的部分) (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不同)(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的现金、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举例:A 公司购买B 公司股票,每股购买价格为5.1 元,购买了 100 万股,又支付了3 万元的税费。 初始投资成本=5.1*1000000+30000=51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13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如果购买价格5.1 元中含有B 企业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0.1 元股利的处理 举例:A 企业在 07 年 2 月 15 日购买B 企业的股票,B 企业已在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股利,每股0.1 元,以 2 月28 日股东名册为准。 0.1 元股利是B 企业06 年赚取的收益,所以B 企业将这部分股利加入到A 企业的购买价格里。0.1 元的股利A 企业不能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5.1-0.1)*1000000+30000=50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030000 应收股利 10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对于购买价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不能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0

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

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 ——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变动成本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动成本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变动成本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和概述 2.1 变动成本法理论前提 2.2 变动成法概述 2.2.1 变动成本法概念 2.2.2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内容 3 变动成本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情况 3.1变动成本法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3.2国内外企业目前使用变动成本法的情况 3.2.1 国外企业目前使用变动成本法的情况 3.2.2 国内企业目前使用变动成本法的情况 4 与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实例分析 4.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4.1.1 应用前提不同 4.1.2 理论依据不同 4.1.3 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4.1.4 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不同 4.1.4.1变动成本法下的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4.1.4.2 完全成本法下的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4.1.5损益的计算方式及分期损益不同 4.1. 5.1 损益的计算方式不同 4.1. 5.2分期损益有差异式不同 4.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优缺点分析 4.2.1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4.2.1.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4.2.1.2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4.3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融合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4. 实例分析---以xx公司为例 4.4.1 案例

4.4.1.1 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单位成本差异分析 4.4.1.2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各期税前利润差异 4.4.1.3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转换结合分析 4.4.1.4 转换结合 4.4.1.5建立日常以变动成本法为主、期末进行完全成本法调整的成本核算系统 5.2结论与启发 致谢 参考文献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修订版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总结:

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处理 (一)初始投资时点差额的调整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如果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定。 (二)顺流交易、逆流交易的调整 逆流交易合并中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存货 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 (1)逆流交易时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所以少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而这部分损益是体现在投资单位购买的存货当中的,此时也应该调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2)顺流交易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少确认了投资收益,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补确认投资收益,以真实的反映所取得的投资收益金额。而原来未实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后续计量: 成本法下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初始入账价值,也就是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方的处理: 被投资方分配股利: 成本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应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分录是: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或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投资方不做处理,收到时做备查登记。 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

成本法下:不进行账务处理; 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净亏损做相反分录) 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 成本法下:不做处理 权益法下: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应该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出,转入投资收益。 投资方的处理: 如果是发行股票: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如果是发行债券: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应付利息(分次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简述了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指出其意义与作用在于有利于企业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方法,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变动成本法,即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 costing),也称直接成本法或称边际成本法,它是指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将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业广泛实行预算管理,强烈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与之相应的成本资料,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由此,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于西方各国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最初称为“直接成本法”。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产

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比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些间接的制造费用虽然不是直接成本但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而有的直接成本虽然直接计入特定对象,但却并非变动成本。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并非两对完全对等的概念。因此,有人主张将直接成本改称为变动成本法。但直到现在,仍有一些美国管理会计文献使用“直接成本法”的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说法已经不确切了。由于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所以在英国该法也被成为“边际成本法”。 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据有人考证,早在1836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工厂就出现了它的雏型。当然这仅仅是就损益计量方面的特点而言的。有会计学家指出,法国的斯特劳斯·别尔格在1876年曾宣布过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初步设想。英国人则强调1904年在英国出版的《会计百科全书》中已经记载了与变动成本法有关的内容。1906年2月美国《制度》杂志曾刊登过一段话,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抉择中,为估计其所期望的净损益,第一步就要找出适合衡量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单位费用,单位直接收入减去单位直接费用得单位直接净收入或单位净贡献,然后以它来抵偿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这些不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是指不管选择什么生产经营活动方

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表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基本核算对照表

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 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 (一)、新投资入帐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 贷:银行存款等 (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3、总商誉=原投资商誉+新投资商誉 4、如果总商誉>0,原投资初始确认不作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不再调整,就按付出对价入帐,即使新投资付出对价小于被投 资企业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份额,也不再记营业外收入。 5、如果总商誉<0,需分三种情况: (1)、原商誉<0,调整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2)、新商誉<0,调整新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3)、原商誉<0,新商誉<0,分别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注意:谁是负数就调谁,调整的金额为总商誉的绝对值。是原商誉为负的,如果是以前年度就投资了的,则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因为正常的投资权益法下是这样作会计分录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差额) 由于现在是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的营业外收入都早已结转损益,成为累积的留存收益了,所以就调整留存收益,就是: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注意,这个调整仅是调整负商誉,即是差额部分(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本年度投资的,则直接调整营业外收入,即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新商誉为负的,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房地产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以某地产为例 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3 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分析 4 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积极效应分析 5 家族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电器公司为例 6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探讨 7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8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探讨 9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0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以万科集团为例 11 云南绿大地会计舞弊案分析 12 “营改增”对我国企业影响的研究 1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 某毛绒制品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16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以成熟型家庭为例 17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19 某纺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20 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及税收对策 21 企业存货审计研究--以某包装厂为例 22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以某物流为例 23 某电气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2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26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与应用研究 27 家庭理财规划问题的研究 28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29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30 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研究 31 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 32 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践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33 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 34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35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2年9月 25 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研究 吴 俣 (陕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汉中,7230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这要求会计方法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供的会计资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单纯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依赖于账户系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已呈现出诸多不足,因此扩大成本计算范围,改变成本核算体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且信息化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对成本数据的收集、计算、传递、保管等工作,为建立多元成本计算体系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应用 完全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25—02 在企业外部环境优化、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大的前提下,谁拥有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主动权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信息就成为企业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的重要依据。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固定成本的比重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就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需要了,于是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就有了广阔的空间。变动成本法作为现代管理会计学中成本核算的重要方法,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却很少应用,因此它的优势曾一度被怀疑。本文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找出变动成本法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所益处。 一、变动成本法含义 变动成本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最初被称为直接成本法,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业务量关系较明显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会计学界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并使用变动成本法。因此,西方的一些会计师和管理人员开始致力于研究变动成本法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此,变动成本法开始受到重视。 所谓变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程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利润表内,作为贡献毛益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变动成本法作用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是管理会计要提供的重要管理信息之一。因为利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要以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为考虑的重要依据。而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通过其“贡献毛益”来综合表现。所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利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它对企业最终利润所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而产品贡献的确定又有赖于变动成本的计算。 为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以及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以贡献毛利分析为基础,进行盈亏临界点和本—量—利分析,有助于揭示产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并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如规划目标成本,目标利润及编制弹性预算等)。 变动成本计算便于和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计划和日常控制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不同的成本形态,对于变动成本可通过指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因此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利于采用科学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于正确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变动成本法应用的几种主要观点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对外提供财务报表需要使用完全成本法。所以应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企业产品成本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采用“单轨制”。即以变动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可以使变动成本法提供的对外会计报表被认可。但是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在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时,存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应采用完全成本法,企业外部的投资者也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和利润,所以现在还不能使变动成本法在会计制度上合法化。 第二种观点是采用“双轨制”。即企业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资料之外,另外设一套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系统,提供两套平行的成本核算资料,以分别满足不同的需要。这种方法技术上比较简单,但工作量非常大,易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所以往往不被企业接受。 第三种观点是采用“结合制”。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边际贡献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定期将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与利润等会计资料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会计资料,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等各方面的需要。 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析,并权衡利弊,认为“结合制”较为合理。原因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上,既可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又不与现行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等冲突,同时也能够兼顾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两方面的需要,而且不会破坏国家财政收入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可见,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二)“双轨制”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1.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为了能更好的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结合,既不违反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能更好的将变动成本体现在核算过程中,特设置以下几个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2. “双轨制”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双轨制”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程序用下图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