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引言 (2)

2.样本情况 (3)

2.1学校样本 (3)

2.2教师样本 (5)

2.3学生样本 (7)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7)

3.1农村学校情况 (8)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8)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8)

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8)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9)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10)

3.2农村学生情况 (11)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11)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12)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12)

3.3教师生存状态 (13)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3)

3.3.2 身心健康 (15)

3.3.3经济状况 (19)

3.3.4专业发展 (21)

3.3.5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25)

4.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需求 (27)

4.1 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27)

4.1.1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完善 (27)

4.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27)

4.2 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8)

4.2.1 农村学校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 (28)

4.2.2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8)

4.2.3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教育资源 (29)

4.3 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29)

4.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及绩效奖励有待进一步提高 (29)

4.3.2 农村教师工作强度大,亟需引入年轻师资和小科师资 (29)

4.3.3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0)

4.3.4 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31)

5.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31)

5.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 (31)

5.2 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的完整生活 (32)

5.3 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33)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34)

1.引言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研究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共收集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21个省份中的330所学校、451名教师和1382名学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其基本结论如下:

在农村学校方面,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学校规模差异较大,并且寄宿制学校缺乏管理规范(如缺少专职宿管教师、宿舍分配随意等)造成学生对寄宿制学校整体评价不高,同时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在农村学生方面,虽然农村学生课业方面的负担和压力并不大,但是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贫乏,63.8%%的学生认为学校活动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欠佳,72.3%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好;并且在课余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寄宿生比非寄宿生更处于劣势。在农村教师方面,农村教师普遍呈现工作时间长、授课数量多的工作特点,并且健康状况欠佳、家庭经济压力普遍偏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先进的教学资源(如互联网、远程教学等)的普及程度仍不乐观,这一点在村小/教学点中的教师表现的尤为明显;另外,虽然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比较强,但是仍然面临大量的生活困境(如择偶等),周围超过1/3的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基于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现象及问题,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及建议。在学校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使得教育资源在分配的过程中向落后地区倾斜,从而促进教育均衡的实现。在学生方面,应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课堂内外的完整生活;同时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寄宿生的人际关系和多元教育资源的提供。在教师方面,应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关注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并为农村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和资源。同时,建议社会公益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及优势,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

因此,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样本情况介绍,在接下来的第三、四、五部分均按照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以及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2.样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用SPSS、Excel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大量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呈现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各项基础教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区位间和县域内的差异。

2.1学校样本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共回收330份有效学校问卷。

学校样本按照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1:

表2.1学校样本区域分布

地区省份学校数样本量小计省校

东部辽宁 1

3 2

4 河北16

海南7

中部安徽19

5 91 河南18

湖南 4

江西 6

山西44

西部

甘肃 5

12 215 广西14

贵州44

内蒙古8

宁夏7

青海24

陕西27

四川11

西藏 2

新疆 1

云南60

重庆12

合计21 330

整体来看,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西部地区的抽样数量和比例均大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选择这样的样本分布主要是基于贫困县及贫困人口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据2012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中部地区占217个,西部地区占375个),因此在本次调研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量最多占整体样本量的65%以上。

将学校样本按照学校类型划分,结果如图2.1所示。可见,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比例约为1:3,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8%和72%。

图2.1学校类型分布

将学校样本按照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划分,结果如图2.2所示。在被调研的学校中,有32%的学校为寄宿制学校或有寄宿生的学校,68%的学校的没有寄宿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样本中村小/教学点的数量较多,占到72%。

图2.2是否为寄宿制学校

2.2教师样本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共发放495份教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达91%。

被调研教师的性别分布如图2.3所示。77%为男教师,23%为女教师。可见,在被调研地区的农村小学中,男性教师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教师。

图2.3教师性别比例

被调研教师的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4所示。东部地区教师比例最小仅为5%;中部地区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4%,超过样本总量的1/3;西部地区的教师比例为61%,超过样本总量的半数以上。抽样教师的这一地区分布特征可以很好的代表我国东中西地区贫困学校的分布情况。

图2.4教师区域分布

抽样教师的所在学校类型分布情况如图2.5所示。在被调研教师中,有34%的人在中心校中工作,有66%的人在村小及教学点中工作。

图2.5所在学校类型分布

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比例如图2.6所示。在被调研的330所农村贫困地区小学中,有25%的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这些学校因规模不同所招聘的代课教师数量也不同,但基本上都在10人以内。代课教师的工资多由学校经费承担,也有少量学校的代课教师工作由县财政来支付。65%的代课教师工资已经达到或超过1000元。但是,仍有一部分代课教师仅仅能够拿到每月400-600元的工作。

图2.6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比例

2.3学生样本

本研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1382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并在对451位教师的电话访谈中问询了学生的有关情况。

如图2.7所示,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性别的比例基本持平,男女生各占样本总量的50.5%和49.5%。

图2.7学生性别比例

如图 2.8所示,在本次调查中寄宿生占样本总量的39.8%,而非寄宿占样本总量的60.2%。这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学生样本中有66%的学生来自村小或教学点,在村小或教学点就读的学生通常年龄比较小而且离家比较近,因此多采取走读而非寄宿的方式上学。如图2.9所示,在本次调查的贫困地区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占样本总量的22.1%,明显少于非留守的比例(77.9%)。

图2.8寄宿生比例图2.9留守儿童比例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多数是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本报告中主要分析了调研地区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基本情况,如规模、宿

舍、师资等;学生生活情况,如课业负担、课余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以及教师的生存状态,如工作强度、身心健康、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认同等。

3.1农村学校情况

对于农村学校的情况,我们重点关注了学校规模、宿舍分配、宿舍管理、学生评价和校园安全等几个关涉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规模、学生的主观评价我们主要通过问卷统计得出相关数据;宿舍分配、宿舍管理以及校园安全我们主要根据对教师的访谈总结得出。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通过对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分样本统计,这两种类型的学校在教师规模和学生规模上差异较大。如表3.1所示,中心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可达3500人,而村小/教学点学生人数最少为6人。中心校教师数最多的有192名,而村小/教学点中教师数量最少的仅为1人。如表3.2所示,整体来看中心校中教师规模在30人以上的数量最多有47所,而村小/教学点中教师规模在10人以下的学校数量最多有165所;在学生规模方面,学生数量在500人以上的中心学校数量最多有37所,学生数量在5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数量最多有93所。

表3.1教师规模与学生规模(极值与平均数)

学校类型

教师规模学生规模

最多最少平均最多最少平均

中心校192 7 45.5 3500 30 570 村小/教学点68 1 9.7 1640 6 260

表3.2教师规模与学生规模(分段变量)

教师规模学生规模

10人以下11-20人21-30人30人以上50人以下51-200人201-500人500人以上中心校 4 20 20 47 1 19 34 37 村小/教学点165 51 12 10 93 81 51 13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在本次调查中,小学生中寄宿生仍占到一定比例,为39.8%。学生选择住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是:上学路程远;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留守儿童比例为22.1%);追求较好的教学质量。为解决学生寄宿问题,学校分配学生宿舍比较随意,一般采取直接按照年级分配住宿。有的学校条件不允许,则是将低年级和高年级混住在一起,缺乏科学、人性的合理举措。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宿管员编制不在学校进编之列,以至于许多学校无法配备专职宿管,

这些工作只能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兼任,一些学校的后勤人员、卫生保健员都是临时聘请,这些都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教师兼任管理人员,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应培训,工作容易产生疏漏,导致住宿安全隐患问题。但是另外一方面“寄宿制如果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又随之出现,本来学校经费就比较紧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了学校的经费负担”(某中心校校长如此说)。这是学校在解决寄宿制管理方面面临的最大矛盾。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接受调研的330所学校中,有101所寄宿制学校,但是配备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生生活和宿舍管理的仅有45所学校,占被调研的寄宿制学校样本比例的44.6%;而由现有教师兼任的比例达到54.5%。

图3.1寄宿制学校比例图3.2专职宿管教师配备情况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本次调研还对寄宿生进行了满意度评价,结果如图3.3所示。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40.8%的人对学校“比较满意”,有43.9%的人认为学校“一般”,另外还有15.3%的人对学校“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可见,尽管有超过4成的学生给予了自己所在的寄宿制学校较高的评价,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觉得寄宿学校对自己没什么吸引力(“一般”)或者感觉强烈的排斥寄宿学校(“不满意或”或“非常不满意”)。这一现象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敲响了警钟,校方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视角或评价来改善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和管理状况。

图3.3寄宿制学校满意度评价分析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我们将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交通安全缺乏保障。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既包括走读生每天上下学安全,也包括住宿生每周/月往返学校和家里交通安全。对于走读生来说,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学校距离并不会太远,所以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安排专人接送和引领他们上下学,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比较容易发生交通安全问题。而对于寄宿生来说,由于大部分学校都缺少专用校车,很多无证驾驶的简易农用工具便成了定期接送学生往返家校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违规校车”为寄宿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就不堪设想。

二是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如学生财物的被盗失窃、不良网吧和游戏厅的引诱、社会闲杂人员的干扰、校外小商小贩兜售不卫生食品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人身、财产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些学校近邻建筑工地,学生活动区同施工区域之间没有任何区分的标志,一旦学生在活动时候误入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学生间的矛盾冲突。现在,大多数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不允许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等。但是这并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农村学校中仍有一些学生素质很低,并且受到社会习气的沾染,在学校中斗殴、打群架、欺负低年级同学,非常难于管理,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威胁着其他学生的安全。

四是学校危房仍在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学点一定程度地存在。在被调研的贫困地区学校中,尤其是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中仍存在大量的“普九”时期建造的校舍。这些校舍大多是上世纪80-90年的建造的,在近30年的使用中很少或没有进行过翻新和维护,大量存在屋顶漏雨、墙体倾斜、门窗不全等问题。而且由于各地方财政能力的有限,迟迟未能将翻修校舍提上日程,很多学生仍在危房中学习。

五是农村伪劣食品泛滥,极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多落后地区的学校,学生食堂管理混乱、卫生监督不力,导致学生集体中毒事件频发。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危害着农村学生的健康与成长。

六是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消防设施欠缺。在被调研的农村学校中,极少有学校配备专用的防火设施,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灾的安全教育,因此一旦发生火情,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2农村学生情况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课业负担、课余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几个维度对农村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本研究还对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本研究对农村学生的上课以及课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可见,在整体样本中有37.9%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学习”,有48.8%的学生对学习和课业的感觉“还可以”,有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有点儿难”,还有4.3%的学生认为学校“课业压力太大,很难”。

表3.3学生对上课及课业情况的评价

整体样本非寄宿生寄宿生喜欢学习37.9% 39.5% 35.4%

还可以48.8% 49.0% 48.7%

有点难9.0% 7.7% 11.0%

课业压力太大、很难 4.3% 3.8% 5.0% 同时,本研究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对课业的感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4所示。可见,在“喜欢学习”的学生中非寄宿生的比例略高于寄宿生,而在认为课业“有点难”和“眼里太大、很难”的学生中,寄宿生的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但是,经过卡方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这种差异的显著性指标为0.124,大于0.05的显著性标准,因此,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在上课及课业负担上的感受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图3.4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分析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本研究对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可见,整体来看认为学校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学生占样本总量36.2%,认为课余生活“还可以”的学生最多占到了样本总量的46.7%,而认为课余生活“不太丰富”甚至是“比较单调”的人数合计占到了样本整体的17.1%。

表3.4课余生活评价

整体样本非寄宿生寄宿生

比较丰富36.2% 34.7% 38.5%

还可以46.7% 47.9% 44.9%

不太丰富10.2% 10.2% 10.1%

比较单调 6.9% 7.2% 6.4%

同时,本研究还将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课外生活感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5所示。尽管在对学校课余生活的较好评价方面(“比较丰富”)非寄宿生略低于寄宿生,而在较差评价(“比较单调”)方面非寄宿生略高于寄宿生,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卡方检验显著性0.583,大于0.05,说明差异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寄宿生还是非寄宿生,对于课外生活的评价都是基本相同的。

图3.5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分析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本研究从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校园人际关系,结果如表3.5所示。整体来看,同学关系中认为“非常好”学生比例最多,达到68.2%,而在师生关系中有58.5%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一般”。

表3.5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分析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整体非寄宿生寄宿生整体非寄宿生寄宿生非常好68.2% 70.8% 64.3% 27.7% 28.1% 27.0%

一般23.0% 22.0% 24.5% 58.5% 60.2% 56.1%

不太好 6.2% 5.4% 7.3% 11.1% 9.4% 13.6%

很糟糕 2.6% 1.8% 3.9% 2.7% 2.3% 3.3% 同时,本研究还对比了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在校园人际关系上的差异,结果如图3.6和3.7所示。通过观察图3.6可知,在同学关系上非寄宿生感觉“非常好”的比例要高于寄宿生,而寄宿生在感觉“不太好”和“很糟糕”的比例上要多于非寄宿生。并且,这种差异的显著性通过了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显著性0.015,小于0.05,说明差异是显著的)。因此,可以看出寄宿生比起非寄宿生来说在同学关系上处于显著的不利地位。通过观察图3.7可知,在师生关系上寄宿生感觉“不太好”和“很糟糕”的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显著(卡方检验显著性0.083,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图3.6对比分析(同学关系)图3.7对比分析(师生关系)

3.3教师生存状态

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我们主要从工作强度、身心健康、经济状况、专业发展、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等6个维度展开。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工作时间长

受访教师中最早5:30上班,最晚22:30下班,每天工作时间最长为16小时50分钟,平均工作时间9小时34分,较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长一个半小时。绝大多数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只有3所学校每周工作6天,2所学校每周工作7天,共计占总数的1.1%。

(2)授课数量多

不仅在工作时间上农村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在授课年级和授课科目上农村教师

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被调研的老师平均每人教1.67个年级,2.51门课。由于不同年级的授课内容不同,这意味着教师要同时教授1.67*2.51=4.19本教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

表3.6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教师教授的科目数,在村小/教学点和中心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表3.7和图3.8所示。

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力量更为紧缺,因此要求教师更为“多面”。在中心校,60.8%的教师可以只教一门课,在教学点这一比例仅为25.3%;而教3门及以上科目的老师,在中心校只有

11.2%,在教学点却高达46.7%。

表3.7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工作压力对比分析

授课数量(门)0 1 2 3 4 5 6 7 8 村小/教学点 1.1% 25.3% 26.7% 14.4% 12.3% 6.7% 9.8% 2.1% 1.4% 中心校 2.1% 60.8% 25.9% 4.2% 2.8% 0.7% 1.4% 0.0% 2.1%

图3.8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工作压力对比分析

(3)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大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教师表示“经济压力”仍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其次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以及“绩效考核”与“学生不好管”带来的压力。而“同事难相处”以及“与周围环境不适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构成压力。

表3.8受访教师的主要压力来源

压力很小压力较小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工作强度大

8.1% 7.9% 17.6% 35.4% 30.9%

时间长

学生不好管20.5% 20.3% 28.4% 21.7% 9.0%

同事难相处74.9% 20.0% 4.1% 0.7% 0.2%

与周围环境

66.7% 18.2% 11.2% 2.5% 1.4%

不适应

绩效考核的

15.4% 16.1% 25.1% 28.7% 14.7%

压力

经济压力8.8% 7.4% 12.2% 32.1% 39.5%

在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之间存在统计差异的压力来源有:(1)学生不好管。中心校有31.2%的老师认为学生不好管带来的压力很小或较小,而村小/教学点认为这方面压力很小的教师比例则达到了46.1%,这可能是由于村小仍然嵌入在熟人社会中,教师对学生更为了解,且可采用的方法也较为简单。(2)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中心校认为这方面压力很小或较小的教师比例为74.7%,而村小/教学点的比例则达到90.3%,村小所处的村庄环境相对教学点而言仍更为简单。

在区域之间存在统计差距的压力来源是:绩效考核的压力。东部地区教师中有66.6%的教师认为绩效考核所带来的压力很小或较小,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分别只有15.4%和37.4%。相应地,中部地区教师认为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较大或很大的比例为64.6%,而西部和东部的比例则只有33.4%和33.3%。

3.3.2 身心健康

(1)农村教师体检频率较低,村小/教学点教师的体检不被关注

半数左右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在一年内进行过体检,但同时也有28.9%的教师超过五年没有进行过体检,这为疾病潜伏埋下了隐患。如表3.9和图3.9所示,东、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体检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受访教师在一年内进行过体检的比例略高,而西部地区五年内没有进行过体检的受访教师比例更高。

表3.9农村教师体检情况对比分析

一年以内三年以内五年以内五年以上东部地区69.6% 4.3% 0 26.1%

中部地区54.4% 29.4% 0 16.2%

西部地区46% 11.7% 6.9% 35.4%

中心校75.3% 7.5% 2.1% 15.1% 村小/教学点36.7% 21.7% 5.6% 36%

图3.9东中西部地区受访教师体检频率对比

如图3.10所示,通过进一步分析村小/教学点和中心校教师的体检频率可以发现,在一

年内进行过体检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心校。相应地,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则占了五年内没有进

行过体检的教师的绝大部分。在同一个地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工作强度更大,但对他们

身体状况的关注却更少。

图3.10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体检频率对比

(2)农村教师患有颈椎病和腰疼痛比例偏高

如表3.10所示,受访教师中出现的最普遍的疾病是颈椎病和腰背痛,分别占到了46.0%和43.5%。这与教师经常从事的教学、备课等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3.10受访教师疾病分布情况

疾病名称发生比例

颈椎病46.0%

腰背痛43.5%

关节炎22.7%

呼吸系统疾病22.0%

消化系统疾病16.0%

心脑血管疾病14.8%

同时,本研究还对患病教师所在的学校和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10和图3.11所示。颈椎病和腰背痛这两种疾病在村小/教学点-中心校,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有明显差异。中心校患有颈椎病和腰背痛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村小/教学点;东部地区患有颈椎病和腰背痛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尤其是颈椎病,患病教师比例高达95.8%。

图3.10分学校类型对比图3.11分地区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村小/教学点的工作强度比中心校更大,西部地区的教学条件也比东部地区更为艰苦,但教师患有颈椎病、腰背痛等不适的比例反而更低。

(3)教师能都享受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

受访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基本都参加了医疗保险,说明新农合等一系列推进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建立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另外三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则参加比例不高,这一方面是受到户口的影响,例如农村户口居民不能参加工伤保险;同时也与这三类险种在偏远地区普及度不高有关,有相当部分的受访教师表示不清楚是否参加了相应的保险;还可能受到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影响,学校无力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表3.11受访教师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是否不清楚

养老保险65.1% 21.6% 13.3%

医疗保险94.9% 3.3% 1.8%

失业保险62.8% 23.8% 13.4%

工伤保险52.9% 27.9% 19.1%

生育险34.1% 38.8% 27.1%

如图3.12和3.13所示,从地域上看,西部地区受访教师参险比例最高,而中部西区则参险比例最低;从学校性质来看,教学点的教师参险比例低于中心校教师。

图3.12东中西部受访教师参险比例对比

图3.13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参险比例对比

(4)教师生活满意度中等偏上

总体来说,受访教师对于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评价比较高,但是村小/教学点教师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情况高于中心校教师,如表3.12所示。

表3.12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

比例

非常满意 6.1%

比较满意36.1%

一般35.2%

比较不满意21.7%

非常不满意0.9%

如图3.14所示,中心校的教师倾向于认为目前的生活状况一般,村小/教学点教师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比例高于中心校的教师,同时表示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的比例也较中心校为高,但这两个群体的态度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如图3.15所示,东中西部受访教师生活满意度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教师生活满意度最高,而东部地区教师生活满意度最低。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于是在整体经济发达区域,贫困地区教师感受到的相对剥夺感就越强。

图3.14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图3.15东中西部地区教师

生活满意度对比生活满意度对比

3.3.3经济状况

(1)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整体低于当地公务员

受访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平均年收入为30300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收入28800元,中部地区平均收入25000元,西部地区平均收入33300元;中心校教师平均收入33200元,村小/教学点教师平均收入28900元。

在地区差异上,整体经济水平更好的东部,贫困地区教师平均收入反而低于整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可见东部的贫困地区在整体发展的环境中被遗忘,而遭受着更大的不平等。村小/教学点由于教育环境本身即相对中心校薄弱,因此教师收入自然也不及中心校。

虽然国家有政策要求教师收入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但仍有73.5%的受访教师表示,他们的收入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如图3.13所示)。事实上,以平均工资计算,受访教师的月平均工资约为2500元左右,与地方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但除了实际领到的工资外,公务员所能享受的各项福利都是教师所没有的,这也是造成教师认为收入不及公务员的原因之一。

表3.13与当地公务员收入对比

与公务员相比

的工资水平

百分比

高 5.6%

低73.5%

差不多13.7%

不清楚7.2%

除了正常的工资外,只有少数受访教师还有其他收入来源。44人靠务农,平均年额外收入2622.48元;6人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平均月收入1661.67元;4人平时在乡镇、县城做买卖、打零工,平均月收入1037.50元;另有1人为学生有偿补课,月收入500元。可见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工资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2)农村教师月支出主要集中在生活、子女和父母

如图3.14所示,大部分教师的生活费是其每月的主要开销,平均月支出922.47元;此外,251人需负担子女教育,218人需赡养父母,分别平均需支出794.10元和439.50元;201人有人情往来需要,每月支出约510.35元;153人每月医疗约支出251.86元;137人需负担住房开支,每月约1106元;120人有文化娱乐开支,每月约151.83元。可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每月需支出的项目较多,且数额不低,相较于他们的月工资收入,每月能有的节余也较少。

表3.14教师主要支出

有此开销人数

(人)平均值(元)

住房137 1106.34 生活368 922.47 子女251 794.1 父母218 439.5 人情201 510.35 医疗153 251.86 文娱120 151.83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幼教现状对策 [摘要]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以美国为例,美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作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1979年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同年还通过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前总统布什于1989年召集全国50个州的州长研究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一项是: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基本内容有:到2000年,所有美国幼儿都要做好入学准备;所有的残疾儿童和处境不利 ........ ....的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与其 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 ..........,以便为入学做好准备;要使儿童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医护,以便保证在入学时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 时隔100年,发展中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中国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 但是,据湖北省2002年对农村儿童发展状况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数虽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但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前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行办学体制下, 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小学中的村、点小学校附设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学前班和民间私人办园的形式双轨并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艰的发展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吉林化工学院学院2015-2016第二学期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内容(题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班级代码:食品 1401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随机调查走访了本镇的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本镇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6年8月。 3 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广西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广西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摘要]本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对广西各级基础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广西基础教育在全国的地位和质量进行研究,确定其与其他省份的差距和不足。指出对于其不足的原因的理解和感受,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针对性的实际行动的必要性。本文真切的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广西在其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只想通过发展经济来达到强省的目的,是不全面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广西;基础教育;发展; 一、总体概述 (一)中国教育概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重视教育。在历史长河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古代只是重视对于儒家学问的传承,以及一些其他的学问,但是不外乎都是文科性质。尽管理科性质的学科也有对于世界重要的贡献,但是是非常薄弱的,非常简陋的。近代几乎所有的理科学科基础都是外国创造的,如:物理,化学,数学以及很多的工程学科。 现在,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的态度。经过国家的努力,至2009年,我国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9.4%。学龄儿童在校生数达到9548.6万。我国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已经分别达到99.1%,85.6%,77.6%。【1】我觉得虽然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初等教育尽管存在着没有达到素质教育标准这个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初等教育还是非常好的。 (二)广西教育概述 广西设14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2008年末,全自治区总人口50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4万人,占38.5%,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韩嘉玲非常高兴,我以为这样冷门的一个题目不会有同学来听,结果那么多同学来关心农村教育,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就将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偏重讲贫困地区,我先介绍一下,我大概在90年和91年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作扶贫工作,所以你们等会看到的一些照片就是当年在那边工作时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也比较早,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农村教育的情况。还有一些照片是2000年在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做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调查研究。 那么农村教育应该包括那一些呢?我想农村教育应该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农村教育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农村的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基本上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当然教育里面又分为义务教育以前的和以后的,我想我今天会比较集中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这一块,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农村教育不是只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比如说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固定形式和场所的,非正规教育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学历教育,基本上是和农村的发展相关联的一种教育,比如中国现在在贫困地区做了许多这种小儿信贷的服务,借钱给农民,让他们去养鸡养鸭,在此过程中教他们一些农村的实用技术,这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就是属于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可以把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包括扫盲教育都可以归入农村非正规教育。事实上我国过去在农村的非正规教育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有关扫盲的时候做了很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农村教育,创造出很多丰富的农村教育的形式,这样的一些形式至今还被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和借鉴。我们出去看到就问,你们这是从那里来的,他们就说这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可是我们过去创造出来的形式丰富的农村教育我们已经不太熟悉了。比如说在过去在扫盲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教他们的祖父母的那种包学小组,或者是在树荫下,工厂里及在农村各种场合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比如说在冬天农民不能种地的时候开办的冬学班,比如说在街头放了一些识字牌,强迫你去认一些字,如果你不能认字就不能过去,虽然有一些强迫的性质,但这也是一种推广的模式。当时在牧区的时候,因为牧区非常分散,很多孩子上学很困难,所以就建立了所谓的马上学校,老师骑着马到牧区的每一个点去给孩子上学,或者在湖泊区的那种船上学校。当时有各种各样形式农村教育,可是今天完成了扫盲的工作以后,那些形式的教育已经很少了。最后一种就是所谓的informal education,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它就属于一种没有组织、没有事先计划的一种教育模式,比如是阅读看报纸、广播、电视、民间文化传统等形式,这个在以前农村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一些放映对到农村去传播知识,这些都属于informal education,这些我们今天都不会讲,今天我们就针对农村学校里这种义务教育的情况。 基本上,我们国家到2000年时候基本上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什么叫基本普及呢?事实上,大概是85%的地区的人口普及了义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甚至还没有普及所谓的六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以为好像是大部分普及了,其实还有很大的一块,而在这种所谓完成教育验收,或者是这些统计数目事实上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的甘肃的4个贫困县,有两个县已经完成了普初验收,实际上这两个县是被别人要求在2000年或者2001年必须完成普初验收的,事实上这两个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可是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它到了200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达标,它就必须造一些数字,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们在甘肃的调查项目中我们做了一套经费的分布调查,中英合作项目中的1500万资金要分配给他们,怎样决定分配呢,那就不能用传统的指令式的我觉得差我就给你多,我觉得差就给你少,它是用一些指标来做,就是你的教育条件越差,没有完成普初的学生越多,我们给你越多的钱,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

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为例 学校: 系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前言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式 正文 一、学校概况 二、大白水村概况 三、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1.1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亟需改善 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1.3关于财政补贴的问题 2.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1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2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3.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3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四、对于上述问题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1.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 2.制定合理政策,让财政补贴的使用更加合理 3.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4.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存状况

[内容摘要]: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门话题,而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报告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乡村基础教育现状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坐落于大白水村的**学校,是一座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学校,**学校依托忻州师范学院,在强有力的资金及硬件支持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其成为一所较好的乡村学校。但由于其所处环境、师资力量以及村民理念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师队伍素质与待遇、当地教育理念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本报告就以**学校为中心,对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及其周围基础教育现状做出调查走访,了解学校现状及寻求解决方法。 (二)调查时间: 2013年8月30日——2014年1月16日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2012-04-17 13:13:05 来源:中国民族报作者:钱丽花点击:次 发表评论| 只看新闻图片| 字号T|T | 分享到: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 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对贵州、广西、青海等中西部内陆经济不发达省区47所学校的2066名学生和47名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绝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体美学习用品都没有。其中,学生音乐用品的拥有情况更不乐观,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而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却也占不到总人数的10%。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个在京举办的民族地区优秀青年乡村教师文体培训班,来自民族地区的多位艺术教师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学校的文体设施基本没有,有的学校有篮球架却没有篮球;有的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只有一台老式录音机;有的学校美术课所用的彩色粉笔都较为缺乏…… 此外,贫困地区专业的艺术教师也相当缺乏,往往任教的都是非专业艺术教师。在有的学校,一名艺术教师包揽了音体美所有的课程,学生学什么完全看老师本人的兴趣,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也简单得让人担忧。就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洪涛介绍,在受访学校调查时发现,美术课基本上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学生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再加上一些地方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是“副课”,经常为“主课”让路,艺术教育几乎是名存实亡。 硬件上的文体设施匮乏,软件上的专业师资不足,让艺术教育成为贫困地区教育中的一块“短板”。而贫困地区艺术教育的薄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东西部的教育差距,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各地中小学彻底改变“主课”与“副课”的观念。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落后现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周鑫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三)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四)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

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城乡、供给、农民等方面,觉得好就按()收藏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现状基础教育少数民族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分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进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往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进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整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均匀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3 29 24 28 ,东经104 31 105 36 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交界,在建的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千米,距省会昆明市485千米。**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辖18个乡、174个村委会、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千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

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均匀气温1 6.7℃。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201X年末总人口7 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 12万人,占总人口的9 4.64%,少数民族人口4 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 0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98人。全县耕地面积6 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201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进13632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 6.56%。农民人均纯收进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千克。目前,全县尚有尽对贫困人口14万人。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201X年-201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201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其中: 普高5所,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幼儿园17所。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 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高中50.7%,初中7 3%,小学8 4.36%,幼儿园100%。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

不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和学生受教育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不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和学生受教育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杨帆追梦队 调查小组系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体成员有: 队长:戚泽万 本队成员:胡勇,彭宜配,向桦 内容摘要: 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和学生受教育情况很低的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是利用暑期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教育资源现状和学生受教育的情况,我们组各组员考察了各自家乡的农村教育资源和学生受教育的情况,深感农村教育资源存在诸多问题

并已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本调查报告拟对目前表征明显的有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和学生受教育低下问题作以研究,以引起更多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共同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字:教育资源学生受教育情况调查研究 目录 1.导言 (2) 1.1选题背景 (5)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5) 2.重点研究的问题 (6) 3.实践调研结果分析 (6) 3.1 关于教师的配置情况 (7) 3.2 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 (8) 3.3 学校的升学率 (10) 4.结论与建议 (11) 4.1 实践调查结论 (11) 4.2 建议 (12) 5.结语 (14) 一.导言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规模是城市基础教育的两倍,

它所得到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却还不到城市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但近几年国家实行学费全免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广大学生上学更容易。虽然上学的钱解决了,但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似乎还是不容乐观。教育资源缺乏,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好。 由于教育经费与教育资源的奇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幸福地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还有空调。城市里的学校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但农村的学校就只有很破旧的座椅凳子,而且其他设备一无所有,这就导致农村的学校升学率很低。 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1、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由于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由老弱病残者担任。这些人非体育专业毕业,不懂得体育教学规律,身体素质差,在体育活动中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任体育教师,体育课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尽管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但常常被其它学科以各种理由占用。临近考试,体育课就理所当然地被瓜分。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则是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教师统一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7-7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教育行政化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

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引言 (2) 2.样本情况 (3) 2.1学校样本 (3) 2.2教师样本 (5) 2.3学生样本 (7)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7) 3.1农村学校情况 (8)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8)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8) 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8)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9)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10) 3.2农村学生情况 (11)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11)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12)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12) 3.3教师生存状态 (13)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3) 3.3.2 身心健康 (15) 3.3.3经济状况 (19) 3.3.4专业发展 (21) 3.3.5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25) 4.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需求 (27) 4.1 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27) 4.1.1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完善 (27) 4.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27) 4.2 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8) 4.2.1 农村学校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 (28) 4.2.2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8) 4.2.3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教育资源 (29) 4.3 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29) 4.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及绩效奖励有待进一步提高 (29) 4.3.2 农村教师工作强度大,亟需引入年轻师资和小科师资 (29) 4.3.3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0) 4.3.4 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31) 5.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31) 5.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 (31) 5.2 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的完整生活 (32) 5.3 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33)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34)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 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