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教育探索》2006年第2期点击数:2126 更新时间:2008-12-8

——咸阳市礼泉县基础教育个案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李存生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杨永刚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不断深化,暴露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和诸多问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所中小学的访问调查,从中发现了教师自身素质低、现实教育评价和新课程评价相互矛盾、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保证新课程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宣传,建立科学化评价体系,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习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对策

2001年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诸多问题日渐暴露。笔者通过对咸阳市礼泉县的基础教育个案的深入调查,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探究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礼泉县位于陕西中部,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65所,其中农村中小学校共计138所,占全县基础教育总校数的80.36%。笔者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礼泉县东南部3所初级中学(阡东初中、骏马初中、西张堡初中)和5所小学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理念

1.清楚、深刻、全面地认识新课程改革是正确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和看法。许多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对以往学科知识的更新、调整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或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采用。有的教师甚至对新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精神和具体内容了解甚少,并误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变革教育评价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评价制度中的一部分(小学的各类考试、测验和初中的“中考”及各项测验)。这就是说,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和思路,教育者自身的育人观念的建构是有问题的。这些情

况与农村地区的现有条件和农民群众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2.精确、细致、到位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理念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根本出发点。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素质的体现和反映,它始终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育活动中的不足,使教育朝健康的方向逐步迈进和发展。如果从教育质的规定性这一角度讲,它探讨教师如何能获得正确的:积极的、强烈而持久的自我价值感和主体意识;探讨和不懈追求受教育对象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人性化培育;探讨学生个性的合理化张扬和内在自我潜能的有效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感受和自我在各方面的发展与提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必须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科学考虑各个地区(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原与山村等)的人文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生产条件的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合理、有效设置与配合,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和教师。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理解其实质和精神理念,并落实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来,使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参与到改革的具体活动中,并发展自身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结合本地教育实际,使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融合,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际之中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落脚点

我国的实际现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造成了各地的教育差异。如:教育设备、教育资源、教育传统、教育水准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速度、潜力的差异:地理区位的生产资源、自然资源的差异等。这些因素就使得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地区、学校在实际的运转当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一方面学校的师资水平、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和生源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地区的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为资源等社会条件等实际情况不同。因此,从本地的教育实际水平考虑,以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内容有特色地开展和实施基础教育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育人精神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人才观依然滞留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性评价层面。(2)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在一些学校,部分教师存在“教书、领工资、看小孩”的思想,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3)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水平不达标。某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进人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造成一定的教育事故。还有些教师知识陈旧,致使教学活动质量差。(4)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差。许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不强,甚至有的教师不掌握起码的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应用。(5)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不足。在教育设备不足或紧缺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束手无策。

2.传统教育评价模式带来的局限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环节旨在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

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式,这与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相抵触,无形中加大了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难度。

3.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长期短缺、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硬件设备和教学仪器短缺,学校周边环境差。新课程实施中缺少物质条件或物质条件不足。其次,基础教育的师资紧缺。农村许多学校缺少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喊口号,走过场,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农村广大学校缺少优良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又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比城市低,致使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从而加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困难与艰辛。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宣传和实践工作,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前途,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宣传作用和舆论优势,大力宣传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对课程改革的了解和支持,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目的和理念的准确把握,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力。

2.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习观”

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让学生感觉到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并树立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突出强调情境目标、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并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并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提高。再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有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这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应做到: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让学生提问。第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第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学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若把教学现象仅当做教师与学生问的双边互动过程来认识,则过于简单化。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更有力。

3.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改变评价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和侧重于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的现状。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要注重对个人发展

独特性的评定,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强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并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强调要实现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移,要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终结性评价;强调要注重“质性”评价,改变以往只重视“量化”的倾向,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将课程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更多地关注课程的发展进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历程、教师素质提高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要落实评价过程动态化,还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评价的主体、客体及评价的内容不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及反馈方式必然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如对教师评价结果的描述,宜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方式,可采取像“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学生成长日记”这样的呈现方式。

4.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培训结合”的培训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活动。

(1)坚持专题报告与示范课相结合。有关部门可以邀请一些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上一些示范课。(2)组织学校间的互相学习,各学校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互访”制度,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3)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网上培训,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积极鼓励教师自发组织集体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实现自我培训

[1][2]下一页

关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发展对策。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比1997年增加了1.3倍;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2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据统计,在贫困农村地区,校舍的危房率竟高达百分之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同经济发展的距离,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与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中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分析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2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如果有?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把?如果有?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个温暖的午后?如果那是?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在彷徨? ——电视节目《变形记》摘要:本文是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简要总结,冷静、客观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达感想与感悟。 关键词:农村教育社会改革 (一)、农村教育大环境分析 1、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7月15号,我走访了xx小学和xx中心学校,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硬件实施、软件实施存在严重不足。例如,体育场地建设滞后,球类场馆仅篮球场一块,且为硬质水泥地,篮板、篮筐已年久未修。操场由小碎石铺成面积有限,单杠、双杠等健身锻炼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住宿条件也不容乐观,一间宿舍平均住16人,且无独立卫浴。学校信息教学设施缺乏,电脑数量有限。教师水平较低,且存在较严重的优秀教师人才流失问题,老师的课题研究、学科交流数量有限。总之,这方面是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

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须高度重视。 2、家庭教育环境 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 浪拔湖中心小学周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依旧上演,这对教育产生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学校育人的困惑,“现在的娃儿不好教”,是我们的方法少还是能力差?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 2、家长缺乏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有85%的小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目前,农村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教育观念尚未转变。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一、教育观念不正确。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农村,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养孩子给吃给穿就行,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没有教育的责任。 二、教育态度不明朗。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缺少严格的要求。如今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很多长辈把孩子视为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他们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业马马虎虎的同学,懒惰不做作业的同学,其父母都是这样。他们的爱毫无原则,没有分寸,最终是害了孩子。 三、教育方法不对头。有些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是方法不对头。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单纯使用暴力,出口就骂,抬手就打,致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伤害。有的家长无休止地逼迫孩子学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取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其结果是无助又无奈。 (二)差距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和经济条件限制,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了城乡人才的不平等竞争,使我们的社会就业机制难显公平。 (三)师资问题 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

教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老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他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老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乡村小学只开语文、数学等主课,体育课就算开了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溜溜、玩玩,只要不打架就行。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等课程就只发课本给学生,很少上或者根本就不上。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保持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资源分配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薄弱学科的教育也令人堪忧。由于历史原因,;中小学的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教师90%都是非专业毕业,半路出家勉强应付教学工作,中小学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给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带来了困难。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徘徊不前,难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二、教师职业倦怠。缺乏扎根山区教育的奉献的精神。当前我们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我们曾对全镇中小学教师现状开始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身体心理问题高于正常人群,教师健康亮起了“红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突出,明显高于其他成年人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半数以上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不少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三、新的职称评聘,给教师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之间合作力度减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人际关系日趋紧张复杂;而对初级职称的教师来说,升中级或高级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已实施的绩效工资又让职称评聘无望或是即将离退休的教师忧心忡忡。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最新文档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当前农村中小学在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情况下,由于思想准备不够、理念转变不够、行动迟缓等原因,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危机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部分中小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了解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学生的素质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存在着较为危机的问题。一是道德素质较差。二是心理品质较差。三是创造能力较差。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顾明远说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德育为先,二是能力为重,三是全面发展。详尽来说,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就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素质现状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思想品质教育。人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教育培养的。在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首位的。一个人其他方面的素质再优异,倘若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怎么会是个有用之才呢?有个形象的比喻十分牵强:“孩子的智力不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品德的好坏关键是要靠从小养成。因而,中小学应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制定中小学生德育详尽标准,开展行之有用、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通过看得见的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感,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心理康健教育。“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康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且朝低龄化发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农村中小学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农村中小学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例外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情绪、增强受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吉林化工学院学院2015-2016第二学期暑期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内容(题目):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班级代码:食品 1401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随机调查走访了本镇的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本镇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6年8月。 3 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对务川县分水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发展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建议。 二、调查对象 分水镇中学、中心完小的老师、学生及部分家长。 三、调查内容 了解中学升学率、业务教育完成情况、学生及家长对业务教育的思虑。四、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收集资料。 五、调查时间安排 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8年2月2日到2月8日,制定调研计划和调研目录,整理此次调研所要掌握的问题和实现目的。 第二阶段:2018年2月9日到4月2日,实地调研 第三阶段:2018年4月3日到4月20日,撰写调研报告

务川县分水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一、分水镇教育发展现状 分水镇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下辖镇,位于务川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务川至重庆彭水、武隆干线公路穿政府所在地的集镇而过。是务川北上重庆、通江达海的主要途径。东与茅天镇交界,南与砚山镇相连,西与泥高镇接壤,北与浞水镇毗邻。境内属典型的高山、半高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锦鸡、五步蛇等珍稀动、植物品种齐全,有“活化石”野生银杏,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红豆杉,兰草繁多,桂花遍布,素有“兰桂之乡”的美称。 当前分水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中心幼儿园1所及村小学3所,共有中学生500多人,小学生600多人。去年分水中学高中升学率为45.2%,职业学校升学率为28.2%,小学升学率99.1%。其中包括部分跟随父母到外地打工上学及县城升学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 由于此次调查问卷被老师当成了课堂作业,同学们对我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6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9.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9.5%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崇洋媚外,对以后的生活一点用处没有。关于学习目的,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约一半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考虑。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大学的的打算。而有务农打算的学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学习态度上,同学们还都比较认真,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上,8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课方法古板,和同学们的交流不多。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说没有学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家长教育很不得当,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习一点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

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即将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并普及提高,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衡现象,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失衡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改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失衡现象;对策 绪论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教育的失衡将势必引起受教育者成长中的失衡,这种失衡既有区域整体性,又有个人的方面性。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失衡的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现状及突出问题: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

2、同一地区重点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 3、各门课程发展不均衡 4、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均衡 "招生方式"与"择校生"问题。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如果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等于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移至小学阶段。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求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初衷十分明确,就是要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初中学校质量差距大的地区执行就近入学比较困难,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于是许多地区实行了"电脑派位"的做法[3]。但是,越是薄弱初中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电脑抽奖"。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各地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在各地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等政策之后,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反而大量出现,而且在大中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薄弱学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4]。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注重学校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改造,而对学校"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成效不十分明显,在很多地方,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教育法律,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行为,确保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政府有责任在确定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承诺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周鑫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某乡镇位于上高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乡农业以产 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养殖、药材业为主. 我们下乡调查,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学。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和几间教师住房互相对峙,两座建筑之间便是简陋的黄泥操场??这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活动场所。这就是芬水中学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湘乡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这所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给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跃南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莘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

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10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7-7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教育行政化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

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林林 现在的教育,当然重点是当前的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种种问题,实在不容乐观,我们先看看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不同的仅仅是名字。在我们老师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往往都是把课程标准抄在前面,笔者从事农村教育也近二十年了,从抄教学大纲到抄课程标准,其改革仅仅是改变了名字罢了。如果要问为什么,得到的答复无外乎是:管他的,只要上面来检查时有就行了。忙于应付检查,这是其一。如果你问及什么是课程标准,他与教学大纲有什么不同,我相信,你不会得到太大的满意。不理解课程标准,这是其二。 二、把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不同的仅仅是形式。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应付考试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在当前的教育中可畏是沸沸扬扬,然而这个时代必须的产物却在应试教育这位老前辈面前被碰得满面创伤。你瞧瞧,有多少学校不是在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走着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因为上面检查学校的成绩,首先看的是竞赛拿了几个奖次,升学考了几个重点,成绩靠前了几位。素质教育嘛,在他们眼中,不过形式而已。 三、教育公平仅仅是口号,城乡存在的仍然是差距。如今,上自中央,下到地方,我们都会听到一个声音:教育要公平,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但城永远是城,乡也终究是乡,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不仅是现在,就是在将来,也可能只是口号罢了。因为城镇差教师,实行招考,农村大量的优秀教师便应试而走。横观当前乡村学校,其现状是学生在减少,教师在变老,今天修新楼,明天长荒草。究其原因,一是农村教育人才资源的流失,教师走了,学生也就走了;其次是政府不切实际的盲目投入,对一些本将拆点的地方,为了某个领导或是某位大款而大兴土木,而结果学生仍然没留住,最终剩下的是孤零零的一幢教学楼在风雨中哭泣。 要改变当前农村教育现状,我认为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拿出点诚意,别只成天介的高喊提高教育质量,要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你得有发展教育的场地,别只认为修了多少教学楼就是对教育的全面投入,相关配套设施你也得跟上吧。别认为给一个塑胶模特穿上了衣服,他就会变成人了。别总是中央领导看见了学生自己中午煮饭了,就全国上下,大小学校,校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餐,规定时间见成效。就是孙悟空,你也得给人家拔毛的机会吧。何况那是学生食堂,学生餐厅,而不是一两个人吃饭的地方,一两个月能完成得了的吗?但那是命令:没,教室也得改,这是硬任务,至于学生上课的地方,学校自行解决。我们得承认,现在不少农村学校是有多余的教室,但这也不泛缺少教室的学校吧?改就改呗,但你也总得预拨点经费吧,不然,拿什么来改呢。就算是任务吧,可学生上课的地方都无法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岂不是空口白话? 二、教育行政部门来点实际,别只玩一些花样的检查,要知道,平时的督导比临时的检查更有价值。作为教育的直接领导,我们理解你们很忙,也许平时抽不出时间,只好在年终组织相关人士突击检查。但你又发现没有呢,你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