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流动力学完整版

血流动力学完整版

血流动力学完整版
血流动力学完整版

血流动力学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是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标准心率

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着的个体,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国人男性的正常范围为50—95次/分,女性为55—95次/分。所以,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贫血、甲亢、及应用、、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病理性的见于机能低下、、、以及洋地黄、或类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病人,病人常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在50~60次 /分,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较多的人。心率或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来加快心率。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是生理性不需要治疗的,是正常的反应.病理性需要治疗,主要上由于供血不足有很大关系,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的,所以治疗上应该用和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好,最有效的.

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再如一些手法压迫,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如果平时心率每分钟70~80次,降到40次以下时,病人自觉心悸、、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

急救方法

心动过缓出现、心慌,每分钟心率在40次以下者,可服用0.3~0.6毫克(1-2片),每天3次,紧急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1支)。或口服普鲁本辛15毫克(1片),每天3~4次。配合服生脉饮2~3支、25毫米(1片),每天3次口服。如果因心脑缺血而晕厥者,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并注意保暖。松开领扣和裤带,指掐人中穴使之苏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应及时安装。

心率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病理性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两种。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则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有

生理性:如健康人运动,情绪紧张,激动,饮酒,喝浓茶或咖啡,沐浴等

病理性:如感染,发热,贫血,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休克,心功能不全等

某些药物的作用:如,等

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一种阵发的快速而整齐的心律,简称“”,比较常见。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

2.SV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心舒末期容积(即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

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等

在恒定情况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大,即收缩强度越强,收缩速度越快,则搏出量愈多,反之亦然。心肌收缩能力的大小与其结构特点和机能状态有关,素有锻炼者比较发达,收缩能力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当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心室充盈度增大,心肌初长增长,就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纤维在收缩前的最初长度()适当拉长,收缩时的力量增强,此规律称为施塔林(Starling)定律。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和,,,使之增强;,使之减弱。

静脉回心血量与搏出量保持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越多,也越多。此时增加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已不单是初长(),是首先增加心率,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既可增加心输出量,又加速静脉血液流回,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3.SI 每搏输出指数

正常值:36-61BSA

4.CO 心输出量

是指每分钟或右心室射入或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

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是评价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

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量。

心时,其末梢释放,可使加快、房室传导加快、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心时,其末梢释放,可导致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减弱,以致心输出量减少。

体液因素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影响活动,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变化。可使静脉收缩,增多,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此外,(T4和T4)可使加快、心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在缺血缺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减弱,作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某些强心药物如洋地黄,可使衰竭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机体在静息时,代谢率低,心输出量少;在劳动、运动时,代谢率高,心输出量亦相应增加,以满足全身新陈代谢增强的需要。

5.CI 心脏指数

心脏指数是将由心脏泵出的(升/分钟)除以(平方米)得出的数值。进而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称为心脏指数。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约5~6L/min,故心指数约为3.0~3.5L/(min·平方米)

决定心脏指数的两个因素:

1.心率: 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2.每搏指数:每次博动泵出的(单位下).

6.ICON 心肌收缩指数

正常值:37.5-62.5

速度指数(VI):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最大流速(30-40),评价心肌收缩力。

加速指数(ACI):指血流在主动脉升部和弓部的加速度,男性:70-150;女性:90-170.评价心肌收缩力。

7.SVV 每搏输出量变异

正常值:5-15%

是由正压通气引起的左室搏出量发生周期性改变,可用来判断容量反应性。左室搏出量的变异程度越大,表明有效血容量不足程度越严重,如果增加容量负荷,CO增加的程度就会更明显。因此,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可以通过了解SVV评估液体治疗效果,并预测心脏对容量负荷反应的能力,即循环系统对容量治疗的敏感性。

8.FTC 修正的射血时间

正常值:300-500ms

9.TFC 胸腔液体水平

是指胸腔电传导性,包括血管内、肺泡内、组织间隙内,帮助诊断前负荷。男性:30-45,女性:21-37

10.SVR 外周血管阻力:SVR=MAP÷CO

正常值:724-1207 dyns/cm5

估测是诊断和反映循环血流阻力以及心脏后负荷水平简便而直观的数量指标。阻力血管对缩血管调节反应增强和渐进性加重的血管改建引起阻力血管半径缩小,是SVR增大的关键因素。SVR的增高使血压升高,加重了心脏的后负荷水平及氧耗,使CO下降,进一步加重组织低灌注及缺氧。

动脉血管有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小动脉虽然小,可它分布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最远端,由于它分布的面广,稍许一些小的收缩就会使大量的血液涌进大动脉造成高血压。这种收缩造成高血压仅属高血压的初始现象,由于它的舒展和扩张,血压立即就会恢复正常。时间长久以后,部分细小血管老化而阻塞,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周阻力,则使衰老特

征化,这和高血压形成矛盾与不和谐性,因为,血压可以延缓细小动脉老化,而在高血压治疗中又必须使血压降至安全范围,血压降低又更加重血管的老化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血管不只是输送营养的通道,同时自身也需要营养,如果长期闭锁,细小的动脉就得不到营养而加速老化、坏死。

因此,外周阻力增大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上是应慎重挑选方案。第一,必须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考虑外周阻力;第二,从打通血管通道的同时降低血压,打通血管通道是使动脉血通过小动脉,毛细血管流进机体、组织器官后,再进入静脉进行正常循环以缓解血管压力,不至于因收缩涌进大动脉而远端组织得不到营养,另一端造成高压力。就象水泵抽水,用户一端因管道堵塞得不到水,另一端水泵的压力得不到舒缓,时间长了水泵就会受损;或者冲破水管造成双损。

扩张血管还有许多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介绍两种,一种是药物扩张。

中医药领域扩张血管的药物很多都没有副作用,比如葛根、黄芪、瓜娄等中药组合起来就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的作用,疗效确切而安全,这种方法比较适应高龄高血压患者和并发心脏病患者。

另一种就是物理扩张。物理扩张主要是温度和运动。

气温突然下降,将有许多高血压患者突然升高血压而原有治疗方案得不到有效控制而犯病。因此,年龄大的高血压患者应非常注意气温的变化,注意保暖,冬天出外锻炼,一定注意寒冷的刺激。

热水泡脚浑身放松能舒缓肌肉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高血压患者可以经常做一做这类活动。

人随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血粘度改变,都会引起外周阻力增加,而心肌收缩力也会慢慢下降,进而发展成为症状典型的各种心脏疾病.目前你说的情况并不严重,

请注意:低脂低盐饮食,

常规体检至少一年一次,

放松心情,适当的体育锻炼,

戒烟酒改善生活习惯.

11.SVR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正常值:1491-2486BSA

12.STR 收缩时间比率

正常值:0.3-0.5

是指心肌电兴奋期与机械收缩期之间的比率,心衰时STR值升高,当STR值大于0.5时考虑心肌缺血

13.PEP 预射血时间

正常值:89-115ms

表示左心室去极化和左心室射血通过主动脉瓣需要的时间。心衰病人PEP延长。

14.LVET 左心室射血时间

正常值:281-301ms

指左心室射血进入主动脉的时间间隔。随心率、洋地黄的增加而减少,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衰病人LVET缩短。

15.CPI 心脏做功指数

正常值:0.52-0.87BSA

16.CaO2 动脉氧含量

动脉血氧含量指每升动脉全血中含氧的mmol数或每分升动脉血含氧的ml数。它是红细胞和血浆中含氧量的总和,包括HbO2中结合的氧和物理溶解氧两部分。

正常范围:8.55-9.45mmol/dl(19-21ml/dl)。

(1)降低:见于缺氧。(2) 升高:见于体内氧含量增高。

相关疾病:新生儿肺气漏,急性高原病,光气中毒,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慢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青紫,五氯酚钠中毒,厌氧菌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关症状: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大动脉供血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呼吸异常,紫绀,心力衰竭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病因

在缺氧性低氧血症时,由于氧的供给不足,血红蛋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时血

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亦低,如慢性心肺疾病时,若SaO2降低,是氧供不足的表现;如果没有缺氧的环境因素,则是肺通气、换气障碍的结果。若低氧血症,氧分压降低

而SaO2不低,提示血红蛋白不足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治疗护理

1、氧疗,简易面罩,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

氧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及氧含量以纠正低氧血症,确保对

组织的氧供应,达到缓解组织缺氧的目的。无论其基础疾病是哪一种,均为氧疗的指证。从氧解离曲线来看,PaO2低于8.0kPa(60mmHg),提示已处于失偿边缘,PaO2稍再下降会产生氧饱和度的明显下降。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分为两种。①低氧血症伴高

碳酸血症: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氧疗可纠正低氧血症,但无助

于二氧化碳排出,如应用不当,反可加重二氧化碳潴留。②单纯低氧血症:一般为弥

散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弥散功能障碍,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可较满意地纠正低氧血症,但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产生的肺内分流,氧疗并不理想,因为氧疗对无通气的肺泡所产生的动静脉分流无帮助。

2、高压氧舱治疗

3、解除支气管痉挛

主要用磷酸二酯酶抑制药如氨茶碱、二羟丙茶碱,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抑制组织胺释放作用。如氨茶碱静脉注射负荷量5.6mg/kg,20min 滴完,以后按每0.2~

0.8mg/ kgh 的维持量静滴,血药浓度保持在10 ~ 20μ g/ml。吸烟者剂量酌增,而老年、慢性肾功能障碍者酌减。血药浓度大于20μg/ml 可致中毒,表现为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呕吐甚至惊厥(>30μg/ml) ,用药时最好监测心率、心律和血药浓度。其它尚选用抗胆碱药如异丙阿托品、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保健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室内空气补充负离子。小粒径高活性

的空气负离子能有效加强气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影响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有效缓解支气管炎。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

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证。常在寒冷季节及气候剧变时反复发作。本病如迁延不愈,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原性心脏病。

17.DO2 输氧量

正常值:1081-1801ml/min

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输送氧的总量,又称为总体氧供。是经过毛细血管输送到集体组织为新陈代谢所利用的氧量。

DO2取决于心排出量、血红on个蛋白含量、肺氧合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18.DO2I 氧输送指数

机体通过循环系统单位时间内向外周组织提供的氧量占总体积的比例。

正常值:550-650ml/min.m2

简明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对照表

简明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对照表 1. LSI 左心搏指数 2. RSI 右心搏指数 3. LCI 左心排指数 4. RCI 右心排指数 以上四个指数代表心脏的功能指数,其中左心排指数最重要,等同于心脏指数(CI),一般来说,CI<1.5=预后极差;1.5—2.0= 心源性休克;2.0—2.2=前向性心功能不全。 5. CWT 心脏总功率:反映心脏的负荷,一般运动时,功率会增大,如果正常情况总功率偏大,则代表心脏负荷偏大;偏小则视情况而定,有身体强健者,心脏功率不必很大,但器质性偏小,则有可能造成供血不足,头晕眼花等等。 6. LWE 左心室有效功率 7. LTPF 左心室总泵力 8. LWT 左心室功率 9. LEWK 左心室机械效率 10. JP 左心室喷血压力:该指数与血压有关,如果该指数偏大,则需要小心高血压了。 11. VP 左心室有效泵力 12. EF 喷血分数:非常重要的指标,EF值长期偏小,则有很大可能性是心衰。 13. AWK 动脉机械效率 14. EPE 射流压力 15. LCRI 左室等容指数 16. RCRI 右室等容指数 15/16两个参数代表心脏的容血量,其意义不如有效循环容量重要。 17. LVDV 左室舒张末血量 18. LVDP 左室舒末期压力 19. CR 左室喷血阻抗 20. PDM 平均舒张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1. PSM 平均收缩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2. PPM 平均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3. MAP 平均动脉压:高血压的判断指标之一 24. HR 心率 25. CVPS 中心静脉收缩压 26. CVPM 中心静脉平均压:非常重要的指标 严重升高:1.静脉充盈过量(循环超负荷) 2.静脉充血(心脏压塞、PEEP

血流动力学习题

血流动力学习题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血流动力学监测考卷 一、是非题 1、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右心房。(√) 3、肺循环起于右心房,止于左心室。( X ) 4、压力换能器的体表位置在左心房第四肋间。( X ) 5、多腔深静脉穿刺管监测CVP时应将压力测压管接在侧管。( X ) 6、CVP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7、间断测CVP时,深静脉管道可以不输液。( X ) 8、穿刺侧肢体出现皮肤苍白、发凉、疼痛应怀疑血栓形成。(√) 9、穿刺失败或拔管后应有效压迫止血,压迫止血时间在3分钟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 10、换能器零点位置高则CVP偏高,低则CVP偏低。( X ) 11、PAWP此压力可反映左心室压力,对判断心功能、血容量是否充足有重要意义。(×) 12、测压管路不能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以免测压时中断或输入过快引起病情变化。(√) 13、随变换体位及时调整换能器位置并较零。(√) 14、监护仪上显示的CVP值的单位为mmHg,如需转换为cmH2O需乘以,如需转换为KPa需乘以。(√) 15、非测量PAWP时需抽尽气囊内气体并锁住气囊注射器。(√)

16、脉律反映了右心室的收缩情况。(×) 17、中心静脉压低提示有效循环血量可能不足。(√) 二、单选题 1、换能器的零点位置是( B ) A、平腋中线第五肋间 B、平腋中线第四肋间 C、左心房第四肋间 D、腋前线第五肋间 2、CVP正常值( A )cmH2O A 、6—12 B、 5 – 9 C、 7—10 D、 8—12 3、加压袋压力应达( D )mmHg可有自动冲洗效果。 A、150 B 、200 C、250 D、300 4、进行动脉穿刺是需做ALLEN′S实验( A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足背动脉 D 、股动脉 5、临床中首选( A )进行穿刺。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足背动脉 D 、股动脉 6、搏动清晰、易于穿刺,但不便管理,保留时间短,有潜在感染的动脉( D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足背动脉 D 、股动脉 7、患者有出血倾向,不适宜深静脉穿刺的静脉是( C ) A、颈内静脉 B、股静脉 C、锁骨下静脉 D、颈外静脉 8、肝素冲洗液的配置( C ) A、500ml生理盐水+100mg肝素钠 B、500ml生理盐水+50mg肝素钠 C、500ml生理盐水+20mg肝素钠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专题讲座) 魏继承 泸州医学院麻醉系、附一院麻醉科 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供氧耗及器官功能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指标。通常分为以下两类:1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指采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获得的各种心血管功能的参数,特点为使用方便、无创。2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从而直接测定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方法,特点为及时、准确。由于每一种参数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应单凭一项结果下结论,必须进行综合评估,应注意:1分析数值的连续性变化;2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3用多项指标数值综合评估某一功能状态。 一、动脉压的监测 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BP)是最基本的心血管监测项目。主要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前负荷),并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还间接的放映组织器官的灌注、心脏的氧供需平衡及微循环等。正常人的血压可因性别、年龄、体位、运动和精神状态等而不同。 (一)无创性测量法 1)手动测压法:使用方便。 1、摆动显示法(oscillatory method):收缩压大致为最大摆动点,舒张压在摆动不明显处。 2 、听诊法(auscultatory method):放气时首次听到响亮的柯氏音(Korotkoff sound)时的压力为收缩压,音调变低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3、触诊法(palpate method):放气时脉搏出现时的压力为收缩压,水冲样脉搏转为正常脉搏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2 )自动间断测压法:(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IBP):主要采用振荡原理(oscillometry)。可定时测定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二)有创性测量法:经动脉穿刺置管后,通过电子换能器直接测定血压,能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 1 适应症:1危重病人、复杂的大手术;2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需低温或控制性降压的手术;4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病人的手术;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的病人;6需用血管活性药进行调控的病人;7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病人。 2 途径:桡动脉:易于穿刺和管理,首选。穿刺前的Allen’s test:手部转红时间,正常<5~7s,如>7s为试验阳性,不宜选用该桡动脉。可选其它动脉如:尺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 3 测定方法 1 器材与仪器:套管针,测压管道系统,冲洗用肝素液,以及压力监测仪。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血容量。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 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 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 2.0~18.7kPa(90~140mmHg),舒压8.0~12.0kPa(60~90mmHg)。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反映心泵对代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压变化亦可影响

血流动力学基础知识点概括

前期科研训练第三周总结 流体力学理论概述流体力学: 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1.流体质点(Fluid Particle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 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2.连续介质(Continuum Medium ):质点连续地充满所占空间的流体和 固体。 3.连续介质模型(Continuum Medium Model ):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 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 流体的性质 1、流体的惯性 惯性(Fluid In ertia):指流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 惯性和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 为密度(Density ),以表示,单位/ 对于均质流体,设其体积为V,质量为m,则其密度为: (1.1)

对于非均质流体,密度随点而异。若取包含某点在内的体积为^ V, 其中质量为△ m,贝y该点的密度需要用极限的方式表示,即 (1.2) 2、流体的压缩性 压缩性(Compossibility)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变化可引起流体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流体的可压缩性。压缩性 (Compressibility)可用体积压缩率k来量度: k= (1.3) 其中:P为外部压强。 在研究流体流动过程中,若考虑到流体的压缩性,则称为可压缩性流动,相应地称流体为可压缩流体,例如高速流动的气体。若不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则称为不可压缩流动,相应的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如水、油、血液等。 3、流体的粘性一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粘性(Viscosity )指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抵抗剪切变形的性 质。 粘性大小由粘度来量度。流体的粘度是由流体流动的内聚力和分子的动量交换所引起的,粘度有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V之分。 观察如图所示的简单剪切流动:

血流动力学

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是评价心功能及血流灌注的诊断指标,是机体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早期报警。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的变化是机体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加速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CI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是反映心脏后负荷的参数,与外周阻力增加呈正相关,胸腔积液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反映心脏前负荷。 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是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物质,也被认为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类神经激素,NT-Pro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当心室容积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可刺激NT-ProBNP的分泌,引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并且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和盐平衡,有排钠、利尿、扩血管等作用,它的血浆含量与心室的压力、呼吸困难的程度、神经激素调节系统的状况呈正比,NT-ProBNP 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判断指标,2003年美国临床生化学会(NACB Guidelines)即把NT-ProBNP 作为早期检测CHF的标志物。有研究发现,TFC与NT-ProBNP明显相关,收缩时间比率(Systolic Time Ratio,STR)反映心肌收缩力,STR高低与心功能恶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另有研究表明STR的变化与心脏超声射血分数值相关系数为0.85。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强调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proBNP)可用于可疑心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强调这一生物学标志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于有症状的可疑心衰患者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很高,临床应用价值很高,推荐将NT-ProBNP与X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等结合诊断心衰并将其作为心衰的排除试验序,甚至在心衰的诊断流程中推荐先采用生物学标志物NT-ProBNP检测,而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于已确诊的心衰患者,以确定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脏损害的程度和评价心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等,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美国指南) 也更多的描述了这个指标在临床上的诊断意义以及对心衰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因此STR与NT-ProBNP联合应用可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依据。

血流动力学完整版

血流动力学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是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标准心率 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着的个体,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国人男性的正常范围为50—95次/分,女性为55—95次/分。所以,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贫血、甲亢、及应用、、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病理性的见于机能低下、、、以及洋地黄、或类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病人,病人常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在50~60次 /分,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较多的人。心率或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来加快心率。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 PiCCO (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非常简便、安全、快速,且能明确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检测方法。 一、 PiCCO 的主要测量参数 (一)热稀释参数(单次测量) 1. 心输出量 2.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3. 胸腔内血容积 4. 血管外肺水 5.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二)脉搏轮廓参数(连续测量) 1.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 2. 每搏量 3. 动脉压 4. 全身血管阻力 5. 每搏量变异 二、 PiCCO 技术的原理 PiCCO 技术由两种技术(经肺热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组成,用于更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和容量治疗,使大多数病人可以不必使用肺动脉导管。 (一)经肺热稀释技术 经肺热稀释测量只需要在中心静脉内注射冷( <8 o C )或室温( <24 o C )生理盐水。

PPT7 图片显示的是中心静脉注射冰盐水后,动脉导管尖端热敏电阻测量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分析热稀释曲线,使用 Stewart-Hamilton 公式计算得出心输出量。 PPT8 图片上的五个圆形分别代表右心房舒张末容积、右心室舒张末容积、肺血管的容积。在中心肺血管容积外面有一部分容积代表血管外的肺水。随后的两节显示的是左心房的舒张末容积和左心室的舒张末容积。通过模拟图可以更好的理解, PiCCO 与常规热稀释导管测量心输出量的异同。可以看到 P i CCO 测量的心输出量涵盖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常规漂浮导管测定的心输出量更注重左心室的心功能。 1.PiCCO 容量参数 通过对热稀释曲线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容量参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积、血管外肺水。 ( 1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是心脏 4 个腔室内的血容量。 ( 2 )胸腔内血容积( ITBV ) 是心脏 4 个腔室的容积 + 肺血管内的血液容量。 ( 3 )血管外肺水 血管外肺水( EVLW )是肺内含有的水量。可以在床旁定量判断肺水肿的程度。 2. 容量的测量原理 ( 1 )温度平均传输时间( MTt ):从注射冰盐水至体内到温度下降 1/4 的时间,通常代表着约一半指示剂已经通过温度的敏感电极。 ( 2 )温度下降时间:代表着从敏感电极探测到温度下降 1/4 到 3/4 的时间。通常是温度下降曲线的指数。 幻灯 14 的模式图显示 Vall=V1+V2+V3+V4 。指示剂由注射点到检测点的平均传输时间 MTt 由两点间的总容积决定。下降时间 DSt 由其中最大的腔室决定,比其它腔至少大20% 是成立的,因此,最大腔室的容积可以用温度下降时间乘以流量来确定。

血流动力学

标准心率。分之间)100次/分左右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着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60—1、分以上。在次/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经常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国人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心率随年龄,性别分。所以,95次/——95次/分,女性为55男性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为50 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病理性的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缓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是生理性不需要治疗的,是正常的反应.病理性需要治疗,主要上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有很大关系,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的,所以治疗上应该用氧疗和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好,最有效的. 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如果平时心率每分钟70~80次,降到40次以下时,病人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急救方法 心动过缓出现胸闷、心慌,每分钟心率在40次以下者,可服用阿托品~毫克(1-2片),片),每天1毫克(15支)。或口服普鲁本辛(1次,紧急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毫克3每天. 次口服。如果因心脑缺血3毫米(1片),每天次。配合服生脉饮2~3支、麻黄素253~4并注意保暖。松开领扣和裤带,指掐人中穴使之苏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而晕厥者,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心率过速生理性心率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次,称为心率过速。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情绪焦虑、食物消化、体位改变、体力活动、心率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则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有 生理性:如健康人运动,情绪紧张,激动,饮酒,喝浓茶或咖啡,沐浴等 病理性:如感染,发热,贫血,低氧血症,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休克,心功能不全等

血流动力学

1.HR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标准心率 1、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平均在75次/分左右(60—100次/分之间)。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的心率很快,可达130次/分以上。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经常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国人男性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为50—95次/分,女性为55—95次/分。所以,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 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 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病理性的见于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缓有生理性和病理性,是生理性不需要治疗的,是正常的反应.病理性需要治疗,主要上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有很大关系,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的,所以治疗上应该用氧疗和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好,最有效的. 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如果平时心率每分钟70~80次,降到40次以下时,病人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 急救方法

2015血流动力学共识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2015)要点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关注的是血液的运动。血液的运动遍布机体的各个角落,像网络一样将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联系在一起。血液在机体内的运动方式与一般的流体力学有所不同,受生理、病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血液在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调节、互为因果。血液由多种成分组成,这些组成成分的运动不仅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内的快速运动,而且还表现在组织间、细胞周围的缓慢运动,参与细胞的代谢与内环境的构成。 经多位重症医学专家以不同形式对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的多次讨论,于2014年6月初成立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8位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协作组。在协作组指导下,21位专家组成共识工作组。2014年10月10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完整的共识条目发给协作组38位专家,在所有专家针对所有条目经过邮件或电话形式再次讨论和修改后,2014年10月10月20日完成共识条目及描述初稿的更新。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圆桌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讨论。根据现场所有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及其内容描述要求,最终形成了100条共识意见。圆桌会议后,用邮政快递形式送至每位专家进行再评定,为每项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计分评价。综合推荐强度分十个等级,0分为不推荐,9分为强力推荐,分数由低到高表示推荐强度逐渐增强。 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

1.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规律性的科学〔推荐强度:(8.61±0.77)分〕 2.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是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机体的实时状态和反应,目标导向的定量治疗过程〔推荐强度:(8.62±0.55)分〕 3.血流动力学监测不等同于血流动力学治疗〔推荐强度:(8.59±0.80)分〕 4.血流动力学治疗贯穿重症治疗的全过程〔推荐强度:(8.16±1.39)分〕 5.准确、及时的液体治疗改善器官功能,改善预后〔推荐强度:(8.08±1.42)分〕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须同时注意对容量、心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推荐强度:(8.19±1.27)分〕 7.所有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治疗ARDS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强度:(7.17±1.74)分〕 8.肺复张操作之前即过程中应进行循环功能评估〔推荐强度:(8.47±0.97)分〕 9.治疗低氧血症,除了考虑容量过多外,还需重视容量不足〔推荐强度:(7.68±1.58)分〕 10.应关注急性肾损伤时肾脏相关激素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推荐强度:(7.00±1.94)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进展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进展及应用(综述) 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王静 近些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日益提高,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随着血流动力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发展应用,许多研究者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置疑。因此关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进展及具体应用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 自上世纪70年代来,Swan和Ganz发明通过血流引导的气囊漂浮导管(balloon floatation catheter或Swan-Ganz catheter或PAC)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继中心静脉压(CVP)之后临床监测的一大新进展,是作为评估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重要指标,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许多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应用于临床,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详尽的参数资料,它主要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供氧耗及器官功能状态的指标。通常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是部分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NICO)、胸腔阻抗法(ICG)及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TEE)等。由于两类方法在测定原理上各有不同,临床应用适应症及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同,同时其准确性和重复性亦有差异。因此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各家报道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进展及具体应用综述如下。 1.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 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其特点是安全、无或很少发生并发症。一般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率,血压,EKG,SPO2以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可在ICU广泛应用各种危重病患者,不仅提供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充分检测出受测患者瞬间的情况,也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很好的指导临床抢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上替代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目前较为全面的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有经胸电阻抗法(TEB)和CO2部分重吸收法监测(NICO)。①经胸电阻抗法(TEB)是利用心动周期中胸部电阻抗的变化来测定左心室收缩时间和计算心搏量。其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电阻=电压/电流)。1966年Kubicek【1】采用直接式阻抗仪测定心阻抗变化,推导出著名的Kubicek公式。1981年Sramek【2】提出对Kubicek公式加以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中Vept是高频低安培通过胸部组织的容积,T为心室射血时间。Sramek将该数学模式储存于计算机内,研制成NCCOM1~3型(BOMed)。NCCOM操作简单:8枚电极分别置于颈部和胸部两侧,即可同步连续显示HR、CO等参数的变化。它不仅能反映每次心跳时上述各参数的变化,也能计算4、10秒的均值。TEB是无创连续的,操作简单、费用低并能动态观察CO的变化趋势【3,4】。但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差,易受病人呼吸、手术操作及心律失常等的干扰,尤其是不能鉴别异常结果是由于病人的病情变化引起,还是由于机器本身的因素所致,其绝对值有时变化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②CO2部分重吸收法监测(NICO)美国Novametrix公司研制的CO2部分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基础解释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科学,通过力学理论和方法,以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凡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都属于血流动力学范畴。包括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压力、流量、流速、阻力,以及流量、压力和阻力之间关系等。其研究宗旨是阐明血液在血管里如何流动和如何完成循环。 血流动力学参数是认识心脏血管功能动态变化的基本数据,常用指标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嵌压、肺动脉压、体循环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血流动力 学比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舒张末期容积)、单位时间心室压力上升速度(DP/DT),平均压力(32D S P +=) 、主动脉顺应性,以及 总外周阻力等。这些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根据临床监测方法不同,可将血液动力学监测分为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和 无创性血液动力学监测。随着医学电子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获得更多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更好的研究和认识与之有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 律。 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及时正确地了解危重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临床表现常迟发于病理生理变化。当今血流动力学监测已应用在各种危重病人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心外麻醉和心外科手术后病人的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采用带气囊的漂浮导管(swanganz)经皮穿刺或切开静脉插入此导管可作压力的测定(包括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测定及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的计算。根据这些参数及各种压力图形的变化,对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起积极作用,并可据此评价一些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北工大心血管项目组(隶属于北京工业大学),致力于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引起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因素、不同心衰治疗方式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和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相关研究。该中心建立了心衰病人的生理模型,并研发了BJUT-II系列的人工心脏辅助装置、针对心衰患者不同生理的需求的人工心脏控制系统等等。其中,该中心研发的人工心脏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核心期刊上。 参考 1.《中国卫生管理辞典》 2.《心脏病学词典》

血流动力学基础

血流动力学基础 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积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根据物理学的定律,结合生理或病理生理学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进行定量的、动态的、连续的的测量和分析,并将这些参数反馈性用于对病情的发展的了解和对治疗的指导。 血流动力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应用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飘浮导管(Swan-Ganz Cather)的出现,从而使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系统化和具有对治疗的反馈性指导。对任何原因引起的心理动力学不稳定以及氧合功能的改变,或存有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的情况,都有指征应用Swan-Ganz导管。 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

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获取有关资料。 (一)心率 (二)心电图 (三)无创血压 (四)心排血量和心功能 1.心阻抗血流图(ICG) 2.超声心动图 3.多普勒心排血量测定 4.二氧化碳无创心排血量测定 二、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是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利用各种检测仪或监测装置直接测定各项生理学参数。 (一)中心静脉压测定是测定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的前负荷。 1.适应症包括(1)休克、失血、血容量不足等危重病人

的手术麻醉;(2)较大、较复杂的颅内手术;(3)术中需要大量输血、血液稀释的病人;(4)麻醉手术中需施行控制性降压、低温的病人;(5)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或手术本身可以起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的病人;(6)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病人; 2.禁忌症包括(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以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3.置管部位围手术期监测CVP最常用的部位是右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左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也常被选用; 4.测压方法有换能器测压和水压力计测压两者。其体表零点位置,通常是第4肋间腋中线部位。 5.中心静脉压的意义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为5-12cm H2O (0.392-1.177KPa);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功能、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胸内压、静脉回心血量和肺循环阻力等因素,并反映右心室对回心血量的排除能力,但它不反映左心室功能和整个循环功能状态。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运用,意义 摘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但其数据多,每个参数因为它来源的监测手段和影响因素等等的不同,其临床意义不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背景”、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哪个参数有什么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1、主要监测指标 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 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 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

危重病医学-李军-第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习题

危重病医学-李军-第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习题

第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 一.选择题: 1.Allen’s 试验大于几秒时,不宜选用桡动脉作穿刺插管(B) A. >5 秒 B. >7秒 C. >9秒 D. >15秒 E. >20秒 2.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多少时常表示血容量不足(A) A. <5cmH2O B. <7cmH2O C. <9cmH2O D. <11cmH2O E. <13cmH2O 3.正常左房压(LAP)是多少(A) A. 4~8mmHg B. 5~12mmHg C. 10~ 15mmHg D. 15~20mmHg E. 20~25mmHg 4.颈内静脉穿刺时前径路定位点是(A) A. 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甲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搏动之外侧 B. 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甲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搏动之内侧

C. 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 D. 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点上缘 E. 胸锁乳突肌中点 5.动脉穿刺插管测压首选部位是(B) A. 股动脉 B. 桡动脉 C. 肱动脉 D. 足背动脉 E. 腋动脉 6.压力换能器测压时,应位于(A) A. 第四肋间腋中线 B. 第四肋间腋后线 C. 第五肋间腋中线 D. 第五肋间腋后线 E. 以上都不是 7.肺动脉楔压(PAWP)正常值范围是多少(B) A. 1~10mmHg B. 5~15mmHg C. 10~20mmHg D. 15~30mmHg E.以上都不对 8表示肺动脉导管进入肺动脉的压力波形是什么(B)

A. 压力上升支突然升高,下降支迅速回到零点 B. 压力上升支不变,下降支显著升高 C. 压力波形呈平台,波幅减低 D. 呈一直线 E. 以上都不是 9.上臂袖带测压时,袖带宽度与松紧对测压读数 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袖带太宽读数高,松紧无影响(C) A. 袖带太窄读数低,太紧读数高 B. 袖带太窄读数高,太紧读数低 C. 袖带太窄读数低,太紧读数低 D. 宽窄无影响,太紧读数高 E. 以上都不是 10.三岁儿童行右斜疝修补术,行右手上臂袖带无创测压,关于袖带宽度的讲法正确的是(C) A. 上臂周径的1/2 B. 上臂长度的1/2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要点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要点 近些年随着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提高,患者发生心脏骤停(CA)经最初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成功率有所提高,但出院存活率仍然很低。即使在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北京地区,院外发生的因心源性病因导致CA患者中,被急救人员发现时也仅有7.7%存在可除颤心律,只有5%能ROSC,4.2%存活住院,而存活出院的仅占1.3%。 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CA后综合征,包括伴随循环休克的心肌功能障碍,伴随凝血系统激活的系统性炎症,不断进展的脑损伤以及持续存在的病理学变化嘲。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机械因素包括严重的心肌收缩力损伤和心肌舒张功能不全;电生理因素包括各种心律失常,甚至交感电风暴。这些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CA患者存在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常并存低血压和组织微循环低灌注状态,并将持续数天。对复苏后患者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通过各种药物、器械等手段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关键环节。ROSC 后目标温度管理(T1M)是被临床证实能提高CA后昏迷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措施。TTM治疗期间低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其特殊的表现。 1 CA-ROSC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1.1 复苏后心功能障碍 CA患者复苏后早期就会出现心肌功能障碍,而这种暂时性心肌功能障碍是可逆的。患者CA-ROSC后24h内心排指数出现下降,一般2~3d开始恢复,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嗍。 【推荐意见1】:CA患者在ROSC后会出现的暂时性、可逆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可以选择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功能。 1.2 复苏后低血压 【推荐意见2】:CA-ROSC后低血压与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尽早积极纠正低血压可以改善预后。 1.3 复苏后微循环障碍 【推荐意见3】:ROSC后存在微循环障碍。在关注CA患者血压的同时。也要关注微循环血流的变化。 2 CA-ROSC后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的解释

关于循环最原始的公式体现了简单的能量守恒原则: CO=SV×HR。 该概念已被反复验证,虽然这些理论尚不完善,但是对已经理解这一理论的医生来说不失为一个有力工具。 肺动脉漂浮导管揭开了理解临床循环的新纪元--暨“左心室是循环中心”的观点。前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是心输出量的决定因素。 CO=(MAP-RAP)/SVR MAP:平均动脉压RAP:右房压SVR:全身血管阻力 右心功能受限的患者,可采用以下公式: CO=(P ̄A-LAP)/PVR P ̄A:平均肺动脉压LAP:左房压PVR:肺循环阻力 该观点在很多情况下遇到了挫折,最重要的是它所测得的充盈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评估所得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缺乏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证明左室顺应性远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人的想象。任何患者任何时候的循环状态均是静脉循环和心泵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有以上认识促成现在对于血流动力学的理解,即为静脉回流和心脏生理的综合作用。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对休克患者的评估。什么是休克?休克时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组织灌注不足。休克常会出现低血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血压是休克的晚期征象,临床医生应该将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平均休克的指标。 休克的体征: ——神志改变 ——少尿 ——混合静脉或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降低 ——低血压、心律失常 ——乳酸中毒 ——外周性发绀(可变) 在危重病和创伤的有关文献中,复苏的终点已有所改变。在继续将MAP和CVP这些传统指标当做复苏终点指标的同时。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乳酸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之血清乳酸测定的推广、大量液体复苏时高氯性酸中毒的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基本将碱剩余/碱缺失的值作为判断复苏适当与否的指标。虽然近几年大家对中心静脉氧合的兴趣有所下降,但是中心静脉氧合仍是氧供是否充分的一个有用指标。 Fick方程: SvO2(CvO2)=CaO2-VO2/Qt 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Cv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含量;VO2氧耗;Qt:心输出量 这是反应了氧 耗、心输出量和 动脉血氧含量之 间的关系。表明 混合静脉血氧饱 和度只有在外周 组织氧供满足氧 耗的情况下才能 维持正常的范 围。重要的是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